三间精神小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导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宽宥、游弋”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课时安排】1课时

【资料链接】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一、新课导入

二、自主预习

1.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宽宥()游弋()轻觑()麾()下广袤()赘()余窗棂()坍()塌鸠占鹊巢()困厄()襟()怀灼()晃自惭形秽( )憎恶()驰骋()(2)词语释义

自惭形秽:间不容发: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俯拾即是:形销骨立:

2、课文标题说的是哪三间精神小屋?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1.第1—6段的内容,和后文写的三间精神小屋有什么关系?

2.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3.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4. 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5.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6.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四、品读赏析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鉴赏,感受和探究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五、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存放适当的空间?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呢?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六、课堂小结

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以小见大,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