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间小屋》优质课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比喻手法的运用
比喻手法在文章中起到了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的作用。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手法 ,将精神小屋比作不同类型的人,从而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比喻手法还体现在作者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比喻描 写,作者揭示了不同人物在精神世界方面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文章主题。 同时,比喻手法的运用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情感体验
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所表达 的情感是否有深入的体验和感受,以 及在阅读中是否能够产生共鸣。
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 解、讨论、小组合作等,以及这些方法是否有助于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效果的反馈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获取了学生的反馈,并 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
排比手法的运用
排比手法在文章中起到了增强气势、突出主题的作用。作 者通过运用排比句式,将不同类型的精神小屋进行并列排 列,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劣,从而引导读者思考如 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排比手法还体现在作者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通过对 不同人物形象的排比描写,作者揭示了不同人物在精神世 界方面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文章主题。
指出了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灵魂成长,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和人生价值。
03
写作手法
Chapter
对比手法的运用
01
对比手法在文章中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作者通过对比三种不同类型的精神小 屋,突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劣,从而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构建自象的刻画上。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 作者揭示了不同人物在精神世界方面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突出了文章主题。
作者指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容易忽视内心的感受,导致精神空虚。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安拥军)(含5篇)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安拥军)(含5篇)第一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安拥军)《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安拥军一、概述课文来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
课时:一课时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
文中所说精神的三间小屋不需要我们做到“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中所说的那样拥有雄浑的襟怀,也不需要我们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那种度量。
它只需要我们有一颗大心,能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散文在阐明事理时,既有哲理的思辨色彩,又饱含感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
2.把握课文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讨论探究、研读领会“三间小屋”的内涵,延伸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自身心灵健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节课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多方设喻的写作方法,把握每一间小屋的特点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主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有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想现状作如下分析:知识基础方面:中二三校生班的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基本还较浮浅,因此要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实好,再进行教学。
思想现状: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自主学习策略:让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地自学。
2.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本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的主要主题和情节。
2. 掌握文学分析和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分析文学作品《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的主题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
2.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分析技巧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
四、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对《精神的三间小屋》进行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复习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 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你对作品中的主人公——范登洛尔特的成长有何看法?他是如何从一个受人欺负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独立的人?二、分析主题与情节(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析作品中的一个主题或情节,并进行讨论。
例如,主题可以是“成长与自立”、“父爱与家庭”等,情节可以是主人公与父亲的关系等。
2. 每组学生展示并总结他们对主题或情节的分析。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补充。
3. 教师点拨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小结与提问(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引导学生再次回顾并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
2. 教师进行个别或整体提问,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第二课时四、文学鉴赏(30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方式进行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2. 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例如,你认为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描写如何?作品中的语言运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 学生互相讨论并进行文学鉴赏,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教案标题: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概念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思考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
3. 通过相关活动和讨论,激发学生对于精神追求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张描绘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元素代表了什么,并与他们分享“精神的三间小屋”概念的背景。
探究活动: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
鼓励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代表什么?- 人类为什么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 如何实现精神层面的发展和满足?4. 小组展示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和意见,并鼓励他们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应用活动:5.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以个人的方式写下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的理解和感受。
他们可以选择写成散文、诗歌、绘画等形式。
6. 分享与讨论:学生有机会与同伴分享他们的个人反思作品,并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总结活动: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这一主题。
拓展活动(可选):8. 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来讲解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发展,以及如何实现个人精神层面的满足。
9.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艺术展览或博物馆,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精神层面的理解和体验。
评估方式:-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
- 学生个人反思作品的质量和深度。
- 学生在分享与讨论环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教案扩展:这个教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扩展。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小王子》、《红楼梦》等,以探讨精神层面的主题。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 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关系。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精神小屋”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心灵的栖息地”为话题,引发学生对精神世界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所说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指什么?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3. 文本探究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讨论:为什么爱和恨要装在一间小屋?明确:爱和恨是两种相反的情感,但它们都是我们内心真实的感受,需要我们正视和接纳。
分析:作者如何阐述爱和恨的关系?明确:作者通过对比,强调爱和恨应该有分寸,不能随意扩大恨,而应该让爱成为心灵的主导。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思考:为什么事业要放在第二间小屋?明确:事业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讨论:如何理解“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句话?明确:这句话强调了事业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来确定,不能盲目跟风或依赖他人。
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探究:为什么要安放我们自身?明确:只有安放好自己,才能保持心灵的宁静和独立,不被外界所干扰。
分析:作者如何描述安放自身的重要性?明确:作者通过比喻,将安放自身比作精神的栖息地,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4. 三间小屋的关系讨论:三间小屋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爱和恨是基础,事业是支撑,自身是核心。
只有三间小屋都建设好,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和完善。
5. 品味语言找出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品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例如:“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把握作者的观点。
2、学习本文的论证思路,体会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具体内容和深刻内涵。
(2)学习本文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2、难点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批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身体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那我们的心灵呢?其实,我们的心灵也需要一个栖息之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去探寻我们心灵的家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作者说人的心灵需要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第一间小屋——爱和恨(1)作者为什么把“爱和恨”放在第一间小屋?(引导学生理解爱和恨是人的基本情感,是心灵的基础)(2)如何才能让第一间小屋坚固优雅?(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明确要懂得爱、学会爱,也要理智地对待恨)2、第二间小屋——事业(1)作者是如何论述事业对人的重要性的?(通过比喻论证,将事业比作“适合自己的领地”,形象地说明了事业对人的意义)(2)怎样才能让第二间小屋“坚固而又耐久”?(学生讨论得出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3、第三间小屋——自身(1)为什么要给自身留一间小屋?(让学生明白只有安放好自己的心灵,才能更好地爱与工作)(2)如何让这间小屋“宁静、安稳又蓬勃生春”?(引导学生思考要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认识,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四)品味语言,体会哲理1、教师出示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如“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质课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优质课教案第一篇:《精神的三间小屋》优质课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看标题:中心词是小屋,“精神的”修饰限制“小屋”。
小屋都是住人的,怎么能住精神?精神的小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来寻求答案。
2、走近作者: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
作家王蒙称她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她的成长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医生时代:(17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28岁)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任主任医生。
作家时代:(35岁)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37岁)1989年加入中国作协;1991年毕业于北师大研究生院中文系,心理学博士方向结业,现在是注册心理咨询师,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3、了解文体:本文是议论文单元的最后一课,但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就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它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以议论、记叙、抒情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某个观点的文章。
它的特点是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
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内涵。
2、品析文章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
三、检查预习作业:1、识记下列词语:宽宥游弋轻觑麾下广袤赘余窗棂坍塌要诀困厄鸠占鹊巢自惭形秽2、理解下面的词语: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
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
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间不容发:(jiān)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美读文章,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联系实际,学会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诗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陶渊明的“园田居”,刘禹锡的“陋室”,杜甫的“茅屋"……这些屋舍虽然简陋,但是屋主人的名字和他们的诗文却千古流传,他们所矗立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令人敬仰。
可见,一个人的物质世界虽然寒酸贫瘠,但精神世界却可以富丽堂皇。
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的议论性散文《精神的三间小屋》来寻找答案吧。
【情境任务】现代社会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
老师收到了小华同学寄来的信,信中倾诉了他内心的一些想法,现在分享给大家。
请同学们结合毕淑敏的观点来帮他进行心理疏导,写一封回信给他吧。
老师,我常常感到很孤独。
我不是很会讲话,在班里也没什么朋友,我其实很想和他们聊天的,但是我的成绩并不好,我怕其他同学看不起我。
而且我爸妈也不看好我,他们总说我心思不在学习上,听课不认真,课后不努力。
唉,连父母也不怎么理解我。
我很羡慕班里一个同学,他很开朗,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而且我听说他以后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
和他比起来,我就挺差劲的,没什么喜欢的。
爸妈帮我报了个画画的兴趣班,我学了也有些年了,我感觉他们是想我朝这方面发展的,但其实画画根本不是我的兴趣爱好,但我却不知道不画画的话将来能做什么……也许爸妈说得挺对的,我没什么梦想,也没什么目标,上课不够认真,课后作业做不出我就懒得动脑了,反正等到第二天老师会讲答案的。
《精神的三间小屋》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及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精神的三间小屋》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及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建造三间小屋的过程,来阐述人们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精神空间,以达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
课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精神空间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渴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容易迷茫和困惑。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中的理念,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精神空间,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学会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精神空间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学会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为自己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
2.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
3.案例分析法:列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
2.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精神空间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和补充。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精选五篇)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备课时间:2018.9.5 授课时间:2018.9.2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宽宥、游弋、轻觑、广袤、自惭形秽、俯拾即是”等词语。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通读全文,结合自身实际,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和关系。
品味文章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第三间小屋中“自身”的内涵。
教法:自读法、品悟教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毕淑敏,女,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
祖籍山东文登,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
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在北师大获文学硕士学位。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说《昆仑殇》《女人/ 4之约》《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
本书收录了毕淑敏多篇关于心理学的散文,本书收录了《生命的借记卡》《让死亡回归家庭》《非典附送的风铃》等优秀散文作品。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三间小屋的内涵和关系,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小组合作探讨,掌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品味文章语言的说理特色。
3、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教学重难点1、厘清文中三间小屋的关系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说理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有没有玩过建筑设计游戏,给你一块岛或者空地,让你建设自己的城市或者村落群,或者是是装修填满自己的小屋,可以给我们放松满足的感觉。
那我们现在缩小范围,假设你有两三间可以自由支配的小屋,不考虑基础陈设,只用来装你想装的东西,你想用它来装什么呢?预设:玩具、美食、书籍……师:人们不仅要有物质需要的满足,更要有精神旨趣上的满足。
毕淑敏有三间精神的小屋,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看看她在自己的精神小屋里装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年生于新疆,后随父母迁居北京。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东方红》《血玲珑》等。
她在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2、自主读悟学生自主阅读,结合课下注释扫清字音、字形、词义障碍,标注自然段落,找出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容。
PPT 演示重点字词,学生再读广袤mào积攒zǎn宽宥yòu游弋yì困厄è濡rú 养麾hu ī下嘟囔n ang 轻觑qù坍tān塌矗chù立三、分析思路,明确观点(一)引入话题1、标题“精神的三间小屋”是论题还是论点?预设:论题明确:论题是文章涉及的内容和范围;论点是对论题发出的观点、看法、主张,是对论题的答复。
全文围绕如何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展开,而作者对于构建三间小屋所提出的方法才是文章的论点。
2、文中是如何提出论题的?仔细观察文章前两段。
预设:引用名言明确:文章开篇通过引用名言和类比的方式,第1段引用雨果的“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阅读 9.精神的三间小屋》优质课教案_9
九年级(上)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班别姓名一.学习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学会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世界。
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学习活动一自主预习1.读读写写。
(1)不知累积至那种guǎng mào(),需如何jī zǎn()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2)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便以位卑kuān yòu()了自己。
(3)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yóu yì(),那是你的大福气。
(4)无论一生遭受多少kùn è()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
(5)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rú yǎng()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huī xià()持久的人质。
(6)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dū nang()过的。
(7)它纸糊的墙壁化为huī jìn(),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
(8)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zì cán xíng huì()。
(9)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jiān bù róng fà()。
(10)在某一个jīn gē tiě mǎ()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11)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xíng xiāo gǔl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感到心灵疲惫,渴望一个宁静的港湾的时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构建精神家园的奥秘。
-精神追求的个人感悟: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追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形成个人的感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感受,促进内化。
举例解释:
-对于修辞手法的难点,教师可以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如“岁月的河流冲刷着记忆的沙滩”,引导学生讨论这一比喻是如何形象地表达时间对记忆的影响的。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是使学生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所传达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强调作者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反应很积极。他们在讨论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时,提出了很多有深度、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这个主题对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对于比喻的深层含义,有些学生还不能完全领会。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练习不够,或者是学生的阅读量还不足以支撑他们深入理解这类抽象的概念。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增加一些专门的修辞手法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4.掌握文章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部编九上《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应用,以及三间小屋的寓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思考过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精神家园的构建。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概念。这是作者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形象比喻,代表了爱、事业和自我认识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对我们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神的三间小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通过仿写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体验文学创作的乐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b)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爱是火焰,事业是光芒,自己是舵手”等,教师需重点讲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c)通过分析文中三间小屋的寓意,教师可举例说明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如何关爱他人、规划未来事业以及认识自我等。
2.教学难点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修辞手法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素养。
6.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神的三间小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充实自己的知识小屋。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修辞表达自己的情感或理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基本概念。这是作者用以比喻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代表着知识、情感和理想。这一概念强调了精神追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述,来看这一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作者如何通过对小屋的描绘,表达对知识和情感的重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修辞的运用和作者人生观的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生活实例,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内化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如“精神的三间小屋”背后的象征意义。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尤其是它们在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中的作用。
-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举例解释:
-对于“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层含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表面意义过渡到抽象理解,例如讨论“小屋”如何象征着心灵的栖息地和精神的寄托。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毕淑敏所写的一篇散文,收录在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这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富有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精神世界的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人生和社会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但对于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尚缺乏清晰的认识。
因此,本课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思考自己的精神追求。
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本文独特的思考角度和富有哲理的论述,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可以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学会如何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美的存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精神世界。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引用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不知所措"、“林林总总”等,以及作者通过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并掌握散文的表达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思考自己的精神追求;如何将课文中的哲理思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散文的表达技巧。
2. 讨论法:针对课文中的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思考自己的精神追求。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04 课堂讨论与总结
课堂讨论:你对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看法?
学生1
我认为精神的三间小屋代表了人 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关注自己 的精神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和
平衡。
学生2
我认为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的精神 支柱,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情感、 思想和信仰等方面,保持积极向上 的心态。
情感目标
培养关注精神生活、追求 内心幸福的意识,增强自 我成长的动力。
02 新课教学
第一间小屋: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01
探讨物质和精神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物质生活的满足与精神生活的追求
0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物质和精神上达到平衡,追求更高层次的
人生体验。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第三间小屋的拓展
总结词: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是每个人的责任。
详细描述
了解自然: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认识到 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尊重自然规律:了解自然规律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生活 和工作,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的精神支柱,它们能够激发人的 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奋斗精神,使人更加自信、坚定和 勇敢。
01
03
精神的三间小屋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们能够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价值,使
人更加幸福和满足。
04
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的精神家园,它们能够增强人的 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使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 和民族。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桃花源记》与《精神的三间小屋》
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本文进行比较,探讨两者在理想精神世界的营造、对 于现实世界的超越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当代社会中的精神寄托问题思考
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精神寄托是什么
0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精神寄托是 什么,可以是一件物品、一个人 、一段经历等,让学生明确自己 的心灵慰藉来源。
02
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写下 来,可以是一段文字描述,也可 以是一幅画作或一张照片,以此 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THANKS
谢谢
概括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环 节中所提出的见解和感受 ,形成对文章的全面理解 。
引申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 的生活中营造精神的三间 小屋,追求更高的精神境 界。
05
CHAPTER
语言表达与写作技巧指导
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表达方式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通过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精神世界 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清晰明了的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主题,然后分别阐述三个小屋的内涵,最后总 结全文,点明主题。
生动形象的写作手法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精神世界具象化,使得文章更加生 动形象。
关键语句解读及情感表达
关键语句解读
通过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解读,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例如,“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表达了作者对情感的重视;“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展示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和执着;“第三间,安放我 们自身”则体现了作者对自我认知和成长的关注。
9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本九上语文优质教案)
9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本九上语文优质教案)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作者三间小屋的具体内容。
2.详细分析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1.用文章独特的审美风格来品味语言。
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们在饱含浓郁文采的字句中体会到:情感、事业、精神应融为一体,才能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重点和难点理解这“精神的三间小屋”赋予的精神内涵及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
难点理解“三室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引导法、朗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如果人们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们的精神活动也需要空间吗?精神活动的领域应该如何分配?这就是《精神的三个房间》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是一篇哲学论辩散文,集“理”与“情”于一体,以理劝人,以情感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毕淑敏的《三间灵堂》。
二、作者简介毕敏,全国作家。
他的祖籍是山东。
他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在北京长大。
17岁时,他当兵来到青藏高原阿里地区,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
他先后担任卫生工作者和军医,并于1980年返回北京。
经过20年的医学工作,他开始了专业写作。
出版作品200余万字,主要包括《中短篇小说集》、《妇女的任命》、《昆仑战争》、《任命之死》、《散文集》、《素面苍穹》、《提醒幸福》、《保持惊讶》等。
著有毕淑敏文集和小说《红方》四卷。
三、整体感知1.请通读课文,正确发音,理解单词的意思。
2.老师纠正发音,梳理词义。
原谅(你)巡航(你)低估(你)指挥(胡)剩余窗棂的倒塌(Líng)(T)ān)倒塌的关键(Jué)苦恼(è)鸽子(Ji)喜鹊巢翼(J)īn)构想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
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居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看标题:中心词是小屋,“精神的”修饰限制“小屋”。
小屋都是住人的,怎么能住精神?精神的小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来寻求答案。
2、走近作者:
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
作家王蒙称她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她的成长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医生时代:(17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28岁)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任主任医生。
作家时代:(35岁)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
(37岁)1989年加入中国作协;1991年毕业于北师大研究生院中文系,心理学博士方向结业,现在是注册心理咨询师,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3、了解文体:
本文是议论文单元的最后一课,但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就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它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以议论、记叙、抒情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某个观点的文章。
它的特点是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
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内涵。
2、品析文章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
三、检查预习作业:
1、识记下列词语:
宽宥游弋轻觑麾下广袤赘余窗棂坍塌
要诀困厄鸠占鹊巢自惭形秽
2、理解下面的词语:
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
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
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间不容发:(jiān )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
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
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精神的三间小屋,分别是什么?
一是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二盛放我们的事业。
三安放我们自身。
2、概括1--6段主要内容,这部分与后文写精神的三间小屋有关联吗?
文章开始从名言写起,引出本文要论述的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为下文写三间小屋做下铺垫。
3、概括文章最后两段内容。
建设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意义(我们应建立精神栖息地,健康、庄严、努力、真诚地
活着。
),希望把精神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教师小结:这篇说理性散文,从名言开始写起,引出本文要论述的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述,提出应建立充满爱,热爱事业,关注自我的精神世界的观点,呼吁我们要关注精神生活。
回看标题《精神的三间小屋》,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点明了文章的论题和主要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又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五、再读课文,赏析三间精神小屋:
教师:作家毕淑敏,像是一名心灵规划师,循循善诱,启发我们该如何装修,我们的三居室
1、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间精神小屋的?
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
其次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憎交织的经历;
最后用两个假设句形成对比,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
教师小结:考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注意顺序的表述。
2、学以致用: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二、三间小屋的?请选其中一个进行描述。
第二间小屋:作者首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于事业的时间概念,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
只有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第三间小屋: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最后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六、赏析语言
读毕淑敏的作品,让人激动,令人深思。
她的文字如潺潺小溪,滋润着我们的
心田;她的文字如滚滚的江河,让人心潮澎湃。
文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为我们构建了精神的三间小屋,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的具体鲜明。
(一)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一间小屋:
例句:1、“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
赏析:这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具体交代第一间精神小屋内存放的情感。
表明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情感丰富的精神世界。
2、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他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一生比作“古老乐器”,生动形象地说明爱和恨都会在小屋中留下历史的印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池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爱比恨多的精神小屋的美好。
(二)学以致用:赏析文章语言,请大家仿照示例,再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批注。
示例:1、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挟持”“人质”说明事业对人的精神濡养腐蚀具有很大的作用
2、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
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明确了我们对事业应有的态度。
3、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别人的思想代替了我们的思维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懒于思考的人。
4、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
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多角度形象地指出,失去独立思考。
我们的人生将会面临的严重后果
5、你的精神孤独的在风雨中飘零。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如果失去独立思考,我们的精神就会无处安身。
七、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交流一下。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会把自己的房子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然而除了让自己的身体住得舒服之外。
大家可能很少想过要为自己的精神设计三间舒适的小屋呢。
作家毕淑敏这名心灵导师建议我们多多关注精神世界。
在我们的一生中。
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遭遇各种各样的困境,会面临许多非议,也会承受许多压力。
但我们始终不要忘了关照自己,多聆听自己的心声,多问候自己的心灵。
在此基础上。
再美化装饰,再丰富储物,再扩大规模,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会更加辽阔
八、作业布置
1、积累抄写你最喜欢的语句段落。
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运用修辞,写一篇300字
左右的文章。
九、板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引出话题:对名言的感悟思考
盛放爱恨
分析话题:盛放事业关注精神生活
安放自身
总结升华:精神小屋—精神大厦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重视学法指导,重文本理解,理性分析,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使学生增强了对作者思想观点的理解。
在授课过程中。
注重启发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由于学生对生活的领悟程度尚有欠缺,对文章的哲理美的体会尚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