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合集下载

32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32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5 8 5 9 3- 4 .
1 6 由国 嚣商g 疆 CH N DIALHE AL 0 I A ME C R D
维普资讯
20 0 7年 1 0月第 4卷第 2 9期

调 查研 究 ・
超 过不 良反应 总 例数 的 4 0%。
27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与 品 种 的 关 系 .
24临 床 表 现 .
本组 患者 的 不 良反 应见 表 2 。由表 2知 , 中药制 剂 引 起 不 良反应 所涉及 的器 官 、 统 中 , 系 以皮肤 及其 附件 为最 常 见 ,
药 导 报 , 0 521) 1— 2 . 20 , 7: 9 10 ( 1
表 4显示 , 注射 剂所 致 中 、 度不 良反应 最 多 , 占 比例 重 所
中药 注射剂 发生 不 良反应 的 可能性 最大 , 引起重 视 。 应 【 关键 词】 中药 ; 注射 剂 ; 良反应 不
【 图分 类 号】R 8 中 26
【 献标 识码】A 文
【 章编 号】1 7 — 2 0(0 7) O b 一 0 — 2 文 63 7 1 2 0 1 ()160 其次 为发 热 , 较严 重 的不 良反 应有 过敏 性休 克 , 咽喉水 肿 , 呼
22与 年 龄 的 关 系 .
2 5 中 药 剂 型 品 种 与 ADR 的 关 系 .
剂型与不 良反应 的关系见表 3 不 良反应多 品 种类 及例 数 R
由表 1可知 .不 同 年龄 段都 有 中药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 其
中大于 5 4岁 的 中老年 人发 生 的几率 最大 。
3 6例 中 。占不 良反应 6 %1 _ 的前 1 2 0 )1 J2 , 0个 品种 均为 中药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

近年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

这些事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也对中药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近年发生的一些中药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

第一起案例是2019年发生在湖南某医院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一名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服用一种中药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最终导致肾功能损伤。

经过调查发现,这种中药是由一家不规范中药厂家生产的,其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了中药行业的整顿和规范。

第二起案例是2020年发生在北京某中医院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

一名儿童患有感冒症状,在中医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了一种中药颗粒。

该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了皮疹、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最终被确诊为药物过敏性休克。

经过调查发现,这种中药颗粒中含有一种对儿童过敏反应较强的成分,未能及时诊断导致患者严重后果。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中医药界的警惕,促进了中药研制和应用的标准化。

第二篇示例: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中药虽然具有疗效,但在不当使用或制备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以下将列举一些近年来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案例,以警示人们正确使用中药的重要性。

一、2017年““六味地黄丸”事件2017年,一名患者因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后出现典型的药物性肝炎症状,包括黄疸、腹胀、恶心等,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药物性肝炎。

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患者购买的“六味地黄丸”是在一家无资质的小药店购买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二、2018年“葛根颗粒”事件2018年,一名患者因服用“葛根颗粒”后出现喉部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经调查发现,该患者之前没有对该药物进行过敏测试,盲目使用导致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2019年,一名患者因购买“通窍活血颗粒”用于治疗头痛,服用后出现严重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胃溃疡。

我院―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近年来,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虽然中药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便宜等优点,但遗憾的是,中药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

因此,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十分重要,这篇文档旨在分析我院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

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共收到了20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1例,男女之比为1.48:1,年龄分布在18-85岁之间。

可见,中药不良反应并不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年轻人同样也会遭遇这一问题。

据统计,我院收到的中药不良反应主要涉及肝功能损害、荨麻疹、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及过敏等症状。

其中,肝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共有72例患者受到了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如解毒丸、地黄丸等,如果不加控制地使用,就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此外,荨麻疹和皮疹也是比较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共有47例患者受到了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中药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身体产生过敏反应。

而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则是一些中药会对人体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胃肠道反应。

另外,我院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还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用药时间之间的关联并不明显。

有的患者在用药几天后出现了不良反应,有的患者则是在用药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了不良反应。

这说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时间并不直接相关,还受到个人体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提高中药使用安全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中药的生产和销售应该得到监管,要严格遵照相关法规,保证中药的质量可靠。

其次,医生需要对中药不良反应具有足够的认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史询问,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患者也需要进行自我保护,如了解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个人体质等方面。

总的来说,中药不良反应在我院的报告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药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安全、可靠。

492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

492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分析
[ 6] $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主编 / 实用骨科学 / 北 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1%$ - 魏民伟,张官华 /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 例报告 [ 0] (-) :$)1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 + 李杰文,钟汉柱 / 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 !% 例 报告 [ 0] ()) :%!# / 广东医学,$))%,$& 王春江,王久柱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 $-’ 例 体会 [ 0] ($) :+’ 7 +$ / 承德医学院学报,$))%,$!
(上接第 +# 页)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骨折端有软组织嵌入而
复位再以细钢丝捆扎,使固定更牢。再者,要尽可 能保持骨碎块与骨膜的联系,使局部骨块血运不致 严重破坏,利于骨愈合。拔除克氏针时间比其它类 型骨折要长 (一般须 ! * % 个月) 。 手术应注意事项:!注意骨膜下操作,切忌伤 及锁骨下神经、血管或捅穿肺尖。" 骨折端骨膜无 须广泛剥离,一般两折端剥离宽度不超过 $45,以 免影响骨折处血供。#选择克氏针直径应与锁骨髓 腔相匹配,不宜过粗或过细。$ 克氏针内端进入锁 骨内折段 ! * +45,不能短于 !45,否则有可能固定 不牢固或退出。 参考文献
构成比f临床表现死亡数神经系统0周围神经痛癫搐躁狂症精神兴奋荨麻疹搔痒疱疹过敏性休克腹泻呕吐麻痹性肠梗阻便秘消化道穿孔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黄疸室性早搏室速心肌炎心功能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抽皮肤及粘膜
第 %$ 卷 第 % 期 #&&#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 "( )*&%+"# ,%-./$0-+1 2/3-4&’ 5"’’/6/

10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100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进 修 杂 志 ,2 0 1 0 ,1 0 :8 9 2 . 8 9 3 .
【 2 ] 彭苑妮 , 胡杏平.中医辨证施 护在颈椎病护理 中的应用 m. 现代 中西医结合
3 .பைடு நூலகம்讨 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 的 7 0例颈椎病患者 ,分别进行中西医保守治疗联 合常规护理方式与 中医辨证施护方式 , 对比两 组患者的护理疗 效 , 结果发现护理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 1 . 4 3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 1 . 4 3 %,两组结果对 比 存在显著性差异 ( P < 0 . 0 5 ) ,具有统计学意 义 这 表明了颈椎病患者采用 中医辨 证施护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 促进其 颈椎病 的有效恢 复 。 值得在临 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 ] 王佳琳.中医辨证施护在社 区腰椎间盘突 出症患者 中的应用研究[ J ] .护士
1 . 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 S P S S I 8 . 0统计 学软件 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组间
对照组采用中西医保守治疗联合常规护理方式 , 常规护理操作主要针对患者 的病情状况 , 结合我 院当前 的医护条件 , 给患者病房环境护理 心理护理指导、 健 康宣传教育、生活作息护理、饮食 习惯等 多方 面的护理操作 退 ,使得患者能 够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的开展 ,提高护理疗效 。 护理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护方式 ,第一 ,风湿痹 阻型退 。这类患者 主要 的临 床症 状表现为颈部麻痹 , 疼痛感强烈 , 病情反复发作等特点 , 在辩证施 护过程中 , 需要 做好患者的颈部位置的保暖工作 , 随着天气变化保证冬暖夏凉 , 尤其是在 阴 雨天气要保证卧室 内的干燥 , 避免潮湿引发患者的颈椎疼痛 , 在饮食方 面需要适 当的添加祛风湿 的食物 ,比如可以服用狗脊煲猪尾汤等 , 这些都是很好 的祛风湿 食物 ,能够起到很好 的治疗效果 。 第二 , 湿热痹阻型。这类患者在临床 中主要的症状表现为颈部疼痛、颈部伴 有发热感觉 , 肢节处出现红肿症状 , 患者 口渴但是不能够大量的饮水 , 大便急躁 , 舌苔滑腻等退 ,在临床辩证施护工作开展过程 中,需要鼓励患者尽可 能的卧床 休息 , 饮食方 面以清热利湿为主要的通络方式 , 患者也可 以在 自己体力 能够承受 的范 围内适 当的加强运 动锻炼 , 提高身体素质 , 可 以多服用丝瓜瘦 肉汤、白果煲 鸡汤等物质。 第三 , 寒湿痹阻型。这类患者在临床 中主要的症状表现为颈部疼痛,颈部冷 痛情况严重 , 同时采用静 卧休息方式时患者的疼痛感加重 , 一旦天气变得寒冷或 者是颈椎受冷时 , 就会 变得疼 痛感 加强 , 小便利 , 舌苔 白腻等症状 , 在 临床辩证 施护工作开展过程 中, 患者需要做好患者的颈部位置 的保暖工作 , 尤其是在 阴雨 天气要保 证颈部 的保 暖和干燥 ,同时在饮食 方面需要多 服用一些温经散寒 的食 物 ,比如大蒜焖羊 肉等退 ,避免服用一些生冷 的食物 或者是水果 等 ,保证 患者 的辩证施护工作顺利开展。 第 四, 气滞m瘀型。这类患者在临床 中主要 的症状表现为颈椎位置疼痛感强 烈 ,出现刺痛感 ,同时颈部僵硬 , 舌质暗紫色 , 舌苔 白腻 。在 l 临床辩证施护工作 开展过程 中, 患者需要加强卧床休息 , 在下地后需要做好 患者 的颈部 位置的保 暖 工作 , 同时生活中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操作 , 能够尽 可能的多服 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 功效的食 物 , 保证食物的清淡可 口, 比如金 针云耳蒸鸡 等食 物就是很好的辩证守护食疗食物 , 能够促进患者的颈椎病早 日康复 , 病情得 到有 效改善和控制。 1 . 3 疗效 评价

草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草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草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1. 背景介绍草药是一种常见的传统医学治疗方法,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

然而,与化学药物相比,草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风险一直备受关注。

因此,对草药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2. 数据收集在本次分析中,我们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草药使用数据,包括草药名称、使用方式、剂量以及不良反应的报告。

数据来源包括草药研究机构、医院和病人自述。

3. 分析结果基于收集的数据,我们对草药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下是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3.1 不良反应类型我们对不良反应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适、皮肤反应、心血管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等。

结果显示,过敏反应占据不良反应的主要比例,其次是消化系统不适和皮肤反应。

3.2 草药相关性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每种草药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某些草药与某些不良反应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例如,某种草药在高剂量使用时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问题,而另一种草药则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3.3 使用方式和剂量的影响我们还研究了草药的使用方式和剂量对不良反应的影响。

结果显示,使用方式和剂量的不当使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草药时,正确的使用方式和剂量是至关重要的。

4. 结论与建议据我们的分析结果,草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

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在使用草药之前,应首先咨询专业医生或草药师的意见,并告知已有的过敏史和慢性疾病情况。

2. 严格按照草药的使用方式和剂量使用,并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

3. 注意观察草药使用期间的不适感受和不良反应,如有需要随时与医生或草药师联系。

此报告仅为草药不良反应的初步分析,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数据支持。

希望该报告对草药使用者和相关研究者有所帮助。

32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红霉素 不良反应1例

32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红霉素 不良反应1例

《32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红霉素不良反应1例》摘要:326例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123例,占37.7%,女性203例,占62.3%,女性患者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不良反应涉及的口服草药品种和外用制剂导致不良反应的中药口服草药有:川乌、半夏、细辛、雷公藤、苦参、白果、斑蝥、艾叶、桃仁、肉桂、厚朴、三七粉、人参、首乌、川贝等,326例中药药品不良反应中,男性123例,占37.7%,女性203例,占62.3%[摘要]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本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从2003年2月~2006年2月32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

结果: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其次为发热。

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咽喉水肿,呼吸困难等。

结论:中药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最大,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06-02 中药理论的精华在于“辨证论治”,中草药成分复杂,炮制药效各异,多以复方配伍应用。

一般来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较大,故临床上对中药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有所忽视,有些患者长期随意或超量服用及滥用补益类药物。

随着临床药学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临床上中药致不良反应的报告逐年增加。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院门诊和住院部2003年2月~2006年2月共收集的326例ADR报告。

1.2 方法对326份病例(报告)按年龄、性别、药品分类及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与性别分布的关系326例中药不良反应中,男性123例,占37.7%,女性203例,占62.3%,女性患者的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

2.2 与年龄的关系由表1可知,不同年龄段都有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大于54岁的中老年人发生的几率最大。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300例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300例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300例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目的:分析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提供的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各医疗机构上报的30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

结果:30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0~10岁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23%;注射给药发生不良反应者230例,占76.67%,居首位;以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14%。

结论:各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对于婴幼儿的静脉注射给药尤其要慎重,切实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标签: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预防对策中药制剂是中药材或提取物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药剂。

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中药制剂的临床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

现将30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提供的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各医疗机构上报的30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2结果2.1发生ADR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由表1可知:30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男147例,女153例,年龄8天~85岁,平均(45.9±14.7)岁;0~10岁的婴幼儿、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23%。

2.2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给药途径分布由表2可知:300例发生中药制剂ADR的患者,静脉注射给药230例,占76.67%,居首位;其次是口服给药,占12.00%,可见,中药制剂静脉注射给药需谨慎对待。

2.3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品种及构成比表3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涉及12个中药品种,其中有10个品种为中药注射剂,以注射用喜炎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14%。

2.4预防对策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方面与药物本身的组成、剂型、制剂工艺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患者的自身个体差异有关,儿童、老年人及过敏体质人群尤其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2]。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中药在我国医药进展史上始终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较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自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

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平安无毒的旧观念必需转变。

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进展。

1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缘由1.1 超量使用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

有些医生任凭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病人超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药。

实际上,由于超剂量用药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1.2 个体差异患者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其中女性药物不良反应比男性多,婴幼儿、老年人不良反应比青壮年多[1]。

1.3 药物自身因素某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不良反应消失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特别表现。

中成药的包装说明不明确,中药被农药污染或变质,假冒伪劣品种的混杂也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缘由。

1.4 人为因素假如药不对证,用药就适得其反。

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认真阅读说明书,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1.5 剂型因素中药组成成分简单,每味中药就含有多种成分,有些中药在其有效成分、药理、毒理不甚明白的状况下轻易转变剂型,加之中药注射剂提纯程度不够或杂质过多常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死亡等严峻不良反应。

如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等引起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草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草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草药不良反应分析报告1. 引言该报告旨在分析草药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以进一步了解可能存在的草药风险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次分析报告基于可信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案例,并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2. 不良反应概述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以下是草药使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 肠胃不适: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过敏反应:可能出现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 中毒反应:某些草药可能含有有毒物质,导致中毒症状,如头晕、乏力、肝功能异常等。

- 药物相互作用:草药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加重不良反应。

3. 不良反应的分析根据已有数据,草药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以下情况下:3.1 草药质量问题某些草药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如掺杂有害物质、无效成分或草药标识错误。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个体差异草药的药效和安全性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某些人可能对某些草药更为敏感,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3.3 不当使用草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如果不当,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过高的剂量、错误的使用方法或不合适的组合使用都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4. 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为了减少草药使用中的不良反应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 购买可靠的草药产品:选择可信赖的供应商,确保草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 个体差异考虑:在使用草药前,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特别是过敏史和慢性疾病情况。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 正确使用草药:严格按照草药的使用说明和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 监测不良反应:在使用草药期间,定期观察自身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有明显症状变化,及时咨询医生。

5. 结论草药使用中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的风险,但通过选择可靠的草药产品、了解个体差异、正确使用草药以及监测不良反应等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提高公众对草药安全性的认识和重视,也是保障使用者健康的重要环节。

中药不良反应46例分析体会

中药不良反应46例分析体会

中药不良反应46例分析体会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国的传统药物。

都认为药性较温和无毒副作用,比较安全,一直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随着中药的研究不断发展,剂型的不断改革,临床应用加强了药物不良反应的监察,故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随之增多。

我们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46例,现综述如下。

1 不良反应与剂型给药途径的关系注射剂29例(63.04%)、含剂2例(4.34%)、丸剂5例(10.8%)、片剂3例(7.52%)、胶囊剂(2.11%)、汤剂5例(10.87%)、接触1例(2.17%)。

2 不良反应与药物用药原因及途径双黄连注射液7例: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因急性肾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静脉滴注致皮疹4例;因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静脉滴注致高热寒颤2例。

清开灵注射液4例:因感冒静脉滴注致急性咽喉阻塞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致急性左心衰2例。

脉络宁注射液4例:因脑血栓、脑外伤、脑外伤后遗症、脑外伤活动障碍、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

复方丹参注射液,因冠心病静脉滴注致溶血尿毒综合征1例;灯盏花素注射液3例,因脑萎缩,脑出血,脑神经损伤,静脉滴注致高热寒颤。

茵枝黄注射液4例:因病毒性肝炎,静脉滴注致休克2例,荨麻疹1例,红斑性皮疹1例。

肝炎注射液2例:因急性黄疸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肌肉注射,致荨麻疹、红斑性皮疹各1例。

银黄注射液2例: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肌肉注射,均致荨麻疹。

刺五加注射液2例:因神经衰弱、冠心病、静脉滴注均致休克;霍香正气水:因腹胀口服致休克1例;牛黄上清丸因咽喉肿痛,口服致休克1例;天麻丸因高血压口服致紫癜1例;消咳喘因咳嗽气喘口服致休克死亡1例;妇科千金片因慢性盆腔炎口服致皮疹1例;消渴丸因糖尿病口服致中1例;雷公藤片2例:因关节炎,风湿病口服均致中毒1例;因风湿病、扭伤、腰痛口服均致中毒;前列腺胶囊,因前列腺增生口服致乳腺增生1例;六神丸,因慢性咽炎口服致红斑性皮疹1例;穿山甲,因乳痈口服致荨麻疹1例;蒲黄,加工炮制时接触,致皮疹1例;复方青黛丸,因银屑病口服致手指甲变黑1例;乌头因不育症口服致心律失常1例。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的应用已日益普及。

安全、经济、科学、规范地应用中草药,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望,更是我们中医药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然而,目前中药的应用却不甚理想,据临床报道,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且日益增多。

下面本人就依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有关资料的报道,谈谈。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中药质量问题中药不良反应中相当大的比例是中药质量不合格所致,同一中药品种,产地、药用部位、采收时节、炮制方法、贮存保管的不同而质量相差很大,中药的疗效和不良作用也相差很多倍,质量差的中药易导致中药药源性疾病。

(二)炮制不规范或未经炮制中药通过炮制加工可以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还可以改变药性,提高疗效。

如服用没药后有严重的胃肠道刺激反应,改用炮制好的没药则无此反应。

甘遂生品具有峻泻作用,经醋、甘草制后减弱。

但是,近年来人们却忽视了这项工作,造成中药饮片质量下降的情况相当严重,致使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三)配伍不当合理的配伍能减少毒性中药的不良作用,不合理的配伍也会发生中毒反应。

如生南腥、生半夏与生姜配伍能减少其毒性。

而有报道附子与麻黄配伍能增强附子的毒性而发生中毒;附子与白酒配伍也能增加附子的毒性而发生中毒。

(四)违反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食忌。

临床中违反用药禁忌而引起药源性疾病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如半夏与附子同用引起皮疹、瘙痒;甘草与大戟同用引起腹胀、肠鸣等毒副反应;孕妇用麝香引起流产等。

(五)药证不符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指中医治病要根据证侯的性质确定治法,再根据治法确定用药,且要做到因人、因地、因时治宜,对症下药,随症加减。

如药证不符,不仅难以奏效,还会产生不良作用。

如1996年3月,日本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日本厚生省的调查报告“汉方药小柴胡汤的副作用导致十人死亡”的事件。

事实上,这一事件是由于忽视辨证论治导致的严重后果。

3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3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

3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摘要:目的对实际医疗应用中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行详细分析,根据相应的具体原因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方法对2014年到2015年期间中相应门诊和住院部发生的31例应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借助数理统计学的方法详细分析。

结果借助数理统计的科学分析方法,3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由于应用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为主,该类型不良反应比例约为75.34%,不良反应的患者女性比例为67.84%,儿童和中老年的患者比例较高。

结论实际应用中药制剂时,相关医护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药物敏感等不同情况调整药物剂型和点滴注射速度。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预防对策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实力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中药的优良性和中药制剂市场的庞大潜力。

但是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和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尤其是绝大多数人持有的中药制剂不会导致过敏等不良反应的错误观念。

导致我国中药制剂相应的临床检查环节较为薄弱和质量参差不齐。

本研究将针对2014年到2015年期间中相应门诊和住院部发生的31例应用中药制剂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借助数理统计学的方法详细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根据导致相应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总结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到2015年期间相应门诊和住院部门中存在的31例中药制剂应用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结合患病者的年龄、性别等不同因素进行了详细总结。

本研究选取的3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中,患者的年龄为0-65周岁,造成患者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较为繁多,包括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醒脑开窍类,患者的不良反应及系统、临床表现也有较为广泛的体现,皮肤、消化、呼吸、循环等各大系统的临床反应均有体现。

1.2方法本研究对选取的31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详细比对不同不良反应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分布因素的比例,总结患者自身的影响因素对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影响。

对355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对355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的研究表明,强心汤可保护、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抑制心肌细胞外钙离子的大量内流,预防心肌毒性反应[7-8]。

笔者认为,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重症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抢救后,可为其加服强心汤,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为了探讨用强心汤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血浆脑钠肽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笔者对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比较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3.33%),P<0.05。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水平低于比较组患者,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心排血量均高于比较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用强心汤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降低其血浆脑钠肽的水平,提高其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1] 郝群英.心血管疾病中的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医药,2016(2):275.[2] 程寅,冯媛媛.老年维吾尔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变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7):80-83.[3] 魏安华,李娟.《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药物更新透视[J].医药导报,2019,38(5):6-10.[4] 王昌郁,刘琦.强心汤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90-91.[5] 李云,朱克刚,李贤玉.参麦注射液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离体心脏舒缩功能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3):247-250.[6] 李珂,刘雯晶,成海燕.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利尿剂治疗冠心病心衰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6):937-939.[7] 宫智,马彦卓,孔令锋,等.芪苈强心胶囊对AngⅡ引起的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298-300.[8] 易娜,欧阳定安.芪苈强心胶囊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254.对355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梁慧超,黄庆宝,陈 军*(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4000)[摘要]目的:分析深圳市中医院上报到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的355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特点。

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李小莉【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rules and so on,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clinical medication.Methods:this study analysed 320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 repor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June to 2014 June produced.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used by organ system involved, with the most common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followed by the digestive system,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s to injection. Conclus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cause many adverse reactions, the possi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maximum,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情况、特点、规律等,进一步了解中药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36例中草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36例中草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36例中草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分析与防治。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发生的中草药不良反应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探讨中草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

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中草药种类包括补益药、外用药、抗肿瘤药、清热解表药、行气泻下药、平肝安神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祛风湿药、止血活血祛瘀药以及其他。

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其他。

36例不良反应中,有19例无需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17例需要对症治疗,其中需要急救者1例。

自愈20例,治愈10例,好转5例,导致严重药源性危害1例,治愈好转率(含自愈)97.22%。

结论:为有效防止中草药的不良反应,医师必须掌握正确服用方法和防治措施。

要详细记录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把中草药的不良反应也纳入报告范围,定期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提高合理水平,以减少中草药对患者的危害。

【关键词】中草药;不良反应;原因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

本文主要探讨我院中草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期为临床上进行安全用药管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随机抽取东平县人民医院009年1月—2011年1月门诊开具的中药处方720份(从每月的中药处方中随机抽取30份),其中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36份,发生率为5%。

1.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统计发生不良反应的36份资料中,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将依据病例数多少对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排序,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

2结果2.1患者的性别、年龄本组发生不良反应36例中,男性20例(55.6%),女性16例(4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4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目的了解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患者一般资料、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尤其新的、嚴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6月东营地区(东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数据)中药及其制剂引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中药及其制剂引致的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共3446例,其中新的1511例,严重的366例。

涉及603种中药,包括中药制剂599种,中草药4种。

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结论急需建立中药制剂致药源性疾病的防御体系,对中药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资料的收集、监测和分析,并通过有效途径及管理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及咨询服务,为药品管理行政部门提供修改说明书的依据,最大限度地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维护公众用药安全。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drug names,usage and dosage,drug administration routes,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hav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s,especially the new and severe ones.Methods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preparation in Dongying district from January 2004 to June 2012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data provided by Dongy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center).Results There were a total of 3446 cases of drug-induced diseases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preparation,of which 1511 were new and 366 were severe,involving 603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599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4 kinds of Chinese herbs.The incidences of new and sever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were high.Conclusion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 defense system agains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induced diseases,which collects,monitors and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nd through effective approache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provides rational drug use information and consultation services for clinicians,provides description amendment reference for drug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and protect public drug use safety.[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s;Drug-induced diseases;Analysis of the report一直以来,中药不良反应未受到重视,20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相关报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报道的数量逐渐增多。

临床使用中药过程中,由于对中药传统认知存在误区、西医不能坚持辨证论治原则用药、中药制剂质控体系尚不完善等诸多原因,中药造成的药品不良反应不断出现,呈逐年上升和加重趋势[1]。

为进一步了解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对东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络接收的中药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12年6月东营地区(数据由东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中药及其制剂引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数据库中的27 105例不良反应信息中筛选出中药不良反应3446例,其中新的1511例,严重的366例,一般的1569例;涉及中药品种603个,包括599种中成药,4种饮片。

3446例中药不良反应患者,男性1890例,占54.85%,女性1556例,占45.15%;年龄1~92岁。

1.2 纳入标准①中药作为“怀疑药品”,单用或联合其他药物时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②“怀疑药品”包括中药单方及复方制剂、中药饮片;③正常剂量或超剂量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或称药源性疾病)。

1.3 排除标准中药作为“并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

1.4 方法记录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类型(分为一般、新的、严重)、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既往史、家族史、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对症处理、转归等,进行中药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新的及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

2 结果2.1 超剂量用药的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有很大比例属于超剂量使用,如黄芪注射液,超剂量用药占40.00%,脉络宁注射液超剂量用药占34.61%,红花注射液超剂量用药占24.59%(表1)。

表1 超剂量用药品种、例数及构成比2.2 不同给药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经静脉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1741例,占50.52%,排在首位,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口服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例数1310例,占38.02%,位居第二;局部外敷发生的不良反应例数331例,占9.60%;阴道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例数38例,占1.10%;肌肉注射发生的不良反应为15例,占0.44%;直肠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为7例,占0.20%;尿道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为2例,占0.06%;经眼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为2例,占0.06%。

2.3 中药不良反应主要的临床表现中药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为皮肤黏膜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及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反应。

皮肤黏膜损害大多经处理或不处理后治愈或好转;神经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头晕、发热,多由注射剂引起;消化系统反应,表现为恶心、腹痛、腹泻等,严重的出现肝功能损害,如新复方大青叶片、丹参注射液;呼吸系统反应,主要症状为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咳嗽等,引起此症状的以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最多。

排前10位中药制剂中除麝香壮骨膏外,其余9种为注射剂,清热解毒类的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分別位居第一位、第二位。

前10位中药导致不良反应共1396例,占40.51%(1396/3446)(表2)。

2.4 新中药不良反应的情况3446例中药不良反应中,新的不良反应为1151例,占33.40%。

新的不良反应涉及中药品种401个,占66.50%(401/603),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很好的警示和指导意义。

2.5 中药不良反应的转归3446例药品不良反应有2583例停药后未予其他处理,症状逐渐痊愈;862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给予激素、异丙嗪、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有一例严重脑出血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出现全身严重皮疹,诊断为药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经激素、抗过敏药治疗后无效,加之患者本身疾病严重,家属放弃治疗,自行出院,经回访,患者出院10 d后死亡。

2.6 严重中药不良反应的情况严重药品不良反应366例,占全部不良反应的10.62%(366/3446)。

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最多的为清开灵注射液,共111例,占30.33%(111/366);其次为双黄连注射液72例,占19.67%(72/366),两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总例数多,严重不良反应例数也随之增加(表3)。

3 讨论本调查数据显示,中药导致不良反应3446例,占同时间段所有不良反应的12.7%(3446/27105),涉及品种603种,包括中成药599种,饮片4种,这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结果相似,年度报告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中药病例报告占总数的13.3%,涉及2600余个品种,其中中成药占99.5%,汤剂和饮片占0.5%[2]。

面对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发生率高、涉及品种广的现状,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用药风险。

建议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①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如寒凉药多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治热性病证;温热药多能温中、助阳通脉等,常用于治寒性病证。

②合理配伍:中药配伍一般要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配伍得当可降低毒性、增强疗效,配伍不当会降低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如贝母与乌头同用可产生毒性,因此不宜配伍应用;在没有取得充分的实验证据和临床经验前,不可轻易使用“十八反”、“十九畏”及其他“相反”的药物;有报道显示,穿琥宁与地塞米松在同一输液瓶配伍致儿童过敏性休克[3]。

③正确的剂量与疗程:根据疾病性质、患者体质、药物性质和剂量以及地区季节等因素确定用药剂量,对一些药性峻猛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那些对药物敏感和体质特别虚弱的患者,用药剂量也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至合适的剂量;正常给药剂量与治疗疗程一般不会引发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但是超剂量及长期应用势必引起损害,如2003年马兜铃事件中的患者曾经连续使用龙胆泻肝丸达6个月而导致肾损害。

④注意个体差异: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不同生理状况的人群对药物敏感性与耐受性不同,如有些中药对一般人是安全的,但禁用于妊娠期妇女,其会造成流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反应。

⑤防止中药误用:中药品种繁多,且有很多同名异药、同药异名的药物,一些药物的来源往往有很多种,药物来源不同,其所含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毒性不同,应注意区分药物品种、产地[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