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中学生德育原则(一)

合集下载

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有哪些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有哪些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有哪些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是一种以德为本、以知识与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规范行为: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强调重视规范行为的培养,包括素质教育、礼仪教育、道德教育等。

培养学生端正的价值观念,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2.培养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通过把握教育时机、积极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自身的自我认知和发展。

3.教育知识: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是强调提高学生的教育知识,实践知识与能力,加强学生自身结构的基础教育。

不仅教授有关文化知识,而且还培养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创新性。

4.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的重要方向。

通过爱国主义、孝道、信仰等,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与人生观,逐渐养成好习惯、道德观念。

总之,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唯一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为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创造美好未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原则与方法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原则与方法

中学德育原则与方法一、中学德育原则中学德育原则包括八个常见原则,识记口诀是向导知尊、正因机智,即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一)疏导原则1.含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该原则在理解含义时注意把握关键词,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它更加侧重方法问题,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直接打、直接骂,而是慢慢的进行疏导,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2.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该原则在识记要求时,一把握疏导;二把握循循善诱;三把握表扬激励,认可学生做的好的地方,多夸赞表扬。

3.常见古语:①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②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

(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含义: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2.要求:①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3.常见古语:①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②王阳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③爱之愈深,求之愈严。

(三)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1.含义: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该原则在理解含义时注意把握关键词,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例如小明同学成绩不好,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思了。

但是这位同学唱歌特别好,所以老师让学生担任文艺委员,通过这种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长善救失。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中学生德育原则(一)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中学生德育原则(一)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中
学生德育原则(一)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下面本店铺教师网帮广大考生详细讲解疏导原则、导向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疏导原则
1.基本含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要求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单选题】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答案】B。

【单选题】“夫子循循然善诱也,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疏导原则
【答案】D。

解析:这句说的是:老师善于一步步地诱导,用丰富的文献教我博学,又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我的行动,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由此可知,这句话主要体现的是诱导,与疏导性原则相契合,故选D。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汇总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内容简介: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学记》、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的功能;2.教育与人口的关系;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人的身心发展规律;2.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教育制度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制度;2.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3.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4.义务教育制度。

第六节教育目的高频考点提要:1.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的理论;3.我国的教育目的;4.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七节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和特点;2.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第二章中学课程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课程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中学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中学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中学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一、中学德育的原则我国中学德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行一致原则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二)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原则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原则符合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要求教师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师既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道德要求,又要尊重、关怀、热爱和信任学生。

(四)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班集体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教师要通过建立团结、优秀的班集体,利用集体的力量对每个学生产生激励和制约的作用。

二、中学德育的方法我国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它重在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说服教育的具体方式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访问等形式。

运用说服教育法,内容要有针对性,材料要有真实性,说服过程要有感染力。

(二)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英勇事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的方法。

青少年都喜爱并且善于模仿,生动典型的事例对他们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能把道德规范的要求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关键是要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并鼓励学生把对英雄人物的学习落实到行动上。

榜样示范法是开展中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三)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通过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景,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良好的环境、气氛对人的身心发展、品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情感陶冶法的重点在于让受教育者生活在积极的情感气氛中,因而要求教育者善于创设自然情景,而且不断深化对学生的情感陶冶。

中学生常用的德育原则

中学生常用的德育原则

中学生常用的德育原则
中学生常用的德育原则包括:
1. 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个人空间,不侵犯他人的权益,不恶意欺凌或歧视他人。

2. 诚实守信:要言行一致,遵守承诺,不撒谎欺骗,不窃取他人物品,不抄袭他人作品。

3. 礼貌待人:要用礼貌的语言和行为对待他人,尊重师长和长辈,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4. 公正公平:要尊重公平原则,不帮助他人作弊,不以欺骗手段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5. 自律自强:要有自律意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努力学习,发展自身潜力,增强自身能力。

6. 团结合作:要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7. 爱护环境: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节约资源,关注环保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8. 文明用语:要用文明的语言交流,不使用粗鲁、恶意的言辞,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感受。

9. 珍惜时间:要合理规划时间,不拖延学习和任务,尊重他人的时间,不浪费时间。

10. 守规矩:要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章制度,不违法乱纪,不参与不健康的活动。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七章 中学德育-强力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七章 中学德育-强力推荐

第七章中学德育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德育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品德的概念;2.品德的心理结构;3.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4.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5.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6.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一、品德的概述(一)品德的概念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道德抉择。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考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德育原则(一)导向性原则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二)疏导原则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严要有度;②严要有方;③严要有恒;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⑥不能迁就学生。

(四)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①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六)因材施教原则①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与活力。

德育方法(一)说服教育法1.语言说服①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②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③做好引导总结。

2.事实说服①明确目的,制定计划;②做好充分准备;③加强指导;④做好总结工作。

(二)榜样示范法①选好示范的榜样(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②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③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倾慕之情;④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动行为,提高境界。

(三)情感陶冶法①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③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四)指导实践法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五)品德评价法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②发扬民主,获得学生支持;③注重宣传与教育;④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德育原则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德育原则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德育原则》在教育领域中,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而德育原则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教育知识与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学知识点德育原则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其实质和内涵,并结合个人观点,带您进入这个丰富而复杂的领域。

一、教育知识与能力1.1 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知识是指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理论和方法、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熟练掌握教育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1.2 教育能力的培养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具备的能力,包括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等。

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的实践和反思,通过经验的积累和专业培训,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二、中学知识点德育原则2.1 德育的基本任务中学知识点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德育原则的内涵中学知识点德育原则包括以德育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德育与智育相统一、德育与治理相统一等原则。

其中,以德育为中心是德育工作的核心,要求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德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德育原则的实践路径在中学知识点德育工作中,需要贯彻落实德育原则,切实将德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中学知识点德育原则,我深有感触。

在我看来,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在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不断探寻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德育工作路径,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总结与回顾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德育原则的探索,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的总结与回顾,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之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之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教育学常考知识点之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常用的德育原则1. 导向性原则德育的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 疏导原则疏导原则包括疏通和引导,即进行德育时首先要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打通学生的思想,然后加强引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

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和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前苏联教育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③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与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③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初中教资科二德育原则

初中教资科二德育原则

初中教资科二德育原则初中教资科二德育原则是指初中教育教师必须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涵盖了德育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师的职业操守、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课堂管理、教师的教育心理等等。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师的职业操守初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应该做到:讲诚信、守纪律、育人才、勤奋敬业。

教师作为德的引领者,应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鼓励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课堂管理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课堂管理也必须紧扣德育的要求。

教师应该注意: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验等方式获取知识,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2、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3、班级管理:教师应该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班会、班委选举等方式使学生懂得责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班级的自治能力。

三、教育心理学相关原则作为初中教育教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其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师应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1、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对待学生平等,不歧视、不伤害学生感情;2、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安排专业人员给予学生和家长帮助;3、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规律和特点,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科学地引导学生成功学习。

总之,初中教资科二德育原则是初中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和不断探索,将其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德育上的指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素质的合格公民。

德育原则必考知识点总结

德育原则必考知识点总结

德育原则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及内涵德育原则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和价值观培养的指导原理和准则。

它包括了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规范。

德育原则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尊重和关爱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格,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

2. 国情为本。

德育工作要结合国家的具体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情感,注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3. 社会为本。

德育工作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遵纪守法、关心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

4. 科学为本。

德育工作要遵循科学教育规律,注重德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5. 教师为本。

德育工作要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要求教师做品德楷模,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言传身迹,影响学生的言传身教和行为规范。

6. 学生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

二、德育原则的重要性德育原则在教育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利民长远。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是为了学生能担当社会责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持续发展。

2. 为学生长远。

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对其未来的发展影响至深,只有品德立身,方能成材。

德育原则的贯彻执行,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社会稳定。

一个道德风尚良好、人人守法的社会,会更好的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 领导责任。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负有导向学生处世的责任,德育原则的贯彻是对这一责任的深刻体现。

三、德育原则的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

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大义,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和国际视野。

2. 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3. 团队合作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4. 精神文明教育。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与人文精神。

第五节中学生德育原则

第五节中学生德育原则

第五节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1.中学德育的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2.中学德育的途径;3.中学德育的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一、中学德育的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导向性原则1.基本含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要求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1.基本含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要求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1.基本含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要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基本含义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要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中学德育原则含义和要求

中学德育原则含义和要求

中学德育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原则含义: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德育工作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德育规律的反映,也是教育者从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

德育原则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以客观的德育规律为依据的,是在对德育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中学德育原则的要求: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疏导原则。

该原则在理解含义时注意把握关键词“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它更加侧重方法问题,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直接打、直接骂,而是慢慢的进行疏导,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其内部矛盾,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不断进步。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以上就是中学德育原则的含义和要求,教育者应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德育工作。

中学德育的原则

中学德育的原则

中学德育的原则中学德育的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根据我国德育的目标、德育的规律及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总结出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下八大原则:(一)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根据我国新时期德育的方向,坚持导向性原则即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科学理论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又称言行一致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这一规律是根据马克思“实践第一”的思想、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统一和谐发展的规律和我国新时期德育培养社会主义有道德新人的目标而提出的。

德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最终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行。

因此,实行为重,我们应当在“事”里培养学生,“事”应该怎么做,学生就应该怎么做,我们就应该怎么去指导学生。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这是马卡连柯享有盛名的一条教育实践原则,他认为,尊重和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尊重是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对一个人尊重,才会对这个人有要求;要求是尊重的体现,对人的要求意味着对个人某方面如能力品德等的尊重。

(四)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这条原则是由各教育力量的相互作用规律、学生的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反复性,螺旋上升的规律所决定的。

中学教资德育原则和方法

中学教资德育原则和方法

中学教资德育原则和方法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其中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德育原则1.全面发展原则德育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理智、道德意志等方面的能力。

在德育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思想道德、品德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道德品质、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因材施教原则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示范引领原则教师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示范者和引领者。

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以良好的示范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道德行为。

4.民主参与原则德育工作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权利和意见,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的育人格局。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组织机构,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规划、实施和评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德育方法1.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感人的事例、开展情感体验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友爱互助等正面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

2.案例教育案例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种常见方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教益,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并让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3.道德讲座道德讲座是开展德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道德讲座,为学生提供深入的道德教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德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德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德育一、知识概述《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德育》①基本定义:德育呢,简单说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就像是给一颗小树苗浇水施肥,让它茁壮成长为一棵正直、善良、有道德的参天大树。

②重要程度:在教育里可太重要啦。

它决定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

要是忽视了德育,那教育出来的学生可能成绩好,但是品行不行。

③前置知识:得先了解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基础知识。

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地基,知道德育也得基于对一些基础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本身情况的掌握之上。

④应用价值:实际中老师通过德育引导学生在班级里遵守纪律、互相尊重。

在社会上,培养好人材,避免出现那种高智商犯罪很有帮助。

比如说现在社会上强调的诚信教育,就是德育在社会层面应用价值的体现,诚实做人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德育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这学科里,是教育目的内容的重点部分,和教学、学生心理发展等知识点都有关联。

②关联知识:和教学这个知识点联系紧密呢。

因为教学过程其实也包含着德育的元素。

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也在无形中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也和学生心理发展相关,因为德育得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接受能力。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偏上。

难在德育的方法比较多,要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方法。

关键点在于理解德育的内涵,并能把各种德育方法和具体情景对应起来。

像因材施教,如果做不到结合学生的个性实施德育,那就是没抓住关键。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重要,考查方式很多。

可能是选择题,考德育概念、目标。

简答题就可能问德育方法有哪些,分析题也可能出一个学校或者班级的教育场景,让你分析用到了啥德育方法、还应该用哪些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德育不仅仅是品德教育哦。

它广泛涉及到思想教育,像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等;道德教育,像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这种传统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像让学生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中学德育的方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中学德育的方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中学德育的方法20X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考试越来越近,但是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是非常迷茫,为此本店铺整理了一些笔试备考模拟方面的精选试题给大家作为参考。

本店铺更为大家准备了海量试题,直接下载手机app即可在线做题,更可以在线和全国的筒子们进行在线PK,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本店铺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笔试!一、德育方法的概念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

二、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语言说服法是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

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

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二是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是要做好引导总结。

事实说服法是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的认识的方法。

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目的、制定计划;二是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加强指导;四是做好总结工作。

2.榜样示范法这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

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我们应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出发,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明确前进的方向与巨大动力。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学生了解榜样。

榜样人格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为学生所领会和模仿。

德育原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德育原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贯彻要求
⑴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情感体验,养成好的形成习惯
⑶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⑷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⑴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⑵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⑶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⑵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代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⑶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⑴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⑵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⑶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循序渐进地发展
⑴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⑵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⑶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⑴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教育引导教育学生
⑵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
⑶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⑴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⑵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⑴爱护、尊重、信任学生
⑵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⑶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中学德育原则含义

中学德育原则含义

中学德育原则含义中学德育原则:塑造品德高尚、健康发展的学生导言:中学德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德育原则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学德育原则的含义。

一、培养学生自律意识自律是对自己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是一个人做人的底线。

中学时期是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自律意识包括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良好学习习惯、遵守校规校纪等方面。

首先是遵守课堂纪律。

中学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学生应该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尊重教师和同学,不打扰他人学习,不迟到早退,不旷课。

只有保持课堂纪律,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是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基础。

中学生应该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复习功课的习惯,避免拖延症。

同时,节约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不沉迷于电子产品和游戏等不良娱乐方式。

只有通过自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

还有遵守校规校纪。

校规校纪是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也是培养学生自律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不打架斗殴,不欺负同学,不吸烟喝酒,不逃课旷工。

只有遵守校规校纪,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校园和谐。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的指南针,也是中学德育的根本任务。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提高的阶段,易受外界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包括追求真善美、注重人际关系、重视社会责任等方面。

追求真善美是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核心。

中学生应该理解真善美的内涵,追求真理、做善事、欣赏美。

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人生的真实面貌,通过积极的行动,做出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情,通过欣赏一切美的事物,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注重人际关系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中学生德育原则(一)
文章来源:天津教师考试网
2014年天津教师资格证两学课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天津市人才服务中心网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下面中公教师考试网帮广大考生详细讲解疏导原则、导向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疏导原则
1.基本含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要求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单选题】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答案】B。

【单选题】“夫子循循然善诱也,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尊重与严格要求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疏导原则
【答案】D。

解析:这句说的是:老师善于一步步地诱导,用丰富的文献教我博学,又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我的行动,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由此可知,这句话主要体现的是诱导,与疏导性原则相契合,故选D。

【辨析题】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其弟子颜回这样称赞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二、导向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要求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三、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基本含义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四、知行统一原则
1.基本含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单选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疏导原则
【答案】A。

教师招聘复习资料:
/html/jszp/zlfd/?wt.mc_id=bk12332
教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
/html/jszg/zlfd/?wt.mc_id=bk12332
【2014年教师资格证两学课程】:
/html/2014/fdjz_0925/6770.html?wt.mc_id=bk123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