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课件

合集下载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课件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课件

07
结论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总结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
介绍了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以及其在工业生 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给水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详细介绍了给水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以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
讲解了常用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以及控制算法的 设计和实现。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介绍了给水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效 果。
对未来学习和实践的建议
深入学习控制理论
建议学习者深入学习控制理论,了解各种控 制算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实践操作和实验
建议学习者多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通过实 际操作加深对给水控制系统的理解。
关注新技术发展
建议学习者关注新技术的发展,了解最新的 控制技术和应用趋势。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 形式的自动控制系统,如PID控制器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03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 原理
组成部件
传感器
用于检测锅炉给水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 ,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控制器。
执行器
接收控制指令,调节给水阀门开度,控制给 水流量。
控制器
根据传感器传输的信号,通过运算处理,输 出控制指令。
控制策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PID控制策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策略,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 三个环节来调整控制信号,以减小系统的误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PID控制策略简单易行,但对参数调整要求较高,否则可 能导致系统性能不佳。

锅炉汽水系统课件

锅炉汽水系统课件
噪声控制
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如安装消音器、隔声屏障等,降低锅炉运行过 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灰渣处理
合理处理锅炉产生的灰渣,采用环保型除渣、脱硫等技术,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余热回收利用
利用锅炉排烟余热进行热能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
节能减排技术
高效燃烧技术 变频调速技术 热能梯级利用 智能化控制技术
安全附件与报警装置
应急预案与演练
配备齐全的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 等,并确保其灵敏可靠。同时设置报警装 置,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报。
制定针对锅炉汽水系统的应急预案,并定 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环保要求
降低污染物排放
通过改进燃烧技术、采用低氮燃烧器等措施,降低锅炉烟气中的氮氧 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
优化目标与方法
优化目标
提高锅炉汽水系统的效率,降低能耗和污 染物排放,提升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4. 人工智能技术
利用AI算法进行智能优化,实现系统的自 适应调整。
1. 数学建模
建立锅炉汽水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优化提 供理论支持。
3. 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测试,获取实际运行数据,验证 优化措施的有效性。
2. 仿真模拟
水冷壁
水冷壁是锅炉的主要受热面之一,其 作用是吸收炉膛中高温火焰或烟气的 辐射热量,加热工质并使其汽化。
水冷壁的管径、管数、布置方式等参 数需要根据锅炉容量、燃烧方式、蒸 汽参数等因素进行设计,以保证锅炉 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水冷壁由多根并联的管子组成,管内 通入给水,管外被火焰或烟气加热, 水在管内吸收热量后变成饱和蒸汽。
05 锅炉汽水系统的设计与优 化
设计原则与依据

常压热水锅炉及其系统配置课件

常压热水锅炉及其系统配置课件

优化系统设计和布局
经验三
加强运行维护和管理
未来发展趋势
趋势 一
智能化和自动化
趋势 二
高效节能和环保
趋势 三
多元化和个性化
05
选购与安装
选购注意事项
需求匹配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确保 锅炉的功率和容量满足使用要求。
能效比
对比不同产品的能效比,选择能效高、节能 环保的产品。
常压热水锅炉及其系统配置课件
• 常压热水锅炉简介 • 系统配置与设计 • 安全与维护
01
常压热水锅炉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常压热水锅炉是一种在常压状态下运 行的热水锅炉,其运行压力远低于传 统高压锅炉。
特点
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 维护方便,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供热系 统。
工作原理
01
02
03
工作流程
常压热水锅炉通过燃烧燃 料将水加热,产生热水或 蒸汽,供用户使用。
燃烧方式
采用合适的燃烧器,使燃 料充分燃烧,提高热效率。
换热方式
采用高效的换热器,使热 能充分传递给水,减少热 能损失。
应用场景
供暖系统
常压热水锅炉广泛应用于 供暖系统中,为建筑物提 供稳定的热源。
热水供应
常压热水锅炉也可用于供 应洗澡、洗衣等生活热水。
其他领域
在农业、工业等领域,常 压热水锅炉也有广泛应用。
02
系统配置与设计
锅炉系统组成
炉膛
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区域,通 常由耐火材料构成。
烟囱
排放燃烧产生的烟气,确保空 气流通。
锅筒
用于容纳热水,是锅炉的主要 组成部分。
受热面
吸收炉膛热量,传递给锅筒内 的热水,通常由铜、铝等金属 材料制成。

锅炉中的给水控制系统

锅炉中的给水控制系统

(1)单冲量控制系统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它以汽包水位作为唯一的控制信号,单冲量水位控制系统由汽包、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及调节阀等组成。

其原理是变送器将水位信号送到调节器,调节器根据实测水位和给定值的偏差,经过运算放大器后输出调节信号驱动执行器改变调节阀开度,改变锅炉上水量,使水位维持在容许的范围之内。

对于水在汽包内的停留时间较长,且负荷又比较稳定的情况,“虚假水位”现象不严重,采用单冲量控制系统,进行PID调节一般就能满足生产要求。

所以,单冲量水位控制统结构简单,运行可靠,适用于水容量大,上升速度小,负荷变化不大,控制质量要求不高的小容量锅炉系统。

(2)双冲量控制系统双冲量控制系统。

它是在单冲量水位自动调节的基础上,加入蒸汽流量作为前馈信号便构成了所谓的双冲量水位控制自动调节系统。

这种以锅炉汽包水位测量信号作为主控信号,以蒸汽流量信号作为前馈信号构成的“前馈一反馈”控制系统。

引入蒸汽流量来校正不仅可以补偿“虚假水位”所引起的误动作,而且能使给水调节阀的动作及时,从而提高控制质量。

但是双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是:控制作用不能及时反映给水方面的扰动,当给水量扰动时,控制系统等同于单冲量的控制。

因此,如果给水母管压力经常波动,给水调节阀前后压差不易保持正常时,不易采用双冲量控制系统。

(3)三冲量控制系统当代工业锅炉都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一般的锅炉容量越大,汽包的容水量就越小,容许波动的蓄水量就更小,这种情况下如果给水中断,可能会出现危急水位。

这样很容易因缺水在几分钟内就发生事故。

如果几台锅炉并列运行还会出现几台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相互干扰的现象。

而在双冲量水位自动控制中,对于给水量这种自发性变化不能及时反映出来,要经过一定的延时后,给水量的扰动才能通过汽包的水位变化而被发觉。

此后克服扰动过程中几台锅炉的水位控制还相互影响使得控制过程非常复杂。

针对双冲量控制系统的不足引入了三冲量水位控制系统。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ppt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ppt
(4) 受热面结渣
再热器受热面结渣或积灰,吸热量减少,再热汽 温降低。
炉膛水冷壁结渣,水冷壁吸热量减少,导致炉膛 出口烟温上升,再热器吸热增加,再热汽温提高。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 8
第五章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5) 过热蒸汽温度和压力
过热蒸汽温度变化会引起高压缸排汽变化。过热汽 温降低,高压缸排汽温度降低;在再热器吸热量不变的 条件下,因再热器进口温度降低,导致再热器出口温度 降低。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 10
第五章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有延迟,有惯性, 有自平衡能力。
图5-1 蒸汽量变化与对流过热器及辐射过热 器出口汽温变化的静态特性
图5-2 蒸汽量变化对过热器汽 温的影响
实际生产中,通常把两种过热器结合使用,还增 设屏式过热器,且对流方式下吸收的热量比辐射方式 下吸收的热量要多,因此综合而言,过热器出口汽温 是随流量D的增加而升高的。动态特性如图5-2所示。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 4
第五章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2) 给水温度与汽温的关系
提高给水温度,将使过热汽温下降,这是因为产生 每千克蒸汽需要的燃料量减少了,流经过热器的烟气量 也减少了。也可以这样认为:提高给水温度后,在相同 的燃料量下,锅炉的蒸发量增加了,故过热气温将下降。 因此,是否投入高加将使给水温度相差很大,这对过热 气温有明显影响。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优秀课件 7
第五章 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3) 炉膛火焰中心
炉膛火焰中心的高度对再热汽温有相当显著的影 响,是调节再热汽温的主要手段。当火焰中心抬高时, 炉膛出口温度上升,以对流受热面为主的再热器其进 口烟温升高,吸热量增加,再热汽温提高;反之,再 热器吸热量减少,再热汽温降低。

直流锅炉控制

直流锅炉控制

电厂660 MW 机组锅炉为DG2000/26.15-Ⅱ型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型锅炉
减温水流量 锅炉指令BD 中间点汽温 负荷指令
f(t)
f(t)
f(x)

PI
× 燃料量M 给水指令 燃料率指令 原控制方案
主汽温度在锅炉运行稳定的情况下波动达到15℃左右,变负 荷过程中,有时汽温波动达到30℃。
改进 (1)协调控制协调,汽机控制加压力限制;避免汽轮 机调门动作对锅炉的储能过度的释放,导致汽温骤然 下降。
第三节 直流锅炉控制方案
一、直流锅炉的控制任务
直流锅炉的控制任务和汽包锅炉基本相同; (1)使锅炉的蒸发量迅速适应负荷的需要; (2)保持蒸汽压力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3)保持燃烧的经济性; (4)保持炉膛负压在一定范围内。 直流锅炉的控制系统也包括给水、燃料、送风、炉膛压 力和汽温等控制系统。 在给水控制、过热汽温控制、直流锅炉特有的启动过 程控制(或燃料控制)上有所不同,而送风、炉膛压力和 再热汽温等控制系统与汽包锅炉相同。
燃水比改变后,汽水流程中各点工质焓值和温 度都随着改变,可选择锅炉受热面中间位置某点 蒸汽温度作为燃水比是否适当的信号。 中间点温度不仅变化趋势与过热汽温一致,而 且滞后时间比过热汽温滞后时间要小得多。中间 点温度过热度越小,滞后越小,也就是越靠近汽 水行程的入口,温度变化的惯性和滞后越小。超 临界机组一般取汽水分离器出口蒸汽温度作为中 间点温度来反映燃水比。
(1)调整给水量(以燃料为基础控制)
锅炉指令BD
燃料量M
给水流量W
f (t )
f (x ) 基本给水指令 × 分离器出口温度修正 减温器进出口温差修正 以及其它修正
燃料调节器
给水调节器

第三章 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系统

第三章 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系统

下限特性
+ 电动给水泵C运行
T3

PID
给水旁路调节阀指令 给水泵出口压力控制
3、循环流量与储水箱水位控制
储水箱水位 循环流量 调节阀开度(%) f (x) 偏置 80 ∑ SP PID 40 20 V≯
A
100
小溢流阀
大溢流阀
60
6500
7000
7500
8000
8500
储水箱水位/mm
循环调节阀调节指令
燃水比例失调会引起汽温变化,仅依靠调节减温 水流量来控制汽温会使减温水流量大范围变化,超 出减温水流量的可调范围。 利用减温水流量与锅炉总给水流量的比值(喷水 比)来对燃水比进行校正。 喷水比校正燃水比原则:确定不同工况机组负荷 下的喷水比,当实际喷水比偏离给定值时,说明是 由于燃水比例失调而使过热汽温过高或过低,因此 这时不能仅依靠调节减温水流量来控制汽温,而是 要利用喷水比偏差来修改锅炉总给水流量,也就是 进行燃水比校正,进而通过改变给水流量W来调节 汽温。

∑7
∑8
∑9
T1
A
T2
A
T3
A
汽泵 A 转速指令 nA
汽泵 B 转速指令 nB
电泵 C 转速指令 nC
图 14-11 采用中间点温度的给水控制方案
二、 采用焓值信号的给水控制
当给水量或燃料量扰动时,焓值变化方向与 其变化方向一致,所以可采用焓值来反映燃水比 变化。 采用分离器出口过热蒸汽的焓值信号,其原因 (1)能快速反应燃水比; (2)出口过热蒸汽为微过热蒸汽,微过热蒸汽 焓值比分离器出口微过热蒸汽温度在反应燃水比 的灵敏度和线性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PID1
D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
• 9) 给水泵控制切手动条件: • A.给水泵入口流量信号无效; • B.三冲量信号无效,即给水流量或主蒸汽流量信号无效; • C.给水泵勺管控制指令与反馈偏差大; • D.汽包水位信号无效;
给水流量控制方式:
• 1.电动定速给水泵+调节阀
上水调节阀
上水截止阀
旁路给水调节 旁路给水截
至省煤器

止阀
• 7) 流量控制:给水切为主路后,在正常运行时给水泵切为流量控 制。采用流量控制时给水泵的控制偏差等于汽包水位控制偏差加 上该泵的流量偏差修正。泵的流量偏差为该泵的入口流量与所有 运行并投入自动的给水泵的平均流量之差。只有一台给水泵投入 自动时不进行流量偏差修正。
• 8) 位置控制:在给水泵启停过程中给水泵切为位置控制,即液力 耦合器勺管位置跟随设定的位置。如给水泵在备用位置,则该泵 的勺管跟踪三台给水泵中最大的勺管位置;反之该泵的勺管位置 为最小位(10%)。
• 主蒸汽流量:通过汽机调节级压力换算并经温度修正后得到,在 高旁投入后需加入高旁的流量。
• 给水流量:经温度修正后的给水流量加过热器减温水流量。
给水旁路阀调节:
• 在锅炉负荷<30%主给水电动门未开时,由给水旁路调节阀根据 汽包水位偏差进行调节,维持汽包水位稳定。在主给水电动门由 关闭到打开的过程中,给水旁路控制偏差为负值,使旁路阀逐渐 关闭将给水由旁路切换到主路;在主给水电动门关闭过程中,给 水旁路控制偏差为正值,使旁路阀逐渐开启将给水由主路切换到 旁路。
必须适应冷态启动和热态启动情况。 • 测量信号的校正 • 1汽包水位的校正 • 2主蒸汽流量的校正 • 3主蒸汽水流量的校正
2.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给水全程控制系统:
• 给水全程控制的要求: • (1)测量信号的修正。 • (2)给水控制系统结构的切换。 • (3)控制机构的切换。 • (4)泵的最小流量和最大流量保护,使泵的工作点始终落在安

第六讲 直流炉给水控制系统(12页)

第六讲  直流炉给水控制系统(12页)

第四章直流炉给水控制系统直流锅炉给水调节系统具有多重控制任务:(1)维持中间点温度等于定值;(2)快速跟随燃料量,保证燃水比,共同满足负荷要求;(3)调整中间点温度,实现过热汽温粗调。

第一节直流炉给水系统的特点一、汽包炉给水系统特点在汽包锅炉中,汽包把整个锅炉的汽水流程分隔成三部分,即加热段(省煤器)、蒸发段(水冷壁)和过热段(过热器)。

这三段受热面面积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

汽包除作为汽水的分离装置外,其中的存水和空间容积还作为燃水比失调的缓冲器。

当燃水比(给水跟踪燃料流量的比例关系)失调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非事故的范围内),并不改变原来那三段受热面面积的大小。

例如,增加给水流量,给水量的变化就破坏了原来的平衡状态,汽包水位升高了;但由于燃料流量没有变化,所以蒸发段的吸热量及其产生的蒸汽量可近似认为不变。

因为过热段的受热面是固定的,因此出口汽压、汽温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如同燃水比未失调一样。

如果燃料方面的变化破坏了原来的平衡状态,比如燃料量增加,蒸发段就会产生较多的蒸汽,但同时过热段也吸收了较多的热量,所以可使汽温变化不大,然而此时出口蒸汽压力和流量却都增加了。

由于给水流量没有改变,汽包中的部分水变成了多蒸发的那部分蒸汽,所以汽包水位降低了。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汽包锅炉中,水位是燃水比是否失调的标志。

用给水流量调节水位,实质上起到了间接保持燃水比不变的作用。

二、直流炉给水系统特点直流炉的汽水流程中既没有汽包,又没有炉水小循环回路。

直流炉是由受热面以及连接这些受热面的管道所组成,图4-1是直流炉汽水流程示意图.给水泵图4-1直流炉汽水流程示意图给水泵强制一定流量的给水进入炉内,一次性流过加热段、蒸发段和过热段,然后去汽轮机。

它的循环倍率始终为1,与负荷无关。

给水泵出口水压通过上述三段受热面里的工质,直接影响出口汽压,所以直流炉的汽压是由给水压力、燃料流量和汽轮机调节汽门共同决定的。

直流炉汽水流程中的三段受热面没有固定的分界线。

锅炉给水调节系统

锅炉给水调节系统

锅炉给水调节系统汽包锅炉给水自动调节系统第一节给水调节任务与给水调节对象动态特性一、给水调节的任务汽包锅炉给水调节的任务是使锅炉的给水量适应锅炉的蒸发量,维持汽包水位在规定的范围内。

汽包水位反映了汽包锅炉蒸汽负荷与给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是锅炉运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监控参数,保持汽包水位正常是保证锅炉和汽轮机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汽包水位过高,会影响汽包内汽水分离器的正常工作,造成出口蒸汽湿度过大(蒸汽带水)而使过热器管壁结垢,容易导致过热器烧坏。

同时,汽包出口蒸汽湿度过大(蒸汽带水)也会使过热汽温产生急剧变化,直接影响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汽包水位过低,则可能破坏锅炉水循环,造成水冷壁管烧坏而破裂。

二、给水调节对象动态特性汽包水位是由汽包中的储水量和水面下的气泡容积所决定的,因此凡是引起汽包中储水量变化和水面下的气泡容积变化的各种因素都是给水调节的扰动。

(1)给水流量扰动。

这个扰动来自给水调节门的开度变化、省煤器可动喷嘴开关动作、给水压力变化、给水泵转速波动等引起锅炉给水量改变的一切因素。

(2)蒸汽负荷扰动。

这个扰动是指汽轮机负荷变化而引起的蒸汽流量的改变,它使水位发生变化。

(3)锅炉炉膛热负荷扰动。

这个扰动主要是由锅炉燃烧率的变化改变了蒸发强度而引起的,它影响锅炉的输出蒸汽流量和汽水容积中的气泡体积。

给水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是指由上述引起水位变化的扰动与汽包水位间的动态关系。

当给水流量扰动时,水位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表现为有惯性的无自平衡能力特征,也就是说,当给水流量改变后水位并不会立即变化。

给水流量增加,一方面使进入锅炉汽包的给水量增加;另一方面使温度较低的给水进入省煤器、汽包及水循环系统,吸收了原有饱和水中的一部分热量,致使水面下气泡体积减小。

当蒸汽流量扰动时,汽包水位将出现“虚假水位” 现象。

原因是在蒸汽负荷突然增加时,虽然锅炉的给水流量小于蒸发量,但开始阶段的水位不仅不下降,反而迅速上升(反之,当负荷突然减少时,水位反而先下降)。

第11章 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全)PPT课件

第11章 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全)PPT课件

Qs (m/s) f
2. 速度参数
(1)混合流速
w hQ fhQ s fQ qw o ' w o ''(m/s)
由质量流速定义 wh wowo"(1"' )(m/s)
(2)实际流速
w '' sj
Qq f
(3)相对速度与滑移比
wxd ws"j ws'j
w s j
Qs f
S
w '' sj
w
' sj
3. 含汽率
面的工作可靠性,提出提高可靠性的措施。
内容和原则: ①确定循环流量或流速,循环倍率,压差,可靠性指标; ②计算时按平均参数计算,并对条件最差管子进行校验; ③只对锅炉额定参数进行计算; ④ 对结构特性和受热状况基本相同的回路,可选其中一个 回路进行计算。
二、压降(阻力)计算
总阻力
p p m c p jb p z w p js
1. 摩擦阻力 pmcdln2wo21x1
摩擦阻力系数
1
4lg3.7dn
/k2
摩擦阻力校正系数ψ,双相摩擦阻力与按均相模 型计算的摩擦阻力之比。试验值,与质量含汽率 x、压力p及质量流速ρw有关。
2. 局部阻力 pjbjb2wo21xjb1
3. 重位压降 p z w h s jg h -- g h

下集箱
流动动力:不受热的下降管与受 热的上升管(水冷壁)之间的密
度差 。
全部由受热管束组成的回路也 可形成自然循环。
特征:①有锅筒,具有较大的畜热 和蓄水能力,易于调节。
②水动力特性稳定,运行可 靠,能耗小。
③p↓, ↑,循环可靠。

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共41页PPT

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共41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谢谢!ຫໍສະໝຸດ 41汽包锅炉给水控制系统..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给水旁路阀控制切手动条件:
? 1) 给水旁路入口调门或出口电动门全关; ? 2) 主给水电动门全关且汽包水位信号无效; ? 3) 阀门指令与反馈偏差大; ? 4) 给水旁路阀超弛条件:给水旁路入口调门或出口电动门全关; ? 5) 差压控制:使旁路调节阀在最合适的阀门特性下调节。当主给水电动
门未开或在给水由主路切旁路时,给水泵切为差压控制,由给水泵调节 主给水电动门前后的差压,旁路调节阀根据汽包水位偏差控制汽包水位 稳定。 ? 6) 以下情况,差压控制不起作用; ? A.给水泵不在运行或未投自动; ? B.给水泵出口电动门未开;
? (1)由于被控对象在给水流量 w扰动下的水位阶跃响应曲线表现 为无自平衡能力,且有较大的迟延,因此,必须采用带比例作用 的控制器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 (2)由于对象在蒸汽流量 D扰动下,水位阶跃响应曲线表现为有 虚假水位现象,这种现象的反应速度比内扰快,为了克服虚假水 位现象对控制的不利影响,应考虑引入蒸汽流量的补偿信号。
全工作区内。 ? (5)给水全程控制还必须适应机组定压运行和滑压运行工况,
必须适应冷态启动和热态启动情况。 ? 测量信号的校正 ? 1汽包水位的校正 ? 2主蒸汽流量的校正 ? 3主蒸汽水流量的校正
13
汽包锅炉给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系统
1
给水控制
?
给水控制的任务:使给水量与锅炉蒸发量相适应,并维持汽包水 位在规定的范围内。
? 给水被控对象动态特征:是指汽包水位的变化与引起水位变化的 各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
1-给水母管 2-给水调节阀 3-省煤器 4-汽包及水循环 5-过热器
2
给水三冲量的测量:
? 汽包水位:经汽包压力修正后的三个汽包水位取中后作为被调量 参与调节。
? 主蒸汽流量:通过汽机调节级压力换算并经温度修正后得到,在 高旁投入后需加入高旁的流量。
? 给水流量:经温度修正后的给水流量加过热器减温水流量。
3
给水旁路阀调节:
? 在锅炉负荷< 30%主给水电动门未开时,由给水旁路调节阀根据 汽包水位偏差进行调节,维持汽包水位稳定。在主给水电动门由 关闭到打开的过程中,给水旁路控制偏差为负值,使旁路阀逐渐 关闭将给水由旁路切换到主路;在主给水电动门关闭过程中,给 水旁路控制偏差为正值,使旁路阀逐渐开启将给水由主路切换到 旁路。
5
? 7) 流量控制:给水切为主路后,在正常运行时给水泵切为流量控 制。采用流量控制时给水泵的控制偏差等于汽包水位控制偏差加 上该泵的流量偏差修正。泵的流量偏差为该泵的入口流量与所有 运行并投入自动的给水泵的平均流量之差。只有一台给水泵投入 自动时不进行流量偏差修正。
? 8) 位置控制:在给水泵启停过程中给水泵切为位置控制,即液力 耦合器勺管位置跟随设定的位置。如给水泵在备用位置,则该泵 的勺管跟踪三台给水泵中最大的勺管位置;反之该泵的勺管位置 为最小位( 10%)。
? (3)给水压力是有波动的,为了稳定给水流量,应考虑将给水 流量作为反馈信号,用于及时消除内扰。
10
给水控制的基本方案:
? 1.单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2.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11
给水全程控制系统:
12
? 给水全程控制的要求: ? (1)测量信号的修正。 ? (2)给水控制系统结构的切换。 ? (3)控制机构的切换。 ? (4)泵的最小流量和最大流量保护,使泵的工作点始终落在安
? 9) 给水泵控制切手动条件: ? A.给水泵入口流量信号无效; ? B.三冲量信号无效,即给水流量或主蒸汽流量信号无效; ? C.给水泵勺管控制指令与反馈偏差大; ? D.汽包水位信号无效;
6
给水流量控制方式:
? 1.电动定速给水泵 +调节阀
上水调节阀 上水截止阀
旁路给水调节旁路给水截
至省煤器

止阀



主给水调节阀 主给水截 止阀
热 器
电动定速A泵


电动定速B泵
氧 器

7
? 2.电动调速给水泵 +调节阀
上水调节阀 上水截止阀
旁路给水调节旁路给水截
至省煤器

止阀



主给水截 止阀
热 器
电动定速A泵


电动定速B泵
氧 器

8
? 3.汽动给水泵 +电动调速泵 +调节阀
9
给水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