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昆仑文化龙头景点

中华昆仑文化龙头景点
中华昆仑文化龙头景点

三、中华昆仑文化龙头景点

1、巍巍昆仑,中国第一神山

巍巍昆仑,是中华民族的脊背,宽厚而博大。

巍巍昆仑,是神州大地的主脉,它的支脉伸向祖国山河四面八方。

昆仑山,是中国神话的摇篮,祖国灿烂文化的富矿区,神话传说中百神聚会中心和仙山圣地。

典籍《神异经》记载:“昆仑之山有铜拄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

青海师范大学叶凤写道:“位于青海西南部的昆仑山,以其横空出世,奔荡辽阔而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它犹如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一样,成了众神仙聚集的地方。《山海经》说,昆仑山是“帝下之都”,有“天枢”、“天门”,为百神之所在”。四川省民间文学专家杨健,敖兴企先生说:“西王母在《山海经》中出现的三次都是说她居住地在昆仑山,而关于《山海经》中西王母居住地昆仑山地望的考证,就被权威的说法大致在今天的青海境内。”中国昆仑文化专家赵宗副福先生写道:“古人所谓的原始的昆仑山在以青海高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而西王母神话就产生这一中心地带是不差的。”

在昆仑神话中,昆仑山有三界天:一界是凉风之山,登而不死;二界是玄间,空中乐园,登之乃灵,能使风雨;三界是上天,兜率宫,登之乃天仙,又传九天是宇宙宙心的别称,能上至九天者,是上帝、大佛、大神、大圣。西王母、九天玄女均是九天中央的上帝。

一些典籍记载:西王母在昆仑山的宫阙十分富丽壮观,如“阆凤巅”、“天墉城”、“碧玉堂”、“琼华宫”、“紫翠丹房”、“玄圃宫”、“昆仑宫”等。如果把这些神宫宝殿建造起来,比五个北京故宫加起来还要大,又传说轩辕黄帝在昆仑山还有行宫。传说很长一个时期,西王母、九天玄女让其子皇帝治理昆仑山,以考验、锻炼皇帝的管理才能。因此,昆仑山一度成为黄帝行政、居住的中心,这在很多经典中有记载。

在昆仑山,不仅有许多神秘的岩羊、白鹿、玉兔、雄鹰、灵雀、山狐、雪豹、瞎熊、猛虎,还有传说中的神兽,如守护昆仑山的开明兽、朱雀、彩凤、飞龙、走龙、狡、九尾神兽等。

这里,不仅是西王母、九天玄女的的仙山、神话殿堂、艺术宝库,也是一处纯洁无污染的净土和天然动物园。

每年,省内外和海外朋友万里迢迢来到这里,寻找中华民族发祥之根,朝觐华夏民族的伟大母亲西王母和九天玄女,朝觐、纪念华夏民族的始祖盘古天王、太元玉女、女娲氏、轩辕黄帝……

2、昆仑山简介(转载)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塔吉克的帕米尔高原,东至昆仑山口和毗邻的青藏诸山脉——布尔汗布达山脉、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昆仑山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如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毛主席的“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华章,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和金庸的《天龙八部》等多部通俗小说都提到昆仑山。

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

玉珠峰、玉墟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公主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玉珠峰、玉虚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路。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山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昆仑山峰峦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使昆嵛山更具风韵,成为半岛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

六国春秋》中,称之为“海上之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

水系和冰川

昆仑山是中亚仅有内流水系地区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与北面的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及南面的西藏高原有关。只有黄河与长江源头所在的山系最东支脉有注入海洋的水系。

该山有两个主要河网︰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和藏北的大河,流水切割峡谷,穿越整个昆仑山链而去,还有疏泄外围山坡流水的小河。主要河流形成漫长曲折的河谷;有几条河流给昆仑山北缘绿洲供应灌溉用水。

虽然昆仑山河流接纳一些雨水,但其主要由积雪和冰川供水。流量遂因季而异;60~80%的流量出现于夏季月份,这时冰雪的强烈融化与最大降水结合在一起。雪和冰川的强烈蒸发导致浅盐湖的形成。

该山尽管海拔很高,却由于气候极端干燥而几乎没有冰川作用;外表积雪只存在于最高山峰的深隙之中。冰川活动的主要中心出现在海拔约接近7,010公尺(23,000呎)之处。所有冰川都以其非同寻常的陡峭和缺乏融水而引人注目。

气候

该山几乎完全不受印度洋和太平洋季风的气候影响。相反地,其却处于大陆气团的持续影响之下,引起年气温和日气温的巨大波动。山系中段最干燥;而西部和东部的气候多少缓和一些。

该山最干燥的地区,年降水量在山麓不足50公釐(2吋),在高海拔区约为102~127公釐(4~5吋);在帕米尔和西藏诸山附近,年降水量增加到457公釐(18吋)。在山(与北部平原交界的山)的低层,7月平均气温25~28℃(77~82℉),在1月不低于-9℃(16℉);然而在山的上部和西藏边界,7月平均温度低于10℃(50℉),在冬季则常降至-35℃(-31℉)或更低。

昆仑山北坡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降水量小;随着海拔的增高,暖温带荒漠过渡为高山荒漠,降水量随之增加。雪线在海拔5600米至5900米,雪线以上为终年不化的冰川,冰川面积达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的大冰川区之一,冰川融水是中国几条主要大河的源头,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和塔里木河。

物产

昆仑山区有100多种高等植物,但一般都是低矮的灌木类。野生动物都是高原特有的如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新疆和田的昆仑山麓出产最高质量的美玉,从古代起就是中原地区玉石的主要来源,因此《千字文》提到“玉出昆岗”。

整座山遍布著沙漠或至多可以名之为草原的地方的状况制约植被的发展。许多地区有岩石沙漠构成。偶见的死水塘为诸如藏羚羊和藏岩羚羊以及大群野驴(骞驴)和成群的野犛牛等数种野生有蹄动物提供水草。在较为潮润的西部山脉,大角野羊在高处的草原吃草。青绵羊、拉达克东方盘羊及高地山羊零星分布于整个西部山区上部的岩石上。水道附近的柳丛常有棕熊;狼为当地特有,但雪豹就为罕见。许多候水鸟在季节迁徙中常出没此处的湖泊。

3、中华昆仑神话的龙头景点

昆仑西都——青海扎麻隆凤凰山景观

中华文化是一条神龙,而龙头是昆仑神话。昆仑神话是世界两大神话的主体神话,是独一无二和博大精深的。昆仑神话与人类的诞生是同时的,至今已有三百多万年了可以这样说,昆仑神话是民族瑰宝,是十分宝贵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产生和发展的原始记录,是中华民族之魂和精神财富昆仑神话.不分民族、宗教,门第,其中包含着深妙的天道.天理、佛法和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

扎麻隆凤凰山,是传说中人类母亲女娲(九天玄女)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累倒后幻化成一只美丽凤凰降落的圣山,其形象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中间是凤身.两旁是凤翅,整个西宁西川是长长的凤翎扎麻隆凤凰山.周围由八条龙山和一条水龙维护.人们称为九龙朝凤。山背面叫彩紫沟,是一个巨大的莲花山,扎麻隆凤凰山,又是昆仑山的龙门凤阙.汉代时曾建有一座九天玄女庙.后来不幸焚毁,1998年出土了古庙的宝瓶,同年民间发现了九天玄女的古圣像和女娲、伏羲龙蛇交合奇石、西王母摇钱树奇石、盘古王命精圣石等珍贵天然圣物;1958年至2005年期间又相继出土了许多文物因此,扎麻隆凤凰山,是伟大民族母亲、元祖九天玄女(女娲)的故乡圣地,是九天玄女、西王圣母、玄龙大帝(伏羲)、妈祖(太元玉女)等元祖、九天至尊的中心道场和昆仑西都,亦是中华昆仑神话的龙头景点。

扎麻隆凤凰山的主要文化景观

一、青海神门殿,即护法殿.其圣像是青海神通圣广闰王,即西海(青海湖--王母瑶池)龙王,传说是玄龙(伏羲、海龙)的主体应身,是四海龙王之王.不仅分管西海、统管西部的江、湖,河、泉以及雷,雨、风,霜等气象,还兼管昆仑西都的护卫任务和接送成道者,

二、通天路.万仙台.天梯路。

三、宏伟壮丽的九天玄女祖宫,即是九天玄女在人间的无极龙凤官,亦是九天、九官诸圣诸佛的总道场。

四、昆仑碑林一刻有万众奉献爱心的功德碑和各种妙语圣言碑,建成后可成为中华第一昆仑碑林。

五、九天玄女的东方美神.战神台一的露天铜像,高9.9米.重8吨,该铜像代表和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霭,秀美、善良、仁厚、正义、威武、正大、光明、胜利以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业兴旺,好人一生平安。

六、九天玄女的乾坤万福手印(巨大铜手),其含义是接收宇宙能量;排除各种邪气,使其转危为安,驱邪趋吉;人天相应,天地和谐;致祥平安,启运得福。

七、东方美神院是九天玄女、西王圣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少女天姿倩影神态,还有天龙、白虎、青狮、白象等神兽和董双成、张玉娥、龙女、善财童子等仙子,别有一番景致、情趣、神韵和福气。

八、西王母宫—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即阿弥陀佛

九、天帝宫.内塑盘古、玄龙、黄帝、炎帝、玉皇五大天帝圣像.准备筹建。

十、妈祖宫,即太元玉女官、天后官,准备筹建。

十一、天师寺.将来条件具备时建设。

4、九天圣都的神圣性(网上有)

5、昆仑圣都-扎麻隆凤凰山解说词(网上有)

6、九天玄女祖宫内圣像简介(网上有)

九天玄女正身——是神龙与天凤、战神与美神、元祖与母亲、天神与佛菩萨、天灵与人气的五大合聚身像,是黄帝的母亲、导师,故是至高无上、尊贵伟大、正义威武、仁义祥和、美丽智慧、战无不胜、母仪天下

西王圣母——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即阿弥陀佛,执掌西极乐土、昆仑仙籍、名册、门票,曾是西王母古国的女王,炎帝的生母,盘古天帝,妈祖(太元玉女)的女儿,玄龙的妹妹,九天玄女的最得力助手和天国第二大至尊、美神和战神。大势至——阿弥陀佛(西王母)的右肋侍,常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众生,使人们解除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

观音——观音,八圣母、鬼子母的合聚体,亦是西王母的左胁侍为九天、昆仑仙界、佛国,人间的护法天神之一,她神通广大,美丽而威猛,时现观音、鬼子母、欢喜母、爱子母身像,降伏妖魔鬼怪,护佑天下有缘、遇难的婴儿少年.

女娲——九天玄女的应身之一,曾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又与伏羲结合,繁衍人类,成为东方种族的母亲和保护神

梵天大神——九天玄女用来创造世界的应身之一.她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时常惩恶扬善,维护天理、天道;创造万物,广播善慧,福泽四海,护佑万民嫦娥——月官仙子,古时羿的妻子,只因将西王母赠的长生不死药独自吞吃后飘升至月官,变为蟾蜍,后九天玄女使她恢复了仙女玉体,成为月官仙子.月官之主是西王母

后土——是大地的主人,为坤首幽帝,亦是九天玄女的应身之一,主管大地、气象、幽界,各地城隍、土地、十殿阎君、太岁以及人的生死寿数、转世投生等诸般大事

妈祖——最早叫太元玉女.与盘古天王结合后生下玄龙(伏羲)和西王母,盘古天王成为第一代天帝后成为天王母后,后来投胎转世到福建,28岁时成为海神,即妈祖,主管海上救生和九宫内务。

斗姆——是九天玄女的应身之一,亦是天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谦贞、武曲、破军等北斗七星之母,是威武正义之武神,

大日如来——是九天玄女的佛王法身。大日,即宇宙核心,即九天生命能量之元阳,是九天如来佛王.其命能、神通.法力均高,其佛光普照万世众生.慧泽善愿者、顺天者、心正者、正行者

珠王——九天大圣之一.亦为九天玄女的得力助手之一.常化身金刚智菩萨、白度母降伏或吞食邪恶、瘟疫、五毒,并给有缘者、功德人、蒙冤人,悔罪人、遇难人赐福助佑

青颈观音——九天玄女的菩萨宝像,普渡众生.救人危险,洞察世界,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即观其声,闻其音救苦救难,救佑众生,

黑天大神——前像为九天玄女的至尊人格首神,后像为黑天威猛战神.主要是维护天理、佛法和天道,性爱三宝,主持正义,护持万众,加持有缘人和功德者。

七仙女——本是西王母的第七个女儿,由于聪慧、正直、善良,得道后成为九天玄女的得力天使.维护天道,弘扬天理.播降吉祥,给人幸福和美好。

弥勒佛——九天玄女的应身之一,表九九归一、万法归一、万圣归一、万教归一,这一就是九天玄女,其形象为未来佛弥勒菩萨。

碧霞元君——原是泰山仙主,得道后成为九官大圣之一和玄龙大帝的右胁侍。

玄龙大帝——妈祖(太元玉女)之子,西王母之兄,第二代天帝,先为海龙,后升格为天龙,是龙祖,是九天玄女的义兄兼夫君,其天职是掌管九天卫戌、四海龙王、雷部气象和四方江河湖海。

青娘圣母——是九天的吉祥天女.九官大圣之一.九天玄女的特使,佛国的绿度母是她的重要应身,她的天职是播吉祥、传福音、驱邪气,除瘟疫,消灾害、助善良.赐财富.渡众生。

6、观光路线(网上有)

中国古代品牌文化探究

中国古代品牌文化探究 在现代经济中,品牌是一种市场营销行为,品牌是指,不同竞争者为相互识别而赋予各自产品或服务的名称、说明、标记、符号、形象设计以及它们的组合。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许许多多的品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了中国五千年文化,品牌文化也逐渐形成。 一、中国古代玉文化 中国拥有独特的玉文化历史,玉文化较其他文化早数千年,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成为礼器和工具。春秋战国,孔子认为“君子比德于玉”。《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完璧归赵”中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为秦始皇所得,用以制皇印,成为秦至晋的传国宝。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灾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为玉节。古人贵玉,兼贵其声。所以古乐器有玉磬、玉笛、玉篁、玉箫。 从新石器时代至商朝,昆仑山下的先民们把美玉向东西方运送,开辟了“古玉石之路”或称“古玉帛之路”。“古玉石之路”向东由新疆进入甘肃,经宁夏、山西、陕西进入河南;向西由新疆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到欧亚各国。由于玉石之路的开辟,大量的和田玉向东西方向运送,至商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二个玉器高峰时代。最主要的佐证是:传说黄帝、尧、舜之时,居住在昆仑山的西王母(母系社会中,王母实为部族之首领)向他们觐献玉环等,在《穆天子传》里记载: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于昆仑,赞昆仑为“唯天下之良山,瑶玉之所在……于是取片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 明清以后,玉器的制作有了重大发展,使用范围覆盖了上层阶级的衣食住行:衣帽发冠上的各种佩件、饰物;住所有玉嵌璧饰、桌案饰等;车马轿也有种种玉饰及食盏、玉杯等。至于桌几上的陈列品及玉如意、坠子等掌中玩物,更是不胜枚举。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83年前,苏厉给赵惠王的信中说:如秦国攻下山西北部,控制住雁门关一带,昆山之玉不复为赵王所有。元代的维吾尔大诗人马祖常写道:“采玉河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充分证明了比“丝绸之路”还早的“古玉石之路”的存在和繁荣。和田玉是东西方交流的第一媒介,它为东西方的经济繁荣、政治文明、文化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讲,和田玉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开辟了玉石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了解,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的繁荣、富强和发展,开创了中国玉器发展的四大新时代,创立了玉意识、玉内涵、玉道德、玉神权、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相融合的伟大功绩。 二、中国古代酒文化 我国的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诗词中那种慷慨激昂的爱国壮志和对时代的感慨,那真的是让人感到回肠荡气,具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古诗词中那奇秀清逸的乐章雅丽清新,悽美缠绵的爱情故事深挚感人,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 “一杯浊酒”出自脍炙人口的词《渔家傲·秋思》。关于浊酒一杯,历来鉴赏《渔家傲·秋思》者都释为:一杯浑浊的酒。但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曲故: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对好友山涛劝他出仕说了自己的许多不便,然后说:“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在这里,把“浊酒一杯”与“弹琴一典”相连,说的是极为简单的物质享受,言自己不慕荣华富贵,追求的是精神享受。“一杯浊酒”中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连州镇中心小学黎金荣 内容摘要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祖国文字;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古诗的兴趣,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关键词:中华传统汉字诗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继承和发扬光大。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孩子们没有兴趣去研读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和优秀品质渐渐淡忘。实际上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关系是无法割舍的,它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是深远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对我们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下面谈谈我的见解。 一、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1、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

的有趣。首先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和意会法。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凑成一个字。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口”把“牛”的尾巴咬掉了,就成了“告”。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猜两个字。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千”字,加上河边上的三点水,是“汗”。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合起来成了“丛”。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比如,“客满”猜一字。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就是“侈”。通过让学生认识猜字谜的方法,激发他们去了解汉字的兴趣。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回”字,老师可以通过编字谜“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加深学生的记忆。如在教五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老师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字谜七则》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去猜字谜,然后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字谜或自编一些字谜,在班上开展猜字谜比赛活动。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字谜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展现汉字的趣味性。 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汉字的谐音体会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汉字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有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歇后语是比较常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但是要让学生明白搜集的是谐音歇后语,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而有些喻意性歇后语,如,“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不用搜集。搜集到的歇后语让同学猜,可以出示前一部分,猜后一部分。还可以用墙报、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中华饮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甚至没有华人的地点,都可以见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妨碍。那么,中国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传统食品、食风食俗等等,又是怎么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去的呢﹖早在秦汉阶段,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经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经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例如,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因此,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此外,我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妨碍也很大,这种事情似乎始于秦代。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朝鲜,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朝鲜。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妨碍最深。朝鲜适应使用筷子吃饭,朝鲜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甚至在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说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受中国饮食文化妨碍更大的国家是日本。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创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日本人称这些中国点心为果子,并依样仿造。当时在日本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种。鉴真东渡还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饭时使用筷子算是受中国的妨碍。唐代时,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还几乎把中国的全套岁时食俗带回了本国,如元旦饮屠苏酒,正月初七吃七种菜,三月上巳摆曲水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九月初九饮菊花酒等等。其中,端午节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后,日本人又依照自己的饮食适应作了一些改进,并进展出若干品种,如道喜粽、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唐代时,日本还从中国传入了面条、馒头、饺子、馄饨和制酱法等等。中国菜对日本菜的妨碍很大。17世纪中叶,清代中国僧人黄檗宗将素食菜肴带到日本,被日本人称之为“普茶料理”。后来又有一种中国民间的荤素菜肴传到日本,称为“卓袱料理”。“卓袱料理”对日本的餐饮业妨碍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汤”等,至今还列在日本一些餐馆的菜谱上。日本人调味时经常使用的酱油、醋、豆豉、红曲以及日本人经常食用的豆腐、酸饭团、梅干、清酒等等,都来源于中国。饶有味味的是,日本人称豆酱为唐酱,蚕豆为唐豇,辣椒为唐辛子,萝卜为唐物,花生为南京豆,豆腐皮为汤皮等等。为了纪念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日本人,日本还将一些引进的中国食品以传播者的名字命名。如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僧人泽庵学习中国烹饪,用萝卜拌上盐和米糠进行腌渍,日本人便将其称之为泽庵渍。清朝顺治年间,另一位日本僧人隐元从中国传入菜豆,日本人便称之为隐元豆。除了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之外,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它扩大了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妨碍。泰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加上和我国便利的陆上交通,所以两国交往甚多。泰国人自唐代以来便和中国的汉族交往频繁,公元9~10世纪,我国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居民大批移居东南亚,其中不少人在泰国定居,中国的饮食文化对当地的妨碍很大,以致于泰国人的米食、挂面、豆豉、干肉、腊肠、腌鱼以及就餐用的羹匙等等,都和中国内地的有许多共同之处。在中国的陶瓷传入泰国之前,当地人多以植物叶子作为餐具。随着中国瓷器的传入,当地人有了精美有用的餐饮器具,这使当地居民的日子习俗大为改观。并且,中国移民还把制糖、制茶、豆制品加工等生产技术带到了泰国,促进了当地食品业的进展。中国饮食文化对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妨碍也很大,其中

青海省首届昆仑玉文化节活动策划方案

“青海省首届‘昆仑玉’(昆仑文化)旅游文化节” 活动总体方案 一、前言 绵延于青海高原、享有“万山之宗”美誉的悠悠昆仑山麓,滋养了温润的和田玉种,也哺育了青海昆仑玉,当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照亮华夏历史的时候,这片东方神奇的土地就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华民族对玉石的探求可以追溯上万年。大量的考古发现显示,那些价值连城的宝玉大部分都出自遥远的昆仑山上。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衰。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公元282年,河南汲县一座古墓中的古简记载了周穆王与西王母交往的一段缠绵故事:西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日行三万里,到昆仑山瑶池会见西王母。临别时西王母约他三年后再来,还送他8车宝玉…… 也许这就是最早关于昆仑玉进入中原的记载。但是像昆仑山上无数迷团一样,昆仑玉是神秘的。昆仑玉的神秘不仅来自得天独厚的造化,中国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所赋予它独特的魅力。昆仑玉能够在青海出土,是上苍对这片土地的厚爱。 1992年昆仑(软)玉被发现成为震惊玉界的一件大事,除了验证了前人关于和田(软)玉向青海境内延伸的论断外,也续补了和田(软)玉近年来白玉的枯竭。青海昆仑玉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是中国玉石市场上极具震撼的一件大事,青海昆仑玉产自格尔木市西南山区道教圣地西王母瑶池、玉虚峰附近野牛沟的三岔河地区,是上世纪末发现的最为优质的玉石品种;青海昆仑玉色彩斑斓,晶莹美丽,温润光洁,与和田玉一脉相承,被宝玉石界称为“姊妹玉”,备受各界好评。近年来,青海昆仑玉的价值为更多的人所认同。昆仑玉“青海白”质地细润,品质逼近和田“羊脂白”;“青白玉”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明显大于和田玉;“青碧白”庄重典雅、声韵铿锵,声盖“和田”,其余如“烟青玉”、“翠青玉”更是以“青海翠玉”“昆仑翠玉”的标志性称谓独领风骚。短短数年,昆仑玉就奠定了中国软玉4大主产区之一的地位,演绎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珠宝玉石行业里的大事件、大震动。 2008年,青海省委、省政府领导及全省各族人民付出了诸多努力与北京奥运会缔结“金玉良缘”。被29届北京奥运会选为奖牌用玉,除达到奥运会的有关要求外,也有其内在优秀的因素。作为青海的特色资源是当之无愧并有广阔的前景。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国际珠宝界目前认定的优质级别宝玉石种类,昆仑玉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质地优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然而规模性开采历史不到20年的昆仑玉行业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天生丽质”,却稍显“稚嫩”。与和田玉相比,昆仑玉价格偏低,原生矿价差5倍到10倍,成品售价相差10倍到100倍。不过,随着和田玉矿产资源近乎枯竭,具有“后发优势”的昆仑玉收藏价值与增值幅度将会大幅攀升。近年来,在整体低迷的市场逆境中,昆仑玉中的“青海白玉”、“青海翠玉”以其无可比拟的质地,价格涨幅高达300%至500%。即便如此,昆仑玉市场价格与和田玉比较仍有很大差距,这其中除了工艺差距外,还有知名度上的差距,而这些差距却反映出昆仑玉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一个品牌的形成,培育和宣传很重要,在文化观念和地理背景,以及经营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开题报告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指导老师:(语文老师) 组长: 组员:高二17班全体学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因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下个世纪,我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周 昌 松 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朝时侯起,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两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是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学西方,欧美文化影响日本社会,日本文化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学、宗教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无不深深打着中国文化的烙印。日本语言文字的构成,除少部分外来语以外,主要是汉字和利用汉字创造的假名。本来汉字也应该属于外来语,但是由于汉字使用的年代久远,日本人民已经不把汉字看作外来语,而是日语的组成部分了。中国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母体,传入扶桑后,被日本民族吸收、扬弃和发展,创造出了今日独特的日本文化。在古代,孤立于大陆之外的日本列岛,社会的进步是极其缓慢的。中国社会发展到秦汉时代,经济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了,日本列岛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那时侯,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到了西汉初期,通过朝鲜半岛渡海进入日本的中国人,带去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带去了汉字。汉字的用法、词义及音韵之丰富,使当时的日本人感到惊异万分。日本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不懈努力,吸收消化了汉字,把汉字的字音、字体、字训、用字法、表记法及词义与假名文字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日本的语言文字。通过吸收中国的语言文化,使日语大大地丰富起来,从而使日本步入了文明社会。 在历史上,我国居民曾有五次大规模地迁往日本。第一次是日本弥生文化初期,不仅带去了汉字,而且带去了农耕技术和铁器制造等;第二次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相当于日本古坟时代中期,日本曾出土了大量这一时期大陆文化的马具、陶器和锻刀等,养蚕、造船、金属工艺、土木建筑等技术和儒教,也是这个时期传去的;第三次是六世纪,中国移民带去了纺织和佛教、法律知识等,成为大化革新的动力;第四次是奈良时代,人数少于前三次,大部分为僧侣;第五次是镰仓时代末期,即我国南宋末和元朝初的历史时期,大批禅僧去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陆上的每一次移民都对日本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孔子,这位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华两千年。作为中国文明史上的圣人,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于公元四世纪传入日本后,对日本人的思想和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日本的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反映儒家劝善惩恶思想的作品。到江户时代,孔子作为“先圣”而被幕府尊崇,幕府将军吉纲所建的汤岛圣堂,实为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堂。吉纲倾倒于儒学,建成孔庙“大成殿”,并亲自在此讲解“论语”。现在,汤岛圣堂作为历史古迹,依然座落在东京都的御茶水。圣堂里有座孔子像,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孔子像。堂内学术机构斯文会,自明治至今,一直以圣堂为根据地,以继承和传

中华昆仑文化

中华昆仑文化 综合实践李应祖 学习目标 1、知道“昆仑山”具体所指 2、了解昆仑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步的 3、分析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精神之源,知道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几乎都可以在青海溯源觅踪 4、分析昆仑文化是体现中华历史传统的文化 学习重点:昆仑文化的事实 学习难点:昆仑文化的影响 激情导入 中华昆仑文化,是起源于中国青海昆仑山主脉的文化,是对神秘高原自然、人文、审美经验的积累,是对人类生息繁衍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汇,所以,中华昆仑文化是反映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起源、进程的“源头文化”、“根部文化”、“传统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典型;是复兴中华文明,圆融世界文明的精神文化之源。 教学过程 展示交流 就所了解的昆仑文化畅所欲言 合作探究 一、昆仑文化与人类文明同步 昆仑山,最早见于上古文献《尚书—禹贡,《河图》描述其“天中柱,气上通天””《水经注》言:“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尔雅》言“河出昆仑”《山海经—海内西经》云:“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淮南子—地形》更对大禹在昆仑上的神奇所见进行了渲染.。《神异经》中黄帝、颛项、帝喾、尧、舜五帝所理,与天感应,巡幸昆仑,昆仑因而被誉为中国的“奥林匹斯”,是“百神之所在”和“帝之下都”、“万山之祖”。 所有的历史学家公认,人类社会先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母系社会时期,然后才进入父系社会。而母系社会的代表人物是女娲(九天玄女)和西王母。这两位女大神既是妈(民族母亲),又是祖(始祖和保护神),她们大善、大智、大勇,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天动地,激励着一代代龙凤传人披荆斩棘,创造一个个奇迹。 昆仑神话是世界两大神话的主体神话。昆仑神话主要记载了人类从诞生到发展的重要历程,距今已有360万年的历史,是最原始的“史书”,所以说,昆仑神话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步的。昆仑神话中的核心人物女娲、盘古、西王母等均与青海的昆仑山、扎麻隆凤凰山、青海湖、长江、黄河、湟水河、祁连山密切联系。只是人类的初始阶段,由于受语言、文学、交通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没有形成系统化,更没有迅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737308.html,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陈银惦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课堂上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益于他们学会尊重、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人文底蕴,让他们有文化自信。本文将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渗透问题展开详细阐述,旨在通过二者融合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中華传统文化是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总体,是需要传承的民族历史文化。我校作为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和福建省首批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研究基地,非常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从课堂上营造传统文化情境氛围,注重确立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目标,部署学科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路径,完善文化传承体系。 一、引入传统文化故事 在悠远的历史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的传统文化小故事和名人故事。课堂上可通过引入小故事,向学生呈现古人数学思想,普及古人的一些计算方法。在了解故事过程中,学生将被其蕴含的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等传统文化精神所感染,主动继承故事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故事通常具备一定说服力,所以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巧妙引入经典故事,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魅力的体验,树立正确的成长方向。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时,可先引入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小故事:刘徽思想敏捷,一生都在刻苦探求数学。在面积计算上,他经过数次研究,提出可把一个图形分割、移补来计算出它的面积。听了刘徽的故事以后,学生被他坚持不懈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所感染。当学生与故事中的刘徽产生情感共鸣以后,可再顺势引入割补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法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S=a×h这个计算公式,还将促使他们主动继承坚持不懈的传统文化精神,积极探求多边形面积知识。 二、了解古代计算工具 古代计算工具有着独特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课堂上为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带领学生认识由古人智慧创造而成的计算工具,启迪他们透过计算工具发展史增强文化自信,了解更多中华传统文化。期间,要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调查古代数学计算发展历史,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及个人见解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个人见解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日本的文化起源于历史上的中国。而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古代的日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吸收了唐文化,继而逐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带有鲜浓中国意味而又独特的日本文化。 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鉴真大师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建

筑、雕刻、医学、文学、印刷等方面的建树和影响也极为显著,尤其是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展览,我们将全面了解、学习鉴真精神,大力弘扬鉴真精神,进一步促进扬州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攻坚克难,加快崛起,为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目标而奋发有为。 在文化的本源上,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相近的或相通的。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在汉字传来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等等,说明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有着独特的眼光,他们会吸收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并改革创新形成自己的文化。例如像日本学习中国儒家文化, 中国的“忠”意味着对自我良心的忠诚。“忠”本身和“义”联在一起。在日本,“忠”是“臣对君无条件忠诚”,意味着家臣必须无条件的为主君献出一切,包括生命。这与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制度是相一致的。也正是因为日本儒学强调这种无条件的绝对“忠诚”,失去了中国儒学中的人本思想,而增加了凶残和野蛮的一面,为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埋下了祸根。唐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不仅从作为思想体系的儒学中吸收、借鉴,还从文化的各个方面参考、改良。 谈到儒家思想,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欧你改过的富佛教思想对日

中华昆仑文化龙头景点

三、中华昆仑文化龙头景点 1、巍巍昆仑,中国第一神山 巍巍昆仑,是中华民族的脊背,宽厚而博大。 巍巍昆仑,是神州大地的主脉,它的支脉伸向祖国山河四面八方。 昆仑山,是中国神话的摇篮,祖国灿烂文化的富矿区,神话传说中百神聚会中心和仙山圣地。 典籍《神异经》记载:“昆仑之山有铜拄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围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 青海师范大学叶凤写道:“位于青海西南部的昆仑山,以其横空出世,奔荡辽阔而带有几分神秘色彩,它犹如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一样,成了众神仙聚集的地方。《山海经》说,昆仑山是“帝下之都”,有“天枢”、“天门”,为百神之所在”。四川省民间文学专家杨健,敖兴企先生说:“西王母在《山海经》中出现的三次都是说她居住地在昆仑山,而关于《山海经》中西王母居住地昆仑山地望的考证,就被权威的说法大致在今天的青海境内。”中国昆仑文化专家赵宗副福先生写道:“古人所谓的原始的昆仑山在以青海高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而西王母神话就产生这一中心地带是不差的。” 在昆仑神话中,昆仑山有三界天:一界是凉风之山,登而不死;二界是玄间,空中乐园,登之乃灵,能使风雨;三界是上天,兜率宫,登之乃天仙,又传九天是宇宙宙心的别称,能上至九天者,是上帝、大佛、大神、大圣。西王母、九天玄女均是九天中央的上帝。 一些典籍记载:西王母在昆仑山的宫阙十分富丽壮观,如“阆凤巅”、“天墉城”、“碧玉堂”、“琼华宫”、“紫翠丹房”、“玄圃宫”、“昆仑宫”等。如果把这些神宫宝殿建造起来,比五个北京故宫加起来还要大,又传说轩辕黄帝在昆仑山还有行宫。传说很长一个时期,西王母、九天玄女让其子皇帝治理昆仑山,以考验、锻炼皇帝的管理才能。因此,昆仑山一度成为黄帝行政、居住的中心,这在很多经典中有记载。 在昆仑山,不仅有许多神秘的岩羊、白鹿、玉兔、雄鹰、灵雀、山狐、雪豹、瞎熊、猛虎,还有传说中的神兽,如守护昆仑山的开明兽、朱雀、彩凤、飞龙、走龙、狡、九尾神兽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 透实践与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学科中的教学渗透实践与研究 摘要: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我国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实践与研究 一、指导思想与研究背景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我国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围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逐步落实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工作。据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透露,正在启动的高中阶段课标修订将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修订内容,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课标修订工作,也会按照时间进度安排适时启动。 “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课题背景及研究价值 长期以来,考试分数如同一条锁链,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教,也束缚了学生的学。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都逃脱不了它的束缚和摧残。当今教育普遍存在“分数”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定位,决定教师绩效奖的多寡,决定教师评先选优、晋级和确定职称考核等级等诸多方面。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教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得不又回到原点----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大部分学校不要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连学生一些必备的基本素养(德智体美劳)都给荒废了! 例:2012年安徽省阜阳市对“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调查报告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中国的文化符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中国的概念非常简单:我的祖国,我自豪。他们从小在这个环境里长大,对国家有种天然的认同感。当然,等他们更成熟时,他们也会意识到要向世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中国这个词,以及背后那一整套文化符号,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力。 2019年,淘宝上好几家汉服店,销售额不声不响过了亿;600年的故宫成了文创产业的头号IP,故宫IP带火了一批网红爆款;李子柒中国古风美食文化视频在海外“圈粉”无数;华为科技公司,注册下一代商标时,操作系统叫鸿蒙,实验室叫玄武。还有什么昆仑、浩天、灵豸等商标,均出自《山海经》,这些字词读起来总让我们内心澎湃。你该怎样解释呢这种内心感受呢?只有一个解释,因为它们是我们文化的根,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 你认为的中国文化符号是什么?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中国的文化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天津市部分区县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参考例文: 中国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文化符号多是传统,美国的文化符号多是现代。两国虽然位列文化大国的前两位,但在我看来两国的文化都不全面。只有传统与现代并存,才是真正博大精深的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结晶。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屈原作为中华民族的苍茫劲骨,身上寄寓了中华民族许多深远的文化。千百年前这位佩兰餐菊的大人物在汨罗江畔披发行吟,最终感天动地地一跃,让中华的历史上刻下了这个散发着馨香的名字。从古至今,仍有多少文人墨客以“佩兰”明志?仍有多少“社会良心”们以屈原为榜样?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也是因为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才至今不衰的。若是缺少了历史的积淀,还有谁能去找到这样一种镌刻在一个民族骨子里的文化符号呢? 文化,是现代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的变迁,文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文化消失了。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封建迷信被时间冲淡了,再也没有人去迷信功法而走火入魔了。现代人对于寺院的概念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祛邪保命,而是一种内心愿望的寄托地。曾经中国传统符号中的佛寺,经过时代的浣洗,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入现代的符号中。

语文核心素养之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地渗透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当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纷纷从世界各地沓至而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用文字记载了长达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中国文明于世界的传统文化——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一、接近古诗文,体悟文化意蕴,增强民族精神积淀 1、诵读积累 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七年级学生主要背诵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三字经》和《国学经典诵读》,其中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经典古文名句249条》《中国百句名言实录浅议》《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每

天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校园。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情境解读 传统文化是厚重的,时代的变迁使有些诗词句的内涵显得深奥,学生不易接受,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等,自主趣味解读《三字经》,利用自读课为学生讲解《笠翁对韵》中历史典故,趣闻故事,如“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金屋闲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他们听了故事,了解了历史,体味了诗词的蕴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了文化底蕴。3、趣味训练 训练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训练内容,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美妙。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组织学生寻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了解了汉字的发展过程,讲述了关于汉字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杨修巧解字》《欧阳修追字》《多写一撇打了败仗》《神奇的“打”字》《“马虎”的由来》等,同时透过汉字还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学生感觉汉字很神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写字不再随随便便,而是用心写字,错字逐渐在减少。学生在活跃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Word版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一、利用显性素材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 小学现行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以图呈现数学之美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数学教材第十册《图形与变换》一课,展示给学生有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图案、年画、脸谱、等等一些吉祥图案。在学习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副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以人突显人文精神 运用教材中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九册96页)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第十册26页)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姓名:殷芳利班级:法学院12级法学3班学号:20121857 内容摘要:中国与日本隔海相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由于古代交通比较不便,相邻国家的联系就更加的亲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都占有领先的地位,也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自己先进的文化体,对周边的国家也产生了莫大的辐射力。日本是一个很理性的国家,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路线,并没有全盘照搬,日本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也是定然。 关键词:中国日本文化影响 一、大化改新的由来及对日本的影响 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日本以大化革新为起点进入了律令制国家的形成期 大化改新是日本奴隶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一方面,是劳动人民同天皇、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皇室和贵族之间的矛盾,皇室和贵族之间的斗争趋势是不断加强皇权,建立以皇室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645年,要求革新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足等发动自上而下的政变,拥立教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大和时代结束。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1.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2.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3.中央设神祀、政二大官和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4.兵制方面,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土地、人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贵族从国家得到一部分土地,成为政府的官吏,职务不能世袭,他们的势力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旧奴隶主贵族顽固反抗。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斗争,大化改新才最后完成。同时由于农民可以有些园地、宅地,可以使用山林、池沼,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对生产的兴趣有所提高,这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就这方面来说,大化改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大化改新以后,日本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大化改新是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农民仍旧是皇室和贵族的基本剥削对象。到8世纪中期,农民迅速分化,不堪租税和劳役负担的农民有的逃亡,有的被迫租种贵族的土地。但是贵族的土地不断增加,也就是庄园在发展。庄园主为维持其统治地位而畜养的武士,逐渐形成武士集团。他们对日本的政治是很有左右力量的。 二、唐朝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但应注意,遣唐使并不是朝贡使节,没有称臣的行为。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后二人受命而未成行)。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

探讨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

探讨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关于“昆仑”的文献记载 汤洪和吴玥认为,“昆仑”一名最早出现于先秦汉文文献的楚辞中,但历代楚辞注家对昆仑之异说,总计之,则有笼统之西北说、河源所出说、仙山说、日没之山说、西极之山、西域之国说,亦有具体之祁连山(酒泉南山)说、玛沁雪山(闷摩黎山)说、巴颜喀喇山说、冈底斯山说、喜马拉雅山说、和田南山说、昆仑山(于阗)说、阿耨达山说等,先人常以此为基本依据,各执一端,莫衷一是。古代典籍如《尚书·禹贡》《山海经》《淮南子》等多有神话色彩和宗教意味,不仅屈辞注疏纷乱如此,诸如《尚书》《山海经》《尔雅》《逸周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庄子》《列子》《管子》等先秦典籍记载“昆仑”也是莫衷一是,或山名、或部落名、或又国名,或在西、或在西北、或又在北海之北,或甘肃、或青海、或新疆、或又葱岭,或大昆仑、或小昆仑,或海内昆仑、或海外昆仑,还有西北昆仑虚、河源之昆仑、黄帝所休之昆仑、大地中央之大山、神仙居所等等,五花八门。

昆仑之名,首见于《尚书·禹贡》。原文曰:“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意谓昆仑、析支、渠、捜等四国,其民皆穿皮,总称西戎。《尚书正义疏》引郑玄注,则谓渠搜与昆仑、析支,乃三山名也。《禹贡》以后,《尔雅》释地、释丘、释水,皆述及昆仑,称河所自出。以上二书,学者多认为战国时人所作。 此外,则晋时汲县魏安釐王冢出土之《逸周书》、《竹书纪年》及《穆天子传》三书,亦记有昆仑。《逸周书·王会解》列于正西诸国之首,惜与狗国、鬼亲、贯胸等相提并论,反令人疑为同属子虚乌有之乡者。《四方献令》篇以“空同”列正北之首,而以下之国名,如:大夏、莎车、姑他、且略、貌胡、戎翟、匈奴、楼烦、月氏……皆有可考。或谓空同在陕西,姑他(Khotan)即于阗。其后正北方位渐移于西,《管子》称桓公西伐大夏;而《山海经·海内东经》,亦列大夏、月支在流沙外。可知当时已知在北方及西北方有民族迁徙。《竹书纪年》则记:“十七年,王(周穆王)西征昆仑,见西王母。”《山海经》为先秦古籍,普遍认为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所写,学术界倾向认为此书为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据《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山海经·海内西经》说:“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