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优质课件
湖北赤壁遗址
赤壁之战:
208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 交战,曹军战败。战后,孙权稳 固了对江东的统治,刘备则占据 了荆州和益州,为曹、孙、刘三 方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局势的评价: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天下大乱后的局部统一。 三国时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为了战胜对方,并存的 三个政权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为以后的全国统一准 备了条件。
(3)影响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抵抗北方少数族的侵入。
②奠定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官僚门阀 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
消极影响:①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导致 南北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②士族田庄经济强化了封闭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
南方经济的发展:
(1)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 避战乱和民族压迫,流亡南下, 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4)改革官制: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 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积极: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影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巩固了封建统治,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
础。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的历史脉络 2.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 经济的发展 3.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 族交融 4.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政权更迭;南方经济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 2.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融的原因及表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19张PPT)
融
一 三国与西晋 二 东晋与南朝 三 十六国与北朝
一、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与西晋
(二)西晋形势图
263年,司马昭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一、三国与西晋
(三)西晋末年五族内迁
1
匈 奴
2
鲜 卑
3
羯
4
氐
5
羌
思考:人口流动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影响: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二、东晋与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一)东晋建立
东晋建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 史称东晋。
学习思考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大量人口南迁,对 社会经济文化有什么深刻的影响?
二、东晋与南朝
(二)东晋士族专权
士族执掌朝政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 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土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 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一)纷 争
前秦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 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
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 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 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前秦统一北方
北方再次分裂
三、十六国与北朝
(二)融 合
北魏
4世纪末,鲜卑拓 跋部建立的北魏 强大起来,于439 年统一北方。
二、东晋与南朝
(三)南朝
南朝:宋、齐、梁、 陈
南朝的由来
420年至589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420年,刘裕废掉了晋
宋
帝,自立为帝,国号
一 三国与西晋 二 东晋与南朝 三 十六国与北朝
一、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与西晋
(二)西晋形势图
263年,司马昭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一、三国与西晋
(三)西晋末年五族内迁
1
匈 奴
2
鲜 卑
3
羯
4
氐
5
羌
思考:人口流动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影响: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二、东晋与南朝
二、东晋与南朝
(一)东晋建立
东晋建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 史称东晋。
学习思考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大量人口南迁,对 社会经济文化有什么深刻的影响?
二、东晋与南朝
(二)东晋士族专权
士族执掌朝政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 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土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 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一)纷 争
前秦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 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
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 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 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前秦统一北方
北方再次分裂
三、十六国与北朝
(二)融 合
北魏
4世纪末,鲜卑拓 跋部建立的北魏 强大起来,于439 年统一北方。
二、东晋与南朝
(三)南朝
南朝:宋、齐、梁、 陈
南朝的由来
420年至589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420年,刘裕废掉了晋
宋
帝,自立为帝,国号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35张ppt)
内部:①统治集团内部奢侈腐化 ②地方宗王权重(争权)
诸侯实力坐大,威胁中央
问题探究:是什么原因造成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呢?
西晋——低质量的“大一统”
五胡内迁示意图
材料3: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 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 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 志态,不与华同……士庶玩习,侮其 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
意义
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推 动了全国统一。
魏国国力较强,在三 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
理。263年,曹魏权臣 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年,司马昭之子 司马炎代魏称帝,国
号晋,史称西晋。司马
炎即晋武帝。280年,
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江南开发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自然环境优越,适合发展农业。 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安定。 ③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①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有明显进步。
南朝
高门士族衰败 ➢ 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东晋
(317-420 年)
宋齐梁陈 南朝(420—589年)
六朝 南 古都 京
+ 吴国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 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 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 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 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授课课件(共24张PPT)
魏 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 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
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建业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 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 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
渊(十六国时期前赵创建者,匈奴贵族)以汉高祖 (刘邦)、世祖(刘秀)、昭烈(刘备)为三祖,太 祖,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
——《资治通鉴》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幼而聪悟好学,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 《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 怀诗》百余篇,赋诗五十余篇。
——《晋书·刘聪载记》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曾经处于华夏边缘地区和附庸地位的北方草原民族迁入中原……为了获得人数 众多的、文化先进的汉族的认可………在建立政权之初,他们不仅在祖源认同 上有政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而且在政权国号的选择上也多加斟酌,十 分谨慎。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在其统治地区进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以继承之。
军事征服立身的北朝异族政权,在接连开启了封建化进程后,无疑比偏安 的南方更具有政治复兴的动量,帝国以北朝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新生的希望在北朝,隋唐继承北周
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OPTION 01
割据混战 南北对立 政权更迭 门阀政治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 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ppt
——《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一、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承上启下; 国家分裂,政权更迭,社会动荡;
政治 民族交融,北方各民族封建化; 门阀政治,中央集权削弱;制度创新; 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寺院经济和庄园经济占重要地位;
经济 商品经济曲折发展; 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交流频繁;
思想 三教合一,冲击儒学;科技领先;文化上带有分裂割据和民族融 合的色彩;
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
导入新课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 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 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 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 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多角度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一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 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 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
四、江南得到开发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魏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晋
……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
地广人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 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
一、历史阶段特征
总体: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承上启下; 国家分裂,政权更迭,社会动荡;
政治 民族交融,北方各民族封建化; 门阀政治,中央集权削弱;制度创新; 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寺院经济和庄园经济占重要地位;
经济 商品经济曲折发展; 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交流频繁;
思想 三教合一,冲击儒学;科技领先;文化上带有分裂割据和民族融 合的色彩;
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
导入新课
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混 战、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数十万以至上百万人颠 沛流离的惨状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长安、洛阳、建康、 江陵等名城都曾茂草丛生;
这一时期大片文明被毁,许多发 达的地区竟变成洪荒的原野;
多角度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一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 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东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 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
四、江南得到开发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魏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晋
……丝绵布帛之饶,覆
衣天下。
地广人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 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31张ppt)
即(是2中)原西文晋明灭南亡迁,晋朝首都迁至江东建康(今南
京),自此史称东晋,这是中国首都迁至江南的开始。 标题文本
标题文本
材料:26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
后欲此独揽后大,权晋与朝辅统政的治大集臣团杨南骏发迁生,矛南盾方。291年 贾则皇建后立杀起死杨东骏晋,政统权治阶,级史内称部“发生衣了冠一南连串的政 治渡残”杀;和中战争国,历先史后进有八入个长分时封期为王的的政皇权族分参与其 中立,状历态史(16年东之晋久十。六是中国国、历南史北上最朝严)重。的皇族内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
吴
公元222年, 孙权称王, 定都建业,国号吴 起止时间:222-280 造船业发达,发展 海外贸易
一、三国与两晋
263年司马昭灭蜀
(1)西建立和统一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政权
(2)五族内迁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匈奴、鲜卑、羯、氐、羌。
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 ②少数民族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
刘备联军
湖北)
初步格局
刘备vs孙权 221年 夷陵(今湖北) 孙 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定型
一、三国与两晋
1、三国鼎立
建国 魏 公元220曹丕称帝 蜀 公元221刘备称帝 吴 公元229孙权称帝
都城 势力
洛阳 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成都 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控制的 建业
①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②北方内迁民族逐渐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
【材关内料概,1念五:并阐胡曹③编释乱操民入】斩华族军杀:矛队三指。盾郡在激乌西—化桓—晋,蹋陈时国顿寿期单家《塞于长三外,期国并众分志把多裂》其游割部牧据众民;万族多趁落西迁晋至 八王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2张PPT)
535年
西魏
东魏
557年
北周
北齐
581年
隋
汉
南 221年
方吴
229年
265年
东晋
317年
宋 齐梁 陈朝
420年 479年 502年 557年
南朝
2020/7/6
3
疆域空间里的政权分布:教材P30
纵向时间上的政权更 迭蕴含了疆域空间的变迁, 结合地图信息,以西晋为 例梳理这一时期少数民族 分布。
此结印合为印两章晋信时期息晋,王分赠析给
—一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依据材料归纳孝文帝“迁都”的目的,并分析“迁都”的作用。结合教材P33-34孝文 帝改革的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目的:试图通过汉化来巩固统治。 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
2020/7/6
10
民族交融的价值和意义:历史解释(教材P33-34)
羌是少少关族汉数数系首晋民民。领政族族的府首和官给领印予的汉。其一民其统种族中辖封政“的号权归边。的义远”
2020/7/6
4
疆域空间里的民族关系:史料实证(教材P30-31)
观点2:民族交融
(不同民族间学习和借鉴)
观点1:民族分裂
2020/7/6
(不同民族间矛盾和冲突)
5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时代里的民族交融
2020/7/6
6
各政权的社会属性及发展:历史解释(教材P30-31)
【概念辨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有不 少是少数民族政权,这里的各民族是否就 是通常意义的“中华民族”,为什么?
“中华民族”两种含义: 一是指政治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 即是这一层次上的概念; 另一含义指社会文化共同体,如本阶段 出现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 部分,但不能等同。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42张PPT)
知识梳理
落实基础性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280)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定都
形势变迁
灭亡
魏国
220-266年
_____
洛阳
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______
司马炎代魏称帝
蜀国
221-263年
刘备
成都
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__________地区的治理
为曹魏所灭
吴国
229-280年
深化拓展
方式
联合斗争
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连年战乱,北方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友好往来
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
深化拓展
方式
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北魏政权或许可以维持下去。正基于此,北魏孝文帝在进行其他方面改革时,也以积极的态度,对北魏民族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过程,便利了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摘编自赵野春《鲜卑汉化——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解读 材料围绕“北魏孝文帝改革”展开,从背景、影响角度进行阐释。
提示 观点:民族交融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论述:为了缓解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洛阳、学习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等。这些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综上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北方
洛阳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42张ppt)
B.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 代担任重要官职。
皇帝依赖士族支持。
B.经济: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
C.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 保障。
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 庄园经济。
D.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提供经 C.文化:崇尚清谈和玄学,担任清官。
济保障。
九品中正制度 特权选官制度
三足鼎立
蜀汉
公元221年 刘备称帝, 定都成都,国号蜀,史称蜀汉 起止时间:221-263
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
魏
公元220年, 曹操之子曹丕称帝, 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 起止时间:220-265
吴
公元222年, 孙权称王,229年称帝 定都建业,国号吴 起止时间:222-280
2.西晋短暂统一
① 根 源 :西晋建立之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分封宗室子弟为王 者27人,以郡为国,王国各自成立国军。
晋 惠 帝
不问民生
腐败奢靡
石
王
崇
恺
②性质:宗室诸王为争夺中央政权的内部暴乱
③影响:西晋国力严重损耗,北方地区破坏 惨重,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北方人口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自此,中国进入长期政权分立 的时期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加剧社会 矛盾。 少数民族内迁,民 族矛盾激化。
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
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
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 亡的历史事件。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 史称“衣冠南渡”。
晋
元
帝 司
公 元 317 年 , 皇
马 睿
族司马睿重建
晋朝,定都建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2张ppt)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一、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鼎立
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魏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9年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双方:曹操军——袁绍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特点: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 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结果: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6)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2、影响
(1)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江南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文化重心: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3)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
拓展内容:
三长制: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它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 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发租调力役。 均田制: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初受田者,男 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 俸禄制:就是古代官员的薪资制度,在这之前,官员的薪资不是唯一的,在宗主督护制 下,官员是可以自己决定该不该收税的。俸禄制规范了官员的薪资,以达到反腐和绩效 考察的作用。 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 受田农民将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4)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一、三国与西晋
(一)三国鼎立
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魏 220年 曹丕 蜀 221年 刘备 吴 229年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官渡之战 时间:公元200年 双方:曹操军——袁绍 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 特点: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 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结果: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4)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6)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2、影响
(1)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江南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文化重心: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3)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
拓展内容:
三长制: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它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 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管理农民,征发租调力役。 均田制: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初受田者,男 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 俸禄制:就是古代官员的薪资制度,在这之前,官员的薪资不是唯一的,在宗主督护制 下,官员是可以自己决定该不该收税的。俸禄制规范了官员的薪资,以达到反腐和绩效 考察的作用。 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 受田农民将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4)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共39张)
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作 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 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
西晋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 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 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 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手握重 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 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新课导入 阶段特征 :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目 录
扁平风演示模板
01
三国与西晋
03 东晋与南朝 02
十六国与北朝
04
巩固练习
0
三国与西晋
1
一、从群雄割据到局部统一
在镇压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 起得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 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五家为一邻,设邻长; 五邻为一里,设里长; 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加强了对基层的管理; 有利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俸禄制 任期考核制
吏治得到一定改善,有利 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恢复、 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 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 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②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通婚,甚至座不同席。
④思想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 在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
(1)原因: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民南迁(“衣冠南渡”),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 ③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西晋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 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 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 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手握重 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 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新课导入 阶段特征 :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目 录
扁平风演示模板
01
三国与西晋
03 东晋与南朝 02
十六国与北朝
04
巩固练习
0
三国与西晋
1
一、从群雄割据到局部统一
在镇压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 起得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 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五家为一邻,设邻长; 五邻为一里,设里长; 五里为一党,设党长。
加强了对基层的管理; 有利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俸禄制 任期考核制
吏治得到一定改善,有利 于社会安定和经济的恢复、 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南迁,革夷从夏(注: 即孝文帝改革)。于是中朝江左, 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②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通婚,甚至座不同席。
④思想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 在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
(1)原因: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民南迁(“衣冠南渡”),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 ③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部编统编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
务农重积”,从而使东晋末年再度呈现了“天下无事,时和
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局面(《晋
书·武帝纪》)。宋文帝继续大力劝课农桑,一再下令“诸州
郡,皆令尽勤地利,劝导播殖,蚕桑麻纻,各尽其方,不得
但奉行公文而已”(《宋书·文帝纪》)。宋文帝元嘉(424—
453年)之世,农业生产取得空前发展,史称“元嘉之治”。
“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
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
权重,王敦则总掌兵权。
从历史发展的时空演进角度而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有什么特点?
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典章制度。
2、结合材料三,概括南方开发的表现有什么?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1)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
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2)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西
晋
五胡乱华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
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
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
鲜卑。
为何南下?
自然
“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
还为自己的6个
欲以协众。
——《资治通鉴》 弟弟都娶了汉
卷一三八 族地主的女儿
为妻。
影响:顺应了 ,缓解了,促进了,奠定了。
活动二:理清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认识不同地
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课文第二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
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的局面(《晋
书·武帝纪》)。宋文帝继续大力劝课农桑,一再下令“诸州
郡,皆令尽勤地利,劝导播殖,蚕桑麻纻,各尽其方,不得
但奉行公文而已”(《宋书·文帝纪》)。宋文帝元嘉(424—
453年)之世,农业生产取得空前发展,史称“元嘉之治”。
“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
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
权重,王敦则总掌兵权。
从历史发展的时空演进角度而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有什么特点?
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典章制度。
2、结合材料三,概括南方开发的表现有什么?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1)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
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2)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西
晋
五胡乱华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
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
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
鲜卑。
为何南下?
自然
“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
还为自己的6个
欲以协众。
——《资治通鉴》 弟弟都娶了汉
卷一三八 族地主的女儿
为妻。
影响:顺应了 ,缓解了,促进了,奠定了。
活动二:理清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认识不同地
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课文第二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7张ppt)
魏晋南北
宋辽
③促进了南方科技(如数学)和文先学秦艺秦术汉 (如田朝 园诗隋、唐五书代 法)金的发元展明 ; 清
④在南方经济开发过程中,许北多87山% 区76%的少61数% 民族6逐8%步与50汉% 族29交% 融26%;
南 13% 24% 39%
32%
50% 71% 74%
(2)消极:
C 山区开发,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带来一定环境问题。
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成为东晋政权
的主要支柱。
2.形成原因
永嘉之乱 衣冠南渡
(1)历史根源/经济原因:
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土地兼并严重,经营庄园,渐成 割据 (2)政治原因:
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 依赖士族的支持; 九品中正制是政治保障。
3.表现
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要求】 通过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知识,了解此时期政权更迭的历史 脉络以及民族交融的新成就。
时间一轴、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东 汉
三 国 ( 魏 蜀 吴 )
水稻为主
小麦推广
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
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东晋越窑小瓶
3.历程
魏晋南北朝
开始南移
(南方开始超过北方)
南宋
奠定基础
(南方开始发展)
唐安史之乱后
完成南移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4.历史影响
(1)积极
B ①南方经济开发为六朝割据东南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形成江南经济区,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18张ppt)
(317-589)
1.东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 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 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曹魏政权开始采取的九品中正制,西晋时主要看重 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从而 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魏帝曹髦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263年曹魏权臣 司马昭发兵灭蜀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 完成统一
2.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材料1:曹操斩杀三郡乌桓蹋顿单于,并把其部众万多落迁至关内,并编入军队。 ——陈寿《三国志》
程不断修③筑北,富民源南也迁不断,开带发,来始先终进江南生的产经—济技—力摘术量编和趋自于邹丰壮纪富胜万。的《魏劳晋动南北力朝。史》
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年)
1.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
建国 魏 220曹丕称帝 蜀 221刘备称帝 吴 229孙权称帝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国家分裂 社会动荡 政权更迭频繁
三国
北朝(439-581)
(220-280)
十六国 北 东魏 北齐
东 汉
221 220
蜀魏
(前秦统一北方) 魏 西
西魏
北周
隋
隋
晋 淝水之战(383年)
灭
朝
吴
222
(266 -316)
东晋
南朝(420-589)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1张ppt)
新课导入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 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中 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既然缺乏有效的中 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 言而喻。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 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 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画像砖
魏晋穿汉族服装的少 数民族贵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及其表现 据教材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核心概念:三国、两晋、南北朝、士族与士族专权、江南开发、民族交融 关键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呈现怎样的历史脉络?导致这一时期 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为什么能得到初步开发?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推动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 何意义?
材料: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
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
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据以下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
时间背后的信息
空间背后的信息
故事背后的信息
西晋历时共50年 八王之乱历时16年
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流民南迁
统治阶级 放纵腐化
石崇王恺斗富
何不食肉糜?
影响分裂因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少数民族内迁;豪强地主和士族势力的发展。
中国历史家认为,自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 朝兴起,当中是一段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中 国北部不少地方人口为之减少……既然缺乏有效的中 央政府,每遇灾荒,人民呼吁无门,其痛苦的情形不 言而喻。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 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 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画像砖
魏晋穿汉族服装的少 数民族贵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1、民族交融及其表现 据教材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核心概念:三国、两晋、南北朝、士族与士族专权、江南开发、民族交融 关键问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呈现怎样的历史脉络?导致这一时期 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为什么能得到初步开发?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推动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有 何意义?
材料: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
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
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据以下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时期国家分裂的主要因素
时间背后的信息
空间背后的信息
故事背后的信息
西晋历时共50年 八王之乱历时16年
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流民南迁
统治阶级 放纵腐化
石崇王恺斗富
何不食肉糜?
影响分裂因素: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少数民族内迁;豪强地主和士族势力的发展。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8张ppt)
朝代
宋
齐
南 朝
梁
陈
建立者 刘裕 萧道成 萧衍 陈霸先
时间 420年—479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557年—589年
都城 建康
3.江南开发
南方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先秦与秦汉时期,江南农业虽有所发展,但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重心黄
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仍,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西晋末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严重消耗 了西晋的国力,西晋统治分崩离析。五胡趁虚 而入。
西晋统一短暂与迅速灭亡的原因:
①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②八王之乱,宗室诸王争权夺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③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五胡乱华) ④内迁匈奴贵族灭晋。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建魏,都洛阳。东汉灭亡。 (220-280) 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都成都。 孙权称帝建吴,都建业。
统治者对内迁的少数民族进行了残酷的民 族压迫,反抗时有发生。
各族内迁以后,与汉人杂处,晋统治者强 迫各族人民纳租税,服劳役,还掠卖少数民 族人为奴婢。因而各少数民族对西晋统治者 “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少数民族首领趁 机起兵反抗。
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 羌五胡内迁)既促进了民族融合,也 激化了民族矛盾。
开发的原因: ①南方统治者重视;南方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下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 ③人民辛勤劳动
开发的表现:
开发的影响: ①改变了南方落后的经济面貌,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基。 ②大大影响了南方政治,促成了南北抗衡的政治局面。 ③促进民族交融,带动南方文化的进步。
二、东晋与南朝
结果: 皇权衰弱。
“旧时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17张PPT)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地理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政府
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三、民族交融
220年 266-316年
三国鼎立 西晋
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
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时,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
奴、羯、氐、羌、鲜卑。史称
“五胡乱华”。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缓解了民族
矛盾。
为以后北方统一及隋唐盛世的出现
打下基础。
“孝文帝中兴”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
性;
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
【小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形式
(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五族内迁
(2)联合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封建统治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
族交融
学习要求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
络;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区域开发。
时空定位
一、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220年 266-316年
三国鼎立 西晋
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
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西晋时,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
奴、羯、氐、羌、鲜卑。史称
“五胡乱华”。
316年,匈奴人刘曜率军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220年 266-316年
三国鼎立 西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时空定位
二、江南经济的发展
学思之窗
根据材料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教用课件(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ppt)
(1)迁都:把都城迁到洛阳;
(2)学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措 施
(3)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4)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5)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6)改官制: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7)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史记》
东晋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经 济
客 观
重
心
开
始 南 移
主 观
1、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向南方迁移(人口南迁) 2、北方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3、北方人民充实劳动资源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 5、南方政局稳定,社会安定
表现:农业 手工业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 六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鲜 卑族,他5岁即位公元490年亲政。
五胡内迁(匈奴﹑鲜 卑﹑羯﹑氐﹑羌)
灭 西晋 (316)
“十六国”(先后出现) (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
东晋 (司马睿)
淝
(383)
水 之
战
“十六国” (先后出现) 4世纪下半叶, 前秦统一北方
(383)
淝 水
之
战
东晋
(司马睿)
东魏 北齐
{ 北魏(439,
统一北方)
西魏
北周
北朝
581
隋
南朝
宋--齐-梁--陈
(589)
灭
灭
统一
与吴﹑东晋都定都于建康(今南京),故称“六朝”
西魏 北周
东 汉
魏 蜀 吴
十六国
西晋 东晋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0张ppt)
到长江流域定居。南迁农民具有强烈的农业开发愿望,不仅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也带来了先进生
产对安工定具,和一技5些术、统;南治他者们方实与统行南治有方利一者于些重农少业视数发民展族的共政同策开,发为南江方南,开加发速提了供当了地较经好济的的环发境展。;当时,南方相
——《中国古代史》
二、经济南移: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政治上: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选官制为九品中正制; 士族制度的兴衰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社会政治现象。
经济上:战乱带来的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迅速开发,南北经济发展逐渐平衡
拥有大量土地、女婢,
科举制;
经济特权进一步加强;
东汉曹魏时
兴起
以经学取仕大儒; 东汉豪强大族垄断察举选举; 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看重家世;
一、政局变化:从三国鼎立到南北分治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孝文帝改革
东 汉
魏吴 蜀
前秦·淝水之战
西
十六国
晋
东晋
衣冠南渡
士族
北 魏
宋齐梁 陈
南朝(420-589)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 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 的文化问题。
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
一、政局变化:从三国鼎立到南北分治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孝文帝改革
北朝(439-581)
前秦·淝水之战
北 东魏
北齐
东 汉
魏吴 蜀
西
十六国
晋
东晋
魏
西魏
灭
北周
隋
隋
朝
宋齐梁 陈 灭
统
门阀士族
一 南朝(420-589)
贰
经济
产对安工定具,和一技5些术、统;南治他者们方实与统行南治有方利一者于些重农少业视数发民展族的共政同策开,发为南江方南,开加发速提了供当了地较经好济的的环发境展。;当时,南方相
——《中国古代史》
二、经济南移: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政治上: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选官制为九品中正制; 士族制度的兴衰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社会政治现象。
经济上:战乱带来的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迅速开发,南北经济发展逐渐平衡
拥有大量土地、女婢,
科举制;
经济特权进一步加强;
东汉曹魏时
兴起
以经学取仕大儒; 东汉豪强大族垄断察举选举; 曹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看重家世;
一、政局变化:从三国鼎立到南北分治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孝文帝改革
东 汉
魏吴 蜀
前秦·淝水之战
西
十六国
晋
东晋
衣冠南渡
士族
北 魏
宋齐梁 陈
南朝(420-589)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一广 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 的文化问题。
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
一、政局变化:从三国鼎立到南北分治
八王之乱 五胡乱华
孝文帝改革
北朝(439-581)
前秦·淝水之战
北 东魏
北齐
东 汉
魏吴 蜀
西
十六国
晋
东晋
魏
西魏
灭
北周
隋
隋
朝
宋齐梁 陈 灭
统
门阀士族
一 南朝(420-589)
贰
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