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当体温下降至25oC时,脑组织耗氧量仅 及正常的1/3 体温每下降1oC,脑血流量减少6.7% 但在复温后,氧耗并非恢复到以前水平, 而是增加了15%
脑脊液压力也随体温下降而下降,体温 每下降1oC,脑脊液压力下降5.5% 体温于25oC时,脑实质容积约缩小4.1% 体温在18-20oC时,脑循环阻断30分钟时 是安全的
由于患者使用肌松冬眠合剂和呼吸机 辅助呼吸,因而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 呼吸道通畅、防治肺部并发症十分重要。
虽然亚低温治疗对脑损伤的保护作 用已被肯定,但近年来有的学者对有 关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窗、选择指征、 时程和疗效提出了不同意见。
1993年,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 学中心Clifton牵头组织的9个医学中心 亚低温治疗(32-33℃,24-48h)392 例重型脑损伤患者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 结果已发表,结果表明亚低温治疗能显 著提高GCS6-8分、年龄<45岁、伤后 6h内达到亚低温水平的患者的治疗效果 良好,而其它亚低温治疗 的重型颅脑损伤则无效。
实施方法
在降温过程中,全身各部位温度的下降 是不均衡的 常用的探测体温的部位:直肠、鼻咽、 食管—体内温度
复温
若设定体温32-35oC,可直接停机 若体温在32oC以下,一般降体温缓慢恢 复至32oC,每小时升高1oC左右
低温注意事项
御寒反应:寒战和小血管收缩。若没做 降温前准备,基础代谢率将成倍增加, 应激状态下,机体可持续到接近衰竭, 对机体危害极大,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 防止。 肺并发症:肺水肿、肺炎
关于何时开始降温和维持多长时 间的亚低温虽无统一定论。普遍观 点认为,伤后越早开始亚低温越好, 但伤后24小时内开始降温均有效。 在维持亚低温时间上,国内大多数 专家认为:颅脑外伤有颅高压的病 人,应在颅内压正常后再维持亚低 温24小时。对于无明显颅内高压的 病人,亚低温维持24小时即可。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护理体会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护理体会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使用冬眠药物及物理降温的方法,使机体处于休眠和低温状态,从而降低脑组织代谢,降低耗氧量,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絮乱,增强脑细胞对创伤和缺氧的耐受性,因而可防止或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受伤脑细胞的恢复[1]。
亚低温治疗仪由主机、带冷水回路的降低温和温度传感器组成,因其与人体接触面积大,降温效果好,又便于控制体温,被广泛应用。
本文总结2008年以后我院ICU应用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5例,年龄20-70岁,均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6-8分),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并弥漫性脑肿胀10例,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脑干损伤中枢性高热1例。
其中手术治疗15例,应用亚低温治疗,最长10d,最短2d。
二方法患者躺在降温冰毯上,通过体表散热使体温和脑温降至所需温度,通常为33=34℃。
根据病情所需要维持2-10d。
执行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机,伤后越早越好(伤后12)[1]。
由于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时可能发生寒颤,故在实施治疗时使用适量肌松剂和镇静剂以防寒颤。
通常静推地西泮10-20mg,生理盐水500ml+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静脉滴注,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开启降温冰毯,头部置冰帽或冰袋,使体温逐渐下降,速度为每小时1℃至直肠温度32-35℃,调慢镇静剂的滴速,以能维持镇静为宜。
三护理措施1、环境及体温检测ICU温室应控制在20℃-25℃,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体温检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重点项目。
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否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患者体温维持在33℃-35℃,若患者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若地狱33℃易出现呼吸、循环工人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现心室颤动。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技术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技术ICU 雷梅梅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是轻度低温(32~35℃)和中度低温(28~32℃)的通称,它是用药物与物理的方法使病人体温安全降到32~35℃,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当体温下降至25°C时,脑组织耗氧量仅及正常的1/3,体温每下降1°C,脑血流量减少6.7%,但在复温后,氧耗并非恢复到以前水平,而是增加了15%,脑脊液压力也随体温下降而下降,体温每下降1°C,脑脊液压力下降5.5%,体温于25°C时,脑实质容积约缩小4.1%,体温在18-20°C时,脑循环阻断30分钟时是安全的。
研究发现:亚低温对脑血流有调节作用、降低脑氧代谢率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细胞内钙超载,增加神经元泛素的合成、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促进细胞间信号传导的恢复、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低温治疗使甘露醇用量减少,肾功能损害的毒副作用也相应减小。
研究还发现低温对血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pH值和血糖无影响,对实验动物心、肺、肾、小肠也未见病理性损害,说明低温并不增加其他组织器官的损害。
亚低温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其适应症包括:1.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尤其伴有去大脑强直者。
2.弥漫性脑损伤,伴有广泛脑水肿及ICP增高者。
3.丘脑下部损伤,或有持续性中枢高热者。
4.颅内血肿清除或内、外减压术后脑水肿严重,仍有ICP增高者。
5.伤后有明显精神症状或谵妄、躁动不安者。
6.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ICP增高者。
7.外伤后脑梗死伴有ICP增高者。
8.GLS<8分的病人。
9.心肺复苏术后患者。
禁忌症包括:1.患者已处于全身衰竭期。
2.合并低血压、休克尚未纠正者。
3.疑有颅内血肿、正在观察阶段的患者。
4.年老且伴有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
降温方法:概括地说是:半导体降温毯+肌松冬眠+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方法。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的护理
体位 一般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使背 部皮肤与毯面广泛接触并能防止呕吐物或呼 吸道分泌物误吸。每1~2h翻身拍背一次,
侧身时可在降温毯下垫一枕头以使毯面与患 者身体最大限度接触达到降温目的。
饮食护理 高热患者分解代谢增强,体內 水分和各类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因此应给 予患者易于消化且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 饮食并补充水分。昏迷患者应尽早鼻饲以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本组病 例均在术后24~4镇静、肌松剂的应用 低温可引起 寒战,使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加。选用 咪唑安定60mg加入生理盐水,2mg/h静 脉微量泵输入;若有不能控制的抽搐或痉 挛,可加用维库溴胺4mg~48mg作为肌 松剂,静脉推注。
呼吸支持 经口插管或经气管切开处连 结呼吸机辅助呼吸。
治疗结果 16例 均采用上述降温 方法,无一例体 温继续上升。
一般降温持续时间3d~14d;调温不宜过 低,一般30~33℃[3]。使用过程中应注 意经常巡视患者,了解与观察降温毯的运 转情况和患者体温变化。经常检查探头放 置情况,如有无脱出、探头插入过深或过 浅。本组病例曾发现3例患者由于翻身致 探头脱落造成冰毯机处于自动停机状态因 及时发现与纠正而未造成任何后果。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 高热患者的护理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汇报人姓名
关键词:亚低温;脑损伤高热;降温毯;护理
亚低温主要是指轻、中度低温〔28℃~35℃〕。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通过亚低温治疗能 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脑组织耗氧量,提高神经 细胞及其他脏器对缺氧的耐受力;并减少脑组织 乳酸堆积,以防止细胞内酸中毒,抑制内源性毒 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减轻脑水肿症状, 降低颅压,保护血脑屏障。脑温每降低1℃,脑 耗氧量可减少6.7%,颅内压降低5%~6%;从 而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监护重点及护理配合。
方法:对23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
结果:存活20例,根据ADL分级法:Ⅱ级 2 例,Ⅲ级10 例,Ⅳ级6 例,Ⅴ级 2 例,死亡3 例,病死率13. 0 %。
结论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有效。
标签:亚低温;颅脑损伤;护理配合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
近年来人们发现亚低温治疗在避免了深低温的副作用的同时,具有很好的保护脑神经功能的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
有研究表明,亚低温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但是,亚低温对神经元的保护机制是复杂的,因为它改变了作为生命体征之一的体温,不同程度地影响体内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
所以,在临床中严密观察与良好的护理是极为重要的。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23 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男21 例,女2 例,年龄11 岁~66 岁。
入院时按国内统一标准分型和哥拉斯格评分。
3 分~5 分8 例,6 分~8 分15 例。
1. 2 治疗方法23 例病人均于伤后2 h~24 h 入院,并开始亚低温治疗。
降温采用KN01 型(北京康诺技术发展公司产,编号:00915)医用冰毯机,温度设定为33 ℃~35 ℃;同时持续泵入冬眠肌松剂,呼吸机辅助呼吸。
高热者给予头部置冰帽、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块。
经 4 h~12 h 病人体温降到33℃~35 ℃,维持2 d~10 d。
复温采用自然复温,停用冰毯机,病人经10 h~12 h 恢复正常体温。
1. 3结果依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Ⅱ级2 例,Ⅲ级10 例,Ⅳ级6 例,Ⅴ级2 例,死亡 3 例,病死率13. 0 %。
2 护理配合2.1生命体征监护在降温期间,应24h连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如在做口腔护理时深昏迷病人出现吞咽反射,提示病情好转;清醒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常提示病情恶化;出现脉搏缓慢、呼吸减慢、血压升高(“两慢一高”)时应警惕是否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15min~30min观察记录1次瞳孔变化,以便动态客观地综合分析病情。
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一、概念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
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病人、低温麻醉病人、高热惊厥或超高热病人、感染中毒性休克早期病人及颅内感染等病人。
亚低温治疗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精心的护理配合,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划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和超深度低温(2~16℃)4种。
近年来,我国学者将轻中度低温(28~35℃)称之为亚低温。
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二、作用机理(1)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2)保护血脑屏障;(3)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细胞的损害作用;(4)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细胞内钙超载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5)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6)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DAI)。
三、亚低温治疗适应症①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②脑干伤③GCS<8分④年龄18~70岁⑤难以控制的中枢性高热。
四、亚低温治疗的禁忌症①失血性休克②患有严重心肺疾患③<16岁儿童或>70岁老年病人。
亚低温治疗的实施方法四、降温的时间窗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实施越早越好,但在伤后24小时内开始亚低温治疗,仍然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临床亚低温治疗维持时程一般为24—72小时,但也有人主张亚低温治疗维持4—5天为宜,也可维持到7天.但多数学者主张,亚低温治疗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对于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在颅内压降至正常水平后再维持24小时五、用法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是控温仪+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
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亚低温组,常规组42例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亚低温组43例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32℃~35℃亚低温治疗,3月后对两组的病死率、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测。
结果常规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14.3%,亚低温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2.3%,常规组生活自理10例,比例为23.8%,亚低温组22例,为51.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140/90mmhg。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3例亚低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
亚低温治疗组gcs平均5.56分,常规组5.62分,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按重型颅脑损伤给予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
而亚低温治疗组43例行气管切开,同时采用降温毯+冬眠肌松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冬眠肌松合剂成分:500ml生理盐水+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卡肌宁200~400mg),使直肠温度降至32℃~35℃,持续时间为2~7天,当颅内压降至正常24h,停止亚低温治疗。
复温采用自然复温的方法,先停降温毯,再停肌松冬眠合剂,最后停用呼吸机,大约每4h复温1℃,在10~20h将肛温恢复至36.3℃~37.2℃左右。
1.3监测项目所有患者均为伤后24h内入院,均行颅脑ct检查,根据颅内情况直接进入icu病房或者手术后进入icu病房,进行床旁24h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颅内压等变化,定时检查血糖、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1.4统计学分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测按bar-thel指数评分法,>75生活自理或轻度致残,50~75中度致残,<45重度致残。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2.1预后比较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对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预后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死亡率(2.3%)低于常规组(14.3%),而恢复良好率(51.2%)显著高于常规组(23.8%)(p<0.05),见表1。
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一、概念:亚低温主要是指轻度低温33-35℃(均为体何温度),中度低温29-32℃,在临床上用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者人工冬眠。
二、适应症: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心肺复苏术后。
三、作用:1)、主要是积极预防、控制脑水肿和脑缺氧。
(1)、防止由于脑损害而引起的高热、保护血脑屏障,防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
(2)、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和耗氧量,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低颅内压。
(3)、减少甘露醇用量,相应减少肾功能损害的毒副作用。
2)、降温时间窗:伤后亚低温实施越早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也越明显,尽量在伤后24h内实施。
中心体温在8-12h逐渐降至33-35℃,并维持24-48h为宜。
四、作用机理1)减低脑细胞氧耗量,降低脑能量代谢,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3)抑制有害物质释放,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
4)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
5)增加泛激素的合成,促进脑细胞结构很和功能的修复。
6)减少Ca2+的内流,调节钙蛋白激酶Ⅱ活性。
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当体温下降至25℃时,脑组织耗氧量仅正常的1/3;体温每下降1℃,脑血流量减少6.7%;但在复温后,氧耗并非恢复到以前水平,而是增加了15%;脑脊液压力也随体温下降而下降,体温每下降1℃,脑脊液压力下降5.5%;体温低于25℃时,脑实质容积约缩小4.1%;体温在18-20℃时,脑循环阻断30分钟是安全的。
六、方法:1)、局部降温:降温:冰袋、冰枕、冰帽、冰毯。
全身降温;冰水浴、亚低温治疗仪。
2)、降温前准备:1.头颅CT检查,如有手术指征,则先行急诊手术。
2.连接各种监护设备。
(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要置入带有温度探头的导尿管,行BIS监测)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连接呼吸机(关闭呼吸机的加热装置?)、使用肌松药物。
4.常规化验检查(电解质、血凝等)。
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许丹【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3(039)003【总页数】3页(P167-169)【作者】许丹【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发病率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达30% ~50%,一直是危重症医学(ICU)所面临的重大难题[1]。
亚低温是目前唯一在临床研究中证实有效的脑保护治疗措施[2],许多有条件的医院都将亚低温治疗方法列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措施之一,可以预见其在脑复苏治疗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这一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亚低温脑保护的主要机理低温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目前国际上将低温分为轻度低温(32~35℃)、中度低温(28~32℃)、重度低温(17~27℃)、超重度低温(2~16℃)。
人体体温低于28℃将带来感染机会增加,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血液凝滞等并发症。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我国学者江基尧教授为代表的研究者定义28~35℃轻中度低温为亚低温,并发现亚低温范围对实验性缺血和实验性颅脑外伤具有显著的治疗保护作用[3],随后亚低温治疗逐渐应用于临床。
亚低温治疗对脑保护的机理十分复杂,可以影响脑损伤的多种因素。
目前认为亚低温的脑保护治疗效果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1 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破坏是导致患者脑水肿和颅高压的最重要病理基础,也是导致颅脑创伤患者死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迈阿密大学研究人员发现36℃常温组脑缺血动物大脑半球血脑屏障明显破坏,30~33℃低温治疗的血脑屏障则完全正常[4]。
亚低温能抑制介导血管收缩的强效因子白三烯B4的生成有关,避免了由于内皮细胞收缩与内皮间隙增加而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从而减轻脑水肿的发生,降低颅内压。
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进展
多学者的关 注 , 他们研究发现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和脑创 伤后脑形态和功能损害 , 并且无并发症 。2 7℃亚低温能有效地 减少缺 血性脑损 害 ,l℃低温 能显著减 轻脑缺血后 神经 功能 3
泮、 氯丙嗪、 巴比妥钠等治疗 , 苯 撤去降温毯后采取 自然缓慢复 温, 所有 患者均取得较好疗 效。
能不全者。
3 亚低 温 冬 眠 治 疗 的 降 温方 法
41 加强基础护理 , . 防治并发症。
41 环境清洁整洁、 .. 1 舒适 , 有专人看护 , 并备好急救药物 和物 品。室温控制在 1~ 0℃ , 82 湿度保持在 5 %~0 以免室 0 6 %, 温过高影 响患者体温 的下降和稳定 , 严格 限制探视 。室 内定期
脉、 腋动脉 、 动脉及股 动脉 等主干动脉表浅部位放置冰袋 , 肱 此
外还可采用 降低室温 、 减少盖被 、 电降温冰毯等方法 , 使用 同时
配合 中枢镇静药 、 镇痛药 、 肌松剂等 。 由于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 疗和复温过程 中会发生寒 战 , 故在实施亚低温治疗 时应使用适 当剂量肌 肉松 弛剂 和镇静剂 以防寒 战 , 通常使用的肌 肉松弛剂 和镇静剂 为地 西泮和氯丙 嗪。降温速度 以每 小时下降 1℃为 宜, 降温深度依病情而定 , 3 — 5℃为宜 , 以 23 过高达不到降温 目 的, 过低有发生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的危险 。降温过程中应严 密 监护 , 切忌发生寒战 、 冻伤及水电解质失调 。 冬眠低温治疗一般 为 3  ̄ , 5d 复温应先停物理 降温 , d 再逐步减少药物剂量 或延 长 相 同药物剂量的维 持时间 , 直至停用 , 复温不可过快 , 以免出现 颅 内压“ 反跳 ”体温过高或水 中毒H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肌松冬 、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分析
低 下 , 上 卧 床 、 嗽 无 力 , 气 管 分 泌 物 随 重 力 流 向 肺 底 易 加 咳 支 遭 受 病 原 体 侵 袭 。 术 后 指 导 患 者 进 行 腹 式 呼 吸 、 呼 吸 和 】 深
对 压 疮 进 行 评 估 , 压 疮 高 度 危 险 者 尽 早 采 取 干 预 措 施 , 期 对 定
两组并 发症 比较 , 察 组 发 生 并 发 症 l 观 l例 , 生 率 为 发 1% ; 照 组 发 生 并 发 症 3 例 , 生 率 为 4 % , 异 有 统 计 学 6 对 2 发 6 差
3 讨 论
减 少 老 年 骨 折 患 者 的 并 发症 , 进 肢 体 功 能 的 恢 复 , 高 生 活 促 提 质量 , 得临床推广应用。 值
4 参 考 文 献
老 年 人 本 身 组 织 器 官 老 化 , 理 功 能 逐 渐 下 降 , 随 一 系 生 伴 列 的慢 性 疾 病 , 老 年 骨 折 患 者 术 后 的 康 复 往 往 是 一 个 漫 长 而
意 义 ( < . ) P O0 。 5
协 助 患 者 翻 身 , 助 按 摩 受 压 部 位 , 持 皮 肤 清 洁 、 燥 ; 部 帮 保 干 肺 感 染 、 年患 者 支 气 管 黏 膜 运 动 功 能 、 吸 道 清 除 和 防 御 功 能 老 呼
表 1 两组 患 者 并 发 症 比较 ( ) 例
[] 吴 美 娟 . 科 老 年 患 者 的 生 理 心理 特 点 和 术 前 护 理 [] I 外 J. 中 国 医学 研 究 与 临床 , 0 ,( )7 . 2 866 : 0 4 [] 张 淑 洁 , 钰 欣 . 折 术 后 疼 痛 患 者 的 护理 体 会 [] 齐 2 张 骨 J. 齐 哈尔 医学 院学 报 ,098 1)15 . 20 ,(5 :90 【] 王 月 兰 , 3 张 芳 . 年 股 骨胫 骨 折 术 后 早 期 活 动 对 肺 部 老 感 染 的预 防 [] 临 床 肺 科 杂 志 ,09 1( 1 :14 J. 20 , 1 )11 . 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进展
挑战:如何提高 亚低温治疗的效 果和患者生存率
挑战:如何降低 亚低温治疗过程 中的并发症和风 险
机遇:新技术和 新设备的应用, 如人工智能、机 器人等
机遇:多学科合 作,提高亚低温 治疗护理的效果 和效率
汇报人:
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实施方法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效果评估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方法和技 巧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 患者的影响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效果和评 价
亚低温治疗护理的安全性和 并发症
亚低温治疗可以 降低颅脑损伤患 者的死亡率和残 疾率
温度控制:保持亚 低温状态,避免过 低或过高
生命体征监测:密 切关注患者的心率、 血压、呼吸等生命 体征
并发症预防:注意 预防感染、深静脉 血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培训:加 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亚低温治疗护 理技能
患者家属沟通:及 时与患者家属沟通, 解释亚低温治疗的 目的和注意事项
护理记录:详细 记录患者的亚低 温治疗护理过程, 以便于后续评估 和改进。
技能水平
建立人才激励 机制:鼓励护 理人员积极参 与亚低温治疗 护理的研究和
实践
加强国际交流 与合作:引进 国外先进的亚 低温治疗护理
理念和技术
推动护理学科 发展:加强护 理学科建设, 提高护理学科 的地位和影响
力
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亚低温治疗护理技术的未来发展 趋势和前景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 减轻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
的生存率。
亚低温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亚低温治疗:通 过降低体温,减 少脑部代谢,减 轻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死 亡 4例 。
2 42 复温 : .. 复温采用 自然复温法 , 复温过程应缓慢平 稳, 注 意控制速度并监测生命 体征及颅 内压 的变化 , 避免 因复温致颅 内压急剧增高而危及生命 。停用降温毯后 , 患者在 2 2  ̄ 的 5 ̄ 82 室温中以每 4 h升高 l ℃的速度复温 , 整个过程持续 1h 2。
分 以下 。
脑温( T , B )降温前测 R 在 3℃ 以下者禁 止使 用降 温治疗 。 T 5
重型颅脑损伤往往引起丘脑下部产热 中枢受损导致产 热保 温 功能失调而 出现体温过低 , 时再使用 降温治疗 可加速机 体 此 呼吸、 循环、 代谢减慢 , 甚至导致死亡。 2 4 1 降温 : .. 使用降温毯降温的速度一般控制在 3—4 h降低
将护 理体会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23 心电监护 : . 低温可使患者的心率减慢 、 血压降低 、 电图 心
改变 , 严重时 可 出现心律 失常 、 颤等。所 以应 常 规心 电监 房 护, 密切观察心率 、 血压及心 电图的变化 , 持患者 心率在 6 维 0
次/ n 舒张压5 6 m g 平均动脉压 7 .mm H mi, 0— 0 m H 、 9 6 g比较安
即直肠 温度 ( T 监测 , R) 与脑温 较接近 , 有条 件者 可同时 测量 a i d
1 1 一 般资 料 :8例 患者 中男 2 . 2 1例 , 7例 , 龄 1 女 年 8—7 O 岁 。脑挫裂伤并颅 内血肿 1 8例, 广泛 脑挫裂 伤 4例 , 挫伤 脑 并颅底骨折 6例 , 中合并 脑 干损伤 5例 。G S评 分均 在 8 其 C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关键词】颅脑损伤;亚低温;护理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耗氧量,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含氧量,促进有氧代谢。
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亚低温治疗。
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0例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住入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年龄18岁~75岁;外伤性颅脑损伤并颅内血肿16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脑干损伤4例。
1.2 降温方法病人入院后用冰帽、冰毯全身降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肌肉注射冬眠合剂,其用量及肌松药的使用量依据病人体温、心率、血压、肌张力等调整,病人体温维持在33 ℃~35 ℃,时间4 d~8 d,当颅内压正常时即停止亚低温治疗。
1.3 监测项目观察病人意识障碍情况(昏迷时间),病人均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专人管理,床旁心电监护,24 h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定期观察。
2 观察2.1 神经系统观察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
复温过快、发生肌肉颤动易引起颅内压增高。
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
2.2 呼吸系统观察亚低温治疗的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
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幅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停止亚低温治疗,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输注或行机械通气。
2.3 循环系统观察低温下病人易出现心输出量下降、循环血量下降、低血钾、酸中毒、血小板减少,导致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应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维持体液平衡,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调整血液pH值。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低温治疗的作用
严重颅脑损伤脑组织受到破坏,至脑水肿、脑缺氧、 颅内高压,积极预防和控制脑水肿和脑缺氧是治疗的 关键。 Amess研究发现:亚低温 (直肠温度 33~35℃)状态人 体所有器官可以保持正常状态,无并发症。 颅脑降温仪可防止由于脑损害而引起的高热, 保护 血脑屏障、 防止脑水肿进一步恶化, 能起到一定作 用。 降低脑组织代谢率和耗氧量, 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 释放,防止脑水肿发生和发展,降低颅内压作用。 由于减轻了脑水肿, 甘露醇用量减少,肾功能损害 的毒副作用也相应减小, 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亚低温概念的提出
1993年上海长征医院—江基尧首先将提出了亚低 温的既念( sub-hypothermia )将28℃-35℃轻 中度低温定义为亚低温。随后亚低温这一概念被 国内同行所广泛引用。 由于32℃以下低温易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 发症。所以,目前国内外临床多采用32℃-3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㈠降低脑组织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 酸堆积 29℃低温能显著减少脑缺血、缺氧动物脑组织
中乳酸含量,能使脑组织ATP能量维持在正常范 围。脑缺血后局部脑组织对葡萄糖利用率出现 明显障碍,30℃低温则能促进ICMRglu恢复。 江基尧用微电脑透析技术研究发现,30℃低温 能显著降低液压脑挫裂伤区细胞外液乳酸含量。 只达石采用脑组织内直接置入氧含量则定光纤 探头,发现亚低温治疗能使颅脑损伤后脑组织 氧含量显著增加。
低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影响较少: 随体温下降逐渐抑制 16oC-20oC时,呼吸停止
1997年,Marion等报告了82例GCS 3 分~7分的重型颅脑损伤,研究证明 了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该组平均 10 h以内体温降至35℃ ,维持24 h, 结果提示, GCS 3 分~ 4 分的病人亚 低温疗效的有效性与对照组无明显 差异,但 GCS 5 分~ 7 分的病人,预 后良好 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2结果
50例患者在对症抢救的同时采用亚低温治疗,好转35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人2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死亡)2例。3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2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
1.2.2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1.2.2.1环境要求亚低温治疗的患者应安置于重症监护室,并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室温应控制在20~25℃为宜,以免因室温过高而影响患者体温的下降和稳定。同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2.2.2降温期护理体温是亚低温治疗监护的主要内容,肛温维持在32~35℃较安全,过高达不到降温目的,过低易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禁忌忽高忽低。因此,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1)冬眠药物适量,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冬眠药物的泵入速度,严防寒战发生;(2)物理降温适当,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适时调整降温仪。
1.2.2.3恒温期护理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护理上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严格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每10~15min测体温、脉搏、血压各1次。注意颅内压的变化,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定时检查低蛋白血症和血电解质情况,以预防脑水肿。
1.2.2.4复温期护理复温法有自然复温法、电热毯、热辐射、热输液等。电复温速度不宜过快,停用降温毯后,每4h上升1℃,在12h内完成复温,以防止复温过程中血流量迅速增加引起急性脑水肿[2]。
1.2.2.5冰毯使用的护理冰毯放置于患者的身下,以整个背部为佳,其上覆盖一层中单与身体隔离,既不影响降温效果又可防止冻伤。观察冰毯工作情况,冰毯使用中严密观察降温效果,及时记录降温时间。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15例,⼥5例,年龄20~68岁。
交通事故14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1例,GCS 评分≤8分,受伤到⼊院时间8h. 1.2 ⽅法与结果本组均于伤后1~8h⼊院后开始实施亚低温治疗。
降温采⽤降温毯,温度为33.0℃~35.0℃,给予冬眠合剂半量⽀持治疗(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度冷丁25mg),必要时给予安定、鲁⽶那等镇静剂治疗。
复温采⽤⾃然复温。
20例中预后良好12例,中残6例,重残1例,死亡1例。
2 护理 2.1 ⽣命体征监测本组20例均采⽤监护仪进⾏监护每⼩时⾃动监测1次,做好详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式,观察患者外周⾎液循环及⽪肤情况,定期监测动脉⾎⽓分析。
2.1.1 意识观察意识变化是颅脑损伤的临床重要标志。
⼀般通过语⾔判断疼痛刺激反应检查有⽆⾓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同时观察肢体活动及其他神经系统改变。
若由嗜睡变为浅昏迷,同时肢体⽆屈伸活动,提⽰病情加重。
反之由浅昏迷变为嗜睡,同时有肢体活动,提⽰患者已在恢复。
2.1.2 瞳孔观察[1]若双侧或⼀侧瞳孔进⾏性散⼤,另⼀侧瞳孔缩⼩均表⽰脑疝已经形成,应及时通知医⽣处理,若双侧或⼀侧瞳孔缩⼩,则表⽰患者正在恢复之中。
2.2 温度观察每30min巡视患者1次,了解降温毯的运转及肛温变化。
若患者体温<33℃可引起反射性冠脉收缩⽽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及时增⾼降温毯温度。
若体温>36℃需加⽤冰袋,检查降温仪运⾏是否正常。
2.3 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常重要[2]。
(1)护理过程中加强呼吸道局部感染监护,注意做好⼈⼯⽓道的护理,在进⾏各项操作时要严格⽆菌操作。
(2)注意随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应雾化吸⼊或⽣理盐⽔滴⼊⽓管内分泌物变稀薄易吸出,以改善通⽓。
(3)使⽤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对⽓管进⾏加温湿化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
脑保护机制
适应症治疗方法并发症
结论
概念低温划分: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度低温低于16℃
朱诚和江基尧教授首次将28-35℃轻中度低温定义为亚低温
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降低脑组织的氧耗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积
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
降低自由基水平,保护脑细胞
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减少神经细胞钙逆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破坏,促进脑组织结构和功能修复减轻弥漫性轴索损伤
治疗颅脑损伤的机制抑制细胞凋亡抑制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减少一氧化氮(NO)的合成抑制炎症反映过程亚低温治疗的适应症重型(GCS6-8分)和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3-5分),广泛性脑挫裂伤脑水肿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缺血缺氧病人
亚低温疗法的时间点有研究认为,亚低温治疗实施越早越好,一般认为发病后2h内开始, 同时注意降温速度要快,复温速度要慢,但在伤后24h之内开始亚低温治疗仍能得到肯定的治疗效果
亚低温治疗的策略国内外大多学者倾向于使用冰毯机给患者降温超冷液体线圈是一种用于局部降温的较新的方法低温
金属板是快速无创的体外降温方法鼻内降温剂喷雾进行选择性头部降温
复温方法亚低温疗法目前多数学者主张自然复温法
日本学者主张控制性的缓慢的复温
亚低温治疗中的并发症肌颤心率失常肺部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
冻伤
肌颤的观察和护理防止体温忽高忽低
严密监测各种机器的运作情况注意调整冬眠药物剂量
心率失常的观察和护理要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掌握亚低温治疗禁忌症
呼吸道的护理要注意患者的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扣背加强吸痰和雾化吸入
胃肠道的护理急性期1-2d后开始为宜营养液的温度要适宜
滴注方式采用分次注入或是连续滴注
皮肤的护理每隔两小时要翻身一次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做好患者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的清洁和护理皮肤出现花斑说明末梢循环不良,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结论给予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点,持续的时间及降温速度和复温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何取得最佳疗效,又能避免不良反应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