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频数和频率》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5)

《频数和频率》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5)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拟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不多哦!7.3 频数和频率初二班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 通过教材P22 "数学实验室〞体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感受生活中的统计应用.2.通过常见的票数统计方法 ,尝试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3.熟悉频数、频率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尝试将其应用于相关计算.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一. 教材导读阅读教材P22~P23内容 ,答复以下问题:1.频数、频率的概念(1)在数据统计中 ,某个对象出现的_______称为频数;(2)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频率 ,即频率=() ().例如:阳光小学一共有学生1200人 ,其中男生720人 ,那么男生的频数为_______ ,频率为_______;女生的频数为_______ ,频率为_______.2.关于频数、频率的几个注意点(1)频数是具体的数目 ,没有单位;(2)频率是一个比值 ,可以用小数表示 ,也可以用百分比表示;(3)所有频数之和等于_______;(4)所有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二. 例题精讲例l 某班学生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如下 (单位:分 ):64 85 92 54 70 82 62 70 92 79 82 81 68 77 82 80 95 62 70 9590 71 71 88 82 87 91 89 86 68 72 97 54 67 75 78 84 88 76 88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填表 (含最|小值和最|大值 ).例2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某青少年研究所随机调查了泰州市内某校100名学生寒假用零花钱的数量 (取整数元 ) ,以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调查数据制成如下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 ,解答以下问题:(1)将表格填写完整;(2)这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3)研究所认为 ,应对寒假用零花钱150元以上的学生提出勤俭节约的建议 ,试估计应对该校1 000名学生中的多少名学生提出这项建议 ?初二数学稳固练习姓名学号班级|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频数是表示所有对象出现的次数B.频率是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C.所有频率之和等于1D.频数和频率都不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2.样本:14 ,8 ,10 ,7 ,9 ,7 ,12 ,l1 ,13 ,8 ,10 ,10 ,8 ,11 ,10 ,11 ,13 ,9 ,12 ,9 ,那么样本数据在8.5~11.5范围内的频率是 ( )A.0.52 B.0.4 C.0.253.数据:13,-7 ,2.5 ,π ,0.15 ,其中分数出现的频率是 ( )A.20% B.40% C.60% D.80%4.同时掷两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 ,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频率是0.24 ,那么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的频数是_______.5.聪明的小明借助谐音用阿拉伯数字戏说爸爸舅舅喝酒:81979 ,87629 ,97829 ,8806 ,9905 , 98819 ,54949 (大意是:爸邀舅吃酒 ,爸吃六两酒 ,舅吃八两酒 ,爸爸动怒 ,舅舅动武 ,舅把爸衣揪 ,误事就是酒 ).请问这组数据中 ,数字9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6.将一些数据分成四组 ,列出频率分布表 ,其中第|一组的频率是0.27 ,第二组与第四组的频率相等 ,且频率之和为0.54 ,那么第三组的频率是_______.假设第三组的频数为19 ,那么第四组的频数为_______.7.为迎接癸巳年炎帝故里寻根节 ,某校开展了主题为 "炎帝文化知多少〞的专题调查活动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为 "非常了解〞 "比拟了解〞 "根本了解〞 "不太了解〞四个等级| ,整理调查数据并制成了如下不完整的表格和扇形统计图.(1)本次问卷调查一共抽取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 ,表中m的值为_______;(2)计算等级|为 "非常了解〞的频数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并补全扇形统计图;(3)假设该校有学生1500人 ,请根据调查结果估计这些学生中 "不太了解〞炎帝文化知识的人数为多少 ?8.某中学学生会为了了解该校学生喜欢球类活动的情况 ,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 ,调查了假设干名学生对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四个工程的喜爱情况 ,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①、②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要求每位同学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 (图中用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代表喜欢这四种球类中某一种的学生人数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 ,解答以下问题:(1)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喜欢排球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3)求喜欢足球的人数的频率;(4)补全折线统计图.(1 )22211111m m m m m m -+-⎛⎫÷-+ ⎪-+⎝⎭ (2 )22222()22x x x x x x x -+--•+-21188()22--11276323+13281412222=--+-x x x本课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 .过程教案法的理论根底是交际理论 ,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 ,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 .它包括写前阶段 ,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 .在此过程中 ,教师是教练 ,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更正其错误 ,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 .课堂是写作车间 , 学生与教师 ,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 提出反应或修改意见 ,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 修改和再写作 .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 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 , 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根底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拟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根底.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那么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局部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局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苏教版频数与频率教案

苏教版频数与频率教案

苏教版频数与频率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频数与频率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它们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概率。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频数和频率的含义;2. 掌握如何计算频数和频率。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相关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2. 教具: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引入频数与频率的概念:频数是指某个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次数,频率是指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2. 举例说明频数与频率的应用场景,如投篮练习中命中次数的频数,随机选取卡片的某个单词的频率等。

步骤二:概念讲解1. 利用投影仪展示相关教材内容,介绍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和含义。

2. 分析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频数的计算:对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进行计数。

- 频率的计算:某个事件的频数除以总次数,用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步骤三:例题演练1. 提供一系列例题,引导学生计算频数与频率。

2. 带领学生分析例题,确保学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计算过程和应用情景。

步骤四:拓展应用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尝试根据所给数据计算频数与频率。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场景下,频数和频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步骤五:小结总结频数与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场景,并强调它们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使用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进行更多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 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六、课堂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2. 思考并记录两个日常生活中频数与频率的例子。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发学生对频数与频率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此概念。

同时,教师应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教学效果。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 频数与频率教案与反思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5 频数与频率教案与反思

第5章数据的频数分布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5.1频数与频率【知识与技能】1.理解频率的概念.2.理解样本容量、频数、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算频率.3.了解频数、频率的一些简单实际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作出合理的决策,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决策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让学生体会到“数字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数学方法.【教学重点】1.频数、频率的概念2.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并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表,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1.数据分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2.正确列出统计图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反映了这组数据一般的、全面的性质,但这还不够,在许多实际问题中,还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整理,了解其分布的情况,从而更具体地掌握这组数据.【教学说明】复习旧知识,引出新内容,为下面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情景二机械记忆力成绩评定方法:*12~13个正确,优异;*8~11个,良好;*4~7个,一般;*4个以下,不理想.请制作反映我们班机械记忆力成绩的频数分布表.并求各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教学说明】复习已经学过的用频数和频率来统计数据,所提供的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频数与频率思考教材第148页“动脑筋”【教学说明】借助统计图表将一组数据进行整理,感受画记分组的过程,得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教材第149页“例题”【教学说明】通过对所给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出关于频数和频率的表格形式,体会频数和频率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问题2频数与频率的实际应用做一做:教材第151页“做一做”【教学说明】通过投掷一枚硬币的方法,计算多种情况下每件事情发生的频数和频率,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一做:教材第152页“做一做”【教学说明】让学生投掷两枚硬币,分别计算三种情况下发生的频数和频率,讨论得出频率高的情形,印象深刻,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做一做:教材第152页“练习”【教学说明】通过分组试验汇总,绘制频率变化折线统计图,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统计的思想,另一方面利用统计图分析一件事情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一组数据有40个,把它们分成5组,第1组到第3组的频率分别为0.1,0.2,0.3,第4组的频数为12,则第5组的频数为()A.4B.8C.9D.122.已知数据:31,2,3,π,-2,其中无理数出现的频率为() A.0.2B.0.4C.0.6D.0.83.某校8年级有120名学生购买校服,校服分为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四种,在调查得到的数据中,一号、二号、三号出现的频数分别为25、43和28,则四号出现的频数是,频率是.4.某市某校对九年级132名同学开展了“你在网上做什么”的问卷调查:A.主要是查询学习资料;B.主要是玩游戏;C.主要是聊天交友;D.主要是浏览网页;E.从不上网.统计结果如下:回答:(1)填出上表中的频率;(2)大部分同学上网什么?(3)你如果是学校的领导,该如何决策?5.经市场调查,某种优质西瓜质量为(5±0.25)kg的最畅销.为了检验自己所种西瓜的质量,黄大叔随机抽取了田里的40个西瓜,记录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kg):4.1,4.8,5.4,4.9,4.7,5.0,4.,4.8,5.8,525.0,4.8,5.2,4.9,5.2,5.0,4.8,5.2,5.1,5.04.6,4.9,4.8,4.5,5.2,5.1,5.0,4.8,4.7,4.95.4,5.5,4.6,5.3,4.8,5.0,5.2,5.3,5.1,5.3(1)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表:(2)若质量为(5±0.25)kg的为一等品,黄大叔今年种了10亩这种优质西瓜平均亩产量300个,估计黄大叔今年可收获一等品多少个?【教学说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给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有针对性加强训练.答案:1.A2.C3.24,0.24解:(1)0.15,0.44,0.24,0.09,0.08;(2)大多数同学上网玩游戏;(3)符合题意即可.5.(1)划记略,频数:6,27,7;频率:0.15,0.675,0.175;(2)2025个.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会用频数和频率来描述这一组数据吗?还有什么心得体会,请与大家共同分享.【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1.布置作业:习题5.1中的第1~4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从学生练习反馈的情况来看,对于用频数和频率整理一组数据相对容易一些,就是当出现的数据较多时,容易遗漏,同时对于灵活的问题解答不全面,说不到主要的知识点上去.通过检测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给出的数据用频率分布表来统计数据比较容易,但在一个实际问题中有多个事情发生时,每件事情发生的频率考虑不很周全,缺乏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训练,促进全面提高.【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频数与频率》精品教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频数与频率》精品教案

教案一:掌握频数和频率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道频数和频率的含义。

2.能够计算数据中各项的频数和频率。

3.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

【教学重点】1.频数的概念和计算。

2.频率的概念和计算。

【教学难点】2.如何利用频数和频率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举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例如,学生在一周内上网的时间如下:3小时、5小时、7小时、4小时、6小时、3小时、4小时。

请问上网3小时的频数是多少?5小时的频数是多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频数的含义。

Step 2 频数的计算告诉学生,频数是指数据中一些数值出现的次数。

对于上述例子中的数据,学生可以统计每个数值出现的次数,并填写到表格中。

数值频数3小时24小时25小时16小时17小时1Step 3 频率的概念告诉学生,频率是指一些数值在数据中出现的概率。

频率的计算公式是:频率=频数/总次数。

引导学生思考频数和频率的区别。

Step 4 频率的计算告诉学生,要计算频率,首先需要知道总次数。

在上述例子中,总次数是7、然后计算每个数值的频率,并填写到表格中。

数值频数频率3小时22/74小时22/75小时11/76小时11/77小时11/7Step 5 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思考以下问题:1.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哪个数值?2.出现频率最低的是哪个数值?3.频率最高的数值和最低的数值之间有什么差别?4.7小时上网的频率和3小时上网的频率之间有什么差别?【教学延伸】可以通过更多实例来巩固学生对频数和频率的理解和计算。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读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数据,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通过手工计算频数和频率,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频数与频率》教案 (公开课获奖)教案 2022青岛版 (7)

《频数与频率》教案 (公开课获奖)教案 2022青岛版 (7)

6.4频数与频率教学目标:1、理解频率的概念2、理解样本容量、频数、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会计算频率。

3、了解频数、频率的一些简单实际应用。

4、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作出合理的决策,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决策问题的能力。

教学法重难点: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率的概念。

难点:例2第(3)题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引例:为了了解全班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对全班35名同学的出生月份进行统计分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对35名同学的出生月份绘制一张频数分布表扔。

(师生共同完成,平等交流)请分析哪一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所占的比值是多少?哪一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少?所占的比值是多少?我们把这个比值就叫该小组的频率,由此引出课题。

(引例的讲解对上一课时频数、频率分布表有关知识进行了巩固,同时引入新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1、由引例归纳出频率的概念:一般地,每一组频数与数据总数(或实验总次数)的比,叫做这一组数据(或事件)的频率。

由此可知:(1)数据总数频数频率=(2) 频数=频率×数据总数(3)频率频数数据总数=; 2、针对引例中的频数分布表,把“比值”改写“频率”,师生共同完成其他10个月份的频率计算。

3、练一练:填写右面这张频数分布表未完成的部分。

三、例题讲解1、例1 表3-3是208班21名男生100m 跑成绩(精确到0.1秒)的频数分布表;组别(秒) 频数 频率 12.55-13.55 2 13.55-14.55 5 14.55-15.55 7 15.55-16.55 4 16.55-17.553(1)求各组频率,并填入上表;(2)求其中100m 跑的成绩不低于15.5秒的人数和所占的比例;◆(3)若成绩在13.55以内可能在校运动会上取得名次,我们班获胜率为多少? (每班两名运动员参加,共20名) 注:不低于15.5秒是指大于或等于15.5秒2、随堂练习:车站实施电脑售票后大大缩短了购票者排队等候的时间,一名记者在车站随机访问了25名购票者,了解到他们排队等候的时间分别为(单位:分)1,2,2,2,1,3,4,2,2,2,2,3,1,3,4,5,3,2,1,2,2,3,2,3,2。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篇一:频数与频率(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频数与频率(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2.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教学重点频率与频数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教学难点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教学方法合作探讨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并探讨了抽样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1)样本的大小.(2)样本的代表性.(3)样本的广泛性.使所抽取的样本尽可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中反映数据出现频繁程度的两个量频数与频率.ⅱ.讲授新课1.例题讲解[师]我们不仅要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强健自己的体魄,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工作.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什么?[生]乒乓球、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跳绳、踢毽子??.[师]你最喜爱的体育明星是谁?[生]孔令辉、刘国良、邓亚萍、李菊、王楠、贝克汉姆、罗纳尔多、巴乔、迈克尔·乔丹等等.[师]你为什么喜欢他们?[生]我喜欢邓亚萍、刘国良顽强的斗志??[生]我喜欢运动员在比赛时高超的技艺,他们给我们展示的一种拼搏精神风貌?? [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就要有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刻苦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越来越出色.[师]下面是小亮调查的八(1)班50位同学喜欢的足球明星,结果如下:(投影片)式是什么?[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位球星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师]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生]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二)[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生]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生]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生]直观,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师]从上表可以看出,a、b、c、d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absolute,frequency).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师]分别计算a、b、c、d的频数与频率.[生]a的频数为23,a的频率为b的频数为8,b的频率为 23. 504. 2513. 503d的频数为6,d 的频率为. 25c的频数为13,c的频率为ⅲ.课堂练习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是哪科,为什么喜欢?分析:先列表,再统计,调查探讨喜欢的原因.调查不爱学的那门科目的原因.(课后完成)[生]可以用上例中的图(三)表示的形式.[师]这种图叫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不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如何表示.阅读课本p151页内容.(利用频率绘制的图)(略)[生]频率在0.05至0.06之间变化的字是“的”字.“了”字的频率在0.005至0.015之间变化.[师]你认为该书中“的”和“了”两个字使用的频率哪个高?[生]我认为是“的”字.3.做一做(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的大小.(学生填下表)频率分布表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小结: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决定分点4.列频率分布表.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对各种数据的统计表的处理.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1.频数与频率两个基本概念.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并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表示数据.例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扇形区域分布图等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情况.ⅴ.课后作业习题5.3 1.2.ⅵ.活动与探究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内、外多让学生去观察分析自己身边的事情.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写一些实习作业,逐步掌握统计里的实习作业的问题如何表述,完成的步骤、实习报告的写法.例如要了解当地初中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过程]具体要求包括:(1)如何选取样本、样本容量多大.(2)计算哪些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频数、频率等).(3)数据如何整理.(4)如何估计总体情况.[结果]具体步骤包括:(1)确定抽取样本的对象.在统计里,所要了解的情况涉及的范围往往很大,为了使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更加精确,所确定的抽取样本的对象力求具有代表性.例如想要了解一个城市的初中某年级某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如果要选一个学校作为抽取样本的对象,那么这个学校不应是学习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校,而应是成绩较为适中的学校.可见抽取样本对象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2)确定抽取样本的方法并抽取样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3)计算和分析数据,写出书面报告.为了保证所得结论具有参考价值,所以要求数据来源于实际且真实,计算准确无误.为此,必须提高学生的责任心,用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身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以小见大,逐步提高自身能力.教态大方,采用微笑教学;在学生分组试验时能关注全体学生的活动,并走到学生中适时指导;采用赏识教学,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

频数与频率教案 赵静

频数与频率教案 赵静

5.3.1频数与频率(1)教案背景: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新课程要求“学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形成与解释运用的全过程。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引入频数、频率等概念,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课题:频数与频率。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统计学作为重要的数学分支,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表示、计算、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推断的科学。

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极强的实践性。

由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本节课对频数与频率的探究,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的多种表示方法并对总体、个体、样本及数据的集中程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知识的衔接上,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又为后面研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因此,在知识体系的形成上我将其作用定位为----承上启下。

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接触,具有了较丰富的统计学知识。

他们能利用多种统计图对数据加以表示,并对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描述数据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具备了一定的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他们乐于在交流合作中探索新知、增长才干。

3.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细化标准,将本节课的目标细化如下:(1)能说出一个事件发生的频数、频率(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会根据需要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教学难点: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二、教法与学法问题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三、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一下几个电视栏目大家平时最爱看哪一个?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你们小组的其他同学,小组长负责记录。

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前言数学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大班的学生来说,更需运用创新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有用的统计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为大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二、基本概念在开始教学前,我们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复习和介绍,这些概念包括:•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我们研究的所有对象的集合,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出来的一部分对象。

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我们通常研究的是样本而不是总体,因为这样更加经济、简便。

•频数与频率频数指变量取特定值的个数,而频率是指变量取特定值的个数与总数之比。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分别统计了一组数据中某个数的出现次数为5、3、2、1,那么对应的频率则是0.5、0.3、0.2、0.1。

•中心趋势的度量中心趋势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分布的中心位置的,通常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的中间值,而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三、教学反思在进行统计教学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如下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探究性活动,如组织调查、编制调查问卷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经验引入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入手,介绍一些统计学中常用的概念和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分析、频率分析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3.互动式教学可以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增加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这也可以促进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四、统计教案下面是一些有用的统计教案,供教师们参考和使用:教案一:频数与频率教学目标•知道频率与频数的概念和意义。

•能够运用频数与频率对数据进行描述。

“频数与频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频数与频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 由班 长担 任主持 人 , 全班 5 学生 进行调 查, 对 3位 并将 数 据记 录在 黑板上 )
表 1调 查 记 录 表

在课堂 教学 设计上要 求必须通 过创 设丰 富的问题情境 , 发 激
学生 学 习和探 究的兴 趣 , 引导学 生积 极参 与主动 探 索, 实 在




的 比值 ! 教师: 错 , 没 很棒 !能求 出中 国动 画片得 票 的 频数 和频
率吗?
学 生 6 总次 数就 是 4 , 3岁学 生 的频率 是 3 %, : 0l 0 利用 “ 数= 频 频率 X 总次数 ” 出频 数是 1 。1 学 生有 4人 , 求 2 5岁 可 以利 用 “ 率= 数 /总 次数” 出频率 为 1 % 。1 频 频 求 0 4岁学 生 的频 数和 频率 都 不知 道 …. 嗯…好 象没 办法 计 算 ? 教师 : 的没办 法求 了吗 ? 真 ( 时学 生分成 两派 , 此 一部分 学生 认为 可 以求 , 另一部分
是 每种 动画片 的


一 — —
每种动画片 得票的频率就
的 比值 。
是每种动 画片的

( 出时 问让 同学们进 行 思考 ) 给
合作用制 造有机物 ” 我 引导学生 了解 当地的大棚种植 , 时, 探 究“ 光照强度 、 温度 、 二氧化碳 浓度对植物 光合 作用 的影 响” 。 教师还 可以引导学生 了解 当地 的工业生产运 用 了哪些生物科 学技 术等 , 以拓 展生物探 究性 的资源 。
学生: 大家 最喜欢 的动 画片是 日本动 画片 。 教师 : 没错 !日本动 画片 的得票 数最 多 , 2 有 3票 。 还有 其他 发现 吗 ? 学生 : 美国动 画片 的得票最 少 , 只有 8票 。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频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频数与频率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受频数与频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频数与频率的定义。

2. 频率的计算方法。

3. 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频率的计算方法。

2. 难点:频数与频率的关系,运用频数与频率分析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受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频数与频率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3. 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频率的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问题。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频数与频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频数与频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频数与频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3. 运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4. 采用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等。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频数与频率》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频数与频率》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口伍小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师:前段时间(衢州日报>上有一篇特别调查<压岁钱应怎么花?>。

你的压岁钱是怎么花的?(出示<压岁钱应该怎么花?>的图片)生1:一部分拿来交学费,一部分交给妈妈。

生2:一部分拿来交学费,一部分留下来作零花钱。

师:你们的零花钱一般是怎么用的呢?为了解我校初中学生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某数学综合实践小组的同学在开学初随机对40位同学作了<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呈现如下数据:5,10,17,4l,22,35,11,15,7,25,12,13,30,26,21,2,11,46,15,28,5,20,35,19,30,9,16,50,38,12,25,7,20,32,10,5,29,14,11,27。

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你会对这组数据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生1:我想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生2:我想求这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差。

生3:我想求这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一组数据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这组的极差。

其他同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吗?生4:我想求这组的中位和众。

生5:我想去分析一下这组数据在0—10,10~20,……分别有多少人?师:一组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的个数分别为多少,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是数据在小范围的分布情况。

前面大家提到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标准差这些特征数可以反映数据哪些方面的特征?生: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方差、标准差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师:这些特征数能否反映前面那位同学提出的“这组数据在0--10,10--20,……分别有多少人”吗?生:不能。

师:人们在作决策、判断时,有时更需要了解有关数据的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我们还需要寻找新的特征数。

今天我们接下来学习频数与频率(第一课时)。

二.合作交流。

学习新知师:为了了解这些数据在各个小范围的分布情况,你觉得我们需要做哪些事?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这方面的经验吗?生l:我们平时考试结束后,老师在分析试卷时都要说:90分以上的有几人,80-90分的有几人……生2:我们在做校服时,大号的有几人,中号的有几人,小号的有几人。

频数与频率数学教案

频数与频率数学教案

频数与频率数学教案
标题:频数与频率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频数和频率进行数据分析。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频数和频率的含义,以及如何计算频数和频率。

2.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频数和频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 通过提问或者实例引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 定义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频率则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

- 讲解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3. 实例解析:
- 分析具体的数据,让学生理解并计算频数和频率。

4. 小组活动:
- 分组完成一些关于频数和频率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反馈:
-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
- 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 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九年级数学下册 6.2 频数与频率教案 青岛版(2021学年)

九年级数学下册 6.2 频数与频率教案 青岛版(2021学年)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九年级数学下册6.2 频数与频率教案(新版)青岛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九年级数学下册6.2 频数与频率教案(新版)青岛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九年级数学下册 6.2 频数与频率教案(新版)青岛版的全部内容。

6。

2频数与频率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一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的含义,能列出频数、频率分布表。

2、了解把实验结果分组后,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实验的次数,各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经历实验、统计、探究等活动过程,丰富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感悟统计和随机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能结和具体情况体会频数、频率的意义,理解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及频率的计算方法。

用频数、频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前置练习,积累知识1、举例说明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2、在组内调查,你最喜欢哪一科目?请每个同学从(A语文B数学C英语D其他)中选一项,统计学生数目。

科目学生数所占比例ABCD喜欢各科目的频数分别是多少?二、情境激趣,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情境的理解,自主学习频率定义① 阅读教材观察与思考并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② 像这样, 称为这组的频率。

你能分别计算下列情况出现的频率吗?你小组中喜欢语文的频率 ;喜欢英语的频率 ;不喜欢数学的频率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探究频数之和与频率之和有什么规律。

各小组根据教材实验与探究要求,每组做100次实验,统计每种编号球被摸出的频数,并算出它出现的频率。

填入下表:思考:你发现所有频数之和与摸球的总次数有什么关系?所有频率之和为多少? 2、完成课本75、76页实验与探究中的问题。

【教案】6.4频数与频率及反思15

【教案】6.4频数与频率及反思15

6.4频数与频率(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收集数据及描述数据的方法的基础上展开的。

主要目标是理解频数这个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概念、会求频数及会列频数统计表。

教学重点、难点:频数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将数据分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二.学情描述学生基本情况: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居多,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较大。

对于这些山区的孩子来说学习数学有些吃力。

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统计意识,他们在以前的统计活动中曾经将一些统计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实际上这已经涉及到了频数的概念,有了频数的基本模型。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 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

1.2.了解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会列频数统计表。

2.能力目标会根据数据进行的分组,列出频数统计表。

3.情感目标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学以致用。

四.整体设计思路本堂课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学习,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理解频数概念学会确定组数组距及掌握列频数表的一般步骤。

引入部分以刚结束的期中成绩统计为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然后开始部分通过合作交流,了解各概念:频数、频数表、边界值、组距;中间部分利用书本例题的学习及几个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列频数表的一般流程及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掌握分组各环。

最后小节本堂课,布置课外作业。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出新课】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各类数据,如刚结束的期中考试,课任老师常常需要知道考试分数的分布情况,即数据的分布情况,如哪个范围的分数人数最多,哪个范围分数人数最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些方面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6.4频数与频率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提出新问题,引入课题【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一)议一议1. 为了列出这样的统计表,我们首先要将数据从小到大适当地分组,一般为了方便分析常分成5~12组,将分组后落在各小组的数据个数称为频数。

“频数与频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频数与频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频数与频率”教学实录与反思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华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七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数据的收集》中的“频数与频率”。

与我国以往的数学课程相比,新的义务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大大加强了统计与概率;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倡导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求必须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在实践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培养丰富的情感。

二、课堂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喜欢!教师:平时大家都看哪些动画片呢?(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名称,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教师:这里有三张卡通图片,现在老师有一个要求,同学们不仅要说出它们分别来自哪部动画片,还要说出是哪个国家出产的动画片。

大家能办到吗?学生:没问题!教师:首先,大家请看第一张。

(教师向学生展示第一张图片)学生:《宝莲灯》,是国产的!(接下来教师又分别展示了美国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和日本动画片《名侦探柯南》的图片)教师: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项调查,调查的问题是这样的:中、美、日三国动画片中,同学们最喜欢哪国的动画片?希望同学们积极配合。

(由班长担任主持人,对全班53位学生进行调查,并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呢?学生:大家最喜欢的动画片是日本动画片。

教师:没错!日本动画片的得票数最多,有23票。

还有其他发现吗?学生:美国动画片的得票最少,只有8票。

教师:我们发现,有的对象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比如日本动画片的名字,而有的对象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比如美国动画片的名字。

今后我们用频数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这个词词来表示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点评:结合生活实际,特别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由此引入频数和频率的概念,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频数与频率2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频数与频率2

5.3 频数与频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经历数据收集,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由推理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根据数据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了解频数与频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绘图,进一步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与能力: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学习及激励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

(五)教学难点:将一组数据正确地进行分组并列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五章第3节,本章在已学习“数据的代表”的基础上,以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为核心内容,为下一节课学习“数据的波动”作好准备。

前3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一些数据收集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据收集与处理的活动经验。

但对于数据收集的方法,学生尚多是凭借一些生活的经验,对此缺乏一种理性的思考。

为此,本章将介绍数据收集的两种常用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并希望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确两种方式的特点,从而能够具体情境的要求中选用适当的调查方式。

在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研究过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几个尺度,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的能力。

但仅有“平均水平”,还难以准确地刻画一组数据。

为此,本节又介绍了刻画数据几个量——频数与频率。

本节课重在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培养创造精神和探究意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大胆创新,对每一位同学作品给予鼓励和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已在八上初步学习了“数据的代表”等基本知识,同时结合农村初中学生实际,探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深入三峡坝区调查个体户经营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与处理。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本节课设计主要体现如下的教育理念: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灌输式变为探究式。

其次,教师和教学行为由原来的垄断者变为平等参与者,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另外,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分组活动前,我先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活动后思考并回答自己从活动中得到的结论。

这样,在分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盲目的玩游戏,而是边做边思考、边讨论,想着如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结论。

结果,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这样更多的人有可能在学习中学会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以改进自己认识方式上的单一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活动能力,促进了他们自身整体的发展。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这样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精神,大家取长补短,使学习更有效率。

在课外,也要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成绩等。

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不能一心盯着教学的内容讲解,而忽略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利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

先进经验的学习中我觉得许多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例如用卡片对教师进行评价,或者小组成员用卡片互相评价;写数学日记甚至利用网络等手段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反思二: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全过程的亲身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新课程做数学、用数学的重要理念,同时加深对本课新知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

另外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这样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精神,大家取长补短,使学习更有效率。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北师大版

教案:八年级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频率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 频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频率的计算方法。

2. 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演示频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相关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频数与频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反馈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频数与频率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如概率计算、数据分析等。

2. 鼓励学生探索频数与频率在现实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如市场调查、科学研究等。

九、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频数与频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十、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频数与频率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注意与前后课程的衔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确保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使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能清楚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求。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浙教版七下6.4 “频数与频率”的教案一、教学分析:(1)目标分析:1、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2、了解极差的概念、会计算极差;3、了解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4、会列频数分布表。

(2)学情分析: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的概念。

难点:将数据分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3)策略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交流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学习并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够综合应用统计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教学过程(含简要点评):6.4频数与频率(一)引入1.七(11)班36名学生的血型统计图:A B A B B OAB A B B AB OB A O B A AB A O B A ABA OB A AB AO AB B A O B提问1:根据这个结果,你能在很快速说出我班同学哪种血型的人数最多吗?提问2:你认为这个数据表示方式好不好?提问3: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以便快速说出我班同学哪种血型的人数最多吗?课本导言:人们在作决策时,有时更需要了解有关数据的分布情况。

为了进一步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特征数。

引出课题并板书——6.4频数与频率(二)频数分布表的制作1.2.除了按时间类别进行分组,还有以下的情况:七(11)班36名学生体检时的体重结果如下(单位:kg):36 42 50 46 60 3745 58 54 76 41 5255 65 62 53 55 4943 42 44 49 47 5254 48 52 49 50 6251 45 54 37 46 431.你从这份资料中获取了哪些信息?一组数据的最大最小值的差,我们把它叫做极差。

板书:极差=最大值-最小值2.问题2:体重在45——53kg范围内的同学有多少人?3. 问题3:这些信息能反映我们班学生体重在哪一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在哪一个范围内人数最少吗?4.按照课本介绍频数、频数分布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一: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本节课设计主要体现如下的教育理念: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灌输式变为探究式。

其次,教师和教学行为由原来的垄断者变为平等参与者,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另外,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分组活动前,我先让学生明确活动要求,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活动后思考并回答自己从活动中得到的结论。

这样,在分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再是盲目的玩游戏,而是边做边思考、边讨论,想着如何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结论。

结果,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这样更多的人有可能在学习中学会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以改进自己认识方式上的单一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活动能力,促进了他们自身整体的发展。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这样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精神,大家取长补短,使学习更有效率。

在课外,也要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成绩等。

除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不能一心盯着教学的内容讲解,而忽略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利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并细心观察学生。

先进经验的学习中我觉得许多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例如用卡片对教师进行评价,或者小组成员用卡片互相评价;写数学日记甚至利用网络等手段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去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反思二: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全过程的亲身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新课程做数学、用数学的重要理念,同时加深对本课新知的认识,形成知识体系。

另外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体现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这样能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精神,大家取长补短,使学习更有效率。

在课外,也要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讨论问题,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成绩等。

反思三: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理清频数、频率的概念。

(2)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课堂各项活动,小组之间多交流,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3)老师应该起到辅导和点拨的作用,千万不能以讲授代替试验,因为概率和统计的知识跟亲手试验有很大关联,学生在活动和试验中获得感性认识,老师再加以点拨和指导,这样才
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4)老师应该多涉猎关于概率和统计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学生课上的提出的各种问题。

反思四: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就是每一次好的学习机会,每一次的课后反思就是每一次好的经验总结。

在这次省优秀课评比中,我上了一节沪教版七年级下的《频数与频率》第一课时。

上过以后,收获颇丰,感受颇深。

现总结如下:一、教学的成功之处
1、教学设计恰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寻找了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例以学生的生日月份作为统计对象,不仅可以引起学习的学习兴趣,更能体现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在统计时,充分体现老师的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接着选取课本的问题1作为素材,为引出频数、频率的概念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在引出概念的同时,为学生做这样的统计,要分哪些步骤(收集数据)分类列表求出频数与频率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引出概念后,提出几点注意,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进一步对概念加深了解并予以巩固,我选择了另一个学生身边的实例:安庆(比赛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并且仍然以全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让全班活动起来。

为了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我以学生提供的各种手势表示不同的状况,如:翘起大拇指表示优等。

这个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开心、快乐,并且在快乐中知道如何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互动,很容易知道频数,计算出频率,一举三得。

概念巩固以后,解决课本中问题2:如何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最后在讨论和交流中得出结论:像这样的问题,均可以通过频率来解决。

通过这样的交流后,加深学生对频数和频率更进一步的理解。

2、概念引出充分
在概念的引出中,我选择了两个实例,第一个是学生的生日月份;第二个是课本中的问题1,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很自然地引出了概念。

通过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很好。

3、时间分配适当
在时间上,总体来说是很适当的。

本着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给足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讨论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交流合作,以便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4、课堂氛围浓
在整个45分钟的课堂里,学生学习的激情非常高,求知欲很浓。

敢于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
题,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了活动式教学的特色。

在活泼的课堂中,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教师教得轻松愉快。

二、教学的不足之处
任何一堂课的教学都有它的不足之处。

在课后,我对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作了以下几点反思:
1、课堂中新的生成没有处理地更好第一处是在统计学生生日月份时,调查人数为53人,可最后出现了46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