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轨迹
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教师版)
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1.抛物线C :y 2=2px (p >0)的焦点为F ,P 在抛物线C 上,O 是坐标原点,当PF 与x 轴垂直时,△OFP 的面积为1.(1)求抛物线C 的方程;(2)若A ,B 都在抛物线C 上,且OA ⋅OB =-4,过坐标原点O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是G ,求动点G 的轨迹方程.【答案】(1)y 2=4x ;(2)x 2+y 2-2x =0x ≠0【解析】(1)当PF 与x 轴垂直时,P p 2,p ,故S △OFP =12×p 2×p =1,故p =2,故抛物线的方程为:y 2=4x .(2)设A y 214,y 1 ,B y 224,y 2,直线AB :x =ty +m ,因为OA ⋅OB =-4,故y 21y 2216+y 1y 2=-4,整理得到:y 21y 22+16y 1y 2+64=0,故y 1y 2=-8.由x =ty +my 2=4x可得y 2-4ty -4m =0,故-4m =-8即m =2,故直线AB :x =ty +2,此直线过定点M 2,0 .因为OG ⊥GM ,故G 的轨迹为以OM 为直径的圆,其方程为:x -0 x -2 +y -0 y -0 =0即x 2+y 2-2x =0.因为直线AB :x =ty +2与x 轴不重合,故G 不为原点,故G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2x =0x ≠0 .2.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 的离心率e =233,且经过点P 3,1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设A ,B 在C 上,PA ⊥PB ,过P 点向AB 引垂线,垂足为M ,求M 点的轨迹方程.【答案】(1)x 26-y 22=1;(2)x -92 2+y +122=92(去掉点P )【解析】(1)∵双曲线的离心率e =c a =233,∴c 2=43a 2=a 2+b 2,即a 2=3b 2,将P 3,1 代入C :x 23b 2-y 2b 2=1,即93b 2-1b2=1,解得b 2=2,a 2=6,故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6-y 22=1;(2)当直线AB 斜率不存在时,不满足PA ⊥PB ,故不满足题意;当直线AB 斜率存在时,设A x 1,y 1 ,B x 2,y 2 ,AB :y =kx +m ,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3k 2-1 x 2+6kmx +3m 2+6 =0.Δ>0,则x 1+x 2=-6km 3k 2-1,x 1x 2=3m 2+63k 2-1,∵PA ⊥PB ,∴x 1-3 x 2-3 +y 1-1 y 2-1 =0,即x 1-3 x 2-3 +kx 1+m -1 kx 2+m -1 =0,整理得18k 2+9km +m 2+m -2=0,即3k +m -1 6k +m +2 =0,当3k +m -1=0时,AB 过P 点,不符合题意,故6k +m +2=0,直线AB 化为y +2=k x -6 ,AB 恒过定点Q 6,-2 ,∴M 在以PQ 为直径的圆上且不含P 点,即M 的轨迹方程为x -92 2+y +12 2=92(去掉点P ).3.已知抛物线C :y =x 2,过点M 1,2 的直线交抛物线C 于A ,B 两点,以A ,B 为切点分别作抛物线C 的两条切线交于点P .(1)若线段AB 的中点N 的纵坐标为32,求直线AB 的方程;(2)求动点P 的轨迹.【答案】(1)x -y +1=0;(2)2x -y -2=0【解析】(1)依题意有:直线AB 的斜率必存在,故可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2=k (x -1).由y -2=k (x -1),y =x 2, 可得:x 2-kx +k -2=0.设A (x 1,y 1),B (x 2,y 2),则有x 1+x 2=k ,x 1x 2=k -2.于是:y 1+y 2=x 21+x 22=(x 1+x 2)2-2x 1x 2=k 2-2k +4=3,解得k =1,故直线AB 的方程为x -y +1=0.(2)设P (x 0,y 0),对于抛物线y =x 2,y =2x ,于是:A 点处切线方程为y -y 1=2x 1(x -x 1),点P 在该切线上,故y 0-x 21=2x 1(x 0-x 1),即x 21-2x 0x 1+y 0=0.同理:P 点坐标也满足x 22-2x 0x 2+y 0=0,于是:x 1,x 2是方程x 2-2x 0x +y 0=0的两根,所以x 1+x 2=2x 0,x 1x 2=y 0.又由(1)可知:x 1+x 2=k ,x 1x 2=k -2,于是x 0=k2,y 0=k -2,消k 得y 0=2x 0-2,于是P 的轨迹方程为2x -y -2=0,点P 的轨迹是一条直线.4.已知圆C 与y 轴相切,圆心C 在直线x -2y =0上且在第一象限内,圆C在直线y =x 上截得的弦长为214.(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线段MN 的端点M 的横坐标为-4,端点N 在(1)中的圆C 上运动,线段MN 与y 轴垂直,求线段MN 的中点H 的轨迹方程.【答案】(1)x -4 2+y -2 2=16;(2)4x 2+y -2 2=16【解析】(1)依题意,设所求圆C 的方程为x -a 2+y -b 2=r 2a >0 .所以圆心a ,b 到直线x -y =0d =a -b2,则有d 2+14 2=r 2,即a -b 2+28=2r 2.①由于圆C 与y 轴相切,所以r 2=a 2.②又因为圆C 的圆心在直线x -2y =0上,所以a -2b =0.③联立①②③,解得a =4,b =2,r =4,故所求圆C 的方程为x -4 2+y -2 2=16.(2)设点H 的坐标为x ,y ,点N 的坐标为x 0,y 0 ,点M 的坐标为-4,y ,因为H 是线段MN 的中点,所以x =x 0-42,y =y 0,于是有x 0=2x +4,y 0=y .①因为点N 在第(1)问中圆C 上运动,所以点N 满足x 0-4 2+y 0-2 2=16.②把①代入②,得2x +4-4 2+y -2 2=16,整理,得4x 2+y -2 2=16.此即为所求点H 的轨迹方程.5.已知圆O :x 2+y 2=4与x 轴交于点A (-2,0),过圆上一动点M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H ,N 是MH 的中点,记N 的轨迹为曲线C .(1)求曲线C 的方程;(2)过-65,0 作与x 轴不重合的直线l 交曲线C 于P ,Q 两点,设直线AP ,AS 的斜率分别为k 1,k 2.证明:k 1=4k 2.【答案】(1)x 22+y 2=1;(2)证明见解析.【解析】(1)设N (x 0,y 0),则H (x 0,0),∵N 是MH 的中点,∴M (x 0,2y 0),又∵M 在圆O 上,∴ x 20+(2y 0)2=4,即x 204+y 20=1;∴曲线C 的方程为:x 24+y 2=1;(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65,若点P 在轴上方,则点Q 在x 轴下方,则P -65,45 ,Q -65,-45,直线OQ 与曲线C 的另一交点为S ,则S 与Q 关于原点对称,∴S 65,45,k 1=k AP =45-0-65+2=1,k 2=k AS =45-065+2=14,∴k 1=4k 2;若点P 在x 轴下方,则点Q 在x 轴上方,同理得:P -65,-45 ,Q -65,45 ,S 65,-45,∴k1=k AP=-45-0-65+2=-1,k2=k AS=-45-065+2=-14,∴k1=4k2;②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6 5,,由x=my-65,与x24+y2=1联立可得(m2+4)y2-12m5y-6425=0,其中Δ=144m225+4×(m2+4)×6425>0,设P(x1,y1),Q(x2,y2),则S(-x2,-y2),则y1+y2=12m5m2+4,y1y2=-6425m2+4,∴k1=k AP=y1-0x1+2=y1x1+2,k2=k AS=-y2-0-x2+2=y2x2-2,则k1k2=y1x1+2⋅x2-2y2=y1my2-165my1+45y2=my1y2-165y1my1y2+45(y1+y2)-45y1=-6425m2+4-165y1-6425mm2+4+45⋅125mm2+4-45y1=-6425m2+4-165y1-1625m2+4-45y1=4,∴k1=4k2.6.已知点E(2,0),F22,0,点A满足|AE|=2|AF|,点A的轨迹为曲线C.(1)求曲线C的方程;(2)若直线l:y=kx+m与双曲线:x24-y29=1交于M,N两点,且∠MON=π2(O为坐标原点),求点A到直线l距离的取值范围.【答案】(1)x2+y2=1;(2)655-1,655+1.【解析】(1)设A(x,y),因为|AE|=2|AF|,所以(x-2)2+(y-0)2=2×x-2 22+(y-0)2,平方化简,得x2+y2=1;(2)直线l:y=kx+m与双曲线:x24-y29=1的方程联立,得y=kx+mx2 4-y29=1⇒(4k2-9)x2+8kmx+4m2+36=0,设M(x1,y1),N(x2,y2),所以有4k2-9≠0(8km)2-4⋅(4k2-9)(4m2+36)>0⇒m2+9>4k2且k≠±32,所以x 1+x 2=-8km 4k 2-9,x 1x 2=4m 2+364k 2-9,因为∠MON =π2,所以OM ⊥ON⇒x 1x 2+y 1y 2=0⇒x 1x 2+(kx 1+m )(kx 2+m )=0,化简,得(k 2+1)x 1x 2+km (x 1+x 2)+m 2=0,把x 1+x 2=-8km 4k 2-9,x 1x 2=4m 2+364k 2-9代入,得(k 2+1)⋅4m 2+364k 2-9+km ⋅-8km 4k 2-9 +m 2=0,化简,得m 2=36(k 2+1)5,因为m 2+9>4k 2且k ≠±32,所以有36(k 2+1)5+9>4k 2且k ≠±32,解得k ≠±32,圆x 2+y 2=1的圆心为(0,0),半径为1,圆心(0,0)到直线l :y =kx +m 的距离为d =mk 2+1=65k 2+1k 2+1=655>1,所以点A 到直线距离的最大值为655+1,最小值为655-1,所以点A 到直线距离的取值范围为655-1,655+1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D ,E 的坐标分别为-2,0 ,2,0 ,P 是动点,且直线DP 与EP 的斜率之积等于-14.(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已知直线y =kx +m 与椭圆:x 24+y 2=1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M ,若存在m 使得OA +3OB =4OM,求m 的取值范围.【答案】(1)x 24+y 2=1x ≠±2 ;(2)-1,-12 ∪12,1 【解析】(1)设P x ,y ,则k EP ⋅k DP =y x -2⋅y x +2=-14x ≠±2 ,所以可得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4+y 2=1x ≠±2 .(2)设A x 1,y 1 ,B x 2,y 2 ,又M 0,m ,由OA +3OB =4OM得x 1+3x 2,y 1+3y 2 =0,4m ,x 1=-3x 2联立y =kx +m x 24+y 2=1可得4k 2+1 x 2+8kmx +4m 2-4=0∵Δ=(8km )2-4×(4k 2+1)×(4m 2-4)>0,即64k 2-16m 2+16>0∴4k 2-m 2+1>0,且x 1+x 2=-8km4k 2+1x 1x 2=4m 2-44k 2+1,又x 1=-3x 2∴x 2=4km 4k 2+1,则x 1⋅x 2=-3x 22=4km 4k 2+1 2=4m 2-44k 2+1,∴16k 2m 2-4k 2+m 2-1=0,∴k 2=m 2-14-16m 2代入4k 2-m 2+1>0得m 2-11-4m2+1-m 2>0,14<m 2<1,解得m ∈-1,-12 ∪12,1 .∴m 的取值范围是-1,-12 ∪12,1 8.如图,设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3,0),(3,0),直线AP ,BP 相交于点P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23.(1)求P 的轨迹方程;(2)设点P 的轨迹为C ,点M 、N 是轨迹为C 上不同于A ,B 的两点,且满足AP ∥OM ,BP ∥ON ,求△MON 的面积.【答案】(1)x 23+y 22=1x ≠±3 ;(2)62【解析】(1)由已知设点P 的坐标为x ,y ,由题意知k AP ⋅k BP =y x +3⋅y x -3=-23x ≠±3 ,化简得P 的轨迹方程为x 23+y 22=1x ≠±3(2)证明:由题意M 、N 是椭圆C 上非顶点的两点,且AP ⎳OM ,BP ⎳ON ,则直线AP ,BP 斜率必存在且不为0,又由已知k AP ⋅k BP =-23.因为AP ⎳OM ,BP ⎳ON ,所以k OM k ON =-23设直线MN 的方程为x =my +t ,代入椭圆方程x 23+y 22=1,得3+2m 2 y 2+4mty +2t 2-6=0....①,设M ,N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 ,x 2,y 2 ,则y 1+y 2=-4mt 3+2m 2,y 1y 2=2t 2-63+2m 2又k OM ⋅k ON =y 1y 2x 1x 2=y 1y 2m 2y 1y 2+mt y 1+y 2 +t 2=2t 2-63t 2-6m 2,所以2t 2-63t 2-6m2=-23,得2t 2=2m 2+3又S △MON =12t y 1-y 2 =12t -24t 2+48m 2+723+2m 2,所以S △MON =26t t 24t 2=62,即△MON 的面积为定值6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直线l :x =1,点F 4,0 ,动点P 到点F 的距离是它到直线l 的距离的2倍,记P 的轨迹为曲线C .(1)求曲线C 的方程;(2)过点F 且斜率大于3的直线交C 于两点,点Q -2,0 ,连接QA 、QB 交直线l 于M 、N 两点,证明:点F 在以MN 为直径的圆上.【答案】(1)x 24-y 212=1;(2)证明见解析【解析】(1)设P x ,y ,由题意得x -4 2+y 2=2x -1 化简得x 24-y 212=1,所以曲线C 的方程为x 24-y 212=1.(2)证明:设A x 1,y 1 、B x 2,y 2 、M 1,m 、N 1,n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 x -4 且k >3,联立y =k x -4 x 24-y 212=1得3-k 2 x 2+8k 2x -16k 2-12=0,3-k 2≠0,Δ=64k 4+43-k 2 16k 2+12 =144k 2+1 >0,由韦达定理可得x 1+x 2=8k 2k 2-3,x 1x 2=16k 2+12k 2-3,因为点M 在直线QA 上,则k QM =k QA ,即m3=y 1x 1+2,可得m =3y 1x 1+2=3k x 1-4x 1+2,同理可得n =3k x 2-4 x 2+2,FM=-3,m ,FN =-3,n ,所以,FM ⋅FN =9+mn =9+9k 2x 1x 2-4x 1+x 2 +16x 1x 2+2x 1+x 2 +4=9+9k 216k 2+12-32k 2+16k 2-4816k 2+12+16k 2+4k 2-12=0,故点F 在以MN 为直径的圆上.10.已知圆C :x 2+y 2-2x -2y +1=0,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在圆C 外,过P 作圆C 的切线,设切点为M .(1)若点P 运动到(2,3)处,求此时切线l 的方程;(2)求满足条件PM =PO 的点P 的轨迹方程.【答案】(1)x =2或3x -4y +6=0;(2)2x +2y -1=0.【解析】(1)把圆C 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 -1)2+(y -1)2=1,∴圆心为C (1,1),半径r =1.当l 的斜率不存在时,此时l 的方程为x =2,C 到l 的距离d =1=r ,满足条件.当l 的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k ,得l 的方程为y -3=k (x -2),即kx -y +3-2k =0,则k -1+3-2k1+k 2=1,解得k =34.∴l 的方程为y -3=34(x -2),即3x -4y +6=0.综上,满足条件的切线l 的方程为x =2或3x -4y +6=0.(2)设P (x ,y ),则|PM |2=|PC |2-|MC |2=(x -1)2+(y -1)2-1,|PO |2=x 2+y 2,∵|PM |=|PO |.∴(x -1)2+(y -1)2-1=x 2+y 2,整理,得2x +2y -1=0,∴点P 的轨迹方程为2x +2y -1=0.11.已知抛物线C :y 2=2x 的焦点为F ,平行于x 轴的两条直线l 1、l 2分别交C 于A 、B 两点,交C 的准线于P 、Q 两点.(1)若F 在线段AB 上,R 是PQ 的中点,证明:AR ∥FQ .(2)若△PQF 的面积是△ABF 的面积的两倍,求AB 中点的轨迹方程.【答案】(1)证明见解析;(2)y 2=x -1.【解析】(1)由题意可知F 12,0 ,设l 1:y =a ,l 2:y =b 且ab ≠0,A a 22,a ,B b 22,b ,P -12,a ,Q -12,b ,R -12,a +b 2 ,直线AB 方程为2x -(a +b )y +ab =0,∵点F 在线段AB 上,∴ab +1=0,记直线AR 的斜率为k 1,直线FQ 的斜率为k 2,∴k 1=a -b 1+a 2,k 2=b-12-12=-b ,又∵ab +1=0,∴k 1=a -b 1+a 2=a -b a 2-ab =1a =-aba =-b =k 2,∴AR ∥FQ ;(2)设l 1:y =a ,l 2:y =b ,A a 22,a ,B b 22,b ,设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为D x 1,0 ,∴S △ABF =12a -b FD =12a -b x 1-12,又S△PQF=a-b2,∴由题意可得S△PQF=2S△ABF,即a-b2=2×12·a-b⋅x1-12,解得x1=0(舍)或x1=1.设满足条件的AB的中点为E(x,y),则x=a2+b24y=a+b2,当AB与x轴不垂直时,由k AB=k DE可得a-ba22-b22=yx-1,即2a+b=yx-1(x≠1),∴y2=x-1x≠1.当AB与x轴垂直时,E与D重合,也满足y2=x-1.∴AB中点的轨迹方程为y2=x-1.12.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长轴长为4,左顶点A到上顶点B的距离为5,F为右焦点.(1)求椭圆C的方程和离心率;(2)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不同于A,B两点),且直线BM ⊥BN时,求F在l上的射影H的轨迹方程.【答案】(1)x24+y2=1,离心率为32;(2)x-322+y+3102=2125【解析】(1)由题意可得:2a=4,a2+b2=5,a2=b2+c2,可得a=2,c=3,b=1,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x24+y2=1,离心率为e=ca=32.(2)当直线斜率存在时,可设l:y=kx+m代入椭圆方程x24+y2=1,得:4k2+1x2+8kmx+4m2-1=0.设M x 1,y 1 ,N x 2,y 2 ,则x 1+x 2=-8km4k 2+1x 1x 2=4m 2-1 4k 2+1.因为直线BM ,BN 垂直,斜率之积为-1,所以k BM ⋅k BN =-1,所以k BM ⋅k BN =k 2x 1x 2+k m -1 x 1+x 2 +m -1 2x 1x 2=-1.将x 1+x 2=-8km 4k 2+1x 1x 2=4m 2-1 4k 2+1代入,整理化简得:m -1 5m +3 =0,所以m =1或m =-35.由直线l :y =kx +m ,当m =1时,直线l 经过0,1 ,与B 点重合,舍去,当m =-35时,直线l 经过定点E 0,-35,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可设l :x =t ,则M t ,1-t 24 ,N t ,-1-t 24,因为k BM ⋅k BN =-1,所以1-t 24-1t ×-1-t 24+1t=-1,解得t =0,舍去.综上所述,直线l 经过定点E 0,-35,而F 在l 上的射影H 的轨迹为以EF 为直径的圆,其E 0,-35 ,F 3,0 ,所以圆心32,-310 ,半径r =215,所以圆的方程为x -32 2+y +310 2=2125,即为点H 的轨迹方程.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3,0),B (3,0),C 是满足∠ACB =π3的一个动点.(1)求△ABC 垂心H 的轨迹方程;(2)记△ABC 垂心H 的轨迹为Γ,若直线l :y =kx +m (km ≠0)与Γ交于D ,E 两点,与椭圆T :2x 2+y 2=1交于P ,Q 两点,且|DE |=2|PQ |,求证:|k |>2.【答案】(1)x 2+(y +1)2=4(y ≠-2);(2)证明见解析.【解析】设△ABC 的外心为O 1,半径为R ,则有R =AB 2sin ∠ACB=2,又∠OO 1B =∠OO 1C =π3,所以OO 1=R cos π3=1,即O 1(0,1),或O 1(0,-1),当O 1坐标为(0,1)时.设C (x ,y ),H x 0,y 0 ,有O 1C =R ,即有x 2+(y -1)2=4(y >0),由CH ⊥AB ,则有x 0=x ,由AH ⊥BC ,则有AH ⋅BC=x 0+3 (x -3)+y 0y =0,所以有y 0=-x 0+3 (x -3)y =3-x 2y =(y -1)2-1y=y -2,y >0,则y 0=y -2>-2,则有x 20+y 0+1 2=4(y 0>-2),所以△ABC 垂心H 的轨迹方程为x 2+(y +1)2=4(y >-2).同理当O 1坐标为(0,-1)时.H 的轨迹方程为x 2+(y -1)2=4(y <2).综上H 的轨迹方程为x 2+(y +1)2=4(y >-2)或x 2+(y -1)2=4(y <2).(2)若取x 2+(y +1)2=4(y >-2),记点(0,-1)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则有d =|m +1|1+k 2,所以|DE |=24-d 2=24-(m +1)21+k 2,设P x 1,y 1 ,Q x 2,y 2 ,联立y =kx +m 2x 2+y 2=1,有2+k 2 x 2+2kmx +m 2-1=0,所以Δ=4k 2+2-2m 2 >0,|PQ |=1+k 2⋅Δ2+k 2=21+k 2 k 2+2-2m 2 2+k 2,由|DE |=2|PQ |,可得4-(m +1)21+k 2=4k 2+1 k 2+2-8m 2k 2+1 2+k 2 2≤4k 2+1 k 2+2-8m 2k 2+22,所以4k 2+2+8m 22+k 22≤(m +1)2k 2+1,即有4k 2+1 k 2+2+8k 2+1 m 22+k 22≤(m +1)2,所以2+2m 2-4k 2+1 k 2+2-8k 2+1 m 2k 2+22≥(m -1)2,即2k 2k 2+2k 2m 2k 2+2-1 =(m -1)2⇒k 2m 2k 2+2-1≥0⇒m 2≥1+2k2又Δ>0,可得m 2<1+k 22,所以1+2k2<1+k 22,解得k 2>2,故|k |>2.同理,若取x 2+(y -1)2=4(y <2),由对称性,同理可得|k |> 2.综上,可得|k |> 2.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两个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1,0 ,1,0 ,平面内两点G ,M 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①G 是△ABC 三条边中线的交点;②M 是△ABC 的外心;③GM ⎳AB .(1)求△ABC 的顶点C 的轨迹方程;(2)若点P 2,0 与(Ⅰ)中轨迹上的点E ,F 三点共线,求PE ⋅PF 的取值范围.【答案】(1)x 2+y 23=1(y ≠0);(2)3,92.【解析】(1)设C x ,y ,G x 0,y 0 ,M x M ,y M ,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第11页因为M 是△ABC 的外心,所以MA =MB ,所以M 在线段AB 的中垂线上,所以x M =-1+12=0.因为GM ⎳AB ,所以y M =y 0.又G 是△ABC 三条边中线的交点,所以G 是△ABC 的重心,所以x 0=-1+1+x 3=x 3,y 0=0+0+y 3=y 3,所以y M =y 0=y 3.又MA =MC ,所以0+1 2+y 3-0 2=0-x 2+y 3-y 2,化简得x 2+y 23=1(y ≠0),所以顶点C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3=1(y ≠0).(2)因为P ,E ,F 三点共线,所以P ,E ,F 三点所在直线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k x -2 ,联立y =k x -2 ,x 2+y 23=1,得k 2+3 x 2-4k 2x +4k 2-3=0.由Δ=4k 2 2-4k 2+3 4k 2-3 >0,得k 2<1.设E x 1,y 1 ,F x 2,y 2 ,则x 1+x 2=4k 2k 2+3,x 1⋅x 2=4k 2-3k 2+3.所以PE ⋅PF =1+k 22-x 1 ⋅1+k 22-x 2 =1+k 2 ⋅4-2x 1+x 2 +x 1⋅x 2=1+k 2 ⋅4k 2+3 -8k 2+4k 2-3 k 2+3=91+k 2 k 2+3=9-18k 2+3.又0<k 2<1,所以3<k 2+3<4,所以3<PE ⋅PF <92.故PE ⋅PF 的取值范围为3,92 .15.已知A x 1,y 1 ,B x 2,y 2 是抛物线C :y 2=4x 上两个不同的点,C 的焦点为F .(1)若直线AB 过焦点F ,且y 21+y 22=32,求AB 的值;(2)已知点P -2,2 ,记直线PA ,PB 的斜率分别为k PA ,k PB ,且k PA +k PB =-1,当直线AB 过定点,且定点在x 轴上时,点D 在直线AB 上,满足PD ⋅AB =0,求点D 的轨迹方程.【答案】(1)AB =10;(2)x 2+y -1 2=5(除掉点-2,0 ).【解析】(1)由抛物线方程知:F 1,0 ,准线方程为:x =-1.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第12页∵AF =x 1+1=y 214+1,BF =x 2+1=y 224+1,∴AB =AF +BF =y 21+y 224+2=10.(2)依题意可设直线AB :x =ty +m ,由y 2=4x x =ty +m得:y 2-4ty -4m =0,则Δ=16t 2+16m >0,∴y 1+y 2=4t y 1y 2=-4m ⋯①∵k PA +k PB =y 1-2x 1+2+y 2-2x 2+2=y 1-2ty 1+m +2+y 2-2ty 2+m +2=-1,∴2ty 1y 2+m +2 y 1+y 2 -2t y 1+y 2 -4m +2 t 2y 1y 2+t m +2 y 1+y 2 +m +2 2=-1⋯②由①②化简整理可得:8t -4m +m 2-4=0,则有m +2-4t m -2 =0,解得:m =2或m =4t -2.当m =4t -2时,Δ=16t 2+64t -32=16t +2 2-96>0,解得:t >-2+6或t <-2-6,此时AB :x =ty +4t -2=t y +4 -2过定点-2,-4 ,不符合题意;当m =2时,Δ=16t 2+32>0对于∀t ∈R 恒成立,直线AB :x =ty +2过定点E 2,0 ,∴m =2.∵PD ⋅AB =0,∴PD ⊥AB ,且A ,B ,D ,E 四点共线,∴PD ⊥DE ,则点D 的轨迹是以PE 为直径的圆.设D x ,y ,PE 的中点坐标为0,1 ,PE =25,则D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y -1 2=5.当D 的坐标为-2,0 时,AB 的方程为y =0,不符合题意,∴D 的轨迹方程为x 2+y -1 2=5(除掉点-2,0 ).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第13页。
圆锥曲线轨迹问题题型及解题方法
动点满足的条件简单明了时,直接列出条件、代入坐标求解
如已知动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求P的轨迹
定义法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建立关系式求解
如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常数,求动点的轨迹(双曲线)
代入法(相关点法)
动点P随另一动点Q的运动而有规律运动,且Q的轨迹已知,代P的轨迹
圆锥曲线轨迹问题题型及解题方法
题型
解题方法
示例说明
数形结合确定
利用弦AB的垂直平分线L的方程,结合点差法或韦达定理求解
如求L在x轴y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或L过某定点等
动弦过定点问题
分析动弦与定点的关系,利用方程联立求解
如动弦AB过定点C,求相关参数或轨迹
过已知曲线上定点的弦问题
利用已知点建立方程,结合曲线方程求解
参数法
动点坐标不易直接表示时,引入参数建立方程求解
如动点P的坐标与某参数t有关,通过消去t得到P的轨迹方程
交轨法
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
如求两动直线的交点轨迹,通过联立方程消去参数求解
如过椭圆上一定点P作弦AB,求弦AB的性质
共线向量问题
利用向量共线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动点轨迹或参数
如求向量AP与BP共线时,动点P的轨迹
面积问题
利用面积公式,结合曲线方程求解
如求三角形ABC的面积,其中A、B为曲线上的动点
弦或弦长为定值、最值问题
利用弦长公式或距离公式,结合曲线方程求解
如求椭圆上弦AB的长度为定值或最值
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概述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其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 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
当0<e<1时为椭圆:当e=1时为抛物线;当e>1时为双曲线。
圆锥曲线的由来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最先开始研究圆锥曲线,并且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采用平面切割圆锥的方法来研究这几种曲线。
用垂直于锥轴的平面去截圆锥,得到的是圆;把平面渐渐倾斜,得到椭圆;当平面倾斜到“和且仅和”圆锥的一条母线平行时,得到抛物线;当平面再倾斜一些就可以得到双曲线。
阿波罗尼曾把椭圆叫“亏曲线”,把双曲线叫做“超曲线”,把抛物线叫做“齐曲线”。
事实上,阿波罗尼在其著作中使用纯几何方法已经取得了今天高中数学中关于圆锥曲线的全部性质和结果。
定义几何观点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面,得到的交线就称为圆锥曲线。
通常提到的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但严格来讲,它还包括一些退化情形。
具体而言:1) 当平面与圆锥面的母线平行,且不过圆锥顶点,结果为抛物线。
2) 当平面与圆锥面的母线平行,且过圆锥顶点,结果退化为一条直线。
3) 当平面只与圆锥面一侧相交,且不过圆锥顶点,结果为椭圆。
4) 当平面只与圆锥面一侧相交,且不过圆锥顶点,并与圆锥面的对称轴垂直,结果为圆。
5) 当平面只与圆锥面一侧相交,且过圆锥顶点,结果退化为一个点。
6) 当平面与圆锥面两侧都相交,且不过圆锥顶点,结果为双曲线的一支(另一支为此圆锥面的对顶圆锥面与平面的交线)。
7) 当平面与圆锥面两侧都相交,且过圆锥顶点,结果为两条相交直线。
代数观点在笛卡尔平面上,二元二次方程ax^2+bxy+cy^2+dx+ey+f=0的图像是圆锥曲线。
根据判别式的不同,也包含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以及各种退化情形。
焦点-准线观点(严格来讲,这种观点下只能定义圆锥曲线的几种主要情形,因而不能算是圆锥曲线的定义。
但因其使用广泛,并能引导出许多圆锥曲线中重要的几何概念和性质。
最新圆锥曲线轨迹问题(教师版)
第四讲 有关圆锥曲线轨迹问题(教师版)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
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步骤:建设现代化(检验)建(坐标系)设(动点坐标)限(限制条件,动点、已知点满足的条件)代(动点、已知点坐标代入)化(化简整理)检验(要注意定义域“挖”与“补”)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方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向量法等。
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例1、已知直角坐标系,点Q (2,0),圆C 方程为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0(>λλ,求动点M 的轨迹。
【解析】设MN 切圆C 于N ,则222ONMO MN -=。
),(y x M ,则2222)2(1y x y x +-=-+λ化简得0)41(4))(1(22222=++-+-λλλx y x 当1=λ时,方程为54x =,表示一条直线。
当1≠λ时,方程化为2222222)1(31)12(-+=+--λλλλy x 表示一个圆。
【练习】如图,圆1O 与圆2O 的半径都是1,124O O =. 过动点P 分别作圆2O 、圆2O 的切线PM PN ,(M N ,分别为切点),使得2PM PN =.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解析】以12O O 的中点O 为原点,12O O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20)O -,,2(20)O ,. 由已知2PM PN =,得222PM PN =. 因为两圆半径均为1,所以221212(1)PO PO -=-.设()P x y ,,则2222(2)12[(2)1]x y x y ++-=-+-, 即22(6)33x y -+=.(或221230x y x +-+=)y xQMNO证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与“补”。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题型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题型一、引言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
其中,求解圆锥曲线轨迹方程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题型。
二、基本概念1. 圆锥曲线圆锥曲线是由一个平面截过一个双曲面或抛物面得到的图形。
根据截面与轴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2. 坐标系在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时,通常会使用笛卡尔坐标系或极坐标系。
笛卡尔坐标系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二维平面上用两个垂直于彼此的轴来确定点的位置。
极坐标系则是以原点为中心,以极径和极角来表示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3. 曲线方程在笛卡尔坐标系下,通常使用一般式或标准式来表示圆锥曲线的方程。
一般式为Ax²+Bxy+Cy²+Dx+Ey+F=0,标准式则是将一般式进行化简后得到的形式。
在极坐标系下,通常使用参数方程或极坐标方程来表示圆锥曲线的方程。
三、圆锥曲线轨迹方程题型1. 求解椭圆轨迹方程椭圆是指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和F2距离之和为常数2a的所有点P的集合。
求解椭圆轨迹方程的方法是先确定坐标系,然后根据定义列出方程,并进行化简。
例如,已知椭圆的焦点为F1(-3,0)和F2(3,0),离心率为1/2,求解该椭圆的轨迹方程。
解法如下:(1)确定坐标系:以焦点连线所在直线为x轴正半轴,以中心点O(0,0)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2)列出方程:由于离心率为e=1/2,则有a=3/2。
根据椭圆定义可得:PF1+PF2=2a即√[(x+3)²+y²]+√[(x-3)²+y²]=3将上式平方并移项可得:(x+3)²+y²+(x-3)²+y²+2√[(x+3)²+y²]√[(x-3)²+y²]=9化简得到:x²/9+y²/4=1这就是所求的椭圆轨迹方程。
圆锥曲线之轨迹问题(有答案)
圆 锥 曲 线 之 轨 迹 问 题一、临阵磨枪1.直接法(五部法):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或这些几何条件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我们只须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
这种求轨迹的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2.定义法: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根据定义直接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3.坐标转移法(代入法):有些问题中,其动点满足的条件不便于等式列出,但动点是随着另一动点(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的,如果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是明显的,或是可分析的,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的方法坐标转移法,也称相关点法或代入法。
4.参数法:有时求动点应满足的几何条件不易求出,也无明显的相关点,但却较易发现(或经分析可发现)这个动点的运动常常受到另一个变量(角度、斜率、比值、截距或时间等)的制约,即动点坐标(,)x y 中的,x y 分别随另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把这个变量设为参数,建立轨迹的参数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如果需要得到轨迹的普通方程,只要消去参变量即可。
5.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常可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得出所求轨迹方程,此种方法称为交轨法。
二、小试牛刀1.已知M (-3,0),N (3,0)6=-PN PM ,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析:MN PM PN =-Q ∴点P 的轨迹一定是线段MN 的延长线。
故所求轨迹方程是 0(3)y x =≥2.已知圆O 的方程为222=+y x ,圆O '的方程为010822=+-+x y x ,由动点P 向两圆所引的切线长相等,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析:∵圆O 与圆O '外切于点M(2,0) ∴两圆的内公切线上的点向两圆所引的切线长都相等, 故动点P 的轨迹就是两圆的内公切线,其方程为2x =3.已知椭圆)0(12222>>=+b a by a x ,M 是椭圆上一动点,1F 为椭圆的左焦点,则线段1MF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析:设P (,)x y 00(,)M x y 又1(,0)F c -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00002222x c x x x c y y y y -⎧=⎪=+⎧⎪⇒⎨⎨=⎩⎪=⎪⎩ 又点00(,)M x y 在椭圆)0(12222>>=+b a b y a x 上 ∴2200221(0)x y a b a b +=>> 因此中点P 的轨迹方程为2222(2)41x c y a b++= 4.已知A 、B 、C 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O 是平面ABC 内的一定点,P 是动点,若[)+∞∈+=-,0),21(λλBC AB OA OP ,则点P 的轨迹一定过三角形ABC 的 重 心。
圆锥曲线 第二讲 轨迹方程的求法
例2.(湖北) 设A是单位圆x2+y2=1上的任意一点,l是过点A与x轴垂直的直线,D是 直线l与x轴的交点,点M在直线l上,且满足|DM|=m|DA|(m>0,且m≠1). 当点A在圆上运动时,记点M的轨迹为曲线C. (Ⅰ)求曲线C的方程; (Ⅱ)略.
例3.(福建) 如图,在正方形OABC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0,0),点C的坐标为 (0,10),分别将线段OA和OB十等分,分点分别记为A1,A2,…,A9和B1,B2,…, * B9 ,连接OBi,过作轴的垂线与交于点P( . i i N ,1 i 9) (Ⅰ)求证:点Pi( i N * ,1 i 9) 都在同一条抛物线上,并求抛物线E的方程; (Ⅱ)略 【答案】 (Ⅰ) x2 y1 )在椭圆上,有 2 2 1 a b y12 2 2 从而 x1 a (1 2 ) 代入③得 b x2 y2 1( x a , y 0) a 2 b2
备考指津
考点预测: 预计高考对本考点考查的可能性非常大.既可以 以小题的形式考查,也可以以解答题第一问的
例4.(辽宁)
x2 y2 如图,椭圆C0: a 2 b 2 1 (a>b>0,a,b为常数),动圆C1: x2+y2=t12,
b<t1<a.点A1,A2分别为C0的左、右顶点,C1与C0相交于A,B,C,D四点. (1)求直线AA1与直线A2B交点M的轨迹方程;(2) 略
y12 2 2 由①②得 y 2 2 (x a )③ x1 a
能力突破
例1.(四川) 如图,动点M到两定点A(-1,0)、B(2,0)构成△MAB,且∠MBA=2∠MAB , 设动点M的轨迹为C. (Ⅰ)求轨迹C的方程;(Ⅱ)略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大全
轨迹问题类型一:定义法类型二:直接法类型三:相关点法类型四:参数法类型一:定义法方法讲解:运用有关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圆锥曲线的基本定义解题 注意:求轨迹方程时要注意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范例1-1】【12年九江一中入学考试】1(1,0)F -,2(1,0)F ,12F F 是1PF 与2PF 的等差中项,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 )A .221169x y +=B .2211612x y += C .22143x y += D .22134x y+=【变式1-1】【10莲塘一中期末】点M 到点F (2,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3x =-的距离小1,求点M 满足的方程。
【范例1-2】【10莲塘一中期末】已知一个动圆P 与定圆C :032422=-++y y x 内切且过定圆内的一个定点A(0,2),则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是 。
【变式1-2】【11年湖南师大附中期中考】已知定圆221:(2)49C x y ++=,定圆222:(2)1C x y -+=,动圆M 与圆1C 内切且和圆2C 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 。
【范例1-3】如图,已知圆O 的方程为x 2+y 2=100,点A 的坐标为(-6,0),M 为圆O 上的任意一点,AM 的垂直平分线交OM 于点P,则点P 的轨迹方程( )A.x 225 +y 216 =1错误!未指定书签。
B. x 225 -y 216 =1 C.(x+3)225 + y 216=1D. (x+3)225 - y 216=1【变式1-3】在ABC △中,24BC AC AB ,,上的两条中线长度之和为39,求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类型二:直接法方法讲解:直接根据等量关系式建立方程【范例2-1】【10年吉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已知A(-1,0).B(1,0),动点P(x,y)满足.4AP BP k k =,则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
【变式2-1】【2006湖北卷4】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2BP PA = 且1OQ AB =,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 .22331(0,0)2x y x y +=>>B .22331(0,0)2x y x y -=>> C .22331(0,0)2x y x y -=>> D .22331(0,0)2x y x y +=>>【范例2-2】设F (1,0),M 点在x 轴上,P 点在y 轴上,且.PF PM ,M P 2M N ———————→→→→--⊥=当点P 在y 轴上运动时,求N 点的轨迹C 的方程.【变式2-2】【山东省济宁市2011年3月高三第一次模拟理科】已知点(,0)(0)F a a >,动点M .P 分别在x .y 轴上运动,满足0PM PF ⋅=,N 为动点,并且满足0PN PM +=.(1)求点N 的轨迹C 的方程;【范例2-3】【2009山东卷文】设m R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向量(,1)a mx y =+,向量(,1)b x y =-,a b ⊥ ,动点(,)M x y 的轨迹为E.(1)求轨迹E 的方程,并说明该方程所表示曲线的形状;【变式2-3】【江西省新余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理科】已知直线l 与抛物线24x y =相切于点P (2,1),且与x 轴交于点A ,定点B 的坐标为(2,0). (1)若动点M 满足20AB BM AM ⋅+= ,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类型三:相关点法方法讲解:动点随已知曲线上点的变化而变化的轨迹问题【范例3-1】【11年衡阳八中期中】若点P 在曲线022=-y x 上移动,则点A (0,1-)与点P 连线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A. 22x y =; B. 28x y =; C. 1822-=x y ; D. 1822+=x y ;【变式3-1】【10年湖南衡阳八中期末】已知圆C 的方程为:922=+y x ,过圆C 上一动点M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m ,设m 与x 轴的交点为N ,若向量OQ OM ON =+ ,则动点Q的轨迹方程是 。
最全的圆锥曲线轨迹方程求法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解法目录一题多解 (2)一.直接法 (3)二. 相关点法 (6)三. 几何法 (10)四. 参数法 (12)五. 交轨法 (14)六. 定义法 (16)一题多解设圆C :(x -1)2+y 2=1,过原点O 作圆的任意弦OQ ,求所对弦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一.直接法设P (x,y ),OQ 是圆C 的一条弦,P 是OQ 的中点,则CP ⊥OQ ,x ≠0,设OC中点为M (0,21),则|MP |=21|OC |=21,得(x -21)2+y 2=41(x ≠0),即点P 的轨迹方程是(x -21)2+y 2=41 (0<x ≤1)。
二.定义法∵∠OPC =90°,∴动点P 在以M (0,21)为圆心,OC 为直径的圆(除去原点O )上,|OC |=1,故P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1)2+y 2=41(0<x ≤1) 三.相关点法设P (x,y ),Q (x 1,y 1),其中x 1≠0,∴x 1=2x,y 1=2y ,而(x 1-1)2+y 2=1∴(2x -1)2+2y 2=1,又x 1≠0,∴x ≠0,即(x -21)2+y 2=41(0<x ≤1) 四.参数法①设动弦PQ 的方程为y=kx ,代入圆的方程(x -1)2+kx 2=1,即(1+k 2)x 2-2x =0,∴.12221k x x +=+ 设点P (x,y ),则22211],1,0(112k k kx y k x x x +==∈+=+=消去k 得(x -21)2+y 2=41(0<x ≤1) ②另解 设Q 点(1+cos θ,sin θ),其中cos θ≠-1,P (x,y ),则,2sin ],1,0(2cos 1θθ=∈+=y x 消去θ得(x -21)2+y 2=41(0<x ≤1)一.直接法课本中主要介绍的方法。
若命题中所求曲线上的动点与已知条件能直接发生关系,这时,设曲线上动点坐标),(y x 后,就可根据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研究动点形成的几何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几何或代数的基本公式、定理等列出含有x 、y 的关系式。
有关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
轨迹方程.
解 直线l过点M(0,1),当l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斜率为k,则l的 方程为y=kx+1……………………………………….1′ 设 A x , y 、 B x , y ,由题设可得点A、B的坐标 x1 , y1 、 x2 , y2 2 2 1 1 y kx 1 是方程组 , ① 2 2 y 1 的解. ② x 4 将①代入②并化简,得 (4 k 2 ) x2 2kx 3 , 4′ …………… 0 则 x x 2k 1 2
1 点P满足 OP 2 OA OB当l绕点M旋转时,求动点P的
轨迹方程.
分析 设出直线l的方程,和A、B两点的坐标,并将 直线l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求出 x1 x2 , y1 y2 ,
1 由 OP OA OB 可表示出点P坐标,再用消参法求 2
曲线与方程
学习如几何曲线 幸福似小数循环.
椭圆: 平面内与两定点F1 , F2的 距离之和 ________ 等于 _________ 常数2a
的点的轨迹.
PF1 PF2 2a (2a F1 F2 )
常数2a 的点的轨迹. 等于 __________
F1F2 2a
__________ ________ 双曲线 : 平面内与两定点F1 , 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
PF1 PF2 2a (2a F1 F2 )
F1F2 2a
相等 ______ 抛物线 :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
的点的轨迹.
PF d p
典例分析
题型一 直接法求曲线方程 【例1】已知点F(1,0),直线l:x=-1,P为坐标平面上 的动点,过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点Q,且 QP QF FP FQ 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C.
圆锥曲线中求轨迹方程的五种策略
圆锥曲线中求轨迹方程的五种策略
圆锥曲线是一种由球体部分曲面形成的曲线,在三维空间和立体几何中经常使用,它的外表形状完全以圆锥形或椎体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求轨迹方程是圆锥曲线中常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家去深入研究并提出合理的策略。
首先,求轡迹方程的最简单方法是利用圆锥曲线的完整公式,即V=((x-
a)^2+(y-b)^2)/R^2=z,在该公式中,x和y分别是x和y的坐标,a和b是圆锥的圆心坐标,R是圆锥曲线的半径,z是圆锥轨道的高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就可
以求出圆锥曲线的的轨迹方程。
其次,在求轨迹方程时,还可以采用图解法来进行求解。
首先,确定圆锥曲线
的参数,然后绘制出圆锥曲线的图形,最后在图形中找到轨迹直线,计算这条轨迹直线和圆锥曲线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出轨迹方程。
第三,利用牛顿迭代法来求解轨迹方程。
这一方法运用牛顿迭代算法,以求出
满足条件的圆锥曲线轨迹方程。
该策略涉及变成原理、微积分和数学递归的知识,因此比较复杂。
第四,对于相对简单的圆锥曲线,可以从无数平面线段进行拼接,求出轨迹方程。
拼接的原则是:点的坐标吸引轨迹直线,这样就得到了轨迹方程,因此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最后,如果圆锥曲线轨迹不是相对简单,可以利用圆锥参数方程,在xz平面
和yz平面做投影,对投影后的坐标进行直线拼接,得到轨迹方程。
总之,求解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有五种常见的策略,分别是完全公式法、图解法、牛顿迭代法、无数平面线段拼接法以及圆锥参数方程法,这些策略各有特色,其中一些需要一定数学基础,一些则可以简单高效求解,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求圆锥曲线轨迹问题的几种方法
求圆锥曲线轨迹问题的几种方法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是的重点和难点,主要考查学生识图、画图、数形结合、等价转化、分类讨论、逻辑推理、合理运算及创新思维能力.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求圆锥曲线轨迹的方法,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一、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 ,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例1 已知A (-1,0),B (1,0)两点,过动点M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N ,若(→MN )2=λ→AN ·→NB ,当λ<0时,动点M 的轨迹为(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解:设M (x ,y ),则N (x ,0),∴(→MN )2=y 2,λ→AN ·→NB =λ(x +1,0)·(1-x ,0)=λ(1-x 2),∴y 2=λ(1-x 2),即λx 2+y 2=λ,变形为x 2+y 2λ=1.又∵λ<0,∴动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 评注: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五个步骤,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是什么.二、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例2 已知动圆C 与圆C 1:(x +1)2+y 2=1外切,与圆C 2:(x -1)2+y 2=9内切,则点C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解:设动圆C 的半径为r ,则|CC 1|=r +1,|CC 2|=3-r ,∴|CC 1|+|CC 2|=4.∴点C 的轨迹是以C 1,C 2为焦点(c =1),长轴长2a =4的椭圆,∴点C 的轨迹的方程是x 24+y 23=1. 评注:定义法的关键是条件的转化——转化成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条件.三、代入法:动点P 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却随另一动点Q 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Q 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Q 表示为P 的式子,再代入Q 的轨迹方程,整理即得P 的轨迹方程.例3 已知F 是抛物线y =14x 2的焦点,P 是该抛物线上的动点,则线段PF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抛物线x 2=4y 的焦点F (0,1),设线段PF 的中点坐标是(x ,y ),则P (2x ,2y -1)在抛物线x 2=4y 上,∴(2x )2=4(2y -1),化简得x 2=2y -1.评注:一般地,定比分点问题,对称问题或能转化为这两类的轨迹问题,都可用代入法.四、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 中间变量(参数),使x ,y 之间建立起联系,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例4 已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为O (0,0),A (1,0),B (1,1),C (0,1),点D ,E 分别在线段OC ,AB 上运动且OD =BE ,设AD 与OE 交于点G ,则点G 的轨迹方程是( )A .y =x (1-x )(0≤x ≤1)B .x =y (1-y )(0≤y ≤1)C .y =x 2(0≤x ≤1)D .y =1-x 2(0≤x ≤1)解:设D (0,λ),E (1,1-λ),0≤λ≤1.∴线段AD 的方程为x +y λ=1(0≤x ≤1), 线段OE 的方程为y =(1-λ)x (0≤x ≤1),联立方程组⎩⎪⎨⎪⎧x +y λ=1,0≤x ≤1,y =(1-λ)x ,0≤x ≤1(λ为参数),消去参数λ, 得点G 的轨迹方程为y =x (1-x )(0≤x ≤1).评注:用参数法求轨迹由于选参灵活,技巧性强,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类问题.选用什么变量为参数,要看动点随什么量的变化而变化.常见的参数有:斜率、截距、定比、角、点的坐标等.要特别注意消参前后保持范围的等价性.总结:以上给出了处理轨迹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对于以下几点,在复习轨迹问题时是值得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的:(1)高考考查轨迹问题通常是以下两类:一类是容易题,以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等为主;另一类是高难度的纯轨迹问题,综合考查各种方法.(2)求轨迹方程,求得方程就可以了;若是求轨迹,还应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类型.(3)在处理轨迹问题时一定要善于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4)认真细致确定范围.。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经典例题
轨迹方程经典例题一、轨迹为圆的例题:1、必修2课本P 124B 组2:长为2a 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 x 轴和y 轴上移动,求线段 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1必修2课本P 124B 组:已知M 与两个定点(0,0),A ( 3,0 )的距离之比为 _ ,求点M 的轨迹方程;(一般地:必修 2课2本P i4启组2:已知点M(x , y )与两个定点 的距离之比为一个常数 m ;讨论点M(x ,y )的轨迹方程(分 m =i .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 2・..3。
( 1)求圆心的P 的轨迹方程;(2)若P 点到直线y = x 的距离为—,求圆P 的方程。
2如图所示,已知 R4 , 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 APB 90°,求矩 形APBQ 勺顶点Q 的轨迹方程.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 ABP 中,|AR =| PR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 依垂径定理:在 Rt △ OAF 中,| AR 2=|AQ 2—| OR 2=36— (x 2+y 2)又| AR =| PR = - (^4)2 y 2 所以有(x — 4)2+y 2=36 — (x 2+y 2),即x 2+y 2 — 4x — 10=0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 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 动.设 Qx , y ) , Rx 1,y 1),因为 R 是 PQ 的中点,所以X 1= _ , y 1= ―,代入方程 ^+y 2 — 4x — 10=0,得 2 2(宁)2 •(寸)2 -4 —10=0整理得: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A(0,3),直线丨:y = 2x-4 •设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l 上. (1)若圆心C 也在直 线y = x -1上,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2)若圆C 上存在点M ,使MA =2MQ ,求圆心C 的横坐标a 的取值范围.与2进行讨论)戈(2013陕西卷理20)已知动圆过定点 A (4,0),且在y 轴上截得弦 MN 的长为8. (1)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2) 已知点B (_1,0),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 P,Q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l 过定点。
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的求法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知识归纳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⒈直接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接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M 的坐标x ,y 表示相关点P 的坐标(Xo 、Yo ),然后代入点P 的坐标(Xo 、Yo )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 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用未知表示已知,带入已知求未知)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 、y 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 、y 与某一变数t 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 ,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类型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例1】已知两点M(-2,0),N(2,0),点P 为坐标平面内的动点,满足|MN ⃑⃑⃑⃑⃑⃑ |⋅|MP ⃑⃑⃑⃑⃑⃑ |+MN ⃑⃑⃑⃑⃑⃑ ⋅NP ⃑⃑⃑⃑⃑ =0 ,则动点P(x ,y)的轨迹方程为 。
【点评】直接法求曲线方程时最关键的就是把几何条件或等量关系翻译为代数方程,要注意翻译的等价性.通常将步骤简记为建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这四个步骤,如果给出了直角坐标系则可省去建系这一步,求出曲线的方程后还需注意检验方程。
【变式训练】1.已知抛物线C :y 2=2x 的焦点为F ,平行于x 轴的两条直线l 1,l 2分别交C 于A ,B 两点,交C 的准线于P ,Q 两点.若△PQF 的面积是△ABF 的面积的两倍,求AB 中点的轨迹方程.2.已知两点M(-1,0),N(1,0),点P 为坐标平面内的动点,且满足|MN ⃑⃑⃑⃑⃑⃑⃑ |⋅|MP ⃑⃑⃑⃑⃑⃑ |+MN ⃑⃑⃑⃑⃑⃑⃑ ⋅NP ⃑⃑⃑⃑⃑ =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a ,b)为动点,F 1,F 2分别为椭圆x 2a 2+y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已知△F 1PF 2为等腰三角形.设直线PF 2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M 是直线PF 2上的点,满足AM →·BM →=-2,求点M 的轨迹方程.类型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例2】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求C的方程.【点评】定义法求轨迹方程1.概念:求轨迹方程时,若动点与定点、定线间的等量关系满足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以直接根据定义先定轨迹类型,再写出其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其关键是准确应用解析几何中有关曲线的定义.(1)在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2)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轨迹是不是完整的曲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应对其中的变量x或y进行限制.【变式训练】1. 在△ABC中,BC=4,△ABC的内切圆切BC于D点,且BD-CD=22,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2.设定点F(1,0),动圆D过点F且与直线x=−1相切.则动圆圆心D的轨迹方程为3.如图所示:在圆C:(x+1)2+y2=16内有一点A(1,0),点Q为圆C上一动点,线段AQ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CQ 的连线交于点M ,根据椭圆定义可得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4+y 23=1;利用类比推理思想:在圆C :(x +3)2+y 2=16外有一点A(3,0),点Q 为圆C 上一动点,线段AQ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CQ 的连线交于点M ,根据双曲线定义可得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类型三 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例3】 如图所示,抛物线E :y 2=2px(p >0)与圆O :x 2+y 2=8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为2.过劣弧AB 上动点P(x 0,y 0)作圆O 的切线交抛物线E 于C ,D 两点,分别以C ,D 为切点作抛物线E 的切线l 1,l 2,l 1与l 2相交于点M. (1)求p 的值;(2)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点评】相关点法的基本步骤(1)设点:设被动点坐标为(x ,y),主动点坐标为(x 1,y 1); (2)求关系式: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x 1=f (x ,y ),y 1=g (x ,y ); (3)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变式训练】1.如图,动圆C 1:x 2+y 2=t 2,1<t <3与椭圆C 2:x 29+y 2=1相交于A ,B ,C ,D 四点.点A 1,A 2分别为C 2的左、右顶点,求直线AA 1与直线A 2B 交点M 的轨迹方程.2.已知三角形ABC 的顶点A (−3,0)、B (3,0),若顶点C 在抛物线y 2=6x 上移动,则三角形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为______类型四 参数法求轨迹方程【例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两点M(1,-3),N(5,1),若点C 的坐标满足OC →=tOM →+(1-t)ON →(t ∈R),且点C 的轨迹与抛物线y 2=4x 相交于A ,B 两点. (1)求证:OA ⊥OB ;(2)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m,0)(m≠0),使得过点P 任意作一条抛物线y 2=4x 的弦,并以该弦为直径的圆都经过原点?若存在,求出m 的值及圆心的轨迹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点评】利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一是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以是单参数,也可以是双参数);二是建立参数方程后消掉参数,消参数的方法有代入消参法、加减消参法、平方消参法等.【变式训练】设椭圆中心为原点O,一个焦点为F(0,1),长轴和短轴的长度之比为t.(1)求椭圆的方程;(2)设经过原点且斜率为t的直线与椭圆在y轴右侧部分的交点为Q,点P在该直线上,且OP2-1,当t变化时,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OQ=t t类型五 交轨法法求轨迹方程例5 如右图,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双曲线12222=-by a x 于M 、N 两点,21,A A 为双曲线的左、右顶点,求直线M A 1与N A 2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轨迹的形状.【变式训练】抛物线)0(42>=p px y 的顶点作互相垂直的两弦OA 、OB ,求抛物线的顶点O 在直线AB 上的射影M 的轨迹。
圆锥曲线(求轨迹方程)
专题 圆锥曲线(求轨迹方程)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x ,y 之间的关系或F (x ,y )=0;(2)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3)代入转移法(相关点法):动点P (x ,y )依赖于另一动点Q (x 0,y 0)的变化而变化,并且Q (x 0,y 0)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x ,y 的代数式表示x 0,y 0,再将x 0,y 0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1.一个区别——“轨迹方程”与“轨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和“求动点的轨迹”是不同的.前者只须求出轨迹的方程,标出变量x ,y 的范围;后者除求出方程外,还应指出方程的曲线的图形,并说明图形的形状、位置、大小等有关的数据.2.双向检验——求轨迹方程的注意点求轨迹方程,要注意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是一一对应关系,检验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方程的化简是否是同解变形;二是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注意轨迹上特殊点对轨迹的“完备性与纯粹性”的影响.考向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例1】 已知动点P (x ,y )与两定点M (-1,0),N (1,0)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常数λ(λ≠0).(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试根据λ的取值情况讨论轨迹C 的形状.【解】 (1)由题意可知,直线PM 与PN 的斜率均存在且均不为零,所以k PM ·k PN =y x +1·y x -1=λ,整理得x 2-y 2λ=1(λ≠0,x ≠±1).即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y 2λ=1(λ≠0,x ≠±1).(2)①当λ>0时,轨迹C 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除去顶点);②当-1<λ<0时,轨迹C 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③当λ=-1时,轨迹C 为以原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除去点(-1,0),(1,0).④当λ<-1时,轨迹C 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除去短轴的两个端点).【对点练习1】已知A ,B 为平面内两定点,过该平面内动点M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N .若MN →2=λAN →·NB →,其中λ为常数,则动点M 的轨迹不可能是( )A .圆B .椭圆C .抛物线D .双曲线【解析】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B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坐标系,设M (x ,y ),A (-a,0),B (a,0),则N (x,0).因为MN →2=λAN →·NB →,所以y 2=λ(x +a )(a -x ),即λx 2+y 2=λa 2,当λ=1时,是圆的轨迹方程;当λ>0且λ≠1时,是椭圆的轨迹方程;当λ<0时,是双曲线的轨迹方程;当λ=0时,是直线的轨迹方程.综上,方程不表示抛物线的方程.【答案】 C图8-8- 2 图8-8- 1考向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例2】已知两个定圆O 1和O 2,它们的半径分别是1和2,且|O 1O 2|=4.动圆M 与圆O 1内切,又与圆O 2外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何种曲线.【解】 如图所示,以O 1O 2的中点O 为原点,O 1O 2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O 1O 2|=4,得O 1(-2,0),O 2(2,0).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则由动圆M 与圆O 1内切,有|MO 1|=r -1;由动圆M 与圆O 2外切,有|MO 2|=r +2.∴|MO 2|-|MO 1|=3.∴点M 的轨迹是以O 1,O 2为焦点,实轴长为3的双曲线的左支.∴a =32,c =2,∴b 2=c 2-a 2=74.∴点M 的轨迹方程为4x 29-4y 27=1⎝ ⎛⎭⎪⎫x ≤-32.【对点练习2】如图8-8-1所示,已知圆A :(x +2)2+y 2=1与点B (2,0),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1)△P AB 的周长为10;(2)圆P 与圆A 外切,且过B 点(P 为动圆圆心);(3)圆P 与圆A 外切,且与直线x =1相切(P 为动圆圆心).【解】(1)根据题意,知|P A |+|PB |+|AB |=10,即|P A |+|PB |=6>4=|AB |,故P 点轨迹是椭圆,且2a =6,2c =4,即a =3,c =2,b = 5.因此其轨迹方程为x 29+y 25=1(y ≠0).(2)设圆P 的半径为r ,则|P A |=r +1,|PB |=r ,因此|P A |-|PB |=1.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 点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且2a =1,2c =4,即a =12,c =2,b =152,因此其轨迹方程为4x 2-415y 2=1⎝ ⎛⎭⎪⎫x ≥12. (3)依题意,知动点P 到定点A 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x =2的距离,故其轨迹为抛物线,且开口向左,p =4. 因此其轨迹方程为y 2=-8x .考向三 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例3】如图8-8-2所示,设P 是圆x 2+y 2=25上的动点,点D 是P 在x 轴上的投影,M 为PD 上一点,且|MD |=45|PD |.(1)当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2)求过点(3,0)且斜率为45的直线被C 所截线段的长度.【解】(1)设M 的坐标为(x ,y ),P 的坐标为(x P ,y P ),由已知得⎩⎪⎨⎪⎧x P=x ,y P =54y . ∵P 在圆上,∴x 2+⎝ ⎛⎭⎪⎫54y 2=25,即C 的方程为x 225+y 216=1.图8-8-5(2)过点(3,0)且斜率为45的直线方程为y =45(x -3),设直线与C 的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将直线方程y =45(x -3)代入C 的方程,得x 225+(x -3)225=1,即x 2-3x -8=0.∴x 1=3-412,x 2=3+412.∴线段AB 的长度为|AB |=(x 1-x 2)2+(y 1-y 2)2=⎝ ⎛⎭⎪⎫1+1625(x 1-x 2)2=4125×41=415.【对点练习2】(2014·合肥模拟)如图8-8-5所示,以原点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1,过原点O 的射线交大圆于点P ,交小圆于点Q ,P 在y 轴上的射影为M .动点N 满足PM →=λPN →且PM →·QN→=0. (1)求点N 的轨迹方程;(2)过点A (0,3)作斜率分别为k 1,k 2的直线l 1,l 2与点N 的轨迹分别交于E ,F 两点,k 1·k 2=-9.求证:直线EF 过定点.【解】(1)由PM →=λPN →且PM →·QN →=0可知N ,P ,M 三点共线且PM ⊥QN . 过点Q 作QN ⊥PM ,垂足为N ,设N (x ,y ),∵|OP |=3,|OQ |=1,由相似可知P (3x ,y ).∵P 在圆x 2+y 2=9上,(3x )2+y 2=9,即y 29+x 2=1. 所以点N 的轨迹方程为y 29+x 2=1.(2)证明:设E (x E ,y E ),F (x F ,y F ),依题意,由⎩⎪⎨⎪⎧ y =k 1x +3,y 29+x 2=1⇒(k 21+9)x 2+6k 1x =0,① 解得x =0或x =-6k 1k 21+9. 所以x E =-6k 1k 21+9,y E =k 1⎝ ⎛⎭⎪⎫-6k 1k 21+9+3=27-3k 21k 21+9, ∴E ⎝ ⎛⎭⎪⎫-6k 1k 21+9,27-3k 21k 21+9. ∵k 1k 2=-9,∴k 2=-9k 1.用k 2=-9k 1替代①中的k 1, 同理可得F ⎝ ⎛⎭⎪⎫6k 1k 21+9,3k 21-27k 21+9. 显然E ,F 关于原点对称,∴直线EF 必过原点O .【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若M ,N 为两个定点,且|MN |=6,动点P 满足PM →·PN →=0,则P 点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 2.已知点F ⎝ ⎛⎭⎪⎫14,0,直线l :x =-1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A .双曲线B .椭圆C .圆D .抛物线3.(2014·天津模拟)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 (3,1),B (-1,3),若点C 满足OC →=λ1OA →+λ2OB →(O 为原点),其中λ1,λ2∈R ,且λ1+λ2=1,则点C 的轨迹是( )图8-8-4 A .直线 B .椭圆 C .圆 D .双曲线4.(2014·合肥模拟)如图8-8-4所示,A 是圆O 内一定点,B 是圆周上一个动点,AB 的中垂线CD 与OB 交于E ,则点E 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5.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BP →=2P A →, 且OQ →·AB →=1,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A.32x 2+3y 2=1(x >0,y >0)B.32x 2-3y 2=1(x >0,y >0)C .3x 2-32y 2=1(x >0,y >0)D .3x 2+32y 2=1(x >0,y >0)6.已知动点P 在曲线2x 2-y =0上移动,则点A (0,-1)与点P 连线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A .y =2x 2B .y =8x 2C .2y =8x 2-1D .2y =8x 2+1二、填空题7.平面上有三个点A (-2,y ),B ⎝ ⎛⎭⎪⎫0,y 2,C (x ,y ),若AB →⊥BC →,则动点C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动圆与⊙C 1:x 2+y 2=1外切,与⊙C 2:x 2+y 2-8x +12=0内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已知△ABC 的顶点B (0,0),C (5,0),AB 边上的中线长|CD |=3,则顶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4·佛山模拟)在△ABC 中,A 为动点,B ,C 为定点,B ⎝ ⎛⎭⎪⎫-a 2,0,C ⎝ ⎛⎭⎪⎫a 2,0(a >0),且满足条件sin C -sin B =12sin A ,则动点A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1.已知定点F (0,1)和直线l 1:y =-1,过定点F 与直线l 1相切的动圆的圆心为点C .(1)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2)过点F 的直线l 2交轨迹于P ,Q 两点,交直线l 1于点R ,求RP →·RQ →的最小值.12.(2011·课标全国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0,-1),B 点在直线y =-3上,M 点满足MB →∥OA →,MA →·AB →=MB →·BA →,M 点的轨迹为曲线C .(1)求C 的方程;(2)P 为C 上的动点,l 为C 在P 点处的切线,求O 点到l 距离的最小值.13.(2013·课标全国卷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圆P 在x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2,在y 轴上截得线段长为2 3.(1)求圆心P 的轨迹方程;(2)若P 点到直线y =x 的距离为22,求圆P 的方程.【达标训练】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解析】∵PM →·PN →=0,∴PM ⊥PN ,∴点P 的轨迹是以线段MN 为直径的圆.2.D. 【解析】由已知:|MF |=|MB |,由抛物线定义知,点M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l 为准线的抛物线.3.A .【解析】设C (x ,y ),因为OC →=λ1OA →+λ2OB →,所以(x ,y )=λ1(3,1)+λ2(-1,3),即⎩⎨⎧ x =3λ1-λ2,y =λ1+3λ2,解得⎩⎪⎨⎪⎧ λ1=y +3x 10,λ2=3y -x 10,又λ1+λ2=1,所以y +3x 10+3y -x 10=1,即x +2y =5,所以点C 的轨迹为直线,故选A.4.B .【解析】由题意知,|EA |+|EO |=|EB |+|EO |=r (r 为圆的半径)且r >|OA |,故E 的轨迹为以O ,A 为焦点的椭圆,故选B.5.A. 【解析】设P (x ,y ),A (x A,0),B (0,y B ),则BP →=(x ,y -y B ),P A →=(x A -x ,-y ),∵BP →=2P A →,∴⎩⎨⎧ x =2(x A -x ),y -y B =-2y ,即⎩⎪⎨⎪⎧ x A =32x ,y B=3y .∴A ⎝ ⎛⎭⎪⎫32x ,0,B (0,3y ). 又Q (-x ,y ),∴OQ →=(-x ,y ),AB →=⎝ ⎛⎭⎪⎫-32x ,3y ,∴OQ →·AB →=32x 2+3y 2=1, 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32x 2+3y 2=1(x >0,y >0).6.C .【解析】设AP 中点M (x ,y ),P (x ′,y ′),则x =x ′2,y =y ′-12,∴⎩⎨⎧x ′=2x ,y ′=2y +1, 代入2x 2-y =0,得2y =8x 2-1,故选C.二、填空题7.y 2=8x 。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
一、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利用动点运动的条件得到等量关系,表示为x和y的等式。
例如,已知点A(-2,0)和B(3,0),动点P(x,y)满足PA·PB=x²,
那么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
二、有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根据圆锥曲线的基本定义解题。
例如,已知圆O的方程
为x²+y²=100,点A的坐标为(-6,0),M为圆O上的任意一点,AM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点P,那么点P的轨迹方程为
25/16=(x+3)²/y²,即椭圆。
三、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
当动点M随着已知方程的曲线上另一动点C(x,y)运动时,找出点M与点C之间的坐标关系式,用(x,y)表示(x,y),再将
x和y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
例如,从双曲线x²-y²=1上一点Q引直线x+y=2的垂线,垂足为N,
求线段QN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设动点P的坐标为(x,y),点
Q的坐标为(x₁,y₁),则N点的坐标为(2x-x₁,2y-y₁)。
因为N
点在直线x+y=2上,所以2x-x₁+2y-y₁=2.又因为PQ垂直于直线x+y=2,所以x-y+y₁-x₁=0.将两个方程联立,得到
x₁=2x+2y-1和y₁=2x+2y-1.因为点Q在双曲线上,所以x₁²-y₁²=1.将x₁和y₁代入公式中,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式为2x²-2y²-2x+2y-1=0.
四、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
选取适当的参数,分别用参数表示动点坐标得到动点轨迹的普通方程。
圆锥曲线中的轨迹方程问题-(解析版)
专题1 圆锥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轨迹与轨迹方程高考题中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单独考查,在解答题中也会出现轨迹与轨迹方程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圆锥曲线中关于轨迹方程求法。
首先正确理解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会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用方程的观点实现几何问题的代数化解决,并能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常用方法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交轨)法等方法1、直译法:若动点运动的条件是一些已知(或通过分析得出)几何量的等量关系,可转化成含x,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
直译法知识储备: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向量)公式。
经典例题:1.(2020·江苏徐州市·高三月考)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波罗尼斯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齐名,他发现: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之比为定值λ(1λ≠)的点所形成的图形是圆.后来,人们将这个圆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波罗尼斯圆,简称阿氏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2,0A -、()4,0B ,点P 满足12PA PB =,设点P 所构成的曲线为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C 的方程为()22416x y ++= B .在C 上存在点D ,使得D 到点()1,1的距离为3 C .在C 上存在点M ,使得2MO MA = D .在C 上存在点N ,使得224NO NA += 【答案】ABD【分析】设点P 的坐标,利用12PA PB =,即可求出曲线C 的轨迹方程,然后假设曲线C 上一点坐标,根据BCD 选项逐一列出所满足条件,然后与C 的轨迹方程联立,判断是否有解,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设点P (x ,y ),()2,0A -、()4,0B ,由12PA PB =,12=,化简得x 2+y 2+8x =0,即:(x +4)2+y 2=16,故A 选项正确;曲线C 的方程表示圆心为(﹣4,0),半径为4的圆,圆心与点(1,1)=﹣4,+4,而3∈﹣4,故B 正确;对于C 选项,设M (x 0,y 0),由|MO |=2|MA |,=又 ()2200416x y ++=,联立方程消去y 0得x 0=2,解得y 0无解,故C 选项错误;对于D 选项,设N (x 0,y 0),由|NO |2+|NA |2=4,得 ()2222000024x y x y ++++=,又()2200416x y ++=,联立方程消去y 0得x 0=0,解得y 0=0,故D 选项正确.2.(2020·湖南省高三期末)点(,)P x y 与定点(1,0)F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4l x =距离的比是常数12. 求点P 的轨迹方程;【答案】22143x y +=12=,化简即可求出;12=,化简得:223412x y +=,故1C 的方程为22143x y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解析几何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3.(2021年湖南省高三月考)已知动点P 到定点A (5,0)的距离与到定直线165x =的距离的比是54,求P 点的轨迹方程.【答案】轨迹方程是221169x y -=.【分析】利用动点P 到定点A (5,0)的距离与到定直线165x =的距离的比是54可得方程,化简由此能求出轨迹M 的方程.【详解】由题意,设P (x ,y ),则()22252516165x y x -+=⎛⎫- ⎪⎝⎭,化简得轨迹方程是221169x y -=. 故答案为221.169x 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属于基础题.由2、3题推广:圆锥曲线统一定义(第二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 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曲线-----轨迹
一 基础热身
1.点M 与点(4,0)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50l x +=的距离小1,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
2.一动圆与圆2
2
1x y +=外切,而与圆2
2
680x y x +-+=内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 _______
3.已知椭圆13
42
2=+y x 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 1,
F 2,P 是这个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延长F 1P 到Q ,使得|PQ |=|F 2P |,求Q 的轨迹方程是.
4.倾斜角为4
π
的直线交椭圆1422=+y x 于B A ,两点,则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_______. 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 (3,1),B (-1,3),若点C 满足OC OA OB αβ=+,其中,R αβ∈,且1αβ+=,则点C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典例回放
1.⊙C :16)3(22=++y x 内部一点A (3,0)与圆周上动点Q 连线AQ 的中垂线交CQ 于P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2.一条曲线在x 轴上方,它上面的每一个点到点(0,2)A 的距离减去它到x 轴的距离的差都是2,求这条曲线的方
程。
3.△ABC 中,B (-3,8)、C (-1,-6),另一个顶点A 在抛物线y 2
=4x 上移动,求此三角形重心G 的轨迹方程.
4.抛物线 y 2=2px(p>0),O 为坐标原点,A 、B 在抛物线上,且OA ⊥OB ,求弦AB 中点M的轨迹方程.
三 水平测试
1.与两点)0,3(),0,3(-距离的平方和等于38的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1022=-y x ()B 1022=+y x ()C 3822=+y x ()D 3822=-y x
2.过椭圆4x 2
+9y 2
=36内一点P(1,0)引动弦AB,则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A)4x 2+9y 2-4x=0 (B)4x 2+9y 2+4x=0 (C)4x 2+9y 2-4y=0 (D)4x 2+9y 2
+4y=0
3.若
()()031322=+---++y x y x ,则点()y x M ,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4.已知M (-2,0),N (2,0),|PM|-|PN|=4,则动点P 的轨迹是:()
()A 双曲线 ()B 双曲线左支 ()C 一条射线 ()D 双曲线右支
5.已知三角形ABC 中,2,
2,AB
BC AC
==则点A 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6.抛物线y=x 2+2mx+m 2+1-m 的顶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线段AB 的两端点分别在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滑动,且||2AB a =,求AB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8.已知两点M (-1,0)、N (1,0),且点P 使MP MN ,PM PN ,NM NP 成公差小于零的等差数列。
(1)、点P 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2)、若点P 坐标为00(,)x y ,记θ为PM 与PN 的夹角,求tan θ。
答案:一 基础热身
1.x y 162= 2。
025*******
2=+--y x x 3。
()16122
=++y x 4。
04=+y x (椭圆内
部) 5.052=-+y x
二 典例回放: 1.
解:设()y x P ,,由题意PQ PA =,324>==+=+∴R PQ PC PA PC . P 的轨迹为C,A 为焦点
的椭圆的一部分,即:14
22
=+y x (椭圆内部) 2. y x 82= 3.由重心坐标公式及转移代入法得:044432=---x y y
3.
设:()()()2211,,,,,y x B y x A y x M 直线t my x l AB +=:代入px y 22
=得:0222
=--pt pmy y ,由韦
达定理及02121=+y y x x 可求得p t 2=.再由⎪⎪⎩
⎪⎪⎨⎧=+=+=+=pm y y y p pm x x x 22221221消去p px y m 2:,,2
-=得
(抛物线内部)
三 水平测试:
1.B
2.A
3.C 4C 5.圆 6.1+=x y 7.2
2
2
a y x =+
9.(1)()032
2
<=+x y x (2)设()00,y x P ,()()0000,1,,1y x N P y x M P --=--=
而32
020=+y x ()()()()200020
2020202
0204124242111cos x x x y x y x y x N P M P N P M P -=-+=+-+++-=∙=∴ 2
02
231cos 1tan x s -=-=
θ
θ0203tan y x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