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词作鉴赏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
清代的古诗词诗歌鉴赏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我在此整理了清代的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清代的古诗词鉴赏11河中石兽纪昀〔清代〕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一作:再转)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2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清代〕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是一首借咏寒柳而抒伤悼之情的词作,纳兰在词中咏物写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远,可谓是其咏物词中的佳作,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余最爱其《临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言中有物,几令人感激涕零,纳兰词亦以此篇为压卷。
”清代的古诗词鉴赏21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清代〕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清词综》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清词综》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清词综》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原名《国朝词综》。
清词名篇鉴赏
清词名篇鉴赏1.吴伟业《贺新郎病中有感》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
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
待洒向、西风残月。
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
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
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
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
早患苦,重来千叠。
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此词传说是吴梅村临终绝笔,最早见于尤侗的《艮斋杂说》。
尤侗(1618—1704)与梅村系同郡之人,又仅小吴梅村九岁,应该就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其说自易取信于世。
然而谈迁的《北游录》的《纪闻(上)》已载述这首词,《北游录》这一部分的记录不可能迟于顺治十二年(1655),所以“绝笔”之说又难以成立。
其实,是否“临终”绝笔对把握词心并无太大关系。
如果说,人们接受而且确认这样一种观念: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活着却是死了!那么,“吾病难将医药治”的吴梅村是在顺治十年陷入“一身事二姓”的境地,自己宣判了自己已是“不值一钱”的“草间偷活”,也即别一种意义的“临终”。
至少,在诗词创作中,吴伟业就曾不断地在写此类作品自责,更何况其时又事实是在病中,心力交瘁,情思怫郁,自愧自惭,自责深疚,显得愈益真实感人。
此词词笔甚疏朗,但结构或者说构思却很绵密。
上下片有两个对照。
一与古之完人相对照,龚胜年七十九绝食死而称之为“天年竟夭”,意为不该死而竟死;那么观照自己这个四十六岁的不“完”之人,该死而终因当年“沉吟不断”而不死,岂不可悲?能不大悔?下片又与“慷慨多奇节”的故人相对照,深化了“高名难没”和“偷活”者间一钱不值的反差。
无地自容之感不只是一种绝境,类似于患了不治之症,然而却又痛苦地活着,这种自责显然又是其坦诚的表现了。
坦诚,能博得怜惜和谅解,因为坦诚也是感情真挚的表现。
所以,尽管梅村自述当年不跟随先帝一起尽节是为了“妻孥”,今天仍不能自裁以抗拒征辟,也是“脱屣妻孥非易事”,这理由实际上并不堂皇;可是坦率地陈述不堂皇的行为和心性,正是不掩饰的自我谴责,自然能够得道他人的原谅。
清词词作鉴赏
清词词作鉴赏吴伟业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又号鹿樵生,江南太仓州(今江苏太仓市)人。
明崇祯四年(1631)一甲二名(即榜眼)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左庶子等官。
南明福王时,官少詹事。
时马士英、阮大铖当政,拟兴党狱,急请假归。
入清,初不出仕。
顺治九年(1652),清廷强征之,经年始入京,官秘书院侍讲,转国子监祭酒。
十三年(1656),奔继母丧南归。
家居十四年而殁。
遗命以僧服殓,题“诗人吴梅村之墓”。
吴伟业早年受学于复社领袖张溥。
复社继东林党而起,讲学又议论朝政,溥门下士不下千人,伟业为首。
李自成破北京时,伟业方里居。
入清后虽十年在野,但仍主持文社。
博览群书,学有本原,也谙熟史事。
其古文委曲条畅,风格与钱谦益相近。
其诗取法唐人,亦偶参宋调,尤以七言歌行著称于世,诗人赵翼称他为“近代中之大家”,李慈铭以为“其长歌古今独绝”,张尔田谓其“声情骀(dài)宕,上掩元、白,而苍凉激楚过之”。
又工词与传奇,晚清词人、词论家陈廷焯谓其词“高者有与老坡(苏轼)神似处”。
著作有《春秋地理志》一二卷、《春秋氏族志》二四卷、《绥寇纪略》一二卷,诗文有《梅村集》四十卷、《梅村家藏稿》五八卷、《诗话》一卷、《秣陵春》、《临春阁》、《通天台》传奇各一卷。
吴伟业:《贺新郎·病中有感》万事摧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
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
待洒向、西风残月。
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
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
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
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
早患苦,重来千叠。
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人世事,几完缺。
此词传说是吴梅村临终绝笔,最早见之于尤侗的《艮斋杂说》。
尤侗(1618—1704)与梅村系同郡之人,又仅小其九岁,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其说自易取信于世。
然而谈迁的《北游录》的《纪闻(上)》已载述这阕词,《北游录》这一部分记录不可能迟于顺治十二年(1655),所以“绝笔”之说又难以成立。
清词几手简析_小学生
清词几手简析年来读了清词若干,觉得其中颇有些值得为其做广告的,就摘抄下来,再附一点小感想,凑成此文-------虽是给古人帮点小忙,也希望对且听填词者有二三启示罢。
李雯月中行采莲新丝轻染石榴红,虹挂小窗东。
淡烟深柳晚来风。
结伴采芙蓉。
豰纹细浪牵花桨,双鹭下、绿水摇空。
藕花裙湿鬃云松。
人在落霞中。
简析:首句以红丝喻彩虹,比喻奇特,因榴花较艳,故说“轻染”。
“新”字说明天初霁。
前三句景色铺陈已足,人物于是出场。
下片前两句风景颇具立体美感,“牵”字尤佳。
后两句写人,虚实相生,情韵甚妙。
丁澎长相思采花郎采花,妾采花,郎指阶前姊妹花,道依强似他。
/红薇花、白薇花,一树开来两样花,劝郎莫做他。
简析:本词用对答体,上片男子用花赞美对方,下片女子则更巧妙地用花提醒对方不要做薄幸人。
此调字数极少,惟寻得巧思,方可动笔,否则要不毫无趣味,要不意境支离破碎。
顾贞观夜行船郁孤台为问郁然孤峙者,有谁来,雪天月夜?五岭南横,七闽东距,终古江山如画./百感茫茫交集也!憺忘归,夕阳西挂.尔许雄心,无端客泪,一十八滩流下.简析:愚以为该词与东坡大江东去一首情致甚为相近。
上片写景,气势雄浑。
后片首句:百感茫茫交集也,情感上承接上片的首两句。
本词最好的是末三句,如奔流急湍,一气而下,爽快清俊尚在苏词之上。
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
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
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简析:该词乍看是抒写古今苍茫之感,但兴许也有一点怀念前朝的意思吧。
上片写远景,首两句以易凋之柳与无情之潮(用刘宾客“潮打空城寂寞回”句意),极写南京城之寥落。
后三句是进一步展开,用夸张的说法点出南京这个六代繁华之所,只今“剩有渔竿”了。
下片始着力写雨花台,用“草寒台空”点出古今变化之大。
至此铺陈已足,“更无人处一凭栏”的词人不禁幽幽发出感叹:如此江山,谁能似无情的燕子自在依然(似暗用“旧时王谢堂前燕”一典)?!通篇用典不露,字浅情长,正是朱词典型风格。
2024年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性德相见欢的赏析
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 况周颐在《 蕙风词话》中誉其为 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是康熙年间的名相纳兰明珠的儿子,擅长骑射,而且经史百家无所不通,夏承焘先生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纳兰性德能诗善赋,写作的词尤其出色,词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大有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之风。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写词并不能被主流社会所认同,词只是“艳科小道”,并不是正经的道路,所以纳兰性德在当时虽然诗词比较著名,但是使得其真正被主流社会认同的是其与徐乾学一同编著的大型文学丛书《通志堂经解》,但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对于纳兰性德的成就的认同正是纳兰性德生前不被认同的“艳科小道”。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 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 花间集》和 晏几道的影响。
这首词虽不像他的悼亡之作那样悲凄幽咽,哀怨绵长,但其孤独凄清,别恨悠悠的苦情则依然是灼人心脾,呈现出一种“灰色”的格调,读之令人悒悒不欢的。
诗词意境解析清词中的秋雨绵绵
诗词意境解析清词中的秋雨绵绵秋雨绵绵,这个题目要求我对清词中的秋雨绵绵进行解析,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秋天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充满诗意和美丽的季节。
而秋雨绵绵则是描绘秋天的一种常见手法,让人们感受到雨水滴滴落在大地上的场景,从而引起人们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慨。
清词是指清代(1644年-1911年)的诗词作品,以及清代以前的散曲、词牌等。
清词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审美情感的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往往能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秋雨绵绵的意境营造主要是通过描绘秋天和雨水的特点来实现的。
在清词中,秋雨绵绵往往有以下几种意义和表达方式:1. 表达秋天的凄凉之美秋雨绵绵可以让人感觉到秋天的凄凉之美。
在这样的描绘中,通常用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来描绘雨滴的弹跳和飘落,营造出一种柔和、忧郁的氛围。
这种氛围既表达了秋天的静美,也带给人们一丝凄凉之感。
例如,清代文人袁枚在《纪梦庚忆菊杯四首十〇五字》中写道:“乃秋绵绵作雨丝,暗遣轻寒到家归”,通过“绵绵”来形容雨丝,给人一种细腻、柔和的感觉,同时配以“轻寒”一词,既形容了秋天的寒意,也增加了整首词的凄凉之感。
2. 表现思乡之情秋雨绵绵也是表现思乡之情的一种手法。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常常在秋天经历离乡别井的时刻。
而秋雨的降临,更是让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思乡之情倍感浓烈。
比如清代文人林则徐在《漕船夜发秋泊文》中写道:“天渐畏摧涨,秋风远旅情”,通过“秋风”和“远旅情”来表达自己离乡思乡之情。
而“秋风”和“秋雨绵绵”这样的描绘方式,更加凸显了对家乡的思念。
3. 表达对逝去时光的回忆秋雨绵绵还有一种表达方式是通过描绘雨水打湿大地的情景,让人们回忆起逝去的时光。
秋雨绵绵让人们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也让人对已经过去的记忆产生无尽的思绪。
比如清代文人纳兰性德在《夜雨寄北》中写道:“思君如浩荡,梦亦不成眠”,通过“思君”和“梦亦不成眠”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过去情感的怀念。
清词300首全集
清词300首全集背景介绍清词是指对一段文字或一首诗歌进行解析、分析和注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清词的过程可以帮助读者掌握文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增加阅读的乐趣。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包含300首经典诗歌的全集,每首诗均附有详细的清词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
清词分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清词分析:这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在寂静夜晚思念故乡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清词分析:这是中国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追求进步、超越现状的决心和意愿。
诗中的“更上一层楼”寓意着不断追求进取,永不满足。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词分析:这是中国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通过描写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无限向往之情。
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应该珍惜时间、积极向上。
…总结本文为您呈现了300首经典诗歌全集,并对每首诗进行了详细清词分析。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诗歌,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艺术和哲学内涵。
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这份清词300首全集能够给您带来阅读的乐趣,并丰富您的诗歌知识。
祝您阅读愉快!。
朱彝尊的诗词赏析5篇
朱彝尊的诗词赏析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朱彝尊的诗词赏析5篇朱彝(yí)尊(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
诗词意境解析清词中的江南雨巷
诗词意境解析清词中的江南雨巷江南雨巷是一首以抒情方式描绘江南雨巷景色的诗词作品。
通过对诗中的意象、音乐和情感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江南雨巷的意境。
江南雨巷这个标题恰如其分地勾起读者对江南地区的美好向往。
江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以及其浓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人通过雨巷这一细节,展示了江南地区独特的美景和人文气息。
首先,诗中的意象给读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江南雨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书香气息浓郁,古韵悠长的景象。
雨巷的狭窄使得雨水在空中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水雾,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同时,雨水湿润的巷口和石板路在细雨中闪烁着微光,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受。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江南雨巷的浪漫氛围。
其次,音乐在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诗人使用押韵和节奏感,使诗句流畅而悦耳。
在江南雨巷中,雨声与深巷中回荡的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江南的意境。
雨声和琴声相互共鸣,共同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风情的喜爱和敬仰。
读者在品读这首诗的时候,可以用心去感受其中蕴含的音乐美感,体验诗人对江南雨巷的独特表达。
最后,诗中透露出的情感让读者更深地理解江南雨巷的意境。
诗中的虽然没有明确表达诗人的情感,但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音乐的呈现,以及对词语的精选,给人以一种出离尘世的感受。
由于诗词的深邃和丰富的想象力,读者可以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共鸣让读者更加独特地理解并感受江南雨巷的意蕴。
综上所述,江南雨巷是一首通过描绘意象、运用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诗词作品。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解析,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江南雨巷的意境。
这首诗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向往,也展示了诗人对江南地区的独特情感表达。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沉浸其中,感受江南雨巷独特的美丽。
全清诗原文与解析
全清诗原文与解析全清诗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代表之作,其风格独特,意境深远。
本文将为您呈现全清诗的原文及其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优秀的文学作品。
全清诗原文如下:宫怨遣词史,梅花荐曲辞。
虚润坡云背,温存沼泽肌。
密欺棠树叶,悄逐菊花枝。
宴绝自是心,亡相未须悲。
全清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才情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以下是对该诗的解析:首先,全清诗采用了四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只有四个字,形式简练,节奏明快。
这种形式符合古诗的传统,也能凝练表达诗人的情感。
全清诗以宫怨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不满与感叹。
宫怨的意思是宫廷中的怨恨,诗人通过此题材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现象和官场生活的失望与痛苦。
梅花与曲辞是全清诗中的重要意象。
梅花象征着坚强与孤寂,而曲辞则象征着诗人将内心的苦闷与羞愧借诗表达出来。
通过梅花荐曲辞的比喻手法,诗人传达了自己渴望脱离宫廷的心声。
接下来的两句“虚润坡云背,温存沼泽肌”,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切入诗人的内心感受。
“虚润坡云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虚无飘渺的心境。
“温存沼泽肌”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温暖和对生活的珍爱。
全清诗的下两句“密欺棠树叶,悄逐菊花枝”,诗人通过描述植物和花卉的生长环境,表达了自己在宫廷内的无奈与窘境。
“密欺棠树叶”意味着诗人在官场中被隐瞒,被排挤。
“悄逐菊花枝”则传达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孤单与无助。
最后一句“宴绝自是心,亡相未须悲”,诗中的“宴绝自是心”意指宴会的终结只让自己感到心灵的寂寞。
而“亡相未须悲”表明了诗人对官场中权力与欲望的淡漠和超然。
通过这首清代诗人袁枚的全清诗,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奈与失望。
诗人以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宫廷生活和政治权力的迷茫和抗争。
全清诗运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手法,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诗中也透露了诗人的超然态度,对权力斗争和人事变迁持一种冷静的观察态度。
总之,全清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才华,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珍品之一。
清代好的词作
清代好的词作清代对词作的重视与发展清代是中国文人诗词创作的黄金时期,尤以清代词作水平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代文人词坛以四大家为代表,分别是纳兰性德、杨万里、姜夔和蒋捷。
清代文人对词作的重视程度远超唐宋时期,不仅词作成为文人之间的社交活动,也是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个人情绪的重要手段。
清代文人们追求真情实感,注重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的表达,使得清代的词作更加具有生活化和感人的特点。
清代好的词作的特点清代好的词作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真情实感清代的词作讲究真实感和真情实感,不同于唐宋时期的华丽辞藻和深奥意境。
清代词人倾向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情感,使得词作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生活。
2. 字字入心清代词作注重字句的选择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清代的词作往往能够通过字句的选择和组合,达到字字入心的效果。
清代文人运用巧妙的修辞手法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使得每个字词都能够传达出词人内心的真实情感。
3. 音韵美的追求清代文人对于音韵美的追求在词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清代词作注重音节的搭配和韵律的把握,使得词作既具有韵律感又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4. 意境的独特表达清代的词作在意境表达上极为独特。
清代词人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得词作能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清代好的词作的经典范例清代的好词之作数不胜数,下面将列举几个清代词人的经典范例:1.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 杨万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 姜夔《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纳兰性德名作鉴赏长相思-山一程
作悼亡词血泪交织,尤为感人。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
在《人间词话》中称赞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长 相 思 ·山 一 程
原文: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 相 思 ·山 一 程
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不舍。
•
上片描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前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
“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
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
它使读者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
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这里借描述周
• 译文:
•
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
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
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长 相 思 ·山 一 程
•
赏析:
•
•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词人在写景中
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曾
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帝赏识。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纳兰性德因寒疾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
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词作多为友情词、边塞词和悼亡词。
清照词四大特点及古今评论
清照词四大特点及古今评论(2667字)一是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等,满猪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
其后期怀;日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
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是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
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
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
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
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
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
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
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是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
李叔同《金缕曲·东渡留别祖国》清词作鉴赏
李叔同《金缕曲·东渡留别祖国》清词作鉴赏东渡留别祖国披发佯狂走。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
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
便惹得、离人消瘦。
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
恨年年、絮飘萍泊,总难回首。
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
听匣底、苍龙狂吼。
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是祖国,忍孤负。
-----李叔同光绪三十一年(1905),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专攻西洋绘画和音乐。
这首《金缕曲》即写于去国赴日之际,直为“留别祖国”而作,时年二十六岁。
上片写去国之忧,悲情苦意,一往情深。
起句“披发佯狂走”,借典叙事,以事写人,通过连续激烈动态的刻画,将一腔忧愤郁抑之气写得喷薄而出。
“披发”,散发;“佯狂”,装疯。
据《史记·宋微子世家》,商纣王暴虐无道,箕子苦谏不听,“乃被发佯狂而为奴”,并为纣王囚禁,周武王灭商后被释放。
此以殷商旧事揭明自己险恶的境遇与悲壮的情怀,切定“东渡留别祖国”题旨,出笔不凡。
以下便转入对离愁别绪的抒写,境界凄迷,情致深婉。
“莽中原”二句用“暮鸦”、“衰柳”意象喻写当时中国的黑暗没落现实,词意兼取唐李商隐“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和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秋思》)而成。
“破碎山河谁收拾”承上而来,既有对祖国危亡、国人沉睡的悲伤,又有前路迷茫、回天无力的困惑。
这正如他在东渡前夕所作《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一词中所云:“故国鸣鷤鹆,垂杨有暮鸦。
江山如画日西斜。
”正是这种“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的理想精神,与“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唐李白《忆秦娥》)的现实图景,构成了“离人消瘦”的深层原因。
游子就要远行了,面对江流禁不住一次次深深叹息,他将自己对濒危祖国的无比依恋喻作刻骨铭心的男女相思,香草美人、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使爱国情思愈加真挚感人。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临江仙_寒柳_古词鉴赏_清_纳兰性德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 并称“清词三大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 之讳,改名性德。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 (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 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 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 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 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辑为《纳兰词》。
译文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冬日厚 厚的冰雪摧残了。五更时分夜冷风寒,这株柳树也显 得凄冷萧疏。皎洁的明月无私普照,不论柳树是繁茂 还是萧疏,都一样照耀。
特别是在繁茂的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 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梦里又见当年和她相见的情景, 但是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 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鉴赏
“飞絮飞花何处是”,其实就是“飞絮何处是”, 但这里特别用了“飞花”的意象,除了造成叠音的声 音效果之外,还因为杨花作为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 号,含有飘零无助的意象。传说,杨花如果飘落到水 中,就会化为浮萍。这个传说细想一下是非常凄凉的, 因为杨花本身就是飘零无根之物,好容易在水里落了 脚,却又化为浮萍,依然是个飘零无根之物。“飘零 无根”至此便有了一种宿命的悲剧感。
临江仙·寒柳 清 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 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 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 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 眉弯。
注释
1 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 2 层冰:厚厚之冰。 3 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 关:这里是关切、关怀之意。 5 最是:特别是。 6 繁丝:指柳丝的繁茂。这两句里的“柳丝”和“春山”,都暗喻女子 的眉毛。 7 春山:春日之山。春山山色如黛,借喻女子之眉毛,或代指女子。这 里指代亡妻。 8 湔(jiān)裙梦断:意思是涉水相会的梦断了。湔裙,溅湿了衣裙。 9 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
清诗鉴赏100例
清诗鉴赏100例2015古诗词鉴赏:清诗鉴赏100例目录1.袁枚《夜过借园闻笛》2.林则徐《塞外杂咏》3.吴兆骞《帐外》4.江湜《山寺夜起》5.陈维崧《将去洛阳,灯下感赋》6.黎箭《小园》7.袁枚《秋海棠》8.吴伟业《采石矶》9.柳如是《西湖八绝句(之一)》10.顾炎武《塞下曲》11.袁枚《纸鸢》12.郑燮《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13.桑调元《五人墓》14.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二)》15.吴景仁《稚存归索家书》16.宋湘《梅修重有浙江之行()其二17.史夔《无锡望惠山》18.叶燮《客发笤溪》19.陈文述《夏日杂诗》20.张问陶《出栈》21.戈鲲化《甬上竹枝词》22.袁枚《苔》23. 蒋士铨《湖上晚归》24.钱澄之《夜归》25.郑真《晚望》26.姚范《山行》27.史台懋《春阴》28.王永彬《同友人游青溪》29.王猷定《螺川早发》30.阮江《甬江夜泊》31.王士禛《真州绝句》32. 宋琬《狱中对月》33. 宋琬江上阻风34.厉鄂《晓至湖上》35.龚鼎孳《上巳将过金陵》36.袁枚《推窗》37.袁枚《赤壁》38.祁寯藻《潜山道中》39.吴嘉纪《落叶》40.姚鼐《淮上有怀》42.郑板桥《小园》43.査慎行《晓过鸳湖》44.徐兰《出关》45.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46.赵执信《晓过灵石》47.赵执信《秋暮吟望》48.施闰章《舟中立秋》49.王士禛《符离吊颍川侯傅公》50.姚鼐《金陵晓发》51.于震《海上吊吴野人墓》52.吴兆骞《帐夜》53.査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54.徐兰《出居庸关》55.周密《野步》与赵翼《野步》56.张之洞《登采石矶》57.吴伟业《登缥缈峰》59.吴伟业《遇旧友》6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61.释宗渭《横塘夜泊》62.龚鼎孽《百嘉村见梅花》63.蒋士铨《题王石谷画册玉簪》64. 陈三立《夜舟泊吴城》65.袁枚《马嵬》66.何绍基《山雨》翁卷《山雨》67.宋荦(lu)《邯郸道上》68.黄燮清《广陵吊史阁部》69.吴伟业《送友人出塞》70.赵执信《萤火》71.朱彝尊《度大庾岭》72.张謇《屡出》73.吴伟业《梅村》74.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75.高鼎《村居》76.沈绍姬《寄家人》77.何绍基《素心兰》78.金圣叹《清明》79.袁枚《渡江大风》80.龚自珍《漫感》《己亥杂诗》81.黄燮清《广陵吊史阁部》82.何绍基《山雨》83曹雪芹《对月寓怀》84.查慎行《独游南湖》85.郑燮《题画》86.黄遵宪《日本杂事诗》87.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88.陈维崧《别紫云》89.王士禛《高邮雨泊》90.赵执信《归舟》91.姚鼐《出池州》92.陈文述《夏日杂诗》93.赵翼《渡太湖登马迹山》94.蒋士铨《岁暮到家》95.郑燮《山中雪后》96.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三)》97.陈忱《叹燕》98.蒋士铨《岁暮到家》和《归信吟》99. 史台懋《春阴》100.翁格《暮春》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清词词作鉴赏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 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 秀水(今嘉兴)人。明朝宰辅国祚曾孙。 早年曾秘密参与抗清活动,事败出走,游 幕四方,以布衣自尊。康熙十八年(1679) 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 纂修官。二十年充日讲官,知起居注,典 江南乡试,称得士。二十二年(1683)入 值南书房。二十三年以违例携仆入内廷抄 书被劾谪官。二十九年
9
朱彝尊《桂殿秋》
方的呼唤而已。况周颐 《蕙风词话》以为 这首单调小令是金风亭长最佳之作,是有 眼力的。如此痴爱之写,却又不见字面直 露,全在一“看”、一“听”、一“寒” 中传出;而全部复杂难言之心绪也仅凭一 “共”、一“各”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字眼,就表达得如此传神,诚是不凡之才 气,大家之手笔。
1
(1690)复原职。三十一年再度被罢,遂 赋归,著述以终。朱彝尊为著名作家兼学 者。博学多闻,天资卓异。终其一生在诗、 词、古文诸方面的创作以及理论上均有不 少成就,并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其诗以才 藻魄力擅胜,初学盛唐,晚年阑入黄庭坚, 与王士禛齐名,并称“南朱北王”。朱彝 尊亦为浙派诗开山祖师,与查慎行同为浙 派初期两大家。其词奉姜夔、张
7
朱彝尊《桂殿秋》
令中,写尽微妙之心理活动,而且从白天 写到夜晚,直到通宵。词作共有两个层次, 一是视觉表现,二是听觉和肤觉表现,而 诸种感觉集中起来实皆心态感知而已。 “青蛾”句之妙,在于将“我”之“看” 藏掩于“青蛾”与“越山”的映合中,你 说我在看她?哪里!我在看山。我在山吗? 那山焉有此“青蛾”美?我何尝要看山! 历来诗人们以青蛾与山黛互拟,朱氏却运 以为饱 8
3
《清史稿》本传谓“当时王士禛工诗, 汪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独彝尊兼有众 长”。著有《经义考》三〇〇卷、《日下 旧闻》四二卷、《明诗综》一〇〇卷、 《词综》三六卷、《曝书亭集》八一卷 (其中诗二二卷,词七卷)、《腾笑集》 八卷、《曝书亭集外稿》八卷。生平事迹 见《清史列传》卷七一《文苑传》二本传、 《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一本传、陈 廷敬《竹垞朱公墓志铭》、《清诗纪事初
清词的音乐文本特色解读
清词的音乐文本特色解读词自隋唐兴,元明渐衰,清代中兴,可以说清词是词学中兴的时代。
水南居士曾评明词“语句尘俗、音律失谐” ,这也指出了明代词学发展不仅在文学性上日渐衰落,也指出了其在音乐性上的日渐丧失。
自明末陈子龙(代表作品《湘真阁稿》)始,明词去弊之风盛起,清初词学发展亦有复唐宋盛景之象。
仅以清词而言,其在文学上规整要求相对自由,但在音乐性上的追求有明显提升,彭孙遹这位“中兴巨子”在词学上的造诣有目共睹,审其作亦可小窥清词音乐发展特点。
一、清词的发展特点(一)传承隋唐燕乐的审调填词词曲产生于唐代,但其源于隋朝曲调,因此无论唐宋在对词的命名上都采用了与曲有高度关联的命名(如唐代称之为曲子词、宋代称之为词调),可以说词与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清词就有十分典型的对隋唐燕乐(隋唐燕乐便是曲调中最常见也最普及的形式)审调填词的追求,简单来说是音律调性为先,而后再谈词,从这个角度来看清词对于音乐性的追求要高于期文学性。
燕乐也称(宴乐),其创作时更强调为歌舞服务,前世清乐与胡部(西凉等地传入唐代的新月,也称胡乐)相合便称燕乐。
燕乐以调为先,创作时首先定位基本形式,例如声乐、器乐、舞蹈还是百戏,然后再据需求填词,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填词,直至宋代燕乐中的大曲在向歌舞剧转变时才逐步冲乐段发展处曲牌(部分被借用至词牌)。
可以说隋唐燕乐重调性,清代词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这一习惯,清初先著等提到“今人之词,只可以言辞章”,王世贞等以“今人不解音律,勿论不能创调”。
因此自清初起,词学创作就开始回归协律为先的原则,更有万树撰《词律》以传世。
(二)延续唐宋词的韵律追求现代研究者有不少人认为清词是中国词学发展的顶峰,清朝历经三百余年,词学领域人才辈出、词牌纷繁且各呈特色,清词不仅在题材上更为广泛,在词韵的把握和处理上也颇有集前朝历代精髓而大成的特点。
清初戏曲名家李渔编写的《笠翁词韵》便极具代表性,其中总结了十九组舒声韵、八组入声韵,也为清代中后期词学大家们的创作提供了专业性的指导。
清词名篇精选鉴赏
清词名篇鉴赏清词名篇精选鉴赏————随笔五在轻狂的年岁,听过这样的一首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辛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
纳兰性德这首词的题目是:《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谏友》,这也是后来查证得知的。
记得,词谱中似乎没有此词,可能是纳兰的自度之曲吧!纳兰情深而词浅,读起来文字十分的简易然而却常有极直白动人的好词,就像这里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样,至于后面的句子就不那么重要了,变得可有可无。
几乎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每次看都是这样的感觉。
可以这样说,我是因为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才知道,有这样一首词,才知晓原来如此的惊艳之句,是纳兰的大作呀!以前,只是知道纳兰是一位才子,到底才能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看过这几句之后,对于纳兰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有一句“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原来这是一首词的上下阙的结尾之句,结合在一块更能体现出一种情境来。
每读到此句,一种孤寂落寞之情,从词中慢慢的散发出来,那样的凄凉与伤感之意,挥之不去!初读之时觉得次句颇佳,但是遗憾的是不知出于何处。
后来,偶于他人文章之中再次发现,原来是纳兰的一首《浣溪沙》小令结尾之句。
曾经很欣赏一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觉得诗中的那种闲适,恬静之气十分的温馨,可将心中的天地进行一次次的洗涤,这样的话顿觉神清而气爽,心灵一片的空明。
在这之后,才结识“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自觉之间将两句经两句进行比较,至于为何,没有想过!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觉自己的心情不快之时,这两句可以给我很大的慰藉,至少可将哪种失落之情缓解吧!想来两句诗的境界是不一样的,“细雨”句更多的是一种站在成人的角度,尤其是在知天命之后的一种对世界和人事的认识,有极强的道家气息于其中!那种冲淡无味,看破红尘的淡雅之气柔弱而不绝;“人生”句则就不同了,这是一个青年的回忆感慨,说具体点就是一次惊艳的爱情的回味与无奈之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词词作鉴赏吴伟业:《贺新郎·病中有感》万事摧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
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
待洒向、西风残月。
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
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节。
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
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决绝。
早患苦,重来千叠。
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
人世事,几完缺。
此词传说是吴梅村临终绝笔,最早见之尤侗的《艮斋杂说》。
尤侗(1618—1704)与梅村系同郡之人,又仅小九岁,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其说自易取信于世。
然而谈迁的《北游录》的《纪闻(上)》已载述这阕词,《北游录》这一部分记录不可能迟于顺治十二年(1655),所以“绝笔”之说又难以成立。
其实,是否“临终”绝笔对把握词心并无太大关系。
如果说,人们接受而且确认这样一种观念:有的人虽然死犹生,有的人活着却是死了!那么,“吾病难将医药治”的吴梅村是在顺治十年陷入“一身事二姓”之境地,他自己宣判了自己已是“不值一钱”的“草间苟活”,也即别一种意义的“临终”。
至少,在诗词文字中,吴伟业不断地在作类此的自讼,这阕“病中有感”词是这一类自讼之作中最著名的。
何况其时又事实在病中,心力交瘁,情思怫郁,自愧自惭,自责深疚,显得愈益真实感人。
词笔甚疏朗,但结构或者说构思却很绵密。
上下片有两个对照。
一与古之完人对照,龚生年七十九而称之为“天年竟夭“,意为不该死而竟死;那么观照之下自己这个四十五岁的不“完”之人,该死而终因当年“沉吟不断”而不死,岂不可悲?能不大悔?下片又与“慷慨多奇节”的故人对照,深化了“高名难没”和“偷活”者的一钱不值的反差。
无地自容之感不啻是一种绝境,类似于不治之症,然而却又示众般地活着,这很痛苦,是一种难堪的痛苦。
坦诚,能博得怜惜和谅解,因为坦诚也是感情真挚的形态。
所以,尽管梅村自述当年不紧随先帝一起尽节是为了“妻孥”,今天仍不能自裁以抗拒征辟,也是“脱屣妻孥非易事”,这理由实际上很不堂皇;可是坦率地陈述不堂皇的行为和心性,正是不掩饰的自我谴责,能够被人宽谅。
才人大抵容易聪明自误,吴梅村却在自误中聪明得清醒,他知道世人包括后世之人,最能同情弱者,他,毫不讳言自己是个软弱的、优柔寡断的、“妻孥”之情缠绵难解的人。
赵翼的《瓯北诗话》说他“自恨濡忍不死,跼天蹐地之意,没身不忘,则心与迹尚皆可谅”。
这种身后评判的获得,诚赖诗词之力也。
徐灿:《永遇乐·舟中感旧》无恙桃花,依然燕子,春景多别。
前度刘郎,重来江令,往事何堪说?近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
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白玉楼前,黄金台畔,夜夜只留明月。
休笑垂杨,而今金尽,秾李还销歇。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
西山在,愁容惨黛,如共人凄切。
用“绝无脂粉气”来评价女性词人,是个很高的荣誉,徐灿也确实承受得起这份殊荣。
这首词作于徐灿的丈夫陈之遴仕清,重入“春明”,位居权要之初。
在京苑的游舟上,词人“感旧”是假,“叹今”是真。
本来应由陈之遴深感内疚的感受,却由徐灿这一番沉重的感喟来取代,的确使人感到这对夫妻在气节上的阴盛阳衰。
在词中,徐灿随丈夫再次来到北京时,只觉得“桃”“燕”依旧而“春景多别”!这个“别”字下得如铁铸般重,所有挥不去的血泪史事——其实全是不久之前发生的,犹如铅一般沉重,压在她的心上。
这恶梦般的感受令她痛苦不已。
她把这一切都浓缩在“往事何堪说”五字中。
在国殇碧血映现下的京城山水的“愁容惨黛”前,女词人尖锐地感悟到“豪华一瞬抛撇”,桃李春风最终也只是“人生飞絮”而已。
那么,作为“前度刘郎”、“重来江令”的陈之遴,在如此严峻的政治舞台上,能无丑陋之感、自羞之心?作者作为一个京师游艇上贵妇人,举目是山容“共人凄切”,侧耳则“断猿悲咽”。
封建社会的妇女会有各种各样的际遇,但不幸是共通的。
徐灿的不幸,就是她已经和丈夫紧紧地捆在同一条船上,夫为妻纲,她只能违心地和丈夫一起走下去。
词作深稳清峭,情辞两洽,在清初的词坛上是足上是足以和须眉男子角逐而毫逊色的。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色也非常明显:1、熔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于一炉,使得易代之悲和兴亡之感愈加浓烈;2、“外似悲壮,中实悲咽。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语)3、入声韵的运用,收藏短促,更增加了全词的厚重之感。
堪称闺秀词中的上乘之作。
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
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
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康熙七年(1668)夏,陈维崧结束“如皋八载”依冒襄的避祸寄食生涯,首次入京谋职,失望南归,取道去河南商丘其四弟陈宗石入赘的侯方域家。
其时候方域已逝世多年,侯方岳兄弟尚在。
农历十月间,途经临铭驿投宿,夜色苍凉,他俯仰今昔,感慨百端,愤懑之情潮涌。
这里原是征战攻伐不绝的古战场,不堪回首的岂止是“赵魏燕韩”?就在不到三十年前,就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抗清浴血斗争。
当年抗清于冀中并壮烈殉身的明末名将卢象升,就是陈维崧的从姑父辈亲长。
也就是这场山立海飞的社稷大崩溃,导致他这个故明世家子弟,“风打孤鸿浪打鸥”般地成为如同一片黄叶,凄惶踯躅于中原腹地。
而此时的中原,秋风萧瑟,寒气凛冽,词人真正是情何以堪!上片写景中有特点二:一是静物见动势。
山势跃动“如蝌蚪”,线条腾越,与“晴髻”意象,恰好动静、刚柔相济。
二是质感毕现,月色下荒凉的景感在“一寸霜皮厚”中予人以沉重感,“霜皮”之寒意也透进人的肌肤。
动势出警策,质感透力度,陈维崧的词笔雄劲于此可见;更重要的是其心底的激荡情思藉此旋起,只觉得风霜满纸。
倘若再细体味,“蝌蚪”、“稗花”,原皆南方水乡多见物,今用以为词之意象,此中正有作者浓重的乡思情。
飘泊羁旅中最易勾动乡思,何况其身世际遇犹如黄叶飘转于天涯!“悲风吼”,人们不难从这吼声中听到词人的郁勃心声。
陈维崧《贺新郎·纤夫词》战舰排江口。
正江边、真王拜印,蛟螭蟠纽。
征发棹船郎十万,列郡风驰雨骤。
叹闾左、骚然鸡狗。
里正前团摧后保,尽累累、锁系空仓后。
捽头去,敢摇手?稻花恰趁霜天秀。
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
“此去三江牵百丈,雪浪排墙夜吼。
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亟倩巫浇酒。
神佑我,归田亩!”战争是最直接的遭殃首先是贫苦民众。
陈维崧这年春天在《虞美人》词中祈祷“春风休簸战旗红”,谁知到秋天,宜兴所在的常州府属各县邑乡村已是鸡飞狗跳,一片骚乱。
吴三桂军队占领长沙、岳州后,正沿长江向江西推进。
清“八旗”兵大抵骁勇于陆战而不谙水性,于是急需练水师,在江南抽丁以充棹舟、拉纤诸役,宜兴地处苏、皖、浙交界,境内水流众多,水面开阔,沟通太湖和皖江水段,故成了一个操练基地。
阳羡词人写有不少关于练水师情况的词篇,迦陵这阕“纤夫词”最称扛鼎之作。
词的上片起首五字已暗示战舰造就,纤夫乏人,而战事的肃杀氛围也浓重透出。
接着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大到小,从整体大面积写到具体的一个个男丁,最后着重以特写镜头对准一对“临歧诀绝”的夫妇。
“真正”拜印,来自“天边”,是王权中枢威临全局,统摄江南明证。
“十万”之数与“列郡”空间,概括了宁、镇、常州、苏州各府各道各州全面被动员。
到各团各保,则已是地毯式席卷四乡,“累累”系锁谷仓,足见数量之大只能就地关押。
地方官吏、里正与团保之头的趁火打劫、横行霸道在字里行间可清楚看见,一个“捽头”的动作,一句“敢摇手”的描述,男丁所遭虐待足能想见。
下片“稻花”句点出时令,既与上片“空仓”照应,又表明此时丁男全被抓去,田禾将何以收拾?隐伏的连锁灾难还在后头,老弱妇孺将何以生存?陈维崧在下片运用对话杂独白的语式,写一对农家夫妇的凄苦诀别,完全是创变手法。
“此去”三句,病妇忧丈夫难以经受苦役鞭打和风急浪高的危险,一腔惊恐,生离即死别的哀恸尽在这二十字中;“好倚”以下是丁男的嘱咐,被灾难惊悸得几乎麻木情状,唯求神灵保佑的心态,立见纸上。
最后六个字似是对病妇说,又若心底默祷,祈求上苍。
词的体式,受词牌格律严加制约,最难叙事。
然而陈维崧却有情节、有细节、有场面、有氛围、有人物、有心理描述、有对话地以叙事为主,间以抒情与议论(如“叹闾左、骚然鸡狗”云云),在长短句倚声之体中发挥出与《三吏》、《三别》一般的功能,确是令人惊奇叹服事情。
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朱彝尊一生都珍视着其与妻妹冯寿常的那段恋情,编诗集时独不删《风怀》二百韵,表示宁可死后没资格入祀孔庙两庑,即所谓不吃冷猪肉,也要保留这篇东西。
《静志居琴趣》中相当一部分作品与《风怀》诗一样,是那刻骨铭心的往事的记录。
《桂殿秋》忆念的是顺治六年(1649)朱竹垞随岳父从练浦迁居王店途中相恋的往事。
仅只二十七字的小令中,写尽微妙之心理活动,而且从白天写到夜晚,直到通宵。
词作共有两个层次,一是视觉表现,二是听觉和肤觉表现,而诸种感觉集中起来实皆心态感知而已。
“青蛾”句之妙,在于将“我”之“看”藏掩于“青蛾”与“越山”的映合中,你说我在看她?哪里!我在看山。
我在山吗?那山焉有此“青蛾”美?我何尝要看山!历来诗人们以青蛾与山黛互拟,朱氏却运以为饱餐秀色的技术处理。
时时似在看山,实则时时在看她。
“听秋雨”是不眠时听觉感知,“轻衾各自寒”是通过肤觉表现不眠通宵的。
失眠者被必寒,时间感受由此推移而出。
“共眠一舸”却“各自寒”,乃可望不可及发展到可感知而不可及。
白天犹得“见”,夜深唯能“听”,用一颗火热的心在听。
所以,当“各自寒”之时,秋雨打篷声其实也已听不到,各自心中都听到的是对方的呼唤而已。
况周颐《蕙风词话》以为此阕单调小令是金风亭长最佳之作,是有眼力的。
如此痴爱之写,却又不见字面直露,全在一“看”、一“听”、一“寒”中传出;而全部复杂难言之心绪也仅凭一“共”、一“各”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字眼,就表达得如此传神,诚是不凡之才气,大家之手笔。
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
小长干接大长干。
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
更无人处一凭栏。
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南京旧称金陵,在清初已成为敏感的城池,也几乎变为文学作品中特定的意象。
这里既是明太祖开国定鼎之都,又是孝陵奉安之所在,更是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政权覆亡之地。
再往前推,六朝兴亡,在这块土地上演出过多少历史话剧,而陈后主败亡之际,“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情景在朱由崧小朝廷如出一辙地再演过,荒淫无道、腐朽无能则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借六朝陵替的往事,以抒眼前家国兴亡之感,正是极妥贴的外壳。
此外,秦淮歌酒场、风流窝不仅是金陵盛衰的历史见证地,而且其本身的荣枯就是政治风云的标志。
何况由明入清的文人名士们大都在这桨声灯影的水阁歌榭间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情史。
所以,凡此一切的烟云变幻,莫不可勾起无限伤感和不尽的兴亡话题。
朱彝尊这首《卖花声》也属于上述系列的咏叹,只是它鲜明地带有“浙派”宗师的艺术个性印痕,这就是“一半是空中传恨”式的不落言诠的清空摇曳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