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ZL·09·QC·103·01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2010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2010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和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共2册作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9-1册数:16开2册定价:665元优惠价:498元内容简介(一)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定价:285.00元《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主要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对于各项药品质量检测方法、各类制剂以及生物测定、中药等诸多方面检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重要依据和补充。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编写。

现已出版发行。

(二)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目录: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胶囊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眼用制剂丸剂植入剂糖浆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膜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散剂耳用制剂鼻用制剂洗剂冲洗剂灌肠剂搽剂涂剂涂膜剂凝胶剂贴剂一般鉴别试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火焰光度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二部)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国内常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分子排阻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相对密度测定法馏程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凝点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折光率测定法黏度测定法pH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氧瓶燃烧法氮测定法乙醇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测定法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维生素A测定法维生素D测定法(第一法)氯化物检查法硫酸盐检查法硫化物检查法硒检查法氟检查法检查法铁盐检查法重金属检查法砷盐检查法铵盐检查法干燥失重测定法费休氏水分测定法炽灼残渣检查法易炭化物检查法残留溶剂测定法热分析法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制药用水的电导率测定法溶液颜色检查法澄清度检查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结晶性检查法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可见异物检查法崩解时限检查法融变时限检查法溶出度测定法释放度测定法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最低装量检查法片剂脆碎度检查法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的雾滴(粒)分布测定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青霉素酶活力测定法β-内酰胺抗生素高分子杂质测定法异常毒性检查法热原检查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升压物质检查法升压素生物检定法降压物质检查法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锥入度测定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拉曼光谱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生物活性效价和生物活性限度测定的统计方法灭菌法抑菌剂效力检查法玻璃酸酶测定法肝素生物测定法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缩宫素生物测定法胰岛素生物测定法精蛋白锌胰岛素延缓作用检查法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洋地黄生物测定法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卵泡刺激素(FS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卵巢增重法黄体生成素(L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精囊增重法降钙素生物活性测定生长激素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滴定液分析天平使用与称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中药补充部分中药丸剂中药散剂中药颗粒剂中药片剂煎膏剂(膏滋)中药糖浆剂合剂中药胶囊剂酒剂膏药中药注射剂搽剂洗剂涂膜剂中药眼用制剂贴膏剂凝胶剂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一部)薄层色谱扫描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水分测定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甲醇量检查法浸出物测定法鞣质含量测定法膏药软化点测定法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酸败度测定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定价:380.00元收载的内容主要是各项仪器常规使用的基本的规范性操作。

甲氧基乙氧基羟氧基测定法

甲氧基乙氧基羟氧基测定法

甲氧基乙氧基羟氧基测定法————————————————————————————————作者:————————————————————————————————日期: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系采用气相色谱法或容量法测定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或羟丙甲纤维素等中所含的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含量,当容量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为判断依据。

第一法气相色谱法1 简述本法系利用供试品中的甲氧基(—OCH3)、乙氧基(—OCH2CH3)或(和)羟丙氧基(—OCH2CHOHCH3)与氢碘酸作用,生成易挥发的碘甲烷、碘乙烷或(和)2-碘丙烷,以正辛烷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碘甲烷、碘乙烷或(和)2-碘丙烷的量,根据测定生成的碘甲烷、碘乙烷或(和)2-碘丙烷的量来计算供试品中甲氧基、乙氧基或(和)羟丙氧基含量。

化学反应式如下:R—OCH3(R—OCH2CH3、R—OCH2CHOHCH3)+HI→R—OH+CH3I(CH3CH2I、CH3CHICH3)R—纤维素基团2 仪器与试药2.1 仪器2.1.1 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热导检测器。

2.1.2 色谱柱以硅酮(OV—7)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20%的填充柱;或以6%氰丙基苯-94%二甲基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体液的毛细管柱。

2.1.3 微量注射器规格10μl和50μl。

2.1.4 分析天平感量0.1㎎和0.01㎎。

2.1.5 加热器加热温度150℃,控温精度±1℃;带孔:直径20㎜,深32㎜可振荡。

2.1.6 反应瓶外径20㎜,内径13㎜,高50㎜,带丁基橡胶塞,可密封。

2.2 试药2.2.1 碘甲烷、碘乙烷和2-碘丙烷,使用前进行标化测定(分析纯以上)。

2.2.2 氢碘酸、已二酸、正辛烷和邻二甲苯,均为分析纯。

3 操作方法3.1 内标溶液的制备称取正辛烷0.5g ,置于100ml量瓶中,加邻二甲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羟丙氧基含量测定

羟丙氧基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羟丙氧基室温:℃天平型/编号:仪器型号仪器编号:对照品(含量 %)批号:照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附录Ⅷ F)测定。

内标溶液的制备称取正辛烷0.5g ,置于100ml量瓶中,加邻二甲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反应瓶中加已二酸80mg,分别精密加入内标溶液和57%氢碘酸溶液各2ml,密封,精密称定;根据各供试品中所含羟丙氧基的量,用注射器穿刺加适量的2-碘丙烷,精密称定。

两次称重结果相减即为对照品加入量;振摇30s,静置,取上层液体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供试品约65mg,精密称定,置已称重的反应瓶中,加己二酸80mg,分别精密加入内标溶液和57%氢碘酸溶液各2ml,密封,称重,130~150℃振荡60 min,或在130~150℃加热30min,手工剧烈振摇5min,继续在130~150℃加热30min,冷却至室温,称重,若失重小于反应瓶中内容物的0.50%,且无渗漏,取混合液的上层液体作为供试品溶液;若失重大于反应瓶中内容物的0.50%,则应重新制备供试品溶液(羟丙甲纤维素的加热温度为150℃)。

系统适用性试验将色谱柱接入气相色谱仪,选择适宜检测器,柱温采用程序升温:100℃,维持8min,然后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230℃维持2min,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

照气相色谱法测定,理论板数按正辛烷峰计算不低于1500(填充柱)或10000(毛细管柱),各对照品峰及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取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校正因子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3.0%校正因子测定取对照品溶液1u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羟丙氧基的校正因子ƒ。

含量测定取供试品溶液1ul进行测定,计算生成的2-碘丙烷的量,折算成供试品中羟丙氧基的含量。

2-碘丙烷与羟丙氧基的转换系数,见表1。

表1对照品对应被测定物质转换系数2-碘丙烷羟丙氧基 0.4417羟丙氧基%=﹙QT /QS﹚×﹙WS/W﹚×0.4417×100%式中 QT 和QS分别为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峰面积与其对应的内标物质峰面积之比;WS为对照品的取样量,mg. W为供试品的重量(按干燥品计),mg仪器型号:色谱柱型号及编号:柱温℃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对照液配制名称批号厂家取样量(mg)配制过程羟丙氧基对照品名称对照品1峰面积对照品2峰面积平均峰面积羟丙氧基系统适应性理论塔板数>10000计算公式羟丙氧基%=﹙Q T/Q S﹚×﹙W S/W﹚×0.4417×100%供试品配制名称取样量(mg)配制过程样品1样品2供试品名称羟丙氧基含量平均含量是否符合规定样品1峰面积A样品2峰面积A。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甲氧基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甲氧基

文件内容: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 (2)3、简介 (2)4、仪器与试药 (2)5、操作程序 (3)6、考前须知 (3)7、记录与计算 (4)8、更改信息 (4)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分发清单:QC办公室、中药室、化学室、稳定性考察室。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甲氧基测定的方法和考前须知,使其标准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甲氧基含量的测定。

2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21年版二部附录Ⅶ F “甲氧基测定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标准2021年版P185“甲氧基测定法〞。

3 简介甲氧基测定法〔中国药典2021年版二部附录Ⅶ F〕系利用含有甲氧基的供试品在下述装置的圆底烧瓶A中,与氢碘酸加热反响℃〕,经洗涤管B导入吸收管C和D中,与溴作用产生溴化碘,并氧化成碘酸;经转移至碘瓶中,参加甲酸除去过量的溴后,参加碘化钾和稀硫酸,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析出的碘,即可计算出甲氧基的含量。

化学反响式如下:ROCH3+HI→ROH+CH3ICH3I+Br2→CH3Br+IBrIBr+2Br2+3H2O→HIO3+5HBrBr2+HCOOH→2HBr+CO2HIO3+5I-+5H+→3I2+3H2OI 2+2Na2S2O3→Na2S4O6+2NaI4 仪器与试药装置如中国药典2021年版二部附录Ⅶ F图。

A为50ml圆底烧瓶,侧部具一内径为1mm的支管供导入二氧化碳或氮气流用;瓶颈垂直装有长约25cm、内径为9mm的直形空气冷凝管E,基上端弯曲成出口向下、并缩为内径2mm的玻璃毛细管,浸入内盛水约2ml的洗涤管B中;洗涤管具出口为内径约7mm 的玻璃管,其末端为内径4mm可拆卸的玻璃管,可浸入两个相连接的吸收管C、D中的第一个容器C内液面之下。

试剂均为分析纯。

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应符合中国药典2021年版二部附录的规定。

试液的配制应符合中国药典2021年版二部附录的规定。

051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测定法

051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测定法

4.2.1.1.1 仪器 装置如图
编号:SOP-JY-7-051-02
页码:第6页共10页
D:25ml双颈蒸馏瓶,侧颈与外裹铝箔的长度为95mm的分馏柱E相连接; C:接流管,末端内径为0.25~1.25mm,插入蒸馏瓶内; B:蒸汽发生管(25mm×150mm),亦具末端内径为0.25~1.25mm的气体导 入管,并与 C相通; F:冷凝管,外管长100mm,与E连接。 G:125ml具刻度的带玻塞锥形瓶,供收集馏液用。D与B均浸入可控温的 电热油浴A中,维持温度为155℃。 4.2.1.1.2 试药 4.2.1.1.2.1 试剂均为分析纯。 4.2.1.1.2.2 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 部附录的规定;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0.02mol/L),均可取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硫代硫酸钠滴 定液(0.1mol/L)定量稀释制成。 4.2.1.1.2.3 试液、指示液的配制 均应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 二部附录的规定。 4.2.1.2 操作步骤 4.2.1.2.1 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精密称定,置蒸馏瓶D中, 加入30%(g/g)三氧化铬溶液10 ml。 4.2.1.2.2 于蒸汽发生管B中装水近接头处,连接蒸馏装置。 4.2.1.2.3 将B与D浸入油浴中,油浴面应与D瓶中液面相一致。开启冷 凝水,通入氮气流,并控制流速为每秒钟约1个气泡。于30min内将油浴
WS为对照品的取样量,mg. W为供试品的重量(按干燥品计),mg
4.1.5.3 供试品应测定两份,相对偏差不得过2.0%。
【附注】碘甲烷、碘乙烷和2-碘丙烷的标化
(1 ) 纯度测定(气相色谱法)
避光操作。用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

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制订羟丙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羟丙基测定。

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程序:1.操作步骤1.1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精密称定,置蒸馏瓶D中,加入30%(g/g)三氧化铬溶液10ml。

1.2于蒸汽发生管B中装水近接头处,连接蒸馏装置。

1.3将B与D均浸入油浴中,油浴面应与D瓶中液面相一致。

开启冷却水,通入氮气流,并控制流速为每秒种约1个气泡,于30分钟内将油浴升温至155℃,并维持反应温度至收集馏液约为50ml。

将冷凝管自分馏柱上取下,并用水冲洗,洗液并入收集液中。

1.4在上述收集液中,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pH为6.9~7.1(用酸度计),记录消耗的容积V1(ml);然后加碳酸氢钠0.5g与稀硫酸10ml,静置至不再产生二氧化碳为止,加碘化钾1.0g,密塞,摇匀,暗外放置5分钟,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容积V2(ml)。

1.5另做空白试验,分别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的容积V a(ml)与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的容积V b(ml)。

2.注意事项2.1整个装置连接应紧密。

2.2称样后,应小心移入蒸馏瓶中,供试品不应粘附在瓶颈壁上,避免供试品未参加反应,使含量偏低。

2.3反应过程中,升温速度不宜太快,油浴温度宜控制在30分钟内升温至155~160℃左右,并一直控制在160℃以下。

通入氮气的速度不能太快,避免生成的醋酸来不及冷却而挥发,影响测定结果。

2.4第一步用氢氧化钠滴液滴定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终点,否则影响测定值。

3.记录与计算3.1记录天平型号及室温和相对温度,供试品与试药品的名称,规格及取用量,滴定液的名称、浓度(mol/L)及其消耗量(ml)。

3.2计算OCH2CHOHCH3%=(V1M1-KV2M2)×(0.0751/W)×100%式中K为空白校正系数,M1V a/M2V b;V1、V a分别为供试品与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V2、V b分别为供试品与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体积(ml);W为供试品的重量(g);M1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M2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0.0751 羟丙氧基(-OC3H6OH)的毫摩尔供试品应测定两份,相对偏差不得过。

2020版《中国药典》羟丙氧基测定法检验操作规程

2020版《中国药典》羟丙氧基测定法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样品羟丙氧基的测定。

三、职责: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简述:本法系采用气相色谱法(见EKSOP-QC7039气相色谱法检验操作规程)或容量法测定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纤维素或羟丙甲纤维素等药用辅料中所含的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

可选择第一法或第二法测定,当第二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以第一法定结果为判定依据。

1、第一法气相色谱法1.1仪器:气相色谱仪、顶空瓶、电子天平(万分之一)、移液管(2ml)、容量瓶(100ml)1.2试剂:1.2.1 乙二酸AR、正辛烷AR、邻二甲苯AR1.2.2 57%氢碘酸溶液1.2.3 碘甲烷、碘乙烷和2-碘丙烷对照品1.3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25%苯基-75%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20%的填充柱,或用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或极性相近的固定液)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00℃,维持8分钟,再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230℃ ,维持2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或热导检测(TCD)]温度为 250℃。

理论板数按正辛烷峰计算不低于1500(填充柱)或10000(毛细管柱),对照品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取对照品溶液1ul注人气相色谱仪,连续进样5次,计算校正因子,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3.0%。

1.4测定法:取供试品约65mg,精密称定,置已称重的反应瓶中(可取10ml的顶空进样瓶),加己二酸80mg, 精密加入内标溶液(取正辛烷0 .5 g ,置100ml量瓶中,加邻二甲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与57%氢碘酸溶液各2ml,密封,精密称定,于130〜150℃振荡60分钟,或在130〜150℃加热30分钟后,剧烈振摇5分钟,继续在130〜150℃加热30分钟,冷却,精密称定,若减失重量小于反应瓶中内容物的0.50%,且无渗漏,可直接取混合液的上层液体作为供试品溶液;若减失重量大于反应瓶中内容物的0.50% ,则应按上法重新制备供试品溶液。

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要点

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要点

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规范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操作。

适用范围:羟丙甲纤维素的检验。

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程序:本品为2-羟丙基醚甲基纤维素,按干燥品计算,含甲氧基(-OCH3)应为19.0%~30.0%,含羟丙氧基(-OCH2CHOHCH3)应为4.0%~12.0%。

1.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

本品在无水乙醇、乙醚、丙酮中几乎不溶;在冷水中溶胀成澄清或微浑浊的胶体溶液。

2.鉴别2.1仪器及用具:架盘天平、电炉、烧杯、试管、玻璃板等。

2.2试剂及试液:纯化水、0.035%蒽酮的硫酸溶液。

2.3测定法2.3.1取本品1g,加热水(80~90℃)100ml,不断搅拌,在冰浴中冷却,成黏性液体,取2ml置试管中,沿管壁缓缓加0.035%蒽酮的硫酸溶液1ml,放置5分钟,在两液接界面处显蓝绿色环。

2.3.2取鉴别2.3.1项下的黏性液体适量,倾注在玻璃板上,俟水分蒸发后,形成一层有韧性的薄膜。

3.检查3.1仪器及用具:万分之一天平、酸度计、马弗炉、干燥箱、电炉、旋转式黏度计、烧杯、坩埚、称量瓶、试管、试管架、测砷瓶、溴化汞试纸、醋酸铅棉花、垂溶漏斗等。

3.2试剂及试液:氢氧化钙、盐酸、蒸馏水、硝酸、硫酸、氨试液、酚酞指示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标准铅溶液、硫代乙酰胺试液、标准砷溶液、碘化锌试液、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锌粒。

3.3测定法3.3.1酸碱度 取本品1.0g ,加水100ml 溶解后,按《PH 值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检查,PH 值应为4.0~8.0。

3.3.2黏度 取本品适量,按干燥品计算,加90℃的水制成2.0%(g/g )的溶液,充分搅拌约10分钟,置冰浴中冷却,冷却过程中继续搅匀,逐去气泡并调节重量,用NDI -1型旋转式黏度计1号转子每分钟60转,在20℃±0.1℃,以旋转式黏度计测定,按《粘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77-00)测定,黏度应为0.005~0.075Pa·s。

13-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要点

13-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要点

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规范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操作。

适用范围:羟丙甲纤维素的检验。

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程序:本品为2-羟丙基醚甲基纤维素,按干燥品计算,含甲氧基(-OCH3)应为19.0%~30.0%,含羟丙氧基(-OCH2CHOHCH3)应为4.0%~12.0%。

1.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

本品在无水乙醇、乙醚、丙酮中几乎不溶;在冷水中溶胀成澄清或微浑浊的胶体溶液。

2.鉴别2.1仪器及用具:架盘天平、电炉、烧杯、试管、玻璃板等。

2.2试剂及试液:纯化水、0.035%蒽酮的硫酸溶液。

2.3测定法g,加热水(80~90℃)100ml,不断搅拌,在冰浴中冷却,成黏性液体,取2ml置试管中,沿管壁缓缓加0.035%蒽酮的硫酸溶液1ml,放置5分钟,在两液接界面处显蓝绿色环。

3.检查3.1仪器及用具:万分之一天平、酸度计、马弗炉、干燥箱、电炉、旋转式黏度计、烧杯、坩埚、称量瓶、试管、试管架、测砷瓶、溴化汞试纸、醋酸铅棉花、垂溶漏斗等。

3.2试剂及试液:氢氧化钙、盐酸、蒸馏水、硝酸、硫酸、氨试液、酚酞指示液、醋酸盐缓冲液(PH3.5)、标准铅溶液、硫代乙酰胺试液、标准砷溶液、碘化锌试液、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锌粒。

3.3测定法g,加水100ml溶解后,按《PH值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检查,PH值应为4.0~8.0。

℃的水制成2.0%(g/g )的溶液,充分搅拌约10分钟,置冰浴中冷却,冷却过程中继续搅匀,逐去气泡并调节重量,用NDI -1型旋转式黏度计1号转子每分钟60转,在20℃±0.1℃,以旋转式黏度计测定,按《粘度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77-00)测定,黏度应为0.005~0.075Pa·s。

g ,置烧杯中,加热水(80~90℃)100ml 溶胀约15分钟,然后在冰浴中冷却,加水300ml ,并充分搅拌,用经105℃干燥至恒重的1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烧杯用水洗净,洗液并入上述垂熔玻璃坩埚中,滤过,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5mg (0.5%)。

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订羟丙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羟丙基测定。

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程序:1.操作步骤1.1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精密称定,置蒸馏瓶D中,加入30%(g/g)三氧化铬溶液10ml。

1.2于蒸汽发生管B中装水近接头处,连接蒸馏装置。

1.3将B与D均浸入油浴中,油浴面应与D瓶中液面相一致。

开启冷却水,通入氮气流,并控制流速为每秒种约1个气泡,于30分钟内将油浴升温至155℃,并维持反应温度至收集馏液约为50ml。

将冷凝管自分馏柱上取下,并用水冲洗,洗液并入收集液中。

1.4在上述收集液中,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pH为6.9~7.1(用酸(ml);然后加碳酸氢钠0.5g与稀硫酸10ml,静置至不再度计),记录消耗的容积V1产生二氧化碳为止,加碘化钾1.0g,密塞,摇匀,暗外放置5分钟,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的容积V2(ml)。

1.5另做空白试验,分别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的容积V a(ml)与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的容积V b(ml)。

2.注意事项2.1整个装置连接应紧密。

2.2称样后,应小心移入蒸馏瓶中,供试品不应粘附在瓶颈壁上,避免供试品未参加反应,使含量偏低。

2.3反应过程中,升温速度不宜太快,油浴温度宜控制在30分钟内升温至155~160℃左右,并一直控制在160℃以下。

通入氮气的速度不能太快,避免生成的醋酸来不及冷却而挥发,影响测定结果。

2.4第一步用氢氧化钠滴液滴定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终点,否则影响测定值。

3.记录与计算3.1记录天平型号及室温和相对温度,供试品与试药品的名称,规格及取用量,滴定液的名称、浓度(mol/L )及其消耗量(ml )。

3.2计算OCH 2CHOHCH 3%=(V 1M 1-KV 2M 2)×(0.0751/W)×100% 式中 K 为空白校正系数,M 1V a /M 2V b ;V 1、V a 分别为供试品与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的体积(ml ); V 2、V b 分别为供试品与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体积(ml ); W 为供试品的重量(g );M 1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 M 2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 0.0751 羟丙氧基(-OC 3H 6OH )的毫摩尔 供试品应测定两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5%。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系采用气相色谱法或容量法测定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或羟丙甲纤维素等中所含的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含量,当容量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以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为判断依据。

第一法气相色谱法1 简述本法系利用供试品中的甲氧基(—OCH3)、乙氧基(—OCH2CH3)或(和)羟丙氧基(—OCH2CHOHCH3)与氢碘酸作用,生成易挥发的碘甲烷、碘乙烷或(和)2-碘丙烷,以正辛烷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碘甲烷、碘乙烷或(和)2-碘丙烷的量,根据测定生成的碘甲烷、碘乙烷或(和)2-碘丙烷的量来计算供试品中甲氧基、乙氧基或(和)羟丙氧基含量。

化学反应式如下:R—OCH3(R—OCH2CH3、R—OCH2CHOHCH3)+HI→R—OH+CH3I(CH3CH2I、CH3CHICH3)R—纤维素基团2 仪器与试药2.1 仪器2.1.1 气相色谱仪,带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热导检测器。

2.1.2 色谱柱以硅酮(OV—7)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20%的填充柱;或以6%氰丙基苯-94%二甲基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体液的毛细管柱。

2.1.3 微量注射器规格10μl和50μl。

2.1.4 分析天平感量0.1㎎和0.01㎎。

2.1.5 加热器加热温度150℃,控温精度±1℃;带孔:直径20㎜,深32㎜可振荡。

2.1.6 反应瓶外径20㎜,内径13㎜,高50㎜,带丁基橡胶塞,可密封。

2.2 试药2.2.1 碘甲烷、碘乙烷和2-碘丙烷,使用前进行标化测定(分析纯以上)。

2.2.2 氢碘酸、已二酸、正辛烷和邻二甲苯,均为分析纯。

3 操作方法3.1 内标溶液的制备称取正辛烷0.5g ,置于100ml量瓶中,加邻二甲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反应瓶中加已二酸80mg,分别精密加入内标溶液和氢碘酸各2ml,密封,精密称定;根据各供试品中所含甲氧基、乙氧基或(和)羟丙氧基的量,用注射器穿刺加适量的碘甲烷、碘乙烷或(和)2-碘丙烷,精密称定。

羟丙纤维素检验操作规程

羟丙纤维素检验操作规程

羟丙纤维素检验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羟丙纤维素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羟丙纤维素的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4.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1222。

4.2 质量指标:见《羟丙纤维素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恒温干燥箱、电阻炉、电子天平、酸度计、恒温水浴锅。

4.4 试药与试液:硝酸银、标准铁溶液、氨试液、硫酸、盐酸、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硝酸、醋酸缓冲液(PH3.5)、砷标准溶液、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醋酸铅棉花、溴化汞试纸、碘化钾、淀粉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蒽酮、甲醇、三氧化铬、碳酸氢钠。

4.5 操作方法4.5.1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中溶胀成胶体溶液;在乙醇、丙酮或乙醚中不溶。

4.5.2 鉴别4.5.2.1 化学反应:取本品2%的水溶液适量,置试管中,沿管壁缓缓加0.035%蒽酮的硫酸溶液1ml,在两液界面处即显蓝色环,渐变为绿色。

4.5.2.2化学反应:取本品2%的水溶液5ml,加氢氧化钠0.5g,振摇溶解后,放置10分钟,呈乳白色黏稠状溶液;再加甲醇10ml,振摇,应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4.5.3 检查4.5.3.1 酸碱度:取本品0.10g,加水10ml溶解后,依《PH 值测定检验操作规程》测定,PH值应为5.0-7.5。

4.5.3.2 氯化物:取本品0.10g,加热水30ml,在水浴中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残渣用热水15ml洗涤4次,合并滤液与洗液于100ml量瓶中,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0ml,依《氯化物检查操作规程》检验,与标准氯化钠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20%)。

4.5.3.3 干燥失重:取本品,按《干燥失重测定操作规程》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8.0%。

4.5.3.4 炽灼残渣:取本品,照《炽灼残渣检查操作规程》检验,遗留残渣不得过1.0%。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低取代羟丙纤维素Diqudai Qiangbing XianweisuLow-Substituted Hydroxypropyl Cellulose■[订正]本品为低取代2-羟丙基醚纤维素。

按干燥品计算,含羟丙氧基(-OCH2CHOHCH3)应为5.0%~16.0%。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中膨胀;在乙醇、丙酮或乙醚中不溶。

■[修订]【鉴别】■(1)取本品2 %的水混悬液适量,置试管中,沿管壁缓缓加0.035%蒽酮的硫酸溶液1ml,在两液界面处即显蓝色环,渐变为绿色。

(2)取本品2%的水混悬液5ml,加氢氧化钠0.5g,振摇,放置10分钟,呈浑浊的黏稠溶液;再加甲醇10ml,振摇,应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修订]■(3)取本品0.1g,加水10ml,振摇。

加氢氧化钠1g,振摇混匀。

取0.1ml,加硫酸溶液(9→10)9ml,振摇。

置水浴中准确加热3分钟,立即置冰浴中冷却,冷却后,加水合茚三酮溶液(取水合茚三酮200mg,加水10ml溶解。

临用新制)0.6ml,振摇,室温放置,溶液显红色,100分钟内变成紫色。

■[增订]【检查】■酸碱度取本品0.50g,加水50ml,振摇,制成混悬液,依法测定(附录ⅥH),pH值应为5.0~7.5。

■[增订]氯化物取本品0.10g,加热水30ml,在水浴中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残渣用热水15ml洗涤4次,合并滤液与洗液于100ml 量瓶中,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0ml,依法检查(附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2.0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20%)。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2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8.0 %(附录Ⅷ L)。

■[修订]炽灼残渣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1.0%。

铁盐取本品1.0g,照炽灼残渣项下的方法炽灼后,残渣加稀盐酸5ml ,置水浴中加热溶解,加水至25ml,混匀;取5.0ml ,依法检查(附录Ⅷ G),与标准铁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10%)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羟丙甲纤维素检验操作。

适用范围:羟丙甲纤维素的检验。

责任:检验室检验人员按本规程操作,检验室主任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程序:本品为2-羟丙基醚甲基纤维,按干燥品计算,含甲氧基(-OCH3)应为19.0%~30.0%,含羟丙氧基(-OCH2CHOHCH3)应为4.0%~12.0%。

1.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

本品在无水乙醇、乙醚、丙酮中几乎不溶;在冷水中溶胀成澄清或微浑浊的胶体溶液。

2.鉴别2.1仪器及用具:天平、电炉、烧杯、试管、玻璃板等。

2.2试剂及试液:纯化水、0.035%蒽酮的硫酸溶液。

2.3测定法2.3.1取本品1g,加热水(80~90℃)100ml,不断搅拌,在冰浴中冷却,成黏性液体,取2ml置试管中,沿管壁缓缓加0.035%蒽酮的硫酸溶液1ml,放置5分钟,在两液接界面处显蓝绿色环。

2.3.2取鉴别2.3.1项下的黏性液体适量,倾注在玻璃板上,俟水分蒸发后,形成一层有韧性的薄膜。

3.检查3.1仪器及用具:天平、酸度计、马弗炉、干燥箱、电炉、旋转式黏度计、烧杯、坩埚、称量瓶、试管、试管架等。

3.2试剂及试液:纯化水、氢氯化钙、盐酸。

3.3测定法3.3.1酸碱度 取本品1.0g ,加水100ml 溶解后,依法测定(附录Ⅵ H ),PH 值应为4.0~8.0。

3.3.2黏度 取本品适量,按干燥品计算,加90℃的水制成2.0%(g/g )的溶液,充分搅拌约10分钟,置冰浴中冷却,冷却过程中继续搅匀,逐去气泡并调节重量,用NDI -1型旋转式黏度计1号转子每分钟60转,在20℃±0.1℃,以旋转式黏度计测定(附录Ⅵ G 第二法),黏度应为0.005~0.075Pa·s 。

3.3.3水中不溶物 取本品1.0g ,置烧杯中,加热水(80~90℃)100ml 溶胀约15分钟,然后在冰浴中冷却,加水300ml ,瓶充分搅拌,用经105℃干燥至恒重的1号垂熔玻璃坩埚滤过,烧杯用水洗净,洗液并入上述垂熔玻璃坩埚中,滤过,在105℃干燥至恒重,贵遗留的残不得过5mg (0.5%)。

甲氧基乙氧基羟丙甲基含量测

甲氧基乙氧基羟丙甲基含量测

操作步骤
¨ 含量(甲氧基)(%)=(QT/QS) × (WS/W)×0.2186×100%
¨ QT和QS分别对照品和样品峰面积和其对 应内标峰面积比 ;
¨ WS为对照品取样量, mg; ¨ W为供试品重量(按干燥品计) , mg;
¨ 0.2186为碘甲烷(分子量141.94) 转换为 甲氧基(分子量31.03) 系数。
上层液体作为供试品溶液, 取1.0μl注入气相色谱
仪, 测定, 即得 ; 若减失重量大于反应瓶中内容物 0.50%, 则重新制备供试品溶液。
操作步骤
¨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 :
¨ 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为固定液 毛细管柱为色谱柱 ; 柱温采取程序升温 : 100℃保 持8分钟, 然后以每分钟50℃升温至230℃, 保持2分 钟 ; 进样口温度200℃ ; 检测器温度250℃, 氢火焰 离子化检测器(FID) 为检测器 。理论板数按正 辛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填充柱) 或10000(毛 细管柱) , 对照品峰及内标物质峰分离度应符合要 求 。取对照品溶液前后进样5次,相对标准偏差应 小于3.0%。
¨ 色谱法
¨ 采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合物和氢碘酸共同加热 分解产生挥发性碘甲烷后, 计算甲氧基含量
测定原理(羟丙基)
¨ 化学法 ¨ 测定物与三氧化铬反应生成醋酸, 自反应液中蒸
出后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 。因为反应中带出铬 酸杂质, 可用碘量法测定铬酸, 在结果中去除 ¨ 色谱法 ¨ 采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合物和氢碘酸共同加热 分解产生挥发性2-碘丙烷后, 计算羟丙基基含量
经典图谱
甲基纤维素甲氧基测定对照品GC色谱图
经典图谱
乙基纤维素乙氧基测定供试品GC色谱图 (出峰次序为碘乙烷、内标)

偏差要求--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偏差要求--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58~59):含量测定时供试品应称取2份,如为对照品比较法,对照品一般也应称取2份。

吸收系数检查也应称取供试品2份,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

作鉴别或检查可取样品1份。

吸收系数测定法样品应同时测定2份,同一台仪器测定的2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不超过±0.3%,否则应重新测定。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70):供试品要求制备2份样品溶液,各测定3次。

取平均值从标准曲线上求得相应的浓度。

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3%,石墨炉法可适当放宽。

样品测定离散性大时应多测几次,以增加读数的可靠性。

《明胶药用空心胶囊铬检测方法指导原则》铬测定:由于微量测定,结果的偏差会较大,一般两份样品的相对偏差≤10%,取平均值即可。

3、荧光分析法(P73):2份供试品测定结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1.5%以内,否则应重做。

4、火焰光度法(P75):定量分析采用第一法或第二法时,要求制备2份供试品溶液,各测定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

样品测定离散性大时应多测几次,以增加读数的可靠性。

5、高效液相色谱法(P81):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注样平均值(n ≥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应不大于1.5%。

(此规定为05版药品操作规程上描述,10版无此规定)6、气相色谱法(P102):精密称取供试品和对照品各2份,按-----。

每份校正因子测定溶液(或对照品溶液)各进样2次,2份共4个校正因子相应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多份供试品测定时,每隔5批应再进对照品2次,供试品测定完毕,最后再进行对照品2次,核对下仪器有无改变。

7、毛细管电泳法(P111):标准品(对照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进样结果(n>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应不大于3.0%。

SOP·ZL·09·QC·103·01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SOP·ZL·09·QC·103·01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保证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检查有章可循。

2 范围适用于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检查的标准操作。

3 内容3.1制定依据3.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第91页3.2 简述本法系采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或容量法测定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纤维素或羟丙甲纤维素等药用辅料中所含的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

可选择第一法或第二法测定,当第二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以第一法测定结果为判断依据。

3.2.1 第一法(气相色谱法)3.2.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25%苯基-75%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20%的填充柱,或用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或极性相近的固定液)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00℃,维持8分钟,再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230℃,维持2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热导检测器(TCD)]温度为250℃。

理论板数按正辛烷峰计算不低于1500(填充柱)或10000(毛细管柱),对照品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取对照品溶液1ul注入气相色谱仪,连续进样5次,计算校正因子,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3.0%。

3.2.1.2 测定法取供试品约65mg,精密称定,置已称重的反应瓶中(可取10ml的顶空进样瓶),加己二酸80mg,精密加入内标溶液(取正辛烷0.5g,置100ml量瓶中,加邻二甲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与57%氢碘酸溶液各2ml,密封,精密称定,于130~150℃振摇60分钟,或在130~150℃加热30分钟后,剧烈振摇5分钟,继续在130~150℃加热30分钟,冷却,精密称定,若减失重量小于反应瓶中内容物的0.50%,且无渗漏,可直接取混合液的上层液体作为供试品溶液;若减失重量大于反应瓶中内容物的0.50%,则应按上法重新制备供试品溶液。

洁净区尘埃粒子检验标准

洁净区尘埃粒子检验标准

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检验标准目的:建立洁净区(室)尘埃粒子数监测的标准工作程序。

范围:洁净区(室)内尘埃子数监测的全过程。

责任者:质量部、车间相关人员。

程序:1、质量保证室根据洁净区(室)的验证结果,建立洁净区(室)的日常监测计划,依计划和生产需要填写洁净区(室)环境监测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质量部负责人批准后,下发中心化验室和车间。

2、中心化验室接通知后,与车间讨论确定具体监测时间,安排好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如期完成,如不能按期完成监测,应由室主任填写“分析/评价延迟报告书”,经质量部负责人批准后,予以重新安排。

3、监测用仪器为尘埃粒子计数器,一般采用静态测试。

静态测试指在洁净区(室)净化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区(室)内无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1)监测前,洁净区(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相适应。

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内,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区(室)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Pa,100000级洁净区(室)换气次数应≥15次/时。

(2)监测人员必须穿戴符合洁净级别的工作服,室内监测人员不得多于二人。

(3)非单向流洁净区(室),监测应在净化系统正常运行30分钟后开始。

(4)洁净区(室)内装末端高效过滤器的净化系统只需在工作区设采样点。

(5)采样点布置应均匀,避免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室)面积大小确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目的同时,还应满足最少采样量。

(6)对于任何小的洁净面积采样点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多于1个,且不同采样点的采样次数可以不同。

(7)采样点的位置应离地0.7—1.0米左右,关键设备、工作活动范围处应增加采样次数。

(8)测试过程中认真填写监测记录。

第2页共2页4、将各测得值作如下计算:A=(C 1+C2+…+C N)/N式中:A—某一采样点的平均尘埃粒子数(每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建立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保证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检查有章可循。

2 范围
适用于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检查的标准操作。

3 内容
3.1制定依据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第91页
3.2 简述
本法系采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或容量法测定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纤维素或羟丙甲纤维素等药用辅料中所含的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

可选择第一法或第二法测定,当第二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以第一法测定结果为判断依据。

3.2.1 第一法(气相色谱法)
3.2.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25%苯基-75%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涂布浓度为20%的填充柱,或用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或极性相近的固定液)为固定液的毛细管色谱柱;起始温度为100℃,维持8分钟,再以每分钟50℃的速率升温至230℃,维持2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热导检测器(TCD)]温度为250℃。

理论板数按正辛烷峰计算不低于1500(填充柱)或10000(毛细管柱),对照品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取对照品溶液1ul注入气相色谱仪,连续进样5次,计算校正因子,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3.0%。

3.2.1.2 测定法
取供试品约65mg,精密称定,置已称重的反应瓶中(可取10ml的顶空进样瓶),加己二酸80mg,精密加入内标溶液(取正辛烷0.5g,置100ml量瓶中,加邻二甲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与57%氢碘酸溶液各2ml,密封,精密称定,于130~150℃振摇60分钟,或在130~150℃加热30分钟后,剧烈振摇5分钟,继续在130~150℃加热30分钟,冷却,精密称定,若减失重量小于反应瓶中内容物的0.50%,且无渗漏,可直接取混合液的上层液体作为供试品溶液;若减失重量大于反应瓶中内容物的0.50%,则应按上法重新制备供试品溶液。

另取己二酸80mg,置已称重
的反应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与57%氢碘酸溶液各2ml,密封,精密称定,根据供试品中所含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的量,用注射器穿刺加入相应的碘甲烷、碘乙烷和2-碘丙烷对照品,精密称定,两次称重结果相减即为对照品的加入量。

振摇约30秒,静置,取上层液体作为对照品溶液。

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ul,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并将结果乘以系数[碘甲烷(分子量141.94)转换为甲氧基(分子量31.03)系数为0.2186;碘乙烷(分子量155.97)转换为乙氧基(分子量45.06)系数为0.2889;2-碘丙烷(分子量169.99)转换为羟丙氧基(分子量75.09)系数为0.4417],即得。

3.2.2 第二法(容量法)
3.2.2.1 羟丙氧基测定
仪器装置如图1。

图中D为25ml双颈蒸馏瓶,侧颈与外裹铝箔的长度为95mm的分馏柱E相连接;C为接流管,末端内径为0.25~1.25mm,插入蒸馏瓶内;B为蒸汽发生管(25mm×150mm),亦具末端内径为0.25~1.25mm的气体导入管,并与C相通;F 为冷凝管,外管长100mm,与E链接;G为125ml具刻度的带玻璃塞锥形瓶,供收集馏液用。

D与B均浸入可控温的电热油浴A中,维持温度为155℃。

测定法
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精密称定,置蒸馏瓶D中,加30%(g/g)三氧化铬溶液10ml。

于蒸汽发生管B中装入水至近接头处,链接蒸馏装置。

将B与D均浸入油浴中(可为甘油),使油浴液面与D瓶中三氧化铬溶液的液面相一致。

开启冷却水,必要时通入氮气流并控制其流速为每秒钟约一个气泡。

于30分钟内将油浴升温至155℃并维持此温度至收集馏液约50ml,将冷凝管自分馏柱上取下,用水冲洗,洗液并入收集液中,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pH值
(ml),而后加碳酸氢钠0.5g 为6.9~7.1(用酸度计测定),记录消耗滴定液的体积V
1
与稀硫酸10ml,静置至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加碘化钾1.0g,密塞,摇匀,置暗处处理5分钟,加淀粉指示液1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
终点,记录消耗滴定液的体积V 2(ml)。

另做空白试验,分别记录消耗的氢氧化钠滴
定液(0.02mol/L )与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的体积V a 与V b (ml ),按下
式计算,即得。

羟丙氧基的含量(%)=[(V 1M 1-KV 2M 2)×(0.0751/W )×100%]
式中 K 为空白校正系统(M 1V a )/(M 2V b );
V 1为供试品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的体积,ml ;
V 2为供试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的体积,ml ;
V a 为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 )的体积,ml ;
V b 为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2mol/L )的体积,ml ;
W 为供试品的重量,g;
M 1为氢氧化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
M 2为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mol/L ;
0.0751为羟丙氧基(OCH 2CHOHCH 3)的毫摩尔质量。

3.2.2.2 甲氧基测定
仪器装置 如图2。

A 为50ml 圆底烧瓶,侧部具一内经为1mm 的支管供导入二氧化碳或氮气流用;瓶颈垂直装有长约25cm 、内径为9mm 的直形空气冷凝管E ,其上端弯曲成出口向下、并缩为内径2mm 的玻璃毛细管,浸入内盛水约2ml 的洗气瓶B 中;洗气瓶具出口为一内经约7mm 的玻璃管,其末端为内径4mm 可拆卸的玻璃管,可浸入两个相连接的接收容器C 、D 中的第一个容器C 内液面之下。

测定法
取干燥的供试品(相当于甲氧基10mg ),精密称定,置烧瓶中,加熔融的苯酚2.5ml 与氢碘酸5ml ,连接上述装置;另在两个接收容器内,分别加入10%醋酸钾的冰醋酸溶液6ml 与4ml ,再各加溴0.2ml ;通过支管将CO 2或N 2气流缓慢而恒速地(每秒1~
2个气泡为宜)通入烧瓶,缓缓加热使温度控制在恰使沸腾液体的蒸气上升至冷凝
管的半高度(约至30分钟使油液温度上升至135~140℃),在此温度下通常在45分钟可完成反应(根据供试品的性质而定,如果供试品中含有多余两个甲氧基时,加热时间应延长到1~3小时)。

而后拆除装置,将两只接收容器的内容物倾入250ml 碘瓶(内盛25%醋酸钠溶液5ml)中,并用水淋洗使总体积约为125ml,加入甲酸0.3ml,转动碘瓶至溴的颜色消失,再加入甲酸0.6ml,密塞振摇,使过量的溴完全消失,放置1~2分钟,加入碘化钾1.0g与稀硫酸5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0.5172mg的甲氧基。

【注意事项】
(1)碘甲烷、碘乙烷和2-碘丙烷均为极易挥发物质,应在进样前,打开反应瓶密封盖后,立即将上层液体移入进样瓶;进样瓶的密封性应良好。

(2)碘甲烷、碘乙烷和2-碘丙烷均应避光保存,放置过程中释放出碘,使溶液颜色逐渐加深,每次测定前应进行纯度标化(见附注),含量计算时应进行折算。

(3)57%氢碘酸可直接从市场购买,也可取市售的氢碘酸试剂置于全玻璃仪器中,加适量次亚磷酸,使氢碘酸的颜色由棕色变为无色,加热,同时缓缓通入氮气,收集126~127℃的馏分,纯化后的氢碘酸贮藏于有良好密封性的棕色玻璃瓶中,充氮保存。

【附注】碘甲烷、碘乙烷和2-碘丙烷的标化
1.纯度测定(气相色谱法)避光操作。

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或极性相近的固定液)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起始温度为60℃,维持8分钟,再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温至150℃,维持1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FID)或热导检测(TCD)]温度为250℃。

取本品1u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主峰相对百分含量,不得低于99.5%。

2.含量测定(容量法)避光操作,取乙醇10ml,置100ml量瓶中,精密称定,加碘甲烷(或碘乙烷,或2-碘丙烷)1.0ml,精密称定,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置100ml量瓶中,精密加硝酸银滴定液(0.1mol/L)50ml与硝酸2ml,时时振摇2小时,避光,放置过夜,继续时时振摇2小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20ml,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用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1ml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相当于14.19mg的碘甲烷(CH
3I)、15.60mg的碘乙烷(C
2
H
5
I)或17.00mg
的2-碘丙烷(C
3H
7
I),含碘甲烷(或碘乙烷,或2-碘丙烷)不得低于98.0%。

4 附件

5 培训
培训部门:质量部培训对象:QC成员6 变更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