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指要

合集下载

连云区课堂改革推进方案

连云区课堂改革推进方案

连云区中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为了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通过提高课堂效益促进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再提升,特制定《连云区中小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

一、实施原则1.科学化原则。

在推广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框架下,以教学中的“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内容的分类与定位,以“探究(或体验)”引领课堂活动的自主性与丰富性,以“交流”引领课堂评价的多元化与激励性,着力打造遵循学生学习天性、适合学生全程参与、以学生有所得为主要目标的课堂生态。

2.全员性原则。

课堂改革要求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学生全体参与,不留盲区,不留边角。

本学年完成“百节好课”工程,通过典型示范,名师引领,促进全体教师理解新课堂理念;两年之内完成“人人过关”工程,实现由点到面的推开。

3.校本化原则。

课堂改革以学校为主体,以一把手校长为主要责任人,以校本教研为主要推进渠道,以校情学情为建模基础,以学校自查为主要评价方式,使课堂改革工作立足学校、适应学情、服务教学。

二、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导,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顺利、有序、有效地开展,区教育局成立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戚盼德副组长:杜成芳成员:区教研室全体人员、中小学校长要求各校要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政策保障、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

三、具体措施1.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用课堂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建构式生态课堂”的主要教学理念和操作要点。

要求各校要指导教师认真研读《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稿)》(见附件1),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2.大力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将课题研究的思想、方法与主题教研结合起来,引入“微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组活动的主要方式。

(1)以课标修订、建构式生态课堂为主线,学科组组织教师开展系列化微课题研究,切实解决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遇到的新问题。

生态课堂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生态课堂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生态课堂模式的建构与实施作者:卓道琴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06期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生态课堂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三环六步”课堂结构为主要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形式。

一、“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流程“三环”,即“导学—互动—达标”。

每一环辅助两个教学步骤,合起来为“六步”,即“激趣导入—自学指导—组内互助—组间展示—整理提升—达标拓展”。

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探究深度层层递进。

“三环”既是整体的构架,又是每个问题环节的落实。

学校根据学科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三环六步”生态课堂在模式融合、流程再造、方法变革三个维度创新,让“真学习”发生,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学习变单调为丰富,变记忆为探究,变静态为动态,变单一为多维;借助信息化手段,让每名学生都能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迁移运用的过程,实现由“教为主”到“学为主”的转变。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情境驱动自学。

教师课前或课堂上精心设计情境问题链,推送整理好的课时资源包,包括学科教材学习指南、课时学习指南、微课资源、自学检测试题、拓展学习资料。

学生获得资源包后,按照课时学习问题链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教师下发的数字教材阅读、微视频学习、微文章阅读等任务,并通过检测试题进行自我诊断。

第二步:分层自学检测。

教学系统自动评测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情况,智能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预设教学重点。

借助自学测结果,教师可对学生的自学状况进行正面引导与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听课情况,如时间、态度、形式等进行评分,然后将过程评价汇总到每个班级评价中。

第三步:新授精讲。

授课内容是由“自学检测”结果提示的,通过PPT集体分享来自教师电脑屏幕的教学信息。

45分钟的课堂中,一般有25分钟的新授环节。

25分钟不一定是连贯的,可以分开讲解各个知识点,讲解以后与学生互动,根据互动结果决定接下来是着重讲解已学知识点,还是跳到下一个知识点。

2023年中学“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2023年中学“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2023年中学“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全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引起关注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思维,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们设计了“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保护和改善环境。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意识,培养他们的生态思维和环境伦理意识。

2. 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和环境保护技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 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习惯,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实施内容1. 教材与教学设计为了实现“生态课堂”的目标,我们需要重新设计教材和教学方法。

首先,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修订,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知识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如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等。

其次,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程项目,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设生态课堂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我们需要创建一个鼓励学生参与的生态课堂环境。

这包括:(1)布置生态环境模型和展示墙,让学生能够触摸、感受和了解自然环境。

(2)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弃物的方法。

(3)提供种植区域,让学生亲自参与植树、种花等活动,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实施环境保护行动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我们将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环保活动,包括:(1)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如举办环保演讲比赛、举办环境科普讲座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2)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保护行动,如清理垃圾、种植绿化等,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

(3)定期组织学生观察和调查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四、实施步骤1. 组织筹备阶段在开始实施“生态课堂”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组织筹备工作。

包括:(1)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时间节点。

(3)培训教师,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教学能力。

2024年中学“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2024年中学“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____年中学“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当今社会,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环境污染、物种灭绝、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如何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思维,对于解决环境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计划在____年构建“生态课堂”,通过创造一个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思维。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思维和环境保护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环境责任感和环境行动力的公民。

2. 原则:- 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导生态课堂的建设和运营,提供给他们发挥创造力和领导力的机会。

- 融入课程:将环境教育内容融入各个学科课程,并加强跨学科的整合。

- 实践为主: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 可持续发展:确保生态课堂能够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促进学校和社区的环境改善。

三、建设内容1. 设立学生环保组织:在学校成立学生环保组织,由学生自愿参加,负责组织和推动生态课堂的各项活动。

2. 构建生态课堂:将一间教室或学校一片区域改造成“生态课堂”,打造一个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

具体包括:- 净化空气:增加植物绿化,使用空气净化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 节水节电:使用节水设备和节能灯具,倡导学生节约用水和用电。

- 废物分类回收:设置分类垃圾桶,鼓励学生进行废物分类,并开展回收利用活动。

- 环保装饰:利用可再生材料、环保材料进行装饰,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3. 教育宣传活动:-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环境保护主题讲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举办比赛:组织环保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文化节:举办以环保为主题的文化节,展示学生的创意和实践成果。

4. 跨学科整合:-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环境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教育能力。

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生态课堂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生态课堂的构建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首先,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室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对抗式的教学场所,而是一个学生可以自由探索、实践和交流的空间。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学生在这样的开放环境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而生态课堂提倡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教师可以引入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外,生态课堂的构建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通过开展个性化学习计划、设置个性化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学校应该与社会资源进行对接,邀请社会专家和企业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

通过与社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生态课堂的构建实施方案涉及到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合作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实现生态课堂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共同推动生态课堂的建设与发展。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建构式教学逐渐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建构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合作互动。

在此背景下,探索适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所谓“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将学生视为课堂中的积极主体,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领的教学环境。

在这个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思考和合作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经验。

教师在其中担任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给予指导。

二、“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原则“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具体原则如下:1.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以主动学习的姿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建构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

2.教师引导原则。

教师在课堂中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通过提供学习资源和给予指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互动。

3.合作共建原则。

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知识建构原则。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实施“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教学媒体等手段,营造一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的情境。

比如,在学习课文《立夏》时,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处小型花园,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设计任务。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目标,设计适合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比如,在学习写作文章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写信的任务,让他们亲自体验并提高写作能力。

“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生态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详细描述
该高校在生态课堂实践中,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 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 坚实基础。
06
CHAPTER
生态课堂的未来展望
生态课堂的发展趋势
1 2
多元化发展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态课堂将呈现多元 化发展趋势,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生态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 高教育质量。
生态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和谐、开放、 多元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和发展。
推动教育改革
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有利 于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育的可 持续发展。
生态课堂强调生态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 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课堂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它不仅关注课堂内各个要素之 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也注重 课堂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和联系 ,以实现课堂生态系统的不断 更新和演化。
生态课堂尊重课堂中个体的差 异和多样性,鼓励师生在课堂 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 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发展。
生态课堂的意义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师生发展
生态课堂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推动教育理念更新
01
生态课堂将促使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02
生态课堂将促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配,提高教育公平性和
普及率。
引领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03
生态课堂将引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教育教学与现代信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教育者所接受。

本文旨在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中“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和意义。

二、什么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建构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来构建知识和理解。

而生态课堂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环境因素考虑进来,让学生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实现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因此,所谓“建构式生态课堂”,就是将建构式学习与生态课堂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构建知识和理解。

三、“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教师一同规划课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进行探究、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协作,培养了彼此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构式生态课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学生通过对真实的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验证,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上,学生的学习成果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而“建构式生态课堂”强调学生的实践和运用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意义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发展,通过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全面发展。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小学高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让学生全面发展,许多学校和教师开始尝试运用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将浅谈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特点、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特点1. 学生主体地位:建构式生态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 融入生态环境:建构式生态课堂将生态环境融入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感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3. 多元化知识学习:建构式生态课堂不仅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关注学科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综合发展。

4. 探究性学习模式:建构式生态课堂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实践和合作的模式,从而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构式生态课堂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建构式生态课堂强调跨学科思维和多元化知识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构式生态课堂将生态环境融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知和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建构式生态课堂注重合作探究和实践活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1. 设计情境化学习任务:通过设计情境化学习任务,引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例如设计一个剧本,让学生进行表演。

2. 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图书、实物等资源,让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内容的探究。

XXX中学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

XXX中学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

XXX中学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培养,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有所贡献。

如果我们仅仅注重传授知识,那么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对未来感到困惑,他们会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这样的孩子很难在未来的社会中有所作为。

因此,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

而“建构式生态课堂”正是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案。

本文将就“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推进方案展开讨论。

什么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是一种建立在生态教学法基础之上的教育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课程中要充分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出自己的学习环境。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协作能力。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多种形式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探索学习。

推进方案1. 构建生态课程体系“建构式生态课堂”需要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并将其放置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

这种体系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

具体实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选择教材:从相应的科目中选取的教材应该符合生态教学法的要求,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挑选教师:教师应该具备开放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教育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3.设计学习环境:学校可以根据教育培养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完善的学习环境,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室、创客空间等等。

重点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自由地探索、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2. 确立学生参与计划学生参与计划需要遵循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并结合教育培养目标设计特定的学习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会、学科编辑部、创客团队等组织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同时,他们还可以在社区中创建小组、参加志愿活动等等,来推进感兴趣的事情。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也逐渐从“传知”转化为“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构建生态课堂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趋势。

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就是在学生主体化、合作交流、情感体验、实践探究和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知识与学生自身经验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的培养,这篇文章将详细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具体实施方法和实际效果。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1.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是对世界的主动建构者,人们不是被客观事物所支配,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知识体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具有启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形成自己的认知,由此构建知识,建构自己的语文世界。

2.生态教育理念生态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理念,融合了科学性、人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等多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社会文化的关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态课堂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通过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神秘与生命之伟大的感悟。

3.情感教育理念情感教育主要是指通过适当的情感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个性成长。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必不可少。

学生在生态课堂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性认知、情感体验和思维探究等方面,形成对语文的美好情感,从而建构自己的语文世界。

4.探究学习理念探究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对象而构建的真实、高效的学习模式。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独立、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主动性,在实践中感性认知,进而理性思考,发挥学生的多元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023年中学“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2023年中学“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2023年中学“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引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生态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的有效途径,逐渐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重视。

为了促进中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与关注,建立起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我们提出了“生态课堂”构建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在中学开展以生态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全面推进中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行动能力的培养,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目标】1. 培养中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感;2. 培养中学生的环境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3. 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提升环境保护能力;4. 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实施步骤】一、制定教学计划1. 设立“生态课堂”课程,结合生态环境教育内容,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如语文、科学、地理等。

每周开展一次“生态课堂”活动。

2. 制定“生态课堂”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教学整合。

3. 整合教材资源,选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教材,准备课堂所需的教具和实验设备。

二、课堂教学改革1. 创设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

开展课题研究、实践探究、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 强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设计生动有趣的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环境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实验研究等形式,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开展主题活动1. 生态环境面对面讲座。

邀请环保专家、科学家等给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科普讲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2. 生态主题演讲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生态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对环境问题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3. 生态环境绘画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生态环境绘画比赛,通过绘画作品展示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理解。

2023年中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

2023年中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

2023年中学“建构式生态课堂”推进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我们决定在2023年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

二、目标确定1.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生态课堂的开展,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通过实际参与和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提高他们的绿色生活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推进措施1. 整合课程资源:将环境科学、地理、生物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减少重复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2. 引入建构式学习:采取建构式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导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实践和互动,从而深入了解环境问题。

3. 尝试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生态保护项目,如种植树木、清理河流等实际行动,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

4. 教师引导和辅助: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5. 推动跨学科合作:鼓励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共同设计和实施项目,提高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6. 建立学生参与机制:建立学生生态代表团或环保协会,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7. 加强宣传与引导:通过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建构式生态课堂”的认知和支持度。

四、实施步骤1. 确定实施时间和范围:确定2023年秋季学期为“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时间,面向全校中学生进行推广。

2. 筹备课程资源和材料:整合环境科学、地理、生物等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准备相关的实验仪器和材料。

3. 培训教师: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建构式学习方法的掌握。

[中小学生态课堂理念建构的实施策略] 教学理念八字格言

[中小学生态课堂理念建构的实施策略] 教学理念八字格言

[中小学生态课堂理念建构的实施策略] 教学理念八字格言中小学生态课堂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群体和环境所组成的。

中小学生态课堂中的每一个个体和群体都在其中通过交流、互动,达成目标,共同成长。

中小学生态课堂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中小学生态课堂的个体、群体与课堂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不是单纯依靠任何一个方面就能够建设完善的。

文本这里主要谈一谈中小学生态课堂理念建构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生态视域,从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进行生态课堂建设在中小学生态课堂中,要树立生态观,以生态视域透视课堂教学,注重整体性,尊重自然,追求学生多样性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要素到综合,从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解决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生产性和生态性的矛盾,促进中小学生态课堂的建设和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性结构。

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课堂教学涉及多种多样的要素,如时间与空间、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教师与学生等。

中小学生态课堂教学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发展和变化,都会带来课堂教学其他要素或者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重建。

1.要解决生产性与生态性的矛盾。

在中小学生态课堂教学中,在关注对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不能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器”而无限“装载”,在重视学生知识生产性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态性问题。

学习的接受程度与学习意愿之间的和谐、关注学生学习知识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均衡,“把学生确实当做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认知体;把学校看作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而不只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不再把教育简单当做现存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是看作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只有有了这种生命的沟通,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命发展的影响。

”[1]在中小学生态课堂中,课堂教学的立足点不只是关注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建构,使中小学学生从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推进美丽课堂建构实施方案

推进美丽课堂建构实施方案

推进美丽课堂建构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美丽课堂建设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美丽课堂建设是指通过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实施美丽课堂建构方案,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美丽课堂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方案。

1. 加强教学环境建设。

美丽课堂建设的核心是提升教学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首先要加强教室的装修和布置,使之更加整洁、明亮、舒适。

其次,要加强教室内部设施的完善,如多媒体设备、教学用具等,以满足教学需求。

同时,加强教室的卫生管理,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卫生。

2.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美丽课堂建设还需要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包括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

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保证其质量和时效性,以满足教学需求。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是美丽课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激励和考核,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美丽课堂建设,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美丽课堂建设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丰富学校文化生活,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实施效果评估。

为了确保美丽课堂建设实施方案的有效性,需要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教学环境的改善情况、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氛围的改善情况等。

评估结果将为下一阶段的美丽课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四、总结。

美丽课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实施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加强美丽课堂建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推进,能够为学校的美丽课堂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023年高中“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2023年高中“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2023年高中“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方案活动名称:2023年高中“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一、活动背景和目的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生态教育逐渐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特举办本次“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比赛活动。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5月活动地点:各参赛学校三、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生态教育经验。

四、活动内容1. 主题规划:根据参赛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生态问题作为活动的主题。

可以选择如下主题之一:a. 垃圾分类与资源再利用b.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c. 生物多样性保护d. 绿色出行与交通减排2. 参赛队伍组建:a. 每所学校组织若干支队伍,每支队伍由3-5名学生组成。

b. 每支队伍至少包括一个课题负责人、一个科学实验负责人和一个报告演讲负责人。

c. 参赛队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研究的课题。

3. 活动流程:a. 报名阶段:学校将参赛队伍和课题报名提交给主办方。

b. 研究准备阶段:参赛队伍进行课题研究,收集相关材料和数据。

c. 实验设计阶段:参赛队伍根据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d. 分析与总结阶段:参赛队伍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e. 演讲与展示阶段:参赛队伍根据研究报告进行演讲和展示。

f. 评选与奖励阶段:评委根据评分标准对参赛队伍进行评选,并颁发奖项。

4. 活动评分标准:a. 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包括课题选择、文献调研等)占比30%。

b. 实验设计和实施的创新性和准确性占比30%。

c. 研究报告的内容和结构占比20%。

d. 演讲和展示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占比20%。

5. 奖项设置:a. 一等奖1支:奖品+荣誉证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海实验中学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指要(征求意见稿)为了全面贯彻市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建构式生态课堂”教改活动,实现“建构式生态课堂”教改活动全覆盖——覆盖所有学科,覆盖所有年级,覆盖所有班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能力与习惯的形成,促进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能力与习惯的形成,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引导学习、组织交流、突出建构、激活思维、注重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常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潜能形成和个性发展的舞台,特提出本指要。

一、“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念“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推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延续。

其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不变。

二、“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概念“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学生在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在互动交流中共享,在教师点拨中明晰疑惑与知识结构,在迁移应用中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在选择性学习中发展个性特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三、“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实施要求1、重视“三案”的设计教案:教案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的保证,其主要作用是明晰课堂建构思路,设计指导学生自学质疑、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的方法,预设课堂可能生成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准备精讲点拨的内容和矫正反馈的练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

教案设计要注意突出教学思路、学生学习过程,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案:学案是“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的关键,是自学质疑开展的依托,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等活动的开展提供话题、主题等。

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情境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引导性。

巩固案:巩固案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学以致用,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等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巩固案中的作业形式要多样,有习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

学案和巩固案可以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指导》为基础,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整合、增减、拓展、延伸。

2、重视课堂生态环境的营造(1)民主与平等:师生关系民主、教学问题民主、问题解决民主,教学评价民主等。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做教育。

要耐心地了解学生,热爱学生。

要及时地鼓励与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要让教学问题首先来自学生,让问题解决首先问计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平等的生命体的对话和共同成长的场所。

(2)自然与和谐:让课堂各要素,如学生、教师、环境、资源、手段、方法等,各显其用,各彰其能,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师生与环境、师生与资源、师生与手段、师生与方法等关系和谐,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自主与合作:自主与合作是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理念的关键要求。

自主与合作是落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教育原则的重要形式。

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特别是互教互学。

要在基于自主学习的互教互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知识建构,并通过引导迁移运用,不断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4)多元评价与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成才与成功的评价是多维的多元的,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激发与释放,实现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要多几把尺子量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宽容的胸怀、伯乐的智慧,促进学生各显所能、各展所长,让学生在课堂上打好知识的基础、能力的基础、做人的基础,为将来的学习深造和奉献社会奠基,为学生从课堂走向远方明晰方向。

3、重视自学质疑能力的培养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和自习课等时间完成学案上自学内容,或者在课内前半部分完成。

也可以于周五放学前布置下一周的学案自学内容,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酌情处理,不可千篇一律。

要求学生: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根据学案和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养成独立阅读、思考、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

②先看书后做题。

研读教材时不浮在表面,应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内涵,弄清知识点和尝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在围绕学案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再做学案上的问题。

③循序渐进完成学案。

通过自学能解决学案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学案中更多的问题,然后带着强烈的展示欲和求知欲进入课堂。

建议使用双色笔完成学案,课前自学、合作学习时用黑笔,课堂及课后修改时用红笔。

④注重纠错反思。

学案上能做和会做的问题要准确规范完成。

确因能力要求过高,自己不能做的可以不做,在课堂或课后用红笔完成。

在学案上的指定地方把本节课的内容梳理成网络;同时反思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⑤两次上交学案。

一是课前做好的学案,上课前交任课教师审阅,以便教师了解学情;二是将用红色笔改过的学案再一次交任课教师审阅,用以查验学习情况。

对课堂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组长汇总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下节课或在单元小结时解决;也可以在教师辅导答疑时解决。

⑥及时整理学案:保存好所有的学案,作为课堂笔记,以备复习时查阅。

4、重视交流展示活动的组织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

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学生行为:上课时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形式不拘,服从教学实际需要)。

①交流展示的同学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教师要倾听并关注同学的反应。

不要频繁打断学生发言,要注意倾听与归纳。

板书的同学书写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尽可能精炼表达。

注意突出展示清楚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②其他同学要主动质疑和补充,促进课堂互动生成。

③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

要注意轮换小组代表,注意学生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

其他同学观察展示、思考正误,注意质疑、矫正。

教师行为:观察学生交流展示中讨论和板书的问题答案,倾听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把握学情,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

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5、重视互动探究问题的设置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

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

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师生行为: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

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作准备。

教师在此阶段内应巡视班级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1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可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

在班级交流时注意适时点评(有时需要精讲),不能放任,应中肯、恰当评价,使评价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等。

6、重视精讲点拨内容的选择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

教师行为: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

如,各组完成任务中的精彩表现,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性评价和矫正性评价;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

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要有变式讲解;例题要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

对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阶梯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板图、挂图、模型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7、重视适时的矫正反馈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

要重视“双基”的矫正反馈,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矫正反馈要注意突出针对性、及时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做到“三优先”,即优先辅导学困生;优先表扬学困生;优先让学困生交流展示。

反馈体现在学案收改时、抽查时,在学生交流展示时,在互动探究情况的把握时,在课堂生成问题的解决时,在二次上交学案时等,矫正可随时进行,也可专段时间进行,可在精讲点拨前进行,也可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

8、重视知识的迁移应用要完成巩固案中的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

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

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

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