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货币有哪些职能?请分别举例说明。
(1)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
例如,1头牛值2两金,在这里2两金就是1头牛的价格。
(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易中的起到媒介作用,改变了商品交换的形式。
例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付款的手段,商品转让和商品价格的实现在时间、空间上分离。
例如,交易中的延迟支付。
(4)储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
例如,钱暂时不花,存起来。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
金银复本位制下,两种实际价值相同而名义价值不同的金银铸币同时流通时,人们会将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储藏或熔化成条块或输出国外而退出流通,把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投入流通,从而造成劣币充斥市场而良币敛迹的现象。
3、试述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三个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3)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
(这三个条件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具备,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解脱的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
3、试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并说明两者有怎样的联系。
商业信用:是企业间赊账和预付方式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
特点:(1)信用范围局限于企业;(2)信用对象是商品资本;(3)信用载体是商业票据,与产业资本运动相一致。
银行信用:是银行等信用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
特点:(1)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2)信用对象是货币资本;(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两者联系:(1)商业信用始终是一切信用制度的基础;(2)只有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了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已经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3)银行信用的生产反过来促进商业信用发展与完善。
4、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分别说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产生的利弊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1)维护存款人利益;(2)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利:(1)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2)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总体上增强银行信用,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3)有利于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弊:(1)使得低效率、甚至资不抵债的银行能够继续吸收存款;(2)使得投保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从事风险较高、利润较大的银行业务;(3)削弱市场规则在抑制银行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会使经营不善的投保金融机构继续存在。
5、试述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务极为单纯,不存在分业、混业问题。
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增多,但经营混乱。
为了避免危害而于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
法》,确立了中国现阶段严格的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所与生俱来的桎梏以及加入WTO后面对的新挑战,均显而易见。
突破分业经营界限的趋势已日趋明显。
6、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并详细阐述其职能。
作为银行固有的业务特征——办理“存、放、汇”,同样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只不过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作为金融管理的机构,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有效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自己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对象的银行业务活动。
职能:(1)集中存款准备。
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一部分存款准备金。
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以备客户提现,从而保障存款人的资金安全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的安全;另一方面是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交存准备金的多少,通常是对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确定一个交存的法定比例,有时还分别不同种类的存款确定几个比例。
同时,中央银行有权根据宏观调节的需要,变更、调整存款准备金的上交比例。
集中统一保管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制度,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2)第二,最后贷款人。
l9世纪中叶前后,连续不断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恐慌和支付链条中断往往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
因此提出应有一个"最后贷款者"的主张,其责任是全力支持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提风潮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
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融进资金的主要方式,是其将持有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再抵押,或直接取得贷款,从而获得所需资金。
有时为了配合政府经济政策,中央银行主动采取降低或提高再贴现率的措施,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3)组织全国的清算。
l9世纪中期,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大,银行每天收授票据的数量日趋增加,各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日趋紧密。
l854年英格兰银行采取了对各种银行之间每日清算的差额进行结算的做法,后来其他国家也相继效仿。
7、简述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
(我国、大部分国家)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在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但地方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利。
这是带有联邦制特点的中央银行制度。
(美、德等)
(3)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是一个国家没有设专私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
(过去的苏联、东欧)
(4)跨过中央银行制度: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欧洲中央银行)
8、什么是初级市场?什么是二级市场?简述二者关系。
初级市场:是组织证券发行的市场。
凡新公司成立发行股票、老公司增资补充发行股票、政府及工商企业发行债券等,均构成初级市场活动的内容。
主要发挥融资、价值发现、信息传递的功能。
二级市场:也称为“次级市场”,是对已经发行的政权进行交易的市场。
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二者关系:二者有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1)初级市场是二级市场存在的前提,没有证券发行,自然谈不上证券的再买卖;有了发行市场,就必须有二级市场,否则,新发行的证券就会由于缺乏流动性而难以推销,从而导致初级市场萎缩以至于无法存在。
(2)如果一级市场价值发现功能较弱,也会影响二级市场价值发现的效果。
9、简述新古典学派是如何分析利率的决定的?★
利率取决于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同时均衡。
IS和LM的交点表明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当利率和收入无关因素变化,会通过对货币与商品市场的影响,使得IS与LM曲线发生位移,从而使得利率和收入发生变化。
10、试述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利率,使得货币政策无效。
11、简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利率属于管制利率类型,20世纪70年代末要求高利率水平到80年代中期以后,通货膨胀成为决定利率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
我国现代化仍处于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过渡阶段,但自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已取得极大的进展。
(1)从市场来看,本币的货币市场、债务市场、票据市场以及外汇市场已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2)从区域来看,在农村先行实行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等。
2007年随着SHIBOR的正式运行,标志着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培育工作的全面启动。
12、简述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理论,并通过比较来说明各自的特点。
★★★
费雪方程式: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
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 是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短期内不变,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大题稳定。
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P的值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剑桥方程式: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
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
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M d=kPY
对比:(1)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3)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对于保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
但保有货币要付出代价,这就要在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
13、论述存款货币制造的双层次的货币创造构造。
★
现代货币供给机制是分别由存款货币银行和央行形成和控制的“双层次的货币创造构造”。
第一层次:通过存款货币银行与社会其他经济单位之间的相互往来,创造出派生存款。
第二层次:通过央行与众多存款货币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往来,形成存款货币创造的基
础。
(央行供应基础货币)
14、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传统三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其特点。
(1)公开市场操作: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具体来说,中央银行购入,增加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售出,减少流通中现金和银行的准备金。
其特点:主动性、灵活性、时效性、市场化。
(2)贴现政策: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行为。
其特点: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具有告示效应,影响短期利率的变动。
(3)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调节货币乘数。
其特点:影响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量及派生存款量,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可以有效控制货币过快增长。
15、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
利息是利息是借贷资本家从职能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率总额,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
1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M=M1+M2=L1(Y)+L2(r)。
式中,L1(Y)代表与收入Y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r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
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
17、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
弗里德曼的一个具有代表性个货币需求函数:式中,Md/P为实际货币需求,恒
久性收入y是弗里
德曼分析货币需求
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
货币需求与它正相关。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
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w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
18、货币需求理论发展脉络★★
(1)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是从金到摆脱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之为货币的金融资产;从不能带来收益的货币到可以带来收益的货币。
(2)宏观总量作为考察的出发点是费雪及其前人一贯的思路;开始于剑桥学派的思路则是把微观行为主体的持币动机作为考察货币需求的出发点。
(3)仅从宏观角度考察这一问题,那么纳入视野的就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
考察角度转向微观,所需求的就不只是起流通职能的货币,还有起保存价值职能的货币。
(4)如果可以粗略地表述,就是从f(Y)发展为f(Y,r),并不断纳入更多的自变量。
19、机会成本变量。
★★
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变量是指人们因持有货币而放弃持有其他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它一般包括两个组成部分:货币自身的收益率和除货币以外的其他资产的收益率(主要包括国库券的利率、商业票据的利率、定期存款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国外资产的收益率等等。
)。
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经济的开放程度,我们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货币需求的机会成本变量,它与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20、利率的风险结构。
★
利率的风险结构包括违约风险、流动性和税收因素及附有的可赎回和可转换条款等,人们称这种有多种原因导致的利率差异成为利率的风险结构。
2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
原始存款:是能够形成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存款,也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供给存款货币的原本或基础。
原始存款的决定因素归纳起来有:(1)中央银行资产项目变动。
(2)法定准备率变动。
(3)现金在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部门之间流动。
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将其原始存款运用于资产业务后所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的决定因素归纳起来有:(1)通货比率的高低。
(2)法定准备率的高低。
(3)超额准备比率的高低。
联系:(1)原始存款数量变动是派生存款数量变动的唯一动因,派生存款数量变动要由原始存款数量增减来解释;(2)原始存款数量变动在先,派生存款数量变动在后,没有原始存款数量的张缩,便没有派生存款数量的增减。
区别:(1)原始存款系由商业银行被动收受,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主动创造;(2)原始存款能够充当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派生存款不能;(3)原始存款的形成并不增加货币供应总量,派生存款的形成要增加货币供应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