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的检测
白血病为什么要做融合基因检测呢
白血病为什么要做融合基因检测呢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系统恶性克隆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和积累,导致正常造血受到抑制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白血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融合基因的存在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白血病过程中,进行融合基因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融合基因是由两个或多个基因通过染色体易位、倒位或插入等结构异常产生的新基因,通常通过改变原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来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
在白血病中,大多数融合基因是由两个基因融合而成,其中一个基因常常与白血病相关,而另一个基因通常涉及到染色体易位或倒位。
融合基因检测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体内的融合基因,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白血病的准确诊断和分类。
根据不同的融合基因类型,白血病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亚型,给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早期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TEL-AML1融合基因亚型,可以预测更好的预后,对这类患者可以采取更温和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此外,融合基因检测还可以用于监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
在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融合基因的类型可以作为监测指标。
如果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下降或消失,通常提示治疗有效。
相反,如果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持续高或复发时再次上升,可能预示着白血病的复发风险。
由于融合基因与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融合基因进行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合基因检测在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PCR、FISH、RT-PCR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白血病患者体内的融合基因。
融合基因的检测不仅可以提高白血病的诊断准确性和分类准确性,还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融合基因的检测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预测复发风险。
总之,融合基因检测在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的临床分析(新)
· 532 ·
白血病·淋巴瘤 2016 年 9 月第 25 卷第 9 期 Journal of Leukemia & Lymphoma, September 2016, Vol. 25, No. 9
过表达等, 导致该类患者预后具有显著异质性[2-4], 如正常核型伴单一的 NPM1、CEBPd 突变已被美国国 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列为预后良好组,FLT3-ITD 则被视为预后不良的标志[5]。 NPM1 基因突变是 AML 中最常见的一种基因突变, 发生率为 25 %~35 %, 而在正常核型 AML(CN-AML)患者中突变率更高。 多 项研究证实 NPM1 基因突变的 CN-AML 患者具有较 高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较高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 板计数,合并 FLT3 突变时更明显;在标准化疗后有明 显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是 CR、无病生存(DFS)、 总生存(OS)独立的较好预后因素[1,6-8]。 为探讨伴有 NPM1 基因突变的 CN-AML 与伴有野生型 NPM1 的 CN-AML 患者之间临床特征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本 研究分析了 190 例 CN-AML 患者中 NPM1 突变的发 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
显子引物: 正义链 5'-TFAACTCTCTGGTGGTAGAAT GAA-3',反义链 5'-CAAGACTATITllGCCATTCCTAAC3',由上海英俊公司合成。 聚合酶链反应(PCR)总体系 25 μl,反应条件:95 ℃预变性 5 min,94 ℃ 45 s,56 ℃ 45 s、72 ℃ 45 s(40 个循环),72 ℃延伸 10 min,4 ℃保 存。 PCR 产物在 2 g/L 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EB 染色后紫外灯下观察目的条带约为 560 bp。 用 5'AAAAGGACAGCCAGATATCAAC-3' 测序引物对扩增 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比对,在测序引 物后 80 bp 范围内出现重叠峰的标本为 NPM1 基因 突变阳性标本。
MLL-AF6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I 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
临床特征及预后
张梅香" 史文芝. 刘建新" 王春键" 李!燕" 王!蔚" 江!滨"!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 年 & 月至 .#"$ 年 $ 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共收治 /" 例 ""e.) 1JLL重 排 急 性 白 血 病" 其 中 ?JJ8K.I 融 合 基 因 阳 性 *JL患 者 "" 例" 均 经 JV6J分型确诊, $(&!免疫表型分析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血液科"北京!"#..#&$ .(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血液科"山西长治!#0&####
摘!要 目的探讨 ?JJ8K.I 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F>?9AC9B73; B9>G9A3=" *JL# 患者的临床特征和 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 "" 例初治 ?JJ8K.I 阳性 *J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复习文献"总结该类疾病的临床特 征及预后, 结果"" 例患者中男 & 例"女 / 例"中位年龄 )& 岁"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 Q*R分型 ! Q895F@, *A983F=5,R83?34@ FB=443D3F=?375 4C4?9A4# J/ & 例"J0 / 例, 起病症状为牙龈肿痛 & 例"发热 / 例"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 数 //(/ p"#$ 1L"免疫分型可见髓系细胞-单核细胞系统及干细胞系列抗原表达, ?JJ8K.I 融合基因水平! 实时定 量 M6%法# 为 "0(.f g."0(/f"& 1"" 例!/0(/f# 合并 0L>@ 基因高表达, 0 例患者二代测序检测出合并 M-K/E0EA-K/DJ@-E+NB-OP?EBK及 .JEB8>EO基因突变, 染色体 W显带检查". 例为 ?!&$""# ! e.+"e.)# 伴复杂核型异 常"0 1$ 例!00(0f# 伴有 d' 异常". 例为正常核型, 给予患者常规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者 ' 1"" 例!+.(+f# " ) 例患者原发耐药, ' 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 例达到微小残留病! A353A=B8943;>=B;349=49" J%[# 阴性"中位完全 缓解的持续时间为 0(/ 个月, . 例 J%[阳性及 ) 例难治复发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B7<9593F@9A=, ?7:739?3F4?9AF9BB?8=54:B=5?=?375" =BB7,ZO6P# " 后均死于白血病进展, 随访至 .#"$ 年 ". 月 " 日" . 例存活"$ 例死 亡"中位生存时间 $ 个月, 结论?JJ8K.I 融合基因阳性 *JL多为年轻患者"Q*R分型以 J0-J/ 居多"常以发热 起病"白细胞增高"可伴器官浸润"合并 0L>@ 基因高表达多见, 本病常规化疗的缓解率不低"但达到分子学缓解困 难"极易出现早期复发"持续分子学阴性状态下尽早行 =BB7,ZO6P可能获得长期完全缓解, 关键词 白血病"髓系$基因融合$基因重排$?JJ8K.I$疾病特征$预后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 !"#%"#("$+.) 12(3445("&+","&+-(.#."(#/(#"+
RQ-PCR技术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及其临床应用
RQ-PCR技术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及其临床应用江梅【摘要】@@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是由美国ABI公司于1995年研发用于核酸定量检测技术,目前该技术在科研和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已有很多临床血液病学家和检验学家应用该技术在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本文拟就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对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RQ-PCR 技术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年(卷),期】2010(028)005【总页数】4页(P469-472)【关键词】白血病;融合基因;RQ-PCR;分析性能【作者】江梅【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6.1%R733.7%Q754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是由美国ABI公司于1995年研发用于核酸定量检测技术,目前该技术在科研和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已有很多临床血液病学家和检验学家应用该技术在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本文拟就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对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RQ-PCR技术作一综述。
1 白血病融合基因多数白血病患者具有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由于染色体易位、倒位等变异,使得基因结构重排而产生融合基因,而成为白血病特异性的分子标志,因此对融合基因的检测可用于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分型诊断、预后观察及微残留病灶(MRD)的诊断,目前常见于临床的白血病融合基因有以下几种[1-2]。
1.1 bcr-abl融合基因:是由 t(9;22)(q34;q11),使9q34上的原癌基因abl与22q11上的bcr基因合并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并转录产生8.5kb的融合mRNA。
aml融合基因型
aml融合基因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aml融合基因型是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染色体突变导致的基因融合现象。
这种基因型在AML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AML是一种由幼稚的骨髓干细胞异常增殖而发展成的恶性肿瘤。
在AML中,常见的染色体突变包括t(8;21)、t(15;17)和inv(16)等。
这些染色体突变导致特定基因之间的融合,形成新的融合基因型。
这些融合基因型能够影响AML的发展、预后和治疗效果。
一个常见的AML融合基因型是t(8;21)(q22;q22),通过这种染色体易位,ETO(8q22)和RUNX1(21q22)基因融合为RUNX1-RUNX1T1。
这种融合基因型出现在AML的15%至20%的患者中,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另一个常见的AML融合基因型是t(15;17)(q22;q21),导致PML(15q21)和RARα(17q21)基因融合为PML-RARα。
这种融合基因型在AML-M3亚型中常见,患者通常有着较好的预后。
除了t(8;21)和t(15;17)外,inv(16)(p13;q22)导致CBFB(16q22)和MYH11(16p13)基因融合为CBFB-MYH11,在AML患者中也较为常见。
这些融合基因型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治疗响应率高。
除了上述常见的AML融合基因型,还有一些其他少见但重要的融合基因型,如MLL融合、DEK-NUP214融合等,这些融合基因型在AML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AML融合基因型对于AML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根据AML患者的融合基因型,临床医生可以选择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对AML融合基因型的研究也为深入理解AML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AML融合基因型在AML的发病机制、预后评估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对AML融合基因型的认识不断深入,相信将能够为AML 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带来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方法。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综述
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检测及意义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白血病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特点,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的临床症状,严重危害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大部分的白血病中都存在着包括缺失、重复、易位等染色体畸变,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结构变异,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产生新的融合基因,编码融合蛋白。
现有报道的染色体畸变已有五十种以上,累及更多数目的融合基因,这些异常已经逐渐成为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标志。
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种类多样,常见的融合基因有BCR-ABL、AML1-ETO、PML-RARα、E2A-PBX1、MLL-AF4、TEL-AML1、SIL-TAL1、DEK-CAN、CBFβ-MYH11等。
BCR(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基因是BCR-ABL融合基因的组成部分,与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的形成有关,具有两种转录异构体。
正常的BCR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还尚未清楚,它编码的蛋白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是RAC1和CDC42的GTP酶激活蛋白。
ABL1基因是编码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原癌基因,与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粘附、应激反应等生命活动相关。
活化的ABL1蛋白通过SH3结构域受到负调控,SH3结构域的缺失会导致ABL1基因转化为癌基因。
CDC2介导的磷酸化能够调节ABL1酪氨酸激酶的DNA结合活化过程,表明ABL1可能在细胞周期中发挥作用。
Nowell及Hungerford于1960年发现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中有一个比G组染色体还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由于首先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发现,故命名为费城染色体。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
整理课件
16
伴t(15;17)(q22;q12)(PML/RARα) 的APL (多颗粒型)
整理课件
17
伴t(15;17)(q22;q12)(PML/RARα) 的APL (微颗粒型)
整理课件
18
免疫表型:CD33、CD13阳性而HLA-DR和 CD34常为阴性
遗传学:t(15;17)(q22;q12)或(11;17)(q23;q12) PML-RARα或PLZF- RARα融合基因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
整理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1急性白血病的分型简介
FAB分型: 1976年提出,1985年及1990年进行修定. 将AML分为M0-M7型. 主要依靠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分型.
WHO分型: 2001年分型 2008年分型 依靠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 学、免疫表型, 结合临床特征来定义特定的类型。
4. 要求计数200个外周血白细胞或500个骨髓细胞以确定 其百分比
5. 若一髓系肿瘤同时伴有另一造血组织肿瘤,如:治疗相 关性AML同时患浆细胞骨髓瘤,计数原始细胞时不包括 非髓系肿瘤细胞
整理课件
4
确定AML标志的方法
细胞形态学 原始细胞和Auer小体
细胞化学 MPO、苏丹黑(原粒)
非特异性酯酶+氟化钠抑制(原、幼单)
概述:
伴中性粒细胞成熟迹象的AML。见于5~ 12%AML和1/3有核型异常的伴成熟迹象的AML。 青年人多见。骨髓中原始细胞可<20%,常有粒 细胞肉瘤(绿色瘤)。 主要见于M2亚型。
整理课件
9
形态学特点
原始细胞胞体较大 胞浆有假Chediak Higashi大颗粒及空泡 Auer小体易见 粒系病态造血(Pelget Huet异常)可见 嗜酸粒细胞比例可增加 MPO活性较强 有时见过多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FLT3和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预后分析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NPM1、FLT3和 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预后分析李玲,吕晓东,米瑞华,丁晶,陈琳,王倩,尹青松,胡杰英,范瑞华,魏旭东*【摘要】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NPM1、FLT3和 C-KIT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频率和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这些突变与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及生存情况的关系。
对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8例初治AML患者,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或毛细管电泳法检测NPM1、FLT3和 C-KIT基因的突变情况,了解这些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显示,NPM1突变患者在AML中的发生率为14.1%,在正常核型AML 中的发生率为26.7%。
NPM1基因突变者发病年龄偏高(P<0.05),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高(P<0.05),CD34低表达(P<0.05),而在性别比例、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浓度、CD117和HLA-DR表达水平、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OS)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8例AML患者中9例(11.5%)FLT3-ITD突变阳性,3例FLT3-TKD(3.8%)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这两种突变;FLT3-ITD突变者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P<0.05),总生存率偏低(P<0.05),多见于正常核型(P<0.05),而在性别比例、年龄、外周血血小板数、血红蛋白浓度、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LT3-TKD突变例数较少,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
6例(7.7%)C-KIT突变阳性。
C-KIT突变在异常核型AML中的发生率较高(P<0.05),复发率较高(P<0.05),总生存率较低(P<0.05),而在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象、完全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白血病基因检测重要性有哪几方面
白血病基因检测重要性有哪几方面白血病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白血病是由于体内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造血系统异常增生,导致血液中白细胞异常增多的疾病。
基因检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用于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病情,从而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以下将详细讨论基因检测在白血病中的重要性。
首先,基因检测可用于确定白血病的分类。
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并根据患者的染色体和基因突变状态进一步细分。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白血病的分子亚型,包括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和基因突变。
了解白血病的分子亚型对于指导治疗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亚型可能对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例如,AML(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相同亚型可能经历不同的治疗反应,部分患者对贝妥单抗和糖皮质激素会产生很好的反应,而另一些患者则对这些治疗方式适应性变差。
因此,通过基因检测,可以为白血病患者提供确切的治疗方案。
其次,基因检测可以用于指导白血病的预后评估。
白血病的预后通常基于患者的染色体和基因突变状态。
染色体和基因突变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复发风险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检测白血病相关的染色体和基因变异,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例如,在AML患者中,染色体易位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风险组,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此外,基因检测对于白血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白血病治疗通常包括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然而,不同的患者对这些治疗方法的反应是不同的,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治疗的无效或耐药。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获得白血病患者的遗传信息,识别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或治疗敏感基因,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并避免低效或有害的治疗。
例如,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患者常常会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种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然而,一些患者可能具有酪氨酸激酶突变,导致无效或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白血病融合基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白血病融合基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肖恒【摘要】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髓和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且分化障碍,其发病与融合基因的形成相关.目前发现的融合基因主要有BCR-ABL、PML-RARA、AML1-ETO、CBFβ-MYH11、TEL/AML1、E2A/PBX1、MLL重排形成的基因、DEK-CAN等,对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而检测融合基因的方法主要包括荧光原位杂交、免疫印迹、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及全基因组测序等方法.【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21)022【总页数】4页(P4130-4133)【关键词】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方法【作者】肖恒【作者单位】邯郸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北邯郸05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1],其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增生,使正常造血受抑制,且可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
近年来,随着白血病融合基因的发现及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融合基因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白血病诊断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现就融合基因的表达在白血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及其主要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从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发现BCR-ABL融合基因以来,越来越多的融合基因不断被发现,它们均由染色体重排形成,并成为白血病特异性的分子标志,对认识染色体重排在白血病形成中的作用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2],可用于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分型、预后观察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诊断,目前常见于临床的白血病融合基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BCR-ABL融合基因最早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Ph染色体中发现,它由9q34上的原癌基因ABL与22q11上的BCR基因融合形成,即t(9;22)(q34;q11)。
骨髓白血病细胞形态与AML1/ETO 融合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骨髓白血病细胞形态与AML1/ETO 融合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目的:分析骨髓白血病细胞形态与AML1/ETO融合基因的关系。
方法:对32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AML1/ETO 融合基因检测,并比较分析检出率。
结果:本组32例AML1/ETO 融合基因阳性22例,总检出率为68.75%,其中M2b型患者AML1/ETO 融合基因检出率达95.0%,显著高于其他分型(P<0.01)。
结论:骨髓白血病细胞形态与AML1/ETO 融合基因的关系在某一分型上表现为较高的相关性,但特异性较低。
标签:白血病;细胞形态;AML1/ETO融合基因;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造血系统疾病,传统的诊断分型标准主要依赖于骨髓穿刺涂片镜检,对检验师要求较高。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日益深入,发现AML患者存在遗传基因的变异,因此建议将基因检测纳入AML的诊断标准中[1]。
笔者对38例AML患者进行骨髓白血病细胞形态和AML1/ETO 融合基因检测,旨在探讨其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血液科32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12例,年龄12~67岁,平均(41.72±6.42)岁,病程1~11年,平均(5.24±2.56)年。
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肝、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及血友病等骨髓穿刺禁忌证。
1.2 检测方法1.2.1 骨髓白血病细胞形态于髂后上棘抽取骨髓液涂片,常规细胞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并计数。
根据细胞大小的一致性、核浆比例的多少、核染质的性状等进行初步筛选;应用氧化物酶(POX)(天津市生命科学应用研究所生产)和过碘酸- 雪夫染色(PAS)染色(试剂由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进行确证,经过非特异性脂酶+氟化钠抑制实验(α-NAE+NaF)、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进行鉴别,最后依据FAB协作组AML的形态学诊断标准进行分型[2]。
白血病患者为什么要查融合基因呢
白血病患者为什么要查融合基因呢白血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血液系统的异常细胞增殖和积累而引起的恶性肿瘤。
在白血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为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其中包括查融合基因。
那么,为什么白血病患者要进行融合基因的检查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了解融合基因对于诊断白血病的类型和分级非常重要。
白血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等。
每种亚型都具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因此确定白血病的具体亚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融合基因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白血病的类型和分级,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其次,融合基因检查可以提供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突变信息。
在许多白血病患者中,常常存在着基因突变,导致了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
融合基因是一种特殊的基因突变,是由两个正常基因片段的互相融合而形成的。
融合基因的存在可以导致异常蛋白的产生,进一步改变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
因此,检测融合基因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白血病细胞的基因突变情况,从而更好地选择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
此外,融合基因检查还可以预测白血病的预后和疗效。
不同的融合基因类型与白血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有密切关系。
一些融合基因如BCR-ABL、MLL-AF9等被发现与白血病的不良预后相关联,而其他一些融合基因如TEL-AML1则与更好的预后相关。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一些融合基因类型对于某些特定的靶向治疗药物具有敏感性,因此可以预测白血病患者对特定治疗药物的疗效。
因此,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检测融合基因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
最后,融合基因可以作为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指标。
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跟踪和监测患者的疗效和病情变化。
融合基因检查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测指标,用于评估白血病细胞的动态变化和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检测融合基因的存在和水平,可以及时发现和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应用逆转录多重PCR方式检测正常核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
应用逆转录多重PCR方式检测正常核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马力,薛永权,潘金兰,何军,吴亚芳,岑建农,温丙昭【摘要】为了探讨逆转录多重PCR方式在检测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应用包括19种染色体易位特异性引物对的逆转录多重PCR方式对37例常常规细胞遗传学方式揭露为正常核型的AL患者进行了检测。
结果说明:有8例(%)AL患者别离检测出有PML/RARA、AML1/ETO、CBFβ/MYH11和BCR/ABL 等4种融合基因的存在。
结论:逆转录多重PCR可在核型正常的AL 患者中检出隐匿的染色体易位,故凡常规细胞遗传学显示为核型正常的AL患者,均应付其进行逆转录多重PCR检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Detection of Fusion Gene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Translocations in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with Normal Karyotypes by Using Multiplex RT-PCRAbstract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xplore the usefulnessof multiplex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tiplex RT-PCR)in detection of fusion gene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translocations in acute leukemia (AL) patients with normal AL patients with normal karyotypes were analyzed by multiplex results showed that 4 types of fusion genes such as PML/RARA,AML1/ETO,CBFβ/MYH11,BCR/ABL were detected in 8 %) patients by multiplex conclusion,multiplex RT-PCR is useful in detection of fusion genes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translocations in acute leukemia (AL) with normal karyotypes and it would refine the karyotype analysis. When the normal karyotypes were detected in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by conventional cytogenetic method,the multiplex RT-PCR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them.Key words Multiplex RT-PCR; Acute leukemia; Normal karyotype研究说明,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在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分型,判定预后和指导医治中占有重腹地位,可是仍有一些AL 患者常常规核型分析未能检出异样染色体改变,例如正常核型检出率在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T-细胞ALL(T-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别离达到10%-25%、30%-40% 和40%-47%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4月第47卷第11期·论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 L)是一种以造血干/祖细胞获得性突变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大约55%的成人病例在诊断时出现非随机的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儿童病例的检出率更高,但正常核型检出率在AM L中达到40%~47%[1]。
染色体畸变能在转录水平干扰造血调控、影响髓系细胞分化,因此快速、简便地获得患者染色体遗传缺陷的信息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多重RT-PCR方法一次可同时检测29种基因重排,提高了隐匿性染色体易位的检出率,用于初诊时的筛选,对临床分型、预后判断及指导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门诊或住院AM L初治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1~70岁,中位年龄35岁。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形态学、免疫学和组化染色确诊,分别为M1、M2、M3、M4各12例,M5、M6各6例。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
1.2方法1.2.1试剂和仪器TRIzol试剂盒购自美国Gibco/BRL公司;AM V逆转录酶、RNAsin、TaqDNA聚合酶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
PCR扩增仪为美国Perkin-Elmer公司产品。
1.2.2细胞总RNA的提取和逆转录反应全部病例于初诊化疗开始前采取骨髓标本2~3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单个核细胞,按Trizol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分光光度计测定A260值、A280值,以AM V逆转录酶系合成cDNA。
引物序列参照文献[1]方法设计。
逆转录广泛表达的转录因子(E2A)mRNA为内对照。
1.2.3多重巢式RT-PCR两轮均平行设置8组含有混合引物的多重PCR,同时检测29种染色体易位和畸变所形成的86种剪接形式。
每组检测的融合基因包括:第Ⅰ组inv(16)的CBF/M YH11;t(X;11)的M LL/AFX;t(6;11)的M LL/AF6;t(11;19)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融合基因的检测赵瑾1*周永安1△苏丽萍1武坚锐2王恺1解菊芬1马莉1石磊3(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山西省儿童医院检验科;3.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太原030001)[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 L)患者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的临床和实验的关系。
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60例AM L患者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
结果18例(30%)正常核型的AM L 患者分别检测出有PM L/RARα、AM L1/ETO、TLS/ERG、CBFβ/M YH11和M LL/AF9等5种融合基因的存在。
结论多重巢式RT-PCR技术可用于白血病患者初诊时染色体畸变的筛选,可在核型正常的AM L患者中检出隐匿的染色体易位,对AM L 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帮助,进一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多重RT-PCR;正常核型[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11-11-03Det ect ion of Fusion Genes in Acut e Myeloid Leukemia Pat ient s wit h Nor mal Kar yot ypesZHAO Jin1ZHOU Yongan1SU Liping1WU Jianrui2WANG Kai1XIE Jufen1MA Li1SHI Lei31.Department of Haematology,the Second Teaching Hospital of Shanxi M edical University;2.Children's Hospital of Shanxi;3.Department of Rheumatism,the Second Teaching Hospital of Shanxi M edical University,Taiyuan030001[Abst r act]Object ive To investigate the fusion genes derived from chromosome structural aber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determined by multiplex RT-PCR and explore its potenti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Met hods Bone marrow samples from60patients were analyzed with a novel multiplex nested RT-PCR and examination for chromosome karyotype.Result s5types of fusion genes such as PM L/RARα,AM L1/ETO,CBFβ/M YH11,TLS/ERG,M LL/AF9were detected in18(30%)patients with normal karyotypes by multiplex RT-PCR.Conclusion M ultiplex RT-PCR technique can quickly screen chromosome structural aber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leukemia.It is useful in detection of fusion genes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 L)with normal karyotypes and it would refine the karyotype analysis,help us to improve classification of the leukemia types of M ICM and to direct individulized chemotherapy.[Key Words]Acute myeloid leukemia;Fusion gene;M ultiplex RT-PCR;Normal karyotype*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CHINA MODERN DOCTOR中国现代医生112009年4月第47卷第11期(下转第19页)的M LL/ELL 。
第Ⅱ组t (1;11)的M LL/AF1p ;t (11;17)的M LL/AF17;t (10;11)的M LL/AF10;dupM LL 的M LL/M LL 。
第Ⅲ组t (1;19)的E2A/PBX1;t (17;19)的E2A/HLF ;t (12;21)的TEL/AM L1;SIL/TAL1D 。
第Ⅳ组t (8;21)的AM L1/ETO ;t (3;21)的AM L1/M DS1;t (16;21)的TLS/ERG ;HOX11。
第Ⅴ组t (4;11)的M LL/AF4;t (11;19)的M LL/ENL ;t (9;11)的M LL/AF9;t (1;11)的M LL/AF1q 。
第Ⅵ组t (9;22)的BCR/ABL ;t (9;12)的TEL/ABL 。
第Ⅶ组t (6;9)的DEK/CAN ;t (9;9)的SET/CAN ;EV1。
第Ⅷ组t (11;17)的PLZF/RAR α;t (15;17)的PM L/RAR α;t (2;5)的NPM /ALK ;t (5;17)的NPM /RAR α;t (3;5)的NPM /M LF1。
以上引物均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巢式第1轮PCR :25μl 反应体系中,含有10×buffer 2.5μl ,25mmol/L M gCl 21.5μl ,10mmol/L dNTP 0.5μl ,外侧引物(5pmol/条)2.5μl ,cDNA 2.5μl ,Taq DNA 聚合酶1.25U 。
PCR 条件为:95℃5min ,95℃变性30s ,58℃退火30s ,72℃延伸1min 。
共25个循环,4℃保存。
巢式第2轮PCR 25μl 反应体系中,含有10×buffer 2.5μl ,25mmol/L M gCl 21.5μl ,10mmol/L dNTP 0.5μl ,内侧引物(5pmol/条)3.2μl ,第1轮PCR 产物2μl ,Taq DNA 聚合酶1.25U 。
PCR 条件为:95℃5min ,95℃变性30s ,58℃退火30s ,72℃延伸1min 。
共25个循环,72℃延伸10min ,4℃保存。
1.2.4分离PCR 上述多重巢式PCR 中的外、内侧引物均为包含数对引物的混合引物,可扩增出数种融合基因的剪接形式,对应片段的大小及其电泳的位置彼此接近。
因此,需要根据阳性条带组所含引物的对数,设立相应组数的分离PCR ,每组只加入一对引物,以确定第2轮巢式PCR 可疑阳性条带所对应的剪接形式。
反应体系(25μl)包括:10×buffer 2.5μl ,25mmol/L M gCl 21.5μl ,10mmol/L dNTP 0.5μl ,引物(5pmol/条)1μl ,第1轮产物2μl ,Taq DNA 聚合酶1U 。
反应条件与巢式第2轮PCR 相同。
1.2.5电泳和扫描1%琼脂糖凝胶电泳,BIO-RAD 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照相,对底片进行灰度扫描。
1.2.6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直接法、24h 培养法和同步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 带或G 带技术显带。
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描述核型。
2结果2.1染色体核型分析60例均为正常核型。
男性为46,XY ;女性为46,XX 。
2.2多重巢式RT-PCR结果经2轮巢式PCR 反应,在60例AM L 患者中,18例(30%)分别被检出存在PM L/RAR α、AM L1/ETO 、TLS/ERG 、CBF β/M YH11和M LL/AF9等5种融合基因异常,其中12例初诊均为M 3,多重巢式RT-PCR 检测发现9例具有PM L/RAR α融合基因,其余3例却具有AM L1/ETO 融合基因(图1);4例M 4E O 显示具有CBF β/M YH11融合基因;2例诊断为M 2,检测具有M LL/AF9和TLS/ERG 融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