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广东高考作文审题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篇一: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浅析及范文】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十四、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简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问题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道德)材料内容(关键词):富翁,慷慨,慈善,捐助,感激,接受,犹豫,偿还,谢谢,拒绝。
材料特点:今年广东省作文选用创设情境类的有关社会生活的材料。
这则材料的现实针对性是很强的,现在有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接受国家或个人集体的捐资助学。
有的人欣然接受了,但却认为理所当然;有的人不符合捐助资格却还要套领国家的捐助;还有的人躺在捐助上去追求享受,成了依赖捐助的寄生虫。
材料设置了三种对待捐助的不同方式,进而引发考生思索。
事例清楚,事理本身也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关于此类话题尽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但想要写好却不容易,因为这类话题便于做结论,却不便于敷衍出更多的内容。
审题立意:这则材料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讲的就是三个不同的家庭对待别人无偿捐助的三种态度。
材料要求是自选角度,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立意。
从捐助人富翁的角度来看,他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可以写他富贵不忘本,赞扬他行仁义之行,做仁义之事,行德积善,精神可嘉。
从第一个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感激并高兴地接受了。
可以写受馈于人首先要心存感激之情。
从第二个受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可以写接受别人的帮助可以化不利为有利,但同时也不能忘记发展自己的同时更要学会独立而不能产生依赖感。
从第三个受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感谢后拒绝了施舍。
可以写人要有骨气,但也要相信他人,学会通过接受帮助来改变自己。
2013广东高考语文作文思路点评
2013广东高考语文作文思路点评高考分数已经揭晓,你语文分数不理想,现在反思自己的作文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作风,值得赞赏!根据你自己介绍的作文思路,问题非常明显。
我们说,写材料作文,就是根据题目所给的材料来分析和归纳,得出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判断。
很显然,广东高考作文的材料就是要从其中三种情况中,去理解其中的一种,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来立意。
首先审题:1、富人慷慨捐助需要帮助的人;2、第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3、第二家虽然接受了捐助,但是等以后还尝还;4、第三家认为是对他家的施舍,拒绝了捐助。
在这4点当中,我们可以任选一点进行论述。
再来分别看看这4点的立意:1、富人慷慨捐助需要帮助的人:体现了有同情心,没有为富不仁,有社会责任感,帮助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2、第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现实,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就勇敢地接受。
现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为了以后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再感恩社会,感恩别人。
回报社会,回报别人。
3、第二家虽然接受了捐助,但是等以后还尝还:非常理智和客观,承认当前的困难,但是只是暂时的,对自己有自信,相信自己会度过困境的。
4、第三家认为是对他家的施舍,拒绝了捐助:人各有志,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以上立意很有深度!帮助别人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美德。
当然感恩也是我们的美德。
但是感恩不是施舍,辨证地论述了这两者关系,从而激励人们在接受施恩的同时,去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有自信地,更有自尊地生活和工作。
再回头看你写的作文,完全是模仿材料在写作。
这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材料作文可以从多角度立意,但是只要围绕一个立意来阐述你的论点,用论据来论证论点。
再就是你作文没有重点,平铺论述,三种情况都写,中心不突出,立意不明确。
可以说是一篇失败的作文。
、不好意思啊,原谅我直言不讳。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解构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解构作者:陈坪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13年第07期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延续2012年的思路,用“材料”引“……”的形式设计命题。
略微不同的是去年的作文题是材料加提示语再加写作要求,是材料引出写作范围,“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今年是材料直接加写作要求,是材料引出写作要求,与往年的试题相比,今年试题在要求上也有新变化。
2012年的试题要求“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2011年的试题要求“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
今年的试题要求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暗示材料的角度多元,不止一个,强调了“自选角度下的立意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确定不同的立意。
今年作文的材料相对简洁,表述清晰易懂,基本没有审题障碍,有意降低了考查的门槛。
选材来自于具体的社会生活,有着丰富的生活原型,但命题没有局限在具体某个实例中某个富翁和某些家庭,而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概括、抽象再造,是基于现实生活素材的再加工。
这样的原创材料,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成百上千的各类模拟试题中突围而出,实属不易。
既贴近生活,又不拘于生活;既可以较好地贴近学生,又可以较有效地避免猜题、押题。
一、关于试题审题的分析要让全省70多万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并且能够较好区分写的层次和水平,作文命题材料的内容和角度十分关键。
2013广东高考作文
2013广东高考作文一、引言2013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目是多样的,旨在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
本文将就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分析,以及给出一篇满分范文。
二、作文题目分析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为:《大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
这个题目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首先,题目中的“大家”指代的是广大的年轻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主要力量。
而“弄潮儿”则映射出这一代年轻人对时代潮流的引领和积极参与。
其次,这个题目也提醒着我们,时代在不断变化,我们作为年轻人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拥抱变化。
三、满分范文作文就是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种逻辑组织,下面是一篇满分范文供参考:大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该笑对时代的变迁和拥抱新的挑战。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年轻人应该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不应该被束缚,而应该敢于面对自己的选择。
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不应该被传统观念所限制,而应该敢于尝试和挑战不可能。
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武器。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时代的便利。
网络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交流和互动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思维更开放。
年轻人是时代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应该勇敢地走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潮流。
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不管是大是小,都是有意义的。
总之,大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探索,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时代的机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四、总结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大家都是时代的弄潮儿》要求我们对时代的变迁和年轻人的责任有一定的理解和见解。
通过思考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勇敢地走在潮流的前沿,拥抱变化,积极参与,为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解及例文
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解及例文2013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解及例文作者/徐为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高考材料作文已然成命题总趋势,如果稍加注意还会发现,材料本身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由经典名作、寓言、绘画或其他虚拟内容,显而易见地在向当下转变,今年广东等省市就采用的是现实题材。
广东的这则材料虽似乎仍为虚拟,却不能否认它是从现实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应该说贴近现实,很有生活气息和当代诉求。
该材料作文没有审题难度,取材、视角和立意都留给考生很大的空间,下面我们选登的两篇例文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做慈善还没有蔚然成风的今天,人们有许多议论很正常,问题在我们怎么看待每一个善举。
对当前人们热议的这个话题,你可以希望爱心借此互相传递,形成社会道德的良性循环。
从捐助者和被捐助这两方面来说,前者要尊重对方,后者也要懂得别人的善意。
如果真正注意到对方的意愿,尊重对方的选择,那么善举才能对社会释放和辐射善意,从而真正有效果。
做慈善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只有做慈善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这个社会才越来越有希望。
我们的作文立意若能把这个意思表达清楚,便是上乘作文。
具体写的时候,可以就某一种看法发表见解,或否定或肯定,或部分否定或部分肯定都行,关键在言之有据,言之有物。
还应记住的是,这篇材料作文有它的独特之处,不宜做过度的道德评判,也忌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而应着重墨在对人性和人文关怀的表达。
通俗地说,也就是要尊重人,尊重他人的选择。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评议和若干思考-5页精选文档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评议和若干思考要点: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相对平庸,而考生也难写出有新意和深刻的作文。
所谓“新材料作文”的名称和有关解释是缺乏科学理性的。
如何看待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过去的话题作文来写的倾向?“新材料作文”要不要从材料的“客观意义”和“主要意旨”出发进行立意写作?多年来高考作文题“文体不限”的做法实际上已造成文体的单一化;高考文体的过分自由必然导致学生平时的学习变得不自由(只训练一种文体的不自由)。
高考作文题的难度必须与高中毕业生语文水平的要求和有关文体写作水平的要求相符合。
新课标没有这些方面的具体要求,必然造成写作教学、高考命题、作文评价一定程度的随意性。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题目提供的文字材料是: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优雅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试题要求考生阅读这一文字材料之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试题材料涉及的事态一目了然:富翁提供捐助和对待富翁捐助的三种态度。
但材料整体表意的重心落在后者,要提供讨论、评价的问题是后者,即对待富翁捐助的三种态度。
显然,这一作文命题沿用了2012年“你愿意生活于什么年代”的思路,即提供几种人生观念、态度或价值观让考生思考和写作,以此而言,它体现了广东作文命题重视相对稳定、变中求稳的策略。
不同的是,2012年的考题是让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从材料引发自己的思考,或对他人的生活理想发表看法,或选择一种属于自己意愿的生活理想,今年的考题则侧重于让考生评价他人的价值态度。
无论去年还是今年,广东作文题都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的要求。
2013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满分作文
2013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及满分作文:2013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评析】广东今年高考作文仍以新材料作文形式命题,给出的材料意思显豁,通过贫困三家对“捐助”的不同态度,引出“慈善事业”这一论题。
慈善捐助是近年来的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本则作文材料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每个考生应该能够结合自己日常的生活体验,从捐助和接受的多个方面找到切合自己立意的角度进行论述,从而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关注社会、直面现实、思考时事的眼界和胸怀。
从材料中看,三个家庭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思考出发点和人生价值观,考生在看待和分析问题时,应有辩证的眼光。
这三种不同的态度,没有是非对错的明显界限,而是对待事情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因此要客观评价。
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可以把立意角度建立在“慈善”与“报恩”“偿还”“施舍”的关系中来理解,既可以对整个故事发表意见,进行评论,也可以从不同的人物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开掘出作文的深刻内涵。
题目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和喜好选择适合的文体和立意。
高考作文其实在考量一个大学生进出社会的时候对于这个社会价值观的一些认知,这里面看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字评述能力,更多是做了一次价值观的考察,这个价值观是着眼于当下,关于慈善与财富的价值考察。
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它的经济开放政策最早,经济活动相对最为活跃,孩子们对于财富,包括对慈善的概念相对比较熟悉,这个题目其实打破了原来一个简单的小的作文题,不仅考察文字功底,更多的是开放考察一个社会人格在当下的价值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题目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实的题目,能够考量每个人心智和观念的程度。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审题立意】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继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仍为新材料作文,总体衔接平稳。
从所给材料的形式看为多则观点型,这点与去年的形式也基本相同,这与考前老师学生的备考基本符合。
多则观点材料的作文在审题提炼观点时,多则观点材料的作文在审题提炼观点时,可以采取求同追异的思路进行,可以采取求同追异的思路进行,可以采取求同追异的思路进行,先对所先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观点),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后综合找出共同点,比如本次广东高考材料从富翁的行动和三家的不同态度看,料从富翁的行动和三家的不同态度看,他们共同的话题是关于捐助,他们共同的话题是关于捐助,他们共同的话题是关于捐助,富翁要捐助,富翁要捐助,富翁要捐助,其他三家其他三家受捐助,因此我们的审题立意中重点要谈捐助(或帮助),这是求同。
另外我们还要追异,因为有三家对捐助不同的态度:因为有三家对捐助不同的态度:有肯定、有肯定、有肯定、有提醒、有拒绝,有提醒、有拒绝,有提醒、有拒绝,考生可以针对任意一家的态度来考生可以针对任意一家的态度来写,还可以选取其中两家的对比思考。
2013广东高考作文审题及范文
2013广东高考作文审题及范文[审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为材料作文,很显然应该从三名受助者方面来考虑为佳。
其一欣然接受,其二有犹豫,但是还是接受了,其三拒绝,理由为看作是施舍。
这不是就是论试题型,显然单论三者的是非是不合符出题者意图的。
三种人皆有他的看法。
对于第一种人,为了生活,他乐意接受救助,单单从生活这一方面考虑,这是理性的,毕竟生活都过不去了谈什么尊严?其二犹豫之后最终还是接受了,仍旧有理性的成分在内,但他还考虑了其他的东西。
而其三则是很明显了,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在他看来这虽然是好意的资助,但是却是犹如是施舍一般,或许富人没有考虑那么多,但是这毕竟就是事实。
三人看法不一样,实则这是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的问题,因此这个题目可以从‘价值观’、‘人生观’、‘态度’、‘人生的意义’等等方面来写,当然,如果写议论文的话可以直接下一个命题,如下范文。
以下是范文(议论文):人生的意义在于追寻人生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它的意义。
——题记一个白手起家的富人心怀感恩之心,以资助贫困者回报社会,但是对于他的资助,有人欣然接受,也有人拒绝,他们的理由不一。
为了生活有人欣然接受了,而另一种人,这种没有任何付出得来的钱财,他视为是一种施舍。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寻,他追寻的不是金钱,而是一种属于他自己的生活。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寻,是对于真理的追寻。
一个古老而有不少经典的话题,我们熟知的人物,一个一声都在奋斗中追逐的人。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浅析及范文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十四、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简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问题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道德)材料内容(关键词):富翁,慷慨,慈善,捐助,感激,接受,犹豫,偿还,谢谢,拒绝。
材料特点:今年广东省作文选用创设情境类的有关社会生活的材料。
这则材料的现实针对性是很强的,现在有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接受国家或个人集体的捐资助学。
有的人欣然接受了,但却认为理所当然;有的人不符合捐助资格却还要套领国家的捐助;还有的人躺在捐助上去追求享受,成了依赖捐助的寄生虫。
材料设置了三种对待捐助的不同方式,进而引发考生思索。
事例清楚,事理本身也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关于此类话题尽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但想要写好却不容易,因为这类话题便于做结论,却不便于敷衍出更多的内容。
审题立意:这则材料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讲的就是三个不同的家庭对待别人无偿捐助的三种态度。
材料要求是自选角度,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立意。
从捐助人富翁的角度来看,他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可以写他富贵不忘本,赞扬他行仁义之行,做仁义之事,行德积善,精神可嘉。
从第一个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感激并高兴地接受了。
可以写受馈于人首先要心存感激之情。
从第二个受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可以写接受别人的帮助可以化不利为有利,但同时也不能忘记发展自己的同时更要学会独立而不能产生依赖感。
从第三个受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感谢后拒绝了施舍。
2013广东高考作文分析(转自“第一调查网”)
2013广东高考作文分析(转自“第一调查网”)今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的作文题是一道以慈善公益为主题的题目,一个富翁捐赠给三个贫困家庭,第一个接受了,第二个也接受了,但声明以后会偿还,第三个拒绝领取。
让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例子:2005年,达沃斯论坛上那些世界上名气最大的人打算给非洲最贫困的国家坦桑尼亚捐赠100万元的蚊帐,以帮助穷人们预防疟疾,可是,这些蚊帐一发放就流入黑市,疟疾的发病率仍然没有下降;与之相比,同年《哈利·波特》第六卷发布,全球的900万本新书一本不差发放到读者手中。
这道作文题和非洲发生的事情有何关系呢?富翁捐助给第一个家庭,代表着一种传统的慈善模式,你施我受。
从上世纪50年***始,西方发达国家累计给非洲最贫困的国家援助超过2.3万亿元,效果怎么样呢?这些国家仍旧在贫困的陷阱中不能自拔,原因当然很复杂,可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援助不能为贫困者创造一个更好的自救环境,唤起他们自救的精神。
富翁捐赠的第二个家庭,受助者采取了一种契约偿还的方式,这其实是现在越来越普遍的注重效率和可持续的新模式。
国际上有个老牌的慈善组织叫国际小母牛,它的创办者是美国西部的一位农民。
当年西班牙内战造成很多人流离失所,没有生计,他本来想送人牛奶,但是一想,送人牛奶还不如送人奶牛,而且他送奶牛很特别,送是白送,可是生了小牛要还回一头,这样他就可以再送给更多的人。
现在国际小母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扶贫组织之一。
在我投入某家慈善基金会工作的那段时间,开了无数个会议,大部分细节都忘记了,只有一个问题我牢牢记着:有位资深公益人问:现在的社会问题跟100年前比,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们基本的印象是,至少没有减少。
如果说公益组织的使命是希望世界变得更好,弱势群体得到更好的帮助,那为什么收效甚微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慈善公益组织在这100年里,跟科技行业、金融行业比,进步太慢,100年里,商业管理技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可是慈善公益并没有很好地融合到这种进步的势头中去。
审题立意
老师拟题展示
1、市长(主要,褒扬) 《关爱他人,成全自己》 《公仆本色浅议》 《公仆与公益》 《“官”原来可以这样当》 《志愿者本无尊卑》 《公益应成为每个人的自觉》 《当公益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用行动温暖这个社会》 《用温情驱散弥漫的戾气》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绿叶对根的情谊》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
• ①关键词:慈善、捐助 • ②对象:富翁、三个贫困家庭 • ③诸方面关系:捐助与被捐助、捐助与拒 绝、捐助与接受。 • ④情感倾向:肯定富翁善举;对三个贫困 家庭的反应未置肯否 • 核心话题:“如何对待慈善(捐助)” • 立意角度;慈善、报恩、偿还、施舍, “慈善”与“报恩”、“偿还”与“施舍” 等
《不畏浮云,随心而动》 《你在烦恼什么》
怎 要点回顾: 么 一、抓关键词句,找准核心话题。 审 题 二、抓对象,辨析人、事、物等诸方面 立 关系,多角度分析,找出最合适的切入 意 角度。 ?
三、揣摸材料的情感倾向,分析事件的 结果和可能的原因,力求立意准确深刻。
温馨提示
1、读懂材料,要全面而不是“断章取义” 2、分析材料,要深刻而不是“浮光掠影” 3、概括内容,要准确而不是“以偏盖全” 4、找准角度,要正确而不是“一叶障目” 5、明确立意,要精准而不是“剑走偏锋”
高考满分作文标题展示: 《善行,我该如何安放你?》 《当慈善遭遇傲骨》 《点亮万家灯火》 《让爱双向流动》 《善行如雨,润物无声》 《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慈善需行之有道》
• 实战演练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①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 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你今天 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 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 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 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 ②2012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 自己。 • 以上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 感悟,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 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妙云一、作文题型分析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题型,与2012年的作文题型基本相同,依然采用“材料引……”的题型。
但2013年的作文题与2012年的作文题略有变化,其不同处有:①2013年“材料”引出的是“写作要求”,而2012年“材料”引出的是“写作范围”;②2013年的作文题没有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范围设定,而提出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的写作要求。
从审题的难易度作比较,2013年的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考生对其阅读与理解难度低,审题明显比2012年的作文题容易。
“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命题“限制过于宽泛”的缺陷,较好地抑制了套作、抄袭和模式化写作等不良的应试行为。
但是,“材料引……”这种作文题型,又客观存在着考生不能直接进入写作或可能受阅读影响而不能正常发挥写作水平的问题。
降低阅读和理解材料的难度,让考生既受“范围”限制,又能尽快进入写作,这是“材料引……”题型最理想的命题效果。
可以说,2013年的作文题比2012年的作文题显得更为成熟。
2013年的作文题取消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及“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范围设定,这很可能是有意避免大多数考生因没有捐助和受捐助的亲身经历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2013年作文题提出“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的写作要求,其写作范围实际上是被进一步限制了。
因为“含意”是指“所包含的意思”,考生只能在“材料”的“内容”和“材料”所包含的“意思”范围内写作,而不能由“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而引申出相关的“含义”话题。
从对材料的把握方面论,2013的作文题比2012年的作文题“在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内”提供给考生自选角度还是不少的。
二、材料内容与含意分析整体理解2013年作文题“材料”的内容,主要说的是捐助与接收捐助的问题。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羊城晚报讯记者林世宁、张林报道:今天上午11时,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出炉,形式与去年相似,均是根据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点评审题上不为难考生邹寿元(华师附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与去年一样,依旧是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即新材料作文。
这是规定的三种命题方式之一,是符合要求的,在备考过程中广东考生对这种命题进行过重点训练,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与去年相比,审题难度降低,一般不会离题,也可以体现出区分度。
平时关注现实、有一定思想认识水平、有较强写作能力的考生可以写出好文章,符合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就审题来说,角度可以多种多样,可从四种人的四个角度任选其一来写。
比如从富翁的角度说,可以赞扬他的行善之心、慈善之心,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第一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对别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从第二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要经过思考鉴别之后决定取舍等;从第三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当今的信任危机,进而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说虽然贫困但不受嗟来之食,有骨气。
其中每个角度又可以引起其他一些小角度,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来写。
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从审题方面去为难考生,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
羊城晚报记者陈晓璇考生立意没有高下陈少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语文课评卷组组长)慈善捐助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本则作文材料与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关联,又能引发深入的思考,每个考生应该能够在相关日常生活的体验中,对捐助与接受的多个方面找到切合自己立意的角度进行述说,从而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达关注社会、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
广东2013语文高考作文审题
2013广东高考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多个观点材料的作文在审题提炼观点时,可采取“求同追异”的思路。
求同:先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观点),逐则分析、比较、综合找出共同点:如从富翁的行动和三家的不同态度看,他们共同的话题是关于“捐助”,富翁要捐助,其他三家面对捐助,因此我们的审题立意中重点要谈“捐助”。
追异:三家对捐助有不同的态度,考生可针对任意一家的态度来写,还可以选取其中两家的对比思考。
所以合起来是:面对捐助,人们的态度。
建议:针对材料就事论事,选材上尽量同类型。
角度:
1.施与者:白手起家后回馈社会的富翁。
如《慈善需行之有道》《热心的价值》
2.三个家庭不同的应对态度:
A接受:《点亮万家灯火》《相信善意相信爱》
B接受但会偿还:《让爱双向流动》《感恩》
C拒绝:《不受嗟来之食》《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
3.综合三者去谈:《理性面对捐助》《当慈善遭遇傲骨》
但防止写成“选择”(20)“富裕与贫穷”“如何致富”“关于慈善事业”“贫困家庭的梦想”“同情困难家庭处境”等这样有离题嫌疑或大而空的文章。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的解读和评分细则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的解读和评分细则主讲/陈妙云整理/梁圣东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关于题型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采用了“材料引写作要求”的作文题型,与去年相比,稍微有些变化。
去年是“材料引写作范围”,今年是“材料引写作要求”。
具体的变化,有些什么细微变化的地方,我稍后会具体提到。
这条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是一个关于富翁资助了三个贫困家庭的事件性材料,由这么多个材料构成了一个事件,把它看作为一个事件来整体阅读就好了。
这条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引出的写作要求有四个:第一个是自选角度(还是“自选角度”,没有说“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第二个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句话跟以往的“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表达是不同的了,今年不是“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今年要求的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句话跟全国的材料作文题的提法完全一致,就是往国家的出题的要求靠拢了,这个变化就直接影响到我们评卷时候关于这个范围大小的一个把握的问题,所以要注意这个变化。
今年第二个要求提出的不是写一个材料引起你的什么感悟有什么体验,不是这个要求,今年的要求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第三,不少于800字;第四,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些都是我们在阅卷的时候要认真地、仔细地去领会和把握这道新材料作文所提出的四个基本要求。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刚才说过,题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那首先我们就应该准确地把握好这个材料的内容究竟包含了什么范围。
作文指导1:2013高考广东作文题及分析
2013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评分分析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概,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走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2013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分析:作文类型:材料作文一、要求: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材料的内容及范围”:1、首先整体理解:主要讲的是捐助与接收捐助,即捐助与受助的故事。
A.富翁捐助贫困家庭B.家庭1感激地接收C.家庭2接收,但执意偿还D.家庭3谢富翁好意,拒绝施舍2、材料的含意是指“含有的意思”而不是引申的意义,涉及以下几点。
A、慈善:是正面评价富翁的行为,因此可议论“慈善”的意义,本质或模式。
如“慈善的本质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付出,更是精神上的升华”;感激慈善,是对爱意的接受;回报慈善是爱意的传播,传递社会正能量。
B、接受捐助的心态a.受之无报:如家庭1认为捐助本身就是无偿的b.受之必还:如家庭2从经济的头脑认为捐助是有偿的,知恩图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c.只谢不受,如家庭3,缘于内心的自尊,穷者志坚,关乎尊严,人穷志不短,不依赖别人,相信自立才能自强。
C.富人与穷人的关系1)数量上是1:多的比例。
富少穷多的不理想的社会结构。
2)从捐与受的关系来看,捐少穷人多,捐助只能解决穷人眼前之忧,不能使社会脱贫致富。
3)从家庭3的态度来看,富人与穷人不和谐的社会关系。
二、关于“自选角度”的参考1、富翁的角度2、家庭1、2、3各自的角度肯定否定都行,只要言之有理,符合上面的内容分析,符合社会公共大众的道理。
3、接受捐助的角度,即穷人的角度4、家庭1和家庭2的对比的角度5、三个家庭的对比的角度6、对“慈善”的见解和看法7、“接受捐助”这一话题8、“贫与富”的话题三、关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立意的评判参考1、在以上分析的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广东高考作文审题2013广东高考作文审题【篇一: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和分析】2013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题目: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出所料,今年广东高考语文还是考新材料作文,这种形式的作文融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特点,故谓之为新材料作文。
具体来说就是材料作文的形式,加上话题作文的要求。
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
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
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这则材料意思显豁,通过贫困三家对“捐助”的不同态度,引出“如何对待慈善事业”这一论题。
我向来认为“关系”在审题中特别重要,以今年广东作文题为例,我们可以把立意角度建立在“慈善”与“报恩”“偿还”“施舍”的关系中来理解,也许更能开掘此次作文审题的内涵。
今年作文审题难度虽然不大,可作文写好并不容易。
写好这一作文,显然需要我们考生有足够生活濡染的养分,需要对生活有分寸而又思辨的理解力。
点亮万家灯火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
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
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
此乃关键所在。
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
质已胜。
文也胜。
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
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
当然也有问题,最刺眼的是把“无味”笔误为“无谓”,但这些不过是白璧之微瑕。
对考场作文谁又能吹毛求疵呢。
值得肯定的当然不止这些,如篇章结构就值得读者去体味,此不再赘言。
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点评人:华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黄业泉当慈善遭遇傲骨随着首富比尔?盖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发起富豪慈善活动,慈善之风便如无数个超级飓风,迅速席卷全球。
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事情,捐者开心,得者开心。
然而,并不是所有贫困者都会满怀感激地接过免费的赠予。
在他们心中,这或许是一种施舍,一种尊严的丢失,骨气的丢失。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
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
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
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
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
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
相反,大连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
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
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
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
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
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
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
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
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
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
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
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
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当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执己见。
只有双方平心静气,改变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态,才能使这场慈善皆大欢喜,施者开心,受者也开心。
大家互相理解,你浇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树更加拙壮成长。
【点评】此文伊始,紧扣材料,点明慈善有益世道人心,接着笔锋一转,提出当慈善遭遇傲骨,双方出现如何面对之难题,文章由此焦点切入,选取施受之关系角度立论,可谓审题精准。
文章先写施善方式,以一反一正两个例证阐释说明何为正确的捐助方式。
相较于陈光标,微尘团体的行善不是伤害而是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
文章接着分析受捐心态,依然采取一反一正两个例证进行论述,文章指出,意气用事,盲目拒绝,并不代表所谓尊严、傲骨,正确方式应该像受助者黄中天那样,用自己的善意回报社会。
文章着意发掘此例证蕴含的施受双方传播善意的慈善本质,由此可见,文章立意深刻。
此文结尾,以浇水施肥喻示施受双方的本真关系,进一步强化文章的中心论点。
纵观全文,观点辩证,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得当。
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挤走骨气”的表述不准确,傲骨与回报之间的逻辑关联略显牵强,还出现一个错别字“拙”,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永中慈善,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个贫困家庭提供捐助。
一家高兴地接受了捐助。
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了富翁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我很赞赏第三个家庭的做法,处事大方,不卑不亢,丝毫没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绝中告诉富翁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这也启示了我们:在做慈善的过程中要维护受赠者的尊严。
孟子在辨析义与利时曾说:“一箪食,一壶浆,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虽然孟子谈的是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但这些话也道出了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侮辱性的施舍就连乞丐也不会接受。
孔子曾说:“君子不饮盗泉之水。
”因此,我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如何维护他人的尊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战中,英国国王霍华德巡视被轰炸后的伦敦贫民区,在一栋破烂的大楼门前,他脱下帽子,向主人询问:我可以进来吗?询问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尊重让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国公立学校在大雪时一般都会停课,但有间学校却没有这样做,在大雪时依然上课。
当家长向学校投诉时,校方的回答是:学校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学校停课时,他们就不能有免费午餐,就得忍饥挨饿。
家长又问是否能只让穷孩子来上课呢?对此校方解释道: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让受帮助的人觉得是被施舍,这或许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标了吧!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了受赠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就像是一阵凉爽的春风,既抚慰了受赠者,又不至于吹乱他们的心绪。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少见一些“暴力”慈善,他们行慈善之实,却又在捐赠漠视受赠者的尊严。
如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我们不否定他确实帮了不少人,但他的方式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做对吗?有一张照片,陈光标与受赠者们举起手中的钱,陈光标笑容满面,但我却看不到几个受赠者开怀的笑脸。
他们是被帮助了吗?还是他们又成了“暴力”慈善的受害者?在当今时代,“微公益”、“志愿活动”层出不穷,似乎是一个全民慈善的时代。
但是,当我们准备做慈善时,千万提醒自己:不要伤害了受赠者脆弱的尊严。
我们在帮他人,同时也是在帮自己。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态,请小心呵护受赠者的尊严吧!【点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突出的特点是观点鲜明,论据较充实,论证较有力。
文章从作文题提供的第三个家庭对待捐助的态度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做慈善,应该维护他人的尊严。
”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的有关论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举例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维护受捐助者尊严的重要性和效果。
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严的意义,还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说明了这样的帮助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既温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伤他们的心。
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还能够联系现实,在肯定当前一些人善举的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最后劝告做慈善的人应该放下架子,小心呵护受捐者。
全文思路清楚,论证较严密有力。
结构较严谨。
话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顺畅,如第二自然段。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小蓬让爱双向流动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
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
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有了传递爱意给那些还有需要的人的愿望。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数人是愿意品尝到感激的喜悦之情的。
当施舍者看到自己帮助的人懂得回报,哪怕不是对自己,而是对社会、他人,他已经看到自己所为的价值,这无疑让他产生了延续自己善举的动力。
这是爱的付出,是爱的双向流动,也是爱的获得,社会因此受益。
也许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会可能受益万分。
还记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场特大暴雨吗?灾情在播报着,但温情也在上演着。
一伙从河北农村赶来的人们救助灾民,臵个人安危而不顾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