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友群-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技术共35页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感悟 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第三只眼睛看小组间交流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感悟 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第三只眼睛看小组间交流

第三只眼睛看小组间交流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堂中,小组交流是其探究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完善的小组交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可以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

根据交流对象的不同小组交流可以分为: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

小组间交流又有介绍式和解释式两种。

下面对小组间交流的两种形式做一下简要介绍和比较。

一、小组间交流方法一:介绍式──展现组内集体智慧介绍式是现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小组间交流的方式,即小组成员在讨论结束或完成实验后,选取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或实验发现介绍给其它组的同学。

在介绍同时展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或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表格、图画以及文字等。

介绍结束后,其他组的同学可以针对介绍组的介绍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可以提出问疑或给出评价,甚至可以在介绍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介绍式的组间交流方法很好的展现了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大大增加了课堂的有效容量,特别适合于多因素(三个以上),多层次课题的研究。

例如在青岛版科学教材《摆的秘密》一课中,要研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时,学生会有三种猜测:摆线的长短、摆锤的轻重和摆角的大小。

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况自由选择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就实验的发现进行介绍式的交流。

这样学生可以在只研究问题局部的情况下,对研究内容有比较全全面的了解。

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缩短研究时间避免教学任务的剩余,同时保证课堂容量的最大化。

介绍式组间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在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有所侧重,又保证学生能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所研究的课题。

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自己研究的内容和通过介绍得来的认知在体验程度上会有明显的不同。

二、组间交流方法二:解释式──追求组间共通思维与介绍式交流方法不同的是,解释式交流法是在学生讨论或实验结束后只呈现小组的讨论结果或实验发现,小组成员并不对他们所呈现的内容做任何的说明,而是由其他的小组成员对呈现信息进行感悟理解。

当其他小组认同呈现的内容时,就由其他组对呈现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用第三只眼睛发现思想品德课堂之美

用第三只眼睛发现思想品德课堂之美

用第三只眼睛发现思想品德课堂之美摘要: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政治)素质教育,以生为本,教法灵活,整合资源,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课堂是师生的大舞台,课堂之美,美不胜收。

美韵课堂需要用爱欣赏,用心打造。

关键词:品德课堂美创新意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些思想品德教师苦于自己没有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美好体验而叹息[1]。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是一个发现美、体悟美、践行美的过程。

教师要用眼睛认真观察课堂,尤其是要用第三只眼睛——心去发现、欣赏、演绎思想品德课堂之美。

【画面一】倾巢出动,信步闲庭学习北师大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1课《适应新环境》的第1站《步入新学校》时,新同学走出课室,了解新的学校环境,同学们感到兴奋、新鲜、新奇。

同学们秩序井然地排队,参观学校图书室、校建室、校长室和其他功能室;让同学们在星幻广场集队,聆听副校长介绍学校的传统、学校历史;带领同学们走到文化长廊,师声共同解读班风、学风、校风、校训;领着同学们漫步整个校园,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拍照录像,谈笑风生,十分惬意。

坐在足球场的草地上,师生共同讨论如何适应新环境,让学生畅谈在新学校里的新打算和愿望,最后共同唱响《中学时代》结束全课。

【赏析一】进入中学第一节品德课,师生共同描绘的校园动感画面,让学生终生难忘。

新课改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活动不再“一统”天下,而是师生的“共同”天下;只有教学活动实行开放,学生才能真正“动”起来,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为了使新同学对品德课堂教学留下好印象,精心设计了这个开放式的思想品德课堂。

师生欣赏美丽的风景,拍照录像,边走边聊,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是教学内容的开放;参观学校场室,聆听校长介绍,在草地上讨论问题与畅谈打算和愿望,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和创新精神,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

【画面二】无心插柳,绿树成荫预备铃响后,李航与黄宾还在课室后面扭缠。

教师的第三只眼是慧眼

教师的第三只眼是慧眼

这篇文章是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开封会议上推荐的,我读后觉得启发不少。

特此推荐给教育战线上的各位同仁,以共勉。

————missforever_cy教师的第三只眼是慧眼教师的两只眼睛,应该是关注人以及人的发展,关注民族的命运以及人类的未来。

但事实上,我们的双眼常常被功利尘埃蒙蔽,受世俗蛛网牵制,超越不了常人的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修炼出第三只眼,这只眼就是超越自然眼的慧眼。

用第三只眼关注学生的那块“大石头”[思考]这是一个教育演示:一位老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入若干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直到高出瓶口为止,然后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学生答道:“满了。

”接着,教师往瓶里装碎石,摇了摇,又问:“现在满了吗?”有学生答道:“可能还没有。

”随后,教师又拿出沙子往里装,使劲拍了拍,又问:“现在满了吗?”学生们大声应道:“没满!”最后,老师拿出一壶水往里倒,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

他望着学生:“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当然不止一个。

老师最后说:“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也许你就永远也没有机会把它们放进去了。

请你们想一想,你的生命中应该首先放进什么样的大石块呢?”这个演示对于教育的思考点在于:什么才是学生生命瓶中的大石块呢?多少年来,我们都在批判重智轻德、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批判满堂灌、填鸭式,批判应试教育,批判知识本位,但为什么还是改观不大,甚至某些方面某些地区某些现象还有越演越烈之势呢?原因很复杂也很简单:教科书里载的全是知识,你得让学生掌握;考试卷里考的全是知识,你得让学生考高分。

作为教师,就用一只眼紧紧盯住“知识”吧!多年以来,教学上一直力主抓“双基”,升学试卷也逐渐由知识本位变成了相对的能力本位。

于是,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到了相应的地位。

在教学和备考实践中,教师们便又用另一只眼紧紧盯住了“技能”。

面对现实,种种困惑:我们怎么能够超越“知识”和“技能”教育呢?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人本教育呢?在目前情况下,只好修炼出第三只慧眼,好好盯住学生生命中那一块“大石块”。

任友群-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技术

任友群-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技术
?
技术应用主义
技术开发主义
• 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
相似的研究方法、途径、观点
学习科学 教育技术
互相沟通、协作
促进有效学习
研究目标一致
•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
发 展 学 习 技 术
1.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引发的关于学习隐喻的转变 2. 时代背景和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崛起
3. 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技术应用向技术开发、设计的转变
“一边倒”现象
• 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联系:理论意义上的阐释
文化传承 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
技能传承 员工绩效提高
企业培训
共享基本理论、方法
• 国外企业培训案例及启示:实践意义上的阐释
PortStar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LSI
COVE
乔治亚大学LPSL
3.打造金饭碗——不断追踪学科前沿
• 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 • 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 • 发展学习技术
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
农村、城市基础建设 初见成效
解决“数字鸿沟”
•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
现状
资源 和技术 的运用
推进方向
数字化资源利用 率低
数字化资源建设
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
应用、需求特殊 多样
校园网、一卡通 统一门户、标准 等问题
高校自主/企业捆绑 人才培养专业对口
• 远程教育:从信息共享向知识共享的迈进
计算机远程网络,“机网” 人类社会交往,“人网”
社会计算 人文社会与科技融合
•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国际化
a. 产品全球化 b. 平台全球化 c.研究和交流的国际化
2.寻找新饭碗——面向学校和面向企业的教学 设计相结合

《上海教育》王美任友群: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学变革

《上海教育》王美任友群: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学变革

《上海教育》王美任友群: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科学视角下的教学变革毫无疑问,每个设计出来的学习环境本质上都是希望促进学习的,但我们要学会分析和辨别:它支持的是哪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是我们期望和倡导的吗?要使学习者能够适应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为他们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从而可以支持他们的创新、协作和问题解决?什么是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指学习发生于其中的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教育教学的情境,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就有着重要影响。

学习环境既包括课堂、学校等正式学习环境,也包括家庭、科技馆、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校外的非正式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学习环境或虚拟学习环境也是学习环境的重要形态。

学习环境是人为设计的产物,其中蕴含着设计者对于什么是学习以及如何通过环境的设计促进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如果设计者认为学习就是教师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的话,那么他设计出来的学习环境就会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课堂教学那样的环境:教师的讲台和黑板(或白板)是整个环境的中心,学生的课桌排列最有利于使他们听老师讲授而不是开展小组合作或自主探究;很少有学生作品的展示,因为设计者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讲授和呈现,而不是学生观念或作品的呈现,信息技术如果有的话也只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和传递知识……但是,如果设计者认为学习其实是学习者进行探究、问题解决、与他人合作、观念协商这样一个过程的话,那么他设计出来的也许就如本文插图所示的那样,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多功能的开放性与交互性空间,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充分的环境给养。

我们可以把学习环境看作一个连续统,它的一端是封闭,另一端则是无尽的开放,任何一个被设计出来的学习环境都可以在这个连续统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毫无疑问,每个设计出来的学习环境本质上都是希望促进学习的,但我们要学会分析和辨别:它支持的是哪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是我们期望和倡导的吗?要使学习者能够适应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为他们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从而可以支持他们的创新、协作和问题解决?谁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说到学习环境的设计,很多人想到的首先是物理空间环境的设计,例如采用什么建筑材料,空间如何分割布局,墙壁刷上什么颜色,桌椅如何摆放,灯光线路如何安排,配备什么设备装置,并进而认为学习环境设计其实是建筑师或室内设计师等环境设计师从事的工作。

第三只眼看课堂

第三只眼看课堂

第三只眼看课堂作者:黄嫄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2期【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12-02莎士比亚说过:“经验是一点一点观察得来的结果。

”课堂教学观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教师善于课堂教学观察,他们揣着明确的意图观摩他人课堂教学,借助相关辅助工具,在精细观察中搜集材料,对他人教学行为做出深入研究。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课堂教学观察是用第三只眼看课堂,研究者立足课堂教学观察,审视教学现状,澄清教学中的焦点问题,诊断反思中改进教学策略,改善课堂学习,优化教学质效,提升幼儿素养。

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基于课堂教学观察,探寻幼儿发展路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现将课堂教学观察的有效策略与诸位分享。

1.追寻课堂教学观察旨归“善察者,事竟成。

”教师要做一名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课堂教学观察是教师利用自己多种感官观察他者教学实况,掌握课堂教学资料,开展因素分析,在反思中寻找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课堂教学观察是一种双赢行为,既能为观察者提供借鉴,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观察者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路径,同时又可以帮助执教者找到教学不足,改进教学行为,积淀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观察的旨归是为了幼儿的学习改善,指向于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思想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教师要明晰课堂教学观察的内涵,认清课堂教学观察的价值,掌握观察操作的要义,追寻课堂教学观察的旨归。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立足“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高度开展课堂观察,课堂观察中要做到精细精致,目光敏锐地捕捉教学细节,将每一个教学环节尽收眼底。

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是幼儿科学教学的核心,而非科学知识的教学,笔者曾观察“盐怎么消失了”一课的教学,发现教者没有将教学重点放在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观察力的培养上,在观察交流阶段,教者竟然给幼儿讲授“溶解”概念,幼儿阶段讲解“溶解”概念为时过早,有“拔苗助长”之嫌,教者未能把握住教学的重点,没有从关注幼儿发展出发。

(转载)第三只眼睛看教育(二)

(转载)第三只眼睛看教育(二)

第三只眼睛看教育(二)二、规育规育,实质上是用规则实施教育。

(一)班主任教育的整合艺术班主任教育的效果是通过整合艺术来完成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理念我们要塑造一个尊重型的班主任,首先把学生当作“人”。

他有人格,有人性,有与我们同样的自尊心。

2、细节是指赏识型管理。

以欣赏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学生,注意在教学过程的细节上及时激励学生,表扬学生,鼓励学生。

如:“站起来回答,会有掌声的!”3、制度强调的是“人本”,尽可能体现个体发展。

下面围绕理念、细节、制度这三个教育层面,谈几个观点:1、关于“边际效应”和问题学生“边际效应”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消费给人带来的主观心理满意程度。

如:一元钱的边际效应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

把一元钱给一个乞丐,满意度可能是100个单位;而把一元钱给一个百万富翁,满意度可能是1个单位。

二者的社会总福利量是不同的。

因此,班主任工作应倾向问题学生、弱势群体。

“边际效应”要更多地应用到问题学生身上,对问题学生多投入一些,多关爱一点,多关注他们的需求,多温暖他们的情感。

我们可以做一个菲尔人格十项测试,了解一下学生缺少什么。

2、“规则无人看守”与做活主题教育我们定立制度,要求学生遵守规则,规范言行,那么怎样使制度、规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呢?有一次,龙永图在卫生间看到七、八岁的小孩在修马桶,小孩说:“我用坏了,我得修好。

”孩子的行为说明了“规则无人看守”原理。

这里有个“道德生态环境”的问题,像我们的环境卫生,要由管到不管,由人治到自治,达到无人看守的境界,就要通过系列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主、自爱意识。

我们可以试一下,“让最差的学生当一周班长”,会有什么效应。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3、细节习惯与改变命运细节创新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务,管理的成败是由细节开始的。

如:开展十三字主题教育活动——“信、诚、道、恒、德、礼、仁、容、儒、信、义、勇、智”,每周一个专题,化大为小,做细做活。

班主任能不能对所有的差生说一句:“我们都是优秀的。

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

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

龙源期刊网 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作者:余文森来源:《新教师》2018年第02期尼采说过:有各式各样的“眼睛”,因而有各式各样的“真理”。

神话小说《封神榜》里的闻仲太师和二郎神因为拥有一只“天眼”,所以能够看到许多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就在于这只“天眼”。

这只“天眼”有时像显微镜,可以看清很细微、很弱小的教育细节;有时候像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很远的发展未来。

就其本质而言,这是一只专业的眼睛、智慧的眼睛,它能够帮助名师看到普通教师看不到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刻的东西,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内行为什么能够看到门道,就因为他有这只眼睛。

提炼教学主张就是打造这只眼睛,让名师独具慧眼,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不同教学主张的名师,对同样的教育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立场和见解,这是名师教学个性、特色、风格的内核和源头,失却教学主张,教师的教学个性、特色、风格就会失去灵魂和品质,就会蜕变为教学“表演秀”。

具体来说,教学主张是名师钻研和解读教材的独特视角,是名师发现、挖掘教材新意的探测器,用主张来解读教材,才能赋予教材个性和生命;教学主张是名师引领和统领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导航器,它使名师的教学活动深深地“烙上”自己的色彩和痕迹,从而展现出独特的韵味、格调、风貌。

从实际来看,成熟的教学主张不仅是名师教学特质、个性的内核和前提,而且也是教师教学深度、高度的基础和保证,可以有效防止教学同质化和平庸化。

名师区别于普通教师不在于一节课上得怎样、水平高低、效果好坏,而在于教学的整体面貌、气质、格调,而这一切背后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学主张,就是这只“天眼”!(摘自《教师主张与名师成长》,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第三只眼睛》四年级写作教学实录听课整理一、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在《我的语文人生》中所著:“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带进课堂,让玩激活学生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是被实践证明的,是让学生乐于作文的好办法。

”欢乐的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专注的观察力、欢乐积极的心情,导致学生大脑思维的兴奋。

他们在玩中探究奥秘,获得乐趣,也激活了潜能,从而流淌出亲切、流畅、生动的儿童语言。

本课试图凭借游戏的形势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游戏作文的功能。

三个游戏设计进口题目,分层次有重点,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补充丰富的信息,学会用不同的感官认识世界。

另外,三次练笔贯穿课堂始终,将写作与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积极参与的快乐,自由表达的快乐以及收获提升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 通过“第三只眼睛”——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利用不同的感觉去补充丰富的信息,学会用不同的感官认识世界。

2. 仔细观察活动的过程,将游戏过程中的动作或心理活动有条理、有顺序地写下来。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激趣,质疑“第三只眼”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请问你们长了几只眼?生:两只—师:你们是不是觉得奇怪,这么简单的问题,干嘛让你们回答。

我可要告诉你们,你们都有第三只眼!看这位同学瞪大了眼睛,你们有什么疑惑?(板书疑惑指名)生1:我们身上只有两只眼睛,这第三只眼睛是什么?生2:难道是肚脐眼?(笑)师:是啊,第三只眼睛是什么呢?把你们的疑惑写下来,写在片断一上。

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全班交流学生习作片断一:今天鲁老师给我们上习作课,劈头一个问题“你们有几只眼?”嗨,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来考我们。

我们马上异口同声地说:“两只眼。

”可是老师却说我们有第三只眼。

我们心中都充满了疑惑。

有同学说:“这第三只眼是什么?”还有同学问:“这第三只眼不会是肚脐眼吧!”是啊,第三只眼在哪里呢?真想知道答案(二)游戏探索,寻找“第三只眼”1.游戏一——摸师: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鲁老师这儿有三件物品,让你们蒙住眼睛猜猜是什么?谁愿意来猜猜?一生上来由老师给他蒙上眼睛。

第三只眼看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

第三只眼看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

2013-04教改聚焦第三只眼看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文/吴大亨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成为“时尚”,似乎还披上了“万能”的外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逢赛必用,声、光、电齐上,图片精美绝伦,解说词优美动听,课堂不亦乐乎,而传统教学中精华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几乎“无影无踪”。

多媒体果真如此神奇吗?对此,我们要有一双“慧眼”,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某些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最大的特点是能把“静态”教学内容和“平面型”教学方式变为“立体动态型”教学模式,再现迅速,情境交融,感染力强,信息容量大,能激发学习兴趣,打破时空限制,优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调动感官潜能,增强对抽象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三大“误区”1.泛滥成灾2.喧宾夺主3.贪大求全三、对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的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此观之,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获得人文关怀和独特的价值感受。

其根本方法在于以读为本,“读占鳌头”,在读中发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先天优势”。

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人对人的“无缝”对接和面对面的互动,显得更扎实、更真实、更朴实。

教师可以通过特有的人格魅力和情趣化的语言来感染和调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随时关注学生在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行走在学生之间,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注视等方式,激励学生交流和互动,参与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字、词、句、段、篇入手,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揣摩中,让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更能达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只眼看化学新教材

第三只眼看化学新教材

第三只眼看化学新教材
张宏伟
【期刊名称】《学苑教育》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在我市已经试用了几年。

新教材呈现新面貌,比旧版教材生动丰富,其中设置的小栏目有"讨论"、"插图"、"资料"、"化学技术与社会"、"选学"、"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

它更注重与生活、生产的衔接,更具有可持续性和趣味性。

【总页数】1页(P57-57)
【作者】张宏伟
【作者单位】河南省永城市胜利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3
【相关文献】
1.第三只眼看美国第三只“手” [J], 刘瑞旗
2.另眼看九年级化学新教材 [J], 易洪
3.用第三只眼看用第三只耳听——浅谈共情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J], 张御梅
4.用第三只眼看用第三只耳听——浅谈共情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J], 张御梅
5.第三只眼看生灵——生态摄影家焦生福的高原情怀 [J], 锦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只眼睛看课改

第三只眼睛看课改

第三只眼睛看课改本文试图用辩证的眼光,对小学初中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地回顾与反思,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希望引起正在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的同仁们的关注。

一、经验:三大解放综合全国各地有关专家(主要是余文森教授)的研究和笔者个人的看法,我把小学初中课改的实绩或经验概括为三大解放: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课堂,解放了老师。

解放了学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学生变得爱学习了。

其次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2)、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了;(3)、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4)、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解放了课堂。

首先是课堂教学目标变了。

过去的课堂教学目标只重视结论,课改则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摩、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

过去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授受,而课改则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其次是课堂教学活起来了。

现在课堂上不仅学生解放了,教材开放了,而且教学过程也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开放了,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即兴创造也得到鼓励,而且也不再认为只有在教室才叫上课了。

解放了教师。

首先,课改使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得到了改变。

学生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确立了学生本位的观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即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课程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教师不仅明确了新课程的民主性、科学性,而且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并使之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学观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教师逐步形成了“教学是一种对话”的意识,从而把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