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立体图形的视图 教案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2:4-2-1立体图形的视图
1、通过学习能知道物体是有多个方面,从不同方面来观察物体是不一样 的;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认识事物的不一定性,能充分分析不同的 情况。 2、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且 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 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和如何概括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 转化思想的培养如何认识到实际立体图形的不唯一性。 导学互动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 (1)三视图指的是从 、 和 ( 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 (2)根据上面的过程,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即 把一个物体转化为 的图形 观察 1: )三个 ,这样就
画三视图时要注意什么? 质疑解难 导 学 归 学生归纳 纳 教师引导 拓 展 训 练 教师编题 学生编题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在画三视图的过程中,我们要 掌握我们所选择看图形的角度。学习了由视图到立体图形,要充分认识到角 度的转化。 一、选择题 1.下面几何体的截面图不可能是圆的是( ) A.圆柱 B.圆锥 C.球 D.棱柱 2.棱柱的侧面都是( ) A.正方体 B.长方形 C.五边形 D.菱形 3.一个直立在水平面上圆柱体的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分别是( ) A.长方形、圆、矩形 B.矩形、长方形、圆 C.圆、长方形、矩形 D.长方形、矩形、圆 画出如图所示的四棱锥的三视图。
立体图形的视图
从正面看 板书设计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 从上面看: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视图》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视图》教案2一. 教材分析《视图》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三视图(俯视图、正视图、侧视图)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这是九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知识,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几何的概念和三视图的画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理解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和画法。
2.难点:三视图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三视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简单几何体的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一些三视图的图片,如房屋、车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视图图片,如房屋、车辆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视图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三视图的概念,解释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通过模型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视图的画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纸张折叠出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三视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制造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三视图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案
课题: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三视图的概念.2.画三视图时的位置和大小规律.数学思考1、三视图位置是怎样布局的?2、三个视图之间有哪些长度等量关系?解决方法理解教材和小组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2.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三视图的位置及画法.教学难点三视图的标准画法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并且具有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三视平面图以及三视图的画法。
课型知识探索课教学准备PPT课件、模具、粉笔盒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预”1、三视图的概念:正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一般地,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立体图形的三视平面图图学生课前准备,先小组检查完成预习的情况,教师再巡视,收集学生预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解决。
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去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二、“展”学生对自己预习形成的概念向全班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对自己预习形成的概念向全班进行分析讲解,教师进行点拨通过上台展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胆识。
三、“导”1.“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2. 展示图片,学生观察,从而引出三视图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师生共同归纳出三视图的概念,并且教师要对概念进行说明。
通过观察、归纳,培养学生抽象归纳的能力.四、“议”1、理解教材第117页并思考:(1)三视图的位置摆放?(2)三种视图之间的长度等量关系有哪些?2、画出长方体的标准三视图。
学生先自主探究过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展”小组合作:利用小白板展示分小组展示,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认真听,然后辩。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视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1《视图》是立体几何部分的一个知识点,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三视图的含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于立体几何的概念和性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概念,能正确画出一般几何体的三视图。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通过对三视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直观、抽象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及一般几何体的三视图。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概念,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出一般几何体的三视图,提高操作能力。
3.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几何体的三视图。
3.准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实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视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几何体的三视图,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总结三视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几何体,动手画出其三视图。
在画图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视图概念的掌握情况。
2024年《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视图
2024年《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视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第四章,主题为“视图”。
详细内容包括视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画法,重点讲解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后视图以及斜视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场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视图的基本概念,了解视图在机械制图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学会绘制各类视图,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机械零件的制图中。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制图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类视图的画法及其应用场景。
难点:斜视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在实际制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板书用粉笔、尺子、圆规、三角板等。
学具:制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零件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二维图形表达三维物体,从而引出视图的概念。
2. 理论讲解:a. 视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b. 各类视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a. 以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为例,演示如何绘制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基本视图。
b. 以一个复杂的机械零件为例,讲解斜视图的画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视图画法,独立完成一个机械零件的视图绘制。
5. 互动环节:学生互相交换练习,互相评价、讨论,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视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各类视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解答步骤及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的视图知识,绘制一个简单机械零件的视图。
2. 答案:提供详细的绘制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制图方法,如剖面图、装配图等,提高制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机械加工车间,了解实际机械零件的制作过程,增强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
《观察立体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体。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体等立体图形。
2. 学会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点。
3. 学会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立体图形,加深对立体图形空间观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各种立体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难点: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2.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立体图形。
3. 准备彩笔、卡片等教具,用于引导学生操作和观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立体图形。
2. 新课导入: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立体图形,加深对立体图形空间观念的理解。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描述和操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立体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 运用讲授法,讲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4.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立体图形,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体等,并展示相应的模型或图片。
3.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和描述所给立体图形的特点。
4.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有关立体图形的习题。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4.1 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4.1 视图》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能够判断简单物体属于何种几何体,并能画出物体的三种视图,从而经历由圆柱、圆锥和球到其三种视图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视图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画圆柱、圆锥、球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掌握部分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
2.难点: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3.关键:充分发挥三维想象空间,运用实物进行合理抽象,想象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活动: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方块,搭建如课本图4—1的立体图形,让同学们画出三视图。
而后,再要求学生利用手中12块正方体的方块实物,搭建2个立体图形,并画出它们的三视图。
议一议1.用4—2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
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2.在图4一3中找出图4—2中各物体的主视图。
做一做如图4—4,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用4—5所示的几何体,并画出了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你同意小明的做法吗?随堂练习:课本随堂练习1、2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对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发展大家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画实物的视图时,必须首先对实物进行合理的抽象,即把实物抽象成相应的几何体,在此基础上再画其视图.例如,圆柱形、圆锥形和球形实物,与作为几何体的圆柱、圆锥和球是有区别的,但我们可以合理地把它们分别想象成圆柱、圆锥、球,进而画出它们的视图。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视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视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视图》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并能够正确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几何图形的性质,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画三视图时,容易与直观图混淆,对一些特殊几何体的三视图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区分直观图和三视图,巩固特殊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视图的概念,能够正确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难点:特殊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画图工具。
2.学具:笔记本、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模型的三视图,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视图的概念。
同时,向学生介绍三视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几何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认识三视图。
让学生尝试说出三视图的特点,教师总结并讲解三视图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几何体,尝试画出其三视图。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让学生判断三视图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立体几何--三视图教案
2012-2013
学年度第
二 学期教案
高中三年级 数学 学科 第___二___周第___4__课 课 题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直观图和三视图
授课教师
知识与
教
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能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等简易组合) 的三视图,能识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 何体的结构特征。
6 2 a . 2
点评:该题属于斜二测画法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实物图元素与直观 图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特别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迁移应用: 2.一个平面四边形的斜二测画法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 a 的正方形,则原平面 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2 答案 2 2 a 例 3:见补充“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训练题”. 点评:通过三视图间接给出几何体的形状,打破以往直接给出几何体并给出相 关数据进行相关运算的传统模式,使三视图与传统意义上的几何体有机 结合,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 题型 3:与三视图有关的最值问题 例 4.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 m,在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长为 7 , 侧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长为 6 ,俯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长为 5 。则这 条棱长为( ) A 3 B 2 3 C 4 D 2 5 点评:解题时不要把思路局限于题中的某一几何体中,将思路打开并联想常 见的一些几何体。 迁移应用: 3.某几何体的一条棱长为 7 , 在几何体的正视图中这条棱的投影长为 6 , 侧
投影仪,动手探究,亲自试验 媒体手段 教学 反思
一、主要知识点 1. 几个的特殊的四棱柱: 平行六面体: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 直平行六面体: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平行六面体。 长方体:上下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 正四棱柱:有两个对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 正方体:侧面都是正方形的正棱柱。 2.三视图与直观图有何区别与联系? (1)三视图:是观察者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 的轮廓线; 空间几何体的几何量也体现在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侧视图的“高平齐” , 正视图和俯视图的“长对正” 俯视图和侧视图的“宽相等” , 。 正视图和侧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最大高度,正视图和俯视图的长是几何 体的最大长度,俯视图和侧视图的宽是几何体的最大宽度。 (2)直观图:是观察者站在某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几何体的图形;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的面积 S ' 与原来平面图形的面积 S 之间的 关系为:
立体的三视图课程设计
立体的三视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原理和相互关系。
2. 学生能够识别并绘制常见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理解三视图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运用三视图知识,进行简单的立体图形尺寸测量和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准确地绘制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提高制图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立体图形和三视图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品质。
3.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来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具体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基本概念:立体图形的分类、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 三视图原理: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定义、相互关系及其投影规律。
3. 三视图绘制方法:立体图形三视图的绘制步骤、技巧及注意事项。
4. 三视图应用:运用三视图解决实际问题,如尺寸测量、形状判断等。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立体图形基本概念,导入立体图形的分类及特征,介绍立体图形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第二课时:三视图原理,讲解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定义,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投影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视图》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视图》教案1一. 教材分析《视图》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能力。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并理解三视图与几何体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能力还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概念,知道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并理解三视图与几何体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视图的概念,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能力,三视图与几何体的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何模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几何体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2.准备三视图的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视图的形状。
3.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几何体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些几何体,会看到什么形状?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三视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定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三视图与几何体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几何体模型,尝试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画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三视图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正方体、长方体等常见的几何体,还有哪些几何体有特定的三视图?让学生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探索更多几何体的三视图。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视图》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视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2《视图》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及画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此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复杂几何图形的三视图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逐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能画出简单几何体和组合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及画法。
2.难点:对复杂几何图形三视图的画法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视图,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画图工具。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的设计、机械制造等,引导学生认识三视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简单几何体和组合几何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三视图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几何体,互相描述三视图,并尝试画出三视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判断其三视图是否正确。
4.2.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
第 1 页 共 3 页4.2.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学习目标:1、了解三视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道三视图的定义,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
2、会画简单几何体及一些正方体组合体的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
学习重、难点:画简单几何体及一些正方体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准备:教师:球,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四棱锥,三角板,圆规。
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准备好4个一样的正方体,圆规。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 能认清圆柱,圆锥,四棱锥,四棱柱,球体。
设计意图:快速回顾一下几种立体图形。
2、引入 如何用平面的图形来反映这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呢?(二)探索新知1、展示建筑物的多方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于物体的观察应多角度。
2、观看飞机、小汽车、坦克的多方位图片。
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是怎样得到的呢?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是很有用的。
(三)讲授新课自学解疑1.视图来自于 ,投影分为 投影(探照灯、手电筒、路灯和台灯)和 投影 (太阳)。
视图是一种特殊的 投影。
2.展示三叉接头从不同方向观察的图片,引入三视图概念: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 。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 。
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叫 。
(分 视图和 视图)三视图的作图步骤:1、确定:主视图方向左视图方向俯视图方向2、布置视图位置3、画视图注意规范(四)例题讲解例1: 画出右边正方体、圆柱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视图的画法。
如果这个圆柱体是倒放的呢?师生互动:学生讨论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模型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多观察,并描述自己看到的图形形状。
教师可画一组比例正确的三视图,以及一组比例不正确的三视图,让学生讨论其是否有不妥地方。
( ) ( )归纳:主视图:从物体的正面方向去观察,而只能看到的物体的长和高。
左视图:从物体的左边方向观察,而只能看到物体的高度和厚度。
俯视图:从物体的上方垂直向下看,只能看到物体的长和宽,而看不到物体的高度。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概念,能够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并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概念,能够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
2.能够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概念。
2.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方法。
3.识别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操作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概念和展开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
2.准备展开图的示例。
3.准备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物体,如纸箱、易拉罐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立体物体的形状,引发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立体物体展开成平面图形,会是什么样子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立体图形的模型或图片,以及对应的展开图,向学生介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概念,并解释如何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尝试将其展开成平面图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让学生识别出对应的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视图》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1《视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视图》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概念,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能正确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立体几何的一些初步概念,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观察几何体时,往往只从单一角度观察,缺乏全面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并能正确画出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视图的概念,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难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画出正确的三视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体的三视图。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几何体的三视图绘制。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几何体模型、多媒体设备。
2.学具:铅笔、橡皮、几何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何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几何体吗?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视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几何体的三视图,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视图的概念。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三视图的画法,为学生自主绘制三视图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绘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绘制的三视图,让学生判断其正确与否,并说明原因。
4.2立体图形的视图教学设计
4.2立体图形的视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几何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能与他人交流并认真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能识别简单物休的三视图、体会物体三视图的合理性。
3、会画几何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4、渗透图形的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如何画几何体及简单组合的三视图。
教具准备:每一位学生准备4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和用白卡纸做成的10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20张8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片及磁钮若干教学过程:1、看看它像什么?【设计说明】从生活中的图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要想作出准确判断,还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介绍2008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设计说明】展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验证学生的猜想,体会从多个角度观察才能有准确的判断。
3、生活中事例视频播放令人赏心悦目的跳水运动【设计说明】视频播放第28届奥运会中为中国赢得首枚跳水金牌的双人女子双人3米板的决赛片断,让学生感受只要从三个角度观察就可以判断运动员的发挥水平,感受跳水运动的魅力。
4、猜猜他们是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要想准确地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一定要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观察之后才能判断?【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虽然观察一个物体的方向、角度很多,而要通过观察对一个物体作出准确判断并不需要观察从那么多角度观察。
5、欣赏《题西林壁》,体会其中道理宋朝著名大诗人苏轼就曾写过一首诗《题西林壁》,生动地描绘了从三个方向看的美妙。
6、揭示并板书课题:4.2立体图形的视图7、从简单几何体入手介绍三视图的有关概念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之为主视图,把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称之为左视图,把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之为俯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三视图。
通过课件演示向学生说明视图是平面图形,要关注形状和大小,与图形的颜色无关8、空间想象能力培养⑴根据右侧几何体,判断下面所画的三种视图是否正确。
4.2 立体图形的视图 案
《4.2立体图形的视图》学习方案设计上课年级七年级数学主题立体图形的视图指导教师课时 1 课型问题导读评价课学习日期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知道物体是有多个方面,从不同方面来观察物体是不一样的;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认识事物的不一定性,能充分分析不同的情况。
2.能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重难点点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和如何概括三视图画出正确的立体图; 转化思想的培养如何认识到实际立体图形的不唯一性.教学方法 1、请同学们运用自主结构化预习法阅读课文p155-161,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2、在课堂学习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3、通过展示学习法解决小组问题。
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课堂环节时间教师行为及学法指导期望的学生行为一、创设情景,呈现目标2分钟1、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目标学生心情愉悦的进入学习状态二、阅读文本结构预习5分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提供给你们《综合解决—评价单》完成对课文155页内容的自主预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完成评价单上的自主探究及概括三、小组活动3分钟1、教师在小组间巡回指导。
2、评出错题数目最少的优胜小组。
1、学科长能够指导组员进行批改;2、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进行交流;四、展示交流规范评价2分钟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请小组推荐一人在黑板前进行展讲自主探究(2)。
1、学生积极发言。
2、积极思考,做好补充。
五、学生活动3分钟讨论画三视图时要注意什么?评选出优胜个人六、自主学习5分钟课本155页内容完成必做题选做题七、学科助理展讲8分钟讨论去括号法则能记忆,背诵八、游戏5分钟接力赛男女生分两组九、归纳总结,提升意义2分钟学科助理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意义,知道视图是从不同方向平行投影得到的图形.
2.理解物体的视图能正确反映物体各个方面的形状;能正确画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过程与方法
注意图形与几何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把有关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形成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的物体的三视图.
难点:正确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欣赏几幅庐山的不同方位拍摄的照片.
问:这几幅照片从拍摄的角度上看有什么不同?
答:一幅是从正面拍摄,一幅是侧面拍摄.
问:这首诗揭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答: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2)观察飞机、轮船、坦克几组图片,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师:同一物体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视图,那么一个物体究竟需要几个视图才能全面反映它们的形状呢?
(学生讨论交流)
总结:为了能完整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的大小,必须从多方面观察物体.在几何中,我们通常选择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比如刚才给出的关于飞机、轮船和坦克的图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主要内容——三视图.
二、探究新知
1.三视图定义
用一组动画显示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一束光从正面、左面、上面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投影,引出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定义).
师:根据以上的动画演示,你能说说三视图的定义吗?
总结三视图的定义: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物体的投影叫做主视图,把从左面看到的物体的投影叫做左视图,把从上面看到的物体投影叫做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三视图:为了确定物体的长、宽、高和结构形状,通常采用三个相互垂直相交的投影面(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建立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再用正投影法将物体(所有面)同时向三投影面投影形成演示.
2.三视图的画法
给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按要求试画出它的三视图.
师:观察你画出的图形,这三种视图分别在长度大小上面有什么联系呢?
总结:画三视图的要求:(1)位置方面一般先画主视图,再把左视图画在主视图的右面,把俯
视图画在主视图的下面.(2)大小方面;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应用举例
例1 见教材第125页例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视图画法)
例2 见教材第126页例2
对应练习:教材第126页练习第1、2题.
四、拓展训练
1.画四棱锥的三视图.
【答案】
2.李师傅做了一个零件,如图,请你告诉他这个零件的主视图是()
【答案】A
五、当堂达标
1.下面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2.如图,从不同方向看下面左图中的物体,右图中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答案】上正左
六、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能谈谈你的收获和体验让大家与你共同分享吗?
(教师从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三视图的定义,三视图画法总结)
七、课后作业
1.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中心投影现象的是()
A.上午10点时,走在路上的人的影子
B.晚上10点时,走在路灯下的人的影子
C.中午用来乘凉的树影
D.升国旗时,地上旗杆的影子
【答案】B
2.如下图,水杯的俯视图是()
【答案】D
3.用小立方块塔一个几何体,使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搭成这样的几何体的搭法唯一吗?请任选合适的一种形式画出其左视图.
主视图俯视图
【答案】不唯一,如下图就是其中一种形式的左视图.
【板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应用举例
例1;例2.
四、拓展训练
五、当堂达标
六、课堂小结
七、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4.2.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画法,能根据三视图描述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的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性与创造性,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并从交流中获益,培养自主意识和协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
难点:把三视图综合起来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问题,复习由立体图形到视图的有关知识,并利用多媒体演示出粉笔的三视图,然后把出示的问题进行变式,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师:试画出粉笔的三视图.
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议.
师:若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如下图,试说明物体的形状.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物体的形状,教师作出引导点评.
二、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导出新的问题,为新知的学习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例题的处理中采用多种辅助手段,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地由二维过渡到三维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出示例1:下面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教师先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橡皮泥独立制作,交流讨论;然后教师用电脑动态演示,让
学生体会逼真的变化过程,通过这两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中体验和领会实物模拟与数学中化归的思想方法.
试一试;一个物体的三视图是下面三个图形,试说出该物体的形状.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然后小组内选出代表展示结果.
针对学生的完成状况,教师应注意引导,提示学生用手头上准备的橡皮泥等物品进行摆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出示例2:下面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向高潮,激励学生要敢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该物体的立体图形,师生进一步体会、确认.
试一试:
1.下面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2.下面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请根据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学生板演,其余的在下边完成;然后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最后作点评.
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及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抽象概括水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结: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
1.下面三视图所对应的物体是.
【答案】长方体
2.根据下列物体的三视图,画出它的立体图形.
【答案】如图所示:
【板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探究新知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