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
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2020版】
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一、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K60.200)行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ICD-9-CM-3:49.5200x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便后肛门疼痛、出血,肥大肛乳头脱出、前哨痔等。
2.查体示:直肠指诊肛管疼痛明显,可触及肥大的肛乳头,偶有鲜红色血液流出。
3.肛门镜提示肛管裂隙溃疡,肛乳头肥大,前哨痔。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肛管后侧括约肌切开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疾病编码K60.200)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正位片、常规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肛门镜检查;(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全麻或联合腰麻。
2.手术耗材: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九)术后住院恢复4-6天。
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肛周创面愈合良好,肉芽新鲜,周围皮肤无红肿、流脓。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辨证论治治疗肛裂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辨证论治治疗肛裂肛裂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肛门周期性疼痛、便血和便秘。
在中医肛肠科学中,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肛裂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肛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六淫、劳伤久病等。
这些因素导致人体气血瘀滞、湿热下注、阴虚肠燥等,从而引发肛裂。
在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脉象等进行辨证,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气血瘀滞型症状表现:肛门刺痛,痛有定处,肛管裂口色紫暗,伴有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剂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包括桃仁、红花、当归、熟地、川芎、赤芍等。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熟地、川芎、赤芍养血活血。
可根据病情加减,如疼痛剧烈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等以增强活血止痛之力;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泻下。
二、湿热下注型症状表现:肛门灼热疼痛,便时加重,有脓性分泌物,肛门裂口红肿,伴有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剂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组成包括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等。
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利湿清热;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调和诸药。
若肛门红肿明显者,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分泌物多者,加黄柏、苦参、苍术等以清热燥湿。
三、阴虚肠燥型症状表现:肛门隐隐作痛,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阴润燥,增液通便。
方剂选用:增液汤加减。
药物组成包括玄参、麦冬、生地等。
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散结;麦冬、生地滋阴增液。
可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清热;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以润肠通便。
若肛裂久不愈合者,加白芍、甘草以缓急止痛,养血敛阴。
除了内服中药方剂,中医肛肠科学还常采用外治法来治疗肛裂。
熏洗法: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中药进行熏洗,如苦参、黄柏、大黄、芒硝、红花、艾叶等。
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
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裂的患者。
一、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病(TCD编码:BWG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编码:K60.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慢性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肛裂病(肛裂)临床常见证候:血热肠燥证阴虚津亏证气滞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裂病(肛裂)。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病(TCD编码:BWG030)和肛裂(ICD—10编码:K60。
201)的患者.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收手术治疗.5.由肛门皲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结核等引起的肛门皮肤裂疮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子直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
肛肠科临床路径病种
国家规定西医临床路径
济宁市中医院西医临床路径
国家规定中医临床路径
济宁市中医院中医临床路径
序号
病种名称
序号
病种名称
备注
序号
病种名称
序号
病种名称
备注
1
肛裂
1
肛裂
重复疾病分为县级医院适用版和通用版
1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
1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
2
血栓性外痔
2
血栓性外痔
2
痔病(混合痔)
8
肛门湿疡病(肛门湿疹)
8
肛门湿疡病(肛门湿疹)
9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9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10
痔病(内痔)
10
痔病(内痔)
11
痔病(外痔)
11
痔病(外痔)
12
肠澼(溃疡性结肠炎)
13
锁肛痔(肛管直肠癌)
14
息肉痔(直肠息肉)
总计
5种
总计
7种
总计
11种
总计
14种
2
痔病(混合痔)
3
肛裂
3
肛裂
3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3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4
肛周脓肿
4
肛周脓肿
4
脱肛病(直肠脱垂)
4
脱肛病(直肠脱垂)
5
血栓性外痔
5
血栓性外痔
5
肛裂病(肛裂)
5
肛裂病(肛裂)
6
肛乳头瘤
6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
6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
7
肛隐窝炎
7
【2011年版】肛裂临床路径
肛裂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肛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K60.0-K60.2)行肛裂切除术(ICD-9-CM-3:4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排便时、排便后肛门疼痛,便秘,出血。
2.体格检查:肛门视诊可见单纯肛管皮肤全层溃疡,可伴有“前哨痔”、肛乳头肥大,称为肛裂“三联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肛裂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4-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0-K60.2肛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表浅的、经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或症状严重,需要加行内括约肌切断术的肛裂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胸片X线平片。
2.必要时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3.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可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特殊情况可选用静脉麻醉。
2.手术行肛裂切除术。
3.必要时标本送病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4-5天。
1.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即可进食,半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2.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者,术后去枕平卧、禁食6小时,补液治疗;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可进流食。
3.每天切口换药1-2次,创面较深时,放置纱条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创面变浅后可改为坐浴。
肛肠科肛裂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肛裂肛裂是肛管部因肠燥血热便秘或肛道有慢性炎症等引起纵形创伤,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常见病的4.52%。
患者常在大便时出现肛门剧痛、出血、便秘等症。
【诊断】1大便时肛门有刀割样疼痛,便后常有小量鲜血流出,病重者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2 .检查时,常在肛管后中线上发现裂创:新鲜创面浅而细,鲜红色;陈旧性肛裂,创面较大较深,边缘发硬,多伴发外痔,创面呈暗红色。
3 .诊断标准I。
肛裂:创面边缘整齐、新鲜。
II。
肛裂:创面较大,边缘增厚变硬欠整齐,有形成外痔的增生组织。
IΠ°肛裂:创面较深较大,创缘组织增厚潜行,伴发“哨兵痔”或乳头肥大。
【治疗】一、对症治疗肛裂主要是由便秘引起,因此通导大便是肛裂对症治疗的重要方法。
这里仅例举通导大便的几个方药:黄连上清丸5g,每日2次;麻仁丸5g,每日2次;五仁汤加味内服,处方:郁李仁IOg,甜杏仁10g,火麻仁10g,桃仁10g,炒枣仁10g,枳实10g,生川军5g,水煎服。
秘结时间较长,积粪较多,可用盐水灌肠、开塞露注入肛内、挖除积粪等方法处理。
局部以清创、消炎、止血、生肌药外敷,用黄连膏20g或黄苓膏20g、生肌散5g,混和外涂,或马应龙痔疮膏、洗必泰等也有一定效果。
二、切除、扩肛手术适应证:ΠI°肛裂,∏°肛裂后期,肛门有狭窄,外痔已形成,对症治疗未能治愈时,均宜手术治疗。
禁忌证:与痔疮结扎疗法同。
术前准备与痔疮切除结扎术同。
局部或舐管麻醉。
手术可分两种形式:①病灶部切除,括约肌部分切开,使肛管扩大;②在肛门左侧截石位5点处,切断部分外括约肌和内括约肌的纤维,使肛管扩大3~4个指头,切口处用1号线缝合1~3针。
对肛裂病灶轻者可不予处理,重者可切除部分纤维性变的组织和外痔。
术后处理与痔疮切除术同。
中医如何从根本上治疗肛门裂痕
中医如何从根本上治疗肛门裂痕肛门裂痕,又称为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肛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体内气血不畅、湿热下注、阴虚肠燥等。
中医治疗肛裂注重从根本上调理身体,通过整体的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治愈疾病、预防复发的目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肛裂的常见症状。
肛裂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肛门疼痛,尤其是在排便时,这种疼痛往往剧烈且持续一段时间。
此外,还可能伴有便血、便秘等症状。
长期的肛裂不愈,可能会导致肛门狭窄,进一步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肛裂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气血不畅,导致肛门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肌肤失养,容易形成肛裂。
湿热下注则是由于饮食不节、嗜食辛辣油腻之品,导致体内湿热内生,下注肛门,灼伤肌肤,引发肛裂。
阴虚肠燥多因久病伤阴、年老体衰或产后失血等,使肠道失去濡润,大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度,损伤肛门而致病。
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肛裂有着丰富的方法。
中药内服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气血不畅型的肛裂,常用的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等药物,能够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
对于湿热下注型,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其中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能清除体内湿热,减轻肛门的炎症反应。
阴虚肠燥型则常用增液汤加减,以滋阴润燥、通便润肠。
玄参、麦冬、生地等药物可增加肠道的津液,使大便通畅,减少对肛门的损伤。
中药外用在肛裂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坐浴是常用的外用方法之一,通过将中药煎水后坐浴,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肛门局部。
例如,使用苦参汤坐浴,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能够缓解肛门的疼痛和瘙痒。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中药膏剂,如九华膏、生肌玉红膏等,涂抹在肛裂处,促进伤口愈合。
针灸治疗肛裂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长强、承山、足三里等,能够调节经络气血,缓解肛门括约肌的痉挛,减轻疼痛。
肛肠科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2)主要体征: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多见于急性肛裂;有反复发作史,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远心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多见于慢性肛裂。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肛裂的诊断要具备主要症状如肛门部疼痛、便血或伴有便秘,肛裂的疼痛呈典型的周期性疼痛,排便时疼痛,便后数分钟后可缓解,随后再次发生疼痛可达数小时后缓解;便血为滴血或手纸染血,鲜血,量少。
肛门部检查有肛管皮肤裂开,肥大乳头和哨兵痔等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1.血热肠燥证:大便二、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证: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气滞血瘀证: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二、治疗方法(一)手术治疗1.肛裂扩肛术(1)适应症:急性肛裂(2)操作方法:患者取截石位,骶麻或局麻后常规消毒,术者戴橡胶手套,并将双手食指和中指涂上润滑剂,先用右手食指插入肛内,再插入左手食指,两手腕部交叉,两手食指掌侧向外侧扩张肛管,以后逐渐伸入两中指,持续扩张肛管3~4分钟,使肛管内外括约肌松弛,术毕。
参照《中医外科学》第9版(李曰庆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内括约肌切开术(1)适应症:慢性肛裂(2)操作方法:在肛缘一侧距肛缘1~1.5cm作小切口达内括约肌下缘,约定括约肌间沟后分离内括约肌至齿状线,剪断内括约肌,然后扩张至4指,电灼或压迫止血后缝合切口,可一并切除肥大乳头,前哨痔。
100个临床路径汇总病种
骨伤科
风湿科
1 肛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3 痔(混合痔,有外剥内扎术手术适应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4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5 鼾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9 高热(脓毒症高热)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0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1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12 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3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 14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15 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6 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7 胫腓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8 股骨颈骨折(无移位和轻度移位)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19 痿证(脊髓损伤(不完全性))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0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1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2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3 孟氏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4 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5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6 骨痹(膝关节僵硬)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7 骨痹(骨关节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8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29 痛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30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
心内科 眼科
肾内科 泌尿外科 内分泌科
儿科
肿瘤科Biblioteka 61 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2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3 后循环缺血中医临床路径 64 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65 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6 眩晕(周围性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67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级慢性稳定期))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 68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69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 70 血浊(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路径 71 心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72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3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4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75 石淋(输尿管结石)实施性中医临床路径 76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路径 77 劳淋(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临床路径 78 睾丸鞘膜积液临床路径 79 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 80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1 小儿股骨干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2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3 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4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中重型)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5 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 86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中医临床路径 87 卵巢癌(癥瘕)中医临床路径 88 食管癌术后(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III期)辅助化疗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89 胃癌(晚期不能手术,或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姑息化疗+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90 原发性肺癌手术+中医药治疗临床路径
肛裂临床路径详解
肛裂临床路径一、肛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 :K60.0-K60.2 )行肛裂切除术(ICD-9-CM-3 :49.04 )(二)诊断依据及分期。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诊断依据(1)病史:多有便秘、腹泻病史。
(2)临床症状:肛门周期性疼痛、便血、便秘等。
(3)视诊:肛管皮肤(肛缘与齿状线之间)全层非特异性纵行溃疡,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
(4)指诊或肛门镜检查:宜在局麻、表麻下进行,可发现肛裂常见并发症,如合并窦道或瘘管、哨兵痔、肛乳头肥大或肛乳头瘤、内括约肌显露、肛管狭小、肛隐窝炎。
有条件的县级医院必要时行电子肛门直肠镜、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纤维结肠镜检查。
2. 分期急性期:病程短,仅肛管皮肤上有一梭形溃疡,裂口新鲜,底浅,创缘软而整齐,无瘢痕形成,有明显触痛。
慢性期:病程长,反复发作,溃疡底深,边缘增厚,质硬不整齐,基底有梳状硬结,合并窦道或瘘管、哨兵痔、肛乳头肥大或肛乳头瘤、内括约肌显露、肛管狭小、肛隐窝炎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保守治疗:肛裂急性期。
包括增加水份及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防治便秘和腹泻,温热坐浴,保持会阴清洁、扩肛等。
2. 手术治疗:肛裂慢性期。
行肛裂切除术(一般切除术、纵切横缝术、括约肌松解术)(ICD-9-CM-3 :49.04 )。
一般切除术:适用于伴发有裂痔、瘘管、肛乳头肥大等病理改变的陈旧性肛裂。
纵切横缝术;适用于伴发有肛管狭窄的陈旧性肛裂。
括约肌松解术:适用于伴发有肛门括约肌痉挛的陈旧性肛裂。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60.0-K60.2 肛裂疾病编码。
2. 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急性肛裂中医药治疗临床探索
紫红 ,有脓性分泌物 ,上端邻近肛 窦处肛乳头肥 大,创 缘下有哨兵痔,或皮下瘘管形成,多见I 期肛裂 。 I I 1 治疗方 法 . 2
1 . 治疗组采用 中药熏洗 .1 2
1 . 对 照组 .2 2 采用 1: 0 P 5 0 P粉溶液坐浴熏洗 , O 熏洗
笔 者认 为本 病 的发 生主 要与 下列 因素有 关 :① 解 剖学 因素 :肛 门外 括约肌 浅 部 ,从尾骨 起 , 向前 至肛 门后 方 。分为 两束 ,沿肛 管 两侧 向前 围绕 ,至肛 门前
方 ,又相 互联合 。肛 提肌 的大部分均 附着于肛 管两侧 ,
中医对肛裂 的治疗 ,不仅在手 术技术 方面有 许多独 创 ,而且在药物治疗方面有 非常丰 富略有缓解 ,尔后可持续疼痛数 小时,甚 则整 日疼痛不
减 ,便 时鲜血 随之而下 ,多呈点滴 状。常因大便燥 结痛
苦 ,而不敢正常进食 ,伴有 心烦 意乱, 口苦咽干 ,舌苔 黄燥 ,脉数 。证属 :燥火郁 结,结于肠道 。治法 以宜清 热泻火 ,润肠通便 。方用 :栀 子金 花丸,或以此 方加减 使用 。外用祛毒汤熏洗 ,敷 生肌玉 红膏于伤 口。湿热蕴 结便时腹痛不适,排便不爽 ,肛 门坠胀 ,时有粘液鲜血 , 或可带有脓血 ,苔黄厚腻 。证属湿 热下注 ,蕴 结于肛 。 治法 :清化湿热 ,润肠通便 。方用 :黄连 汤加减 内服 。 外用四黄膏敷 肛裂 处 。 或 回肛散 。血虚肠燥 :便时肛 门 疼痛 ,流血 ,大便秘结 ,皮肤干涩 , 口干舌燥 ,心烦 失 眠 ,午后潮热 ,舌红少苔 ,脉细数 。《 医宗金 鉴・ 外科心 法要诀》中说 : 肛 门围绕 , 纹破裂 , 结者, “ 折 便 火燥 也。 ” 扼要阐述 了因热结肠燥 ,或 因阴虚 津亏而 致大便秘 结,
肛裂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按语:本案患者胸闷、心悸症状多见于夜间,早醒也在下半夜,伴有入睡困难,手冷、多汗等症,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均可见寒热错杂的特点,故按厥阴病辨证。
厥阴包括手、足厥阴两经,及其所属的肝与心包二脏。
厥阴肝主藏血,内寄相火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厥阴心包为心之外卫,代心用事。
本案患者主症为胸闷、心悸,睡眠不佳,烦躁焦虑,涉及厥阴二脏。
方选用乌梅丸,但由于患者火热之象明显,又兼有阳不入阴入睡困难之象,故原方基础上调整寒凉药与温热药的比例,灵活运用。
运用六经欲解时的理论,观察某一疾病加重或减轻的时辰,便可推之为何经之病。
《伤寒论》云:“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临床上凡症状主要在这个时间段发生及加重的病,均可从厥阴病论治。
两阴交尽谓之厥,厥为阴之初尽,即是阳之初生,病至厥阴,表明阴寒至极,物极则反。
故观胸痹症发时间,本案从厥阴病论治,临床灵活化裁,不拘于“病”,随证治之,疗效上佳。
4 语综上所述,乌梅丸是一个运用非常有效而广泛的名方,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与治病求本的治疗特色。
乌梅丸作为千古名方,集寒热并用、阴阳共调、气血兼顾、攻补兼施、刚柔相济、扶正祛邪于一身,在治疗厥阴病方面疗效显著。
著名中医学家刘有余先生曾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皆随证施用”,指出了乌梅丸的应用以“符合厥阴证病机”为要点。
本文案例虽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的病机特点,故临床诊治,只要抓住疾病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就可以将本方作为基础方化裁运用。
虽然从六经来说,乌梅丸是厥阴方,但运用乌梅丸时应重辨证、抓病机,重原方而不拘泥,能把方与法化掉,而不执一方一法,如此方可活用乌梅丸。
参考文献:[1]张锡驹.伤寒直解·卷五[M].1712.[2]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908.[3]《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简明中医辞典(修订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384.[4]高翠英,张文艳,程宏申,等.从气机升降理论论治脾胃病[J].河南中医, 2013,33(2):166-168.编辑:张怀锦 编号:EA-4200417185(修回: 2021-01-15)肛裂的中西医治疗进展A review on treating anal fissure i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卢敏圆1 方宗武2* 翁美容2(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00;2.福州市中医院,福建 福州,350001)中图分类号:R65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21)02-0128-04 【摘 要】肛裂是肛肠疾病中以疼痛、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病程长,迁延难愈,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及困扰。
肛裂临床路径
肛裂临床路径一、肛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K60.0-K60.2)行肛裂切除术(ICD-9-CM-3:4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排便时、排便后肛门疼痛,便秘,出血。
2.体格检查:肛门视诊可见单纯肛管皮肤全层溃疡,可伴有“前哨痔”、肛乳头肥大,称为肛裂“三联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肛裂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0-K60.2肛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表浅的、经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或症状严重,需要加行内括约肌切断术的肛裂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必要时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3.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可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100 mg/kg,分3-4次给予;③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肌酐清除率制订给药方案:肌酐清除率>20ml/min者,每日3次,每次0.75-1.5g;肌酐清除率10-2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2次;肌酐清除率<10ml/min患者,每次0.75g,一日1次;④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⑤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肛裂临床路径(2019年版)
肛裂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肛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K60.0-K60.2),行肛裂切除术(ICD-9-CM-3:49.04)。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
1.病史:排便时、排便后肛门疼痛,便秘,出血。
2.体格检查:肛门视诊可见单纯肛管皮肤全层溃疡,可伴有前哨痔、肛乳头肥大,称为肛裂三联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肛裂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3~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0-K60。
2肛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表浅的、经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或症状严重,需要加行内括约肌切断术的肛裂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3)心电图、胸片X线平片。
2.必要时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或纤维结肠镜检查。
3.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可行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特殊情况可选用静脉麻醉。
2.手术行肛裂切除术。
3.必要时标本送病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3~7天1.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即可进食,半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2.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者,术后去枕平卧、禁食6小时,补液治疗;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可进半流质饮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裂的患者。
一、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病(TCD编码:BWG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编码:K60.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慢性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肛裂病(肛裂)临床常见证候:
血热肠燥证
阴虚津亏证
气滞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裂病(肛裂)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裂病(肛裂)。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病(TCD编码:BWG030)和肛裂(ICD-10编码:K60.201)的患者。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收手术治疗。
5.由肛门皲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结核等引起的肛门皮肤裂疮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
(7)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子直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肛裂切除内括约肌松解术。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成药。
中药汤剂:
(1)血热肠燥:清热泻火,增液通便。
(2)阴虚津亏:凉血养血,增液通便。
(3)气滞血瘀:行气活血,润肠通便。
外用中成药:
(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普济痔疮栓、肛泰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肛泰软膏、龙珠软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
3.中药熏洗疗法:可选用金玄洗剂等熏洗。
4.针灸疗法。
5.基础治疗:感染、发热、疼痛、便秘等合并症的治疗。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创面愈合良好。
2.排便正常,肛门无疼痛、出血。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裂病(肛裂)(TCD编码:BWG030、ICD-10编码:K60.2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1天实际住院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