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辅导PPT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课件 PPT精品课件(共147张)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虚词课件 PPT精品课件(共147张)
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 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 。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 ③请【以剑】舞。 ④【以资政殿学士】行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
① (公子)欲以客往复秦军,与赵俱死。 ②夸父与日同走。 ③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④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⑧(于)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张)巡。
练一练
• • • • • • 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德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弗得 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儿妾食麦而已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 夕侍母 转折 承接 并列 修饰 语气词 代词
1.代词表疑问 大王来何操 豫州今欲何至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 之民不加多,何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副词表反问或感叹 作宾语:什么,哪里 哪里 作谓语:为什么, 是什么原因 作定语:什么,哪
连 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根据 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 词 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 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
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 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 例如: ①“而”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 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
副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 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 词 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
例如: ①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介 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 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 词 所、时间等意义的词。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 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 (共72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 (共72张PPT)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一)用作副词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是”“就是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 褒禅山记》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 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 事》)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四)固定用法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释: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释: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 织》) 【何乃】译为“怎能”。 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 例释: 《孟子· 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 【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 例释: 《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 例释: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总结PPT (共14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总结PPT (共14张PPT)
文言虚词 用法总结
而的用法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接形容词
连接两动词
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连接两句子 4.蟹六跪而二螯
表面上是连接两名 词,但“六跪”与 “二螯”是作谓语 的,所以而还是连 接两动词。
而的用法二
1.任重而道远。 2.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而聪。 3.人而无信,不知其 可也。 4.太后盛气而揖之。 表顺接,而且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分析两句的关系: 两分句为并列关系。 用法总结: 用在意思相对的并列的分 句里,以表示一种对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的意义推断 (共86张PPT).ppt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的意义推断 (共86张PPT).ppt

为 连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词 ②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
他人之过载?(《送东阳马生序》)
四 1、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其 ”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为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牛刀小试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安陵君其许寡人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5、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6、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更为曲突 ,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7、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8、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 10、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1、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实战演练二
有富民李老者,妻生一女,无子,赘某甲于家。久之,妾生 子,名一飞,育四岁而李老卒。李病时谓婿曰:‘妾子不足任, 吾财当畀汝夫妇。尔但养彼母子,不死沟壑,即汝阴德矣。’于 是出券书云:‘李一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婿乃据有李业不疑。后妾子壮,告官求分,婿以券呈官,遂置 不问。他日奉使者至,妾子复诉,婿仍前赴证。奉使者乃更其句 读曰:‘李一飞,吾子也,家财尽与,吾婿外人,不得争夺。’ 曰:‘尔父翁明谓“吾婿外人”,尔尚敢有其业耶?诡书“飞” 作“非”者,虑彼幼为尔害耳!’于是断给妾子,人称快焉。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他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词 性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课件20张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课件20张

·
考 专 题 复
文文 言


文 言 文 阅 读
言词


壹 考点剖析


文言虚词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具体意义的文言词


语。文言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①从意义上看,虚

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

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②从语
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

代 词 人称
代词

指示 代词
疑问 代词
分类 ①第一人称 ②第二人称 ③第三人称 ④复数 ①近指代词 ②远指代词
③无定指代词 ④辅助性代词
①代人 ②代事物 ③表处所
举例 吾、予、余、我 女、汝、若、尔、而、乃、子 之、其、彼、厥、渠 属、辈、侪、类、徒 是、此、斯、兹、之、然
彼、夫、其 或、莫 所、者 谁、孰
②以+动词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 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短语,为介词
③动词(动词性短语)+ 以+动词(动词性短语)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为连词
“以”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
【 “与”作连词和介词区别 】
类别
举例
释义
①令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
名词(名词性短语)+与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
赋》)
+名词(名词性短语)
没有改变,即为连词。①、②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为连词,③为介词
(《鸿门宴》)
“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项复习——虚词、特殊句式+课件43张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项复习——虚词、特殊句式+课件43张
勿。 教考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实在。 融通 ②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殆:恐怕,可能。
③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弗:没有。
(二)代词
代词是用来代替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使文章简洁。具
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
教考融通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例如: 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例如:女、 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例 如:之、其、厥、彼。表人称复数的词, 例如:若属、吾辈。
(三)语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此根据语境认定这些虚词 的特殊语法功能,就可以推断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以“之”为例结合例 句作具体分析:
位置及用法
例句及分析
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为动词。
之:动词,到。
如果处在宾语部分的两个 名词之间,则译为指示代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3)疑问代词。例如:孰、何、奚、 胡、恶、安、焉。
⑤沛公安.在(《鸿门宴》)安:哪里。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
的词。具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
教考融通
(1)表示并列关 系。例如:以、且、 而。
(2)表示递进关 系。例如:而、且。
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且:表并列,并且。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表递进,而且。
活动一 了解五类常见文言虚词 (一)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 词。一般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副词按用法可以分为四类: 1.表程度

高考文言虚词课堂课件PPT(110张)-优秀课件

高考文言虚词课堂课件PPT(110张)-优秀课件

G副词,怎么;
文言虚词复习
考点解读
1、《考试大纲》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 中的用法。
①“常见虚词”共18个。 ②“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 用法而言,表现为常见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 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2、考查方式:选择题为主,比较异同; 翻译题为辅。
攻略:概括总结文言虚词常用词性、意义;
2.副词表反问或感叹
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表反问)
妇啼一何苦 开国何茫然
这么 多么(表程度) 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 下占襟,何其衰也
多么,怎么这样
3.代词与“如”、“若”、“奈” 连用,表示“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
此为何若人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 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 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 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何以战? 【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 “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例: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
正确的一组是 ( ) C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并列:又或不译
余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顺承:就,接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与句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与句式+课件

形式
例句
谓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 甚矣,汝之不惠!
倒 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就把谓语 (汝之不惠!甚矣!)
置 提前到主语前面。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
传》)
定 “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 马之千里者(《马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虚词与句式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文言虚词与句式题型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 2.学生学习文言虚词与句式新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 和技巧; 3.学生注重积累,对文言虚词与句式熟记于心。
二、自主学习过程 必备知识链接: ㈠虚词: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 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 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 、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考试中 比较常见。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无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 标 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可以转化为 壁之战》)
志 “……者,……也”句式。
2、被动句
形式
例句
有 用介词“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标 志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 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定 格 式
表 反 问

《文言文虚词复习》优秀ppt

《文言文虚词复习》优秀ppt

(4)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1、助词
(1)表疑问 呢 吗 儿寒乎?欲食乎?
(2)表推测 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2、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C( )
A、冲口而出 B、不劳而获
C、吾与而兄善 D、鸡鸣而起
C 为代词 其它均为连词
3、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A( )
A、温故而知新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尝一龙击发而地不觉动
(7)吾闻之,喜而不寐
(8)视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A(1)(2)(3)/(4)(5)/(6)(7)(8) B( 1 ) (3)(4)/ (2) (5)/ (6)(7)(8) C( 1 ) (3) (5)/(2)(4)/(6)(7)(8) D(1)(4)/(2)(3)(5)/(6)(7)(8)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2、对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
项是( )
注释:(3)竟然 (4)是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献璧。
(3)祭拜大将,乃韩信也。
(4)当立者乃扶苏。
D
(5)终不得不入中城,乃罢而归引。
(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7)悉以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共93张)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虚词ppt(共56张)

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虚词ppt(共56张)

课堂训练 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 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 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 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 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 即“如何”,表示疑问或 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 反问,相当于“怎么样”、 “怎么办” (7)?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疑问代词,作宾语, 前置,哪里,什么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二、“何” 典型例题
疑问代词,作定语,什么 2、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 如列传》疑问代词,作谓语,什么原因,为什么 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疑问副词,句首动词前,为什么,怎么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
文言文复习
文言虚词
高中必背古诗文天天读
《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 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 灭六国者六国也 2.《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 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 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将重蹈覆辙的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语句是“ , ”。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 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 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 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 , 凄。 6.《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 蜀山兀 , 阿房出 。 , 四海一; 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 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 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 秦爱纷奢 , 人亦念其家 。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PPT (共48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PPT (共48张PPT)

十二 以 (一)译为“因为”时词性的辨析 1.臣是以无请也。 ①.介词,因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为,由于: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4.不赂者以赂者丧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连词, 因为,由 于
• • • • • • • • • • •
1四体康且直。 2河水清且涟漪。3磐石方且厚。 并列 连 4且歌且舞。 5太尉笑且入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递进,并且 7且在邦域之中矣 递进,况且 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让步,尚且 9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那么 词 10且何谓阁子也 11不出,火且尽。 12彼且奚适也 将要 副 13若属皆且为所虏。 14旦暮且下。 暂且,姑且 15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6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词 •将近
• • • • • • • • • • •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于是,就 2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才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甚至
5公乃反迎而贺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8家祭无忘告乃翁 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无乃尔是过与
•竟然,却
• 十二 以 • (一)介词 1.率领 2.按照 3.凭,凭借 4.凭……身份 5.用 6.在 7.从 8.因为,由于 (二)连词,相当于“而” 1.表目的 来,用来 2.表结果 以致 3.表修饰 不译 4.表并列 并且 5.表顺接 6.表因果,因为 (三)动词,以为,认为。 (四) 通“已” (五)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代词,你,你的
•恐怕
• • • • • • • • •
五、其 (一)代词 1人,物 他,她,它;他的,她的,它的; 我(自己) 2那,那些 3其中 (二)副词 1祈使 2推测 3反问 4商量 5选择 (三)助词,不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词
程度副词 范围副词 时间副词 语气副词 频率副词 谦敬副词
轻微度 少 稍 略 加深度 愈 益 弥 尤 更 极高度 最 极 甚 殊 太 至 尤 良 大 绝 特 颇



表总括 悉 皆 尽 咸 俱 举 毕 凡 表仅限 唯 特 徒 独 直 第 但 止 则 仅 表共同 共 同 并 相



表谦卑 窃、辱、伏惟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表恭敬 幸、敢、请、敬、谨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介词
表处所、时间 表对象 表原因、目的 表方式、工具 表比较 表被动

于、以 于、为
于、以、为


于、为
于: 介词,译为:在、从、到、向、对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


表反诘 岂、宁、庸、其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表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次 屡、数、辄、每、频、累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连篇累牍


表示“再、也、还、第二次”等重复 复、更、再、又
作连词,表并列
上且怒且喜。 且暂还家去 (一边……一边)
作副词,表暂且、姑且
副词,将要、快要、将近
不出,火且尽。
选出下列与“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 中者”中的“且”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 故病且怠 C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 硕茂,蚤实以蕃。

D 彼且奚适也?
助词
结构助词
之、者、所、然 语气助词 1、陈述语气 也、矣、焉、耳 2、疑问语气 乎、与/欤、邪/耶 3、感叹语气 哉、夫 4、句首语气 唯、夫、盖

兼词


之于、之乎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于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盍/盖
不可
何不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旁指代词 他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虚指代词 或 某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无定指代词 莫 无
代人 表反问 谁 孰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 代事物 士之悲哉? 何 胡 奚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代处所 安 恶 焉 天下恶乎定 ?


谦词 臣 仆 愚 不才 妾 孤 寡人 敬称 大王 将军 公子 大人 君 公 子 卿 陛下 阁下 足下 人称复数 辈 属 侪 族 徒




近指代词
是 此 斯 兹 之 然
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 远指代词


彼 夫 其
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 还于此


承接关系 而、以、则、遂、即、于是、然后 转折关系 而、然、但、则、乃、顾、虽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因果目的关系 以、故、是故、是以

假设关系 若、苟、今、使、则、虽、而、向使、 假令 今王鼓乐于此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修饰关系 而、以
所考查虚词
之 胡 于 非 所以 也 而
虚词概述


特点
灵活、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历史变化大


种类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兼词
代词
人称代词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第一人称 吾 予 余 我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 第二人称 汝/女 而 尔 若 乃 吾儿,久不见若 影 第三人称 之 其 彼 厥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如:⑴ 人立而啼。
⑵ 吾恂恂而起。
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 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 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 “因”“由于”。 (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 同“于”,可译为“在”“从”。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 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 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作《师说》以贻之。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动词
以为,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 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通假字
无以,则王乎?
通“已”
日以尽矣。

作连词,表递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况且) (尚且)
居心叵测
高三如高山,勇者敢登攀







表突然、急忙、立刻 急 遽 猝 立 即 表将要、接近 将 且 行将 表终于、终了 终 卒 竟
表肯定、确认 必、诚、信、固、果 表否定 不、弗、未、非、靡、亡


靡计不施,迄无济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表禁止 勿、毋、莫、无
无惧,固无害




表推测、估量 殆、盖、庶、或、其、得无、无乃、庶几
表过去、向来





表已经、曾经 既 已 曾 尝 表以前、当初、过去 向 初 曩 始 昔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表常常、经常、向来 常 素 恒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表正在、变化
表正在、恰逢 方 正 适 会 表一会儿、片刻 俄 旋 寻 须臾 未见 无何 斯须 既而
潘洁制作
高考指南
2006年江苏考纲要求掌握的十个虚词 而 何 乃 其 所 为 以 因 于 之

1999-2006所考查到的十个以外的虚词 但 遂 且 故 每 及 会 既 无 焉
高考实题源自[2006江苏] 9分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3、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 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 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 “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 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 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 “而”“来”“用来”“以致”等。 (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 为“因为”。 (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 “而”,或省去。
复音虚词“于是”: 1、在这时、在这件事上:吾父死于是。 2、同现代汉语的“于是”: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如: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介词:表比较,解作“胜过、比”。 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表被动,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连词
并列关系 与、及、而、且、则、以、既……且…… 递进关系 而、且、况、以 选择关系 如、抑、其、或、非……则……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作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可作连词,
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如: 余知而无最也。 (你) 故其国富而兵强。 (并列、不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而且) 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却) 林木茂而斧斤至矣。 (于是)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如果)
★连词:格式为“修饰语+而+中心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