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本义探求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本义探求例

[表] 表的本義是裘的有毛的一面。《禮記·玉藻》:“~裘不入公門。”

後來引申爲上衣。《莊子·讓王》:“子貢乘大馬,中紺而~素。”又引申爲泛指外表,外面。《尚書·立政》:“至於海~。”

[策] “策”的本義是馬鞭。賈誼《過秦論》:“振長~而禦宇內。”也可以用作動詞。《左傳·哀公十一年》:“抽矢~其馬。”上古“策”還指計數。《老子》:“善計,不用籌~。”古代的策還有簡策的意義。《春秋經傳集解》:“大事書之於~,小事簡牘而已。”

[端] 端的本義是“站得直”。《莊子·山木》:“顔回~拱還目而窺之。”進而表示一般的“端正”,再引申爲“正直”。《墨子·非儒下》:“席不~,弗坐。”“端”字在古代還表示“事物的一頭”、“發端”等意義。《荀子·王制》:“若環之無~也。”

[綱] 綱”的本義是“提網的總繩”。《尚書·盤庚上》:“若網在~,有條不紊。”引申爲事物的主要部分。現代的“大綱”,“提綱”、“綱目”等都是這個意思。又引申爲秩序,法紀。《左傳·哀公六年》:“亂其紀~。”

[更] 更”的本義是改變,換。《說文》:“更,改也。”《莊子·養生主》:“良庖歲~刀,割也。”“更”字用作經歷的意思,最早見於西漢。《史記·大宛傳》:“因欲通使,道必~匈奴中。”還有“續”的意思。《國語·晉語》:“姓利相~。”“更”字用作狀語已經向副詞“再、又”的意義虛化了。

[構] 構”的本義是架屋。《淮南子·泛論訓》:“築土~木,以爲宮室。”引申爲交結會合之義。《詩經·小雅·四月》:“我日~禍,曷云能穀。”

[管] “管的本義是“竹管”或“竹管製成的物品”。《莊子·秋水》:“是直用~窺天,用針指地,不亦小乎?”

古代的“管”也常用來專指鑰匙。《周禮·地官·司門》:“掌授~鍵,以啓閉國門。”

[獲] “獲”的本義是獵獲。《周易》:“九二,田,~三狐。”《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譬如田獵,射禦貫,則能~禽。”

[及] 及”的本義是被追上抓住。《左傳·定公四年》:“楚人爲食,吳人~之。”引申爲跟著。《楚辭·離騷》:“~前王之踵武。”還引申爲“夠得上”“比得上”。《戰國策·齊策一》:“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集] 集”的本義是“鳥群停在樹上”。“集”字古今都有一個常用的意義,即“聚合”。《孟子·梁惠王上》:“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有其一。”

又引申爲詩文的彙集。曹丕《與吳質書》:“頃撰其文,都爲一~。”

[監] 監的本義是一個人彎著腰,睜大眼睛,從器皿的水裏照看自己的面影。《尚書·酒誥》:“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當於民~。”引申爲監視,監督。《國語·周語》:“使~謗者。”

[來] “來”的本義是“麥”。《詩經·周頌·思文》:“貽我~牟。”“來”字在甲骨文就已經假借作“來往”的“來”。

[臨] “臨”的本義是俯視。《莊子·田子方》:“~百仞之淵。”引申爲“照臨”。《詩經·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下土。”又引申爲上級面對下級。《論語·爲政》:“~之以莊,則敬。”還有“遇見”、碰見的意思。《禮記·曲禮》:“~財毋苟得,~難毋苟免。”“臨”在古代還有哭的意思。《左傳·宣公十二年》:“卜~于太宮。”

[零] “零”本義指落細雨。《詩經·豳風·東山》:“~雨其濛。”也指落露水,落淚。《詩經·小雅·小明》:“涕~如雨。”引申爲草木花葉枯萎下落。《楚辭·離騷》:“惟草木之~落兮。”

[佞] “佞”的本義是善於用花言巧語諂媚人。《論語·先進》:“是故惡乎~者。”引申爲有口才。再引申爲一般的有才智。《左傳·成公十六年》:“君幼,諸臣不~,何以及此,君其戒之。”

[趣]“趣”的本義是督促。《禮記·月令》:“乃命有司,~民收斂。”“趣”有時用作副詞,着重於快速、趕快。《漢書·周勃傳》:“~爲我語。”“趣”在古代和“趨”音義相通。《史記·欒布列傳》:“~促亨之。方提~趨湯,布愿曰:原一言而死。”

[然] 然”字,本義是“引火點著”、“燃燒”。《孟子·公孫丑上》:“若火之始~,泉之始達。”假借作形容詞,對,是的。《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太后曰:~”

[受] “受”本義是“接受”。《史記·鴻門宴》:“項王則~璧,置之坐上。”“受”字還有“遭受”、“禁受”等意義。上古“受”还有“授与”义,是“授”的古字。《庄子·大宗师》:“大道,……可傅而不可~,可午而不可见。”

[叔] “叔”本義是形聲字,原是拾取的意思。《詩經·豳風·七月》:“九月~苴。”從上古起,“叔”字就用作叔父的假借字。《孟子·告子上》:“敬~父乎?”婦女稱丈夫的弟弟爲“叔”。《爾雅·釋親》:“夫之弟爲叔。”古代的表字常用“叔”字,表示他在兄弟間最小。

[歲] “歲”本來是木星。《國語·晉語四》:“君之行也,~在大火。”歲星用來紀年,於是産生“年”的意思。《詩經·衛風·氓》:“三~爲婦,靡室勞矣。”

[探] “探”本義是“探取”。《論語·季氏》:“見不善如~湯。”引申爲尋求隱藏的抽象事物或情況。《谷梁傳·隱公元年》:“已~先君之邪志。”

[題] “題”本義是額頭。《楚辭·招魂》:“雕~黑齒。”引申爲事物的前端。《孟子·盡心下》:“堂高數仞,榱~數尺。”又引申爲“題目”、“題詞”等現代常用的意義,則是中古時期的事了。

[天] “天”本義是“頭頂”。《周易·睽》:“其人~且劓。”引申爲“至高無上”的“天”。

[田] “田”在上古的常用意義是農田。《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百畝之~,勿奪其時。”上古“田”字還有一個常用意義是打獵。《左傳·宣公二年》:“宣子~於首山。”

[行] “行”本義是“道路”。《詩經·七月·豳風》:“遵彼微~。”走路的動作也可以叫“行”。

[脩]“脩”本义是干肉,古人用来送礼。《论语·述而》:“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引申为乾(干),常借表“修”。

[引] “引”本義是“開弓”。《孟子·盡心下》:“君子~而不發。”還有“引導”的意思。《詩經·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勿替~之。”這是“延長”的意思。《戰國策·趙策》:“秦軍~而去。”这是后退的意思。

[造] “造”本義是“前往,到。”《左傳·哀公八年》:“景伯負載,~於萊門。”引申爲達到某一境界。《孟子·離婁下》:“君子深~之以道。”現代的“造”常用意義“製作,做”在上古就已經存在了。《禮記·玉藻》:“大夫不得~車馬。”

[旨] “旨”本義是“味美,好吃。”《詩經·小雅·魚麗》:“君子有酒,~且多。”也指美味的食物。《論語·陽貨》:“食~不甘,聞樂不樂。”“旨”的另一個意思是“意,意思。”《禮記·王制》:“有~無簡(诚),不聽。”特指皇帝的命令。《後漢書·蔡邕傳》:“臣伏讀聖~。”

[質] “質”的本義是抵押品。《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有復言令長安君爲~者,老婦必唾其面。”在上古就已經有了“本質”和“樸實”的意思。《荀子·勸學》:“其~非不美也。”《論語·雍也》:“~勝文則野。”

[誅] “誅”的本義是譴責,聲討。《論語·公冶長》:“於予與何~?”引申爲罰,懲處。《禮記·雜記下》:“不敢辟~。”也指強求,索取。《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求無時。”殺戮惡人也叫“誅”。《荀子·正論》:“~紂,斷其首。”引申爲剷除。《楚辭·卜居》:“宁~鋤草茅以力耕乎?”

[主] “主”字在上古常用作名詞,一般是“主人”的意思。《尚書·武成》:“爲天下逋逃~。”也常用做動詞,一般是“主張”,“主持”的意思。《左傳·隱公三年》:“使~社稷。”有時也用作“主要的”,“最基本的”。《莊子·漁父》:“忠貞以功爲~,飲酒以樂爲~,處喪以哀爲~,事親以適爲~。”“主”的本義是“火把”。

[字]“字”字的本義是生孩子。《周易·屯卦》:“女子貞不~。”引申爲“撫育”,“養育”《尚書·康誥》:“父不能~厥子。”漢代又引申为“文字”,但“文”和“字”在一般用法上就没有分別。《漢書·藝文志》:“說五~之文,至於二三萬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