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条件的句子

合集下载

《出师表》练习(1)

《出师表》练习(1)

《出师表》练习(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2.文中拿“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鲜明对比,目的是()A.表达对先帝亲贤臣、远小人的赞颂之情。

B.表达自己对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的痛恨之情。

C.批评蜀汉后主像桓、灵二帝那样亲小人、远贤臣。

D.希望后主也记取历史教训,亲信贤能,远离小人。

3.“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语是___________。

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把“亲贤臣,远小人”这条建议,提高到__________的角度来论述。

4.本段文字采用什么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

A.希望刘禅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刘禅实行法制,严明赏罚。

C.希望刘禅亲贤远佞。

D.希望发动战争统一中国。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

《出师表》理解性默写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2.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3.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4.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③(),()。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5.诸葛亮的三条建议:()、()、()。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7.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8.《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10.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或:亲贤远佞)。

13.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14.后汉倾颓的原因:(),(),()。

15.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16.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1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9.诸葛亮的《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20.《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21.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由本文叙述某件事概括而来的成语是:(),本文中作者认为西汉所以兴隆的原因是:(),()。

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费袆、董允等人的语句是:(),()。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出师表》教案(通用5篇)《出师表》教案1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重点)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难点)学习过程一、预习展示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简介写作背景)3、加点注音。

4、诵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二、合作探究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翻译下面重点的句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4、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5、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达标反馈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由是感激古义:今义:2、理解性填空(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2)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3)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5)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7)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专题22《出师表》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含解析)

专题22《出师表》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含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背及专项训练专题22《出师表》文体解析一、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问题归纳1.诸葛亮为什么要从分析当前形势入手?分析当前形势,指出不利方面:先帝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天下分成三国,益州疲弊,形势危急。

这样说的目的是提醒后主要有危机感,鞭策刘禅发愤图强。

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要悲观,因为还有有利条件:宫廷臣子,尽心尽力;守边将士在浴血奋战。

这是激励后主,要有信心,并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2.诸葛亮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是怎样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开张圣听”( 广开言路)。

这条建议是在分析了不利和有利的条件之后提出的,诸葛亮提醒后主要发扬先帝广开言路的优良传统,因为这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

3.诸葛亮提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 他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

诸葛亮提出这条建议,是鉴于汉末王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近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

而后主宠信宦官,这一点诸葛亮不会没有觉察。

4.在本段中,作者两次提到“不宜”,其目的是什么?在本段中两次提到“不宜”,是针对执法中可能存在标准不一和“偏私”这两种情况对后主提出告诫,强调要依法办事。

5.为什么要提到这是先帝特意选拔出来的 ?强调他们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一方面是为了说明他们是值得信任的;另一方面也是劝诫刘禅要效法先帝知人善任,重用这些先帝选拔的人才。

如果不提这点,不免有教训人之嫌,而又有失人臣之礼,效果就一定会大打折扣。

6.诸葛亮提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他是怎样进行阐述的?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诸葛亮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阐述。

先汉与后汉,一兴隆,一倾颓,原因在于君王对待贤臣与小人的态度不同,对比鲜明,强调了亲近贤臣的重要性,有极强的说服力。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练习及答案出师表一.阅读第一、二段做题。

(01年武汉,荆州,苏州。

02年兰州,山西,天津。

05年武汉)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崩殂(2)恢弘(3)听(4)光(5)秋2.选出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先帝创业未半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先帝不以臣卑鄙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A.先帝不以臣卑鄙/临崩寄臣以大事B.辍耕之垄上/陈胜佐之C.以咨诹善道/以彰其咎D.黑质而白章/吾恂恂而起(2)()A.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诚宜张开圣听/牡丹之爱宜乎众矣C.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弛然而卧4.翻译下列句子(1)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理解文段,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文段中诸葛亮所提的建议是:(2)蜀国当时所处的形势是:(3)“先帝之殊愚”具体是指:(4)《诸葛亮集》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意思一致。

6.文中“先帝”指_______,“陛下”指______,“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三国。

7.简要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8.概括这两段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所提的建议,并明其现实意义。

建议:意义:9.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说明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舌战群儒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这两段文字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1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外”__________。

秀的《出师表》知识梳理

秀的《出师表》知识梳理

《出师表》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本文的文体是表。

2、本文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刘禅(姓名)的一篇表文。

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刘备(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去的两句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诸葛亮的《出师表》分《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本文出自他的《前出师表》,后来作者又一次出兵北伐,又写下了一篇《后出师表》其中有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明了自己为蜀汉效忠的诚心,成为千古名句。

4、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二、理解性默写:1、《出师表》中提出广开言路建议的句子:诚宜开张圣听。

2、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条件的句子: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之于外。

16、写作者志趣抱负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与诸侯。

17、本文作者陈述自己临危奉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0、诸葛亮《出师表》中写作者回忆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访自己的句子是:21、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2、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三、问答题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答:出师北伐之前,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表达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决心。

2、诸葛亮出师的感情基础是什么? 报先帝忠陛下3、本文作者向后主陈说了什么情,言了什么事?对先帝的怀念,对刘氏父子的效忠,/ 写出师北伐,兴复汉室的事。

4、作者向后主提出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是什么?哪一条是主旨所在?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8出师表习题集

28出师表习题集

28、《出师表》习题集一、文学常识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本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前半部分写了诸葛亮向后主提的三条建议是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

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后文表达了"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攘除奸凶的决心"。

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一词多义:益:有所广益(好处)斟酌损益(增加)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能: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能力)必能使行阵和睦(能够)道:中道崩殂(道路)咨诹善道(办法)三、句子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的确处于在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罚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只求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8、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10、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出师表

出师表

这绝不是文不对题,而是因为诸葛亮此次上表 虽然是为了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 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 根据史料,我们已知道,刘禅一贯平庸无能, 朝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负责处理。此次诸 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对国内政局是 很忧虑的,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自代。 这正是针对蜀国当时朝廷形势而定的。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 布衣 今义:布的衣服。
古今词义 身份低微。 古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今义: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 产生好感。
感激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为动词,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 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 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早晚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指全军。 希望 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体会感情: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 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 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明确: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 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 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 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 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 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 (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宣付有司’’之前、两 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 一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 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 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出师表中 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

出师表中 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

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
句子
答案:《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帝开创的大业尚未完成一半,益州地区人力疲惫、物资匮乏,这确实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诸葛亮通过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蜀汉的形势十分严峻。

天下已经分裂成魏、蜀、吴三部分,而蜀汉在三方中实力最为弱小。

此外,诸葛亮还提到了益州的疲惫和危急,强调了蜀汉的危机。

这句话的分析:
1、形势判断:诸葛亮准确地判断了蜀汉所处的政治形势,他指出益州已经疲惫不堪,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2、忧虑表达: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的忧虑心情,他担忧蜀汉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也忧虑后主的统治能力。

3、警示作用:这句话也是对后主的警示,提醒他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努力振兴国家。

《出师表》知识点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总结《出师表》知识点总结如下:一、生字词崩殂(cu) 恢弘(hong) 妄自菲(fei)薄(bo) 陟(zhi)罚臧(zang)否(pi) 昭(zhao)平明之理以遗(wei)陛下裨(bi补阙(que)漏行(hang)阵攘(rang)除猥(wei)自枉(wang)屈庶(shu)竭驽(nu)钝(dun) 性行淑(shu)均咨诹(zou)善道以彰(zhang)其慢责攸之、依、允等之咎(jiu) 斟(zhen)酌(zhuo)损益涕(ti)零二、词语解释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

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

);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秋(时)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

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

)也。

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1.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

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

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2.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以(因此)先帝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遗陛下。

愚(谦词,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弥补)阙(“阙”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出师表文档 (8)

出师表文档 (8)

《出师表》一、1(1)__(5)段,分析形势,提出建议按原文填空1、诸葛亮在分析形势时,认为蜀国危急存亡的原因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2、诸葛亮在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有利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3、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分别是——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其中最重要的是亲贤臣,远小人4、在广开言路的建议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5、揭示先汉兴盛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6、揭示后汉衰败的原因的句子是——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7、你认为愿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二、翻译句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和府中而不同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与陛下也——大概是追念先帝的特殊厚遇,想要报答给陛下啊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至于阻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行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如果有做了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者尽忠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想忠诚无二,所以先帝选拔出来给予陛下必能禆补缺漏,有所广益——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收到更多的好处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都——试用于当年,先帝说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向宠为中部都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件事,没有不对桓帝和灵帝哀叹,痛心,遗憾的三、回答1、诸葛亮为什么从分析形势入手写《出师表》答:因为从分析有利形势和不利形势入手,可以引起后主的震动。

出师表笔记(3)

出师表笔记(3)

《出师表》文学文化常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之类的话。

第一部分(第1至5段):第一层(第1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1.开篇指出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各是什么?有何作用?[答案](1)不利处境: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有利条件:有侍卫之臣、忠志之士。

(2)作用:①分析客观形势的危急和国内忠臣志士的恪尽职守,意在让后主“思危”,并看到国内具备的有利条件;②为下文劝谏做铺垫。

第二层(第2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2.作者在这一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1)建议:赏罚分明。

(2)缘由:开启忠谏之路,法度公正便有了前提;诸葛亮担心刘禅宠信宦官,忽视创业勋臣,会赏罚不明,内外异法。

(补充)本段两次使用“不宜”,有何用意?[答案]①对执法中可能出现的标准不一和“偏私”这两种情况提出告诫,②强调依法办事。

第三层(第3至4段):出师前向刘禅推荐贤臣、良将,在内政、军政上做出安排。

3.诸葛亮向刘禅推荐文官、武官的目的是什么?[答案]①安排内政,希望刘禅重用贤臣,使出师北伐有稳定的后方,解除后顾之忧。

②推荐军事人才,希望刘禅能信任和依靠他们。

4.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忠良诚实、忠诚纯正、善良公正、通晓军事,久经锻炼和考验。

第四层(第5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

5.作者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

6.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答案]①对比手法。

②以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亲贤远佞”的必要性。

九年级上册语文背诵归纳汇总

九年级上册语文背诵归纳汇总

《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 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东汉末年, 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翻译: 1.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译:现 在天下分成三国, 蜀汉民力贫弱困乏, 这实在是形势危急, 关系存亡的时候啊。 2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 不应该 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 谏的道路啊!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译: (陛下)实在应该广 泛地听取意见,用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4.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译: 皇宫中 和丞相府中的官员,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员,评论人 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 而标准不同。 5.若有作奸犯科, 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 以昭 陛下平明之治。译: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 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 (都) 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 定他 们受罚或者受赏,用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6.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译: 亲近小人, 远离 贤臣,这是后汉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 译: 这些都是坚贞 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能亲近并且信任他 们 8.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候。 译: 只希望在乱世中 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显达。 9.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先帝没有因 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而嫌弃我) , 不惜降低身份, 委 屈自己, 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向我征询当代时局的大事。 我因为这样而感动而激奋,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0.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中。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 出使。从那时到现在有二十一年了 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译:这是我用来 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12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 帝在天之灵。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 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 灵。 13 陛下亦宜自谋, 以谘诹善道, 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译: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用来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和 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背诵 1 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条件的句子:①先帝创业

出师表深刻复习要点整编

出师表深刻复习要点整编

出师表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指帝王之死。

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

殂,死亡。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困苦穷乏),此诚(实在)危急存亡之秋(时候)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原来是)追先帝之殊遇(特别的知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应该)开张圣听(广大圣明的听闻),以(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hóng,发扬,扩大)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fěibó)(不知自重,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菲薄,轻视),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当,恰当),以(以致)塞忠谏(忠心规劝)之路也。

1、先帝创建统一中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

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人的志气,而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zāngpǐ)(赏罚褒贬),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律。

科,律条。

)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彰明,显扬)陛下平明(公正严明)之理(治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当有差别。

如果有做坏事、触犯律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各主管部门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宫廷和相府有不同的法制。

3、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忠良信实),志虑(精神,思想)忠纯(忠诚纯正),是以(因此)先帝简拔(选拔,选择)以遗(wèi,给予)陛下。

不利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不利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形势分析帝死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提出建议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论述透辟句句在理以身许国创业艰难夙夜忧叹请命北伐分述职责言词恳切字字有情追述身世表明忠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 师 表》
诸葛亮
走进作者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公 元181年: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19岁: 与友人徐庶师从司马徽。27岁:在司马徽、徐庶的推 荐下,刘备三顾茅庐, “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 备。28岁:参与赤壁之战获胜。43岁:刘备白帝城托 孤诸葛亮。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 将军。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 丞相职位。蜀建兴8年。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51 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54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中病故五丈原。
了解文体
“表”是古时臣子向帝王上书 言事的奏章。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 的请求和愿望。表文的内容一般不 外乎议论和叙事,又往往带有抒情 色彩。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 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 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写作背景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 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 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 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 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 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 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 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出师表知识点

出师表知识点

出师表知识点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的政治愿望(战略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本文开头分析形势的目的是什么?提醒后主创业艰难,要思危惜臣,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2)为下文提建议作铺垫。

在第一段里,作者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一段中“内”指(宫廷);外指(疆场上)在第二段里,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如何具体执行?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廷,“外”指朝廷;“陟罚臧否”中“陟”的对象是什么人?“罚”的对象是什么人?作者认为,该“刑”的是什么人?该“赏”的是什么人“作奸犯科”。

“为忠善者”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将军向宠。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诸葛亮认为“愿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1)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2)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作者在第三、四段中指出在内政上、军政上“亲贤臣”会有什么样的收益?“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情景默写 带答案

出师表情景默写 带答案

《出师表》默写复习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3.《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是:,,;,,。

4.古代的贤士仁人对于治理国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诸葛亮同样向刘禅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是: ,,;,,。

5.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

6.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7.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担重担,可用" ,"来形容.8.《出师表》中哪几句话表明了诸葛亮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的耿耿忠心:,。

9.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10.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

1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12. 《出师表》中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应该广开言路,其原句是:,, .。

13.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14.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在接近文章结尾处,也规劝他应该自行谋划:,,深追先帝遗诏。

(诸葛亮《出师表》)15.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16.分析蜀国(益州)当时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 ,,,。

17.作者分析蜀国当时有力的主观条件: ,。

18.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19.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0.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

21.请默写《出师表》中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

,,,,,。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简答题

出师表简答题

《出师表》归纳1简答题1、作者在提出建议前先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诸葛亮分析形势的目的是什么?答:(1)先分析了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大臣将士忠心耿耿。

(2)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目的:表达痛惜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的感情;表明创业维艰之意,一起刘禅深思;告诫刘禅惟发愤图强才能救亡图存;警策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有所作为。

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告诫刘禅,希望犹在,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想要救亡图存,必须依靠这些忠臣的力量。

分析形势的总体目的:自然引出三条建议,更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的提出做铺垫。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中的“未半”包含了两层意思,那么,完成的一半是什么?未完成的一半又是什么?答:(1)刚刚建立了蜀汉政权。

(2)还没有兴复汉室,统一中原。

3、第一段的抒情线索:答: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照应上文哪句话?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读这几句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一一列举?答:(1)蜀国虽然形势危急,但还有有利的主观条件,就是大臣和将士都忠心耿耿。

(2)有利的主观条件形成的原因是先帝的厚遇。

6、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所谓“严明”包含哪两层含义?答:(1)执法标准统一,“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赏罚公平严明,不偏袒私护,“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7、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答: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法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8、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人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答:共同点:忠、贤——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中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句子

出师表中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句子

蜀军北伐,方可回天
——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
当古代蜀国灭亡后,蜀军统帅孙权下令准备复兴蜀国,为此蜀军发动了北伐。

虽然此次北伐失败,但当时的有利条件仍然值得一提。

首先,蜀军发动统一起兵的宣告,联合令诸侯服从。

当时各国武将都以孙权为师,欣然加入蜀军。

由于以往各国侵略蜀国,各国士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蜀军在其中可以排难解纷、弥补过去的悔恨。

再者,当时魏国实力不足,国势萧条,孙权可以得到部分北方地区势力的支持,加快复兴蜀国的步伐。

此外,蜀军在准备北伐时,也考虑到军队的补给问题。

为了方便军队行动,立足于四川的蜀军将九江的稻田作为军粮库,从而保证军队行行动过程安全统一补给。

另外,蜀军还在打仗中采取了山地作战的策略,利用本地的自然形势,以北地的攻击停住了入侵的敌人,使得北伐受到了威胁。

最后,蜀军以陈寿为主将,在台达元帅的帮助下,把运输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周全。

值得一提的是,蜀军还备有救难船,当兵败之时,可以被转移到安全的水域去。

以上就是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它们也是蜀军北伐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蜀军的这些努力,让北伐一度受到保护,他们还有机会将国家复兴。

虽然此次北伐未能获得成功,但它也成为统一亚洲最重要的起点。

所以,不论成败,蜀军北伐仍然是一次历史大业,它们对于当今国家的复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⒈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条件的句子:
⒉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条件的句子:
⒊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①:©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③:©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⒋如何评价者三条建议:这既是的施政的措施,又是治国的正理;其中是前提,是关键,是核心。

文中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
⒌先帝对先汉兴隆,后汉倾颓所持的态度:
⒍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
⒎表明诸葛亮性情的句子:
⒏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⒐诸葛亮出师的历史根源:
⒑诸葛亮出师的思想基础:
⒒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⒓诸葛亮出师的诸葛亮出师的最初目的:
⒔诸葛亮出师的根本目标:⒕表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都愿扶持的句子:⒖段中作者谈到了哪两件大事?⒗诸葛亮为什么要报先帝,又忠于陛下?⒘诸葛亮谈到的先帝对自己的"殊遇"确指文中哪句话?⒙你认为诸葛亮上此表的目的是什么?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⒛诸葛亮所明确的每一方的责任都是什么?
21、"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22、三、四段对宫中、营中人事安排、推荐贤臣、良将的目的是什么?23、表明诸葛亮不求功名的句子:
24、记述自己身份的句子:
25、与先帝共患难的句子:
26、答应为了先帝奔走效劳原因的句子:
27、5段中"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28、作者13次提到先帝的作用是什么:29、本文出现的成语和意义:
∙出师表》练习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②中道崩租()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
③察纳雅言()④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

答案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pě )②中道崩租(cú )③以遗陛下(wè i )④行阵和睦(mù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②引喻失义(不恰当)
③察纳雅言(贤德的进柬)④性行淑均(善良平正)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 )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B )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C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C )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答: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
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次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答: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B)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
1 表明台诸葛亮与先帝共患难的量具话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 诸葛亮自己称述为复兴室所做的事是—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3 表现当时国家不利条件的句子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 表明有力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诸葛亮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6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 文中诸葛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用—报帝恩,兴汉室.
9诸葛亮向刘蝉提出的三条建议是1.广开言路;
2.赏罚分明;
3.亲贤远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