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 九下语文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含(教案+习题)参考资料

部编 九下语文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 含(教案+习题)参考资料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 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30
声明
本文件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 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司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要苦心经营意匠
学提 会高 欣欣 赏赏 意水 境平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6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是著名画家李可染对中国山水画 意境的阐述,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 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 全面、深刻的认识,对我们欣赏山水画的意境 很有指导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3
以齐白石画虾为例说明了什么?
只有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长期观 察,才会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 象以生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4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 定画不出好画”一句阐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运用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熟悉,才是画好画的 条件,语气肯定,不容置疑。
20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有了意境,山水也便有了灵气,产生 了情趣,也就能打动欣赏者,所以说“意境 是山水画的灵魂”。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1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 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 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 达效果。
引用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 句,说明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5
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深刻认识对象呢?
要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 识事物或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含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2.学习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及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文中阐述的意境,并能借此感悟山水画与古诗词的意境美。

、【重难点】1.学习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及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2.理解文中阐述的意境,并能借此感悟山水画与古诗词的意境美。

【课前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意思。

惆()怅():。

真挚():。

渲()染:。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2.作者名片。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杰出的画家,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井冈山》《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3.熟读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课中思考】1.听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2.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3.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4.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大篇幅地分析诗歌的意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获得意境?5.什么是“意匠”?“意境”与“意匠”是什么关系?【课中探究】1.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证明提出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

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3.运用文中有关的“意境”的论述赏析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山水画,品味意境。

部编九下语文14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九下语文14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4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

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

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3)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

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

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内含2课时)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走进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重点词句细品味,体会“意境”。

知识积累:一、走进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二、字词积累(利用工具书或注解扫清字词障碍!)1、重点字jìng hún chóu chàng ( ) ( ) ( ) chóng意()灵()()真挚赋予夔门()高2、形近字概( ) 暮( ) 惆( ) 掠( )慨( ) 幕( ) 稠( ) 惊( )3、重点词[惆怅][真挚][渲染][身临其境][胸有成竹][浮光掠影]课堂导学: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4.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随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A.意镜( jìn) 气概( gài) 风暴( bào) 渲染( xuàn)B.灵魂( hún) 暮霭(hé) 汲取(jí) 创意( chuàng)C惆怅( chàng) 借鉴( jiàn) 朴素(sù) 契约(qiè)D.造化( zào) 横倒( héng) 茂盛( mào) 真挚( zhìi)2.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项是( )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要深人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C.经过长期的准备,他对如何赢得这场比赛早已胸有成竹。

D.这座画院虽然不及某些艺术殿堂那么金碧辉煌,但也令人神清气爽。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部编版九下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部编版九下第14课】
狐狸hú呱呱坠地gū
描绘huì脍炙人口kuài
崇高chóng鬼鬼祟祟suì
搏斗bó溥仪pǔ渊博bó
广陵líng棱锥léng欺凌líng
惆怅chóu稠密chóu承蜩tiáo
烟花yān咽喉yān胭脂yān
真挚zhì电掣chè擎起qíng
感慨kǎi灌溉gài气概gài
惨淡cǎn渗透shèn掺和chān
淡薄dàn啖荔枝dàn谈话tán
课后读读写写:
意境jìng惆怅chóu真挚zhì渲染xuàn身临其境lín胸有成竹xiōng
朝朝暮暮zhāo浮光掠影lüè
补充:
气概gài赋予fù暮霭ǎi崇高chóng筼筜yún夔门kuí金碧辉煌bì
2、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
别:惜别bié别扭biè
作:作画zuò作坊zuō
单:简单dān单县shàn
背景:1954年,已成为美院教授的李可染,为求创新,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长途写生,历时三月余。1956年,他再次长途写生,历时八个月,行程数万里,作画近二百幅,探索以西方的观察方法,运用中国传统工具创作山水画。历尽艰辛,终有所成,本文就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之路所做的总结。
二、基础知识:
1、生字词注音:
4.作者引用杜甫诗句“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引用杜甫的两句话,充当道理论据,论述了意匠在诗歌、绘画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意境和意匠是相互补充的,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请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说说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就能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
答:光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要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6.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九下语文:配套导学案 14《山水画的意境》学生版

人教部编版九下语文:配套导学案 14《山水画的意境》学生版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山水画,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四.细读感悟
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探究: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探究: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探究: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学生版-导学案.doc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学生版-导学案.doc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山水画,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四.细读感悟
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探究: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探究: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探究: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山水画的意境》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
1.自读课文,标注字音、理解词语。

2.抓住核心概念、圈画关键句、画思维导图。

3.理解核心概念、灵活运用。

【学习准备】
准备课文,准备笔,一边读课文,一边听讲,一边在课文旁边做笔记。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环节主要有:
作者介绍→夯实字词基础→抓住核心概念→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核心概念→迁移运用→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挚.(zhì)夔.门(kuí)掠.影(luè)
B、惨.淡(cǎn)暮霭.(ǎi)赋予.(yù)
C、渲.染(xuàn)惆怅.(chánɡ)沁.园春(qìn)
D、熟.悉(shú)朝.暮(zhāo)颐.和园(y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气概金壁辉煌孤帆远影
B.博斗富丽堂皇朝朝暮暮
C.祟高情寓于景苦心经营
D.遥望身临其境耳熟能详
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参考答案】
1.D(A lüè;B yǔ;C chàng)
2.D(A 壁碧;B 博搏;C 祟崇)
3.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与山水画中描绘的景色都包含了作者的感情,写诗、作画都需营造意境,寓情于景。

相对于山水画,人们更熟悉古诗中的意境,以广为人知的诗歌意境为例,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4 山水画的意境作者作品走近作者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景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知识链接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忽差错都不行。

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要集中全力反映客观世界的实质,创造出有情有景的艺术境界,不是容易的事。

正如前人所说“狮子搏兔”,要全力以赴。

所以我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要获得意境,最重要的有几条:一是深刻认识客观物件的精神实质,二是对我们的时代生活要有强烈、真挚的感情。

客观现实最本质的美,经过主观的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蕴含着新意境的山水画。

(节选自李可染《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归纳总结结构图解山水画的意境提出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的概念分析问题获得意境的途径表达意境的方法是意匠结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主旨点睛本文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并指出获得意境的两个重要途径,即要对对象有深刻认识,要有强烈的思想情感,且一定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找到打动人心的艺术语言。

自主学习字音字形chóu chànɡ(惆怅)颐.和园( yí)暮霭.(ǎi )夔.门( kuí)真zhì(挚)渲.染( xuàn )chónɡ(崇)高身临.其境( lín )浮光掠.影( lüè)词语释义1.富丽堂皇: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也形容文章词藻华丽。

2.身临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3.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4.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意境。

它以山水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高远超拔、含蓄深沉的意境。

本课将通过学习《山水画的意境》这篇文章,加深对山水画的理解和欣赏,提高审美意识和美学素养。

一、导入新课1. 呈现导学案主题,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理解山水画的意境,欣赏山水画,提高审美能力和智慧。

二、课文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山水画的意境》这篇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2. 学生互相讨论自己的理解,得出共识。

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

三、重点理解1. 仔细阅读课文,认识什么是山水画,山水画的魅力在哪里。

2. 加深对日本画的理解。

四、拓展思维1. 通过课文,学生是否认识到自然景观的无穷魅力和美妙。

2. 山水画所表现的景观都是真实存在的,可以通过观看山水画来欣赏并了解到这些美景。

五、加深学习1. 学生选择一幅山水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中的景物,并且为这幅画赋予一个合适的名字。

2. 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讨论。

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六、总结回顾1.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归纳。

对山水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学生回顾学习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

七、作业布置1. 写一篇文章,表达对山水画的感受和理解。

2. 准备一个山水画的图片,带着问题,让同学们欣赏和分析这幅画。

以上是一份关于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的导学案,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山水画的意境,及其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参与讨论、创作和欣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素养。

八、深化课堂讨论在本节课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课堂讨论和思考,进一步探讨山水画的意境。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 在《山水画的意境》中,作者通过描绘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来表达山水画的意境。

初中语文九下四单元14课《山水画的意境》1课时导学案

初中语文九下四单元14课《山水画的意境》1课时导学案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走进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理解文章内容,重点词句细品味,体会“意境”。

知识积累:一、走进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二、字词积累(利用工具书或注解扫清字词障碍!)1、重点字jìng hún chóu chàng ( ) ( ) ( ) chóng意()灵()()真挚赋予夔门()高2、形近字概( ) 暮( ) 惆( ) 掠( )慨( ) 幕( ) 稠( ) 惊( )3、重点词[惆怅][真挚][渲染][身临其境][胸有成竹][浮光掠影]课堂导学: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4.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随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项是( )A.意镜( jìn) 气概( gài) 风暴( bào) 渲染( xuàn)B.灵魂( hún) 暮霭(hé) 汲取(jí) 创意( chuàng)C惆怅( chàng) 借鉴( jiàn) 朴素(sù) 契约(qiè)D.造化( zào) 横倒( héng) 茂盛( mào) 真挚( zhìi)2.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项是( )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要深人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C.经过长期的准备,他对如何赢得这场比赛早已胸有成竹。

D.这座画院虽然不及某些艺术殿堂那么金碧辉煌,但也令人神清气爽。

《山水画的意境》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山水画的意境》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1)情感目标: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认知目标: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

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的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尝试选用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教学重点: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通过对山水画家的认识、所处时代的分析及画面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学会运用笔墨表现意境。

引入新课(或课前展示):走进诗境,以诗“观”画1、展示欣赏中国山水画,问学生画面主要画了什么内容?点题:板书课题2、展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洲蓑立翁,独钓寒江雪”诗句。

提问: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句表现了什么情感?(要求学生能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诗的意境。

学习过程:(一)明标自学那么什么是山水画的意境呢?我们要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就要了解画家的思想情感,下面我们结合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一画的欣赏,来感受一下画家的思想情感,同时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2、设问:画面都画了什么?学生多说看了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或有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回答(概括出雄伟、壮美、博大、气势磅礴的画面意境。

)学生多说3、结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受。

(学生可朗读一下)(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二)小组合作1、教师:介绍创作年代及背景,这幅画是为迎接建国十周年,为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三)交流展示1、介绍创作年代及背景,这幅画是为迎接建国10周年,为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14.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握文章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说理语言的艺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学习
重点
学习文章通过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逐层阐述观点的方法。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
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了这个观点。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环节四
点பைடு நூலகம்







本文作者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最后指出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关键,让我们明白如何欣赏山水画,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艺术作品的领悟力。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导学案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导学案及答案

14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层层深入的结构特点。

3.能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说出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学会赏析山水画和古诗词中的意境,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1.请先为第14课标好小节号,然后大声朗读课文一遍、书下注解及书后读读写写各两遍并完成下列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óuchàng ()真zhì( ) 浮光掠. ( )影 chóng 高()xuàn( )染暮ǎi( ) 身lín()其境朝.朝暮暮 ( )英雄气 gài()金bì()辉煌(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胸有成竹:②浮光掠影:③惨淡经营:请根据词义判断对错: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王记药铺居然又红火起来了。

()2.结合文章第四小节,读一读。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3. 了解山水画和作者(1)“山水画”是国画的一种,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见课本79页)《万山红遍》(可上网找一下并欣赏)《井冈山》等。

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学生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学生版导学案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山水画,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四.细读感悟
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探究: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探究: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探究: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4《山水画的意境》教师版 导学案

人教版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4《山水画的意境》教师版 导学案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山水画,谈谈自己的感受)二.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三.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四.细读感悟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

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探究: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诗歌在描绘景色的时候,往往将情感含蓄的寄托其中,使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到无限的情感与意蕴。

作者大篇幅的分析诗歌的意境,是因为二者是相通的,是想更直接的让人体会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从而更好的领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探究: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答案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1.给加点字注音渲染暮霭惆怅浮光掠影朝朝暮暮2.解释下列词语。

渲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光掠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运用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二、文本探究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Xuàn ǎi chóuchàng lüèmù 2.渲染:(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大艺术效果。

(2)比喻夸大的形容。

惆怅:伤感,失意。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睡眠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3.C 二、文本探究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15.《无言之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山水画的意境》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山水画,谈谈自己的感受〕二.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 -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三.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四.细读感悟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兴旺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探究: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探究:3.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醉翁亭记学案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 ,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根底知识熟练朗读课文 ,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读通课文 ,找出难读难写的字 ,并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2、解释加点字词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翼:〕②名之者谁 ?〔名:〕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④伛偻提携 .〔伛偻:〕3、翻译句子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②名之者谁 ?③故自号曰醉翁也 .④伛偻提携 .⑤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4、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5、理解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本文写景很有层次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读一读 ,思考: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1)写亭的环境:从到 .(2)写山间之朝暮:从到 .(3)写山间之四时:从到 .(4)写宴饮场面:从到 .6、本文以 "乐〞为线索 ,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 "与民同乐〞的主旨的 ?三、精读课文 ,局部研讨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找出相关的句子 .(1)写亭的环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8、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 ?如何理解太守的 "乐其乐〞 ?9.作者自号醉翁 ,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如何看待他的醉 ?他的 "醉〞与 "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10、如何理解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 ?五、课堂小结收获:疑问:六、达标测试1、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 "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请选出这一句〔〕A、野芳发而幽香B、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C、溪深而鱼肥D、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2.选出 "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禽鸟知山林之乐B.名之者谁C.四时之景不同D.醉翁之意不在酒3、阅读文段 ,答复以下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 "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 "醉〞与 "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2〕这段文字用了很多 "而〞字 ,朗读时应分辨轻重 ,指出下边一句中 "而〞字哪个是轻读 ,哪个是重读 .〔将序号填在横线上〕A、轻读B、重读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 ,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答:〔4〕这段文字紧扣一个 "乐〞字写 ,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 ,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 ,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学习难点】
了解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学会运用笔墨表现意境。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雄浑的意境。

二、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chóu chàng) chóng(崇)高真挚.(zhì) 朝朝mùmù(暮暮) 惆怅
..
浮光掠.影(lüè) 搏斗.(dòu) 渲.染(xuàn) é(峨)眉
富丽堂huáng(皇) 金碧辉huáng(煌)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身临其境:意为仿佛自己到了那个境地中去了,泛指听课、看书等时非常专注以至于好像亲身处在所描述的境地一样。

身,亲自;临,到、进入;境,境界、地方。

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要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意匠惨淡经营中:下笔之前竭力构思。

形容艺术创作的艰苦。

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罢休。

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

3.作者链接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三、合作探究
1.说说什么是“意境”。

(用原文句子回答)
【交流点拨】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交流点拨】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交流点拨】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交流点拨】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画作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此外,还指出绘画时要站得高于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最后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有与其相辅相成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四、交流展示
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

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交流点拨】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其更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考感悟。

可见,山水画具有其精神实质,这也就意味着它永不会为山水摄影所取代。

五、当堂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灵魂(hún) 惆怅(zhōu) 金碧辉煌(huáng)
B.真挚(zhì) 崇高(chóng) 浮光掠影(lüè)
C.气概(kài) 横倒(dǎo) 朝霞暮霭(ǎi)
D.赋予(yǔ) 渲染(xuān) 苦心经营(yíng)
(解析:A.“惆”应读作“chóu”;C.“概”应读作“gài”;D.“渲”应读作“xuàn”。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B.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C.昨天去张家界游玩,我们浮光掠影地看了个够,还在“农家乐”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D.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解析:C.“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不合语境。

)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
二、合作探究
1.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交流点拨】按照作者的观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情。

描写自然的景色与绘出景色无异,且作者提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可见诗歌中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是相通的,并无二致。

因此,作者在这里以已经学习过的诗歌意境为例,也就能更好地诠释山水画的意境。

2.“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交流点拨】作者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忍,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忍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3.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一句的深刻含义。

【交流点拨】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

然而,它们融合了诗人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

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三、板书设计
四、当堂达标:
1.(2019·攀枝花)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
A.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靠的是悠久的历史文明造就的。

B.阳光明媚、四季花香的攀枝花,正张开热情的双臂迎接着八方来客。

C.“世界园艺博览会”5月在中国北京举行,每天参观的人数超过10万左右。

D.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解析:A.句式杂糅,删掉“靠的”或“造就的”;C.语义矛盾,删掉“左右”或将“超过”改为“在”;
D.搭配不当,可删掉“范围”。

)
2.(2019·长沙)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

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D.⑥⑤③④①②
五、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配套练习1、2、3、4
2.选做题: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反思与记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