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获奖教案:《海的女儿》

幼儿园大班获奖教案:《海的女儿》

幼儿园大班获奖教案《海的女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小美人鱼的善良和勇敢。

2.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4.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海的女儿》:学习小美人鱼的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主题。

2. 绘画活动:画出小美人鱼和海底世界。

3. 手工制作:制作小美人鱼和海洋生物的模型。

4. 环保教育:学习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主题。

2. 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幼儿跟随操作。

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绘画和制作心得。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海底世界的氛围,增强幼儿的体验感。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海的女儿》PPT。

2. 绘画材料:画纸、彩笔、水粉等。

3. 手工制作材料:纸板、彩纸、胶水等。

4. 环保教育素材: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海的女儿》主题曲,激发幼儿兴趣。

2. 讲故事:讲解小美人鱼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主题。

3. 绘画活动:教师示范画小美人鱼和海底世界,幼儿跟随操作。

4. 手工制作:教师示范制作小美人鱼和海洋生物的模型,幼儿跟随操作。

5. 环保教育:学习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观看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视频。

6. 作品展示:分组展示幼儿的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7. 总结: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结合幼儿在课堂上的讨论和分享,评价其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课后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于《海的女儿》故事和环保教育的传承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海底世界的角色扮演,让幼儿更深入地体验故事情节。

2. 邀请海洋生物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幼儿对海洋生物和环境保护的了解。

小学教案设计《海的女儿》

小学教案设计《海的女儿》

小学教案设计《海的女儿》《海的女儿》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经典之作。

这篇童话讲述了小人鱼为了追求爱情和不灭的灵魂,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的感人故事。

教材中选用这篇童话,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内容,让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引导学生对爱情、牺牲、梦想等主题进行初步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 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的关键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 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和构建故事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小人鱼对爱情、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体会她的善良、勇敢和牺牲精神。

-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的价值追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 理解小人鱼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小人鱼在故事中展现出了多种复杂的性格特征。

例如,她对王子的爱情充满了执着,这从她不顾海巫婆的警告,毅然用美妙的声音换取双腿就可以看出。

她在面对可能化为泡沫的命运时,依然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爱情,这种执着是她性格的重要体现。

同时,她也非常善良,在海上救起王子时,她没有丝毫的犹豫。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情节,全面把握小人鱼的形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内涵。

- 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脉络。

故事从小人鱼在海底的生活开始,到她对人类世界的向往,再到她与王子的相遇、相爱,以及为了爱情所做出的一系列牺牲,最后到她面临化为泡沫的结局。

让学生梳理清楚这一情节发展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体会童话中蕴含的深刻思想。

如爱情、牺牲、梦想等主题在故事中相互交织。

小人鱼为了爱情牺牲了自己的声音、鱼尾,甚至生命,但她却始终没有后悔,这种牺牲背后所蕴含的对爱情的崇高追求是需要学生深入体会的。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3.认识生字“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1. (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

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

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

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

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

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说起安徒生,同学们的话比我还多,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2.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3.过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170多篇童话故事,读过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

(板书课题)【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

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读书后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这样几部分:(1)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间幸福生活的小人鱼;(2)故事的开端:小人鱼救出王子,并爱上王子;(3)故事的发展:小人鱼为获得王子的爱情而忍痛服药,变成人形;(4)故事的高潮:小人鱼的爱情失败,但又不愿加害王子;(5)故事的结局:小人鱼化成泡沫;(6)故事的尾声:小人鱼超生到精灵的世界。

海的女儿教案(15篇)

海的女儿教案(15篇)

海的女儿教案(15篇)海的女儿教案(15篇)海的女儿教案1 教学目的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挖掘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的仁慈和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段,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动画片段)2.你知道这里的主人公叫什么吗?她是谁笔下塑造的人物?学生分享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

安徒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他的很多童话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代表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看看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生动形象、美丽动人的故事的。

4.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提出读书要求: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晨曦”的意思。

“旗帜”中“帜”的读音。

“睫毛”中“睫”的写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展读写上的再强调。

老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稳固掌握。

港口皇家睫毛喜讯挽手神圣仪式旗帜垫子永久舵手晨曦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吗?注意把故事讲清楚、生动。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文章大意。

小人鱼心爱的王子即将举行婚礼,但新娘却不是她。

小人鱼在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就会化为泡沫而死去。

此刻,人鱼姐姐们用她们美丽的长发换来女巫的剪刀并告诉小人鱼,只要用刀刺进王子的心脏,她就可以恢复人鱼原形,再活三百年。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海的女儿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海的女儿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海的女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海洋奇缘》,详细内容为“海的女儿”一节。

通过该故事,让幼儿了解海洋世界的美丽与神秘,感受海底公主的善良与勇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具备善良、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复杂情感,如海底公主对家人的思念、对陆地世界的向往等。

重点:掌握故事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如“海底”、“公主”、“勇敢”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海底公主图片、词汇卡片、磁性黑板。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海底公主,讲述自己在海底的奇妙经历,引发幼儿对海洋世界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内容,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型,引导幼儿跟读。

3. 随堂练习(15分钟)a. 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巩固故事内容。

b. 分组讨论,每组用词汇卡片复述故事。

4. 小组活动(10分钟)a. 每组选择一位海底公主,用彩笔、画纸等学具为公主设计新形象。

b. 各组展示作品,全体幼儿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六、板书设计1. 海洋奇缘——海的女儿2. 关键词汇:海底、公主、勇敢、思念3. 句型:我想念我的家人,但我很勇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海底公主,并用一句话描述她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画的海底公主很勇敢,她不怕困难,总是微笑面对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课后与家长分享所学故事,并尝试用故事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家庭对话。

同时,开展以“关爱家人”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培养幼儿的亲情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角色扮演3. 例题讲解的互动性和趣味性4. 小组活动的参与度和创造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家庭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以及海底公主情感的理解。

《海的女儿》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海的女儿》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海的女儿》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教育他们勇敢、善良、乐于助人。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概述:《海的女儿》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海洋世界里的故事,小美人鱼为了追求真爱,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付出巨大的代价。

2. 故事角色:小美人鱼、王子、海巫、海底生物等。

3. 故事主题:勇敢、善良、真爱、牺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教育幼儿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教具,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让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幼儿围绕故事主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图片、动画、头饰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充满海洋氛围的装饰。

3.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幼儿谈论他们对海洋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运用课件、图片等直观教具,生动讲述《海的女儿》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参与故事表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幼儿围绕故事主题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幼儿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在故事讲述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2. 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3. 幼儿在讨论与交流中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大班教案《海的女儿》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历,不断进步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WTT整理的大班教案《海的女儿》,仅供参考,大家吧。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1 活动目的: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

2、喜欢仁慈的小美人鱼,并进展绘画表现。

3、让幼儿尝试表达故事,开展幼儿的语言才能。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1、水彩笔、油画棒、画纸等绘画材料。

2、幼儿用书第2册第17~30页。

3、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一、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老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讨论:故事里有谁?说了一件什么事?小人鱼为什么要变成人?小人鱼最后怎么样了?二、再次欣赏故事,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

1、播放配乐故事,幼儿再次欣赏。

2、欣赏后说一说: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三、绘画表现。

1、老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脑海中的美人鱼是什么样子的?2、幼儿创作,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美人鱼。

活动延伸:1、幼儿将创作的美人鱼展示出来,互相欣赏、介绍。

2、在阅读区阅读幼儿用书,互相讲述故事。

3、在表演区播放配乐故事,幼儿跟随录音讲述或表演大班教案《海的女儿》2 活动目的: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美人鱼仁慈、美丽的性格和乐于助人、敢于牺牲的精神。

2.培养幼儿安静倾听,能大胆表述自己感想的习惯。

3.开展幼儿的思维才能和想象力,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才能的开展。

活动准备:1.假设干美人鱼的图像。

2.《海的女儿》教材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

1.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美人鱼吗?它们是长什么样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呢?〔长着一条美丽的鱼尾巴,生活在大海中。

它们上半身是人的模样,下半身是鱼尾巴,可以在岸上也可以在水里〕2.出示美人鱼的图像,向幼儿介绍美人鱼的特征和生活环境。

3.老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关于美人鱼的故事,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海的女儿》,请小朋友竖起耳朵,认真听老师讲故事。

海的女儿示范教案

海的女儿示范教案

《海的女儿》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安徒生的童话作品,特别是《海的女儿》这部作品。

2. 通过分析《海的女儿》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善良、勇敢、奉献等正能量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海的女儿》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 故事梗概:介绍《海的女儿》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

3.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小美人鱼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变化。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中心思想,即善良与牺牲、爱情与命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海的女儿》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正能量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和作品主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美人鱼的典型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正能量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安徒生及其童话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海的女儿》。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3. 故事梗概:总结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

4. 人物分析:分析小美人鱼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变化。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中心思想,即善良与牺牲、爱情与命运。

6. 案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小美人鱼的正能量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检验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海的女儿》的原文文本,用于学生朗读和分析。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安徒生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讨论问题指南:提供一系列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诉。

2、喜欢善良的小美人鱼,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

活动准备:1、挂图《海的女儿》2、语言磁带活动过程:一、自由阅读1、阅读故事,和同伴交流教师:小朋友们听过小美人鱼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关于小美人鱼的故事吧!请你仔细地看一看,然后和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我看懂了……”教师:你看懂了故事里的什么事情?请你用“我看懂了……”来说一说。

教师:你看懂了哪一页?请你讲一讲这幅画的意思。

二、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教师讲诉故事,幼儿倾听。

介绍故事的名字,或请认识这几个字的幼儿来朗诵故事名字。

初步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有谁?她原来生活在哪里?她的身边有谁?教师:小美人鱼为什么要变成人?教师:小美人鱼浮出水面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样了?三、再次欣赏故事,体验作品表达的情感1、播放配乐故事,幼儿再次欣赏。

2、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你喜欢小美人鱼吗?为什么?教师:如果你是小美人鱼,你会怎么做呢?课后评析:这堂课印象很深刻,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被故事深深的感动了。

赵俊浩、金梓杰、赵江坤等等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小朋友非常喜欢善良的美人鱼,小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小孩子更是童言无忌的。

有几个孩子说,如果我是美人鱼,我一定做另一个选择。

真是可爱的孩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第2篇】活动领域:艺术活动前评析1、画童话活动给予幼儿精神成长。

童话它以其极强的游戏精神抓住了爱好幻想的幼儿的心灵。

它为幼儿营造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把它们带入一个个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使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并且唤起了天性中的良知与美德。

而画童话的活动,把童话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孩子们在理解童话、体会童话、感受童话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独特想象,让幼儿用画笔在童话的世界中自由想象、自由驰骋,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身心的愉悦,促进幼儿的精神成长。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

大班优秀教案:《海的女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小美人鱼的情感变化。

2. 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故事。

3. 学习海洋生物的特点,了解海洋生态的保护重要性。

4. 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海的女儿》的阅读与理解。

2. 海洋生物的特点和学习。

3. 创意绘画活动:绘制自己心中的小美人鱼和海洋世界。

4. 角色扮演活动: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海的女儿》。

2. 海洋生物图片资料。

3.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4.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孩子们来到美丽的海洋世界,讲述《海的女儿》的故事。

2. 阅读故事:通过课件,分段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讨论交流:提问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4. 学习海洋生物: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孩子们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习海洋生态的知识。

5. 创意绘画: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孩子们绘制自己心中的小美人鱼和海洋世界。

6.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分配,让孩子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7. 总结:回顾故事情节,强调尊重生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作业安排:1. 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故事《海的女儿》的内容,讲述自己的感受。

2. 观察家庭周围的海洋生物,了解它们的特点,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画,下节课分享。

3. 家长协助孩子在家中进行一次海洋环保主题活动,如节约用水、分类垃圾等,拍照记录,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孩子们参观海洋生物馆,近距离观察海洋生物,加深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2. 开展海洋环保主题活动,如制作海洋保护宣传海报、参与海滩清洁等,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评估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了解他们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的认识。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6海的女儿教案第【1】篇〗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1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激励学生从小为人大度,常抱有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重、难点:体会小人鱼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杀王子的品质。

教法:读中感悟教具:搜集安徒生童话书籍流程: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汇报资料。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三、自主阅读,体会。

1.读课文介绍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那些痛苦2.最后她成功了吗3.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四、积累内化:1.根据小人鱼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自读课文中的相关文章。

五、作业: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安徒生的故事,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小人鱼憧憬人间——序幕小人鱼救了王子爱上王子——开端海的女儿小人鱼忍痛变成人形——发展小人鱼爱情失败没有加害王子——高潮小人鱼化成泡沫——结局小人鱼牺牲了自己——尾声丹柯的故事时间:教学内容:丹柯的故事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丹柯为了拯救大家而牺牲自己的爱心的高贵品质。

重、难点:对人物的思想品质的理解。

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资料流程:一. 谈话引入,读读交流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丹柯的一件什么事二、自读体会:1.丹柯为拯救族人掏出自己火热的心照亮黑暗的举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课文中描写丹柯与族人走出黑暗时时的语言、外貌、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3.在族人不信任丹柯的时候,丹柯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想三、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那些人物的品质令我们感动四、积累内化:认识课文中的2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实践活动:课外搜集一些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故事读一读。

在网上看有关电影。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案第【1】篇〗《海的女儿》教案选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艺术》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

欢迎来到艺术课堂。

二、学习新课1、导入师:嘘,同学们请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海鸥的声音)师:我们仿佛看见蔚蓝的天空下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面上一群海鸥在自由的翱翔。

多美的画面,让我们和着海浪的声音一起来哼唱一首大海的歌。

(电子琴弹奏《大海啊故乡》)师:音乐家把对大海的深情,通过这首歌表现出来。

在我们泉州惠安县崇武镇有许多人祖祖辈辈依海为生。

她们是谁?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课题:海的女儿2、生活中的惠安女(出示惠安女的生活,了解惠安女的生活和服饰)师:同学们,这服饰有什么特点?它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生讨论回答)师:惠安女的服饰是很有节奏感的。

她们的衣服特别的短、窄。

而裤子则特别的长、宽。

黄色斗笠象征着金黄色的海滩,蓝色的头巾和上衣象征我们蔚蓝的天空和湛蓝的大海,黑色的裤子是礁石的颜色。

这么鲜艳、明亮的色彩是和她们生活环境的颜色紧紧相关的。

所以是和谐的,是美的。

(从惠安女劳动、生活场景的中让学生体会惠安女勤劳、纯朴、坚强的美德)师:惠安女把头包得紧紧的是为了不让海风吹乱头发,短小的上衣和紧包的袖子便于她劳作,宽大的裤脚可以快速卷起,自由地在海浪与海滩之间行走。

劳动和生活创造了这样有特色的服饰,从而吸引了无数艺术家的目光。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艺术家是用怎样的艺术方式来赞颂我们美丽勤劳的惠安女。

3、艺术家眼中的惠安女通过不同的艺术作品欣赏,感受惠安女的生活美与服饰美。

(1)、依次出示色彩画《交易》、水墨画《闽南姑娘》。

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这两幅画在色彩和画法上有什么不同?师:《交易》这幅色彩画是我们福建画家翁诞宪先生的作品,画家紧紧抓住了蓝和金黄色两大色调,使这幅画的色彩很浓烈,人物形象也很逼真。

《闽南姑娘》这幅水墨画则相对画的很自由、轻松。

它是中国特有的画种,是用毛笔、墨在宣纸上完成的。

《海的女儿》教案

《海的女儿》教案

《海的女儿》教案《海的女儿》教案作为T立优秀的人民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豫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雌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收拾的《海的女儿》教案,欢送阅读与收藏。

《海的女儿》教案1一、教学目标L带着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触童话故事的丰盛多彩增添学生朗诵童话的喜好。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展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办法的指导,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办法的指导,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办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进主题L很激动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往往读书会使我们增长学问,陶冶情操。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漂亮,更聪明。

今日,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B½ 谢两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2.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海的女儿》,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海的女儿是谁?〔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小溺样的人。

板:品评人物〕发生了T判十么事情?结果怎么样?〔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读懂内容〕师:学而不思那末罔,教师补充一点,学了一篇故事,我们还要想一想,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在故事中变得更美妙、更和善、更纯真。

〔板:理解道理〕带领这些问题,大家先来一睹为快!播放视频。

〔二〕按照提醒自主阅读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大家拿起手中的阅读材料,纵情地朗诵吧!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E殳尾标注共几句话。

3.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边读边思量:①这个故事主要讲〔〕。

礴最爱慕这个故事中的〔〕,由于〔〕;或者我最厌烦这个故事中的〔〕,由于〔〕。

诵卖了这个童话故事,知道了〔〕。

同桌合作沟通共享《海的女儿》教案2: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德清县试验幼儿园王悦娟"活动:艺术活动前评析1、画童话活动赋予幼J牖神成长。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

大班优秀教案《海的女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小海公主的勇敢和善良。

2. 能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学会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海洋生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会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海的女儿》的故事课件或图书。

2. 准备绘画、手工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准备海洋生物的图片或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海的女儿》的故事课件或图书,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海的女儿》的故事,引导学生感知故事情节,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主人公小海公主的勇敢和善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

4. 表现海洋生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海洋生物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帮助学生认识海洋生物的特点。

5. 创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海洋生物的认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相互欣赏、交流。

7.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故事中主人公的勇敢和善良,以及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查找关于海洋生物的资料,增强对海洋生物的了解。

六、教学延伸: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体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海洋生物馆或观看海洋生物的纪录片,加深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创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海的女儿》优质教案

《海的女儿》优质教案

海的女儿: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2.掌握《海的女儿》的基本故事情节。

3.能够通过分析《海的女儿》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行为原因。

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文本阅读理解,掌握理解文本的方法。

2.能够针对人物形象,掌握角色分析方法。

3.能够撰写文章,对角色分析进行总结。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分析。

2.文本阅读理解。

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角色性格特点及行为原因。

2.如何运用分析结果撰写文章。

课前准备1.教师通过介绍生态环境等内容,为学生打造一个热爱自然的课堂氛围。

2.准备《海的女儿》的相关阅读材料。

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让学生通过回答一些生态环境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入。

2.教师简要介绍《海的女儿》的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第二步:阅读和分析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本阅读理解,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分析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行为原因。

第三步:讨论和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

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分析结果,撰写文章。

第四步:自主阅读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海的女儿》。

2.学生需要根据阅读结果,对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行为原因进行分析总结。

第五步:巩固和拓展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人物形象分析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2.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本,拓展和深化他们对角色分析的认识。

课后作业1.学生撰写一篇分析文章,对《海的女儿》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总结。

2.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文本,进一步拓展并深入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1.学生是否掌握了《海的女儿》的基本情节。

2.学生是否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3.学生撰写的分析文章是否具备一定的思辨性和创造性。

5. 总结通过这次《海的女儿》的教学,学生们不仅从故事中获得了乐趣,还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并掌握了角色分析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教案通用

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教案通用

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教案通用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教案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教案通用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二个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教学难点: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三、教学策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

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课题。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一、教学目标1.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与美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抽象概念,如“灵魂”、“泡沫”等。

2.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四、教学准备1.《海的女儿》故事课件2.画纸、画笔3.故事道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大海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大海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故事讲述《海的女儿》的故事,注意语气、表情的运用,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及情节发展。

3.分析讨论讨论故事中的主人公小美人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小美人鱼的性格特点。

分析故事中其他人物,如王子、海巫等,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在故事中的作用。

4.情感体验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体验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旨。

5.想象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关于海洋生物的故事。

学生将故事内容画在画纸上,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让学生谈谈对《海的女儿》故事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的可贵,学会关爱他人。

7.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海的女儿》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问:“同学们,小美人鱼为了和人类生活,付出了什么代价呢?”学生答:“她牺牲了美妙的声音。

”教师追问:“那她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学生思考后答:“因为她爱上了王子,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2.教学难点教师说:“同学们,灵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它让我们能够思考,感受爱。

”学生问:“那泡沫是什么呢?”教师答:“泡沫是大海里的水泡,它们很美丽但很脆弱,就像小美人鱼的命运一样。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展示课件,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大海里有什么吗?”学生们兴奋地回答:“有鱼、有海星、还有珊瑚!”教师引导:“那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一个来自大海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小美人鱼。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

大班教案:《海的女儿》

大班优秀教案:《海的女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主人公小美人鱼为了爱情付出的牺牲。

2. 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教育幼儿学会珍惜友情、家庭和爱情,懂得付出与牺牲。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海的女儿》的主要情节,包括小美人鱼的生活环境、与王子相遇、为了爱情付出牺牲等。

2. 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如小美人鱼、王子、海巫等。

3. 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如勇气、善良、爱情、牺牲等。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海的女儿》2. 绘画、手工材料:水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3. 音乐素材:《海的女儿》主题曲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海的女儿》主题曲,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

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讲述《海的女儿》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3. 讨论故事: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小美人鱼为什么会离开家乡?”,“她为什么愿意为了王子付出牺牲?”等,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4. 绘画、手工活动:根据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手工活动,如绘制小美人鱼、王子等角色,制作海底世界的手工作品。

5. 总结:通过讨论,总结故事中的价值观,如勇气、善良、爱情、牺牲等,引导幼儿学会珍惜友情、家庭和爱情。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讨论、绘画、手工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情节、角色和价值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的绘画、手工作品,评价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故事和教学活动的反应和表现。

六、教学拓展1. 延伸阅读:推荐幼儿阅读其他与海洋相关的童话故事,如《小海马找妈妈》、《海洋乐园》等,培养幼儿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2. 观看海洋生物纪录片:组织幼儿观看海洋生物纪录片,增加幼儿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参观海洋公园:组织幼儿参观海洋公园,让幼儿亲身体验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对海洋生物的热爱。

《海的女儿》教案

《海的女儿》教案

《海的女儿》教案《海的女儿》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的女儿》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海的女儿》教案1作者: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德清县实验幼儿园王悦娟“活动领域:艺术活动前评析1、画童话活动给予幼儿精神成长。

童话它以其极强的游戏精神抓住了爱好幻想的幼儿的心灵。

它为幼儿营造了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把它们带入一个个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使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并且唤起了天性中的良知与美德。

而画童话的活动,把童话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孩子们在理解童话、体会童话、感受童话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独特想象,让幼儿用画笔在童话的世界中自由想象、自由驰骋,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身心的愉悦,促进幼儿的精神成长。

2、童话《海的女儿》适合幼儿用画笔来描绘。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我们认为历经文化积淀的著名童话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审美魄力,童话内容本身就对幼儿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同时我们认为具有以下特点的童话适合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一是情节能激发幼儿极大的艺术幻想的,让幼儿创造出更奇幻的情节的。

二是形象具有拟人性和奇幻性,能使幼儿展开对形象的奇幻想象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形象中的。

三是具有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

便于幼儿顺着线性思路展开更丰富的想象,在童话中融进更多的自己。

《海的女儿》便是这样的童话。

3、画童话《海的女儿》重在对童话形象的指导。

童话故事的奇幻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引发出幼儿对事物的无限想象。

在画童话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发现,有些童话可以重在对幼儿进行形象上的引导,而有些童话可重在情节上的想象指导。

我们认为对于那些童话的主角形象具有非常鲜明而独特的特点的童话,可对幼儿进行形象上的再创造。

童话《海的女儿》主人公是一位人头鱼身的美人鱼,因而在设计上重点引导幼儿对这一独特的形象展开充分的想象和描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的女儿教案设计
快乐读书屋三海的女儿
教材简析
《海的女儿》是一篇童话故事。

主人公小人鱼是一个舍弃了安适的海底生活,在海上大风暴中,义无反顾地拯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追求爱情的形象。

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着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

小人鱼善良、执著、勇敢的精神品质,可以启迪孩子的心灵。

本课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有很高的情感教育价值。

设计理念
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教学中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行发现,自主感悟,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通过朗读和复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3.认识生字“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
1. (课件出示美人鱼的铜像)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

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

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

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

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

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

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说起安徒生,同学们的话比我还多,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2.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3.过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170多篇童话故事,读过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

(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

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读书后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这样几部分:
(1)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间幸福生活的小人鱼;
(2)故事的开端:小人鱼救出王子,并爱上王子;
(3)故事的发展:小人鱼为获得王子的爱情而忍痛服药,变成人形;
(4)故事的高潮:小人鱼的爱情失败,但又不愿加害王子;
(5)故事的结局:小人鱼化成泡沫;
(6)故事的尾声:小人鱼超生到精灵的世界。

三、再读感悟,加深体会
1.指名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
(2)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在相关的段落旁可以做适当的标注。

3.学生交流读书收获。

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重点语段的预设:
(1)“小人鱼知道了这个消息,觉得她的心在碎裂。

她知道王子结婚后,自己就会变成泡沫。

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丽的声音,她每天忍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心在碎裂”,极言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

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她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鱼变人,她承受着肉体之痛;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用王子的血可以复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

(2) “小人鱼掀开紫色的帷帐,看到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

她向尖刀看了一眼,然后又把目光转向王子。

刀尖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

忽然,小人鱼把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

……小人鱼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觉得她的身体在一点点融化成为泡沫……”
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让自己复活,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刀子在小人鱼的手里抖动着”,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小
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鱼选择了自己化成泡沫。

“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在讨论“最后小人鱼成功了吗”这个问题时,要允许学生个性的理解:可以说她没有成功,因为她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王子与别人结婚了,而她自己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也可以理解为她是成功的,尽管最后小人鱼变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过程中,因为她的勇敢、善良,被超生到了精灵的世界,她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永存。

四、读写结合、感情升华
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练笔:小人鱼变成了透明的小天使在天空飞翔着,在世界的上空撒播着快乐微笑和爱心……小人鱼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试着写一写。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选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读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在阅读欣赏课上再交流读童话的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