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升初衔接班语文资料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学校
初中预备班语文专题资料姓名:班级:
教师寄语
进入新初一年级,课程难度大幅提高,学习方法也与小学有较大差距。

同学们要从小学保姆式的管理和学习方式向中学自主式学习方式过渡。

同时,还存在着心理过渡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老师为即将进入初一的你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抓好起始阶段。

古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思想上高度重视,善于思考,勤学好问,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迈步向前,为初中三年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丰富充实自己,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你们要努力发现其中乐趣,特别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样既调节了学习状态,充实了学习生活,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第三,养成良好习惯,大家常常谈论学习,即学的习惯。

人生的每一天,你们都要学习新的事物。

实际上,语文是一门趣味无穷的学科。

这种趣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书籍文章。

优美的散文、通俗的戏剧、琅琅上口的诗歌、情节生动的小说,这些,都值得去学习。

此外,初中语文学习的十大习惯,帮助同学们顺利过渡小升初,提前适应新初一:
1、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
2、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3、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4、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5、记日记的习惯;
6、规范书写的习惯;
7、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8、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9、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10、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只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你学习插上翅膀,飞得更快、更高。

第一专题:成语典故
课内: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来的东西也忘了。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隐瞒、掩盖事实真相,因手法拙劣,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

)三顾茅庐(顾:拜访。

茅庐:草房。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成熟的打算。


鸡起舞(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

)
课外: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理解或需要它,当某事物成为现实时,甚至畏惧。

)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而自然,没有一点破绽。

)杯弓蛇影(比喻虚幻的实际不存在的东西。


七年级上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童趣》)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怡然自得:(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童趣》)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
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
见贤思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
任重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则》)
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老骥伏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塞翁失马》)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
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

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册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夸父追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夸父逐日》)
八年级上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夜不出户:夜里睡觉不用关门。

形容社会治安良好。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八年级下册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百废具兴: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

同“百废俱兴”。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

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范仲淹《岳阳楼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醉翁亭记》)
觥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

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

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醉翁亭记》)
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

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九年级上册
鸿鹄之志: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

比喻远大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

形容全副武装。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得到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出师表》)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旺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孟子二章》)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愚公移山》)
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竭:尽。

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门庭若市:庭:院子。

若:好象。

市:集市。

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多,热闹非常。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二专题: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方法:通读全文,用心读懂全文→提炼中心大意(人、事、情、理)→认真读题干,明确思路→把问题带到文中的相关段落提取信息→答题扣词题干中的关键词→尽量要点齐全(分值)注意:1、不能离开文段,要知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即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文段以外的信息强加于文中。

(主观发挥性试题除外)2、回答问题时,尽量使用原文中的具有概括性、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

3、答题语言简洁,认真书写,切忌重复啰嗦,不得要领。

4、言之有据,持之有理。

5、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6、不可乱答,乱答也不得分。

一、四大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叙事)、戏剧
二、按表达方式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1、记叙:就是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展的经过。

如:今天上午,我一口气读完了普希金的诗集。

2、描写: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

描写主要用于对人物、环境等方面进
行刻画、描摹。

如:中山公园的水池象是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面.池子附近树旁的几盏路灯,那圆圆的灯光映在水里,就象是一个小月亮似的。

(描写景物)
读完普希金的诗集,我心里满是如饥似渴的感觉,像一个人无意间来到一个以前没有见过的、美丽的地方, 会感到宁静的喜悦。

(描写人物心理)
3、说明:是对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等解说和介绍的表达方式。

如:家猫是人类用野猫长期驯化过来的。

它一般生活在主人家里,就算到户外活动,也走不远。

4、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现象发表见解,表明观点的表达方式。

如:责任的确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了责任也就没有了幸福,没有一切。

5、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如:"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大家一起来判断:(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今天,豆子发芽了。

()
2、豆子长出了小芽,瘦瘦的,黄黄的。

()
3、豆子按时发芽很重要。

()
4、啊,豆子发芽了!()
5、豆子发芽需要水分,还需要适宜的温度。

()
★我也会判断了:(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事实说明,只有勤奋才能成才,只有勤奋,天下才会无难事。

(议论)
2、七星瓢虫穿着一件红色的外套,外套的两侧各有3个黑点。

(说明)
3、小姑娘的心灵多么像这楼道里的烛光啊!(抒情)
4、我快步地跑上楼去,我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
5、弯弯的月牙儿犹如一只银亮的小船。

()
6、星期五下午,我们班进行了一次劳动。

()
四、描写方法:
(一)描写类型: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1、外貌描写: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

2、动作描写:我拿起面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面皮上,两手使劲一捏。

3、语言描写:他从来没说过这么多话,今天就像黄河决了口,简直什么也拦挡不住了。

4、心理描写:我心中的忧虑,像一块千斤大石,搬不开,挪不开。

5、神态描写: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动脑筋:判断人物描写方法
A.顿时,我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心顶凉到了脚尖。

()
B.老师看到题后,皱着眉头,左手的大拇指放在嘴唇下面来回移动,思考着。

( )
C.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 )
D.他用鼻孔哼一声,说:“你是吹糖人儿的出身,口气怪大的。

”( )
E. 孩子噗哧一声笑了,露出了两排碎玉似的洁白牙齿。

( )
环境描写:对自然景物、天气、社会状况的描写。

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如:
泰山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恰如一个伟人,矗立在万山之中,正得意地仰望着大地。

环境描写作用:A:渲染气氛。

B: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C:衬托人物性格或心情。

D:暗示人物命运走向或推动情节发展。

E:突出文章的主题。

F: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G: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季节。

描写景物的方法:时空变换、分门别类(不同的景物、不同的感官)、移步换景、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景”、“情”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接描写所要表现的对象。

答题格式:运用正面描写,表现了...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所要表现的对象。

答题格式: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了...
如:这男人身材特别高大(正面描写)。

一般人跟他说话时总是不得不保持仰视。

(侧面描写)例: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

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侧面描写。

通过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从侧面讴歌了小英雄雨来英勇斗敌的高贵品质。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一二句正面描写,表现花多、花艳的特点;三句侧面描写,烘托了花的香味和艳丽。

)
小试身手:1、狂风来了。

不能不出门的人们,像鱼在惊涛骇浪中挣扎,顺着风走的身不自主地向前飞奔;逆着风走的两腿向前,而身子后退。

2、小林子今年远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膊腿儿,结结实实的。

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拇指自秀: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3、鲁提辖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郑屠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五、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思考,点明意义,画龙点睛,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真挚情感,引发感情共鸣,增强感染力。

六、记叙顺序的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

回答句式:插叙了……内容,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成因;或与……形成对比,突出人物形象或中心;或交待时间、缘由,为后文作铺垫。

七、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可算做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叙述经历、所见、所闻,给人的感觉是真实、亲切的。

有利于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

“我”可能是主人公或重要人物,可能是见证人或穿针引线的人物。

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

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

第三人称,用“他”、“他们”来叙述。

其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

八、记叙线索:有时间线、地点线、人物线、事物线、感情线、事件线等。

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九、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双层含义(表层:表面指……)(深层:实际指……;象征……;联系文章中心)或一语双关。

2、作用:A、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如《金奖章》B:概括主要内容,突出主题。

如《草船借箭》C: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D: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如《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例子:《吆喝》标题含义是:既指老北京街头手艺人的吆喝,又指作者为民俗,为口头文化遗产而“吆喝”。

其作用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a、核心人物(如《凡卡》)b、核心事物(如《灯光》)c、核心事件(如《山中访友》)d、作者情感(如《怀念母亲》)
拟标题要求语言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开头作用:A:(倒叙)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救命骨髓》。

又如: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但是,回想起这件事来,一切是那样的记忆犹新。

B:(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如《小英雄雨来》。

又如: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天空下起暴雨。

地上透亮的水泡,圆了又破,破了又圆,一张一合地哭诉着一位世纪老人的溘然长逝。

水泡千百次地重复着一个永远的名字:冰心(樊瑞《百年冰心》)
十一、结尾作用:A:(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如:老师,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您的视野。

感谢您的一路呵护,一路鼓励!”(《感谢恩师》)B: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如:窗外,一束阳光照进来,脉脉地映上那封家信,轻轻地吻干我脸上的泪珠。

哦,是父母微笑的、期盼的、关心和爱护的目光吗?——《当我面对家信的时候》C: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如:(首)——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十二、概括事件:人(主人公)+事(起因+经过+结果)
总结中心: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景),揭示了……的道理,歌颂(鞭挞)了……的品质(现象),表现了……感情。

怎样迅速地把握中心(主题):1.在标题上找意图;2.在抒情上品情感;3.在色彩上看褒贬;4.在题干上摘要点。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十三、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可摘取文中关键词语。

十四、划分段落层次:一是对语段的划分,首先要理清段落中有几个句群,把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合并在一起。

概括句意时,可找主干,也可找中心句或主要词。

二是对整篇文章分段,议论文有固有的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可参考说明对象的几个方面;记叙文可依据故事情节来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时间词)(2)按地点划分(找地点变化的词)(3)按事情发展过程(起因、经过、结果)(4)按文章的结构分:总分总(掐头去尾)
十五、段意的归纳:1、摘句法:(找中心句,过渡句)。

2、归纳法:(找共同点概括,最好用原文词语,将意思连成句子)。

3、提问归纳法(对内容提问)。

答题格式:记叙文:叙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说明文: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议论文:作者证明了……观点。

十六、写作手法:对比,衬托,照应,铺垫,象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对比:通过……与……什么对比,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衬托:用……衬托……,鲜明地突出了……的形象。

照应:首尾照应,文章结构更严谨
象征:借所描写的事物表现特定的意义,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欲扬先抑: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十七、语言风格:有的生动形象,清新优美;有的朴实真挚,通俗易懂;有的幽默诙谐,富有趣味;有的语言犀利,讽刺性强;有的深邃含蓄,哲理性强;有的大气磅礴,气势如虹。

十八、写作特点:A、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

B、结构:合理、巧妙、严谨。

C、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准确(按十七:语言风格分析);修辞的运用;表达方式等。

D、立意: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E、写作手法(按十六分析)。

E:描写人物方法(外貌、语言.....)。

十九、说明文知识: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二十、小说知识:1、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3、小说人物是虚构的,文中的“我”也不是作者本人。

二十一、修辞句或描写句的作用:(赏析题多见,注意选择赏析的句子)
对句子的赏析,可从修辞美、句式美、哲理美、内容美、感情美等方面思考。

抓有生命力的词语点评,理解深层含义。

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拟人句:把……拟人化,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的特点。

排比句:增强气势,使语言酣畅淋漓,使感情更加强烈。

对偶句:是语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铿锵悦耳。

夸张句: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反复句: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设问句: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句: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描写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理(性格、品质、形象)等。

哲理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升华感情,揭示了……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二十二、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度);领起下文;总结上文;照应上文;为下文作铺垫。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结尾点题。

二十三、重点词语的品析:
A:①词的含义: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若用修辞,按修辞赏析,若是比喻句,写出本体。

②没用修辞,一般结合语境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揣测这个词表现对象的性格、原因、感情……
比如《将相和》中有“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但如果理解成“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结合句意,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

B:某词是否换成另外一词: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词的表达效果如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答题:不能换,因为该词准确的表现了......,换后就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

C: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D:前后两词是否矛盾:一般不矛盾,两个词语从不同角度而言,针对不同的内容。

第三专题:阅读训练
一、记叙文阅读练习
写人物类记叙文阅读,首先弄清写的人物是谁;其次读懂文中主人公有怎样的特点或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再分析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或事件)来表现人物。

叙事类记叙文阅读,要注意理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善于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要抒发的感情,还要注意把握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与手法,同时要理解事件所隐含的深刻道理。

(一)玲玲长高了
玲玲戴上红领巾了。

妈妈很高兴,就在星期日的一个下午,带她去看电影《小铃铛》。

玲玲跟着妈妈上了电车,正好碰到她们认识的售票员张阿姨。

张阿姨见了她俩问玲玲今天你跟妈妈上哪儿去呀玲玲亲亲热热地回答张阿姨我跟妈妈去看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