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淄博市一轮模拟考试优秀作文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对美国老夫妇很喜欢孩子,就邀请一群孩子每天到院中玩耍。后来孩子们由玩耍变成踢球,夫妇俩忍受不了这种喧闹,可又不想直接将孩子们赶走,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希望让孩子们主动离开到别处去踢球。他们开始每天给每个孩子发一美元,后来变成了0.5美元,再后来变成0.2美元。孩子们生气了,这两老人真小气,不在这儿踢了,于是,孩子们离开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分析】
这个材料,要从分支观点与核心观点审题。
分支观点,就是从老夫妇与孩子两个角度提炼观点;核心观点,就是这个材料最核心的观点——老夫妇解决问题要有方法。分支观点与核心观点都可以进入一类卷。
一、老夫妇的角度:
1、解决问题要有方法。方法、方略等。
2、智慧的思维方式,不是直接,而是用智慧。
3、要真诚,不要用利诱方法。对老夫妇的方法进行商
榷。
二、孩子的角度:
1、不要被利诱,不忘初心;
2、不要太贪婪,要知感恩;
3、不要因名利,改变了自己的目标。
三、还可以从两者的角度,或成人的思维与孩子的思维,或上面两个角度的融合,或两者侧重一个角度,等等。
四、能自圆其说的更巧妙的角度也是可以的。
评卷要求:
一类卷:54-60分;要兼顾另一方。扣题,符合题意;内容丰富、全面;有文采,有特色。占比例15%。
二类卷:48-53分。扣题,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文采。占比例20%。
三类卷:42-4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基本完整;语句基本通顺。占比例25%。
四类卷:30-41分。不太符合题意;内容不太完整;语言一般。41分以下,占比例在30%——40%。
五类卷:29分一下。不符合题意,内容混乱,语言无特点。
感谢他人的“1美元”
孩子们因老夫妇少发给了钱生气离开,可他们却不曾想过,这对老夫妇没有义务每天给孩子们发钱。其实,我们同这帮孩子们一样,习惯了被给予,就忘记了感恩。
我们并没有理由去命令或要求他们为我们做任何事,孩子们同样没有资格要求老夫妇的1美元。老夫妇正是利用了孩子们不懂感恩,只知索取的心理,才成功地将他们赶走。
这是我不由想起了从医56年的华益慰,——仅用一把寻常手术刀就划出一条完美生命轨迹的伟大医者。他从不收患者红包,甚至主动掏腰包为他人治病。在他并重之际,来探望他的人络绎不绝,病房里的鲜花成片的盛开,又成片的凋谢,有高贵的百合、娇艳的玫瑰、还有沾满乡间泥土的野花……
患者对话老的感恩之心令华老感慨万千,也让我们为之动容。梵高曾说过:“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用感恩之花浇灌的花朵才更光彩夺目。
在康熙执政甲子之时,特地举行了“千叟宴筵”感谢众人,他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朕要敬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登位;朕敬群臣百姓,感谢群臣敬效朝廷,百姓俯首百姓;这第三杯酒,朕要敬朕的敌人,吴三桂、葛尔丹、鳌拜,没有他们,就没有朕的今天!”
康熙帝的一番话不禁令人佩服,其感恩之心也令人感叹。当今的孩子面对别人的恩惠都要抱怨,而康熙帝面对敌人的攻击都
要感恩,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啊!
反观当下,人心不古,面对他人的善心善行,不但不抱有感恩之心,有时反而还要批上几笔,这无疑摆斜了人们心中感恩的标杆。以致于现在扶个老人都得录像。看到孩子倒在血泊之中都视而不见;送孕妇回家还要以生命做筹码……不仅让我们感叹人心的可怕。
都说比魔鬼更可怕的是人心,比人心更可怕的是恶的人性,而人性恶的根源便是毫无感恩之心。想起季羡林帮学生看了一个多小时的包却没有收获一句谢谢,想起农夫与蛇、吕洞宾与狗、老夫妇与孩子们……不禁让人感到心寒。
生活就像化装舞会,人们总是一怕被伤害来掩饰自己,最后发现自己已和面具融为一体。如果人人都以一颗感恩的心,都能在别人给自己“1美元”时说声谢谢,那么世界将无比美好。
时代呼唤温情
在喧闹烦扰与暴力驱逐的矛盾犹豫之间,老夫妇另辟蹊径,”奖励金额愈来愈少,孩子们对心颇感不满,最终主动离开了。是啊,也许在两难选择的境地之中,温情更具成效;在矛盾冲突之际,温情更具力量,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呼唤温情。
老夫妇喜欢孩子,邀请他们来玩耍,而孩子们渐渐“得寸进尺”制造喧闹,老夫妇迫不得已想令他们离开,在奖励渐少时,孩子们不满了主动离开,这是一个有趣而又深刻的现象,当暴力太过偏激,当直截了当太刻薄,温和与温情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反观当下社会,我们也时常面临这样的选择:地铁车厢里,一男子吐痰且污言秽语,众人烦扰之际,一黑衣男子径直上去踢了他一脚,周围便鸦雀无声了。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而我认为黑衣男行为是正义的,是从公众道德角度出发维护公共秩序,但是这种“劝告”更具温情,暴力诚然可以解决意识的问题,但是持久与长效的根本在于人心的改变。这也是先秦儒学重视教化原因之所在,用温情去感化,用温情去滋养,使遵守社会公德的观念深入人心,是文明之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底,这是温情的力量所在,魅力所在。
在法治社会蓬勃发展的今天,法与情,刚与柔,理性与感性既有融合,也有冲突,相互激荡交织。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也是矛盾产物之一。不禁令人想起上海地铁女子吃泡椒凤爪事件。当这一切演化为“道德绑架”,给当事人带来诸多麻烦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反思,也许我们可以更具温情?
“爱在左,同情在右”在生命的路途中。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却不觉着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冰心的这段话可谓是对温情的很好的注解。在那个风雷激荡的民国时代,她,还有他们用温情融化时代的坚冰,用温情打破黑暗的枷锁,用温情感化无知的民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且不说丰子恺的《护生画集》倾注悲悯与仁爱,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不说朱自清的“春的呼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