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 复习和练习共3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9《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
九幼时记趣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童稚.( ) 藐.小( ) 土砾.( )蛤蟆..( )( ) 凹凸..( )( ) 怡.然( )丘壑.( ) 项为之强.(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心之.所向( )观之.正浓( )(2)为项为.之强( )二虫尽为.所吞( )以丛草为.林( )(3)其必细察其.纹理( )蹲其.身( )3.解释加点的词。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明察秋毫....( )(3)盖.一癞蛤蟆也( )(4)以.土砾凸者为邱.( )(5)项为之强.(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D.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5.填空。
(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字________。
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现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作者观看蚊子冲烟飞鸣时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现作者神游大自然时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均用原文填空)6.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7.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范例,找出两个形近字,发挥想象,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
例:“心”与“必”: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
8.口语交际。
(1)如果苏州沈复研究小组来访问你是否羡慕沈复,你会怎么对他们说呢?(2)如果要你问沈复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呢?02课内精读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七下《幼时记趣》复习题PPT教学课件
2
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连声叫好
6.一词多义
(1)心之所向(助词,不译 ) 昂首观之(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 观之正浓(指“二虫斗”) 项为之强(指“昂首观之”的)动作 • 故时有物外之趣( 的 ) 置之其坐(指量好的尺)码
• 反归取之(指量好的尺码 ) 至之市(到……去)
• 何不试之以足(指“履”,鞋子) 入水求之(指“剑”)
•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 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忽有庞然大 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 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是吾剑之所从坠(助词,不译) 而忘操之(指量好的尺码 )
(2)使其冲烟飞鸣(它,指蚊子 ) 常蹲其身(指自己 )
神游其中( 指想象的山林 ) 置之其坐(他的,指郑)人的
先自度其足( 他的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指楚人)的
遽契其舟( 那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他 )
(3)项为之强( 因为 ) 以丛草为林( 当做,作为)
1.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两件事? • ①__神__游_山__林___ ②__鞭_打__蛤_蟆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 ①以土砾( lì)凸者为邱 ②怡( yí)然自得
• ③凹者为壑( hè) ④盖一癞蛤蟆( lài)也
2020/12/10
1
3.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 ①凹者为壑(山沟) ②不觉呀然惊恐(哎呀地(惊叫一声)) • ③捉蛤蟆,鞭数十(鞭打 )④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4.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 ①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在) • ②使与台齐( 和) • ③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把) • ④余年幼,方出神(正)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中想象的景观是 鹤舞,那么
2019中考语文苏教版七上《幼时记趣》复习练习
2019中考语文苏教版七上《幼时记趣》复习练习(教师版)一、基础训练1.解释加点字词童稚..指花纹..幼小张目..睁大眼睛必细察其纹理私.拟作比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物外..之趣指超出事物本身方.出神正心之所向..所想象的景物凸者为邱.同“丘”,土山凹者为壑.山沟小草丛杂..处多而杂乱项为之强.同“僵”僵硬见藐.小微物小二虫尽为所..吞……被……鹤唳.云端鹤、鸿雁等高亢地鸣叫2. 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以:徐喷以.烟用以.虫草为林把而:拔山倒树而.来连词,表修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承接“就其: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它的使其.冲烟飞鸣代词,指蚊子常蹲其.身代词,“自己的”神游其.中代词,指想像中的山林)之:物外之.趣助词,的心之.所向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昂首观之.代词,指“群鹤舞空”的景象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的动作为:凹者为.壑作为项为.之强因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3. 翻译下列句子(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夏天的蚊群飞鸣声想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做鹤群在空中飞舞。
(4)则成千成百果然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鶴了。
(5)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做青云白鹤图来看。
(6)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本文生动地叙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神奇的联想和想象力及童年生活的乐趣5.本文主要记叙了幼时的哪几件趣事?①观蚊如鹤之趣②神游山林之趣③鞭打蛤蟆之趣6.本文描绘了几幅画面?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群鹤舞空图白鹤青云图神游山林图鞭打蛤蟆图7.文中所叙的“物外之趣”反映怎样的童真童趣?①惩罚强暴②同情弱小的童心③观小为大④想象奇特的童趣8.作者产生这些物外之趣的原因有哪些?有好的眼力:“能帐目对日,明察秋毫”;有爱好观察的习惯:“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想象奇特:“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9.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幼时记趣(复习课)课件(精选)PPT文档共34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Hale Waihona Puke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幼时记趣(复习课)课件(精选)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掌握读音,注意写法)(1)余忆童稚时()(2)见藐小微物,比细察其纹理()(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果如鹤唳云端()(5)怡然称快()(6)于土墙凹凸处()(7)以土砾凸者为邱()()(8)凹者为壑()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 _____ _____(2)故时有物外之趣_____ _____ _____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_____ _____(4)徐喷以烟_____(5)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_____ _____ (准确解释文言词语)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准确翻译文言语句)(1)故时有物外之趣A.因此有时有与众不同的乐趣B.过去经常有与众不同的乐趣C.因此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D.过去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2)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A.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赞好B.如果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就会令人高兴得连声赞好C.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非常高兴的样子D.如果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显出非常高兴的样子4.汉语中某些动物的叫声有其相对固定的词来描绘,如本文中的“鹤唳”。
请写出下列动物的叫声。
马_____ 犬_____ 狼_____ 虎_____ 猿_____ 狮_____ 鸟_____ 5.填空。
(1)《幼时记趣》选自_____ ,作者_____ ,字_____ ,____ _ 代作家。
(2)本文围绕_____ 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__ 、_____ 、_____ 的趣事。
(3)出自《幼时记趣》的成语有:(1)_ (2)_____ (3)_____ (文学常识、中心意思、沿用至今的成语知识记忆)二、阅读理解(一)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_____ ,_____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幼时记趣同步练习苏教版
第7课《幼时记趣》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答案:A解析:分析:A项“其”均为代词。
“他的”;B项“以”分别为“把|因为”的意思;C项“为”分别为“被|替”;D项“之”分别为“代词,它|助词,的”。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一词多义现象。
2.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A.细.察其纹理(细小) 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C.方.出神(正) D.徐.喷以烟(慢慢地)答案:A解析:分析:A项“细”的意思是“仔细”。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一般常用实词的理解。
3.选择正确解释作.青云白鹤观()A.作为 B.当作 C.造成 D.制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句意解释字义。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常用实词的理解。
4.选择正确解释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A.明亮 B.光明 C.眼力 D.透明解析:分析:根据句意,“明”应为“眼力”。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5.选择正确解释神.游其中,怡然自得()A.机关 B.神气 C.精神 D.神灵答案:C解析:分析:该句中“神”应为“精神”,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6.选择正确解释故.时有物外之趣()A.特意 B.故意 C.原因 D.因此答案:D解析:分析:A项“浑”应为“混”;C项“由”应为“油”;D项“寞”应为“莫”。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辨析。
7.选择正确解释昂首观之,项为之强.()A.僵硬 B.强硬 C.强大 D.超强答案:A解析:分析:“强”通“强”,僵硬。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通假字的理解。
8.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之.新向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B.常蹲其.身先自度其.足(《郑人买履》)C.徐喷以.烟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D.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解析:分析:A项“之”均为助词,无意义;B项“其”均为“它的”;C项“以”均为“用”;D 项“为”分别为“因|被”的意思。
新人教语文《幼时记趣》练习
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幼时记趣》练习一、解释加线的词。
徐喷以烟()拔山倒树()怡然()明察秋毫()常蹲其身()项为之强()二、给加线词注音:童稚()项为之强()鹤唳()丘壑()怡然()凹凸()三、根据拼音写汉字:浩miǎo()juān()刻安tián()xuàn()丽凹者为hè()yí()然自得wéi()帆怪pǐ()xié()取xī()利惆chàng()四、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徜徉(yáng)雕镂(lòu)谆谆(zūn)雨晦(huì)B. 童稚(zhì)藐小(miǎo)自诩(xǔ)荟萃(huì)C. 土砾(lè)拟作(ni)摒弃(bìng)絮语(xù)D. 沉淀(dìng)履历(lǔ)鹤唳(lì)霎时(shà)五、阅读理解:(一)夏蚊成雷,私拟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入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语段选自课文《幼时记趣》,课文选自_________代作家_________著的_________一书。
2. 解释下列加线字词。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鞭数十()盖一癞蛤蟆()二虫尽为所吞()3. 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译:吞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 复习和练习
一 通假字
(1)项为之强 “ “ 僵硬 ”同“ ”同“ (2)邱 丘 土山 ”, ”,
(2)以土砾凸者为邱 答案:(1)强 僵
二、一词多义
余忆童稚时(
时候
)
故时有物外之趣( 时常,常常 )
明察秋毫( 看清 ) ) )
必细察其纹理( 观察 神游其中( 想象
神定,捉蛤蟆(
精神
)
以丛草为林(
把
用 太阳 天
1、明察秋毫: 形容眼力足以看清极细小的 东西。明:眼力。察:看清。豪:羽毛。秋 毫:形容极细小的东西。 2、庞然大物:指形体庞大的东西
3、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自得其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省略句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 见二虫斗(于)草间 驱之(于)别院 徐喷(之)以烟 使(之)与台齐 2、被动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之:
昂首观之(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 故时有物外之趣( 助词,的 ) 项为之强( 代词,代“昂首观之”的动作 ) 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斗” ) 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 ) 心之所向(助词,无实义,可不译。 )
1)使其冲烟飞鸣 2)昂首观之 3)观之正浓 其 之 4)项为之强 5)故时有物外之趣 6)驱之别院 以 7)春冬之时 而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常蹲其身 3)神游其中 4)其间千二百里 5)飞漱其间 1)以从草为林 2)不以疾也
2)拔山倒树而来
1)使其冲烟飞鸣 2)昂首观之 3)观之正浓 其 之 4)项为之强 5)故时有物外之趣 6)驱之别院 以 7)春冬之时 而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常蹲其身 3)神游其中 4)其间千二百里 5)飞漱其间 1)以从草为林 2)不以疾也
部编版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9《幼时记趣》练习 苏教版
《幼时记趣》同步练习1.《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其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字________。
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明:物外:私:素:称快:神游:拔:方:3.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下列各句是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追记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
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
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
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夸张的修辞方法。
D.课文第三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为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
5.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解】①值:适逢。
②郡:此指城。
③相视:看望你。
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1)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 B.水陆草木之花C.怅恨久之 D.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吾今死矣,子可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B.贼既至既克,公问其故C.汝何男子甚矣,汝之不惠D.友人有疾寡人无疾(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七年级语文题库 第7课《幼时记趣》同步练习(苏教版七上)
幼时记趣预备训练1、给下面的字注音藐()唳()砾壑()庞()2、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明__________ 物外__________ 私_________神游________ 拔_________l 课堂达标训练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目,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及词语。
明:_______ 秋毫:_______私拟:_______ 项为之强: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填8个字)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_____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
“记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课堂提高训练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1、“似有物制之”一句中的“物”就是__________,“之”指代_________。
《幼时记趣》复习要点及答案答案
《幼时记趣》复习要点一、本文选自《浮生六记》。
作者是__清代代作家沈复,字三白,苏州人。
二、给下列加线的汉字注音余忆童稚(zhì)时见藐(miǎo )小微物果如鹤唳(lì)云端怡然(rán )称快于土墙凹(āo)凸(tū)处凹者为壑(hè)庞(páng )然大物拔(bá)山倒树癞蛤(há)蟆(ma )三、解释文中加粗的通假字1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2 以土砾凸者为邱(通丘土山)四、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1 余/忆童稚时2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3 故/时有/物外之趣。
4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作/青云白鹤观。
盖/一癞蛤蟆也。
6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五、注意文中古今异义字解释1 余忆童稚时(余:古义我今义余下,剩下)2 方出神(方:古义正今义方形、方法)3 盖一癞蛤蟆也(盖:古义原来是今义盖子)4 怡然称快(然:古义-------的样子今义然而、然后)六、注意文中一词多义1、时余忆童稚时(时候)2、察明察秋毫(看清)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必细察其纹理(观察)3、日能张目对日(太阳)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天)故时有物外之趣(的)心之所向(无实意)二虫尽为所吞(被)5、之昂首观之(代词代群鹤舞空)4、为以丛草为林(当做)项为之强(代词代昂首观的动作)项为之强(因为)驱之别院(代词代癞蛤蟆)观之正浓(代词代二虫斗)6、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7、而拔山倒树而来(连词表修饰)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承接)至之市,而忘操之(连词表转折)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物体的)8、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指蚊子)常蹲其身(代词指自己的)神游其中(代词指山林的)七、解释下列加点字(画横线词)含义余忆童稚.(幼小)时明.(眼力)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得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见藐.(小)小微物故.(所以)时.(经常)有物外之趣方.(正)出神私.(私下)拟.(比)作群鹤舞空项.(脖颈)为之强.(通僵僵硬)又留蚊于素.(白色)帐中徐.(慢慢的)喷以.(用)烟怡然(喜悦的样子)称快果如.(像)鹤唳.(高亢的鸣叫)云端凹者为壑.(山沟)拔.(搬开土山)山倒树盖.(原来是)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被)所吞鞭.(鞭打)数十八、把握本文文言句式1 被动句:二虫尽为所吞句子译为两个虫子都被它吃掉了。
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辅导练习
2019年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辅导练习你知道作者记叙的什么时候的事?这些事有什么特点? 《幼时记趣》里面很精彩哦,学习完这些课文的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课下检测练习,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辅导练习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做。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童稚藐小拟作项为之强素帐徐喷鹤唳怡然称快凹凸土砾为壑庞然大物拔山癞蛤蟆驱之别院二.解释词义。
(一)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没有加点字就解释整个词语)1、童稚2、张目对日3、藐小4、纹理5、故时有6、私7、拟作8、所向9、则10、或千或百11、果然12、项为之强13、素帐14、徐喷以烟15、作青云白鹤观16、凹凸17、丛杂18、土砾19、神游20、盖21、拔山倒树22、出神23、数十24、观之正浓(二)找出本文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以】①徐喷以烟②以丛草为林2、【为】①凹者为壑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③项为之强3、【而】①拔山倒树而来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其】①必细察其纹理②使其冲烟飞鸣③常蹲其身④神游其中5、【之】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心之所向③昂首观之④项为之强⑤观之正浓⑥驱之别院6、【观】①昂首观之②作青云白鹤观7、【察】①明察秋毫②必细察其纹理8、【神】①定神细视②神游其中9、【时】①余忆童稚时②故时有物外之趣(四)词类活用鞭数十,驱之别院。
练习题是所有考生最大的需求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答题的准确率和效率,初一语文上册幼时记趣辅导练习为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还犹豫什么,一起来看一下吧~。
幼时记趣练习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哈蟆用舌头捕 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生动形象传神。
(3)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鞭”“驱”三个动词,生动形象表现 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 弱小的急切心情
四、“之”“其”“而”的用法 物外之趣 (的 ) 心之所向 ( 不译 ) 昂首观之 ( “群鹤舞空”的景象 ) 之 项为之强 ( “昂首观之”的动作 ) 观之正浓 ( 二虫斗 ) 驱之别院 ( 蛤蟆)
三趣二图一中心 三种物外之趣: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二幅图: 群鹤舞空图 青云白鹤图 一个中心: 记趣
“鞭打蛤蟆”表现了我 惩除强暴、同情弱小 的朴素情感。 “我”的“趣”来自 细致的观察 和 。 丰富的想象
(四)词类活用 鞭数十,驱之别院 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四.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沈复,苏州 人,字 , 散文 号 三白 , 梅逸 代 清 家。著 有 《 浮生六记 》。 2.本文以 趣 为中心,以明察秋毫 为 线索,采用了 总分 结构,从面到点的记叙了 幼时的趣事。
拔山倒树而来 ( 表修饰 地 ) 而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表承接,然后、就 )
其
细察其纹理 (它的 指藐小微物的) 使其冲烟飞鸣 (它们 指蚊子 ) 常蹲其身 (自己的) 神游其中 (那 指想像中的山林)
以:徐喷以烟( 用 ) 以丛草为林( 把 ) 为: 项为之强( 因为 ) 以丛草为林( 当作 )
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 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 理。 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 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3.为什么会获的“物外之趣”?用原文的 话 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呢? 用文中话回答: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用自己的话回答:眼力好;观察细致;想像 力丰富;运用想像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