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第十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渊第十二
『12.0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周礼的要求,这就是仁了。一旦你能做到这样,天下的人都会认为你是个仁人。践行仁德全凭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又问:“请问具体的步骤呢?”孔子回答说:“不合周礼的舞蹈不看;不合周礼的话音乐不听;不合周礼的言论不说;不合周礼的行动不做。”颜渊回答说:“我虽然不聪明,但也要努力做到这四条。”
孔子对颜渊讲的仁是对立德者讲的仁,是文化层面的仁。即“一纲四目”,一纲为“仁”,这叫核心思想;四目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具体行动指南。
时代大变迁的背景下,孔子看到了周礼的积极作用和积极方面,但是这种积极面虽然被孔子所信奉和推崇,但是时代制约的它发挥不出来作用。也就是周礼美则美矣,然难切实用,缺乏时代适应性。
『12.0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出门工作的时候,处理工作对待上级时,即使是芝麻大的小领导,也要好像要接待贵宾一样,时刻谨谨慎慎;役使老百姓时要像举办祭祀大典一样,严肃认真,不可愚弄百姓;自己不想干的,也别强加给别人;当官有权时不要抱怨,离职下野时也不要抱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但也要努力做到这四条。”
孔子对仲弓讲的仁是对立功者讲的仁,是政治层面的仁。包括四个方面,对上级如见大宾,不可懈怠;对待下级百姓,如承大祭,不可愚弄;对待平级,不可推卸责任;对待自己,不可怨怼终日。
『12.0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孔子“仁”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仁人,他讲话可是很慢很稳重的。”“讲话慢且稳重,这就称得上仁了吗?”“要把讲出去的话全部兑现,这太难了;难道说话还不需要迟钝一些吗?”
孔子对司马牛讲的仁,是对修身者讲的仁,是有针对性地对个人讲的。司马迁记载司马牛此人“多言而燥”,话多不稳重,孔子就告诉他“其言也仞”,即说话要迟缓一些;为什么呢?因为“为之难!”要把讲出去的话全部做到这太难了。轻诺必至寡信,这就是孔子对司马牛的告诫!
『12.0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问孔子何为君子。孔子回答他说:“一个有修养的人,内心坦荡,没有担忧也没有畏惧。”司马牛回答说:“不担忧,没畏惧就称得上是君子了吗?”孔子说:“自我反省的时候,能够感到诸事尽心尽力了,没有愧疚,那有什么好忧惧的呢?”
『12.0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忧心忡忡的感叹说:“别人都是弟兄好几个,有事能照应,我却没有!”子夏听到了他的感叹,劝慰他道:“我听咱老师说过‘生死这种事是命中注定,富贵与否是老天爷决定的,这都是你干预不了的,就不要瞎操心了。’但是,如果一个君子尊重别人不失言失态,对人恭敬有礼,那么在全天下,他将有很多兄弟姐妹。一个君子,哪里用担心没有兄弟
姊妹呢?”
『12.0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张问孔子怎么才算是明白人。孔子说:“面对日渐一日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谣言和火烧眉毛时的急迫伤害时都能保持清醒,拥有独立的判断这就是‘明’了。无论是软磨硬泡还是刀架在脖子上,都不受局势的左右,保持独立的判断,这就可以称得上‘远’了。”
『12.0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兵精粮足,人民相信政府。”子贡说:“要是实在不得已,从这三条当中去一条,去谁呢?”孔子说:“那就不要军队了。”:“要是实在不得已,从剩下的两条当中,再去一条,去谁呢?”“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人都难逃一死,没有粮食顶多是饿死;而人民不相信政府的话,这个国家根本就无法维系。”
子贡最擅长的学习方法是“减法”,在众多因素当中,一点一点去除无关的次要的,最后留下的就是本质的核心的。“信”就是为政的核心。
『12.0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说:“一个君子,只要能保持淳朴的本质就行了,何必要学习礼仪变的文绉绉的?”子贡说:“哥们儿,你这话可是说错了,赶着马车也赶不上你的舌头快!合乎礼仪的言谈举止反映着淳朴的本质,淳朴的本质表现在合乎礼仪的言谈举止上。如果把虎豹的皮上的那些表现虎豹特色的毛都给拔了,那虎豹的皮和狗和羊的皮又有什么区别呢?”
君子文理兼顾,既重视内在修养,又注重举止风度。
『12.0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哀公文有若说:“这年收成不好,财政上不够用的,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税一的赋税办法呢?”“收十分之二的税,我还不够用的,怎么能收十分之一呢?”有若回答说:“老百姓富足了,您还愁不够用的吗?老百姓都面黄肌瘦的,您找谁去收税呢?”
倘若哀公是为国用,又逢国家危难,有若这个话不切实际;倘若哀公若为私用,有若便为讽谏。
『12.10』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祇以异。
子张问孔子如何提高道德水平,明辨恩怨是非。孔子回答说:“把忠诚信实作为核心主线,永远站在真理一边,而不论赞成或反对自己立场的人有多少,这样就可以提高品德修养。爱一个人,希望他长命百岁;讨厌一个人,又恨不得让他下十八层地狱,爱与恨都不能做到持中平衡;有时候想让他长生不老,有时候又想让他立马去死,这就是人生的迷惑。这样大的观点波动,对自己毫无益处,只是让人以异样的眼光看自己罢了。”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问孔子为政纲要。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个国君。大臣要像个大臣,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齐景公赞叹说:“说的好啊!如果国君没个国君的样子,大臣没个大臣的样子,父亲没个父亲的样子,儿子没个儿子的样子,及时有很多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中国古代政治的追求,各安其分,享受等级化的利益分配方案。其实不对,现代应该每一个人享受与其才智和努力相匹配的收入才是良好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