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初中数学 全等三角形的对称性有什么特点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对称性有什么特点在初中数学中,全等三角形的对称性是研究三角形全等性质的一个重要概念。
全等三角形的对称性指的是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对称关系。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释全等三角形的对称性的特点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定义三角形的对称性。
对称性是指在某个中心点周围进行旋转、翻折或旋转加翻折等操作时,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的性质。
对于三角形来说,对称性就是指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对称关系,可以通过旋转、翻折或旋转加翻折等操作相互重合。
下面是全等三角形的对称性的特点:1. 对称轴: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它们之间存在对称轴。
对称轴是指一个直线,它可以将两个全等三角形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
对称轴可以是三角形的中线、中垂线、角平分线等。
通过对称轴,可以将一个三角形映射到另一个全等的三角形。
2. 对称点: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它们之间存在对称点。
对称点是指一个点,它可以使两个全等三角形相互重合。
对称点可以是三角形的顶点、重心、垂心等。
通过对称点,可以将一个三角形映射到另一个全等的三角形。
3. 对称角:当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它们之间存在对称角。
对称角是指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的角相等。
通过对称角,可以确定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并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对称性。
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对称性,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应用:1. 利用对称性证明全等:当我们需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可以利用对称性进行证明。
通过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对称点和对称角,可以建立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证明全等。
2. 利用对称性解决问题:当我们需要解决一些与三角形全等性质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利用对称性简化问题。
通过观察对称轴、对称点和对称角,可以找到一些等价的情况,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3. 利用对称性构造全等形状:当我们需要构造与已知全等三角形相同形状的三角形时,可以利用对称性进行构造。
通过找到对称轴、对称点和对称角,可以反向构造出一些全等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五大基本模型及题型归纳总结
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一、平移模型常见的平移模型: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D=BC,点E在边AB上,点F在AB的延长线上,且AE =BF.求证:∠ADE=∠BCF.例2:如图,AB∥DE,AB=DE,BE=CF.求证:AC∥DF.二、轴对称模型常见的轴对称类型:例3:如图3-ZT-5,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 A.AC=BDB.∠CAB=∠DBAC.∠C=∠DD.BC=AD例4:如图,OP平分∠MON,PE⊥OM于点E,PF⊥ON于点F,OA=OB,则图中有______ 对全等三角形.例5: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AB=AC,BD=CE.求证:BE=CD.例6:如图3-ZT-8,EB交AC于点M,交FC于点D,AB交FC于点N,∠E=∠F=90°,∠B=∠C,AE=AF. 试证明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三、旋转模型常见的旋转模型例7:如图,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点C,D.求证:PC=PD.两个特殊的旋转模型:(一)绕点型:(手拉手模型)(1)自旋转(2)共旋转(典型的手拉手模型)例7:在直线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 △ABE ≌△DBC 2) AE=DC3) 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 △AGB ≌△DFB 5) △EGB ≌△CFB 6) BH 平分∠AHC 7) GF ∥AC练习:1. 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和△BCE ,连接AE 与CD ,证明: 1) △ABE ≌△DBC 2) AE=DC3) AE 与DC 的夹角为60。
4) 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AHC2. △ABD和△A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CD,BE交于点O①△ACD ≌△ABE;②∠BOC=90°;③OA平分∠BOC3. 已知:△ABE和△ACD为两个的等腰三角形,∠BAE=∠CAD=∠α,连接EC,BD交于点O①△ABD ≌△AEC;②∠α+∠BOC=180°;③OA平分∠BOC模型应用1. (2010·深圳改编)如图,△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1)求证:△AOC≌△BOD;(2)判断△CAD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说明理由.2. 如图,△ABC与△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CD,BE,CD,BE相交于点O,判断CD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二)半角模型: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成对称全等。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形全等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理解:(1)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2)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3)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1)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2)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1、已知两边:(1)找第三边(SSS);(2)找夹角(SAS);(3)找是否有直角(HL)。
2、已知一边一角:(1)找一角(AAS或ASA);(2)找夹边(SAS)。
3、已知两角:(1)找夹边(ASA);(2)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二、轴对称的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角的角平分线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讲义 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模型一:手拉手模型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特点:由两个等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所组成,并且顶角的顶点为公共顶点结论:(1)△ABD ≌△AEC (2)∠α+∠BOC =180°(3)OA 平分∠BOC例 1.如图在直线 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 AE 与CD ,求证: (1) ∆ABE ≅ ∆DBC (2) AE = DC (3) AE 与 DC 之间的夹角为60︒(4) ∆AGB ≅ ∆DFB (5) ∆EGB ≅ ∆CFB (6) BH 平分∠AHC (7) G F // AC变式精练1:两个等腰三角形∆ABD 与∆BCE ,其中AB =BD , CB =EB, ∠ABD =∠CBE =α,连结AE与CD,问:(1)∆ABE≅∆DBC是否成立?(2)AE是否与CD相等?(3)AE 与CD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B 是否平分∠AHC ?变式精练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与DEFG ,连结AG, CE ,二者相交于点H问:(1)∆ADG≅∆CDE是否成立?(2)AG是否与CE相等?(3)AG 与CE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D 是否平分∠AHE ?模型二:对角互补模型(1)全等型——90°条件:① ∠AOB =∠DCE = 9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 CD =CE ;②OD +OE = 2OC ;③S四边形ODCE =S∆OCD+S∆OCE=1OC 22辅助线之一:作垂直,证明∆CDM ≌∆CEN辅助线之二:过点C 作CF⊥OC,证明∆ODC≌∆FEC结论:①CD =CE ;②OE -OD = 2OC ;③S∆OCE -S∆OCD=1OC 22条件:① ∠AOB =∠DCE = 90︒②CD =CE结论:①OC 平分∠AOB;②OD +OE = 2OC ;③S四边形ODCE =S∆OCD+S∆OCE=1OC 22(2)全等型——120°条件:① ∠AOB = 2∠DCE = 120︒②OC 平分∠AOB结论:① CD =CE ;②OD +OE =OC ;③ S四边形ODCE 模仿(全等型——90°)辅助线之一完成证明=S∆OCD+S∆OCE=3OC 24辅助线之二:在OB 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OCF 为等边三角形(3)全等型——任意角α条件:① ∠AOB = 2α,∠DCE = 180︒- 2α结论:OC 平分∠AOB②C D =CE例:四边形ABCD 被对角线BD 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直角三角形CBD ,其中∠A 和∠C 都是直角,另一条对角线AC 的长度为2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AB DC变式精练1:已知∠MAN ,AC 平分∠MAN .(1)在图 1 中,若∠MAN = 120︒,∠ABC =∠ADC = 90︒,求证:AB +AD =AC ;(2)在图2 中,若∠MAN = 120︒,∠ABC +∠ADC = 180︒,则⑴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精练2:已知:如图所示,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⑴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B、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⑵如果点M、N 分别在线段AC、AB 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⑶如果点M、N 分别在线段CA、AB 的延长线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⑵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请给出证明.模型三:角含半角模型(1)角含半角模型90°-1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AF = 45︒结论:① EF =DF +BE ;② ∆CEF 的周长为正方形ABCD 周长的一半;也可以这样: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F =DF +BE结论:① ∠EAF = 45︒;口诀:角含半角要旋转(2)角含半角模型90°-2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AF = 45︒结论:① EF =DF -BE ;辅助线:(2)角含半角模型90°-3条件: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②∠DAE = 45︒结论:① BD2+CE2=DE2;(勾股定理知识)辅助线:将△ACE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F,并连接DF.若∠DAE 旋转到△ABC 外部时,结论BD2 +CE 2 =DE 2 仍然成立。
全等三角形的讲义整理讲义
全等三角形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与他们的位置没有关系。
)【知识点2】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 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例题1】如图,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填空:(1)AB 与 是对应边,BC 与 是对应边, CA 与 是对应边;(2)∠A 与 是对应角,∠ABC 与 是对应角, ∠BAC 与 是对应角【方法总结】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
(1)有公共边的,公 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4)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的边对最长的边,最短的边对最短的边,最大的角对最大的角,最小的角对最小的角。
【练习1】 如图,图中有两对三角形全等,填空: (1)△BOD ≌ ; (2)△ACD ≌ .【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定义还可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和高相DABCOE ABCD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例题2】 (海南省中考卷第5题) 已知图2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 )A.72°B.60°C.58°D.50°【例题3】(清远)如图,若111ABC A B C △≌△,且11040A B ∠=∠=°,°,则1C ∠= .【练习2】 如图,ACB A C B '''△≌△,BCB ∠'=30°,则ACA '∠的度数为( )A 20° B.30° C .35° D .40°【练习3】如图,△ABD 绕着点B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到△EBC , 且∠ABD=90°。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归纳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一般有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四种方法。
全等三角形的题目很多,但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一、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过来,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把△ABC沿直线L翻折后,能与△A”B”C”重合,则称它们是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
下图是常见的轴对称型全等三角形,其对称轴L是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识别轴对称三角形全等要注意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例如有些具有公共边(如图(1)中的AC,图(4)中的AA”),有些具有公共角或对顶角(如图(2)中的∠BAC=∠B”AC”,图(3)中的∠ACB=∠A”CB”)。
例1.如下图,在∠A的两边截取AB=AC,又截取AD=AE,连CD、BE交于F。
试说明:AF平分∠A。
二、平移型全等三角形 把△ABC沿着某一条直线L平行移动,所得△A”B”C”与△ABC称为平移型全等三角形。
有时这条直线就是△ABC的某一条边所在直线。
下图是常见的平移型全等三角形。
图(1)中AB∥A”B”,AB=A”B”,AC∥A”C”,AC=A”C”。
图(2)中AB∥A”B”,AB=A”B”,AC∥A”C”,AC=A”C”,BC∥B”C”,BC=B”C”。
例2. 如下图,△ABC中,∠A=90°,AD⊥BC于D点,∠C的平分线CE交AB、AD于E、F,过F作FG∥BC交AB于G点。
试说明:AE=BG。
三、旋转型全等三角形 将△ABC绕顶点A旋转角后,到达△AB”C”的位置,则称△ABC和△AB”C”为旋转型全等三角形。
如下图所示,这些是常见的旋转型全等三角形。
识别旋转型全等三角形时,要注意图(1)(2)(3)中以点A、B、B”和点A、C、C”为顶点的三角形都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BAC和∠B”AC”隐含着一个等量减(加)等量的条件,通常用边角边(SAS)来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
初中数学提高讲义——全等三角形、轴对称
初中数学提高讲义——全等三角形、轴对称
初中数学提高讲义——全等三角形、轴对称
目录
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证题的基本思路是将要证明的问题,转化为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要证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找出对应的边或角相等。
但在找全等的条件时,要注意添加适当的辅助线,而辅助线的添加由图形特征及已知条件决定.
我们实际遇到的图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并不重合在一起,而是处于各种不同的位置,但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而成的,了解全等变换的这几种形式,有助于发现全等三角形,确定对应元素,善于在复杂的图形中发现、分解、构造基本的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在轴对称变换下,图形中两点间的距离、弧长、角度、面积等保持不变,而这种变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同时通过这种变换,可以使相关元素相对集中,从而构造出新的图形,在解决间题中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666
欢迎交流评论。
初中数学 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练习测试单元试卷
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第一部分知识梳理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常用的方法如下表: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分线上。
二、轴对称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对称点。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两底角相等。
②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③等边三角形各角都相等,并且都等于60°。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等角对等边。
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80°、5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二部分例题与解题思路方法归纳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题1】(2011•泰安)已知:在△ABC中,AC=BC,∠ACB=90°,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1)直线BF垂直于直线CE于点F,交CD于点G(如图1),求证:AE=CG;(2)直线AH垂直于直线CE,垂足为点H,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如图2),找出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选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难度适中.〖解题思路〗(1)首先根据点D是AB中点,∠ACB=90°,可得出∠ACD=∠BCD=45°,判断出△AEC≌△CGB,即可得出AE=CG,(2)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CMA+∠MCH=90°,∠BEC+∠MCH=90°,再根据AC=BC,∠ACM=∠CBE=45°,得出△BCE≌△CAM,进而证明出BE=CM.〖参考答案〗解:(1)证明:∵点D是AB中点,AC=BC,∠ACB=90°,∴CD⊥AB,∠ACD=∠BCD=45°,∴∠CAD=∠CBD=45°,∴∠CAE=∠BCG,又BF⊥CE,∴∠CBG+∠BCF=90°,又∠ACE+∠BCF=90°,∴∠ACE=∠CBG,∴△AEC≌△CGB,∴AE=CG,(2)BE=CM,证明:∵CH⊥HM,CD⊥ED,∴∠CMA+∠MCH=90°,∠BEC+∠MCH=90°,∴∠CMA=∠BEC ,又∵AC=BC ,∠ACM=∠CBE=45°, ∴△BCE ≌△CAM , ∴BE=CM . 【课堂训练题】1.如图,在Rt △ABC 中,∠BAC=90°,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连接BE 、EC .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参考答案〗数量关系为:BE=EC ,位置关系是:BE ⊥EC . 证明:∵△AED 是直角三角形,∠AED=90°,且有一个锐角是45°, ∴∠EAD=∠EDA=45°, ∴AE=DE , ∵∠BAC=90°,∴∠EAB=∠EAD+∠BAC=90°+45°=135°, ∠EDC=∠ADC ﹣∠EDA=180°﹣45°=135°, ∴∠EAB=∠EDC , ∵D 是AC 的中点, ∴AD=12AC , ∵AC=2AB , ∴AB=AD=DC , ∴△EAB ≌△EDC ,∴EB=EC ,且∠AEB=∠DEC ,∴∠BEC=∠DEC+∠BED=∠AEB+∠BED=∠AED=90°, ∴BE ⊥EC .2.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CD于点F,BD分别交CE、AE于点G、H.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解:猜测AE=BD,AE⊥BD;理由如下:∵∠ACD=∠BCE=90°,∴∠ACD+∠DCE=∠BCE+∠DCE,即∠ACE=∠DCB,∵△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CD,CE=CB,∴△ACE≌△DCB(SAS),∴AE=BD,∠CAE=∠CDB;∵∠AFC=∠DFH,又∠FAC+∠AFC=90°,∴∠DHF=∠ACD=90°,∴AE⊥BD.故线段AE和BD的数量相等,位置是垂直关系.类型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例题2】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许老师出示了如下问题:如图1,己知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DAB=60°,∠B与∠D互补,求证:AB+AD=√3AC.小敏反复探索,不得其解.她想,若将四边形ABCD特殊化,看如何解决该问题.(1)特殊情况入手添加条件:“∠B=∠D”,如图2,可证AB+AD=√3AC;(请你完成此证明)(2)解决原来问题受到(1)的启发,在原问题中,添加辅助线:如图3,过C点分别作AB、AD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请你补全证明)〖选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通过辅助线来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题思路〗(1)如果:“∠B=∠D”,根据∠B 与∠D 互补,那么∠B=∠D=90°,又因为∠DAC=∠BAC=30°,因此我们可在直角三角形ADC 和ABC 中得出AD=AB=√32AC ,那么AD+AB=√3AC .(2)按(1)的思路,作好辅助线后,我们只要证明三角形CFD 和BCD 全等即可得到(1)的条件.根据AAS 可证两三角形全等,DF=BE .然后按照(1)的解法进行计算即可. 〖参考答案〗证明:(1)∠B=∠D=90°, ∠CAD=∠CAB=30°, ∴AB=√32AC ,AD=√32AC . ∴AB+AD=√3AC .(2)由(1)知,AE+AF=√3AC , ∵AC 为角平分线,CF ⊥CD ,CE ⊥AB , ∴CE=CF .而∠ABC 与∠D 互补, ∠ABC 与∠CBE 也互补, ∴∠D=∠CBE . ∴Rt △CDF ≌Rt △CBE . ∴DF=BE .∴AB+AD=AB+(AF+FD )=(AB+BE )+AF=AE+AF=√3AC .【课堂训练题】1.如图,△ABC中,AD⊥BC于D,点E在AD上,△ADC和△BDE是等腰三角形,EC=5cm,求AB的长.〖参考答案〗解:∵△ADC和△BDE是等腰三角形且AD⊥BC∴△ADC和△B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DC,BD=ED∴Rt△ADB≌Rt△CDE(HL)∴AB=CE=5cm2.CD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A=∠α.(1)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①如图1,若∠BCA=90°,∠α=90°,则BE CF;EF|BE﹣AF|(填“>”,“<”或“=”);②如图2,若0°<∠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提出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不要求证明).〖参考答案〗解:(1)①∵∠BCA=90°,∠α=90°,∴∠BCE+∠CBE=90°,∠BCE+∠ACF=90°,∴∠CBE=∠ACF,∵CA=CB,∠BEC=∠CFA;∴△BCE≌△CAF,∴BE=CF;EF=|BE﹣AF|.②所填的条件是:∠α+∠BCA=180°.证明:在△BCE中,∠CBE+∠BCE=180°﹣∠BEC=180°﹣∠α.∵∠BCA=180°﹣∠α,∴∠CBE+∠BCE=∠BCA.又∵∠ACF+∠BCE=∠BCA,∴∠CBE=∠ACF,又∵BC=CA,∠BEC=∠CFA,∴△BCE≌△CAF(AAS)∴BE=CF,CE=AF,又∵EF=CF﹣CE,∴EF=|BE﹣AF|.(2)EF=BE+AF.类型三角平分线的性质【例题3】在△ABC中,∠ACB=2∠B,如图①,当∠C=90°,AD为∠ABC的角平分线时,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易证AB=AC+CD.(1)如图②,当∠C≠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2)如图③,当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选题意图〗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解题思路〗(1)首先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易证△ADE≌△ADC(SAS),则可得∠AED=∠C,ED=CD,又由∠ACB=2∠B,易证DE=CD,则可求得AB=AC+CD;(2)首先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C,连接ED,易证△EAD≌△CAD,可得ED=CD,∠AED=∠ACD,又由∠ACB=2∠B,易证DE=EB,则可求得AC+AB=CD.〖参考答案〗解:(1)猜想:AB=AC+CD.证明:如图②,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AD为△ABC的角平分线时,∴∠BAD=∠CAD,∵AD=AD,∴△ADE≌△ADC(SAS),∴∠AED=∠C,ED=CD,∵∠ACB=2∠B,∴∠AED=2∠B,∴∠B=∠EDB,∴EB=ED,∴EB=CD,∴AB=AE+DE=AC+CD.(2)猜想:AB+AC=CD.证明:在BA的延长线上截取AE=AC,连接ED.∵AD平分∠FAC,∴∠EAD=∠CAD.在△EAD与△CAD中,AE=AC,∠EAD=∠CAD,AD=AD,∴△EAD≌△CAD.∴ED=CD,∠AED=∠ACD.∴∠FED=∠ACB.又∠ACB=2∠B,∠FED=∠B+∠EDB,∠EDB=∠B.∴EB=ED.∴EA+AB=EB=ED=CD.∴AC+AB=CD.【课堂训练题】1.如图,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作PE ⊥AB于点E.若PE=2,则两平行线AD与BC间的距离为.〖参考答案〗解:过点P作MN⊥AD,∵AD∥BC,∠ABC的角平分线BP与∠BAD的角平分线AP相交于点P,PE⊥AB于点E,∴AP⊥BP,PN⊥BC,∴PM=PE=2,,PE=PN=2,∴MN=2+2=4.故答案为:4.2.在△ABC中,∠C=90°,BC=16cm,∠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BD:DC=5:3,则D到AB的距离为cm.〖参考答案〗解:∵∠C=90°,BC=16cm,∠BAC的平分线交BC于D,∴CD就是D到AB的距离,∵BD:DC=5:3,BC=16cm,∴CD=6,即D到AB的距离为6cm.故填6.类型四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例题4】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4,﹣1).(1)若P(p,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则当p=时,△PAB的周长最短;(2)若C(a,0),D(a+3,0)是x轴上的两个动点,则当a=时,四边形ABDC的周长最短;(3)设M ,N 分别为x 轴和y 轴上的动点,请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m ,0)、N (0,n ),使四边形ABMN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m= ,n= (不必写解答过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1)根据题意,设出并找到B (4,﹣1)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B',其坐标为(4,1),进而可得直线AB'的解析式,进而可得答案;(2)过A 点做AE ⊥x 轴于点E ,且延长AE ,取A'E=AE .做点F (1,﹣1),连接A'F .利用两点间的线段最短,可知四边形ABDC 的周长最短等于A'F+CD+AB ,从而确定C 点的坐标值.(3)根据对称轴的性质,可得存在使四边形ABMN 周长最短的点M 、N ,当且仅当m=52,n=﹣53;时成立.〖参考答案〗解:(1)设点B (4,﹣1)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B',其坐标为(4,1),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把A (2,﹣3),B'(4,1)代入得:{2k +b =﹣34k +b =1,解得{k =2b =﹣7∴y=2x ﹣7, 令y=0得x=72, 即p=72.(2)过A 点做AE ⊥x 轴于点E ,且延长AE ,取A'E=AE .做点F (1,﹣1),连接A'F .那么A'(2,3). 直线A'F 的解析式为y ﹣1=3﹣(﹣1)2﹣1•(x ﹣1),即y=4x ﹣5∵C 点的坐标为(a ,0),且在直线A'F 上,∴a=54.(3)存在使四边形ABMN 周长最短的点M 、N ,作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作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与x 轴、y 轴的交点即为点M 、N ,∴A′(﹣2,﹣3),B′(4,1),∴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3x ﹣53,∴M (52,0),N (0,﹣53).m=52,n=﹣53.【课堂训练题】1.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 中,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点P 为线段EF 上一个动点,连接BP 、GP ,则△BPG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参考答案〗解:要使△PBG 的周长最小,而BG=1一定,只要使BP+PG 最短即可. 连接AG 交EF 于M .∵等边△ABC ,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AG ⊥BC ,EF ∥BC ,∴AG ⊥EF ,AM=MG ,∴A 、G 关于EF 对称,∴P 点与E 重合时,BP+PG 最小,即△PBG 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PB+PG+BG=AE+BE+BG=AB+BG=2+1=3.故答案为:3.2.如图,在锐角△ABC 中,AB=4√2,∠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 .〖参考答案〗解:如图,在AC上截取AE=AN,连接BE.∵∠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EAM=∠NAM,在△AME与△AMN中,{AE=AN∠EAM=∠NAM AM=AM,∴△AME≌△AMN(SAS),∴ME=MN.∴BM+MN=BM+ME≥BE.∵BM+MN有最小值.当BE是点B到直线AC的距离时,BE⊥AC,又AB=4√2,∠BAC=45°,此时,△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4,即BE取最小值为4,∴BM+MN的最小值是4.故答案为:4.类型五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例题5】公园内有一块三角形空地(如图),现要将它分割成三块,种植三种不同的花卉,为了美观,要求每块都要是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右图中画出分割线,保留必要的画图痕迹.〖选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的知识,根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分割后得到等腰三角形,是本题的突破口.〖解题思路〗根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作任意两边的垂直平分线,找出垂直平分线的交点P,然后连接PA、PB、PC,把三角形分成三块等腰三角形.〖参考答案〗解:如图,分别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沿PA、PB、PC进行分割,得到的△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课堂训练题】1.(2006•韶关)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外角平分线交直线BC于D,过D作DE⊥AB,DF⊥AC分别交直线AB,AC于E,F,连接EF.(1)求证:EF⊥AD;(2)若DE∥AC,且DE=1,求AD的长.〖参考答案〗证明:(1)∵AD是∠EAF的平分线,∴∠EAD=∠DAF.∵DE⊥AE,DF⊥AF,∴∠DEA=∠DFA=90°又AD=AD,∴△DEA≌△DFA.∴EA=FA∵ED=FD,∴AD是EF的垂直平分线.即AD⊥EF.(2)∵DE∥AC,∴∠DEA=∠FAE=90°.又∠DFA=90°,∴四边形EAFD是矩形.由(1)得EA=FA,∴四边形EAFD是正方形.∵DE=1,∴AD=√2.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接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参考答案〗解:(1)∵AD∥BC(已知),∴∠ADC=∠E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是CD的中点(已知),∴DE=EC(中点的定义).∵在△ADE与△FCE中,∠ADC=∠ECF,DE=EF,∠AED=∠CEF,∴△ADE≌△FCE(ASA),∴FC=AD(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证明:∵△ADE≌△FCE,∴AE=EF,AD=C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E是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AB=BF=BC+CF,∵AD=CF(已证),∴AB=BC+AD(等量代换).类型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题6】(2011•山西)如图(1),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1)求证:CE=CF.(2)将图(1)中的△ADE沿AB向右平移到△A′D′E′的位置,使点E′落在BC边上,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所示.试猜想:BE′与C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选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分线的定义,平移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度适中.〖解题思路〗(1)根据平分线的定义可知∠CAF=∠EAD,再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等量代换即可证明CE=CF,(2)根据题意作辅助线过点E作EG⊥AC于G,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D′E′=DE,再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CEG≌△BE′D′,可知CE=BE′,再根据等量代换可知BE′=CF.〖参考答案〗(1)证明:∵AF平分∠CAB,∴∠CAF=∠EAD,∵∠ACB=90°,∴∠CAF+∠CFA=90°,∵CD⊥AB于D,∴∠EAD+AED=90°,∴∠CFA=∠AED,∵∠AED=∠CEF,∴∠CFA=∠CEF,∴CE=CF;(2)BE′=CF.证明:如图,过点E作EG⊥AC于G,又∵AF平分∠CAB,ED⊥AB,∴ED=EG.由平移的性质可知:D′E′=DE,∴D′E′=GE,∵∠ACB=90°,∴∠ACD+∠DCB=90°∵CD⊥AB于D,∴∠B+∠DCB=90°,∴∠ACD=∠B,在Rt△CEG与Rt△BE′D′中,{∠GCE=∠B∠CGE=∠BD′E′CE=D′E′,∴△CEG≌△BE′D′,∴CE=BE′,由(1)可知CE=CF,∴BE′=CF.【课堂训练题】1.(2011•日照)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A.(1)求证:DE平分∠BDC;(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ME=BD.〖参考答案〗证明:(1)∵△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ABC=45°,∵∠CAD=∠CBD=15°,∴∠BAD=∠ABD=45°﹣15°=30°,∴BD=AD.在△BDC与△ADC中,{BD =AD ∠CBD =∠CAD BC =AC, ∴△BDC ≌△ADC ,∴∠DCB=∠DCA ,又∵∠DCB+∠DCA=90°,∴∠DCB=∠DCA=45°.由∠BDM=∠ABD+∠BAD=30°+30°=60°,∠EDC=∠DAC+∠DCA=15°+45°=60°,∴∠BDM=∠EDC ,∴DE 平分∠BDC ;(2)如图,连接MC .∵DC=DM ,且∠MDC=60°,∴△MDC 是等边三角形,即CM=CD .又∵∠EMC=180°﹣∠DMC=180°﹣60°=120°,∠ADC=180°﹣∠MDC=180°﹣60°=120°,∴∠EMC=∠ADC .又∵CE=CA ,∴∠DAC=∠CEM .在△ADC 与△EMC 中,{∠ADC =∠EMC∠DAC =∠MEC AC =EC,∴△ADC ≌△EMC ,∴ME=AD=DB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ADC=90°,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1)猜一猜,MN 与BD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果∠BAD=45°,BD=2,求MN 的长.〖参考答案〗解:(1)连接BM,DM,∵∠ABC=90°,AM=MC,AC,∴BM=12AC,同理DM=12∴BM=DM,∵BN=ND,∴MN⊥BD(2)∵AM=BM,∴∠BMC=∠MAB+∠ABM=2∠BAM,同理∠CMD=2∠CAD,∴∠BMD=2∠BAD=90°,∵BM=MD,∴△BM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1.∴MN=12类型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题7】图1、图2中,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与△CBN都是等边三角形.(1)如图1,线段AN与线段BM是否相等?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AN与MC交于点E,BM与CN交于点F,探究△C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选题意图〗本题考查了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同时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思路〗(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CN,△MCB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出线段AN与线段BM相等.(2)平角的定义得出∠MCN=60°,通过证明△ACE≌△MCF得出CE=CF,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出△CEF的形状.〖参考答案〗解:(1)∵△ACM与△CBN都是等边三角形,∴AC=MC,CN=CB,∠ACM=∠BCN=60°.∴∠MCN=60°,∠ACN=∠MCB.∴△ACN≌△MCB.∴AN=BM.(2)∵△ACN≌△MCB,∴∠CAE=∠CMB.∵∠MCN=60°=∠ACM,AC=MC,∴△ACE≌△MCF.∴CE=CF.∴△CEF的形状是等边三角形.【课堂训练题】1.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60°,BC=6,把△ABC沿直线AD折叠,点C落在C′处,连接BC′,那么BC′的长为.〖参考答案〗解:根据题意:BC=6,D为BC的中点;故BD=DC=3.有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DC=∠ADC′=60°,DC=DC′=2,∠BDC′=60°,故△BDC′为等边三角形,故BC′=3.故答案为:3.第三部分课后自我检测试卷A类试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一动点P到定点A(1,1)、B(5,7)的距离分别为AP和BP,那么当BP+AP最小时,P点坐标为.2.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的边长为8,将其沿EF折叠,则图中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4,连接BD,BD⊥CD,∠ADB=∠C.若P 是BC边上一动点,则DP长的最小值为.4.如图,△ABC中,D为BC的中点,DE⊥BC交∠BAC的平分线于E,EF⊥AB,交AB 于F,EG⊥AC,交AC的延长线于G,试问:BF与CG的大小如何?证明你的结论.5.如图,点D、B分别在∠A的两边上,C是∠A内一点,且AB=AD,BC=DC,CE⊥AD,CF⊥AB,垂足分别为E、F.求证:CE=CF.B类试题:6.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如图①,AD>CD)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如图②);再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得C点落在DA 边上的点N处,E点落在AE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DG(如图③).如果第二次折叠后,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那么矩形ABCD长与宽的比值为.7.(1)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CDE的位置如图所示,连接BE,并延长交AD于F,试问AD与BE之间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2)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等腰直角△CDE绕C点旋转,位置如下图所示,试问AD与BE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吗?若存在,给予证明,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8.已知:如图所示,AC⊥CD,BD⊥CD.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交AB于点E,交CD 于点F,且AC=FD,求证:△AB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类试题:9.操作:在△ABC中,AC=BC=2,∠C=90°,将一块等腰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 的中点P处,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于D、E两点.如图①、②、③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3种情况,研究:(1)三角板绕点P旋转,观察线段PD与P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图②说明理由.(2)三角板绕点P旋转,△PBE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写出△PBE 为等腰三角形时C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0.(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是BC边(不含端点B、C)上任意一点,P是BC 延长线上一点,N是∠DCP的平分线上一点.若∠AMN=90°,求证:AM=MN.下面给出一种证明的思路,你可以按这一思路证明,也可以选择另外的方法证明.证明:在边AB上截取AE=MC,连接ME.正方形ABCD中,∠B=∠BCD=90°,AB=BC.∴∠NMC=180°﹣∠AMN﹣∠AMB=180°﹣∠B﹣∠AMB=∠MAB=∠MAE.(下面请你完成余下的证明过程)(2)若将(1)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正三角形ABC”(如图),N是∠ACP的平分线上一点,则∠AMN=60°时,结论AM=MN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3)若将(1)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正n 边形ABCD…X ,请你作出猜想:当∠AMN= 时,结论AM=MN 仍然成立.(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证明)课后自我检测试卷参考答案A 类试题:1.解:依题意得:B (5,7)关于x 轴的对称点是(5,﹣7)过(1,1)与(5,﹣7)的直线为y=kx+b∴{1=k +b ﹣7=5k +b ,∴{k =﹣2b =3∴y=﹣2x+3令y=0,得x=32 故P 点坐标为(32,0). 2.解:如图:C′B′与AB 交点G′,与AD 交于点H′,FC′与AD 交于点W′,则这三个点关于EF 对称的对应的点分别G 、H 、W ,由题意知,BE=EB′,BG=B′G′,G′H′=GH ,H′C′=HC ,C′W′=CW ,FW′=FW ,∴①②③④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等于正方形的周长=4×8=32.故本题答案为:32.3.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当DP ⊥BC 的时候,DP 的长度最小,∵BD ⊥CD ,即∠BDC=90°,又∠A=90°,∴∠A=∠BDC ,又∠ADB=∠C ,∴∠ABD=∠CBD,又DA⊥BA,DP⊥BC,∴AD=DP,又AD=4,∴DP=4.故答案为:4.4.相等.证明如下:连EB、EC,∵AE是∠BAC的平分线,且EF⊥AB于F,EG⊥AC于G,∴EF=EG.∵ED⊥BC于D,D是BC的中点,∴EB=EC.∴Rt△EFB≌Rt△EGC,∴BF=CG.5.证明:连接AC,∵AB=AD,BC=DC,AC=AC,∴△ABC≌△ADC(SSS).∴∠DAC=∠BAC.又CE⊥AD,CF⊥AB,∴CE=C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B类试题:6.解:连DE,如图∵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得B点落在AD边上的点F处,∴四边形ABEF为正方形,∴∠EAD=45°,由第二次折叠知,M点正好在∠NDG的平分线上,∴DE平分∠GDC,∴RT△DGE≌Rt△DCE,∴DC=DG,又∵△AG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2DG=√2CD,∴矩形ABCD长与宽的比值为√2.故答案为:√2.7.解:(1)AD⊥BE,AD=BE,∵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CDE,∴DC=EC,∠DCA=∠ECB,AC=BC,∴△BEC≌△ADC,∴AD=BE,∠DAC=∠EBC,又∠BEC=∠AEF,∠BEC+∠EBC=90°,∴∠AEF+∠DAC=90°,∴∠AFB=90°,∴AD⊥BE.(2)仍存在.如图,∵等腰直角△ABC和等腰直角△CDE,∴DC=EC,AC=BC,∠DCE=∠ACB,∴∠DCA=∠ECB,∴△BEC≌△ADC∴AD=BE,∠DAC=∠EBC,又∠BOC=∠AOE,∠BOC+∠EBC=90°,∴∠AOE+∠DAC=90°,∴AD⊥BE.8.证明:∵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FA=FB.∵AC⊥CD,BD⊥CD,∴△ACF与△FDB是直角三角形.在Rt△ACF与Rt△FDB中,AC=FD,FA=BF,∴Rt △ACF ≌Rt △FDB (HL ).∴∠CAF=∠DFB .∵∠C=90°,∴∠CAF+∠CFA=90°,∴∠CFA+∠BFD=90°,∴∠AFB=90°.∴△AB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类试题:9.解:(1)由图①可猜想PD=PE ,再在图②中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说明.即PD=PE . 理由如下:连接PC ,因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 是AB 的中点,∴CP=PB ,CP ⊥AB ,∠ACP=12∠ACB=45°.∴∠ACP=∠B=45°.又∠DPC+∠CPE=∠BPE+∠CPE ,∴∠DPC=∠BPE .∴△PCD ≌△PBE .∴PD=PE .(2)△PBE 是等腰三角形,①当PE=PB 时,此时点C 与点E 重合,CE=0;②当PB=BE 时,1)E 在线段BC 上,CE =2﹣√2,2)E 在CB 的延长线上,CE =2+√2;③当PE=BE 时,CE=1.10.解:(1)证明:在边AB 上截取AE=MC ,连接ME .正方形ABCD 中,∠B=∠BCD=90°,AB=BC .∴∠NMC=180°﹣∠AMN ﹣∠AMB=180°﹣∠B ﹣∠AMB=∠MAB=∠MAE , BE=AB ﹣AE=BC ﹣MC=BM ,∴∠BEM=45°,∴∠AEM=135°.∵N 是∠DCP 的平分线上一点,∴∠DCN=45°,∴∠MCN=135°.在△AEM 与△MCN 中,∠MAE=∠NMC ,AE=MC ,∠AEM=∠MCN , ∴△AEM ≌△MCN ,∴AM=MN .(2)结论AM=MN 还成立证明:在边AB 上截取AE=MC ,连接ME .△ABC 中,∠B=∠BCA=60°,AB=BC .∴∠NMC=180°﹣∠AMN ﹣∠AMB=180°﹣∠B ﹣∠AMB=∠MAB=∠MAE , BE=AB ﹣AE=BC ﹣MC=BM ,∴∠BEM=60°,∴∠AEM=120°.∵N 是∠ACP 的平分线上一点,∴∠ACN=60°,∴∠MCN=120.在△AEM 与△MCN 中,∠MAE=∠NMC ,AE=MC ,∠AEM=∠MCN , ∴△AEM ≌△MCN ,∴AM=MN .(3)若将(1)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正n 边形ABCD…X ,则当∠AMN=(n ﹣2)•180°n时,结论AM=MN 仍然成立.。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目录(_上下)
八( 上) 第1章全等三角形1 . 1 全等三角形1 .2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1 . 3 尺规作图第2章图形的轴对称2 . 1 图形的轴对称2 . 2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2 .3 轴对称图形2 . 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 . 5 角平分线的性质2 . 6 等腰三角形第3章分式3 . 1 分式和它的基本性质3 . 2 分式的约分3 . 3 分式的乘法和除法3 .4 分式的通分3 . 5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3 . 6 比和比例3 . 7 分式方程第4章数据分析4 . 1 加权平均数4 . 2 中位数4 . 3 众数4 . 4 数据的离散程度4 .5 方差4 . 6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及方差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5 . 1 定义与命题5 . 2 为什么要证明5 . 3 什么是几何证明5 . 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5 . 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 .6 几何证明举例八( 下) 第6章平行四边形6 . 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6 . 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6 . 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 . 4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第7章实数7 . 1 算术平方根7 . 2 勾股定理7 . 3 2是有理数吗7 . 4 由边长判定直角三角形7 . 5 平方根7 . 6 立方根7 . 7 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7 . 8 实数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 .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8 . 2 一元一次不等式8 . 3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8 .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9章二次根式9 . 1 二次根式和它的性质9 . 2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9 . 3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第1 0章一次函数1 0 . 1 函数的图象1 0 .2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1 0 . 3 一次函数的性质1 0 . 4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1 0 . 5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0 . 6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 1 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1 1 . 1 图形的平移1 1 .2 图形的旋转1 1 . 3 图形的中心对称。
几何-全等三角形及轴对称(含答案)
初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建议(几何部分)一. 考试范围第十一章 三角形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二. 复习目的1.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 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 逐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逻辑思维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作图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3. 使学生初步会运用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三. 总体复习建议1. 重视基础: 对每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使学生掌握所有重要的定义、公式、性质和判定; 掌握每章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包括解题规范) , 且“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关注教材中数学应用(包括尺规作图) 的实例及其数学原理.2. 优选例题习题, 使学生熟悉一些基本题型, 掌握常用辅助线的添加. 证明书写格式要规范, 思路清楚.3. 适当的综合题的训练.4. 关注新旧教材的对比与变化.5. 充分利用区里的教育资源.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通过框架图进行知识梳理轴对称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画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 生活中的轴对称二、基本尺规作图: 作法及原理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平分线;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线段的中点) ;三、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 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①利用线段中点. ②利用数量相等.③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⑤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平分底边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2) 证明角相等的方法:①利用数量相等. 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③利用角平分线证明. ④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同角(或等角) 的余角(或补角) 相等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或底边中线平分顶角⑦等式性质⑧等边对等角(3) 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 的方法.(4) 常添加的辅助线:截长补短倍长中线角分线双垂直角分线翻折平行线+角分线: 等腰三角形角分线+垂直: 补全等腰三角形四、从图形变换的角度来复习全等同时复习几何的平移、轴对称两种变换, 归纳定义及性质, 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全等三角形的常见图形平移型:A'AB C C'B'轴对称型:旋转型:补充习题(一) 全等的性质和判定1. 如图,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 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于点A 处, 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与CD 交于点F , 与CB 延长线交于点E . 四边形AECF 的面积是( ) . A A. 16 B. 12 C. 8 D. 42. 已知: 如图, AC 、BD 相交于点O , ∠A = ∠D , 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 使△AOB ≌△DOC , 你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____.CA A' BABCB'C' ABCC' B'AB CC' B'B (C' )C (B' ) AA'ABB'C'CABB'C' C A'AA'B (C' )C (B' )A A'BB' C C' AA'B' BCC' ABB'C'C A'ABCDO3. 在△ABC 与△A'B'C' 中, 已知∠A = ∠A', CD 和C'D' 分别为∠ACB 和∠A'C'B' 的平分线, 再从以下三个条件: ①∠B = ∠B', ②AC = A'C', ③CD = C'D' 中任取两个为题设, 另一个为结论, 则可以构成 ( ) 个正确的命题.A . 1B . 2C . 3D . 4 4.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 不能唯一确定......△ABC 的大小和形状的是( ) . B A. AB =3, BC =4, AC =5 B. AB =4, BC =3, ∠A =30º C. ∠A =60º, ∠B =45º, AB =4D. ∠C =90º, AB =6, AC = 55. 如图, 已知△ABC , 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是( ) . Dbaca cc aa丙72︒50︒乙50︒甲50︒CBA50︒72︒58︒A. 只有乙B. 只有丙C. 甲和乙D. 乙和丙6. 已知: 如图, CB = DE , ∠B = ∠E , ∠BAE = ∠CAD . 求证: ∠ACD = ∠ADC .7. 如图, 锐角△ABC 中, D , E 分别是AB , AC 边上的点, △ADC ≌△ADC ′, △AEB ≌△AE B′, 且C ′D ∥EB ′∥BC , 记BE , CD 交于点F , 若BAC x ∠=︒, 则∠BFC 的大小是__________°. (用含x 的式子表示) (1802x -)E ABCDF E DB'C'ABC第6题图第7题图(二) 轴对称图形和垂直平分线1. 在下列各图中, 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有________条对称轴.2. (1) 点P (3, − 5) 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D A. (−3, −5) B. (5, 3) C. (−3, 5) D. (3, 5)(2) 如图, 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3, 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 则点C 所表示的数为( ) A A. 23-- B. 13--C. 23-+D. 13+(3) 如图, 在正方形网格纸上有三个点A , B , C , 现要在图中网格范围内再找格点D , 使得A , B , C , D 四点组成的凸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在图中标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D 的位置. (两个解)3. 如图, 在Rt △ABC 中, ∠ACB = 90°, ∠A = 15°,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AC 交于点D , 与AB 交于点E , 连结BD . 若AD =12cm, 则BC 的长为 cm.4. 如图, 已知△ABC 中, ∠BAC = 120°, 分别作AC , AB 边的垂直平分线PM , PN 交于点P , 分别交BC 于点E 和点F . 则以下各说法中: ①∠P = 60°, ②∠EAF = 60°, ③点P 到点B 和点C 的距离相等, ④PE = PF , 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②③FEPMN CAB第3题图第4题图5. 已知∠AOB =45°, 点P 在∠AOB 的内部, P 1与P 关于OB 对称, P 2与P 关于OA 对称, 则P 1、P 2与O 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 ) D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 则它的面积是( ). D A. 50B. 25C. 12.5D. 6.252. 已知: 如图3, △ABC 中,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 若AB =AC , AD ⊥BC , 则∠1=∠2; ②若AB =AC , ∠1=∠2, 则BD =DC ; ③若AB =AC , BD =DC , 则AD ⊥BC ;④若AB =AC , AD ⊥BC , BE ⊥AC , 则∠1=∠3; 其中, 真命题的个数是( ). D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A O B3. 如图, 在△ABC 中, D 是BC 边上一点, 且AB = AD = DC , ∠BAD = 40°, 则∠C 为( ) . B A. 25° B. 35°C. 40°D. 50°4. 如图, 在△ABC 中, AB = AC , ∠BAC = 30°. 点D 为△ABC 内一点, 且DB = DC , ∠DCB = 30°. 点E 为BD 延长线上一点, 且AE = AB .(1) 求∠ADE 的度数;(2) 若点M 在DE 上, 且DM = DA , 求证: ME = DC .5. 已知: 如图, △ABC 中, 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 F 是CD 中点, 连BF 交AC 于点E , 180ABE CEB ∠+∠=︒, 比较线段BD 与CE 的大小, 并证明你的结论.(提示, 注意AE = AB ; 过D 作AC 的平行线交BE 于点G )(四) 等边三角形(30° 角直角三角形)1. 下列条件中, 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 ) . B A. 有两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 B. 有两边相等且是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 C.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D. 有一个角是60°且是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2. 如图, △ABC 中, AB =AC , ∠BAC =120°, DE 垂直平分AC . 根据以上条件, 可知∠B =______, ∠BAD =_______, BD : DC =_______. (30, 90, 2: 1)3. 如图, 在纸片△ABC 中, AC = 6, ∠A = 30º, ∠C = 90º, 将∠A 沿DE 折叠, 使点A 与点B 重合, 则折痕DE 的长为_____. (2)4. 如图所示△ABC 中, AB = AC , AG 平分∠BAC ; ∠FBC = ∠BFG = 60︒, 若FG = 3, FB = 7, 求BC 的长. (答案10. 提示: 延长AG 、FG 与BC 相交)ABCDABCDEADMC(五) 最值问题1. 如图, P 、Q 为ABC 边上的两个定点. 在BC 边上求作一点M , 使PM +MQ 最短2. 已知: 如图, 牧马营地在M 处, 每天牧马人要赶着马群到草地吃草, 再到河边饮水, 最后回到营地M . 请在图上画出最短的放牧路线..M河草地第1题图第2题图3. 如图, 四边形EFGH 是一长方形的台球桌面, 现在黑、白两球分别位于A 、B 两点的位置上. 试问怎样撞击黑球A , 才能使黑球A 先碰到球台边EF , 反弹一次后再击中白球B ?4. 如图, MN 是正方形ABCD 的一条对称轴, 点P 是直线MN 上的一个动点, 当PC +PD 最小时, ∠PCD = _________°. (45)DAMNBCP5. 已知两点M (4, 2) , N (1, 1) ,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 若使PM +PN 最短, 则点P 的坐标应为___________. (2, 0)6.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 已知点A (0, 4) , 直线x = 3, 一个动点P 自OA 的中点M 出发, 先到达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 , 再到达直线x = 6上某点(设为点F ) 最后运动到点A , 求使点P 运动的路径中最短的点E 、F 的坐标. E (4, 0) , F (6, 1)几何专题复习 (一) 分类讨论1. ①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 求其另两角? ②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 求其另两角?③ 等腰三角形两内角之比为2: 1, 求其三个内角的大小? 2. ①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cm 、6cm, 求其周长? ②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10cm 、21cm, 求其周长?3. ①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12cm 和21cm 两部分, 求其底边长? ②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24cm 和27cm 两部分, 求其底边长?4.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 则其顶角为_______.(按高的位置分类)5. 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 则其顶角为___________.6.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的一半, 则其顶角为___________.7. 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等于这边的一半, 则其顶角为___________.8. △ABC 中, AB = AC, AB 的中垂线EF 与AC 所在直线相交所成锐角为40︒, 则∠B = _____. (按一腰中垂线与另一腰的交点所在位置分类)9. 已知: ()()ABC x C B A ∆-轴上一点且为、,4,00,2为等腰三角形 , 问满足条件的C 点有几个? 4个10. 在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上找一点P, 使△PAD 、△PAB 、△PBC 、△PCD 均为等腰三角形, 这样的P 点有几个? 9个11. 平面内有一点D 到△ABC 三个顶点的距离DA = DB = DC , 若∠DAB = 30°, ∠DAC = 40°, 则∠BDC 的大小是_________°. (20或140)(二) 几何作图1. 如图, 某地区要在区域S 内建一个超市M , 按照要求, 超市M 到两个新建的居民小区A , B 的距离相等, 到两条公路OC , OD 的距离也相等. 这个超市应该建在何处? (本题要求: 尺规作图, 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SD2. 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 以O 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 以大于12CD 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P , 则作射线OP 即为所求.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 . DA. SASB. ASAC. AASD. SSS3. 如图, 用圆规以直角顶点O 为圆心, 以适当半径画一条弧 交两直角边于A 、B 两点, 若再以A 为圆心, 以OA 为半径画弧, 与弧AB 交于点C , 则∠AOC 等于 __________ °4.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发现, 只用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就可以作出一个锐角的平分线. 如图: 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B , 另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A 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P , 小明说: “射线OP 就是∠BOA 的角平分线. ”你认为小明的想法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5. 阅读下列材料:木工张师傅在加工制作家具的时候, 用下面的方法在木板上画直角:如图1, 他首先在需要加工的位置画一条线段AB , 接着分别以点A 、点B 为圆心, 以大于12AB 的适当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相交于点C , 再以C 为圆心, 以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交AC 的延长线于点D (点D 需落在木板上) , 连接DB . 则∠ABD 就是直角. 木工张师傅把上面的这种作直角的方法叫做“三弧法.图2EF ACBD 图1OAB解决下列问题:(1) 利用图1就∠ABD是直角作出合理解释(要求: 先写出已知、求证, 再进行证明);(2) 图2表示的一块残缺的圆形木板, 请你用“三弧法”, 在木板上...画出一个以EF为一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EFG(要求: 尺规作图, 不写作法, 保留作图痕迹) .(三) 操作问题第1题图①图②第2题图1. 如图①, 一张四边形纸片ABCD, ∠A=50︒, ∠C=150︒. 若将其按照图②所示方式折叠后, 恰好MD'∥AB, ND'∥BC, 则∠D的度数为( ). CA. 70°B. 75°C. 80°D. 85°2. 如图所示, 把一个三角形纸片ABC顶角向内折叠3次之后, 3个顶点不重合, 那么图中∠1+ ∠2+∠3+∠4+∠5+∠6的值为( ) CA. 180°B. 270°C. 360°D. 无法确定3. 将一个菱形纸片依次按下图①、②的方式对折, 然后沿图③中的虚线裁剪, 成图④样式. 将纸展开铺平. 所得到的图形是图中的( ) A4. 如图, 等边△ABC的边长为1cm, D、E分别是AB、AC上的点, 将△ADE沿直线DE折叠, 点A落在点A´处, 且点在△ABC外部, 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cm. (3)5. 如图, 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折叠, 使点A 落在BC 边上, 折痕EF ∥BC , 得到△EFG ; 再继续将纸片沿△BEG 的对称轴EM 折叠, 依照上述做法, 再将△CFG 折叠, 最终得到矩形EMNF , 折叠后的△EMG 和△FNG 的面积分别为1和2, 则△ABC 的面积为( ) A . 6B . 9C . 12D . 186. 将如图1所示的长方形纸片ABCD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 使点B 落在AD 边上, 折痕为AE (如图2) ; 再继续将纸片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 使点A 落在EC 边上, 折痕为EF (如图3) , 则在图3中, ∠F AE = _______°, ∠AFE = _______°. (45, 67.5)图1 图2 图37.(1) 已知ABC △中, 90A ∠=, 67.5B ∠=, 请画一条直线, 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请你选用下面给出的备用图, 把所有不同的分割方法都画出来. 只需画图, 不必说明理由, 但要在图中标出相等两角的度数)(2) 已知ABC △中, C ∠是其最小的内角, 过顶点B 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等腰三角形, 请探求ABC ∠与C ∠之间的所有可能的关系.8. 当身边没有量角器时, 怎样得到一些特定度数的角呢? 动手操作有时可以解“燃眉之急”. 如图, 已知矩形ABCD , 我们按如下步骤操作可以得到一个特定的角: (1) 以点A 所在直线为折痕, 折叠纸片, 使点B 落在AD 上, 折痕与BC 交于E ; (2) 将纸片展平后, 再一次折叠纸片, 以E 所在直线为折痕, 使点A 落在BC 上, 折痕EF 交AD 于F . 则∠AFE = _______°. (67.5)A BC 备用图①A BC 备用图②ABC备用图③AC B GFEACBAM GFECB NM G FEACB A BCD ED CB AFD CEA9. 如图(1)所示Rt △ABC 中, ∠A = 90°, 三边a b c >>. 现以△ABC 某一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 作△ABC 的轴对称图形, 记作一次操作. 例如, 若图(1)中△ABC 以a 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 作轴对称图形得到图(2)中的△ABC , 记作“a 操作”一次; 图(2)中△ABC 继续以b 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 作轴对称图形得到图(3)中的△ABC , 记作“b 操作”一次. 现对图(1)中的△ABC 分别按以下顺序连续进行若干次操作, 则最后得到的△ABC 与图(1)中△ABC 重合的是( ) . BA. a 操作 − b 操作 − c 操作B. b 操作 − c 操作 − b 操作 − c 操作C. a 操作 − c 操作 − b 操作 − a 操作D. b 操作 − a 操作 − b 操作 − a 操作c ba a(1)ABC (2) a 操作 (3) b 操作BCAA BCACB四、探究性问题1. 已知: 如图, Rt △ABC 中, AB = AC , ∠BAC = 90°, 直线AE 是经过点A 的任一直线, BD ⊥AE 于D , CE ⊥AE 于E , BD > CE . (1) AD 与CE 的大小关系如何? 请说明理由. (2) 求证: DE =BD -CE .2. 已知: 如图, B 、A 、C 三点共线, 并且Rt △ABD ≌Rt △ECA , M 是DE 的中点. 问题:(1) 判断△ADE 的形状并证明;(2) 判断线段AM 与线段DE 的关系并证明; (3) 判断△MBC 的形状并证明.MCDAEB3.已知: 在△ABC 中, ∠CAB = 2α, 且030α<<, AP 平分∠CAB .(1) 如图1, 若21α=, ∠ABC = 32°, 且AP 交BC 于点P , 试探究线段AB , AC 与PB 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2) 如图2, 若∠ABC = 60α-, 点P 在△ABC 的内部, 且使∠CBP = 30°, 求∠APC 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五、关于旋转的问题、动点问题1. 已知: 如图, △AOB 和△COD 都是等边三角形, 作直线AC 、直线BD 交于E . 求证: (1) AC =BD ; (2) ∠AEB =60°.2. 已知: 如图, 等边三角形ABC 中, AB = 2, 点P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点P 可以与点A 重合, 但不与点B 重合) , 过点P 作PE ⊥BC , 垂足为E , 过点E 作EF ⊥AC , 垂足为F , 过点F 作FQ ⊥AB , 垂足为Q . 设BP = x , AQ = y . (1) 请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直接写出) ; (2) 当BP 的长等于多少时, 点P 与点Q 重合; (128x y =+; 43) 3. 已知: 如图, △ABC 中, ∠A =90°, AB =AC . D 是斜边BC 的中点; E 、F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 且∠EDF =90°.(1) 求证: △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 如果E 点运动到AB 的反向..延长线...上, F 在直线..CA 上且仍保持∠EDF =90°, 那么△DEF 还仍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 请画图(右图) 并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图1ABCP图2AC PBACB P EFQC4. 如图所示, 长方形ABCD 中, AB = 4, BC 点E 是折线段A —D —C 上的一个动点(点E 与点A 不重合) , 点P 是点A 关于BE 的对称点. 在点E 运动的过程中, 能使△PCB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E 的位置共有( ) . CA. 2个B. 3个C. 4个D. 5个5. 如图ABC △中, 10AB AC ==厘米, 8BC =厘米, 点D 为AB 中点. (1) 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 同时, 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 经过1秒后, BPD △与CQP △是否全等, 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 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 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 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 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 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 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 (1) ①SAS 全等; ②415厘米/秒. (2) 经过803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边AB 上相遇. )六、综合应用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直线l 过点M (3,0), 且平行于y 轴.如果△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2,0), B (-1,0),C (-1,2), △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是△A 1B 1C 1, △A 1B 1C 1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是△A 2B 2C 2, 在右面的坐标系中画出△A 2B 2C 2,并写出它的三个顶点的坐标.AB CDEPB2. 已知: 如图, 在△ABC 中, AB = AC , ∠BAC = α, 且60° < α < 120°. P 为△ABC 内部一点, 且PC = AC , ∠PCA = 120° − α.(1)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APC , 得∠APC = ________; (2) 求证: ∠BAP = ∠PCB ; (3) 求∠PBC 的度数.3. 在△ABC 中,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1) 如图1, 过C 作CE ∥AD 交BA 延长线于点E , 若F 为CE 的中点, 连结AF , 求证: AF ⊥AD ;(2) 如图2, M 为BC 的中点, 过M 作MN ∥AD 交AC 于点N , 若AB = 4, AC = 7, 求NC 的长.4.在ABC △中, BA BC BAC =∠=α,, M 是AC 的中点, P 是线段BM 上的动点, 将线段PA 绕点P 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1) 若α=60︒且点P 与点M 重合(如图1) , 线段CQ 的延长线交射线BM 于点D , 请补全图形, 并写出CDB ∠的度数;(2) 在图2中, 点P 不与点B M ,重合, 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 猜想CDB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 , 并加以证明.图1 图2BCPA5. 在Rt△ABC中, ∠ACB = 90°, ∠A = 30°,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AB于点E.(1) 如图1, 连接EC, 求证: △EBC是等边三角形;(2) 点M是线段CD上的一点(不与点C, D重合) , 以BM为一边, 在BM的下方作∠BMG = 60°, MG交DE延长线于点G. 请你在图2中画出完整图形, 并直接写出MD, DG与AD之间的数量关系;(3) 如图3,点N是线段AD上的一点, 以BN为一边, 在BN的下方作∠BNG= 60°, NG交DE延长线于点G. 试探究ND, DG与AD数量之间的关系, 并说明理由.。
全等、轴对称知识点归纳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一、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二、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的中线相等;(6)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7)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三、判定公理及推论:1、三组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AS”或“边角边”);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ASA”或“角边角”);4、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AAS”或“角角边”);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或“斜边,直角边”);注: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四、角平分线的定义:(1)角的平分线定义:如果以角的顶点为端点的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连接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五、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六、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七、尺规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1)要点:三段弧;(2)依据:SSS.轴对称知识点归纳一、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二、轴对称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三、轴对称的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四、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六、轴对称作图:(1)作出一些关键点或特殊点的对称点.(2)按原图形的连接方式连接所得到的对称点,即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七、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b);(2)点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b);(3)点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b).八、关于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1)点P(a,b)关于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对称的点的坐标是(b,a);(2)点P(a,b)关于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对称的点的坐标是(-b,-a).九、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3)点P(a,b)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a,b);(4)点P(a,b)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2n-b).十、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十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十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为“等角对等边”.十二、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十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边:三条边都相等;(2)角:三个角都相等,并且都等于600;(3)对称性:它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十四、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
专题一: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从一个角的顶点得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称这条射线为这个角的平分线。
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第1页共14 页。
高手点题数学八年级上册
高手点题数学八年级上册
以下是数学八年级上册的部分知识点和重难点,供您参考:
1.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如SAS、ASA、SSS等判定方法。
2. 轴对称:轴对称是指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需要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如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3. 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需要掌握实数的四则运算、混合运算以及实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4.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函数中的一种,其解析式为y=kx+b(k≠0)。
需要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5. 整式的乘除:整式的乘除是代数中的基本运算,需要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以及整式的除法运算。
6. 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需要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
7. 分式:分式是代数中的一种基本形式,需要掌握分式的性质和运算方法,如约分、通分、分式的乘除等。
8.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收集和整理是数学中的重要应用,需要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整理的技巧以及图表表示的方式。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建议查阅教材或教辅资料。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性质和运用方法,并通过练习题加以巩固和提高。
同时,要注意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苏教版数学八上
苏教版数学八上课本目录: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
1.1 全等图形
1.2 全等三角形
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数学活动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二章轴对称图形
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2 轴对称的性质
2.3 设计轴对称图案
2.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
第三章勾股定理
3.1 勾股定理
3.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3 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数学活动探寻“勾股数”
第四章实数
4.1 平方根
4.2 立方根
4.3 实数
4.4 近似数
数学活动有关“实数”的课题探究
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5.1 物体位置的确定
5.2 平面直角坐标系
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
第六章一次函数
6.1 函数
6.2 一次函数
6.3 一次函数的图像
6.4 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
6.5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6.6 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
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
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
全等三角形 知识梳理 一、知识网络⎧⎧⎨⎪⎩⎪⎪⎧⎪⎪→⇒⎨⎪⎪⎪⎨⎪⎪⎪⎪⎪⎪⎩⎩⎧⎨⎩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二、基础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二)灵活运用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边相等(ASA )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第2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PPT课件(沪科版)
的位置上。
A
E
B
CF
D
△ABC≌△DEF △ABC≌△EFD
想一想:能否根据下列全等式 D
B
说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O
1、如图 △AOC≌△BOD
A
C
AO与BO OC与OD AC与BD
∠A与∠B ∠AOC与∠BOD ∠C与∠D
2、△BDC≌△FHG
BD与FH DC与HG BC与FG ∠B与∠F ∠D与∠H ∠C与∠G
D
旋 转
如图△AOC≌△BOD
B 1.对应边是:OA与OB
OC与OD,AC与BD
2.∠AOC的对应角 是 ∠BOD
O
∠A的对应角
是 ∠B
A
C
小结: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也是对应角.
C
翻
C
折
A
B
A
B
A
B
如图△DABD≌△ABC
D
⑴AD的对应边是 AC ;AB的对应边是 AB
⑵∠DAB的对应角是 ∠CAB
思考:1、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吗?
2、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三对角也对应相等,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当堂训练
有什么办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用数学式子表
示两个三角形全等,并指出对应角、对应边
A
E
B
C
D
平 F移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通过什么方法验证的?
解:对应边是:AC与DF,AB与DE,BC与EF 对应角是:∠A与∠D,∠B与∠E,∠C与∠F 小结: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 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
请谨慎:在具体图形中,有时角不能用一个 大写字母表示。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变换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秦振
全等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秦 振(山东省枣庄市第九中学,277100) 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证明三角形全等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大、技巧性强.下面介绍利用几何的全等变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供大家参考.1 构造中心对称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绕其某一点旋转180°,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是一对中心对称全等三角形.它的特点是对应边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其构造方法是将基本图形不完整部分补充完整,或过端点作平行线,或延长线段为原来的2倍.图1例1 如图1,■A BC 中,A D 为BC 的中线,∠1=∠2,∠3=∠4.求证:EF <BE +CF .分析:可构造中心对称全等三角形,将欲证三线段放在一个基本图形内.证明:如图1,延长ED 至点N ,使ND =DE .联结NF 、NC .因为∠1=∠5,BD =CD ,ND =DE ,所以,■BDE■C DN .则EB =CN .因为∠1+∠2+∠3+∠4=180°,∠1=∠2,∠3=∠4,所以,∠2+∠3=90°.则EF =NF .因为FN <CF +CN ,故EF <BE +CF .说明:当两线相交,交点为某线段中点时,可构造中心对称全等三角形.2 构造轴对称全等三角形把一个三角形沿着某条直线翻折180°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这两个三角形就叫做轴对称全等三角形.满足下列条件可考虑构造轴对称全等三角形:相等线段或相等角关于某直线对称;有公共角;有对顶角;有角平分线或垂直平分线.图2例2 如图2,等腰Rt ■A BC 中,∠A =90°,D 为其内部一点,且∠A BD =30°,BD =BA .求证:A D =C D .分析:由于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看成是一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割而得的一半,因此可以以BC 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全等三角形.证明:作点A 关于BC 的对称点A ′,联结A ′B 、A ′C 、A ′D .则四边形A BA ′C 为正方形.所以,BD =BA =BA ′=A ′C .又∠A ′B D =90°-30°=60°,所以,■BA ′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D =A ′D .由对称性知∠CA ′D =∠A B D .又A B =A ′C ,所以,■A ′C D■BA D .292006年第10期故A D =C D .说明:在三角形问题中,利用对称变换作辅助线构造对称全等三角形,将已知条件和要证明的结论集中在一起,建立某种联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3 构造平移型全等三角形把一个三角形沿某方向平移,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为平移型全等三角形.其特点是对应边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对应角是同位角.图3例3 如图3,在■A BC 中,D 、E 为BC 边上的两点,且BD =EC .求证:A B +A C >A D +A E .分析:要证明的结论比较复杂,可利用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构造全等三角形如下:将■A EC 平移到■A ′B D ,如图3,则线段A B 、AC 、A D 、A E 就集中在四边形A ′BDA 里.只要证明A B +A ′D >A D +A ′B 即可.证明:如图3,作BA ′∥EA ,则∠DBA ′=∠CEA ,BA ′=EA .联结A ′D ,交A B 于点F .因为B D =EC ,所以,■A ′BD■A EC .则A ′D =A C .因为FA ′+FB >A ′B ,FA +F D >A D ,所以,FA ′+FB +FA +F D >A ′B +A D ,A ′D +AB >A ′B +A D ,即 A B +AC >AD +AE .说明:一般地,有对应边平行或有同位角时可构造平移型全等三角形.4 构造旋转型全等三角形把一个三角形绕着某点旋转,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为旋转型全等三角形.用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可以把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易于找到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旋转时要注意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的大小.图4例4 如图4,D 、E 、F 分别为正■A BC 的边A B 、BC 、AC 的中点,P 为EC 上任意一点,■DPM 为正三角形.求证:EP =FM .分析:由题意,可以把■DM F 看成是■DP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得到的.P 点转到M 点,E 点转到F 点,然后找到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而得到结论.证明:如图4,联结DE 、DF .因为D 、E 、F 分别为正■A BC 的边A B 、BC 、A C 的中点,所以,DF ∥BC ,且DF =12BC ,DE ∥AC ,且DE =12AC .所以四边形DEC F 为平行四边形,且∠E DF =∠C =60°.又∠PD M =60°,所以,∠M DF =∠P DE .因为BC =AC ,所以,DF =DE .而DP =DM ,所以,■DFM■DEP .故EP =FM .说明: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正方形等图形中.30中学教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模型一:手拉手模型特点:由两个等顶角的等腰三角形所组成,并且顶角的顶点为公共顶点结论:(1)△ABD ≌△AEC (2)∠α+∠BOC =180°(3)OA 平分∠BOC例1.如图在直线ABC 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AE 与CD ,求证:(1)DBC ABE ∆≅∆(2)DC AE =(3)AE 与DC 之间的夹角为︒60(4)DFB AGB ∆≅∆(5)CFB EGB ∆≅∆(6)BH 平分AHC ∠(7)ACGF //变式精练1:两个等腰三角形ABD ∆与BCE ∆,其中BD AB =,,EB CB =α=∠=∠CBE ABD ,连结AE 与CD ,问:(1)DBC ABE ∆≅∆是否成立?(2)AE 是否与CD 相等?(3)AE 与CD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B 是否平分AHC ∠?变式精练2:如图,两个正方形ABCD 与DEFG ,连结CE AG ,,二者相交于点H 问:(1)CDE ADG ∆≅∆是否成立?(2)AG 是否与CE 相等?(3)AG 与CE 之间的夹角为多少度?(4)HD 是否平分AHE ∠?模型二:对角互补模型(1)全等型——90°条件:①90AOB DCE ∠=∠=︒②OC 平分∠AOB结论:①CD CE =;②2OD OE OC +=;③212OCD OCE ODCE S S S OC ∆∆=+=四边形辅助线之一:作垂直,证明CDM CEN∆∆≌辅助线之二:过点C 作CF ⊥OC ,证明ODC FEC∆∆≌结论:①CD CE =;②2OE OD OC -=;③212OCE OCD S S OC ∆∆-=条件:①90AOB DCE ∠=∠=︒②CD CE=结论:①OC 平分∠AOB ;②2OD OE OC +=;③212OCD OCE ODCE S S S ∆∆=+=四边形(2)全等型——120°条件:①2120AOB DCE∠=∠=︒②OC平分∠AOB结论:①CD CE=;②OD OE OC+=;③234OCD OCEODCES S S OC∆∆=+=四边形模仿(全等型——90°)辅助线之一完成证明辅助线之二:在OB上取一点F,使OF=OC,证明△OCF为等边三角形(3)全等型——任意角α条件:①2,1802AOB DCEαα∠=∠=︒-②CD CE=结论:OC平分∠AOB例:四边形ABCD被对角线BD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和直角三角形CBD,其中A∠和C∠都是直角,另一条对角线AC的长度为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DCBA变式精练1:已知MAN∠.∠,AC平分MAN(1)在图1中,若MAN∠=∠=︒,求证:AB AD AC+=;=︒,90ABC ADC∠120(2)在图2中,若MAN∠+∠=︒,则⑴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ABC ADC∠120=︒,180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精练2:已知:如图所示,Rt△ABC中,AB=AC,90∠=°,O为BC的中点,BAC⑴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⑵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C、AB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⑶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CA、AB的延长线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判断⑵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请给出证明.模型三:角含半角模型(1)角含半角模型90°-1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45EAF ∠=︒结论:①EF DF BE =+;②CEF ∆的周长为正方形ABCD 周长的一半;也可以这样: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EF DF BE =+结论:①45EAF ∠=︒;口诀:角含半角要旋转(2)角含半角模型90°-2条件:①正方形ABCD ②45EAF ∠=︒结论:①EF DF BE =-;辅助线:(2)角含半角模型90°-3条件: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②45DAE ∠=︒结论:①222BD CE DE +=;(勾股定理知识)辅助线:将△AC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F ,并连接DF .若DAE ∠旋转到△ABC 外部时,结论222BD CE DE +=仍然成立。
例:在正方形ABCD 中,已知E 、F 分别是边CB 、DC 延长线上的点,且满足∠EAF =45°,求证:DF +EF =BE.变式精练1:如图,ABC ∆为边长是1的等边三角形,BDC ∆为顶角()BDC ∠是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于M ,AC 于N ,连接MN ,形成一个AMN ∆.求证:MN BM CN =+.变式精练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B AD B 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12EAF =BAD ∠∠.求证:EF BE FD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180AB AD B +D =∠∠=︒,,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12EAF BAD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180B ADC ∠+∠=︒,E F ,分别是边BC CD ,延长线上的点,且12EAF BAD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模型四:倍长中线类模型通过构造“8”字型全等线段数量及位置关系,角的大小转化例:如图,已知在ABC=,延长BE交∆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 AC=AC于F,求证:AF EF变式精练1:如图,在ABC∥交CA的延长线∆中,AD交BC于点D,点E是BC中点,EF AD 于点F,交AB于点G,若BG CF∆的角平分线.=,求证:AD为ABC变式精练2:如图:AB =AE ,AB ⊥AE ,AD =AC .AD ⊥AC ,点M 为BC 的中点,求证:DE =2AM .模型五:截长补短模型例:已知:如图,在△ABC 中,∠C =2∠B ,∠1=∠2.求证:AB =AC +CDDCB A 12变式精练1:已知等腰ABC ∆,100A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则BD AD BC +=.变式精练2:如图,ABC 中,90BAC ︒∠=,AB =AC ,AD ⊥BC 于点D ,点E 是AC 中点,连结BE ,作AG ⊥BE 于F ,交BC 于点G ,连接EG ,求证:AG +EG =BE .模型六:一线三等角模型【条件】EDF B C DE DF∠=∠=∠=,且【结论】BDE CFD≅ 常见三垂直模型:例:已知AB ⊥BD ,ED ⊥BD ,AB =CD ,BC =DE ,⑴求证:AC ⊥CE ;⑵若将△CDE 沿CB 方向平移得到①②③④等不同情形,1AB C D =,其余条件不变,试判断AC ⊥C 1E 这一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变式精练1:如图,AB⊥BC,射线CM⊥BC,且BC=4,AB=1,点P是线段BC(不与点B、C重合)上的动点,过点P作DP⊥AP交射线CM于点D,连结AD.(1)如图1,若BP=3,求△ABP的周长.(2)如图2,若DP平分∠ADC,试猜测PB和P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PDC是等腰三角形,作点B关于AP的对称点B′,连结B′D,则B′D=_________.(请直接写出答案)变式精练2:⑴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B、BC上的点,且BD=CE,连接AE、CD相交于点P.请你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PD的度数=;⑵如图2,Rt△ABC中,∠B=90°,M、N分别是AB、BC上的点,且AM=BC、BM=CN,连接AN、CM相交于点P.请你猜想∠APM=°,并写出你的推理过程.变式精练3:已知:C点的坐标为(4,4),A为y轴负半轴上一动点,连CA,CB⊥CA交x轴于B。
①求证:CA=CB;②问OB-OA是否为定值,是定值并求其定值。
模型七:最短路径模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将军饮马2、费马点【垂线段最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6,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边于E,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A.6B.8C.10D.12变式精练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2,腰AB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B,AC于点E,F,若D为底边BC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BDM的周长最小值为()A.12B.8C.7D.6变式精练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F是AD边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当EF+CF取得最小值时,则∠ECF的度数为()A.15°B.22.5°C.30°D.45°变式精练3:如图,点P是∠AOB内的一点,且OP=5,且∠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A.5B.6C.8D.10变式精练4:如图,锐角△ABC中,∠ACB=30°,AB=5,△ABC的面积为23.(1)若点P在AB边上且CP=103,D,E分别为边AC,BC上的动点.求△PDE周长的最小值;(2)假设一只小羊在△ABC区域内,从路边AB某点出发跑到水沟边AC喝水,然后跑向路边BC吃草,再跑回出发点处休息,直接写出小羊所跑的最短路程.巩固提升:1.如图两个等边三角形ABD ∆与BCE ∆,连结AE 与CD ,求证:(1)DBC ABE ∆≅∆(2)DC AE =(3)AE 与DC 之间的夹角为︒60(4)AE 与DC 的交点设为H ,BH 平分AHC∠2.如图1,已知ABC △中,1AB BC ==,90ABC = ∠,把一块含30 角的直角三角板DEF 的直角顶点D 放在AC 的中点上(直角三角板的短直角边为DE ,长直角边为DF ),将直角三角板DEF 绕D 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⑴在图1中,DE 交AB 于M ,DF 交BC 于N .①证明DM DN =;②在这一旋转过程中,直角三角板DEF 与ABC △的重叠部分为四边形DMBN ,请说明四边形DMBN 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是如何变化的?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其面积;⑵继续旋转至如图2的位置,延长AB 交DE 于M ,延长BC 交DF 于N ,DM DN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⑶继续旋转至如图3的位置,延长FD 交BC 于N ,延长ED 交AB 于M ,DM DN =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结论,不用证明.A D C N F E B M图1AD CN F E BM 图2A D CNF EB M 图33.问题1: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BC=CD,点M,N分别在AD,CD上,∠MBN=12∠ABC,试探究线段MN,AM,C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问题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BC,∠ABC+∠ADC=180°,点M,N分别在DA,CD的延长线上,若∠MBN=12∠ABC仍然成立,请你进一步探究线段MN,AM,CN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4.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E为射线BA上一点,D为直线BC上一点,ED=EC.(1)当点E在AB的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求证:AE+AC=CD;(2)当点E在BA的延长线上,点D在BC上时(如图2),猜想AE、AC和C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当点E在BA的延长线上,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请直接写出AE、AC和CD的数量关系.5.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⑴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⑵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AQ C DB P6.【操作发现】:如图①,D是等边△ABC边BA上一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为边在BC上方作等边△DCF,连接AF.线段AF与B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类比猜想】:如图②,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边BA的延长线上时,其他作法与(1)相同,猜想AF与BD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加以证明.(3)【深入探究】图③,当动点D在等边△ABC边BA上运动时(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下方分别作等边△DCF和等边△DCF′,连接AF、BF′,探究AF、BF′与AB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探究的结论.7.已知点P在∠MON内.(1)如图1,点P关于射线OM的对称点是G,点P关于射线ON的对称点是H,连接OG、OH、OP.①若∠MON=50°,则∠GOH=;②若PO=5,连接GH,请说明当∠MON为多少度时,GH=10;(2)如图2,若∠MON=60°,A、B分别是射线OM、ON上的任意一点,当△PAB的周长最小时,求∠APB的度数.8.如图点P 为△ABC 的外角∠BCD 的平分线上一点,PA =P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