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简介

合集下载

36式陈式太极拳

36式陈式太极拳

36式陈式太极拳引言:陈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著名且广泛流传的拳术之一,它以缓慢、连贯、柔和的动作和修行方式而闻名。

其中,36式陈式太极拳是陈氏太极拳传统拳法中的一种,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动作,强调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36式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动作示范以及益处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起源与发展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五大主要派别之一,起源于明朝末年的陈家沟。

陈氏太极拳历经几代传承,其中最有名的是陈王廷。

陈王廷是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他以其优雅而稳定的拳术风格而闻名。

他将太极拳从家族中传承出去,并且发展出了不同的拳术流派,其中包括了36式陈式太极拳。

第二部分:动作示范36式陈式太极拳由一系列动作组成,这些动作以正常速度进行,每个动作之间都有流畅的过渡。

以下是36式陈式太极拳中的一些代表性动作:1. 野马分鬃:身体保持平衡,以右脚为轴心,左脚向左迈开,同时双手呈现掌心向下的姿势。

2. 白鹤亮翅:从野马分鬃的姿势中,身体向前倾斜,左脚向前迈出,同时双手向前推出。

3. 左右蹬脚:从白鹤亮翅的姿势中,身体向后倾斜,同时左脚向后蹬出,右手上举。

4. 左搂膝拗步:从左右蹬脚的姿势中,左脚向左侧移动,双手向上托起。

随着动作的进行,36式陈式太极拳的动作越来越复杂,融入了更多的腿部动作、手臂动作和身体转移动作。

第三部分:益处36式陈式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太极拳形式,它具有许多身体和精神上的益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益处:1. 增强身体平衡:太极拳的动作涉及到身体的协调和平衡,通过练习36式陈式太极拳,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2. 改善肌肉灵活性:36式陈式太极拳的动作需要身体的柔软度和灵活性,通过练习,可以增加肌肉的伸展性,改善关节的灵活性。

3. 提升身体控制能力:太极拳的动作注重身体的协调和控制,练习36式陈式太极拳可以增加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提高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4. 促进内心平静:太极拳强调呼吸和内心平静。

简述太极拳五大流派

简述太极拳五大流派

简述太极拳五大流派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发展至今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技术,更是一种健身保健的运动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演变成了很多流派,下面将介绍五大流派:
1、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最古老的一种,它的传承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陈式太极拳强调慢、缓、柔、圆、粘、黏、按、顶等技法,动作缓慢,却蓄势待发。

其特点是紧凑、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以及腰腿发力。

2、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最广泛流传的一种,它始于清朝末年,由杨露禅创立。

杨式太极拳注重“以慢为快”,以圆为主,既有刚又有柔,动作流畅、舒展,以及气势恢宏,动静相成。

3、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较为年轻的一种,它的创始人是孙福全。

孙式太极拳强调“一气贯通”,注重腰部的动作,手法简洁、明快,动作轻盈、灵活,讲究身法,以及身、手、眼、步、气的统一。

4、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较为新的一种,由吴鉴泉所创。

吴式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手法圆润、柔和,动作缓慢、流畅,注重腰部和呼吸的配合。

吴式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以养生保健为主。

5、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比较特别的一种,它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注重实战。

武式太极拳的动作简洁、直截了当,强调内外兼修,以及攻守相兼的技法。

总之,太极拳的各种流派各具特色,但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陈式太极拳24式

陈式太极拳24式

陈式太极拳24式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太极拳流派,被誉为中国武术的瑰宝。

其中,陈式太极拳24式是学习太极拳初学者常练习的一套基础拳法。

本文将介绍陈式太极拳24式的起源、特点以及练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将对陈式太极拳24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陈式太极拳24式,也被称为“陈家炮捶”,是根据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套路修改而成的。

陈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的四大流派之一,起源于陈家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陈式太极拳24式以柔和、缓慢的动作为主,通过身体的舒展、收缩和呼吸的调节,达到养生强身、增强体质、舒展肌肉和提高心肺功能的目的。

同时,太极拳注重身心的协调,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出稳定的内力,提高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

陈式太极拳24式的练习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片开阔的场地和一颗坚持不懈的心。

首先,站直身体,自然呼吸,放松肩膀和颈部肌肉。

然后,按照拳谱的指导,依次练习每一个动作。

每个动作都要求身体的协调和肌肉的放松,要保持呼吸平稳,动作流畅。

初学者可以逐渐增加练习的时间和次数,提高自身的技巧和能力。

陈式太极拳24式注重身体的内外协调,同时注重意念的调和。

要想达到太极拳的境界,需要在练习中逐渐体会到身体的变化和内外力的流动。

通过不断地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和协调,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陈式太极拳24式还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虚实相间”。

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虚实变化,通过放松和收缩肌肉,调整身体的重心,使拳法更具威力和变化性。

在练习中,要注意身体的均衡,将力量转化为柔软和流动。

此外,陈式太极拳24式还注重意念的引导。

练习太极拳时,要通过意念的调整来引导气息和力量的流动,达到身体和内力的统一。

这需要练习者投入心思,用心去感受自身的变化和力量的流动。

总之,陈式太极拳24式是一套优秀的太极拳套路,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注重身心的和谐和内外力的统一。

通过练习陈式太极拳24式,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陈式太极拳介绍

陈式太极拳介绍

陈式太极拳介绍一、引言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种流派,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重要门派之一。

它以独特的动作和内在的力量控制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陈式太极拳的起源、特点、套路以及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二、起源陈式太极拳起源于明朝末年,由陈王庭所创。

陈王庭深入研究了道家的太极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武术中。

他将太极拳的动作细化、缓慢化,注重内力的运用和呼吸的调节,形成了独特的陈式太极拳。

三、特点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缓慢而流畅的动作:陈式太极拳注重动作的缓慢、连贯和流畅,通过慢速运动来培养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

2. 内力的运用:陈式太极拳强调内力的运用,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的放松来提高内力的发挥。

内力的运用使拳法更加准确、有力。

3. 气贯全身:陈式太极拳注重气的运用,通过呼吸调节和动作的协调来达到气贯全身的境界。

这种气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身体的力量,还有助于调节内脏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

4. 精神集中:陈式太极拳的练习需要保持专注和集中的精神状态,这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四、套路陈式太极拳的套路共有108式,包括了起势、虚实、攻防、转身、起落、进退等动作。

每个动作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用意,通过练习套路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

五、身体健康的益处陈式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运动,对身体健康有许多益处:1. 增强肌肉力量:陈式太极拳注重整体的肌肉协调,通过练习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2. 提高柔韧性:陈式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柔韧性。

3. 改善姿势和平衡:陈式太极拳的练习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改善姿势和提高平衡能力。

4. 调节呼吸和放松身心:陈式太极拳注重呼吸的调节和身心的放松,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5. 促进血液循环和气的运行:陈式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的运行,有助于调节内脏功能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六、结语陈式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不仅具有独特的动作和内在的力量控制,还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多益处。

陈式太极拳(明洪武年间陈卜创设的太极拳)—搜狗百科

陈式太极拳(明洪武年间陈卜创设的太极拳)—搜狗百科

陈式太极拳(明洪武年间陈卜创设的太极拳)—搜狗百科陈卜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礼等人。

到七世陈思齐、陈思孔、陈思怀三兄弟时开始分家立业。

陈思齐传于第八世陈守身,又传于第九世陈我读、陈我讲、陈我诵、陈我漠史弟四人,再由陈我讲传于第十世陈汝信;陈氏另一支四七世陈思怀传于八世陈抚民,由陈抚民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陈王廷陈王廷(约1509年)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菲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

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化,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陈式太极拳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

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

李际遇被清政府镇村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新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

主要流派太极拳自陈王廷首创之后,在陈家沟世代相传,陈王廷所创的七种拳套,由博返约,原有的一百零八式长拳和太极拳(十三式)第二路至第五路,在陈家沟已很少有人练习,而第一路、炮捶(现代陈式太极拳第二路),推手和粘枪,则精益求精。

至五传陈长兴和陈有本时,为适应不同的学习对象,第一路太极拳又有老架和新架之分,至六传又派生了赵堡架。

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

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

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医学、武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优秀拳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公元1600~1680年),字奏庭,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家沟第九世。

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

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

”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

陈王廷出身地主家庭,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任温县“乡兵守备”,曾在山东扫荡群匪,甲申年(公元1644年)明皇朝覆亡的前后,陈王廷已年老,隐居消极,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

据《陈氏拳械谱》,陈王廷所造拳套,有太极拳(一名13势)五路,长拳108势一路,炮捶一路。

戚继光《拳经》32势,被吸取了29势。

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

陈王廷传统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

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有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陈王廷所创太极拳的主要传人有堂侄陈汝信、陈所乐等。

陈王廷在整理武术套路上,受戚继光的影响很大。

戚继光《拳经》32势,综合民间古今16家拳法,取精去粗,以32个姿势编成拳套,作为士兵活动身手的“武艺之源”;陈王廷吸取了其中29势编入太极拳套路。

陈王廷结合了导引、吐纳,使练拳时汗流而不气喘,加强柔化刚发的爆发力量;缠绕运转的缠丝劲练法则是结合了经络学说;阴阳、虚实、柔刚俱备的拳理则是采取了阴阳学说。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简介陈式太极拳始于明末清初,是由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所创。

弟子陈发科在京传拳近三十年,教外姓弟子众多,使陈式太极拳摆脱了姓氏的局限,将带有狭义氏族性质的'陈氏“定义为“陈式”奠定了广泛传播的基础。

陈式太极拳发展至今已形成了陈式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太极大枪等器械的演练体系。

其中太极拳套路中的第一路拳(老架)和第二路拳(炮捶)很能体现出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第一路主要技术特点为动作呈弧形,刚柔相济,柔中寓刚,动作和呼吸运气相结合,快慢相间,拳路由高至低。

第二路主要技术特点为震脚发力多,动作快而刚,气势雄壮,充满爆发力。

陈式太极拳的技击特点为以静为动,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其讲究后发先至,诱敌出招,乘虚而入,全力打击。

第一路拳的动作以柔为主,以刚为辅。

手法中多以拥、捋、挤、按四正的劲力为主,辅以采、捌、肘、靠的四隅手。

用力方法是以缠丝劲、以柔抑刚与以柔化刚的化劲为基础,动作以缓而稳为宜,尤其注重缠丝劲的运用与演练。

第二路拳的动作紧凑而疾速,刚多柔少。

手法中以采、捌、肘、靠的四隅手法动作为主,具有窜蹦跳跃和闪展腾挪的演练特点。

尤其在螺旋劲方面别具一格,它在运动中旋腰转脊、旋腕转膀和螺旋转膝等动作,使练习时达到一动无有不动的功效。

由于陈式太极拳震脚、发劲、跳跃等特点,所以其练习时的运动量远远大于其他传统的太极拳,二路炮捶更是如此。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缠丝劲按其性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掌心由外往里翻的顺缠丝,一般都以棚劲出现;另一种是掌心由外向内翻的逆缠丝,大多以捋劲为主,这两种缠丝劲贯穿于太极拳演练的始终。

内缠丝和外缠丝的不断变化,形成陈式太极拳独有的螺旋式运动,演练时只见大圈化小圈、小圈变大圈,动作变幻万千,形成运动如缠丝、运动如抽丝的境界。

陈式太极拳有四大金刚-- 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

和太极四大金刚同样有名的太极大师还有陈小星、陈瑜、陈全忠、陈皂森、陈世通、吕林红等等。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简介陈氏太极拳属于太极拳流派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简介。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简介陈氏太极拳采取阴阳学说,以动静开合之理,与刚柔虚实之法,为轻沉迟速互练之术;拳势动作,均以螺旋进退,称缠丝劲,为陈氏独创之奥秘,世代口口相传,颇少文字记载。

陈式太极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世代相传,其架式与用劲,与一般传习之太极拳,不尽相同,称谓陈氏(家)太极拳。

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陈氏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省温县常阳村。

嗣以陈氏宗族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自陈氏迁温县始祖陈卜至今,太极拳世代相传,一脉相承已有六百年之历史。

陈氏太极拳在此六百年历程中,关于创造发展,由博而约,以至定型,在陈氏族谱家乘拳谱以及陈氏子孙之著作中,有明确之记载,足资考证。

陈式太极拳历史沿革陈氏太极拳于第九代陈王廷时,已编有拳套七套,此外有散手、短打、以及两人对练之手(或称打手,现通称为推手。

)经历代研练,再五传至第十四代陈长兴时,陈氏太极拳已由博而约,去芜存菁。

太极长拳,势式繁多,已不练习。

十三势拳架五套,仅练头套,其余四套亦弃而不练。

炮捶一套,与十三势相辅相成;十三势柔多刚少,炮捶刚多柔少,有蹿蹦跳跃,腾挪闪战等动作,补十三势之不足。

但基本功夫仍在于十三势之熟练,因之陈氏族人亦有不习炮捶者,外姓学习重在健身或年老嫌动作难练亦多不习炮捶。

至于两人对练之擖手,仅为一种顺步(如甲出右足,乙则出左足。

或甲出左足,乙则出右足。

)插裆动步之式。

两人上则手搭,下则足靠,上下互相粘贴,先则运用才朋才履挤按之法,熟练之后掺入采才列肘靠,以及拳套中各种着法,渐至动步不拘规矩,所谓大才履散手,即在其中。

方法简单,变化无穷。

陈氏太极拳至第十四代陈长兴时,已趋精简而定型,拳套祇练十三势头套与炮捶两套。

因之简称十三势为头套拳,炮捶为二套拳。

陈长兴一支所传自其九世祖编定之十三势及炮捶两套拳架,迄今已有三百余年。

陈式太极拳种类

陈式太极拳种类

陈式太极拳种类1. 介绍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也是太极拳的一种流派。

它起源于明朝末年的陈王府,由陈王府的陈家人所创。

陈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技法和内功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太极拳中的”祖宗”。

陈式太极拳根据不同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种类。

每种种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但都基于太极拳的核心原理和理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陈式太极拳的几种主要种类,包括陈氏一路、陈氏二路、陈氏老架、陈氏新架等。

2. 陈氏一路陈氏一路是陈式太极拳中的基础套路,也是初学者学习的起点。

它包括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法,如起式、进步、退步、左右分势、蹲马、拗步等。

一路拳的动作流畅、舒展,融合了太极拳的柔和与刚劲,以及阴阳相互转化的特点。

陈氏一路的特点是动作简单、明了,容易学习但难以掌握。

通过反复练习一路拳,学习者可以逐渐领悟太极拳的核心原理,培养身体的柔韧性和内力。

3. 陈氏二路陈氏二路是陈式太极拳中的进阶套路,是在一路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相比一路拳,二路拳的动作更为复杂,要求更高的身体协调性和技术水平。

陈氏二路拳注重腰部的运动和转动,强调身体的内外协调。

它的动作要求更加细致,包括了更多的转身、转体、转腰等技巧。

通过练习二路拳,学习者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身体灵活性和内力表现。

4. 陈氏老架陈氏老架是陈式太极拳中的经典套路,也是陈式太极拳的代表性拳种。

它起源于陈家人中的陈长兴,后来由陈长兴的弟子传承并发展至今。

陈氏老架拳的特点是动作缓慢而有力,力量的运用更加明显。

它注重身体的扭转和腰部的发力,通过腰部的转动来引导全身的力量。

陈氏老架拳的动作流畅、连贯,具有很强的攻防转换能力。

5. 陈氏新架陈氏新架是陈式太极拳中的一种较新的套路,是在老架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而形成的。

陈氏新架拳的动作更加迅猛、快速,注重身体的爆发力和灵活性。

陈氏新架拳的特点是动作紧凑、有力,追求简洁高效的技击效果。

它强调身体的快速转动和力量的迸发,通过快速的动作来制造对手的错觉和迷惑。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简介陈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著名拳师陈王廷,陈王廷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

从陈王廷起,陈氏世代传习太极拳。

不断对原有的套路进行加工提炼,逐渐形成近代所流行大一、二路拳路。

这两套拳路的动作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相同,但够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第一路拳的动作较简单、柔多刚少,以掤、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用力方法以缠丝劲为主,发劲为辅;动作力求柔顺,以化劲为基础,用柔迎刚和化刚,在外形上有缓、柔、稳的特点。

初炼时,动作力柔顺,并着重缠丝劲的锻炼。

动作起来以身法领导手法,要求达到动分(离心力)、静合(向心力)不断变化的效果。

由于动作速度较慢,拳可分高、中、低三种拳架,运动量可以调节,因此即适合于身体较好的人增强体质,也适合于体弱和某些慢性病患者疗病保健。

第二路(炮捶)动作较复杂,要求疾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掤、捋、挤、按为辅;动作力求坚刚,迅速、着重弹性劲的锻炼。

套路中有“窜、蹦、跳、跃、腾、挪、闪、战”的动作,具有快、刚、跃的特色。

从外形看,它的快、刚、跃虽于其他拳种似无区别,但在本质上仍具特色,它在运动时不断旋腰转脊、旋腕转膀和旋踝转膝,形成一动全动,贯穿整体的一系列螺旋动作,从而可收到开与放、合与收和开中寓合、合中有开的统一功用。

这套拳由于速度快、爆发力强,比较适合于青壮年或体力较好的人练习。

陈式太极拳是古老的拳种,其他流派的太极拳(杨式、吴式、孙式、武式),都是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

陈式太极拳在动作上柔化刚发的技击特点保存较多,学习和研究这派太极拳,对武术的继承和创新有很高的参考的价值。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起源于明朝。

它以圆滑、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呼吸方式为特点,被誉为“长寿拳”。

太极拳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一、太极拳传统分类1. 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最古老的一种,由陈王廷所创。

其特点是动作缓慢、轻柔,并注重内功修炼。

2. 杨式太极拳杨氏家族创立了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自然伸展和舒展,动作流畅优美,力度适中。

3. 吴式太极拳吴氏家族所创立的吴式太极拳强调手臂的灵活性和腰部的协调性。

其动作简洁明快,注重实战应用。

4. 孙式太极拳孙禄堂所创立的孙式太极拳在动作上更加灵活多变,并且注重身体平衡和呼吸。

二、太极拳现代分类1. 竞技太极拳竞技太极拳是现代太极拳的一种,其规则和比赛方式与其他武术竞技相似。

竞技太极拳注重实战应用和身体的协调性。

2. 养生太极拳养生太极拳是以健康为目的的一种运动。

它强调身体的舒展和放松,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等。

3. 太极剑太极剑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它以剑为主要武器,动作轻盈流畅,并注重身体平衡和内功修炼。

4. 太极扇太极扇是以扇为主要武器的一种太极拳变化。

它动作优美、柔和,并注重手臂灵活性和呼吸控制。

三、不同分类之间的区别1. 动作风格不同不同分类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动作风格不同。

例如,陈式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其动作缓慢、轻柔;而吴式太极拳则注重实战应用,其动作简洁明快。

2. 内功修炼程度不同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但不同分类之间的内功修炼程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陈式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其内力更为深厚;而杨式太极拳则注重身体的自然伸展和舒展。

3. 运动目的不同不同分类之间的运动目的也有所不同。

例如,竞技太极拳注重实战应用和身体协调性;而养生太极拳则以健康为目的,强调身体舒展和放松。

四、结论总之,太极拳可以分为多个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无论是传统分类还是现代分类,每一种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介绍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介绍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介绍陈式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将阴阳、动静、正反、有无、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学、伦理、医学、武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武术之中,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优秀拳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介绍第一组1.起势(分脚开立)(假设起势方向向南)2.右金刚捣碓(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5.虚步撩掌6.震脚砸拳)3.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4.马步立掌)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5.左单鞭(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6.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7.护心捶(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8.白鹤亮翅(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10.提收(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第二组12.左掩手肱拳(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13. 披身捶(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15.青龙出水(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掌)16.斩手(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18.海底翻花(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20.左六封四闭(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21. 右单鞭(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第三组22.右云手(1.收脚摆掌2.开步推掌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1.震脚摆拳 2.开步推掌 3.擦步左云 4.开步右云)24.高探马(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2.侧步刁托3.跟步推掌4.侧步刁托5.跟步推掌)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2.退步刁托3.跟步前推4.侧步刁托5.跟步前推)27.闪通臂(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第四组28.指裆捶(1.转身缠摆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收拳 3.弓步发拳)29.白猿献果(1.转身左缠 2.转腰右缠 3.提膝上冲拳)30.双推掌(1.落脚收掌 2.虚步双推档)31.中盘(1.换掌前推2.换掌前推3.换掌前推4.穿掌绕臂分手5.踏脚合臂擦脚 6.马步拢手上提)32.前招(1.转腰悬腕 2.虚步摆掌)33.后招(1.转腰活步 2.虚步摆掌)34.右野马分鬃(1.转体绕臂 2.提脚绕臂 3.马步穿靠)35.左野马分鬃(1.转腰提脚绕臂 2.马步穿靠)36.摆莲跌叉(1.转身旋掌2.折叠下按掌3.收脚摆掌4.摆莲拍脚5.震脚握拳 6.跌叉步穿拳)第五组37.左右金鸡独立(1.弓步举拳 2.独立上穿掌 3.踏步按掌 4.擦脚摆掌5.收脚收掌 6.独立穿掌)38.倒卷肱(1.退步右推掌 2.退步左推掌 3.退步右推掌)39.退步压肘(1.转腰左摆掌 2.转腰右摆掌 3.退步压肘)40.擦脚(1.转身右捋 2.盖步叠臂 3.分脚拍脚)41.蹬一根(1.转身叠拳 2.换手叠拳 3.撩拳侧踹)42.海底翻花(1.收脚合拳 2.提膝翻抖)43.击地捶(1.落脚摆拳、跳步绕拳 2.擦步绕拳 3.弓步栽拳)44.翻身二起脚(1.转身提拳 2.转身虚步举拳 3.上步摆拳 4.腾空拍脚)45.双震脚(1.分掌后跳 2.虚步按掌 3.双震脚按掌)第六组46.蹬脚(1.收脚收掌 2.蹬脚架推)47.玉女穿梭(1.落脚穿掌 2.跳擦步架推)48.顺莺肘(1.转身合臂擦脚 2.马步顶肘)49.裹鞭炮(1.翻身跳转绕臂、交合 2.马步分砸拳)50.雀地龙(1.转腰合臂 2.仆步穿掌)51.上步七星(1.弓腿举拳 2.虚步架拳 3.翻腕撑掌 4.翻腕架拳)52.退步跨虎(1.退步转身分掌 2.丁步合掌)53.转身摆莲(1.转身旋掌 2.提膝分手 3.落脚摆掌 4.摆莲拍脚)54.当头炮(1.落脚后推掌 2.坐腿收拳 3.马步棚打)55.左金刚捣碓(1.旋掌左捋 2.弓步前棚 3.虚步撩掌 4.震脚砸拳)56.收势陈式太极拳56式的养生功效1、陈式太极拳56式对高血压、高血脂的防治作用在学习陈式太极拳56式时有势呼吸法,其要求自然呼吸,对呼吸方法的训练要求也很高。

什么是陈式太极拳

什么是陈式太极拳

什么是陈式太极拳太极拳有很多分类,有很多流派,也有很多家,下面小编带你学习一下什么是陈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最原始的拳种,是陈王廷集老子阴阳学说创编而成,陈氏太极拳传人将秘不外传的陈氏太极拳传给了杨露禅,后来陈氏太极拳分成了杨、吴、武、孙四大流派。

陈式太极拳有着其他太极流派没有的招式套路如跳跃,腾空,震脚等。

陈式太极拳不仅有拳术,还有朴刀、双刀、单剑、双剑、梨花枪、白猿棍、春秋大刀、长杆等传统器械。

陈式太极拳有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

陈氏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还可以使人气息通顺,延年益寿,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陈式太极拳介绍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

老架由清初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

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流传最广的有: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

陈式太极拳主要特点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整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等矛盾的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中,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陈氏第九世传人陈王庭创造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四: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易学认为,凡是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围;凡是属于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静止的待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

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势运作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辅而生。

2、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等理论相结合,将气功运用于拳术之中中医学中的导引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

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的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导引在太极拳中的应用即把意与形相结合,使心脏生理正常,从而引导血气于身畅通。

文字脚本:陈式太极拳)

文字脚本:陈式太极拳)
• 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 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 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 庭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 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 的各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 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 克敌制胜。
•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有一名扬海外的武将,姓戚 名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 号孟诸,系山东省蓬莱人。戚继光编制新军,并 传以集百家拳术之长编制而成的三十二势,变化 无穷,微妙莫测,似有神意。 陈王庭创造太 极拳时,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 中吸取精妙,采纳了二十九势,即懒扎衣、金鸡 独立、采马拳、七星拳、雀地龙、悬脚虚、伏虎 势、兽头势、朝天蹬、朝阳手、指裆势、跨虎势、 当头炮等。 由于陈式太极拳既广纳诸家拳术 之长,又有自己独特的神奇之处,所以每战必胜, 拳理上包容万家,独树一帜,不断发扬光大。
4、综合百家拳术之长,独树一帜
陈式太极套路
பைடு நூலகம்
传统套路
一,头套十三式(66式) 二,二套(27式) 三,三套(24式)又称大四套捶 四,红拳(23式) 五,五套(29式) 六,长拳108式 七,炮捶(俗称二路71式) 八,器械(刀,枪,棍,钩等多种)
九,对练套路 (以上由陈王廷所创) 十,老架二路四十二式(炮捶) 十一,小架一路六十四式 十二,老架一路七十四式 十四,新架一路八十三式 十五,竞赛套路五十六式编辑本段新编套路
3、把拳术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 说相结合
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
• 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 窍、皮肉筋骨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 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 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 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 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 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五庭将人 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 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 “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

陈式太极拳介绍

陈式太极拳介绍

陈式太极拳介绍陈式太极拳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据传为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历经陈家世代相传,不断提炼修润,终于形成了近代所传的陈式一路、二路拳套,称为新架套路。

新架也有两种:一种其动作顺序与老架同,架式与转圈较原先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一些难度动作;另一种动作小巧紧凑,练会后逐渐加圈,也称赵堡架。

目前流传的第一路拳动作简单,柔多刚少;第二路拳动作较复杂,刚多柔少。

总起来看陈式太极的特点是:动作外形缠丝旋转,顿足跳跃;动作劲力刚柔外显,松活弹抖;动作气势静如小岳,动似雷霆;动作过程丹田内转,丝丝人扣;动作速度快慢相间,势断意连。

练法上,由柔渐刚,刚柔并重。

陈式太极拳鲜明的运动特点为广大人民喜爱,尤其适合于中青年练习,所以,陈式太极拳在太极拳发展中占有显赫的地位。

套路结构特点(1)传统性陈式太极拳亮赛套路是在传统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

具有缠绕柔和的一路特点,又有发劲弹抖的二路特色。

保留了传统陈式太极拳的主要动作,结构上也吸收了原套路中的主要动作顺序。

(2)难度性套路中的发力、跳跃动作具有一定难度,且完成全套所需要的体力、素质较高,更有处处要求缠丝的动作,不易掌握。

(3)合理性动作编排上由易渐难,多有左右对称动作,以求平衡发展,全面锻炼。

全套动作,第1段多柔缓缠绕动作;第2段步法灵变,突出连续发力;第3段突出摆莲跌叉难度动作;第4段有跃跳发刀,动作大小刚柔、快慢变化明显。

使身体活动量逐渐增大,符合生理变化规律。

主要技术提示陈式太极拳以明显的缠丝环绕、发力跳跃及讲求“丹田内转”带动四肢运动,区别于其它拳式,整个套路节奏鲜明,气势宏大,练习中,要突出松活弹抖的发力,表现出陈式风格特点。

防止过分追求发力效果,以至于发直硬劲,发虚假劲,发力后尤其注意与下边动作的自然衔接,避免断劲。

解决方法,要发好力,应由“极柔软”再至“极坚刚”,开始时多注意由内动引导肢体的放长,螺旋缠绕,逐渐发力,还应专门进行单势发力练习及其它辅助练习如柔韧性练习,抖大杆子。

太极拳几大派的特点

太极拳几大派的特点

太极拳几大派的特点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起源于明朝时期。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同时注重内外兼修、意与气的统一、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太极拳逐渐演化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支脉,每个流派和支脉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太极拳几大派的特点:1.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最早的流派之一,以其实用性和内功强大而闻名。

陈式太极拳注重舒展、圆滑、连贯的动作,以柔克刚、以曲治直为主要特点。

其拳势缓慢稳健,刚柔相济,力量运用紧凑而刚劲。

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陈王廷、陈小旺等。

2.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少有的外家拳的流派,其特点是动作舒展、大开大合,强调身体的自然状态和舒展肌肉。

杨式太极拳的动作相对较大,旋转度较大,动作幅度较大,注重松柔和舒展。

其拳势稳健、刚柔相济,动静相结合。

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杨露禅、杨班侠等。

3.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以柔和、流畅、轻灵为特点,动作相对慢,动作范围相对小。

吴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连贯和流畅,动作偏向于曲线运动,注重意念引导和呼吸调控。

吴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吴全旺、吴昌华等。

4.刘家太极拳:刘家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较为少见的一个,其特点是动作柔和、轻灵,融入了较多舞蹈和气功元素。

刘家太极拳的动作简洁、圆滑,注重气功的练习和调节。

其动作以轻灵、舒展为主,体现了中和的理念。

刘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刘瑞松、刘志勇等。

5.齐鲁太极拳:齐鲁太极拳是以山东为中心地区流传的太极拳流派,其特点是动作简洁、利落、刚劲。

齐鲁太极拳注重意念的引导和身体的协调,身体动作以直线为主,力量运用较为直接。

齐鲁太极拳的代表人物有于老泉、曹秀清等。

总的来说,太极拳几大派各不相同,但它们都秉持着太极拳的核心理念,即柔克刚、以静制动、以意驭气。

无论是陈式、杨式、吴式、刘家还是齐鲁太极拳,都强调内功、意识和呼吸的统一,注重身体的柔软性和力量的调配,追求内外一体、刚柔相济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氏太极拳采取阴阳学说,以动静开合之理,与刚柔虚实之法,为轻沉迟速互练之术;拳势动作,均以螺旋进退,称缠丝劲,为陈氏独创之奥秘,世代口口相传,颇少文字记载。

陈式太极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世代相传,其架式与用劲,与一般传习之太极拳,不尽相同,称谓陈氏(家)太极拳。

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陈氏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省温县常阳村。

嗣以陈氏宗族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自陈氏迁温县始祖陈卜至今,太极拳世代相传,一脉相承已有六百年之历史。

陈氏太极拳在此六百年历程中,关于创造发展,由博而约,以至定型,在陈氏族谱家乘拳谱以及陈氏子孙之著作中,有明确之记载,足资考证。

陈式太极拳历史沿革
陈氏太极拳于第九代陈王廷时,已编有拳套七套,此外有散手、短打、以及两人对练之手(或称打手,现通称为推手。

)经历代研练,再五传至第十四代陈长兴时,陈氏太极拳已由博而约,去芜存菁。

太极长拳,势式繁多,已不练习。

十三势拳架五套,仅练头套,其余四套亦弃而不练。

炮捶一套,与十三势相辅相成;
十三势柔多刚少,炮捶刚多柔少,有蹿蹦跳跃,腾挪闪战等动作,补十三势之不足。

但基本功夫仍在于十三势之熟练,因之陈氏族人亦有不习炮捶者,外姓学习重在健身或年老嫌动作难练亦多不习炮捶。

至于两人对练之擖手,仅为一种顺步(如甲出右足,乙则出左足。

或甲出左足,乙则出右足。

)插裆动步之式。

两人上则手搭,下则足靠,上下互相粘贴,先则运用才朋才履挤按之法,熟练之后掺入采才列肘靠,以及拳套中各种着法,渐至动步不拘规矩,所谓大才履散手,即在其中。

方法简单,变化无穷。

陈氏太极拳至第十四代陈长兴时,已趋精简而定型,拳套祇练十三势头套与炮捶两套。

因之简称十三势为头套拳,炮捶为二套拳。

陈长兴一支所传自其九世祖编定之十三势及炮捶两套拳架,迄今已有三百余年。

综观陈氏太极拳始自迁温始祖陈卜,九传而至陈王廷而集成,再五传至陈长兴(1771﹑1853)而精简定型,历时已达四百七十余年,可谓经久研练,精益求矣。

陈氏太极拳头套十三势为柔多刚少,但仍有震脚发劲与较难练之着法。

因之与陈长兴同代之族人陈有本删去震脚发劲,变化难练之架式,改为新架,而称原来拳架为老架。

后来十五代陈清萍从新架又变化一套小巧紧凑圈小步活之小架子,为新架之小架,简称小架。

因为陈清萍赘婿于陈家沟邻镇之赵堡镇,清萍当时在赵堡教拳,因此亦称赵堡架。

?
陈氏太极拳十三势老架、新架(与老架同样宽大)、小架三种拳架,在拳套着势组合上并无不同,间有式同而名异,或名同而式稍有变化者;但着法不变,仅手法之难易与缠丝之大小多寡而已,至于理法,完全一致。

此三种架式并无程度之深浅,因之习老架
者不必学新架或小架;学新架、小架者亦不必习老架。

如果兼习亦无不可。

昔日杨露禅从陈长兴习老架而成杨无敌;武禹襄从陈清萍习小架而技至神化之境,即是明证。

?
陈氏太极拳,世代相传,至民国二十四、五年间,已历十有九代,名手辈出。

自十四代起,因所练十三势拳套,有老架、新架、小架之分,遂形成陈长兴所传为老架系统,陈有本所传为新架系统,陈清萍所传为小架系统。

传至近代,陈发科为老架系统之主要代表,陈鑫为新架系统之主要代表,小架则流传于赵堡。

陈式太极拳风格特点
在陈氏拳谱中,关于理法者,仅为「拳经总歌」及「打手歌」两篇,为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所著。

此两篇文字说明纵放屈伸与诸靠缠绕,运用缠丝劲,及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与舍己从人,还是由己之理。

「打手歌」陈王廷原著为四句,后由子孙衍为六句。

陈式太极拳传承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世传之太极拳,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中国武术之上乘者。

其根源可远溯自六百多年前,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温县常阳村。

后因陈氏宗族生嗣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县之时期便素习长拳,迁居温县后,由始祖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

历代相传,至九世祖陈王廷,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套;以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并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之内功拳法。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从十四祖陈长兴,方开先例,外传于永年杨露禅,并由杨氏引至京城,变化拳式成杨家太极拳而广为流传。

尔后亦衍生出数家不同之派别。

直至十七世祖陈发科,于民国十七年秋,受聘至北平教拳,陈氏太极拳始为外间所认识。

陈氏太极拳,自始祖陈卜迄今已六百多年,历代相传,其间亦有所改进。

至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时,陈氏拳艺,已由博而约而定型。

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传者为老架,有头套十三势及二套炮捶。

另第十四世祖陈有本所传之新架,则是删去头套中之震脚发劲,变化难练之架式而成。

第十五世祖陈清萍所传者为新架之小架,简称小架,又称赵堡架,此套拳路是从新架变化出来,且更为紧凑。

此趟头套十三势之三种架式,拳套着势之结构和运用缠丝劲的法则,完全相同,仅在手法上有所不同。

老架着势宽大,有发劲震脚和跳跃等较难之动作;新架略去较难演练之动作,架式则与老架同样宽大;小架架式则较为紧凑,发放抖劲之手法亦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