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科技翻译 -整理.ppt
经典课件:明末清初耶稣会士的翻译
圣教三柱石
.
16
国内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 扈,上海人。代表作品: 《崇祯新法历书》一百 二十六卷,《几何原本》 六卷,《测量法义》一 卷,《勾股义》一卷, 《简平仪说》一卷, 《测量异同》一卷 。
.
17
李之藻:字振之,又字我存,号凉庵,仁 和(杭州)人。代表作品:《新法历书》 一百卷,《浑盖通宪图说》二卷,《圜容 较义》一卷,《天学初函》十九种五十二 卷。
.
14
南怀仁:原名Ferdinand Verbiest (1623-1688),字敦伯,又字勋卿,比 利时人。顺治十六年(1659)来华。代 表作品:《新制灵台仪象志》十六卷, 《测验纪略》二卷,《历法不得已辩》 一卷,《坤舆图说》二卷,《仪象图》 二卷。
.
15
国内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徐光启 李之藻 杨廷筠
于科技类文献和大部
分宗教类文献的译著
.
22
1. 中西合璧, 西述中译
1584年 《天主圣教实录》罗明坚口授,华人笔述 1606 年《几何原本》 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 1612 年《泰西水法》 熊三拔和徐光启合译 1630 年《名理论》 傅泛际(葡)和李之藻合译 1627 年《西儒耳目资》 金尼阁(比)和王征合译 1623 年《职方外纪》6 卷 艾儒略与杨廷筠合作
耶稣会士
.
1
中国翻译史的分期
马祖毅认为五四运动以前有三次翻译 高潮: 1.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 2.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3.鸦片战争以后的西学翻译
.
2
耶稣会士简介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耶稣会士译著的翻译特色 与佛经翻译比较
.
3
一、何谓耶稣会士?
耶稣会士即耶稣会(The Society of Jesus) 成员的统称。耶稣会为天主教修会之一。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对中国的影响
236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对中国的影响冯文婷 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明末清初时期被认为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
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高潮对当时的中国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的成因、特点、和这一时期的翻译著作做一个综述,由此推出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高潮给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明末清初;科技翻译;成因;特点;影响由于受到唯心主义思想的禁锢,宋、元、明各代的知识分子在科学技术方面毫无作为,导致中国在科技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同时,天主教受到新教的冲击,派遣传教士到世界各地抢夺信徒,以弥补它在欧洲流失的信徒与权威。
这些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翻译著述活动,将部分西方的知识引入中国。
在这约200年的时间内,这些传教士翻译了西方人文科学、宗教及自然科学等著作437部。
这一举动使得中国人的视野、知识结构以及由此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开阔,使中国迎来了翻译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
一、明末清初翻译高潮形成的原因十六世纪中叶,明朝的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自北宋高潮之后,科技领域停滞不前,这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渴望了解外部世界。
而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夺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大部分地盘,因此开始向东方扩展势力。
西方传教士们为了传播宗教,努力钻研中国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文化适应策略,翻译方法灵活,以读者为中心。
思想文化方面,他们以西顺中,在不贬低中国文化的前提之下,让士大夫们吸取西方文化,强调中西文化的互补性和一致性,以确保中国人可以顺利的接受西方的思想和知识。
二、明末清初翻译高潮的特点明末清初的翻译具有目的性。
传教士到中国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服务这个最终目的。
而中国的学者们译书的目的除了自身渴望了解世界之外,主要在于想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明末清初的翻译具有局限性。
明末清初时期,闭关锁国导致社会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不高,大多数知识分子毫不重视科技的发展。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
. 汤若望
汤若望(Adan Schall von Bell, 1591-1666)(插 入画像),德国人,1611年加入耶稣会,1619 年抵达澳门,1623年到达北京。
向中国介绍历法,协助制造火炮,并传入西方 光学知识。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钦天监监正的外国人 。
先后被加封为太常寺少卿、通议大夫、太仆寺 卿、太常寺卿、光禄大夫等。
利玛窦之墓(北京)
2.龙华民(Nicolaus Longobardi, 1559-1654),意 大利人,1575年来华传教。 1610年,担任中国的耶稣会会 长。在传教策略上与利玛窦有 摩擦。希望把更多时间花在传 教上,而不是给国人讲解西方 科技上。更青睐广大民众。对 属下非常严厉,且禁忌很多, 不允许教徒祭祀祖先和孔子。
1666年含冤死去。
6. 南怀仁
南怀仁(Berdinard Verbiest, 1623-1688) ,比利时人,1659年来华,1660年抵京 。
帮助修改天文历法。
7. 张诚(Jean Francois Gerbillon, 1654-1707) ,法国人,1687年来华。
1689年作为随员和翻译参加过中俄“尼布楚条 约”的谈判;
明末清初基督教徒来华传教活动(1)
明末清初基督教徒来华传教活动(2)
主要传教士在中国的主要活动
1.利玛窦 2.龙华民 3.旁迪我 4.邓玉涵 5.汤若望 6.南怀仁 7.张诚 8.白晋
1.利玛窦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意 大利人,中国耶稣会开创者。1571年成 为耶稣会士,1583年来华传教,入居肇 庆。
唐武宗灭佛毁寺(845)
唐武宗画像
第二个时期: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画像
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
第一阶段: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活动
第二阶段:1601年利玛窦进入北京标志着明末清初来华耶稣
会士传教活动进入一个重要转折点。
耶稣会士译著的翻译特色
1.中西合璧,西述中译:表现为西方传教士亲自执笔著述;西士口授, 而华
人笔之;西士起稿而华人润色。
2. 顺达通畅,达意为主:徐光启重视西学文献中有利于“经世致用”的思
想内容,而不是它们的表现形式和文辞,简言之,“达意”而已.
3. 入乡随俗,会通超胜:利玛寇在《天主实义》里,他引用大量的儒家元
3.汤若望:日尔曼人。天启二年(1622)来华。代表作品:《浑天仪说》 五卷,《古今交食考》一卷,《西洋测日历》一卷,《学历小辩》一卷, 《远镜说》一卷,《历法西传》一卷,《西洋新法历书》五种二十六卷。
4.南怀仁:比利时人。顺治十六年(1659)来华。代表作品:《新制灵 台仪象志》十六卷,《测验纪略》二卷,《历法不得已辩》一卷,《坤 舆图说》二卷,《仪象图》二卷。
典, 试图证明“天主”和儒家的“老天爷”是同一个人,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4. 风格多样,不乏佳作:徐光启译的《几何原本》被梁启超誉为“字字
精金美玉,为千古不朽之作”。
利玛窦的代表作就是与徐光启合作完成的《几何原本》
第三阶段:
1687年,五名法国 耶稣会士来华。标 志着明末清初耶稣 会在华传教的两百 余年这段历史进入 了一个重要转折点 或者分水岭。
“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出现的原因:
1.就世界背景而言 2.就科技现实需要而言 3.就朝廷的态度而言
国外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1.利玛窦:意大利人。万历十一年(1582)来华。代表作品:《几何原本》 六卷,《乾坤体义》二卷,《浑盖通宪图说》二卷,《圜容较义》一卷, 《同文指算》十一卷,《万国舆图》一卷,《测量法义》一卷等. 2.艾儒略:意大利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来华。代表作品:《西学 凡》一卷,《几何要法》一卷,《职方外纪》六卷。
中国翻译史及其著名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及其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发展史的五个历史时期•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鸦片战争后~ “五四运动”前)•现代:“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当代:新中国成立后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Translation on Buddhism Scripture•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鸠摩罗什: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真谛(印度佛教学者、梁武王)49《摄大乘论》•玄奘:唐高僧,俗称唐僧。
贞观二年(公元826年),玄奘去印度求经, 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
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
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translat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徐光启(1562-1633)(与利玛窦):《几何原本》•李之藻(1565-1630):“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与徐光启齐名。
•杨廷筠(1557—1627)与徐、李被称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三、鸦片战争后~ “五四运动”前Opium war~ May4th Movement•严复(最著名)信、达、雅•梁启超“通学、通文”•马建忠“善译”•林则徐•林纾:"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严林”。
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他边听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译出包括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200部。
四、“五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May4th ~ foundation of P.R.C•鲁迅:“宁信而不顺” 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胡适、•林语堂:”忠实、通顺、美“ 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茅盾、•郭沫若、•瞿秋白、•朱生豪、(1912~1944)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莎士比亚翻译第一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朱光潜•梁实秋 rather to be smooth than faithful五、新中国成立以后(当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环境特殊、“一边倒”苏联著作•“文革”时期:翻译、出版领域,基本上成为一片荒漠•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中国翻译史上又一次(第四次)翻译高潮。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误读”现象解析
A t y o h irad n n t e Tr n lto fS i n e S ud n t e M s e i g i h a sa i n o ce c
n e h oo y T xsd r ae n n a l Qig P r d a d T c n lg e t u ig teL t Mi g a d E r n e i s n h y o
明末 清初 ( l 纪初 至 1 即 7世 8世 纪 中叶 ) 的科 技 翻译 ,是 中 国翻译 史 上 的一 大高 潮 ,也 是 “ 西 学东 渐 ” 的一个 里 程碑 。 明清之 际 ,在 中国 翻译 史 上形 成 了继 佛 经 翻译 后 的第 二 个 高 潮 。从 翻译 角
t e B s d o h c iv me t b u h r n lt n p a t e i h s p r c l rt i . a e n t e a h e e n s a o tt e t sai r ci n t i a t u a i ,t i p p ra g e h tmir a c a o c i me h s a e r u s t a se — dn ig,vo ai g t e t d t n lt n l t n t e r n rtr ilt h r i o a r sai h o a d c i i n a i a o y e a,w swi ey a o t d b h r n ltr .T e r a o f h s a d l d p e y t e t sao s h e s n o i a t a n r la p o c is i h a t h t t o l e v h i e e t up s si r n l t g b oma p r a h l n t e fc a u d s r e t ed f r n r o e n ta sai ,whc st e b s a p o c e t ic f p n ih wa h e t p r a h
英汉翻译讲义
本门课程要求:1. 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2. 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课堂测验、课堂表现构成;3. 一学期不定期点名六次,缺课一次期末卷面成绩扣5分(迟到三次相当于缺课一次),累计6次缺课者取消考试资格;4. 一学期可以请假三次(短信或电话),请在上课前十分钟请假,事后请假无效;5. 上考研班、病假、事假均需提供相关证明且需事先经过老师本人同意;上考研班者请提供上课证,病假者请提供医院开具的医疗证明,事假者请提供系部盖有公章的事假条;6. 本课程期末考试不划重点;7. 未经允许拷贝老师带答案课件者、迟到早退缺乏礼貌报告者,酌情扣分。
8. 严格按课程要求执行,谢绝一切说情或求情;9. 对于本课程或本人教学和工作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致电本人或发邮件至rg.peng@。
10. 祝学习、生活愉快。
《英汉双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参考书目(迷你版):[1]陈宏薇、李亚丹.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上外教, 2010年[2]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3]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4]华先发、邵毅. 新编大学英译汉教程. 上外教出版社,2004年版[5]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6]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7]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8]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9]吕瑞昌等编著. 汉英翻译教程.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10]邵志洪. 汉英对比翻译导论.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1]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1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3]余光中. 余光中谈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14]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英汉翻译讲义Instructor: Mr. Peng第一章翻译的性质、标准及过程1.1 “翻译”古今称呼之由来。
第4讲中国翻译简史之明末清初科技翻译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
利玛窦撰写的中文宗教论著《天主实录》 他在书中援引 儒家经典来论证基督教教义。
自称:“我太费心思,从那儒教先师孔子身上觅取我们的 见解;我援引书中有意义不明的章句,作有利于我们意见 的解释。”
他引用儒家经典中关于天、上帝的概念,论证基督教至上 神的存在,并服从祀孔、祭祖等传统礼仪与社会习俗进行 传教,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Matteo Ricci started to report on the thoughts of Confucius, and father Prospero Intorcetta published the life and works of Confucius into Latin in 1687. It is thought that such works had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on European thinkers of the period, particularly among the Deists and other philosophical groups of the Enlightenment who were interes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ystem of morality of Confucius into Catholicism.
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 PPT
※中国近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
一、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秉辉,字琴
南,号畏庐、畏庐居士。我国近代影响最大, 成就最高的小说翻译家,在古文、小说、诗歌、 绘画等方面也各有造诣和贡献。
‚林译十大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撒 克逊劫后英雄略》、《吟边燕语》、 《拊掌录》、《迦茵小转》、《离恨天》、 《现身说法》、《块肉余生述》、《不如归》
信—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达—译文要通顺畅达,使读者清楚地理解; 雅—雅言(语出《论语·述而》)
子所雅言,诗、 书执礼,皆雅言 也。
Ps:这里严复所说的‚雅‛是指‚汉以前的字 法句法‛,他认为:只有用汉以前的古文译 书,才能把原著的‚精理微言‛表现出来, 才能行之远,使译文不粗俗,才能‚雅‛。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 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 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 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 ,
☆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 译时期 ☆现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翻 译时期
著名 翻译 理论 学家 介绍
Q:你所知道的翻译(理论) 家有哪些?
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谦、慧远、 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
师、著名
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含辛茹苦 历经12载,译出经典74部384卷,这些经卷 对中国和世界佛教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影响。 他与义净、唐玄奘被尊称为历史上佛教三大 翻译家。鸠摩罗什主张意译,成为中国翻译 史上的里程碑。
第4讲中国翻译简史之明末清初科技翻译分解
Jesuit activity in China
Conversely, the Jesuits were very active in transmitting Chinese knowledge and philosophy to Europe. Confucius's works were translated into European languages through the agency of Jesuit scholars stationed in China. (Which is why Kǒng Fūzǐ is known in the West under his Latinized name to this day.) Matteo Ricci started to report on the thoughts of Confucius, and father Prospero Intorcetta published the life and works of Confucius into Latin in 1687. It is thought that such works had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on European thinkers of the period, particularly among the Deists and other philosophical groups of the Enlightenment who were interes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ystem of morality of Confucius into Catholicism.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明末清初科技翻译18页文档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பைடு நூலகம்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back
汤若望
• • • • • • • • • 中文名:汤若望 外文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 别名:约翰· 亚当· 沙尔· 白尔 冯·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592年5月1日 逝世日期:1666年8月15日 主要成就:将伽利略的《远镜说》译成 中文
•
《远镜说》(1629) 《崇祯历书》(1634) 《火攻挈要》(1643年) 《坤舆格致》(翻译) 《历法西传》2卷(1640) • 《新法表异》 《西洋新法历书》100卷(1645 •
主要译者
•
• • • •
• •
利玛窦
汤若望 罗雅各 南怀仁
back
利玛窦
• • • • • • • • • • • • • • • • •
•
中文名:利玛窦 外文名:Matteo Ricci 国籍: 意大利 出生地:意大利马尔凯州的马切拉塔 出生日期:1552年10月6日 逝世日期:1610年5月11日 职业:耶稣会传教士 毕业院校:耶稣会 神学院信仰:天主教主要成就:传播天主教贬佛毁道援儒攻儒, 基督化儒教代表作品:《天主实义》,《辩学遗牍》,《畸人十 篇》,《天主教要》 科技翻译作品:《坤舆万国全图》-世界地图。 《同文算指》:介绍欧洲算术,根据克拉乌维斯 所著的《实用算术概论》(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 1583年)译成。内容由基本四则运算、 分数至比例、开方、 正弦余弦等三角几何。由李之藻笔录,清朝时录入四库全书。 《测量法义》:关于应用几何、测量,由徐光启笔录,附《勾股 义》。
数学
• • •
• • • • •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不、 仅把欧洲数学介绍到中国来,还为我国 近代数学的科学名词,奠定了基础。
中国翻译发展史 ppt课件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2.(1)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翻译活动的特点 ①阶段性特征明显 ②开创“洋译华述”模式 ③实用翻译为上 ④译出语无一为英语 ⑤翻译只是传教的副产品 ⑥翻译活动不成体系
中国翻译发展史
Chinese translation history
第16组:
李珊珊、魏蓉婕、刘 静、 马 钰、张 莎、卢清华、 耿富
目录
1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2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3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4 “五四”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 时期
5 新中国翻译时期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3.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
鸠摩罗什: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 《金刚经》、 《
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 四部,三百八 十四卷
真谛 :(印度佛教学者、梁武王)《摄大乘论》
玄奘:唐代高僧,俗称唐僧。贞观二年(公元 826年),
玄奘去印度求经, 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 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此外,他 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 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一)、洋务时期的翻译
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 洋务运动,促成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张之洞 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晚清新式知识分子最典 型的西学观点。洋务派认为学到西方的坚船利炮之技艺, 就能“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官派留学生,培养了大批学者 型翻译家。
明末清初的科技术语翻译策略探析
明末清初的科技术语翻译策略探析作者:王菲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9期摘 ;要:科技术语的翻译在科技英语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石。
本文以明末清初科技翻译大家徐光启的译作《几何原本》和李之藻的《明理探》中出现的重要术语为依据,探索明末清初时期的科技术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对当代英语科技术语翻译有所助益。
关键词:科技术语翻译;翻译策略;影响作者简介:王菲,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類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21、引言我国历史上第二次翻译高潮以科技翻译为特色,始于明末。
这一时期的科技翻译对当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尤为重要的影响。
明代科学引进先驱者徐光启曾曰:“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会通之前,先须翻译”。
这句话点出了学习西方文化的循序渐进三阶段,即“翻译、会通、超胜”,可见翻译作为科学引进的第一步的重要性。
这时期的翻译力量主要来源于西方耶稣会传教士、从事科学研究的中国士大夫,二者相互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科技翻译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一时期的著名代表人物有,被誉为“科学译祖”的徐光启,“中华才士”的李之藻,意大利人利马窦、葡萄牙人傅泛际等,留下了许多为后人所称颂的佳作。
梁启超有言:“明末有一场大公案,为中国学术史上应该大笔特书者,曰欧洲历算学之输入。
”这儿的“欧洲历算学之输入”就是指的是由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它的问世拉开了我国科技翻译的序幕。
葡萄牙传教士傅泛际和李之藻合译的《名理探》被公认为整个中国近代“西学”的奠基之作,它是对整个西方学术体系的介绍,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这时,术语的语际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是以明末清初的代表译作《几何原本》《名理探》中出现的术语为实例,探讨明末清初时期翻译家们如何对当时的科学术语进行译介,以期为今后的科学术语发展作出贡献。
第八讲:明末清初科技翻译
• 1607年与利玛窦同译《浑盖通宪图说》2卷, 1608年译成《圜容较义》1卷、与利玛窦再 同译《同文算指》11卷。 1621—1627年与 葡萄牙人傅汛际合译亚里斯多德名著《寰 有铨》6卷、《名理探》10卷。《名理探》 为逻辑学在我国最初之译本。此外尚有译 著《经天盖》、《简平仪说》(熊三拔著)、 《坤舆万国全图》、《天文初函》等10余 部
三、明清之际翻译高潮之消亡
• 利玛窦规矩与敬天、祭祖、祀孔
• 礼仪之争 /qsyj/ztyj/zwgx/2 005-01-25/25371.shtml • 康熙的批复与罗马教皇的态度 • 信票 • 雍正禁教
四、明清之际的科技翻译的评价
• 1.从传教士而言:目的是传教,客观上则成为 中西文化交流的中间人。他们毕竟与鸦片战争 后的传教士不同。他们传教是基于对天主教的 虔诚,并非自觉地服务于殖民主义侵略。很多 人以中国为第二故乡。 • 2.中国的皇帝、士大夫的协助通融。士大夫帮 助传教士学中文、润色译文。 • 3.中国学者自身对西方科技的学习。 • 梁启超之评价。科技对八股取士具有很大的纠 正作用。
• 徐光启在天津购地,种植水稻、药材、花 卉,从事农事实验,为农政全书写提纲。 • 1618年,北方后金叛乱军队袭击边关,徐 光启于病中受任治军。到1621年的三年多 时间里,徐光启从事选兵、练兵的工作。 • 1619年,徐光启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 监察御史的新官衔督练新军。1621年3月回 家养病。6月辽东兵败,只得再奉诏带兵, 但是12月又被排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篇》,《天主教要》
•
科技翻译作品:《坤舆万国全图》-世界地图。
•
《同文算指》:介绍欧洲算术,根据克拉乌维斯
•
所著的《实用算术概论》(Epitome arithmeticae practicae,
•
1583年)译成。内容由基本四则运算、 分数至比例、开方、
•
正弦余弦等三角几何。由李之藻笔录,清朝时录入四库全书。
•
中《文 远镜说》(1629)
《崇祯历书》(1634)
《火攻挈要》(1643年)
《坤舆格致》(翻译)
• 《历法西传》2卷(1640) 《新法表异》
• 《西洋新法历书》100卷(1645
精选
back
南怀仁
•
中文名:南怀仁
•
外文名:F卿
•
国籍:比利时
• 出生地:彼滕(布鲁塞尔附近)
•
《测量法义》:关于应用几何、测量,由徐光启笔录,附《勾股
•
义》。
•
back
精选
汤若望
•
中文名:汤若望
•
•
外文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
Bell
•
别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
•
国籍:德国
•
出生日期:1592年5月1日
•
逝世日期:1666年8月15日
•
主要成就:将伽利略的《远镜说》译成
back
精选
利玛窦
•
中文名:利玛窦
外文名:Matteo Ricci
•
国籍: 意大利
•
出生地:意大利马尔凯州的马切拉塔
•
出生日期:1552年10月6日
•
逝世日期:1610年5月11日
•
职业:耶稣会传教士
•
毕业院校:耶稣会
•
神学院信仰:天主教主要成就:传播天主教贬佛毁道援儒攻儒,
•
基督化儒教代表作品:《天主实义》,《辩学遗牍》,《畸人十
精选
主要学科及作品——天文学
传教士在天文学方面的最大
•
贡献在于修改历法。
•
明朝通行两种历法:
•
1)《大统历》
•
2)《回回历》
• 1)明末参与修改历法的 传教士:利玛窦、龙华民、 邓玉涵、汤若望、罗雅各 等;
• 2)清初参与修改历法的 传教士:穆尼阁(Jean Micolas Smogolenski, 1611-1656)、南怀仁等;
•
传教士们在对中国社会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之后,发现最
•
能引起中国人兴趣的并增加中国人了解西方之渴求的,并非
•
基督教的福音书,而是西方人的科学技术。于是他们逐步采
•
用了“科学传教”的方针,通过翻译大量中国人感兴趣的科技
•
著作,循序渐进地推动天主教的传播。而当时中国正值明朝
•
统治时期,统治阶级昏庸无能,内忧外患频繁,一批忧国忧民
• 我国的。
•
back
精选
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
• 在力学方面,翻译的代表作是
• 《泰西水法》、《奇器图说》
• 《远镜说》
•
• 《泰西水法》
•
熊三拔(Sabbathinus de Arsis,
•
1575-1620, 意大利人)和徐光启合
•
译,1612年完成。
•
• 《奇器图说》
乃邓玉涵口授,王徴笔录
• 1610年,伽利略发明望远镜;
• 出生日期:1623年10月9日
• 逝世日期:1688年1月28日
• 职业:传教士、天文学家、科学家
• 毕业院校:鲁汶大学艺术学院
• 信仰:基督教
• 主要成就: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代表作品:《御览西
• 方要纪》一卷(1669)、《妄推吉凶之辨》、《妄占辨》
•
重要事件:撰《历法不得已辨》
back
•
•
back
精选
•
back
精选
主要译者
明末清初来华的传教士中,共有70多人,翻译各类著作300多种, 其中有关科学的译著约120种,其中75部为利玛窦、汤若望、罗 雅各和南怀仁四人所译。主要内容: 1)天文学和数学; 2)物理学和机械工程学; 3)采矿冶金; 4)军事技术; 5)生理学和医学; 6)生物学; 7)舆地学; 8)语言学与文学; 9)经院哲学、神学及其他宗教文献。
• 1618年,邓玉涵带了一架到中 国;
• 1634年,邓玉涵献给崇祯皇帝;
• 汤若望与李祖白合译《远镜 说》,介绍望远镜的性能、原 理和制作过程,第一次输入光 学原理。
•
back
精选
主要特色
精选
主要翻译思想
精选
主要翻译思想
精选
主要翻译思想
精选
明末清初之传教士翻译
精选
•
•
翻译动机及翻译活动的推动因素
•
•
主要译者及贡献
•
主要特色及翻译思想
精选
翻译动机
•
16 世纪时,作为资产阶级先遣队的欧洲殖民主义者已经
•
开始了海外掠夺。耶稣会的传教士就是在殖民主义者掠夺我
•
国沿海地区的同时,前来我国从事宗教活动的。为了叩开远
•
东古老中华帝国关闭的大门,以利玛窦和罗明坚等人为首的
•
的中国士大夫希望通过科学兴国,振兴大明,因此选择与传教
•
士们合作,翻译他们带来的科学书籍,“裨益民用”,由此形成
•
了科技翻译的热潮。概而言之,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是由传
•
教士出于传教目的发起的,又有中国士大夫参与的合作行为,
•
这两股力量的翻译动机迥异,为了各自利益结合到一起。
•
back
精选
推动因素
• 3)推动并参与修改历法 的中国学者:李之藻、徐 光启。
•
•
back
精选
数学
•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不、 • 仅把欧洲数学介绍到中国来,还为我国 • 近代数学的科学名词,奠定了基础。
• 《测量全义》,介绍西方三
• 角术和球面三角术,引述了许多新公式。
• 三角函数表也是经徐光启等首次介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