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危害及预防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病因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 疫系统异常有关。
某些病毒感染可能会诱发疾病。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皮疹、关节疼痛等。
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为什么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肌肉损伤
肌肉无力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影响生活质 量。
重度患者可能无法完成基本的日常活动。
为什么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危险? 并发症
可能引发肺部、心脏和肾脏等其他器官的并 发症。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为什么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危险? 心理影响
患者常常面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支持和咨询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出现
如果出现肌肉无力或皮肤异常,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需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潜在 问题。
家族史患者更应注意。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专业咨询
寻求风湿科或免疫科医生的专业意见。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危害 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2. 为什么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危险?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预防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5. 如何管理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定义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主要影响皮肤和肌 肉,而多发性肌炎则专注于肌肉的炎症。
专业医生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皮肌炎与多发性肌 炎?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科普讲座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2.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症状 3. 如何诊断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4. 治疗方法与管理 5. 预防与展望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定义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 损害和肌肉无力。多发性肌炎同样是自身免疫性 疾病,但主要表现为肌肉的炎症和无力。
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副作用 。
治疗方法与管理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善肌肉力量和功能,促 进恢复。
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对患者至关重要。
治疗方法与管理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 食和适度运动。
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 体健康。
预防与展望
预防与展望
两者均可影响日常生活和身体功能,需及时诊断 和治疗。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 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某些病毒感染和药物也可能诱发该病。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流行病学
这两种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且多见 于30-60岁的人群。
在不同人群中,发病率有差异,需关注特定风险 群体。
血液检查可检测肌酶水平及自身抗体,帮助确诊 。
如有必要,肌肉活检也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
如何诊断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影像学检查
CT或MRI可以帮助评估肌肉损伤及炎症程度。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治疗方法与管理
治疗方法与管理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以 减少炎症和免疫反应。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的症状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预防和措施
充足休息
充足休息
给予身体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有助 于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和医生合作制定合适的休息计划,平衡 活动和休息的时间。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
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处理 情绪和压力。 参加支持团体,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 交流。
密切关注
密切关注
定期与医生进行复诊和检查,确保病情 得到控制和管理。
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和症状的发展,及时 向医生报告。
总结
总结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是一种需要综合管 理的慢性疾病。 预防和措施的正确实施可以帮助减轻症 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
与医生合作,定期复诊并遵循医生的治 疗方案至关重要。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预 防和措施
目录 简介 日常护理 药物治疗 身体锻炼 充足休息 心理支持 密切关注 总结
简介
简介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MDMA)是一种罕见 的自身免疫疾病,会导致肌肉和皮肤的 炎症。 预防和措施对于管理和缓解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的症状和进展至关重要。
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频繁洗手和 保持皮肤清洁。
穿着适合天气的衣物和防护用具,以避 免受到寒冷、热和阳光的伤害。
日常护理
平衡饮食,摄取充足的营养,加强身体 免疫力。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诊断后的及时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和控制 疾病的进展。
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 制剂等药物来减少炎症和控制免疫系统 的活性。
身体锻炼
身体锻炼
适度的身体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 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 受伤。
肌炎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概述】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类病因尚不清楚,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突出表现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
我国PM/DM的发病率尚不十分清楚,国外报告的发病率约为0.6 1/万,女性多于男性,且DM比PM更多见(1)。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PM主要见于成人,儿童罕见。
DM可见于成人和儿童。
PM/DM常呈亚急性起病,在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对称性的四肢近端肌肉无力,仅少数患者(特别是DM)可急性起病。
PM/DM常伴有全身性的表现,如乏力、厌食、体重下降和发热等。
(1)骨骼肌受累的表现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约50%的患者可同时伴有肌痛或肌压痛。
上肢近端肌肉受累时,可出现抬臂困难,不能梳头和穿衣。
下肢近端肌受累时,常表现为上楼梯和上台阶困难,蹲下或从座椅上站起困难。
PM/DM患者远端肌无力不常见,但在整个病程中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远端肌无力表现。
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肌萎缩。
约一半的患者有颈屈肌无力,表现为平卧时抬头困难,头常呈后仰。
眼轮匝肌和面肌受累罕见,这有助于与重症肌无力鉴别。
(2)皮肤受累的表现DM除了肌肉受累外,还有特征性的皮肤受累表现。
皮肤病变可出现在肌肉受累之前,也可与肌炎同时或在肌炎之后出现。
DM常见的皮肤病变包括: 眶周皮疹(heliotrope rash): 这是DM特征性的皮肤损害,发生率约为60%~80%。
表现为上眼睑或眶周的水肿性紫红色皮疹,可为一侧或双侧,光照加重。
这种皮疹还可出现在两颊部、鼻梁、颈部、前胸V形区和肩背部(称为披肩征)。
Gottron疹:出现在关节的伸面,特别是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或肘关节伸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斑丘疹,边缘不整,或融合成片,常伴有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或减退,偶有皮肤破溃,发生率约80%。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科普宣传PPT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进行诊断? 5. 如何治疗和管理?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定义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 损害和肌肉无力;多发性肌炎则主要影响肌肉, 导致肌肉无力。
如何治疗和管理?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
通过锻炼和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如何治疗和管理? 定期随访
需要定期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这样可以及时调整治疗策略,确保最佳效果。
谢谢观看
这两种疾病通常会影响身体的肌肉和皮肤,可能 会出现共同症状。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发病机制
这些疾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 环境因素以及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身体的肌肉和皮肤组织 。
什么是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流行病学
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发病率较低,通常在30至 60岁之间的女性中更为常见。
如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肌肉损 伤。
如何进行诊断? 影像学检查
MRI或CT扫描可以评估肌肉的损伤程度。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确认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 重程度。
如何治疗和管理?
如何治疗和管理?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以减轻炎 症和免疫反应。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儿童和老年人也可能受到影响,尽管更为罕见。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
女性患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的概率更高,男 性相对较少。
多发性肌炎
治
疗
1. 皮质类固醇 泼尼松60mg/d, 甲基泼尼松 2. 免疫抑制剂 3. 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4. 难治可试用放疗 5. 血浆高换 5. 支持治疗 休息、饮食、理疗
预
死亡率: 15% 20%完全恢复 20%长期不发作 预后不良的原因: 年龄 复发 合并肿瘤 吞咽困难 呼吸肌麻痹 肺感染
后
6. 病毒性肌炎 急性流感性肌炎 流行性肌痛 HIV-1性肌炎 HTLV-1性肌炎 胸肌痛 7. 化脓性肌炎
8. 嗜酸性肌炎 嗜酸性筋膜炎 嗜酸性单肌炎 嗜酸性多肌炎 嗜酸性肌痛综合征 9. 急性眼眶性肌炎 10. 肉芽肿性肌炎
11. 酒精中毒性肌病 急性型: 长期饮酒后,再次饮酒 慢性型 低钾型 肾衰型 12. 药物中毒
临床表现
1型: 单纯多发性肌炎 2型: 单纯皮肌炎 3型: 儿童多发性肌炎 4性: 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症 5型: 伴发恶性肿瘤的多~60岁多
见,女性多于男性。 2. 起病形式 亚急性起病缓慢进展 3. 病前可有低热 4. 首发症状肌无力( 42%下肢无力), 25%皮疹, 15%有肌痛或关节痛, 8%上肢无力。
5 肌无力:上肢近端无力占99%,下肢近 端无力占80%,颈屈肌无力占65% 6 肌痛或关节痛占48% 7 肢体远断无力和肌萎缩占35% 8 淡紫色皮疹占40% 9 关节痛占35% 10 1/3合并结缔组织病,10~15%合并恶 性肿瘤
合并神经系统症状
1、周围神经系统症状 18%有肢体的疼痛、感觉异常。 感觉减退,足下垂,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传导速度降低 2、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升高,癫痫,脑梗塞, 精神症状。
理
光镜:早期呈急性炎性反应,肌纤维溶解,断裂, 炎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可见新 生肌纤维。肌束周围萎缩,小血管梗塞,晚期肌 纤维大小不均,肌核内移,结绨组织增生。 组织病理:肌束中央纤维完整,束周肌纤维萎缩, 组化:肌纤维内有大活化T细胞和NK细胞,小血管 壁有IgG、IgM和补体C3。
多发性肌炎ppt课件
肌活检:肌炎病理改变:肌纤维肿胀, 炎性细胞侵润,肌纤维坏死,肌纤维结 构消失,被纤维组织替代。
18
自身抗体: 1.抗合成酶综合征 (anti-synthetase syndrome):Jo-1抗体 阳性,肺间质病变,多关节炎,雷诺现 象。 2.抗SRP抗体性肌炎 3.抗Mi-2抗体
19
诊断标准
四肢对称性近端无力 肌酶谱升高 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 肌活检有炎症表现 皮肤特征性皮疹 典型皮肌炎:五条全具备 多发性肌炎:四条全具备
20
很可能皮肌炎:前四条中二条加皮疹 可能皮肌炎:前四条中一条加皮疹 很可能多发性肌炎:前四条中三条 可能多发性肌炎:前四条中二条
21
鉴别诊断
一、有无肌无力的客观依据:风湿性多肌 痛、纤维肌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及预后
1
定义
多發性肌炎(Polymyositis): 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骼肌间质性炎症浸润 和肌纤维变性为特点的综合征。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侵犯肌肉也侵犯到皮膚。
2
概述
原发性多发性肌炎 成人皮肌炎 无肌病性皮肌炎 幼年型皮肌炎 恶性肿瘤相关DM、PM 其它结缔组织病继发DM、PM
是CD8)及NK细胞,可见T细胞和巨噬细胞侵犯非坏 死性肌纤维,B细胞很少。 DM:肌纤维损害很少,B细胞显著增多,小血管壁有 IgG、IgM、补体C3和免疫复合物沉积,提示免疫反 应主要累及肌肉小血管,PM无此反应。 常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骼肌抗原免疫动物发生炎性肌病。 激素治疗有效
6
感染因素 心肌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引起肌炎症状:A9,B1 季节性:抗合成酶综合征多发于上半年
23
感染、药物和毒物 内分泌代谢疾病 是否存在其他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谁需要护理?
患者群体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患者包括各个年龄段 ,尤其是中老年女性。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护 理。
谁需要护理? 护理团队
护理团队应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和物理 治疗师等专业人员。
多学科协作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
谁需要护理? 家庭支持
患者的家庭成员也是重要的护理支持者。
家庭成员应了解疾病,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 持。
包括紧急药物管理和心理支持。
怎样进行护理?
怎样进行护理?
日常护理
提供舒适的环境,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 关注饮食营养。
合理的饮食和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
怎样进行护理?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必要时提供心理咨询 。
支持小组和社交活动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孤独 感。
怎样进行护理?
教育和自我管理
何时开始护理?
何时开始护理?
早期识别
在确诊后,护理应尽早介入,以帮助患者适应治 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及早的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何时开始护理?
定期评估
护理团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 方案。
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何时开始护理?
应对急性发作
在患者出现急性症状时,护理应快速反应,提供 必要的支持。
这两种疾病通常同时出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 疫系统异常有关。
某些感染或药物可能会触发这些疾病的发作。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皮疹、吞咽困难和关节 疼痛。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性肺炎的诊治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性肺炎的诊治【摘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DM/PM)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肌肉无力和皮肤损伤。
当DM/PM合并肺间质性肺炎时,治疗难度增加,病情更为复杂。
影像学诊断是关键的诊断手段,CT和MRI可以显示肺间质性病变和肌肉情况。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肌酶和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严重病例可考虑静脉免疫球蛋白。
护理措施主要是加强营养,注意防感染。
并发症预防包括预防肌炎和器官功能的恶化。
综合治疗效果需进行长期评估,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未来展望包括进一步研究病因和治疗方面的创新,为DM/PM合并肺间质性肺炎的诊治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肺间质性肺炎、诊治、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综合治疗、疗效评估、未来展望1. 引言1.1 疾病概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DM)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疾病,特征性病变为皮肌炎,可累及全身皮肤和多种器官。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最常见于成年女性,但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炎症、肌肉无力、关节疼痛和疲劳等。
皮肌炎症表现为皮肤呈现红斑、皮疹、溃疡等病变,肌肉无力可以导致肌无力、运动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道肌肉受累导致呼吸困难。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面主要是应用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进行护理措施和预防并发症。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但仍需定期进行随访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未来的展望则是希望能够通过深入研究,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1.2 发病原因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间质性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涉及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危害及预防PPT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及皮肤红斑等 。
患者可能感到身体疲劳,影响日常生活。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肌肉和皮肤组织,引发 炎症。
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 相关。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危害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预防。
如何预防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如何预防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锻炼和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预防疾病 。
如何预防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医学检查,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尤其是家族有相关病史的人,需更加重视体 检。
这些可能是严重并发症的预警信号。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复查
已确诊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医生可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最佳疗效 。
谢谢观看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危 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2.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危害 3. 谁是高风险人群 4. 如何预防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5.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定义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影响肌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而皮肌炎则伴有皮肤症状。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谁是高风险人群
谁是高风险人群
年龄因素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多见于40至60岁女性。
男性和儿童也可能受影响,但相对少见。
谁是高风险人群
家族史
有家族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是一组以许多骨骼肌的间质性病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
如病变局限于肌肉则称为多发性肌炎;如病变同时累及皮肤则称为皮肌炎。
有时和其他结缔组织病重叠发生,如同时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红斑狼疮、硬皮病、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北京军区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介绍:有不少迹象表明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例如可伴发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等。
近年来免疫病理学的研究表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自身免疫特征有所不同。
前者在肌内衣的炎性渗出液中包含大量T细胞而B细胞很少;后者只有极少肌纤维有类似损害,而在小血管壁上有IgG、IgM 和补体C3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受侵部位B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多发性肌炎。
因此认为多发性肌炎的损害由T细胞介导;而皮肌炎主要为体液免疫机制。
但有关本病的病因学研究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
[病理]最突出的改变为肌纤维退变伴肌内衣和细胞膜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较少,同时可见新生的肌纤维。
皮肌炎的肌肉病理改变以束周肌纤维萎缩为特征,炎细胞浸润主要在肌束膜的结缔组织。
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结案后多发性皮肌炎[临床表现]呈亚急性起病,发病年龄不限,男女比例相似。
病前可有低热或感染。
首发症状通常为四肢近端无力,往往从盆带肌开始逐渐累及肩带肌肉,仅有5%的患者伴有肌肉疼痛或压痛。
咽喉肌受累可发生吞咽困难;颈肌受累常见,可出现抬头困难,也可累积呼吸肌。
眼外肌一般不受侵。
少数患者出现心肌受累的症状。
疾病进展数周至数月时可出现肌萎缩,腱反射一般不减低。
皮肌炎在儿童的发病率和成人相仿,女性多于男性。
皮炎可在肌炎前出现,或伴随出现。
典型改变包括眶周、口角、颧部、颈部、前胸、肢体外侧、指节伸侧和指甲周围的红斑和水肿,尤其常见的是上睑呈淡紫色色斑和水肿。
后期呈现脱屑、色素沉着和硬结。
肌肉症状同多发性肌炎。
值得注意的:如果40岁以上发生肌炎,尤其是皮肌炎者应高度怀疑有潜在的恶性肿瘤,应积极寻找原发的肿瘤病灶。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组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获得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肌纤维坏死、再生及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PM-DM的病因未明,到目前为止仍属排除性诊断,凡是找不到明确感染因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炎症性肌病均属此病范畴,故又称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myopathy)。
由于本组疾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13%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无机碱皮肤损伤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内科风湿免疫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7-14天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马来酸氯苯那敏片醋酸泼尼松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
——5000元)
温馨提示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多发性肌炎(PM)与皮肌炎(D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皮肤、骨骼肌病变为主的非感染性炎症,常累及上肢带肌、颈肌、咽肌等,皮肤、心脏、胃肠道、肺脏均可受累,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PM的发病机制不明,某些研究提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已从成人与儿童PM血清中检查出柯萨奇病毒B,用逆转录方法在病人肌肉组织中复制出柯萨奇病毒RNA;给新生小鼠注射柯萨奇病毒B,可以复制出小鼠肌炎。
另从PM 患者的肌肉组织中查到过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原,从包涵体性肌炎病人肌组织中分离出腺病毒。
虽然不能肯定某种病毒就是PM或DM的致病因子,但病毒可能也是PM或DM发病的一种激发因子。
在肌炎浸润的细胞中发现1/3的细胞是巨噬细胞,2/3是淋巴细胞,浸润的细胞表面多表达MHC-I类抗原,这似乎表明,在PM肌炎病灶部位发生了针对肌细胞膜抗原或与肌纤维表面抗原有交叉反应的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在病人的血清中可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如:抗肌球蛋白抗体(antimyosin antibodies)、抗肌红蛋白抗体(antimyoglobin antibodies)、抗Jo-1 针针对氨酸 t-RNA合成酶)、抗PL-7、PL-12 针针对氨酸 、氨酸 t-RNA合成酶)以及抗PM-1抗体等,提示PM与自身免疫反应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根据其主要表现,临床又将之分为八种类型,即成人多发性肌炎、成人皮肌炎、幼年性皮肌炎、胶原血管性肌炎、伴有肿瘤的肌炎、非肌瘤性皮肌炎、包涵体肌炎、嗜 粒细胞性肌炎以及结节病性肌炎等。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在中医学里大多数学者将之归为“痿证”范畴。
对其病因病机,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就指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此在治疗上,古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
临床上从脾胃、肝肾人手,辨证治疗DM、PM而获良效的报道不少。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亏虚则四肢肌肉失于气血濡养而痿软无力;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而致肢体不用。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科普宣传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2. 谁会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5. 我们能做什么?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定义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肉疾病,导致肌 肉无力和疼痛。皮肌炎则是在肌肉受累的基础上 ,加上皮肤症状,如皮疹。
早期症状
如果出现持续的肌肉无力、疼痛或皮疹,应尽早 就医,以便进行检查和诊断。
早期诊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何时就医?
专业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肌肉活检和影像学检 查,以确认诊断。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 病。
何时就医?
定期随访
即使在治疗后,患者仍需定期随访,以便监测病 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专业的理疗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如何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 有助于改善症状和增强免疫力。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以促进康 复。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能做什么?ຫໍສະໝຸດ 增强认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的认知,帮助早期识别症状。
特发性病例没有明显的诱因,而继发性病例通常 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谁会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谁会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高发人群
这两种疾病通常在30到60岁之间的女性中更 为常见,但也可能发生在男性和儿童身上。
家族史、环境因素以及某些感染可能增加发 病风险。
谁会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相关疾病
跟踪病情变化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04
治疗原则与方案
一般治疗
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减轻肌肉负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适 当的康复锻炼。
饮食调整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以维持身体需要。同时,避免摄入可能导致过敏的 食物。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是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首选药物,可 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但需根据病情调 整剂量,长期使用应注意副作用。
THANKS
心理支持
1 2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 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心理咨询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答患者在治疗过程 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提供心理支持。
3
心理治疗
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等,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02
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辐射可能加重皮肌炎患 者的皮肤症状。
03
其他环境因素
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也可 能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发
病有关。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肌肉症状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常出现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可伴有肌肉疼痛或压痛。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 发音障碍等症状。
皮肤症状
处理
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透析治 疗。
其他并发症
预防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 力,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控制 血糖、调节血脂、抗骨质疏松等。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疾病认知: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
其临床特点是以肢带肌、颈肌及咽肌等肌组织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亦可伴发肿瘤。
PM指无皮肤损害的肌炎,伴皮疹的肌炎称DM。
该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及肿瘤等因素有关。
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2。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呈双峰型,在儿童5-14岁和成人45-60岁各出现一个高峰。
黑人多于白人。
治疗主要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支持对症、抗感染、生物制剂、丙球冲击治疗等。
症状观察:本病在成人发病隐匿,儿童发病较急。
急性感染可为其前驱表现或发病的病因。
早期症状为近端肌无力或皮疹,全身不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1.肌肉本病累及横纹肌,以肢体近端肌群无力为其临床特点,常呈对称性损害,早期可有肌肉肿胀、压痛,晚期出现肌萎缩。
多数患者无远端肌受累。
(1)肌无力: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
肌无力可突然发生,并持续进展数周到数月以上,受累肌肉的部位不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1)肩带肌及上肢近端肌无力:上肢不能平举、上举,不能梳头、穿衣;2)骨盆带肌及大腿肌无力:抬腿不能或困难,不能上车、上楼,坐下或下蹲后起立困难;3)颈屈肌受累:平卧抬头困难,头常呈后仰;4)喉部肌肉无力造成发音困难,声哑等;5)咽、食管上端横纹肌受累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发生呛咳、液体从鼻孔流出;胸腔肌和膈肌受累出现呼吸表浅、呼吸困难,并引起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2)肌痛:在疾病早期可有肌肉肿胀,约25%的患者出现近端肌肉疼痛或压痛。
2.皮肤 DM除有肌肉症状外还有皮肤损害,多为微暗的红斑,皮损稍高出皮面,表面光滑或有鳞屑。
(1)向阳性紫红斑:眶周水肿伴暗紫红皮疹,见于60%-80%DM患者,它是DM的特异性体征。
(2)Gottron征:是DM的特异性皮疹。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科普知识PPT
多发性肌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和疲劳 ,而皮肌炎则伴有皮疹等皮肤症状。
肌肉无力通常从近端肌肉开始,如大腿和肩 膀。
症状与表现 皮肤表现
皮肌炎患者常见紫红色皮疹,特别是在眼睑 、面部、关节和身体其他部位。
这些皮疹在阳光照射下可能加重。
症状与表现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关节疼痛、发热、体重减 轻等全身症状。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病因
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 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某些病毒感染或药物反应也可能诱发肌炎。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流行病学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相对少见,主要影响成年人 ,尤其是女性,发病年龄通常在30-60岁之间。
儿童也可能出现皮肌炎。
症状与表现
症状与表现
获取可靠信息有助于减轻焦虑和不安。
谢谢观看
MRI和肌电图可以帮助评估肌肉的状态,确定炎 症的程度。
肌肉活检有时用于确认诊断。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来控制炎症和 免疫反应。
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减轻 症状。
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非常重要。
治疗方法
社会支持
患者及其家属应接受教育和心理支持,以应 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加入支持小组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 。
预防与管理
预防与管理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改善整体健康。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也非常重要。
预防与管理
定期随访
定期就医和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英文名】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缩写】PM-DM【别名】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multiple myositis-dermatomyositis;多肌炎-皮肌炎【ICD号】M33.1【概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组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的获得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肌纤维坏死、再生及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
PM-DM的病因未明,到目前为止仍属排除性诊断,凡是找不到明确感染因子(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炎症性肌病均属此病范畴,故又称为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
由于本组疾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肢体近端、颈部和咽部肌群无力伴疼痛为主的弥漫性炎性肌病。
若合并典型皮疹者,则称之为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
约1/3病人可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1/10病人与肿瘤伴发。
【流行病学】本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儿童一般在4~10岁内发病,16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目前估计为19/10万,中位发病年龄为6.8岁,成人病例好发于40~60岁,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大于女性。
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一般男女比例为1:5。
中国人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
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5~8.4/100万人口,黑人发病率最高,是白人的2倍;日本人最低。
但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倾向,儿童的发病高峰为10~14岁,成人为45~54岁。
DM发病率高于PM。
【病因】PM和DM病因未明,可能为易感人群感染某些病毒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导致以骨骼肌病变为主的结缔组织炎症。
研究发现PM/DM与 HLA-DR、包涵体肌炎与HLA-DR儿童DM与C无效基因等高度相关。
柯萨奇病毒、黏病毒、副黏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可促发本病发作。
体液免疫异常表现为免疫球蛋白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其中肌炎特异性抗体(致病性抗体)是直接针对肌细胞胞浆抗原成分的抗体,如抗J o-1、抗Mi-2、抗PL-7抗体等。
儿童DM皮肤活检显示小血管壁上有补体膜攻击现象,提示皮肤肌肉损伤与补体活化有关。
细胞免疫异常包括多种细胞因子数和量的异常,免疫病理证实坏死肌纤维周围有CD8T单核细胞浸润,提示肌肉损伤由细胞免疫介导。
【发病机制】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引起肾损害的发病机制未明,可能涉及下述因素。
1.肌红蛋白尿活动性炎症性肌炎的主要问题是可能发生与肌肉成分大量降解有关的肾功能衰竭。
虽然20%多发性肌炎病例可出现肌红蛋白尿,但肾功能衰竭罕见,迄至1996年仅有7例报道。
多发性肌炎诱导的横纹肌溶解病例有明显的肌无力和肌红蛋白尿,所有病例的横纹肌溶解均发生在起病时。
横纹肌大量溶解后,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并经肾脏排泄,肌红蛋白阻塞并损伤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2.免疫性肾损伤目前的资料显示皮肌炎存在早期血管损伤,可能由体液免疫介导。
70%病例可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部分患者体内存在数种沉淀性自身抗体,如PM-1、J o-1、PL-12和KU抗体(仅见于日本病例)。
JO-1和PL-12抗体针对tR N A合成酶,与肺间质纤维化有关,其中J o-1抗体的产生可能与HLA-DR3有关。
此外,一些急性发作的典型皮肌炎病例尚可出现Mi-2抗体,这些病例的预后较好。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淋巴细胞对肌抗原的反应增强,反应指数与临床活动性呈一定的相关性;皮肌炎患者的淋巴细胞对单层培养的胚胎肌细胞有细胞毒作用,淋巴细胞抗血清可防止之。
另据推测,皮肌炎患者体内的抗横纹肌细胞抗体可能对肾脏组织起交叉免疫反应。
3.血管炎 儿童皮肌炎常见血管病变,累及毛细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初为血管内膜增生,随后发生内皮坏死和血管形成;这些病变可见于肌肉(肌束膜间质为主)、皮肤、肺、眼、肾、神经系统和消化道。
荧光检查可见皮肤、肌肉和内脏中坏死性微血管病的存在、以及血管壁内巨球蛋白、γ-球蛋白和C3沉积,提示血管病变至少部分可能系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
成人皮肌炎的血管病变相对少见,但大、小血管均可受累。
镜检可见肌肉血管可有内膜增厚,酷似恶性高血压的病理改变,肺或肾偶见系统性硬化症类似的病变。
同样,肾小球亦可出现透明变性,间质血管有透明变性、坏死和纤维化。
Matsuda等报道1例60岁皮肌炎女性患者用强的松(60m g/d)治疗1周后,突然发生脾、肾梗死,增加强的松用量并联用环磷酰胺及抗凝剂后病情缓解,作者推测其系皮肌炎伴发的血管病所致。
此外,输尿管中段(髂段)坏死亦有报道,中段输尿管由于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而易受血管炎的影响。
4.继发性淀粉样变性 Har g is等报道1只患有家族性犬皮肌炎的雄性柯利牧羊犬死于严重的继发性淀粉样变性,淀粉样蛋白在肾小球沉积最显著,并引起肾功能衰竭,作者认为家族性犬皮肌炎可能易于发生淀粉样变性。
同样,人类免疫介导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S L E和皮肌炎)亦可发生继发性淀粉样变性,推测其可能是皮肌炎肾损害的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皮肤症状和其他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可见皮肤病专科内容。
本病很少伴有肾脏受累。
S ulli v an等1977报道41例皮肌炎,均无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国内学者近几年共报告522例皮肌炎,其中仅有10例合并肾损害(表1),加上另外2例个案报道(表2),共有12例皮肌炎合并肾损害。
然而,另有学者发现其所有6例皮肌炎患者的肾活检均有确切的肾小球病变,并认为肾脏亦是皮肌炎容易累及的器官。
皮肌炎伴发的肾损害临床表现多样,一般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尿沉渣异常,常无肾功能不全。
同样,多发性肌炎常引起肌红蛋白尿,但肌红蛋白尿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 F)者较少见;患者发生肌红蛋白尿性AR F时,其典型三联征主要是肌酸磷酸激酶(CP K)明显升高、肌红蛋白尿和尿沉渣中色素管型。
【并发症】心肌受累可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有时可合并以下疾病:间质性肺炎、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结节病、银屑病、糖尿病等。
常见的与之重叠的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多肌痛、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病、巨细胞动脉炎、过敏性肉芽肿、超敏性血管炎等。
【实验室检查】1.一般检查 2/3的患者有血沉增快。
有时有轻度贫血和白细胞增多,1/3的病人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血I g G、I g A、I g M、免疫复合物以及α2和γ球蛋白可增高。
补体C3、C4可减少。
在疾病早期,当肌酶谱尚未出现改变之前,尿肌酸排量即可增加。
因肌酸在肝脏合成,由肌肉摄取,在肌肉内代谢形成肌酐后从尿中排出,一般24小时排量不超过4m g/k g体重。
肌炎患者因肌肉病变,肌酸摄取减少,参加肌肉代谢的肌酸量减少,肌酐的形成会随之减少,从而导致血肌酸量增高,肌酐量降低,尿肌酸排出增多而肌酐排出减少。
这种改变在各种肌肉病变中均可出现,对本病无特异性。
急性肌炎患者血中肌红蛋白含量增加,亦可使尿中排量增加。
当有急性、广泛性肌肉破坏时,病人可出现肌红蛋白尿。
还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提示有肾脏损害。
血清肌红蛋白含量的高低可估测疾病的急性活动程度,加重时增高,缓解时下降。
2.自身抗体检查 3/4的病人抗核抗体阳性,常见细斑点核型。
不到一半的病人血中类风湿因子检测阳性。
71%的病人血中可检出抗肌红蛋白抗体,90%的肌炎患者抗肌球蛋白抗体阳性,还可出现抗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抗体等非特异性抗体。
对肌炎诊断较特异的自身抗体是抗J o-1抗体,阳性率为25%~45%,特别是在有间质性肺病变者阳性率高。
其抗原为组氨酰tR N A合成酶。
抗nR N P及抗S m抗体见于多发性肌炎伴发S L E者,抗S cl-70抗体出现在伴发系统性硬化病者,抗SS A和抗SS B抗体见于伴发干燥综合征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者,抗PM-S cl 抗体见于10%的肌炎病人,其中一半合并有硬皮病。
3.肌酶谱检查血清中肌肉来源的酶可增高。
如肌酸磷酸激酶(C K)、醛缩酶(ALD)、谷草转氨酶(G OT)、谷丙转氨酶(G P T)、乳酸脱氢酶(LDH)等。
在疾病过程中,这些酶升高的程度依次递减,这与在肝脏病中所观察到的情况不同。
其中肌酸磷酸激酶的改变对肌炎最为敏感,其升高的程度反映肌肉损伤的程度,肌酶高,则损伤重,预后差,病情好转后可下降。
在病程中连续多次检测,可观察肌炎进展过程。
但在疾病晚期,由于出现肌萎缩,肌酸磷酸激酶不再进一步释放,血清中水平可不高。
另外,糖皮质激素治疗亦可使其水平下降,但并不一定伴有肌力的改善。
醛缩酶还可存在于肝脏,乳酸脱氢酶和转氨酶分布更广,它们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并不特异。
碳酸酐酶Ⅲ是唯一存在于骨骼肌中的同功酶,在多发性肌炎及其他骨骼肌病变中均增高,对肌肉病变的诊断较有价值。
25%的包涵体肌炎病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可正常,多数病人可有轻度升高,肌酶水平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性或急、慢性无关。
4.血清肌酶活性升高是PM/DM的生化特征之一,以肌酸磷酸激酶(CP K)最敏感,其他如乳酸脱氢酶(LDH)、转氨酶(AL T和A ST)、醛缩酶(ALD)等也可升高。
5.尿肌酸(正常<200m g/24h)和肌红蛋白含量常增加。
6.免疫学检查以抗J o-1抗体阳性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PM为50%,DM为10%)。
此外,可出现贫血、血沉增快、α2和γ-球蛋白增高等。
【其他辅助检查】1.肌电图针电极肌电图的典型表现为肌源性改变,静止时可出现纤颤电位和(或)正相尖波,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短、波幅低、多相电位比率高于正常,重收缩时呈干扰相或病理干扰相。
多块肌肉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2.肌肉活组织检查 以选择中等度病变的肌肉活检为宜。
在常规光镜和电镜下可见肌纤维的变性、坏死和再生,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改变。
但肌活检阴性者也不能完全排除本病。
3.肾脏活检皮肌炎伴发的肾损害临床可发生局灶或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 g A肾病、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性硬化及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新月体形成、球囊粘连和间质纤维化;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提示免疫机制是肾损害的主要原因。
【诊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及其肾损害须在确诊DM和PM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肾损害的表现方可做出诊断。
1.皮肌炎的分类 皮肌炎目前尚无满意的分类方法,一般采用B ohan和Peter(1975)提出的分类法:(1)多发性肌炎,占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