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
《资本论第三卷》PPT课件
精选PPT
17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局部到综合,就是马克思考察了剩余 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的分配后,综合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历史 局限性,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 论。
《资本论》第三卷
精选PPT
1
《资本论》第三卷简介
《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
的手稿整理和编辑而成的,于1894年出
版。标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即分析作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
配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由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已在前
两卷作了分析,所以第三卷着重分析剩
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恩格斯说:“剩余
精选PPT
8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转型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是一 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体现,是理论 上的逐步升化,还是相互矛盾的逻辑命题? 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看法。可参考如下书目:
德塞:《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问题讨论》
伊藤诚:《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研究》
萨谬尔森:《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 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
精选PPT
4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部分是第七篇,也是全书的总结, 马克思批评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三位一 体”的谬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 种收入分配的源泉,论述了生产关系和 分配关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 的历史局限性。
精选PPT
5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 转化为利润率 马克思主要论述利润和利润率 的形成,包括第一到第七章,可分为三部分。
《西方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
《西方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一、各章参考文献第一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2版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英]罗宾逊.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中泽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海尔勃伦纳.入世的哲学家们.第4版引言.11—15页.纽约:西蒙舒斯特公司,1972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1章引言.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5.鲍莫尔,布兰德.西方经济学——原理和政策.第7版.第1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7第二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10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亨特.经济学的学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载亨特,施瓦茨编.对经济理论的批判.186—196页.伦敦:企鹅出版社,19723.阿西玛咖普罗斯.微观经济学.第1章~第3章.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4.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5版.第1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2 5.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3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 6.海尔勃伦纳,图洛.经济问题.第7版.第7章、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7.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3版.561~565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8.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2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9.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2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10.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章.纽约:诺顿公司,1993第三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道勃.价值沦所应具备的条件.载道勃著.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伦敦:路特里季公司,19533.米克.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伦敦:劳伦斯与维夏公司,19564.[美]斯蒂德曼.李嘉图、马克思、斯拉法.载价值问题的论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墓本方法.第3版.404~407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6.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3章一第5章.纽约:德里顿出版,1995 7.范里安.微观经济分析.第3版.第11章.纽约:诺顿公司,1992 8.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3章~第5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 9.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2章—第5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第四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资本论.第1卷.第13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亨德森,邝特.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4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03.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 4.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3版.410—417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5.萨尔维特.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第7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 6.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1章~第14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57.平狄克,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7章一第8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8.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美国剑桥城: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88第五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亨德森,邝特.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4章第4节.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03.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2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5 4.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7章.美同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5.瓦依纳.成本曲线与供给曲线.载美国经济学会编:价格理论论文集.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526.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7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7.萨尔维特.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 8.平狄克,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7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第六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美]巴兰,斯威齐合著.垄断资本.第11章.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4.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3章、第15章.纽约:德里顿出版,19955.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 6.萨尔维持.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7.曼斯非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8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8.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5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5第七章参考文献: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9章、第10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3.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纽约:德里顿出版社。
《资本论》目录
内容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写成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学巨著。
其中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马克思在这部巨著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必然由资本主义发展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规律性;在阐述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时,也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还预见了未来社会的某些社会经济的一般特征。
资本论对认识资本主义和研究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资本论进行节选时,我们力求完整地反映原著的重要理论观点。
本书保留了资本论原有的目录。
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二版第2卷收载的资本论节选为依据,对个别章节作了一些增补。
目录:说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a)[生产和消费](b)[生产和分配](c)最后,交换和流通3.政治经济学的方法4.生产。
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
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关系。
法的关系。
家庭关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1867年第一版序言1872年第二版跋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第二章交换过程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第六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七章剩余价值率第八章工作日第九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十章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第十一章协作第十二章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十四章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第十五章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第十六章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第六篇工资第十七章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第十八章计时工资第十九章计件工资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异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二十一章简单再生产第二十二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第二十五章现代殖民理论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节选)恩格斯写的1855年版序言(节选)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二章生产资本的循环第三章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五章流通时间第六章流通费用第二篇资本周转第七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第八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资本论》导读第3卷(1-3篇)
《资本论》第3卷导读第一篇至三篇 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引言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也是分配理论和竞争理论。
剩余价值相对说来是看不见的,在现象上,可以看见的是利润。
利润又是与资本成比例的。
这似乎是与价值规律相矛盾的,这也是“三位一体”公式的基础。
因此,应当进一步研究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的。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格的直接基础不再是价值而是含有平均利润的生产价格。
因此,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同时要说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起作用的特殊方式。
与剩余价值和价值相比,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是更加具体的东西,也是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意识中、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形式。
这样,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从理论上再现具体的最后一个环节或层次。
这个环节所在的层次正好是或直接操作的经济运行层次,以颠倒的方式表现的内在关系与范畴,在这个层次中成为可操作的对象,同时具有与内在关系不同的规律或机制。
因此,研究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不仅要注意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价值如何转化为平均价格,注意分配关系的制度特征,而且要注意利润、平均利润对资本的调节作用,资本如何在利润、平均利润的作用下,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流动,即资源是如何在利润、平均利润的作用下进行有效配置的。
实际上,从运行层次看,利润、平利润提供了一种关于效率标准的尺度。
1.方法与结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数量方法、动态方法2.重点阅读范围:《资本论》第3卷第1——5.1章,第8——10章,第12章。
一、成本价格、利润和利润率1.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P30.2——41.2)[1.)(v c +→k ,m k m v c w +=++=2.成本价格的两重意义。
3.成本价格掩盖了价值生产的真象。
x w m v x c +=+++)(,w x m x v c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P41.3——45.3)[1.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和所用资本的一个超过额。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全
二、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关系 (一)社会的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剩余价值总和等
于利润总和。 (二)商品生产价格同价值的偏差会互相抵销,应把这一点
理解为一种长时期发生作用的趋势。 (三)计算生产价格总和时,必须注意剔除利润的重复计算。
商品成本价格含义的修改。 (四)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化的基础的变化。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产生,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与劳
(一)前言:说明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 (二)第一、二节分别考察资本的价值构成和剩余价值
率对利润率的影响。
(三)结束语: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本章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拟定的题目补写。
(一)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周转时间或它的两个 构成部分(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任何缩短都会提高 利润率。
第五篇考察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相分离而形成的 生息资本,以及平均利润分裂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至此基本围绕分析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 级的经济关系。
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 现,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 分配的规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租进而分 析三大阶级的关系。第七篇研究资本主义各种收入 及其源泉,科学揭示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以及分配关系背后的阶级关系,批判“三位一体 的公式”中所体现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从而结束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
(四)现象反映本质往往是颠倒的。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在它们的具 体形式中获得了迷惑人的性质,人 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掩盖了。在 第三卷中,随着逻辑的不断展开, 马克思不断地揭露资本的拜物教性 质,科学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辩 证关系,马克思把对资本的批判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有机 地结合起来。
《资本论》讲义
•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各生产部门的利润 率首先会随着资本 有机构成的变化而变化。一般 说来,投在资本有机构成较低部门的资本, 由于 同一时间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多,因而利润率也较 高;投在资本有机构 成较高部门的资本,由于同一 时间获得的剩余价值较小,因此利润率也较 低。 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的关系,实质 上是由可变资本推 动的剩余劳动决定的。可变资 本所占比重越大,推动的剩余劳动就越多, 因而 剩余价值和利润就越多,利润率也就越高。
概述
• (一)三个决定 • 上一篇讲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这一篇分 析利润转 化为平均利润。由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以利润率 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为前提的;而且,利润转化为平均 利润以后,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所以,这一篇中 心是讲平均利润和生产价 格的形成,实际上又分析了 三个转化:第一,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第 二,利 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 三个转化并没 有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且进一 步说明了三个决定:第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 值;第二,剩余价值决定平均利润;第三,价值决定生 产 价格。
• (二)研究顺序 • 要分析平均利润,先要了解什么是平均利润 率;而利 润率的平均化,是由于不同生产部门利 润率存在着差 别。所以,要研究平均利润率,就要先研究不同生产 部门利 润率的差别问题。这一篇由第八章到第十二章 组成,第八章先分析‚不同 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 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这是提出问 题。第 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 转化为生产价 格‛,是回答前一章提出的问题,分析 各部门不等的利润率如何平均化为 一般利润率,利润 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及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 格。 第十章是在上一章分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基 础上,进一 步分析‚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 润‛,所以,这一章的 重点是关于价值和价格的理论。第十一章‚工资的 一 般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和第十二章‚补充说明‛, 都是对生产价格 的补充说明,都反复强调平均利润是 由剩余价值决定的,生产价格是由 价值决定的。
超额剩余价值价值转形研究中缺失的关键环节
超额剩余价值:价值转形研究中缺失的关键环节高广宇(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北京100049)摘要:围绕价值转形的争论已延续百年,争论是基于一个未明言的前提,即马克思有“一个”价值转形模型。
事实上,马克思提出了没有资本流动的价值转形、有资本流动的价值转形两套价值转形理论。
价值转形问题的实质是解释价值规律从简单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演进,这种演进的动力是生产力进步和资本的跨部门流动。
因此,只有把生产力进步、资本跨部门流动作为基本前提,才能解决价值转形问题。
在生产力进步的历史进程中。
超额剩余价值是最核心的概念。
关键词:价值转形;超额剩余价值;价值规律;资本有机构成中图分类号:f D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26X(20l O)06-0017埘一、问题的提出:鲍特凯维兹找错了问题点围绕价值转形的争论已延续百年,争论基于一个其未明言的前提,即马克思有“一个”价值转形模型。
其实不然,马克思事实上提出了两套价值转形理论。
意识到这一点,才是理解价值转形的开始。
马克思两套价值转形理论的区别,在于理论中有无资本流动。
《资本论》中有关价值转形的论述,集中在《资本论》第三卷的第九章、第十章和恩格斯的《资本论》第三卷增补中。
我们先看第九章的数学模型,以下表l、表2分别为价值转形的起点和终点。
111注意两表的第一栏“资本”,即价值转形前后五个部门各自的资本量:转形前各为100,转形后仍然各自维持在100。
很明显,在这个模型中,各部门的资本量在转形前后是不变的。
而在第十章,马克思认为,正是由于资本在各部门间的再分配,才导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资本会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抽走,投入利润率较高的其他部门。
通过这种不断的流出和流入,总之,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根据利润率的升降进行的分配,供求之间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比例,以致不同的生产部门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润,因而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嘲裹1价值转形的起点剩余剩余产品资本利润率价值率价值价值I.80c+20v100%2012020%I I.70e+30v l oo%3013030%n1.60e+40v100%加1加40%I V.85e+15v100%1511515%V.95c+5v l oo%51055%也就是说,在上文所引第九章的模型中,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即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如第1部门)吸引资本流入,转形后其资本量应该大于100。
《资本论》3课程讲义_《资本论》与当代经济
第三章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 关系
第三章的主要内容:说明利润率的变化,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可以和剩余价值率的变化不一致,从而揭示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 的数量关系。 第三章包括前言和两节,以及结束语。前言提出了本章研究的问 题、条件和次序;一、二两节对影响利润率的两个因素分别作了 考察。最后结束语,假定在一切因素都是可变的情况下,推论出 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性。 前言的主要内容:说明影响利润率变化的因素,为一、二节所研 究的问题,提供前提条件。 前言包括19段,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第1—4段); (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第5—17段); (三)本章研究的次序(第18—19段)。
第五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第五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不变资本使用 上的节约为什么会提高利润率,从而进 一步揭示利润的本质。 第五章包括五节。第一节对不变资本使 用上的节约作理论分析,其余四节以大 量的实际材料对理论分析作印证。
第一节 概论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阐述不变资本使用上节约的四种 形式,揭露不变资本使用上节约的资本主义特征:一 方面表现为资本固有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必然使工人 遭到更大的牺牲。 第一节包括34段,主要说明了四个问题: (一)以延长工作日为条件的节约(第1—7段); (二)以劳动的社会结合为条件的节约(第8—12段); (三)以技术进步、劳动生产力提高为条件的节约 (第13—21段); (四)以工人为牺牲的劳动条件的节约(第22—34 段)。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论述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按照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生产的商品价值,本来是由C+V+m组成的。但在社会表 面,它却表现为成本价格和利润之和。C+V转化为成本价格,m 转化为利润。这不仅歪曲了商品价值的本质,而且歪曲了资本和 剩余价值的本质。本章就是要说明商品价值的本质怎样被歪曲表 现的。 第一章包括39段,除前言外,主要说明了三个问题: 前言:联系第一、二卷,说明第三卷的研究对象(第1段); (一)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转化形式 (第2-23段); (二)利润是剩余和利润理论(第34—39段)。
第10讲 《资本论》第三卷介绍
1.第三卷的研究对象、中心
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是“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
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这具体形式包括: 其一,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资本、商业 资本、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等。 其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利润、 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 其三,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社会价值、个别 价值、平均价值、市场价值、名义价值等。
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不是一回事情。
⑷利润率下降会加速资本积累及资本集中。
3.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B.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目的和手段的矛盾。 ⑵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C.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⑴资本过剩的含义。 ⑵资本过剩与经济危机。 ⑶资本过剩包含着商品过剩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限制的小结。
2.利润率
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方式并使资 本关系神秘化。 ⑴使劳动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发生颠倒的生产
方式进一步发展。
⑵利润率作为表示预付总资本增殖程度的比 率模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省。
⑴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⑵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2.利润率
A.资本家预付总资本目的是生产一个超过预付
资本的价值余额。
B.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表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 比率或关系。 C.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 利润的前提。 ⑴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历史起点。 ⑵利润率包含了剩余价值在流通中获得的新 的规定。
⑸对李嘉图关于利润率下降理论观点的评述。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 (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论史批判
• 第二篇 《竞争与许多资本》
• 第三篇 《信用》
• 第四篇 《股份资本》
• 第2册《土地所有制》
• 第3册《雇佣劳动》
• 第4册《国家》
• 第5册《国家对外》
• 第6册《世界市场》
“五篇计划”结构及其内容
• 显然,应当这样来分篇∶ • (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
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分析过的意义上。 • (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
• 相反地,这一册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 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 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 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 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 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册中将要阐明的 资本的各种形态,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 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 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 一步地接近了。”
马克思经济学著作写作计划大事记
1、1857年8月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一方案。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1857年11月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二方案。 (《1857-1858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第177-178页) 3、1857年11月中旬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三方案。
国内有关六册结构计划较有影响的文章与著作
• 1、汤在新:《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六册结构”及科学意义》,载《经济研究》1985年第 4期。
• 2、顾海良:《西方学者研究<资本论>结构形成观点述要》,载《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 6期。
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
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
超额利润一部分生产部门具有资本的中等构成或平均构成,也就是说,这部分生产部门的资本的构成完全是或接近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
在这些部门中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同这些商品的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
如果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达到数学上的极限,那末,用这样的方法就会达到。
竞争会把社会资本这样地分配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以致每个部门的生产价格,都按照这些中等构成部门的生产价格来形成,也就是说,它们,k+kp'(成本价格加上成本价格乘以平均利润率所得之积)。
但是这种平均利润率,不外就是这些中等构成部门的用百分比计算的利润,在这些部门中利润是同剩余价值一致的。
因此,利润率在一切生产部门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是同资本的平均构成占统治地位的中等生产部门的利润率相等的。
因此,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的总和,必然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它的价1值的总和;但是很清楚,具有不同构成的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平均化,总是力求使这些部门同那些具有中等构成的部门相等,而不管后者是同社会的平均数恰好一致,还是仅仅接近一致。
在那些或多或少接近平均数的部门中间,又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平均化的趋势,它力求达到理想的即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中等水平,也就是说,以这种理想的中等水平为中心来进行调整。
于是,这样一种趋势必然会起支配作用,它使生产价格成为价值的单纯转化形式,或者使利润转化为剩余价值的单纯部分,不过这些部分不是按照每个特殊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而是按照每个生产部门所使用的资本量来分配的,因此,只要资本的量相等,那就不管资本的构成如何,它们都会从社会总资本所生产的总剩余价值中分到相等的份额(部分)。
因此,对中等构成或接近中等构成的资本来说,生产价格是同价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利润是同这些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
《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象与方法 (3)一.对象 (3)二.方法 (4)三.意义 (4)《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5)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6)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 (6)一.成本价格 (6)二.利润 (7)第二章利润率 (8)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9)一.m'不变,v/C可变 (9)二.m'可变 (9)三.总结 (9)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10)一.周转对利润或利润率的一般影响 (10)二.不同资本的周转时间对其利润率的影响 (11)三.正确计算年利润率 (11)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11)一.节约不变资本的途径 (11)二.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 (13)三.有关技术发明的论述 (14)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 (14)一.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 (14)二.资本的增值和贬值、游离和束缚 (15)三.原料价格变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16)本篇小结 (17)基本概念: (17)复习题: (17)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7)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17)一.研究的出发点 (17)二.资本构成与利润率的部门差别 (18)三.各部门资本周转时间的不同与利润率的差别 (18)四.利润率的差别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18)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9)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
超额利润 (20)一.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 (20)二.供求与价值 (22)三.资本主义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 (24)四.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5)五.所谓“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 problem) (26)本篇小结 (28)基本概念: (28)复习题: (28)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第十三章规律本身 (29)一.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二.利润增加和利润率下降的二重的规律 (29)第十四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30)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32)一.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 (33)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质和历史相对性: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 34三、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破坏:生产过剩的实质 (35)本篇小结 (36)基本概念: (36)复习题: (36)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37)第十六章商品经营资本 (37)第十七章商业利润 (38)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41)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商人资本 (41)二.商业资本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的作用 (41)本篇小结 (42)基本概念: (42)复习题: (42)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
4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余斌献给所有试图有所理性思考的人前言 (2)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3)第一章商品 (3)01.从简单的商品开始 (3)02.自私与无私之争 (4)03.丰产不丰收 (5)04.美国不在乎的比较优势 (7)05.市场经济助推信教 (7)第二章货币 (8)06.一块钱难倒经济学家 (8)07.良心和古董的价格 (9)08.纸币的诞生与超储备发行 (10)09.“坚挺”的美元 (11)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 (12)第三章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12)10.不得不办的企业 (12)11.资本家发财的秘密 (13)12.工人与资本家的“双赢” (14)1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障碍 (15)第四章剩余价值的生产 (16)14.不自由的加班 (16)15.三权分立和英美法系的恶行 (18)16.贫富差距的扩大 (18)17.经理们高收入的由来 (20)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的命门 (22)18.挡不住的经济危机 (22)19.笑到后面的中国老太太 (23)20.中美贸易顺差的治理 (24)21.诺贝尔奖得主对中国的无理指责 (25)22.被西方经济学隐身的商业及其利润 (26)第六章资本主义积累 (28)23.专制的企业私法 (28)24.失业理论获诺贝尔奖青睐 (28)第三篇变了形的商品经济 (30)第七章价值转形为生产价格 (30)25.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30)26.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无关 (33)第八章商业利润与地租 (34)27.广告费和品牌的“价值” (34)28.地方政府卖地不如卖房 (36)29.研发的收益来源于“租金” (38)第四篇金融资本的统治 (39)第九章生息资本 (39)30.无穷大的“资本”回报率 (39)31.偏高的首套房贷款利率 (40)第十章股份资本 (40)32.股份制是工业封建主义 (40)33.克林顿与中美“债转股” (41)34.股票的价格与泡沬 (42)第十一章通货膨胀 (43)35.美元的流通与人民币的升值 (43)36.通货膨胀不必物价上涨 (44)37.金融寡头的垄断 (46)第五篇新社会的曙光 (47)第十二章穷途末路的资本主义 (47)38.GDP增长的数字魔方 (47)39.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48)40.不过剩也危机 (48)41.历史并未终结 (50)第十三章自由人联合体 (50)42.重建个人所有制要以公有制为基础 (50)43,国有企业公有化 (51)44.按需分配的真正含义 (52)45.落后国家也能率先进入新社会 (54)前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起世界性经济危机和衰退时,西方一些国家的政要和资本家不得不压制住内心的厌恶和恐惧捧读《资本论》,就连罗马天主教会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有理。
《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
格出售。
第三、从质的方面看,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是剩余
价值的转化形式。从量的方面看,一切生产部门的利润总和等于剩余
价值的总和,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
2020/7/26
4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2.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是从商品按价值出售发展而来
要劳动时间)来实现。
如社会对某种产品的需要量为100件,其中包含100单位的第一种
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结果社会生产了110件。超过社会需要的
10件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实现。
2020/7/26
12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3.市场价格由市场价值(价值规律)决定而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 1)供求一致情况下,供求关系不会对市场价值发生影响 2)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假定供求一致的合理性 第一、对经济规律的探究要求抽象掉供求变动引起的假象; 第二、从一个较长时期看,供求由于偏离的互相抵消总是一致的; 3)供求关系只是说明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的偏离以及抵消这种偏离的趋势,
值就按中等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 第二、如果最坏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数量占最大比重,市场价
值就按最坏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 第三、如果最好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数量占最大比重,市场价
值就按最好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 (2)生产价格中的平均利润由社会剩余价值总额调节
1、竞争使利润平均化,使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第九章的结论)
第一、资本平均构成或中等构成的生产部门,其商品的生产价格
同价值是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其利润同剩余价值,是完全一致或
资本论(超值白金版)
17世纪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分离亚当·斯密理论中的庸俗成份并使之系统化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奥地利学派(心理学派)采用抽象演绎法,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
卡尔·门格尔 [奥]《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维塞尔[奥]《自然价值》1889年● 最早提出术语“边际效用”洛桑学派推进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
瓦尔拉斯[法]《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洛桑学派的奠基人美国学派较心理学派与数理学派出现晚,以分配为中心的独特体系。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财富的分配》1899 年● 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 “纯产品”理论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 现代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帕累托[意]《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年● 提出序数效应论和无差异曲线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上半叶18世纪继承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大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认为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19世纪下半叶数理学派以数学分析为工具,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
以折中主义手法糅合古典政治学的各种理论,建立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全新体系。
马歇尔[英]《经济学原理》1890年● 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威廉·杰文斯[英]《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年)● 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 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威廉·罗雪尔[德]《国民经济学体系》1854—1894 年● 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奠基者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德]《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1864 年● 以统计学进一步完善该学派研究方法卡尔·克尼斯[德]《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1853 年● 系统阐述该学派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就按最坏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 第三、如果最好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数量占最大比重,市场价
值就按最好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 (2)生产价格中的平均利润由社会剩余价值总额调节
从而形成新的市场价值
供求关系
市场价值(平均生产条件) 市场价格
供给<需求 1000×1+8000×2+100000× 3 = 3 109000
供给=需求 1000×1+8000×2+1000× 3 = 2 10000
一、商品按价值交换先于按生产价格交换 二、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 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四、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并不排斥超额利润的产生
2020/7/26
3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一、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是从按商品按价值交换发展而来的
———————————————————————— = 2小时
20300件
市场价格: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市场上买卖时要受供求关系 影响的价格。
2020/7/26
7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 价值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4.结论:价值规律既调节市场价值也调节生产价格 (1)从商品的市场价值决定分析 第一、如果中等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数量占最大比重,市场价
1090
上述三种情况说明:市场价值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平
均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占市场供给最大量商品的个别价值决定的。
2020/7/26
10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值 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2.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商品的市场价格按市场价值出售的条件
1)供求失衡引起市场价格波动,引起决定市场价值的平均生产条件变化,
1)商品按价值来交换不同于商品按生产价格来交换
在商品按价值出售情况下,技术水平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生产者, 其劳动时间相同,创造的新价值量相等,但由于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 不同,其商品的价值量肯定不同。(对此,商品生产者不会计较)
商品
生产 者
生产 资料 价值
8小时劳动 转移生产 资料价值
8小时劳动 消耗生活 资料价值
第一、商品交换成为普遍、经常的现象;
第二、交换双方的供需量大体相符;
第三、交换双方没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垄断。
3)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
第一、生产资料由劳动者所有变为归资本家所有;
第二、商品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
第三、资本和劳动力可以自由转移。
2020/7/26
1、竞争使利润平均化,使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第九章的结论)
第一、资本平均构成或中等构成的生产部门,其商品的生产价格
同价值是完全一致或接近一致的;其利润同剩余价值,是完全一致或
接近一致的。
第二、高于或低于平均资本构成的生产部门,在竞争的压力下,
其利润表现为平均利润,商品按由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构成的生产价
步掩盖。
第十章分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具体途径,说明商品
按价值出售先于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分析部门内部的竞争
形成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和生产价格;说明平均利润的形成并不排斥超额利润产生。
2020/7/26
2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 价值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条件生产下生产的个别价值就等于市场价值。
1000×1小时+8000×2小时+100000小时
———————————————————— = 3小时
109000
第三、占最大数量的商品是由较优生产条件生产的,较优生产
条件生产下生产的个别价值就等于市场价值。
1000×1小时+80×2小时+10×3小时
——————————————————— = 1小时
6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 价值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3.个别价值、市场价值、市场价格
个别价值:指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既是平均价值又是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最大量 商品的个别价值。
例如:
1小时×100件+1.5小时×200件+2小时×20000件
8小时劳动 创造新价值
商品 价值
利润 率
Ⅰ 100元 100元(c) 5元(v) 8元(m=3) 108元 2.86%
Ⅱ 50元 50元(c) 5元(v) 8元(m=3) 58元 5.45%
2020/7/26
5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 价值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2)商品按价值交换的条件:
第一、占最大数量的商品是由中等生产条件生产的,中等生产
条件生产的个别价值就等于市场价值。
1000×1小时+8000×2小时+1000×3小时
———————————————————— = 2小时
10000
2020/7/26
9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值 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第二、占最大数量的商品是由较差生产条件生产的,较差生产
《资本论》第三卷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值和市 场价格、超额利润
2020/7/26
1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 价值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与第三卷第九章的关系
第九章主要说明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导致商品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阐述商品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内在联
系;揭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转化对资本主义剥削的进一
格出售。
第三、从质的方面看,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是剩余
价值的转化形式。从量的方面看,一切生产部门的利润总和等于剩余
价值的总和,生产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
2020/7/26
4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2.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是从商品按价值出售发展而来
2020/7/26
8
第十章 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值 和市场价格、超额利润
二、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市场价值与市场价格
商品按市场价值出售的条件:第一、该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平均化
为市场价值;第二、该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平衡。
1.部门内部的竞争是市场价值形成的前提条件
部门内部的竞争使个别价值平均化为市场价值的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