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流行病学说课讲解共30页
合集下载
空间流行病学
空间依赖性挑战
总结词
空间效应、空间自相关、空间异质性、空间交互作用
详细描述
在空间流行病学中,疾病的分布与地理位置有关,具有空间效应和空间自相关。同时,空间异质性也会影响疾 病的空间分布。此外,空间交互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它可能影响疾病的空间分布和传播。
方法论挑战
总结词
模型选择、参数估计、模型验证、可视化呈现
要点三
研究方向全球化
空间流行病学研究已经从局部地区向 全球范围扩展,未来将进一步促进全 球范围内的空间流行病学研究合作和 交流。
空间流行病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
资源利用
空间流行病学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通 过空间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环 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为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空间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控制疾病传播
通过空间流行病学研究,可以 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传播途 径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更加科 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空间流行病学研究,可以 更加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为解决医疗 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提
供科学支持。
促进跨学科合作
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涉及医学、 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 多个学科领域,可以促进跨学 科合作和交流,推动相关学科
数据仓库
01
整合多源、多尺度数据为空间流行病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
02
实现疾病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空间分析
决策支持模型
03
基于空间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3
空间流行病学应用领域
公共卫生领域
疾病分布与传播
通过分析疾病的地理分布和传 播路径,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
《流行病学》演示PPT
流行病学研究应遵循相关伦理准则,如涉及人类受试者的研究需获得知情同意和 审查。
政策和法律框架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以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和公共卫 生干预措施。
完善法律框架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法律 保障和支持。
技术和方法的发展
创新技术应用
运用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流行病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与社会学的联系
流行病学与社会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流
行病学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学可以帮助流行病学更好地了解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例如社会经
济地位、文化、生活方式等。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借鉴流行病 学的研究方法,例如社会调查、社区
研究和定群研究等。
05
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社区干预试验
在社区范围内对目标人群进行整体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 的疾病发病率、患病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模型
疾病发生模型
描述疾病从健康状态到发生、发展 的过程,包括病因、危险因素、传 播途径等。
病因推断模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医学知识 ,推断疾病发生的病因及其与疾病 发生的关系。
现状
现代流行病学已发展为多学科 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 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领域
。
0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对特定时间、地点或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影 响因素。
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
对个别病例或系列病例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探讨可能的病因和疾病发展趋 势。
分析性研究
政策和法律框架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以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和公共卫 生干预措施。
完善法律框架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法律 保障和支持。
技术和方法的发展
创新技术应用
运用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流行病学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与社会学的联系
流行病学与社会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流
行病学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学可以帮助流行病学更好地了解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例如社会经
济地位、文化、生活方式等。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借鉴流行病 学的研究方法,例如社会调查、社区
研究和定群研究等。
05
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社区干预试验
在社区范围内对目标人群进行整体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 的疾病发病率、患病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模型
疾病发生模型
描述疾病从健康状态到发生、发展 的过程,包括病因、危险因素、传 播途径等。
病因推断模型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医学知识 ,推断疾病发生的病因及其与疾病 发生的关系。
现状
现代流行病学已发展为多学科 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广泛应用 在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领域
。
0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对特定时间、地点或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影 响因素。
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
对个别病例或系列病例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探讨可能的病因和疾病发展趋 势。
分析性研究
空间流行病学.
国内外研究现况
• 研究目的涵盖疾病分布研究和病因学研究 • 研究对象覆盖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研究方法融合了遥感、GIS、空间统计学以及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等
机遇和挑战
• 涉及多个领域知识结合和创新 • 数据的可获得性和保密性 • 数据质量,人口数据,疾病数据(编码),暴露测量 • 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影响结果的解释和外推
II. 以卫星定位系统和ESRI (Environmental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Inc.)资讯制图软件记录位置和样本信息,再藉由网 络平台将实验室资料整合在一起
运用ESRI 的软件与 掌上型计算机结合
III. 内部的Web 服务器自动侦测外部的数据库并取回新的数据, 形成详细的地图信息以供决策者参考。
WN病毒追踪系统(WN Virus Tracking System)的运行机制
I.
搜集家禽、人体、蚊子、死亡鸟类上采集到的WN病毒相关资料
宾夕法尼亚州WN监测的官方网站统计资料
Sentinel testing may produce multiple positive results for an individual animal.
分析技术--数据类型
• 空间数据--具有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的数据
• 点数据--从某一具体的地理位置(如住宅区、工作地点或娱乐
场所)采集到的数据
• 面数据--从某一特定的区域获取的人口和健康数据,其具有
集合性,又称计数数据。
分析技术--主要分析框架和技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疾病危险性的估计和预测 • 疾病聚集性分析 • 暴露和疾病的相关分析 • 空间聚类
实 例1
饮用水硬度和急性心梗的关联分析(西班牙)
流行病学概述PPT课件
大流行(Pandemic): 某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 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期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 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
失年。
二、疾病的三间分布
疾病的地区分布 疾病的时间分布 疾病的人群分布 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地区分布
判断 疾地方病性在疾国病家的间依与据国家内的分布 1随.居年住疾龄在的病当增的地长城的而乡各上分人升布群,组相该反病,发居病住率在均其高他,地并区的且 相似 疾人群病组的该地项方病聚发集病率性均低,甚至不发病。
死亡专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死亡专率=-------------------------×K
同期平均人口数
死亡频率的测量--病死率 (fatality rate)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 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K
疾病频率的测量-罹患率 (attack rate)
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 标, 但它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
罹患率=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疾病频率的测量--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 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某时间内某病病例数
2. 外来健康人在地进方入性当地居自住然一地定方性时间后可发病, 其经一发定病时率间同后当该地输病居入的民性发相病似率;自可自然下该疫降地源区,性 迁患出者的症居状民减,
轻或呈自愈趋势。
统计地方性
3.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2、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3、周期性(cyclic change) 4、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失年。
二、疾病的三间分布
疾病的地区分布 疾病的时间分布 疾病的人群分布 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地区分布
判断 疾地方病性在疾国病家的间依与据国家内的分布 1随.居年住疾龄在的病当增的地长城的而乡各上分人升布群,组相该反病,发居病住率在均其高他,地并区的且 相似 疾人群病组的该地项方病聚发集病率性均低,甚至不发病。
死亡专率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亡总数
死亡专率=-------------------------×K
同期平均人口数
死亡频率的测量--病死率 (fatality rate)
表示在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人中因该 病而死亡者的比值。
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K
疾病频率的测量-罹患率 (attack rate)
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 标, 但它常用于较小范围或短期间的疾病流行。
观察期间的新病例
罹患率= 同期暴露人口数
×K
疾病频率的测量--患病率 (prevalence rate)
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 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某时间内某病病例数
2. 外来健康人在地进方入性当地居自住然一地定方性时间后可发病, 其经一发定病时率间同后当该地输病居入的民性发相病似率;自可自然下该疫降地源区,性 迁患出者的症居状民减,
轻或呈自愈趋势。
统计地方性
3.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2、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3、周期性(cyclic change) 4、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GIS与流行病学 ppt课件
•
• •
卫生系统GIS 主要应用于血吸虫病、疟疾等 寄生虫病的防治研究中。
2019/1/16 7
G IS 定义
• G IS 的定义有很多。Blskemore 的定义 • 是, 对数字空间信息具有存贮、操作、分 析、建立模型和绘图作用的电脑软件包。 • • G IS 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 和应用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数据, 以多种形式输出数据或图形产品。
• 主要研究内容 • 疾病地图、地理相关研究、聚 集性检测与疾病的聚集性等。
2019/1/16 3
• 。随着现代计算机软硬件(如地理信息系统, GIS) 、遥感技术(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和统计学方法(如贝叶斯模型的MCMC 技术) 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公众、政府和媒体对环 境与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极大地促进了空 间流行病学的发展与应用
•
并对患者的居住地与饮用水井之间的关系进 行简单的空间分析找到了霍乱病的根源,
2019/1/16
16
疾病的可视化分析
• 、可视化分析是指在空间分析中将图形信息与属性信息
直接匹配而成,
•
可视化分析是以空间结构数据库为基础, 利用GIS 的 地图创建功能, 制作专题地图, 用于可视化的描述疾病 或媒介的空间分布
GIS与流行病学
2019/1/16
1
空间流行病学的定义
• 空间流行病学 —— 流行病学的一个分 支,是一门描述、定量和解释疾病在地理 上分布变化的学科,特别是针对小面积范 围内环境暴露中疾病分布的变化。
2019/1/16
2
涉及学科领域
•
涉及到流行病学、统计学、地 理学、人口统计学和环境卫生学、 社会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流行病学概论PPT课件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用途
❖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 探讨病因与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 ❖ 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 ❖ 疾病的预防控制 ❖ 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第四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特征
❖ 群体的特征 ❖ 对比的特征 ❖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 疾病多病因论的观点 ❖ 预防为主的观点 ❖ 发展的特征
第五节 流行病学进展
一、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学科形成前期 (~18世纪) ❖学科形成期 (18世纪末~20世纪初) ❖学科发展期 (20世纪40、50年代~)
❖ (现代流行病学时期)
第五节 流行病学进展
(一)、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以前
❖ 古希腊医师 Hippocrates 著有《空气、 水与土壤》:阐述了气候、土壤、水、生 活方式、营养与疾病的关系;提出了流行 (epidemic)一词。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 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 康的问题。
——Last.《流行病学辞典》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 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 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 略和措施的科学。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
❖唐:永和末年(公元356年),多疾疫,旧制 朝臣家有时疾染易3人以上者,身虽无疾, 百日不得入宫。
第五节 流行病学进展
(一)、学科形成前期:18世纪以前 ❖ 隋:开皇初年(公元581~589年),开设“疠
人坊”,隔离麻风病人。
❖ 宋 : 11 世 纪 , 峨 眉 山 人 创 用 “ 种 花 ” 预 防 天 花。
第五节 流行病学进展
威 廉 . 法 (William Farr 1807—1883) , 英 格 兰 和 威 尔 士登记总署的第一任摘要的编撰 人。他阐明了若干条流行法则, 定义了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关系。 他观察到流行似乎发生在不卫生 地区,经过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然后下降。由此他用数学方法证 明:一个正在减弱的流行,其死 亡率以一个相对固定的加速度减 小,从而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以解 释流行性疾病的自然史。
流行病学演示PPT
25
四、三类常用观察流行病学方法之间 的内在关系
横断面研究:比较三间分布(假设)
病例对照研究:评价和探求既往暴露(假设 和分析)
队列研究:评价暴露的不同,并追踪结局的 不同(通过观察来验证假设)
26
第三节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 础医学的关系
微观、病人个体、群体宏观
27
一、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
18
二、实验性研究 又称干预研究
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
19
1、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常见的主要是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要求遵循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
20
2、非随机对照试验
(1)类实验semi-experiment
35
36
发病时间
平稳期
新 发 病 例 分 析 与 排 查
缓降期
处 理
爆 发 点
高峰期
者 医人 隔 院群 离 收管
治理
消管接 集重 毒理触 中点
点人切
疫病密
截止6月10日北京市SARS病例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6666666666--------------------------------------------------------------------------------------------------56789111111111122222222223312345678911111111112222222222312345678911111111112222222222331234567891012345678901234567890101234567890123456789001234567890123456789010
四、三类常用观察流行病学方法之间 的内在关系
横断面研究:比较三间分布(假设)
病例对照研究:评价和探求既往暴露(假设 和分析)
队列研究:评价暴露的不同,并追踪结局的 不同(通过观察来验证假设)
26
第三节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 础医学的关系
微观、病人个体、群体宏观
27
一、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
18
二、实验性研究 又称干预研究
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
19
1、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
常见的主要是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要求遵循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
20
2、非随机对照试验
(1)类实验semi-experiment
35
36
发病时间
平稳期
新 发 病 例 分 析 与 排 查
缓降期
处 理
爆 发 点
高峰期
者 医人 隔 院群 离 收管
治理
消管接 集重 毒理触 中点
点人切
疫病密
截止6月10日北京市SARS病例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6666666666--------------------------------------------------------------------------------------------------56789111111111122222222223312345678911111111112222222222312345678911111111112222222222331234567891012345678901234567890101234567890123456789001234567890123456789010
流行病学PPT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往往受到数 据可靠性的影响,如果数据不 可靠,那么研究结论也难以让
人信服。
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与可解释性问题
研究结果可重复性差
由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同的研究团队可能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 ,这使得研究的可重复性成为一个挑战。
研究结果解释困难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往往需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解释,而结果的解释有时会面临着 种种困难,如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因果关系判断、研究结果的外部有效性等。
03
疾病流行趋势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和流行病学模型,预测 疾病未来的流行趋势,为防控策略制 定提供参考。
健康相关行为研究
行为影响因素
研究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 各种因素,如社会环境、 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
行为干预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 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措 施,如控烟、限酒、合理 饮食等。
行为效果评估
监测疾病传播
对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 的传播进行密切跟踪,及 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监测健康影响因素
通过对环境、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等因素的监测, 评估其对健康的影响,为 干预措施提供方向。
疾病负担评估
01
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通过统计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 估疾病的负担和危害程度。
02
疾病经济负担
计算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直接和 间接成本,评估其对个人和社会的经 济负担。
队列研究
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并观察两组在结局上 的差异,从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
实验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通过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干预 措施和结局上的差异,从而评估干预措施对疾病或健康状况 的影响。
人信服。
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与可解释性问题
研究结果可重复性差
由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不同的研究团队可能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 ,这使得研究的可重复性成为一个挑战。
研究结果解释困难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往往需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解释,而结果的解释有时会面临着 种种困难,如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因果关系判断、研究结果的外部有效性等。
03
疾病流行趋势预测
基于历史数据和流行病学模型,预测 疾病未来的流行趋势,为防控策略制 定提供参考。
健康相关行为研究
行为影响因素
研究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 各种因素,如社会环境、 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
行为干预措施
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 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措 施,如控烟、限酒、合理 饮食等。
行为效果评估
监测疾病传播
对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 的传播进行密切跟踪,及 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监测健康影响因素
通过对环境、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等因素的监测, 评估其对健康的影响,为 干预措施提供方向。
疾病负担评估
01
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通过统计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 估疾病的负担和危害程度。
02
疾病经济负担
计算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直接和 间接成本,评估其对个人和社会的经 济负担。
队列研究
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并观察两组在结局上 的差异,从而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
实验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通过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干预 措施和结局上的差异,从而评估干预措施对疾病或健康状况 的影响。
空间流行病学ppt
地理信息系统(GIS)
01
整合、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空间数据,为空间流行病学研究提
供技术支持。
空间分析方法
02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
析等,深入挖掘疾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传播规律。
空间统计模块
03
GIS的空间统计模块可实现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流行病学
的空间模式识别和预测提供依据。
空间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包 括地理学、统计学、公共卫生学等领域,以 共同推动空间流行病学学科的发展。
研究不足与展望
空间流行病学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如数据质量、空间异质性、模型 方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研究方法上,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 精准、高效的时空分析方法和可视化 技术,以提高空间流行病学研究的可 靠性和实用性。
空间关联分析
01
Moran's I指数
衡量空间单元之间的全局关联程度,判断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
02
Geary's C指数
比较不同空间单元之间的局部关联程度,揭示空间异质性。
03
Getis-Ord G*指数
识别高值与低值的空间单元聚集区,揭示空间热点。
空间预测与模拟
1 2
基于回归模型的空间预测
利用回归模型建立空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 预测未知空间单元的值。
集程度及其显著性。
空间影响因素分析
03
探讨影响空间关联、空间预测和模拟结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04
空间流行病学应用案例
空间流行病学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空间聚集性分析
通过空间聚集性分析,发现传染病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流行病学绪论PPT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以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和预防为主要研究内容, 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 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组织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
社区干预试验
将整个社区或社区的某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 试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普查
对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进行调查,以了 解疾病、健康状况和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 及其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将与生物学、医学、地 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进行 更紧密的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 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进一步拓展 其研究领域和深度。
流行病学研究将越来越注重个体 和社区的差异性,以及环境和生 态因素的影响,从而为制定更加 精准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 依据。
面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流行病 学研究将更加强调国际合作和信 息共享,共同应对包括新型疫情 在内的公共卫生危机。
健康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可以为健康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 学依据。例如,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 险因素,因此制定相应的控烟措施对于预防肺癌具有重要的 意义。
疾病监测和预警
疾病监测
流行病学通过对疾病发生和变化趋势的监测,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为决策者提供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疾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的特点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研究内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在 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促进 健康。流行病学具有群体性、对比性、综合性、预防性、社 会性等特点。
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评估疾病负担和健康状况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对疾病的发病、死亡、伤残等负担进行准确的评估,为制定卫生政策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PPTPPT教案-2024鲜版
与临床医学的交叉
将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水 平。
与公共卫生学的交叉
共同制定和实施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保障人群健康。
26
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跨国传播疾病风险增加,需要全球协作进行防控。
2024/3/28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国际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更加便捷,促进流行病学研究 进步。
对疾病的影响。
现场试验
在现场环境下进行试验,接受干 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 其亚组人群,以观察干预措施对
整个人群的效果。
类实验性研究
不能随机分组或没有平行对照, 只能根据现有条件进行分组和比 较,以探讨干预措施与疾病之间
的关联。
2024/3/28
18
分子流行病学技术
基因型分析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型进行检 测和分析,以了解基因型与疾病之间
1 2
数据来源多样化
包括医疗记录、调查报告、实验室数据等,需进 行有效整合。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存在缺失、错误或重复数据,需要进行清洗和校 验。
3
数据处理技术要求高
需要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
2024/3/28
25
多学科交叉融合机遇
2024/3/28
与基础医学的交叉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流行病学提供理论基础。
14
04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2024/3/28
15
描述性研究
01
现况调查
收集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
料的分布特征加以描述。
2024/3/28
02 03
将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水 平。
与公共卫生学的交叉
共同制定和实施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保障人群健康。
26
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跨国传播疾病风险增加,需要全球协作进行防控。
2024/3/28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国际合作加强,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更加便捷,促进流行病学研究 进步。
对疾病的影响。
现场试验
在现场环境下进行试验,接受干 预措施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 其亚组人群,以观察干预措施对
整个人群的效果。
类实验性研究
不能随机分组或没有平行对照, 只能根据现有条件进行分组和比 较,以探讨干预措施与疾病之间
的关联。
2024/3/28
18
分子流行病学技术
基因型分析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型进行检 测和分析,以了解基因型与疾病之间
1 2
数据来源多样化
包括医疗记录、调查报告、实验室数据等,需进 行有效整合。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存在缺失、错误或重复数据,需要进行清洗和校 验。
3
数据处理技术要求高
需要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
2024/3/28
25
多学科交叉融合机遇
2024/3/28
与基础医学的交叉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流行病学提供理论基础。
14
04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2024/3/28
15
描述性研究
01
现况调查
收集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
料的分布特征加以描述。
2024/3/28
02 03
空间流行病学
人类疾病分布特征的深入挖掘
通过整合多源医学数据和地理数据,医学地理学将深入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 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地理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大数据和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医学地理学将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以 更好地揭示人类疾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THANKS
02
空间流行病学方法
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空间自相关
用于评估疾病在地理空间中的集群现象, 以及识别高发病率区域。
空间扫描统计
通过扫描空间中各区域的发病率,寻找异 常区域,判断是否存在空间异质性。
空间权重矩阵
用于描述空间中各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 根据距离、方向、大小等因素设定权重。
空间回归分析
将空间数据和流行病学数据结合,建立回 归模型,分析疾病影响因素。
空间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疾病监测与预测
通过整合多源数据,空间流行病学将在疾病监测和预测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 决策依据。
健康政策制定
通过揭示健康问题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空间流行病 学将为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公共卫生 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资源优化配置
空间流行病学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空间流行病学概述 • 空间流行病学方法 • 空间流行病学应用 • 空间流行病学展望
01
空间流行病学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空间流行病学是一门探讨疾病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它利用地理信息 系统(GIS)和其他空间分析技术对疾病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以揭示疾病 的分布规律、预测疾病趋势和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整合多源医学数据和地理数据,医学地理学将深入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 素,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地理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大数据和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医学地理学将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以 更好地揭示人类疾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THANKS
02
空间流行病学方法
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空间自相关
用于评估疾病在地理空间中的集群现象, 以及识别高发病率区域。
空间扫描统计
通过扫描空间中各区域的发病率,寻找异 常区域,判断是否存在空间异质性。
空间权重矩阵
用于描述空间中各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 根据距离、方向、大小等因素设定权重。
空间回归分析
将空间数据和流行病学数据结合,建立回 归模型,分析疾病影响因素。
空间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疾病监测与预测
通过整合多源数据,空间流行病学将在疾病监测和预测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 决策依据。
健康政策制定
通过揭示健康问题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空间流行病 学将为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公共卫生 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资源优化配置
空间流行病学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空间流行病学概述 • 空间流行病学方法 • 空间流行病学应用 • 空间流行病学展望
01
空间流行病学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空间流行病学是一门探讨疾病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它利用地理信息 系统(GIS)和其他空间分析技术对疾病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以揭示疾病 的分布规律、预测疾病趋势和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教学课件
11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 16世纪中叶,1543年人体解剖学奠定,生理学(1628年) 迅速发展,以及列文霍克(Leeuwenhoek A) 发明显 微镜后,人们开始认识了病原,琴纳(Edward Jenna) 发明牛痘接种法(smallpox vaccination),成为18世纪 预防医学的一项重大成就。
流行病学教学课件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第一章 绪论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 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早期的流行病学重点 是研究人类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分布和频率,以后 扩展到研究疾病的分布和频率的决定因素。当代著 名流行病学家Rothman认为:病因和预防是一个硬 币的两面。现代流行病学则更强调了流行病学作为 应用学科在预防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方法学在医学 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的 核心科学。它不仅是预防医学中的主导学科,也是 现代医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流行病学是扎根 于生物学、逻辑学和哲学的一门科学。
2023/6/25
8
2023/6/25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 Hippocrates (hih POK ruh teez) lived 400 years before the birth of Christ.
• He i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medicine because many of the things he discovered are still practiced today.
2023/6/25
流行病学课件模板-021(共33)
《流行病学》:二、传染源
二、传染源:
慢性携带者往往呈间歇性排出病原体现象, 故应多次反复检查,至少连续3次阴性, 才可认为病原体携带状态已经消除。对这 类病原携带者管理不善,往往可引起疾病 爆发或流行。 3.健康病原携带者(healthycarrier)整 个传染过程均无明显症状而排出病原体者 称为健康病原携带者。这种携带者只能由 实验室检验方法证实。
《流行病学》:二、传染源
二、传染源:
通称的某病的潜伏期是指最常见的潜伏期, 例如水痘的潜伏期最短10天,最长21天, 最常见的潜伏期是14~18天。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应用: (1)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 征。一般短潜伏期传染病来势猛,停息快, 常呈爆发型,如流行性感冒;而长潜伏期 传染病的流行持续较久。 (2)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染时间,以 追索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二、传染源
二、传染源:
轻型或非典型病人往往不加隔离,他们可 以自由活动,故流行病学意义较大。个别 轻型病人由于从事膳食工作或托幼机构工 作,而导致疾病在该单位爆发或流行,屡 见不鲜。 具有慢性临床过程的病人,由于持续排出 病原体,因而对周围健康人群威胁拖长, 例如结核病病人。 3.恢复期 临床症状消失,病人进入恢复 期。
《流行病学》:一、传染过程
一、传染过程:
宿主机体对病原体传染过程反应的轻重程度的频率称为感染谱(spectrum ofinfection ),又称感染梯度(gradient of infection)。 不同传染病具有不同的感染谱,一般可概括为三大类: 传染病感染谱”/ 图8-1 传染病感染谱 1.以隐性感染为主 这类传染病隐性感染所占比例很大,换言之,只有一 小部分感染者在感染后有明显临床征象出现,严重的和致死性病例更属罕 见。
流行病学学科的理解ppt
源的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人群健康。
02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普查
对某一人群进行逐个调查,以描述其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
抽样调查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对某人群中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情况。
生态学研究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环境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以病例和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暴露史和特征的比较,探讨疾病与危险 因素的关系。
05
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面临的挑战
1 2 3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 完全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的复杂性等。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困难
流行病学研究中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数据 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解释过程中可能存在误 差和不确定性。
疾病谱的变化和耐药性的出现
流行病学学科的理解
目录
• 流行病学概述 •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 流行病学的应用 •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 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01
流行病学概述
定义与目的
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策略的科学。
研究目的
流行病学旨在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病因研究和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03
提高研究质量
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提高流行病学研究
的整体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预防和控制并重
未来流行病学研究将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通过深入探究病因、病理机制等,提出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流行病学课件模板-018(共33)
《流行病学》:一、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的概念:
2.多病因说 随着对病因知识的积累,认 识到多种慢性病或非传染病,甚至于急性 疾病和传染病的病因并不是单一的。如结 核病,由于缺乏营养、居住拥挤、贫穷和 遗传因素等使身体对结核杆菌的易感性增 高。在这种情况下,暴露于结核杆菌,才 受到感染,此后结核杆菌侵袭组织才发生 结核病。霍乱弧菌对于霍乱的发生也类似。
《流行病学》:一、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的概念:
有学者将这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表示为: 流行病学三角学说(Gordon),Ront (1982)、岡田搏(1982)分别用图表示 病原、宿主、环境三者的关系;Susser (1973)绘图(车轮模式)表示三者的关 系。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疾病 的发生、发展中,除生物因素外,社会因 素、心理因素也起着重大作用,这种医学 观点的发展,即现在被称为社会-心理-生 物医学模式。
《流行病学》 课件模板-18
《流行病学》:第七章 病因及其推断
第七章 病因及其推断:
病因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和疾病 的诊断有关,还关系到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等等。因此,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均很 重视疾病病因的研究。流行病学是从预防 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出发,从群体水平 去探讨疾病病因及如何作用于疾病。
《流行病学》:一、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的概念:
但有些传染病不尽符合这四条原则,如某 些传染病病情发展后,病原微生物可能从 身体消失,而在患者不能发现此病原微生 物。只有当此特异因子是一种强有力的传 染因子,或者有足够数量时才符合这些原 则。 根据Koch原则开创了生物性病原的研究, 在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上曾起过重大的作 用,而成为医学观点的生物医学模式的组 成部分。
《流行病学》:一、病因的概念
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的论述PPT课件
(一)疾病在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
2.在国家内的分布
疾病在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发病率也有明显差别。 例如: 我国血吸虫病仅限于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3个省份流行; 疟疾:南方发病率为高; 地方性甲状腺肿以远海的山区为准; 鼻咽癌主要分布于华南,广东最高,人称“广东瘤”; 高血压的患病率北方高南方低; 原发性肝癌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食管癌以河南、河北、山西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的发病率最 高
年龄
★年龄是人群分类的重要特征标识,也是描述疾病在人群 中分布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年龄有关
死亡率
5-9岁
40岁
发病率
幼年型
大多数传染病,也称儿童传 染病,如麻疹、脊灰等
青壮年型
血吸虫病、淋病、爱滋病等
高年型
胃癌、乳腺癌、冠心病、 脑卒中等
幼年高年型
一些呼吸道疾病,如肺 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 疾病的分布是指通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 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什么时间发病多、发病少, 在什么地区发病多、发病少及在哪些人群中发病多 或发病少的现象,即疾病的人群现象。它可通过了 解疾病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的分布特征来探索 疾病的病因及预防疾病。这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 和基础。
•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1.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 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2.通过对疾病分布的描述, 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是临床诊断很有价值的 重要信息。3.对疾病分布规律和决定因素的分析有 助于为合理地制订疾病的防制、保健对策及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
(一)年龄
由于不同年龄人群的易感程度、生活习惯及活动范 围不同,某些疾病与年龄关系较密切。作为一个混 杂因素,在大多数疾病中因年龄出现的频率差异要 比其他变量为大。一般来说,慢性病有随年龄增长 发病率随之增加的趋势。相反,对急性传染病来说, 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有减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