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队列研究教案
05预防专业《流行病学》教案第4章-队列研究
4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Secrets, 2005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何谓队列研究
2.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3.熟悉队列研究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
讲授层次及时间安排(分)
教案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第4章队列研究
授课对象2005年级预防医学专业
授课教师郭小娟
温州医学院
教案
授课日期:2009-9-17教案编号:09-9-4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年级
2005
专业、层次:2005年级预防医学专叶
教师
郭小娟
地点
7B508
学时:3学时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10
重点讲解
重点和难点:
1.队列研究的原理
2.队列研究方法及资料分析的应用
教法
专业英语名词:
第4章队列研究
一何谓队列研究
(一)实例说明
5
一般介绍
(二)定义
5
重点讲解
(三)提出问题
5
实例说明
二基本原理
(一)概念和种类10详细源自解(二)误差和偏倚10
详细讲解
(三)样本量和资料分析
10
详细讲解
三实例
(一)吸烟与肺癌
10
一般介绍
(二)CS2暴露组发生心肌梗死
10
详细讲解
(三)优缺点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
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
队列队形教案精品多篇教育教学方案
1.板书内容应包括队列队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动作要领等关键信息。
2.板书布局要合理,字体要清晰,颜色要鲜明,以提高视觉效果。
五、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补充说明:
1.作业题目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作业答案要详细,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3.队形变化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份队列队形训练计划。
答案:略。
2.作业题目:简述队列队形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
答案:队列队形在集体活动中具有组织性强、便于指挥、提高活动效率等优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4.板书设计;
5.作业设计;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应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课程目标进行合理设置。在本教案中,教学难点为队列队形动作的准确性与流畅性,重点为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要领及队形变化的实际应用。
补充说明:
1.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1.反思评价方式是否全面、客观,能否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完善评价体系,使之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能力提升。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提高学生的动作执行能力,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队列队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队列队形动作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要领及队形变化的实际应用。
2024精选班队列精品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班队列精品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队列队形》这本教材第四章“队列变换”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队列变换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和实际操作技巧。
通过这一章节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高效地进行队列变换,提高队列整体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队列变换基本原则,理解各种变换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2.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熟练地进行队列变换。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队列变换中协调性与节奏感。
教学重点:队列变换基本原则及具体操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视频、PPT、口哨、指挥棒。
2. 学具:队列队形练习场地、标志物。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队列队形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队形变换中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理论讲解(10分钟)通过PPT和教学视频,讲解队列变换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两个典型队列变换案例,分析其变换过程,讲解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按照案例进行队列变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展示与评价(1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队列变换基本原则2. 队列变换具体方法3. 队列变换操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队列变换基本原则。
(2)举例说明队列变换具体方法。
(3)结合实际,设计一个队列变换方案。
2. 答案:(1)队列变换基本原则:统一指挥、动作迅速、整齐划一、协调一致。
(2)队列变换具体方法:直线变换、曲线变换、分队变换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队列变换练习,但在变换过程中,部分学生协调性和节奏感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队列比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队列队形编排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队列研究课题设计
队02列研究课题的设计步骤
与方法
明确研究目的与假设
明确研究目的
• 分析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的关系 • 评估暴露因素的风险和保护因素 • 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明确研究假设
• 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暴露因素对结局的发生具有剂量-反应关系
选择合适的队列与研究对象
选择合适的队列
•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或职业作为队列 • 考虑队列的可比性和可及性,便于数据的收集和随访
模
队列数据的生存分析
生存分析概念
• 生存分析是一种研究事件发生时间和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方法 • 适用于研究结局发生、复发等事件的时间分布
生存分析方法
•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点的生存率 •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暴露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
队列数据的因果推断方法
因果推断方法
队列研究的方法
• 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等,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 • 暴露因素测量: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暴露因素的信息 • 结局测量:通过随访、记录等方式,观察研究对象的结局发生情况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队列研究的适用范围
• 适用于研究慢性病、传染病等疾病的病因和预防 • 适用于研究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暴露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确定测量方法
• 暴露因素测量:通过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暴露因素的信息 • 结局测量:通过随访、记录等方式观察研究对象的结局发生情况
03
队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设计并实施队列数据的收集方案
设计数据收集方案
• 确定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记录表等 • 制定数据收集流程,如随访计划、数据清理方法等
第4章 队列研究教案
5.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第四节 偏倚及其防止
一、常见偏倚的种类
1.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2.失访偏倚(lost to follow-up)
3.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4.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二、常见偏倚的预防
1.选择偏倚的防止
1查阅医院、工厂、单位及个人健康保险的记录或档案;
2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
3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4境调查与检测。
(二)随访(掌握)
1.随访对象与方法
2.随访内容
3.观察终点
4.观察的终止时间:
5.随访的间隔
6.随访者
六、质量控制(掌握)
1.调查员的选择:
2.调查员培训:
3.制定调查员手册: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发病率
暴露组
a
b
a+b=n1
a/n1
非暴露组
c
d
c+d=n0
c/n0
合计
a+c=m1
b+d=m0
a+b+c+d=t
二、人时的计算
1.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精确法)
2.用近似法计算暴露人年
3.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
三、率的计算
(一)常用指标
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
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同时由于跨时太长,研究对象也容易从半途中了解到研究目的而改变他们的态度。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最新版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队列队形”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队列队形的分类及基本要求,包括直线、斜线、圆形等队形;步伐的整齐与协调,重点关注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等基本步伐的训练;口令的准确与洪亮,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纪律性。
2. 培养学生步伐的整齐与协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口令的准确与洪亮,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步伐的整齐与协调,口令的准确与洪亮。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分类及基本要求,反应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口哨、指挥棒、队列队形示意图。
2.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校园运动会开幕式上的队列队形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队列队形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队列队形的分类及基本要求,步伐的整齐与协调,口令的准确与洪亮等方面的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直线队形为例,示范并讲解齐步走的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直线、斜线、圆形等队形的练习,重点关注步伐的整齐与协调。
5. 口令训练(10分钟)进行口令的准确与洪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反应能力训练(10分钟)设计一些简单的口令反应游戏,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队列队形分类及基本要求2. 步伐的整齐与协调3. 口令的准确与洪亮4. 反应能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队列队形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2. 答案:(1)队列队形分类:直线、斜线、圆形等。
基本要求:步伐整齐、口令准确、反应迅速。
(2)齐步走的动作要领:身体保持正直,步伐均匀,手臂自然摆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 ppt课件
意义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 部分占全部发或死亡的百分比
2019/1/29 31
E
A、B、C、D 暴露组发病率 A、B、C、D 非暴露组发病率
2019/1/29
32
全人群发病率 非暴露组发病 PAR % 10 % 0 全人群发病率
P RR 1 0 PAR % 10 % 0 P RR 1 1 0
2019/1/29
29
(二)联系强度 估计
1. 相对危险度 RR= 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
2. 归因危险性 AR=暴露组发病率一非暴露组发病率
2019/1/29 30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EF)
AR % Ie I Ie
0
× 100%
或
AR %
RR 1 × 100% RR
暴露人 年 6.19
30~ 35~ 86.08.20~87.04.21 共 8 个月 合 0.67 人年 87.04.22~92.04.21 共 5 人年 92.04.22~97.04.21 共 5 人年 97.04.22~97.10.15 共 5 个月 24 天 合 0.48 人年 88.08.20~97.10.15 共 11.15 人年
观察时间 (第 x 年) 1 2 3 4 5 合计
年初人数 (Ix) 2903 2954 2987 3002 2995
表 4-7 寿命表法计算人年实例 年内进入人数 年内发病人数 Nx Dx 123 8 115 6 42 9 35 8 0 7 38
年内失访人数 Wx 64 76 18 34 18
暴露人年数 Lx 2928.5 2970.5 2994.5 2998.5 2982.5 14874.5
队列研究PPT课件
数据收集与整理
确定数据收集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因素,选择合 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
实验室检测、医疗记录等。
制定数据收集计划
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包括 数据收集的时间点、数据收集的 内容和数据收集的质量控制等。
进行数据收集
依据数据收集计划,进行数据 收集工作,并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多因素分析可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结构方程 模型等方法,评估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应,进一 步揭示研究因素与结局事件之间的复杂关系。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病因研究
队列研究能够揭示暴露因素 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
病因提供有力证据。
SUMMAR Y
结果
研究发现,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良的阅读习惯和缺乏户外活动等 是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该研究为近视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实例三:某城市心血管疾病队列研究
目的
研究某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及 其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 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健康的生 活方式和定期检查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确定研究的主要因素,包括暴露因素和结 局变量,并确定它们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 准。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
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因素,确定合适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以确保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研究的可靠性。
纳入研究对象
依据纳入标准,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纳入研究队列。
排除研究对象
依据排除标准,将不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排除出研究队列。
第4章 队列研究教案(完整资料).doc
各种效应估计指标的定义、意义及适用情况
第4学时
队列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为失访
与其他研究偏倚预防方法相同
与其他研究偏倚预防方法相同
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记忆
本章要求的英文单词:
cohort study队列研究
cumulative incidence累积发病率
incidence density发病密度
3.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较少,又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故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5.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二、缺点
1查阅医院、工厂、单位及个人健康保险的记录或档案;
2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
3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4境调查与检测。
(二)随访(掌握)
1.随访对象与方法
2.随访内容
3.观察终点
4.观察的终止时间:
5.随访的间隔
6.随访者
六、质量控制(掌握)
1.调查员的选择:
2.调查员培训:
3.制定调查员手册:
2.失访偏倚的防止
3.信息偏倚的防止
4.混杂偏倚的防止
三、常见偏倚的估计与处理
1.选择偏倚与失访失倚
2.信息偏倚
4.混杂偏倚:
第五节研究的优缺点(熟悉)
一、优点
1.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精选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队列队形”部分,详细内容包括: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前一步走、向后转、列队行进等基本队列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队列队形的动作协调、整齐划一。
教学重点: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前一步走、向后转等基本队列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哨子、音响设备、教学视频。
学具:学生自备运动鞋、运动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军训”活动,让学生体验队列队形的严谨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及其要领。
3. 例题讲解(10分钟)现场示范立正、稍息、向右看齐等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强调动作细节。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集体练习(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要求动作整齐划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队列队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升旗仪式、运动会等。
六、板书设计1. 队列队形基本动作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向前一步走、向后转2. 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纪律、团队协作、动作规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队列队形动作练习。
要求学生回家后,按照课堂所学,自行练习队列队形动作,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提交后,教师进行评价,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队列队形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凝聚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4. 集体练习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关键环节。
在本节课中,通过模拟军训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队列队形的严谨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队列队形”,具体内容包括队列的基本概念、队形的变化方法以及队列队形的实际应用。
重点讲解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起步走、跑步走等基本队列动作,以及方队、横队、纵队等基本队形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队形变化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和队形变化的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口哨、指挥棒、教学光盘、音响设备。
学具:体育服装、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队列队形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队列队形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队列队形的基本概念、动作要领和队形变化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起步走、跑步走等基本动作为例,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队形变化实践(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队列队形基本动作: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起步走跑步走2. 队形变化方法:方队横队纵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基本队列动作和队形变化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队列队形表演,要求包括至少两种队形变化。
2. 答案:作业题目1:见课堂笔记。
作业题目2:见小组设计文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队列队形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推荐学生观看队列队形表演视频,拓宽学生的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队形变化的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和队形变化的要领。
《队列研究4》PPT课件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EF)
AR%
Ie - I 0 Ie
×100%
或
意义
AR % RR - 1 ×100% RR
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 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七、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 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证实病因联系 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 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很可能
26
6.3
可能
7
1.7
可疑
3
0.7
无
371
0
合计
415
10.6
有无 ADR:2=34.51
P<0.05
左氧氟沙星
例数
发生率%
9
0.3
65
2.4
26
1.0
5
0.2
2556
0
2661
3.9
¢·úÉ ÊÂ %
主要研究结果(ADR症状及其发生率)
3
2.5
×ó Ñõ ·ú ɳ ÐÇ
2
Ñõ ·ú ɳ ÐÇ
三、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队列 原意是指古罗马军团中的一个分队,流行病 学家加以借用,表示有共同经历或共同状态的一 群人,例如一组出生队列有相同的出生年代,一 组吸烟队列有共同的吸烟经历。
一、基本原理
• 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 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 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 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 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最新版
队列队形教学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依据《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队列队形”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队列队形的分类及特点、队列队形的变换方法、队列队形的训练要领、队列队形的运用场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队列队形的变换。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 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队列队形的变换方法和训练要领。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分类及特点、队列队形的运用场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哨子、指挥棒、音响设备。
2. 学具:学生自备运动鞋、运动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学校升旗仪式的场景,让学生体验队列队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队列队形的分类、特点、变换方法和训练要领。
3. 例题讲解(15分钟)(1)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2)成一列横队、成一列纵队、成二列横队、成二列纵队;(3)由横队变纵队,由纵队变横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队列队形变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队列队形的分类及特点2. 队列队形的变换方法3. 队列队形的训练要领4. 队列队形的运用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队列队形的分类及特点。
(2)请举例说明队列队形的变换方法。
2. 答案:(1)队列队形可分为直线队形、曲线队形、方形队形等。
特点是整齐、有序、美观。
(2)例如,由横队变纵队时,可采取“一、二、三”报数法,听到“一”的学生向前一步,听到“二”的学生向右转,听到“三”的学生向左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队列队形变换过程中,部分学生动作不规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结合学校其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让学生参与队列队形的编排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队列队形教案精品多篇教育教学方案
队列队形教案精品多篇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队列队形”,具体包括: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以及队形变化等基本动作和组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原地转法和行进间转法的准确性、队形变化的流畅性。
教学重点: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基本动作的准确性,以及队形变化的协调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口哨、队列队形图解、音乐播放器。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报数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学校升旗仪式的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队列队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基本动作学习(15分钟)(1)立正、稍息: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分组练习。
(2)看齐、报数: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分组练习。
3. 原地转法与行进间转法(10分钟)(1)示范、讲解原地转法和行进间转法的动作要领。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队形变化(10分钟)(1)示范、讲解队形变化的方法。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5.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队列队形组合,讲解动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队列队形组合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队列队形基本动作:立正、稍息、看齐、报数。
2. 原地转法与行进间转法。
3. 队形变化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队列队形组合。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队列队形组合的设计图,并附上动作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队列队形应用,了解队列队形在集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队列队形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队列研究》课件
(2)群组研究时间方向是前瞻性的
(3)研究设有对照组,其对照是非暴露人 群,在研究之初要求暴露组与对照组除暴露 经历外,应为同质的“健康人” 。
(4)研究者可以直接和亲自追踪判断群组 研究的结局,所得信息可靠性强。
(5)群组结局的疾病率或代表目标人群中 的发病频度,真实性强。
3、与人群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同是对试验对照两组 人群向前随访,最终比较评价结局的差异,研 究的步骤及内容十分相似。它们的根本不同是: 群组研究属于观察法,人群流行病学实验属于 实验法,即:
调查实例
返回
第三节:实施时的几个问题
群组研究中最基本的工作是选择好暴露组和 非暴露的对照组,其前提是确定暴露。
(一)选择对象的两种基本方式
1.按规定的暴露选择一组特定的暴露人群,然 后选择相应的没有暴露的人群。(外对照) 2.选择一个暴露因素分布不均匀的人群,将这 个人群分为暴露组及非暴露组,或按不同暴露 水平分成若干亚组。 (内对照)
暴露(exposure)
指接触过某种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 某种状态
队列(cohort)
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 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
一.异名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有人 叫它前瞻性研究( prospective study)、发病研究( incidence sutdy)、随访研究( follow-up study) 和 纵向研究( longitudinal study)。 后四个名称不确切,易造成混乱,意思 比较贴切的中文名称是队列研究和群组 研究。
2.单侧卵巢切除 1635
20
0.122 0.0210 1.06
3.子宫及双侧卵巢切除 1278
6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教案
流⾏病学队列研究教案学时:4⽬标和要求:掌握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途、实施过程、⼈年计算,RR、AR、AR%、PAR%的概念和意义。
熟悉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和控制,熟悉其优缺点。
教学⼿段:多媒体、例证、提问等。
队列研究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是流⾏病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应⽤之⼀,前⼀章讲述的现况研究是⼀种横断⾯研究,因与果是同时存在的,故其在病因研究中的作⽤有限。
在研究疾病与病因的关系时,分析性流⾏病学⽅法更为常⽤、且更具效率,能够验证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以及下⼀章介绍的病例对照研究是分析性流⾏病学最基本的两种形式。
队列研究主要⽤来研究⼀种暴露及其不同的⽔平与其后的发病危险或其他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本章主要介绍队列研究的概念、基本类型与应⽤;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结果的分析与解释;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等。
第⼀节概述⼀、基本概念(⼀)定义及有关术语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称为群组研究,是将特定的⼈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定时间,⽐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的⼀种观察性研究⽅法。
队列研究由于被观察对象在疾病出现以前先分组,然后随访⼀段时间观察再⽐较其结局,故有⼈称之为随访研究(follow- up study)。
调查⽅向现在将来暴露疾病⼈数⽐较发⽣率aa/(a+b)bcc/(c+d)d图1 队列研究原理⽰意图(耿贯⼀,1998,略加修改)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队列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如果某因素是某病的危险因素,那么暴露于该因素的⼈群经过⼀定时间后,其发病的⽐例⼀定⾼于未暴露⼈群,且暴露于该因素的机会越多则发病风险越⾼。
反之,如果该因素不是危险因素,那么暴露与⾮暴露⼈群的发病率⽆差异或差异⽆统计意义。
这⾥的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欲研究的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和⾏为,⽐如⼯作场所具有某种有害毒物、吸烟、饮酒等。
队列训练教案(精选
队列训练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军事体育训练》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队列训练。
主要包括队列基本动作、步伐变换、队形变换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队列基本动作要领,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集体行动的执行力。
3.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军事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步伐变换和队形变换的熟练掌握。
重点:队列基本动作要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口哨、军事体育训练教材、示范视频等。
2.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训练场地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军事训练视频,让学生了解队列训练在实际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队列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1)立正、稍息、跨立等基本姿势教学。
(2)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学生跟随练习。
3. 步伐变换教学(15分钟)(1)讲解步伐变换的种类及要领。
(2)示范步伐变换,学生跟随练习。
(3)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队形变换教学(10分钟)(1)讲解队形变换的种类及要领。
(2)示范队形变换,学生跟随练习。
(3)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5.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队列动作展示。
六、板书设计1. 队列基本动作立正、稍息、跨立等基本姿势2. 步伐变换要领及种类3. 队形变换要领及种类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队列基本动作,录制视频至班级群。
2. 家长签字确认,保证课后练习质量。
作业答案:1. 视频中正确展示队列基本动作。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后练习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军事体育活动,提高学生队列训练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反馈机制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军事体育训练的目标,确保每项内容都有明确的实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
3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4境调查与检测。
(二)随访(掌握)
1.随访对象与方法
2.随访内容
3.观察终点
4.观察的终止时间:
5.随访的间隔
6.随访者
六、质量控制(掌握)
1.调查员的选择:
2.调查员培训:
3.制定调查员手册: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基本原理(掌握)
(一)队列研究的类型及特点
1.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
3)双向性队列研究
2.特点
1)属于观察法
2)设立对照组
3)由“因”及“果”
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二)队列研究的目的
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预防效果
3.研究疾病自然史
第二节队列研究的实施(掌握)
与病例对照比较异同点
第2学时
结合CS2长期低剂量的暴露与冠心病的关系
重点介绍在实际研究中如何选择相应暴露人群
在实际情况中应选择何种对照
各因素对样本量大小的影响
估计失访率,增加相应样本量
结合职业流行病学介绍如何获取基线信息
第3学时
本节为难点
强调规范的资料整理格式
人时概念
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计算人时的方法
PAR=It-I0
5.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第四节 偏倚及其防止
一、常见偏倚的种类
1.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2.失访偏倚(lost to follow-up)
3.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
4.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二、常见偏倚的预防
1.选择偏倚的防止
4.监督:
1由另一名调查员作抽样重复调查;
2人工或用计算机及时进行数值检查或逻辑检错;
3定期观察每个调查员的工作;4对ຫໍສະໝຸດ 同调查员所收集的变量分布进行比较;
5对变量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
6在访谈时使用录音机录音等。应注意将监督结果及时反馈给调查员。
第三节资料的统计分析(掌握)
一、基本整理模式
队列研究资料归纳整理表
3.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较少,又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故其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的结局资料,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5.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二、缺点
一、确定研究因素
二、确定研究结局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一)研究现场
(二)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
(1)职业人群
(2)特殊暴露人群
(3)一般人群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2、对照人群的选择
(1)内对照
(2)特设对照
(3)总人口对照统计资料作比较。
(4)多重对照
四、确定样本大小
(一)计算样本量时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发病率
暴露组
a
b
a+b=n1
a/n1
非暴露组
c
d
c+d=n0
c/n0
合计
a+c=m1
b+d=m0
a+b+c+d=t
二、人时的计算
1.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精确法)
2.用近似法计算暴露人年
3.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
三、率的计算
(一)常用指标
1.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
a)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第1学时
强调为分析性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概念比较
历史性队列与前瞻性比较,强调本质皆为前瞻性
与病例对照比较异同点
强调各种指标的适用情况
各种效应估计指标的定义、意义及适用情况
第4学时
队列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为失访
与其他研究偏倚预防方法相同
与其他研究偏倚预防方法相同
与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记忆
本章要求的英文单词:
cohort study队列研究
2.失访偏倚的防止
3.信息偏倚的防止
4.混杂偏倚的防止
三、常见偏倚的估计与处理
1.选择偏倚与失访失倚
2.信息偏倚
4.混杂偏倚:
第五节研究的优缺点(熟悉)
一、优点
1.由于研究对象暴露资料的收集在结局发生之前,并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观察得到的,所以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2.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
3.标化比
(二)显著性检验
1. U检验:
2.其他检验方法:
四、效应的估计(重点掌握)
1.相对危险度(RR)
lnRR的95%可信区间= ,其反自然对数即为RR的95%可信区间。
2.归因危险度(AR)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4.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PAR)。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太大,一般难以达到。
2.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同时由于跨时太长,研究对象也容易从半途中了解到研究目的而改变他们的态度。
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
4.4.掌握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
教学
重点
与难
点
1.队列研究原理;
2.队列研究的实施;
3.暴露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计算与意义;
4.队列研究偏倚及控制。
教学
方法
讲授
教具
教学课件
思考题
1.暴露与疾病关联程度的指标计算与意义。
2.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比较。
讲授内容
注解
第四章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1.抽样方法
2.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比例
3.预先估计一下失访率,适当扩大样本量
(二)影响样本含量的几个因素
1.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
2.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差
3.要求的显著性水平
4.效力
(三)样本含量的计算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一)基线资料的收集(掌握)
获取基线资料的方式一般有下列四种:
授课章节
第四章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授课对象
预防本科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时间
第五学年上学期
授课地点
科技楼 401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1.掌握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用途及种类;
2.熟悉队列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因素的确定,结局的确定,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资料收集;
3.掌握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本研究中的偏性及其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