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马克思著作选读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马克思著作选读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哈耶克自发秩序:个人的理性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社会秩序不可能是经由人的理性而构建起来的,而只是进化而非设计的产物;换言之,即不同的个人为实现各自的目的而自发形成的社会秩序。

补:自发秩序形成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个人享有不受他人限制的自由,否则,个人将很难按照自己的意图行动。

因此只有在免于强制的情况下,个人活动才能赋予文明以创造力,赋予社会以进步的能力,从而促进自发秩序的形成和发展,而这正是最大的价值所在,要保障自由,就必须对强制性权力进行制约。

2.孟德斯鸠人为法:政府为了维持社会安定,使人人都能依法办事,以便保证人的自由平等权力,所以就制定了处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的法律,这些法律就是人为法。

补:人为法以自然法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力。

3.柏林积极自由:人在“主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作为主体的人做的决定和选择基于自身的主动意志而非任何外部力量。

消极自由:‘被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人在意志上不受他人限制,在行为上不受他人干涉,也就是免于限制和干涉的状态。

补:积极自由强调主体活动的主动性和自治性。

消极自由强调外部力量没有对主体形成束缚和限制,未受他人干涉,积极自由就是一个人能够操纵自己的行为及意志,他的行为及意志发自于他本身,而不是受他人及外力操纵和影响;他能够做到自我引导和自我主宰,而不是受他人的摆布控制。

4.哲学王:柏拉图遵循等级秩序与和谐社会原理,阐述了哲学王的统治理念,一个理想的政体应该是由充满智慧的哲学家担当最高统治者,让武士承担安全保卫,让公司生产理想国。

5.洛克自然法:“自然法”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天理,它是自然界的正义体系,全靠人们凭借自身的理性感知,与我们在现实政治中使用的成文法相对。

‘洛克自然法’: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保全自身,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保存其余人类,不得侵犯他人权利,不得相互伤害。

自然法规范着自然状态,人类凭借理性感知自然法的内容,而由于人人平等,因此有人触犯了自然法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依据自然法审判并执行惩罚,不论犯人的罪行是否直接间接侵犯了他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期末考试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期末考试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期末考试及答案(1)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世界观没有方法论。

( X)(2)判断题《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

( √)(3)判断题人的社会观念根源于人所处的社会关系。

( √)(4)判断题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新特点表现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具有隐蔽性。

( √)(5)判断题开辟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贡献之一。

( √)(6)判断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是可以在资本主义内部克服的。

(X )(7)判断题在《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中对北美情况进行介绍的是1882年俄文版序言。

(X )(8)判断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9)判断题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国家。

( X)(10)判断题要改变世界,只要改变原来的统治着世界的观念就可以了。

( X)(11)判断题当时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哲学,颠倒意识与存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以纯思想批判代替对现存制度的实际斗争。

(√)(12)判断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唯物史观,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判断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4)判断题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

( √)(15)判断题不是生活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生活。

( X)(16)判断题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7)判断题马克思一生的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18)判断题马克思强调,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以资产阶级社会而告终,强调的是阶级对抗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发展到顶点,并终将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内部得到解决。

(X )(19)判断题恩格斯逝世后,机会主义大泛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顶点,导致第二国际的破产。

( √)(20)判断题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利用和平方式取得国家政权。

所以,认为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暴力革命的重要性的观点是不对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手工word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手工word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手工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重点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和唯心主义的错误、科学的实践观、“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2.《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前提和方面、新世界观的概括、共产主义的论证
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两个决不会”
4.《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哲学基本问题及意义、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的异同、费尔巴哈是个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5.《自然辩证法》:“劳动创造人本身”的思想、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思想
6.《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关系的理论
7.《资本论》:资本的原始积累、学习《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8.《论粮食税》:俄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9.《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思想、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和历史局限、如何看待“两个必然”的思想
10.《反杜林论》:论证哪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关系
11.《怎么办》:革命的理论的重要性、自发性和自觉性的辩证关系,新型政党的性质、党员条件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时代背景:费尔巴哈:德国哲学家(—)1.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

他的思想的主要特点有:① 用自然界取代存在,就清除了社会存在② 用生物学上的人取代社会人的思想,清除了人的思想的社会性③ 把人的实质就视为生物学的实质2、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三个角度批评基督教)①揭穿了基督教的实质,指出不是神创立了人而是人创立了神,上帝是人们依据自己的实质想象出来的;人对上帝的崇敬,其实是对人的实质的崇敬。

②宗教产生的认识本源: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限制③宗教的反动社会作用,指出宗教是科学的死敌(麻醉、蒙蔽)3、1841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实质》一书的第一版,使“唯物主义从头登上王座”。

马克思于l845 年春季在布鲁塞尔研究这本书时,以《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为题写了笔录。

1888 年,恩格斯把它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单行本的附录第一次发布出来。

恩格斯曾做了某些文字上的改正,并赐予了很高的评论:“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特别可贵的” 。

4、马克思的《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差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看法,就是实践的看法,认为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哲学理论的基础,把革命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在《纲要》中十分重申革命实践的伟粗心义,把实践看法引进认识论,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看法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来源理,进而说了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着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内容概要:《纲要》由十一条构成( 1,2,4,5,6,8,11 条重要),按内容可分为总论、分论和结论三部分。

总论:马克思把实践的看法应用于认识论,战胜了费尔巴哈唯物论哲学的悲观性和直观性,确立了辩证唯物论的哲学基础 (第一条、第二条 )。

【一、以前的全部唯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弊端是:对对象、现实、感性,不过从客体的或许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看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马列原著选读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 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2.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认为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是:- A.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战争- B.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殖民地、战争- C.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地- D. 垄断、金融资本、资本输出、殖民地、世界市场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口号是:- A. “消灭私有制”- B.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 “无产阶级专政”- D. “阶级斗争”4.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的是:- A. 黑格尔的辩证法- B. 普鲁东的社会主义- C.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 康德的批判哲学5.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 A.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B. 无产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政- C. 无产阶级对一切反动阶级的专政- D. 无产阶级对一切阶级的专政##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阐述。

2.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是如何批判经验批判主义的?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是如何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的?##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及其意义。

2. 论述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中对民粹派的批判及其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马克思的《工资、价格和利润》一文,分析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并讨论工人阶级如何通过斗争改善自己的境遇。

注意:-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期末复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考四个 20分)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社会静态结构:即社会有四大要素两大基本矛盾。

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私有制社会都是由这两个矛盾构成,人类要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的存在状态,都必须从这种基本结构出发。

3、经院哲学:在中世纪所形成的一种由理论到理论,由思想到思想,由文本到文本的关于真理性的空洞的真论,这种真论只相信《圣经》所说的话是唯一的真理,凡是符合《圣经》的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这种从理论出发并将它绝对化的观点就是经院哲学,也可叫“空洞的争论”。

4、新唯物主义: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的不合理性的批判,创造了一种与以往的所有哲学完全不同的新的世界观或本体论,即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或实践本体论完成了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本体论转向。

5、“市民”社会:它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以工商业为基础的城市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民主法制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商业竞争关系,它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旧唯物主义和以往所有的哲学都是为这种社会服务的。

因此,“市民”社会本质上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社会,私有制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和其他方面的对立,因此也叫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

6、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体现,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

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形式中……7、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之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期末复习(师范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期末复习(师范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期末复习(09思政)期末考试题型:一、辨析题(其中,判断正误得3分,分析得7分)2题,共20分;二、简答题2题,共20分;三、论述题1题,共10分;四、文本释义2题,共40分。

复习思考题帮你整理了一下:(1)蓝色的可能出辨析或文本释义,复习时要结合其文章出处,重点理解。

(2)红色的可能出简答或论述,以记忆为主。

(3)题目后面我帮你标出了在课件中的位置,你复习时可以参考。

(4)这科主要是要理解性记忆。

你要结合老师的课件,先把每一篇文章(一共6篇)的脉络、主旨弄清楚,然后结合这些思考题复习。

思考题答案参照你们班整理的那份资料即可。

1、学好马克思原著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积累?2、学习马克思原著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参见课件P27、28)《提纲》: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见课件P60)4、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把自己的哲学规定为“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究竟新在哪里?(参见课件P69、70、71)5、如何理解“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是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参见课件P45)6、马克思是如何阐述新实践观的?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点?(参见课件P42)7、如何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参见课件P50、51、54)《序言》:8、马克思在《序言》中,是如何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辨证方法,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参见课件P80)9、《序言》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原理?(参见课件P76、83~89)10、学习《序言》有何现实意义?(参见课件P79)《恩:费论》:11、黑格尔“凡是”命题中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是什么?(参见课件P103、105~108、110、111)12、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体系和辨证方法之间的矛盾的?(参见课件P113、114)13、恩格斯是怎样分析思想动机背后的动机的?(参见课件P137~139)14、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第一章中是怎样分析论述黑格尔哲学的,你学习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15、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如何论述马克思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的?从中能得到什么方法论启示?(参见课件P143~148)《导言》:16、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参见课件P160)17、马克思是如何阐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参见课件P158、161~181)有什么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参见课件P182~185)18、如何理解“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参见课件P171、172)《论十大关系》:19、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一文有何重大意义和当代启示?(参见课件P213~215)《共产党宣言》:20、《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有哪些?(参见课件P225、237)今天我们怎样读《共产党宣言》?(参见课件P236、239、240)21、《共产党宣言》是怎样论述“两个必然”的?(结合“两个决不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复习资料(5篇材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复习资料(5篇材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复习资料(5篇材料)第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读1、黑格尔认为“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表现形式”,这个命题的内涵什么?答:一方面,每一中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

但是,费尔巴哈就没有想到要研究道德上的恶所起的历史作用。

历史对他来说是一个不愉快的可怕的领域。

2、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是如何论证个别和一般辩证法关系的?答: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体,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辩证的。

⑴个别与一般是同一的。

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系。

相互包含的。

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个别也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与个别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⑵个别和一般是对立的、有差别的。

个别与一般之间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关系。

每个个别的特性并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个别比一般丰富、一般比个别贫乏。

因此,个别和一般是有差别的。

⑶个别和一般的联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客观事物是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孤立的和外界脱离的个别事物是不存在的。

因为个别和一般,个别与个别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通过个别和一般的转化,可以把这一类的个别与另一类的个别联系起来,把一个一般同另一个一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的链条。

在现实世界中,个别和个别、个别和一般的相互转化,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⑷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中,包含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我们认识和研究事物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个别的、现象的、偶然的东西,发现一般的、本质的、必然的东西的辩证过程。

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是如何针对费尔巴哈提出的“人类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的观点进行批判的?答;首先,费尔巴哈把人类的历史看做是宗教的变迁史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思想体系,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及其主要内容,对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著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以及晚期著作《社会主义经济学讲话》等几个方面进行复习,以期对马克思主义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1. 《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马克思在该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分配和再生产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

该著作主要包括商品和货币的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论等内容。

2.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性文件之一。

在该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念和目标,并呼吁工人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 《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撰写的一篇重要著作,它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以及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方法和途径。

该著作主要阐述了意识形态的起源、地位和作用,揭示了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辩证关系。

4. 《哲学的贫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篇重要著作,它对德国的哲学思潮进行了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产阶级哲学的局限性和贫困性。

该著作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完善哲学,真正解决人类的实际问题。

5. 《社会主义经济学讲话》《社会主义经济学讲话》是马克思晚期的一篇重要著作,它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马克思在该著作中详细讨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计划经济的优势以及消费品分配等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

通过复习上述几部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复习资料

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1费尔巴哈哲学的总特征是什么?①用自然界代替存在,就解除了社会存在。

②用生物学上的人代替社会人的思维,解除了人的思维的社会性。

③把人的本质就是为生物学上的本质。

从总体上说,费尔巴哈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马克思是在什么状况下写作《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马克思在1845年写这份《提纲》,是为了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须要,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确定的。

19世纪30—40年头,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不断涌现,迫切要求社会供应一种能够指导工人运动的社会主义理论,以推动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当时社会上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反动的、保守的就是空想的、非科学的。

19世纪40年头以后,费尔巴哈发表了一系列反对神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著作,宣布了唯心主义的破产和唯物主义的成功。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战胜了唯心主义哲学,但它还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还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这种世界观不能成为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武器,不能成为改造世界的革命工具。

这样,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面前就提出了一项任务:在唯物主义已经战胜唯心主义的条件下,进一步改造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在无产阶级中间宣扬这种新的世界观,使它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是马克思在当时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做的第一次尝试。

3为什么说费尔巴哈和一切唯物主义都是直观的唯物主义?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4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根源是什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九条中进一步揭露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相识论根源。

“直观的唯物主义”、“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是说旧唯物主义只能对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人作为孤立的个人来视察,只看到人们的动机和意识,却不能揭示其社会经济根源,只能看到一些偶然的历史事务,却不能发觉其内在规律,这必定导致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范围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范围

题型有五种:1、写作背景题2、简答题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作品连线题4、理解与分析题5、论述题复习范围如下一、写作背景题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共产党宣言》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4、《实践论》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二、简答题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德意志意识形态》里的“意识形态”指的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4、马克思晚年的《历史学笔记》标志着什么?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作品连线题大致范围见教材目录连线情况示例: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四、理解与分析题1、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2、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3、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

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4、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源泉、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5、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五、论述题1、《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3、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参考答案:一、1、1845年2月5日,马克思被驱逐到布鲁塞尔,在此地,马克思用大部分时间从事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复习资料(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费尔巴哈提纲1、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答:历史功绩:1)、其宗教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及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然后对上帝顶礼膜拜,把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使上帝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正是由于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因此世界被二重化了,世界分裂为两个部分,一是宗教的想象世界;一是现实的人间世界。

现实世界是受宗教世界的统治和支配的。

2)、费尔巴哈揭去了宗教的神秘外衣,得出人类创造上帝的结论,他认为宗教并不神秘,宗教只不过是人把自己的本质从自己身上分离出去,把他变为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把他从人间搬到了天国,人间出现了不平等,神的世界也就有了等级。

局限性:1)、他并没有进一步揭露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他不了解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中的人的自我分裂由有世俗中的人的自我分裂决定的。

2)、他没有找到克服宗教异化的正确途径,他把宗教的产生仅仅归结于人的心理上和认识上的原因,认为只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就够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

3)、他想用爱的宗教代替神的宗教,建立一个新的宗教及爱的宗教。

在爱的宗教中,没有神的地位,只有人对人的爱,人就是人的上帝。

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这一命题答: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是受宗教关系制约的人,所以不能离开社会关系抽象的考察人的本质。

2、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主次之分的有经济,政治思想关系等等,这些关系都会对人的本质发生影响,同时在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关系,因此,既要全面的考察人的社会关系又要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科学的理解这个问题。

3、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变化,人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人的本质也在不断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因此,不同时代的人类具有不同的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层或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资料1.1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如何概括“共产党人”的特点的?○1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无产阶级不应该划分民族、地区和国家的差别而是联合起来一块斗争。

○2坚持无产阶级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认为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在与资产阶级斗争过程中,始终站在工人阶级的身边。

○3在实践中,共产党人的坚决性。

认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阶级当中最起码推动作用的一部分,能引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4在理论上,强调共产党熟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条件,进程,结果,也就是帮助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1.2如何理解资本不是一种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①本句话是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无产阶级与共产党人的论述,在宣言中,马恩对资产阶级认为共产党讲消灭财产的谬论进行驳斥。

②这里面的资本指的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它是通过剥削雇佣劳动而产生的财产,也就是说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归根到底是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劳动运动的,生产是社会化的,因此,资本是一种社会力量。

③资本家占有雇佣劳动产生的财产,他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的地位,将社会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共产党人将改变财产的社会性质,将原本归社会的财产还给社会,而不是消灭财产,消灭的是一种剥削奴役关系。

1.3马克思在《宣言》中对共产主义社会做了怎样的设想?①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社会应该是物质财富极其丰富,“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②人不再是“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马恩立足于社会客观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路径。

经济上,消灭私有制,要与传统的所有制进行彻底的决裂,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期末考试所有参考题总结(附答案)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期末考试所有参考题总结(附答案)

《形态》部分1、《形态》是如何在历史的视域下,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的。

现实的人总是受到历史条件限制的,因而只能是历史的存在,而不是“纯粹的存在”。

唯物史观正是从现实的前提出发的。

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人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是任何经验都无法推翻的基本事实。

这种制约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基础,包括人的生理条件和各种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等);二是历史基础,包括每一代人所必须面对的历史遗产和历史起点等。

这些限制总起来说就是生存条件,主要是物质生活条件。

人的生命只能在这些具体的制约中“冲动”,历史只能在这些具体的条件下“创造”,否则,就不是现实的人,而只是想象的、抽象的人。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绝对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马克思给“生活”所加的边注是:“地质学、水文学等等的条件。

人体,需要,劳动。

”就是说,地理环境、有生命的人以及他们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从事的劳动构成了“生活”的基础。

作为唯物史观前提的“现实的个人”,处在自然和历史的交汇点上,是自然进化的终结和历史创造的开端,因而也就成为一切历史过程和社会关系的前提。

在其身上,浓缩着人和自然、个体和类的最简单、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关系,而任何撇开了这种关系的“人”的观念,只能导致把历史创造活动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

可见,把握“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有两个关节点:一个是自然和历史,另一个是个体和类。

“现实的个人”不是“自然人”,他的生存条件连同他的本性(或“自然”)都是其实践的结果,因而他是历史的;然而“现实的个人”又不等同于“现存的个人”,或者说,“现存的个人”只是“现实的个人”的一种形态,它总是被历史超越的,而现实的个人则是一切历史活动的绝对前提,是不可能被历史所超越的。

同样,“现实的个人”不是“孤立的个人”,不是“唯一者”,而是必然与他人形成各种联系并因而总是属于一定社会形态的个人;“现实的个人”也不是没有个体性的共性人,而总是以有着非常具体个性的自主活动类型为其表现形式。

大学期末《马克思经典原著导读》题库

大学期末《马克思经典原著导读》题库

【理解题】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ad hominem[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ad hominem[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段话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批判的武器”是指革命理论、精神武器,特指正在形成中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

“武器的批判”指的是实际的革命行动、物质武器,特指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马克思在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革命理论的作用时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在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物质与精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理论批判与现实的革命运动都是人类解放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强调了物质力量对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辩证途径。

在马克思看来,武器的批判所需要的现实的社会力量就是无产阶级。

】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复习题

1.谈异化概念与理论异化的经典定义:“本来是自己创造的东西,或者自己做的事情,但是它发展的后果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超出了人们的控制,结果反过来支配自己,压制了自己。

”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同时期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异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阶级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及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的固定化是其最终根源。

它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与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2.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一)邓小平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1.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存在认识上误差。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著作、苏联(主要)社会主义模式、我国传统文化(平均主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局限性;2.认识上的误差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长期严重失误;3.为改革开放扫清理论障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方向;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一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大机器大工业化基础上的,二是对社会主义只是特征性的描述而非本质的描述)(二)提出过程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从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经验教训的角度,从“什么是社会主义”开始了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不是社会主义”等第二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要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又正面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对此认识深了一步。

第三阶段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科学精炼完整的概括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三)科学内涵: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给“姓资”、“姓社”、“什么是社会主义”确立了一个标准:“三个有利于”,为“姓资”、“姓社”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理论体系,它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这些基本原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经过实践和理论上的总结而得出的。

复习经典著作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经典著作进行复习,并总结其核心观点。

一、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奠基著作,主要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

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剥削机制,揭示了人的劳动被异化、财富被剥夺的本质。

他指出,真正的解放必须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发展。

2.《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著作,严密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等概念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和危机规律。

他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经典著作:1.《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纲领性文献。

该宣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它鼓励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

2.《资本论》这是马克思的巨著,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矛盾。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成和剥削的过程。

他认为,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社会的分裂和不平等,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三、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经典著作: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是恩格斯的著作,详细总结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他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不科学性,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题库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题库

一、解释一句话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哲学家门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这是哲学家从事哲学的必经之路。

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

就在于它不仅要説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克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实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是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克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二、名词解释1、市民社会: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市民社会有两重含义。

广义上,是指社会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即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是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

(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

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

它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

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性制度性的特点。

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

) (2)马克思用它主要指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即资产阶级社会(3)这是一种与特定的生产阶段相对应的交往形式(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包括资产阶级社会的工业生活和商业活动。

(4)这种从一定生产和交往中发展出来的社会组织,是以国家为首的整个唯心主义的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2、异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在异化中,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同他人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资料

<马克思经典选读>复习资料一、填空1.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

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是最根本的实践活动。

4.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他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5.关于费尔巴哈始终贯穿一个思想: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在人们实践基础上的新的世界观。

6.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政治经济学。

7.关于感觉问题-------理论本质问题。

8.关于费尔巴哈是一部对人类本质作出科学规律的著作。

9.《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有同样的历史地位。

10.资本论研究背景是以英国作为研究背景。

二、原文理解材料:1.工人没有祖国。

答: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祖国,即资产阶级自己的国家,国家机器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所有的。

工人没有祖国,就是说,工人不掌握国家机器,国家不是工人自己的国家,工人没有自己的国家。

既然没有祖国,当然“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并不否认工人生活在一个个资产阶级国家的区域内。

他们只是从国家机器掌握在谁手中、国家的主人是谁的角度来考察,说明工人不掌握国家机器,没有自己的国家的事实。

“工人没有祖国”论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祖国、民族观念上的根本区别,揭露了资产阶级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欺骗性,点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

“工人没有祖国”论,正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伟大口号的重要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国家和民族学说、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学说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必须掌握的。

2.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

答:这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在他们看来,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即使不是牺牲全体个人,至少也要牺牲一部分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考四个 20分)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社会静态结构:即社会有四大要素两大基本矛盾。

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私有制社会都是由这两个矛盾构成,人类要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的存在状态,都必须从这种基本结构出发。

3、经院哲学:在中世纪所形成的一种由理论到理论,由思想到思想,由文本到文本的关于真理性的空洞的真论,这种真论只相信《圣经》所说的话是唯一的真理,凡是符合《圣经》的就是真理,反之就是谬误,这种从理论出发并将它绝对化的观点就是经院哲学,也可叫“空洞的争论”。

4、新唯物主义: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的不合理性的批判,创造了一种与以往的所有哲学完全不同的新的世界观或本体论,即以实践为基础的世界观或实践本体论完成了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本体论转向。

5、“市民”社会:它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以工商业为基础的城市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民主法制为基础的自由平等的商业竞争关系,它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础,旧唯物主义和以往所有的哲学都是为这种社会服务的。

因此,“市民”社会本质上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社会,私有制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和其他方面的对立,因此也叫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

6、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体现,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

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形式中……7、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之和。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

8、庸俗唯物主义:它将精神、思维和物质之间的关系看作是机械的、纯物质的关系,认为意识是大脑运动分泌出的物质,就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所以意识也是一种精细的物质,这种庸俗唯物主义观念必然会导致物质主义。

9、世界模式论:德国哲学家杜林用逻辑模式或范畴来构造现实世界的唯心主义理论。

他认为,世界模式是先于现实世界而独立存在的思维原则,是没有矛盾的、永恒的、绝对正确的;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原则构成的。

二、选择题 (10分)(纯属个人猜测O(∩_∩)O)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1)作者:马克思年代:1845年春(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3)马克思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马克思提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对象性的活动经院哲学(6)费尔巴哈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而是看做自然的感性(7)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德意志意识形态》里(1)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年代:1845秋至1846年8月(2)被誉为“思想史上的光辉日出”(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式形成(4)“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3、《共产党宣言》里(1)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年代:1848年2月(2)主要观点: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使命;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在全球扩张;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长期任务;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道路;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

4、《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作者:马克思(2)主要讲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5、《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作者:马克思年代:1859年1月(2)主要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历史演进的基本形态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作者:恩格斯年代:1880年1月至3月上半月(2)傅里叶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3)黑格尔: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已经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观念”的实现了的反映(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7、《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作者:恩格斯年代1886(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黑格尔三、简答(考七个 40分)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1)以我为主的主体性方法。

由于经典著作所包含的思想,在其可能性上是无限的,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经典时,必须从自己的个体主体性出发,形成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并从经典中汲取与自己个体相适应的智慧,从而带来精神上的享受;(2)经典著作虽然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精华,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不可批判、不可质疑的绝对真理体系,在他的体系中这样那样的包含一些有违人性的不合理东西。

这就需要我们在尊重原则性的基础上,对其中不合理的东西作出批判性的反思;(3)理论、经典和现实的互释。

用现实来帮助我们理解理论,经典著作中所包含的许多思想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逐步成熟而逐步被人们所理解;理论对现实的注释,阅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当下的社会和人生。

2、简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阐明的人的本质的说明。

(1)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性论指出这种人性论只是从自然直观的角度来理解现实的感性的人,将人的纯自然的属性即人生而具有的宗教情感看做是人的内在的,唯一的本质;(2)马克斯认为要理解人性或人的本质必须从实践出发研究人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所有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关系,只有全面的认识了人的社会关系才能对人的本质作出合理地回答,因此人的本质不是一个定义或一个空洞的理论所能够表达的,在其观念性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的这个观念给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

3、概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1)“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和考察历史的基本方法。

(2)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

人的活动不能离开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这是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4)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生产关系这一科学概念的制定。

为此,首先取决于发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联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其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如何论述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的?(1)马克思从哲学的最一般的角度解释了人类私有制的社会历史所具有的静态结构,即社会由四大基本要素、两大基本矛盾构成,人类要正确的认识社会历史的存在就必须从这种基本结构出发;(2)马克思从两大社会基本矛盾或社会的静态结构出发,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以及二者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认为研究社会历史必须以社会存在为基础并把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积累和发展开始并借助生产关系的变化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上层建筑的变化是社会整体结构变化的最后表现形式;(4)马克思从自己创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两大基本矛盾的基本顺序出发解释了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变革的原因和方法,即从社会历史存在出发,并进而解释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5)人类社会要发生变革,即变革旧生产关系必须以这个生产关系是否将自己能容纳的生产力的上限做合理的判断才能决定是否变革这个生产关系。

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世俗化资本主义时代是一个世俗化的时代,它将人类的一切关系都变成了人类的单纯的金钱和利益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使人类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淡漠了对神圣、崇高、伟大等高圣东西的追求,世俗化的过程是人类在资本主义时代必然要经历的一个人性的社会洗礼的过程。

世俗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具体方面:(1)职业的世俗化。

资本主义时代虽然为人们选择职业提供了更多空间,但由于金钱和利益关系的左右,大多数人所从事的职业都是谋生的手段;(2)家庭和情感关系的世俗化。

随着资本主义世俗化的到来,人类情感被利益和金钱关系所控制,甚至变成了实现利益目的的手段;(3)人性的世俗化。

个体人格的世俗化是这个社会最炫目的现象之一,现代人在生活方式上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远远大于对高尚精神生活(4)文化的世俗化。

6、《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如何论述实践观的。

实践在西方哲学中主要是指人将自身与万物区别开来的,独有的存在和活动方式。

费尔巴哈提纲中提到了以下几类实践观:(1)唯心主义的实践观:唯心主义实践观将人的精神创造力看作世界唯一的基础或本源,虽然有能动的积极性,但由于没有合理的科学实践观,因此也是一种错误的实践观;(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唯心主义的实践理论,将实践理解为人独有的存在和活动方式,因此这个世界唯一的基础只能是实践,实践是人的根本的存在活动方式,是基础,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唯一途径。

(3)对象性活动:它是人独有的活动,主要指活动者知道自己和对象的区别,知道自己是对象的决定者、创造者、支配者,并按照自己的目的、欲望等来改变对象并在对象化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各种主观追求,将世界变成人的各种生命力的外在凝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全球化问题的?(1)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而具有扩张性、开拓式和侵略性的生产方式,它围绕自己的生产产品由不限生产地原料,就要将整个人类纳入到统一市场中并建立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用廉价的商品、政治文化和军事侵略,将全世界所有民族和国家都变成一个统一的生产方式,这就必然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人类最早提出的全球化思想。

(2)表现形式: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全球化A、人来所经历的全球化从宏观层次看,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它主要是建立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适应的完整的全人类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B、政治全球化主要指人类为了促进完善市场经济建立,就必须在政治制度的选择上形成基本的统一的共识,在尊重民族和历史的前提下,建立以民族为基础的完整的法治社会;C、文化全球化是指随着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不再是区域性、民族性的,而变成了世界共享的精神财富;D、生态全球化是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就促使了人类共同行动起来协调好与自然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