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小儿静脉留置针(PICC)是一种经皮层直接插入头臂或股部血管,通过导管到达心脏的长期静脉导管,适用于持续或长期治疗的儿童。
但是,PICC在插管和拔管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小儿PICC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一、感染感染是PICC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因为PICC需要长时间放置,患者在这段时间内免疫力较弱,容易感染。
因此,在插管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同时,在PICC插管前和插入过程中需要执行无菌操作,并且定期更换敷料、消毒导管口,增强PICC通路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PICC的感染。
二、血栓PICC插管需要通过静脉的内腔,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刺激血管内膜,导致血栓的形成。
此外,PICC的导管和管腔也容易沉积血小板和红细胞,形成血栓。
因此,在插管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血流情况,尤其是患者的血液代谢功能是否正常,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PICC使用时,护理人员应每周对PICC通路进行检查,清洁导管和管腔内附着的血栓和血小板,保持通畅。
三、堵塞PICC的管腔容易出现堵塞,导致严重的治疗事故。
管腔堵塞的原因通常是管腔内附着的血栓或者成分残留,严重的堵塞会导致导管脱落。
因此,在PICC插管后,护理人员应每日检查导管的通畅性,特别是每次使用后清洗导管。
如果发现PICC 管腔已经堵塞,应立即进行清除,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四、渗漏PICC的导管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渗漏,从而导致治疗失效。
常见的渗漏原因有导管不当插入,导管脱落等。
因此,在PICC插管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理变化等特点,合理选择PICC并正确插入。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PICC每日进行观察和护理,发现渗漏时立即修补或更换,防止液体渗出导致治疗失效。
综上,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引导家属定期做好护理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和处理PICC的常见并发症。
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1 并发症的表现及产生原因1.1 液体渗漏:表现为局部肿胀、触痛,滴注刺激性药物时疼痛明显。
其主要原因是操作不当,使针尖刺破套管未能及时发现;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使导管脱出血管外;或静脉壁薄弱导致药液渗入皮下组织。
1.2 脱管:表现为导管脱出皮肤外。
多为患儿自己将留置针抓脱,或小儿活动过多,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固定不牢胶布松动脱管。
1.3 导管堵塞:表现为冲管有较大阻力,回抽无回血,或重力输液液体不滴或滴速过慢。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封管不当,导致血液返流形成;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返流,形成小血栓而致。
1.4 周围皮肤炎症:此症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较小婴儿。
表现为留置针处透明敷贴覆盖处皮肤发红,小水疱形成。
主要原因是婴儿皮肤娇嫩,易致皮肤损伤;胶布透气不够,出汗多,易造成皮肤炎症。
1.5 静脉炎:表现为滴注部位出现痛、肿、发红,组织周围发热或可触及静脉索。
主要原因与药物刺激、导管的机械刺激,无菌操作不当,反复穿刺的影响,液体的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2 护理2.1 做好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将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诉家长,以取得合作,让家长合理保护,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潮湿,并注意防止患儿不慎拔除留置针。
2.2 注意观察局部反应:置管期间,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若发现局部皮肤肿胀明显,或皮肤发红、触痛,有小水疱,均应拔除导管,更换静脉,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静脉炎可用50%硫酸镁湿敷,亦可用土豆片沿静脉方向帖敷于皮肤上,每日更换数次。
皮肤有小水疱者,可用络合碘涂擦,每日涂擦2~3次,并保持干燥。
2.3 保持正确的正压封管技术:我们的做法是待液体滴完后,用注射器抽取2~5 ml生理盐水,与头皮针连接,先推注1~2 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使导管保持通畅,然后将头皮针针头轻轻向外拔,只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均匀推注余下生理盐水。
此法保证了正压封管,效果很好。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处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处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实用】医疗技术资料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及处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
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或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
留置针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开放式分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针刺伤型),密闭式分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针刺伤型)。
适用于间歇性、连续性或每日静脉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够保护患者血管,减少患者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
【并发症】静脉炎【发生原因】1.无菌操作不严格。
2.留置针型号与静脉直径不适合,留置时间过长。
3.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4.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体微粒,长时间同部位输液或同一根血管反复多次穿刺。
5.血管弹性差、脆性大,长期输液患者。
【临床表现】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局部肿胀,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留置针必须一次性使用。
2.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位置便于牢固,躲开枢纽、静脉瓣等部位。
3.提高穿刺成功率,进针速度与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4.标准输液操作进程,削减微粒净化液体所致的静脉炎。
5.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心理盐水冲管,削减对血管的刺激。
6.严格控制留置工夫,成人一般为72~96h更换。
7.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者应加强营养,增强血管的修复能力和抗炎能力。
8.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
9.立即拔出留置针,嘱患者举高患肢,增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10.局部应用硫酸镁湿敷、胶原液体赛肤润、喜疗妥软膏涂抹,胶原敷料安普贴药海无涯学无止境专注医学领域【实用】医疗技术资料外用。
【并发症】液体渗漏【发生原因】1.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浓度、毒性及Ⅰ型反常反应有关。
2.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液体输入量、温度、速度、工夫、压力与静脉管径及舒缩状况是否符合,留置针对血管的刺激,拔针对血管壁的损伤。
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文对280例患儿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甚至并发静脉炎等问题依然存在。
结论探讨并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
我科自2004年开始应用BD公司生产的四代Y型Intima-Ⅱ24G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将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们应用的对象年龄在1天~15岁,总计280例;其中男158例,女122例。
置管时间为1天5例,占1.8%;3~5天150例,占53.5%;5~7天108例,占38.6%;7~10天11例,占3.9%。
穿刺失败6例,占2.1%;套管针阻塞15例,占5.4%;套管针脱落19例,占6.8%;局部渗漏肿胀7例,占2.5%。
并发静脉炎7例,占2.5%;成功201例,占71.8%,其中一次成功192例,占68.6%。
2 常见并发症2.1 穿刺失败 6例主要包括4种情况:(1)血管选择不当,有3例,其中1例为选择血管弯曲不直,加上送套管时动作过猛,捅破血管;2例所选血管太细,导致套管送入困难。
(2)见回血后针柄固定不当,致使针尖退出血管,此类情况有1例。
(3)针尖进入血管后立即见大量回血,随即停针,此时外套管尚在血管外,此时退出钢针送外套管,导致套管在血管外卷曲而不能进入血管,此类情况有1例。
(4)有1例是由于穿刺前未松动外套管,致使钢针退出时将外套管一起带出血管外,造成穿刺失败。
2.2 套管针堵塞15例套管针堵塞是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常套管针堵塞有两种可能:(1)血栓堵塞在管腔内。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封管液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封管液, 如肝素盐水、生理盐水等
正确封管
封管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 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时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封管方法: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 行封管,如先抽回血,再注入封管 液
封管后观察:封管后要密切观察患 者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记录
观察患者静脉 留置针部位皮 肤颜色、温度、
导管堵塞的处理
确认堵塞原因: 如血液凝固、
药物结晶等
采取措施:如 使用肝素盐水 冲洗、更换导
管等
观察效果:如 血流速度、颜
色等
记录处理过程: 如时间、方法、
效果等
液体外渗的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保持 针头在血管内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 肿胀程度等变化
局部冷敷,减轻肿胀 和疼痛
必要时使用抗炎药物, 如氢化可的松等
操作前洗手,戴无菌手套
严格无菌操作
操作过程中避免接触皮肤、黏膜等 部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使用无菌物品,如无菌注射器、无 菌纱布等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环 境清洁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血管
穿刺部位:选择易于固定、不易受压的部位,如手背、前臂等 血管选择:选择粗大、血流丰富的血管,如肱动脉、桡动脉等 穿刺角度:根据血管走向和血流方向,选择合适的穿刺角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症状: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发红、 发热等
护理方法:及时处理,如冷敷、局 部压迫、使用抗炎药物等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 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等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包括保持适当的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使用抗凝药物等
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静脉炎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液充分待干。
2、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3、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穿刺部位肢体不宜过度活动。
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处理:1、立即给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2、在肿胀部位用50%硫酸镁湿热敷30min次,2次/d。
3、根据情况酌情使用水胶体敷料或五黄油、如意金黄散等药物外敷,必要时行超短波理疗。
(二)药物渗出或外渗预防:1、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妥善固定导管。
2、嘱患者避免留置针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3、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4、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5、腐蚀性药物应避免使用外周留置针输液。
处理: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边回抽边拔管,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上报血管通路小组。
3、酌情给予冷、热敷,根据药物性质使用拮抗剂做局部封闭后给予五黄油、如意金黄散等药物外敷。
(三)皮下血肿预防:处理:1、穿刺点上方按压。
2、可行冷敷或热敷,每日1-2次。
(四)导管堵塞预防:1、在静脉输液前后采样脉冲式方法冲洗管道,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2、在输血或输注静脉高营养液体之后应彻底冲洗导管。
3、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近心端。
处理:1、导管堵塞时,应分析堵塞原因,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
2、确认堵塞时,导管应立即拔除。
(五)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预防:1、在静脉输液前后采样脉冲式方法冲洗管道,正确封管。
2、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直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小儿静脉输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长时间输液不受肢体活动的限制,节省操作时间、方便随时静脉给药利于紧急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工作量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接受,这是近几年在基层医院开展的新技术,在我院开展以来,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标签: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预防;护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
特别是静脉条件差的危重患者,可及时打开静脉通道输液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病人生命。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观察和护理质量,尤其是长期置管病人常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一定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
1 、观察与护理1.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优点告诉患者及其家属,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心理,让其对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避免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
穿刺时态度和蔼,技术熟练,牢固固定,以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1.2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早期症状。
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应立即拔管,并对局部症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早期0~48h采取50%硫酸镁湿敷。
48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进行理疗以消除肿胀,预防感染,恢复血管弹性, 减轻患者的痛苦。
1.3 置管期间常规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全面护理。
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消毒,并盖以透明贴膜。
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留置针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留置针穿刺部位局部血管损伤,留置针固定不牢。
2.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压力过高。
3.留置针套管损伤或连接处松动。
二)临床表现液体从穿刺部位渗出,局部皮肤湿润,可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
三)预防和处理1.留置针固定要牢固,避免移位。
2.输液速度要适中,避免输液压力过高。
3.注意留置针套管的损伤和连接处的松动,避免渗漏。
4.对于已经发生液体渗漏的情况,及时更换留置针,进行局部处理和护理。
四、留置时间过长一)原因1.医生未及时更换留置针。
2.病人病情复杂,需要长时间留置针。
3.病人自身条件限制,无法更换留置针。
二)临床表现留置针周围皮肤炎症反应,病人出现局部疼痛、红肿、渗液等症状。
三)预防和处理1.医生应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更换留置针。
2.对于需要长期留置针的病人,应定期更换留置针,避免留置时间过长。
3.病人应注意留置针周围皮肤的清洁和护理,避免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4.对于留置时间过长的病人,应及时拔除留置针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1.液体外渗是指在穿刺或输液过程中,由于针头刺破血管或针头滑出血管外,导致液体进入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而引起。
此时,局部组织会出现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
为了预防液体外渗,我们需要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
同时,我们应该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如果发生液体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
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局部热敷可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2.皮下血肿是指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的一种并发症。
此时,局部皮肤会出现淤血、肿胀等症状。
为了预防皮下血肿的发生,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
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vein detained needle)的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减轻婴幼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编辑本段二、注意事项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
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3、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
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
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4、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此时应拔出静脉留置针,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编辑本段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之探讨 2 影响留置时间的因素2.1 穿刺部位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
而外周静脉比较薄,肌层活动相对较少,靠壁的血管更替较慢,加上使用留置针时局部的包扎和制动,使静脉血流变慢,给血小板沉淀的机会,促进血栓形成,导致留置针堵塞。
静脉留置针操作和并发症预防处理
静脉留置针操作和并发症预防处理一、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洗手、佩戴手套,检查材料是否齐全(静脉留置针、消毒棉球、透明敷料、透明药膜、止血带、酒精棉球、碘酒、注射器、药物等)。
2.动员患者,并告知操作步骤和可能的不适感。
3.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诊断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规格。
4.定位:找到合适的插管部位(通常选择掌静脉、前臂静脉或手背静脉)。
5.皮肤消毒:使用酒精棉球或碘酒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
6.注射麻醉剂(如局部麻醉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7.选择插管技术:直视法或感觉法。
8.穿刺或插管:在合适的角度和深度下插入静脉留置针,注意插入时的平稳和稳定。
9.确认位置:使用注射器抽回血液,若出现血液回流则表示插管成功。
二、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处理:1.静脉内血栓形成:定期检查静脉留置针周围是否有肿胀、发热和疼痛等症状,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
避免插管时间过长,每72小时更换一次静脉留置针。
2.血管炎症:注意保持插管部位的清洁,每日进行皮肤消毒。
定期更换静脉留置针。
3.血栓性静脉炎:及时监测静脉留置针周围的情况,定期更换静脉留置针,避免使用过长时间。
适当加强肢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内外混入:使用洁净的操作手法,避免杂质进入针管内。
引流器端与患者身体相连的部分要保持最佳半径。
5.局部感染:每日检查静脉留置针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症状。
皮肤清洁时,使用温盐水或浸润皮肤的洗涤剂,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溶剂。
6.静脉穿透或穿透性损伤:遵循插管技术规范,一次插入成功。
穿刺时要避开同侧的动脉、神经及深静脉。
7.静脉内出血或血肿:穿刺时要避免过浅或过深,以及在动脉上施压的情况。
更换静脉留置针时,要及时施加压力,帮助止血。
8.针头脱出:每次注射药物前,要检查针头是否完好。
避免药液的压力过大。
9.颓绳压力损伤:避免颓绳在病人体内没有产生显著的弯曲状态。
10.针尖不在血管内:需要时,可更换针管并重插。
总结: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和并发症预防处理是临床医护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摘要:观察200例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液体渗漏、静脉炎、皮下血肿、导管堵塞及使用贴膜与胶布皮肤过敏等,分析原因,改进预防及护理措施。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小儿输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长的焦躁情绪,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儿疼痛目。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儿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静脉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美国BDlintima一1I一次性静脉留置针,由塑料套管、不锈钢针芯及肝素帽组成,外附无菌密封的塑料膜包装,开封后即町使用。
用3M公司生产的6cmx7cm透明无菌贴膜固定针翼。
使用病例为本科2010年9月一2010年12月住院的新生儿共计200例。
保留时间96ht31。
留置部位头皮静脉120例,上肢静脉30例,下肢静脉5O 例。
注意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液体渗漏4例、静脉炎3例、皮下血肿2例、导管堵塞2例及使用贴膜与胶布皮肤过敏2例,其中保留时间24h 30例,保留时间48~60h 60例,其余均在规定留置时间拔针。
1.2方法1.2.1穿刺前检查好套管针,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检查留置针包装有无破损或过期。
严格无菌操作,选择走向直且粗大的血管,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穿刺部位消毒直径>5cm,穿刺手指勿接触留置针外套管,以免增加污染机会。
常规排气,操作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l5。
~30o角直刺入血管,穿刺见回血后,左手将留置针沿血管方向推进1-2mm,速度不要太快,右手随后将针芯退出2~3ram,缓慢将软管送入血管,观察周围无渗血后拔出针芯。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静脉留置针(IVC)是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输注药物或液体至患者的体内。
尽管静脉留置针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例如感染、溃疡、血栓等。
本文将介绍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护理方法。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感染静脉留置针穿刺引起的感染是静脉留置针相关性感染的主要来源。
常见的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渗液等。
在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后会导致全身感染,具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
出血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出血是较为常见的情况,过多血液堵塞针道会造成输注液体受阻等情况。
溃疡长时间的静脉留置针导管放置会导致机械性损伤引起的皮肤溃疡,产生局部压痛症状,并且容易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血栓静脉留置针长时间放置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静脉留置针预防及护理预防感染1.静脉留置针使用时一定要保证手术及器械的消毒合格。
2.静脉留置针发生局部渗液、红肿、感染的情况时应立即拔出并进行处理,并在更换留置针前检查渗液的原因,禁止反复穿刺。
3.护理人员培训,提升操作标准化水平,减少因手术穿刺不当等人为原因所导致的感染风险。
预防出血1.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该通过适当压迫维持血管的收缩状态,减少针刺出血的情况。
2.静脉留置针固定后,不得轻易移动管路,以避免在穿刺部位发生过大压力引起的出血。
预防溃疡1.安装IVC时,胶布不应太紧并定期更换、拆除,可以减少表面溃疡。
2.审查静脉留置针的需要性,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进行静脉留置,如重症患者长时间输液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预防血栓形成1.建立检查监测机制,可对高危人群按时进行肢体活动及血流促进按压训练,促进血液循环。
2.静脉留置针移位或管路阻塞时,应及时质询医生,作出有效处理。
结论静脉留置针是临床非常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它的使用方便、快捷、效果显著,但是其并发症也同样显著。
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时刻关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高操作标准化水平,减少操作中产生的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静脉穿刺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穿刺留置针常见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静脉穿刺留置针并发症:
1.穿刺部位皮肤损伤
2.套管针脱落
3.静脉血栓
二.预防措施:
1.固定时尽量选用低敏感的贴膜,避免长时间保留留置针造成皮肤损伤,如有脱落及时更换,揭取贴膜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以防止表皮撕脱。
2.使用留置针输液,尽量使用肝素帽连接输液针头,并交叉固定;输液结束后及时封管并使用弹力绷带固定,以防滑脱。
3.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封管;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4.静脉留置针一般保留72-96小时,如果发生留置针堵塞,应立即拔出留置针,不可以加压输液体。
三.处理措施:
1.如果发生皮肤局部损伤,应拔除套管针,更换输液部位;局部皮肤给予相应处理。
2.套管针发生滑脱,应立即使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并更换输液部位,妥善固定。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静脉留置针可长期置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提高置管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对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有重要意义。
但是其相关并发症会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以及护理对策,以期提高护理质量。
标签: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预防; 护理对策1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1.1皮下血肿:由于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容易使静脉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
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技术,穿刺动作轻、准、稳。
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1.2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
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局部坏死。
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活动过度,必要时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告知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如穿刺部位出现疼痛、肿胀均属于异常现象,应及时向护士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1.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液输注后冲管不彻底、封管液体种类等有关,如发现导管堵塞,不可用力推注,以免血栓推入血管,可用尿激酶1 000 U/ mL~ 5 000 U/ mL溶栓或者重新置管。
1.4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拔出静脉留置针。
1.4.1置管时间:一般为5 d,如无血管堵塞和渗漏可延长到7 d。
有研究证实清热消肿膏外敷可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4]。
1.4.2置管部位:一般选用较粗直并且富有弹性的血管,对于手术病人,为不影响术后下地活动,尽量选择上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6-03-24T16:12:56.1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1期供稿作者:明美红
[导读] 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儿科在操作使用过程中规范护士操作流程,采取各项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儿科湖北武汉 4303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9月186例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5例患儿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预防对策。
结果:5例发生留置针并发症的患儿中液体渗漏3例、静脉炎l例、套管针脱出1例,无皮下血肿、套管针堵塞、透明敷料过敏、皮下硬结、穿刺部位感染。
结论:在操作使用过程中规范护士操作流程,采取各项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对策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特别是在新生儿科普遍使用[1]。
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儿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2]。
鉴此,笔者总结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院5例留置针并发症患儿的治疗护理,将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报告如下。
l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9月,我科收治186例患儿,年龄在0~l岁。
在头皮静脉及手、足背静脉穿刺输液时均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保留时间为3d,穿刺成功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记录。
发生留置针并发症5例:液体渗漏3例,静脉炎l例,留置针脱出1例。
无皮下血肿、套管针堵塞、透明敷料过敏、皮下硬结、穿刺部位感染。
5例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1.2 材料与方法采用德国贝朗公司24G留置针,6 cm×7cm透明敷贴,4.5cm×50.0cm弹力绷带。
选择合适的血管,常规消毒皮肤后行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后用敷贴覆盖,再用医用胶布固定,如在四肢末端穿刺的加用弹力绷带固定。
1.3 结果经对症处理,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好转出院。
2 并发症原因分析与临床表现
2.1 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输入刺激性药物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
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3]。
2.2 皮下血肿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2.3 静脉炎与反复穿刺等血管损伤及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2.4 套管针堵塞造成套管针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方法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2.5 留置针脱出留置针穿刺后未妥善固定,患儿手、足未适当制动。
2.6 透明敷料过敏由于透明敷料粘贴时,要求密闭,加之患儿皮肤娇嫩,易造成局部皮肤过敏。
2.7 皮下硬结患儿出院后留置针穿刺处针眼未结痂,家长处理不当,加之患儿抵抗力低,造成细菌入侵,导致皮下硬结的形成。
2.8 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患者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4]。
3 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
3.1 预防液体渗漏严密观察,及早判断;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避开关节部位;掌握进针速度与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5]。
3.2 预防皮下血肿提高穿刺技能,掌握穿刺技巧,提升心理素质,不断学习、总结经验与教训。
3.3 预防静脉炎穿刺前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行消毒皮肤;提高穿刺技术,避免重复穿刺。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分泌物,及时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消毒时消毒剂不宜过多,以免通过皮肤与血管间的窦道进入血管使穿刺点发红。
输注速度过大、过快或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6]。
为预防感染、静脉炎,我院留置时间要求为3d。
3.4 预防导管堵塞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制动。
3.5 预防留置针脱出肢体穿刺时患儿手、足应适当活动,注意松紧适宜,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3.6 预防透明敷料过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必要时更换透明敷料。
严重者更换其他品牌的敷料。
3.7 预防皮下硬结停止输液时,及时拔除留置针。
出现局部硬结时,及时消毒,涂抹喜辽妥,局部制动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3.8 预防穿刺部位感染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9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越大,导管直径的大小与血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为预防血栓形成,应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选用外径小的导管,尽可能穿刺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且置管时要求技术操作熟练,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
肝素帽使用时应与其平行刺入中心,减少反复穿刺肝素帽而造成微粒污染。
严格控制留置针的留置时间[7]。
综上所述,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应根据患儿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8]。
参考文献:
[1]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2]李盘云.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2006(11):135.
[3]牟国芬.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的效果对患儿出凝血机制影响的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42.
[4]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5]叶惠珍,纪玉枝,林丰,等,静脉插管的种类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l6(1):2。
[6]李玉华,李春燕,曹军荣,等。
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影响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2):77。
[7]王亚荣,套管针加肝素帽在小儿大面积烧伤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33.
[8]中华护理学会。
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