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乌江自刎,项羽的精神
关于项羽之死的读后感(精选11篇)
关于项羽之死的读后感(精选11篇)关于项羽之死的读后感(精选11篇)项羽之死读后感篇1世人对项羽的评说历来褒贬不一。
或谓其优柔寡断却又刚愎自用,目光短浅却又野心勃勃,败之必然;或怜他一世英雄,八面威风,最终逃不过被围垓下,自刎乌江,败在一介无赖手中。
然而,我对项羽,是欣赏,是敬重,是一种由衷的倾慕。
因为他做到了多少人梦寐以求却又无能为力的事请——快意生死。
也正因如此,项羽的形象从“胜者王侯败者寇”的铁律下超然而出,击碎了世俗的卑微。
“人生得意须尽欢”,多少不得志者的自嘲诗句,却被项羽演绎得丝丝入扣,风生水起。
上马,奋力拼杀,血染铠甲。
钜鹿破秦之时,“诸侯膝行,莫敢仰视”;下马,弹剑饮酒,对月长歌,观美人起舞。
好一个西楚霸王,好一个天之骄子!古往今来,有几人能似项羽一般,纵横沙场,当着无敌?项羽一生,可谓快哉!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历史上的另一员猛将——汉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霍去病曾在一次出征前,向汉武帝索要一班技艺精湛的厨子随行。
被问及原因时,他昂首答曰:“为将者,最重要的是取胜,可以不必与士兵同甘共苦!”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项、霍二人,何其相似。
同样的血气方刚,同样的勇猛无双;同样的雷厉风行,亦同样的快意人生!或许有人看不惯此二人之所作所为,但谁也无法否认,这样的人生,痛快!项羽的一生,活得着实是问心无愧。
作为一名将军,他坐拥千里宝马,虎狼之师,“西楚霸王”的名号令多少人闻风丧胆;作为一个男人,他有虞姬倾心相爱,千里追随,同生共死;作为一名历史人物,乌江江畔悲壮的身影更是不知令多少人为之黯然,为之神伤!更重要的是,他从未曾放弃过自己做人的原则。
不管是将最为富庶的领地分给最大的潜在敌人——刘邦,还是鸿门宴上执意放走刘邦,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不是自负,更不是所谓的目光短浅、胸无远虑,而是他对取胜,乃至为人原则的恪守、坚持。
论聪明才智,项羽未必在韩信、张良之下,亦绝不会输于刘邦。
所谓的四面楚歌,其真正效果究竟如何,局外人其实不得而知(八千对八百,四面环围,实力之悬殊几何人皆洞若观火。
从《垓下之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
从《垓下之围》看项羽的悲剧性格作者:赵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9期摘要:《垓下之围》中,司马迁细节描写了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生死攸关的场面。
在充分展现项羽勇敢、豪放、率真、磊落、仁义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刻画了霸王的悲剧形象,如霸王别姬的慷慨悲歌;东城快战的匹夫之勇;乌江自刎的自暴自弃,从而多方面、多层次地制造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悲剧形象。
关键词:垓下之围项羽悲剧性格作者简介:赵宇(1977—),男,江苏仪征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文素质部讲师,文学学士《垓下之围》是很多大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之一,其节选部分出自《项羽本纪》中的最后一个部分。
《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
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杀义帝、封诸侯、楚汉纷争、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项羽一生的主要业迹,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垓下之围》就像一出戏,司马迁运用细节描写,对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生死攸关的场面,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月夜突围、阴陵迷道、东城快战、拒渡赠马、自刎赠头等一连串的情节,进行了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描绘.丰富和发展了一代枭雄项羽的鲜明个性和英雄品格,使拔山举鼎的悲剧英雄跃然纸上。
在“垓下之围”这段文字中,作者所塑造的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司马迁打破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统治阶级的历史偏见,将项羽放在“述帝王”的“本纪”中,并赋予这个失败者以较多的赞颂和同情,在当时是颇具胆识的。
1.霸王别姬的慷慨悲歌霸王别姬是全剧的序幕,司马迁细腻描叙项羽在四面楚歌、骏马长嘶的惊魂之夜,点亮灯烛,夜起帐饮,慷慨悲歌的场景。
项羽被围垓下,军情急迫.但此时此刻他最最割舍不下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爱妃虞姬。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凄婉、哀怨、悲凉的歌声,融入四面八方呜呜的楚歌声,穿透浓重的夜色,在垓下兵绝粮尽的楚军营垒上空飘荡……一曲“虞兮之歌”唱出了项羽对虞姬的难舍之情,唱出了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
高中作文之谈谈项羽
高中作文之谈谈项羽篇三:说到项羽,有生而发的一种敬畏和同情之感。
不知为什么,刘邦和项羽之间,我更倾慕于项羽,他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爱情,可为缱绻动人,大师,结局究竟是悲凉的,项英雄最终自刎乌江,美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
带给人是无限的惆怅和悲凉。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
天生神力。
“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一日始皇帝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
其叔项梁因此奇之。
气候,举拳而起,从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越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手东西,往来翕手,未知疲倦,他很讲信用,只因允诺项伯善待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夫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吴江自刎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而对身后的丛林干戈。
他面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真正的勇士是无法被震摄的,英雄项羽最终自刎死掉了。
他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英雄,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霸王别姬的故事,无不体现到项羽柔情的一面。
自古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项羽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认为他既爱江山,也爱美人。
爱景山,他有南征北战,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
许多人觉得,项羽不应该因为美色在四面楚歌时,不开个例会,但试问,面临生死以别的边缘,谁不珍惜与爱人共度的时光,何况项羽身后有个如此乖巧的女子,难怪得到如此欢心。
这处于项羽的柔情,他的重情义。
两军交战,拼死一搏,所当所迫,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这十二个字在项羽本纪里,项羽对自己的评价。
项羽的一往直前,誓死如归的精神。
如果能在如今社会中发扬,那么会多好。
地震当中的,官员也秉持着这种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伤亡人员。
这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前秦功臣让我感动。
项羽对士兵的友善,对部下的关系,同甘共苦的精神。
历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现代人能顾及的。
无良商贩为了私欲,剥削员工的事例比比皆是。
为什么不能学习一下他的精神呢。
项羽,他让我叹息,让我感慨,让我伤感。
《项羽之死》的悲情英雄形象赏析
《项羽之死》的悲情英雄形象赏析作者:夏绍勇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5年第06期【摘要】从三个方面,对《项羽之死》一文中的悲情英雄形象进行赏析。
【关键词】《项羽之死》悲情英雄形象【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84-02《项羽之死》是高中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热情洋溢却不乏客观冷峻态度的笔触,记述了项羽由起事到兴盛终至失败的全过程,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悲情英雄形象。
《项羽之死》记叙的是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由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了项羽英勇豪迈、知耻重义、宁死不屈的光辉品质,文章于荡气回肠、跌宕起伏的事件描述中呈现浓郁的悲情色彩,寓大悲于大美,以大美衬大悲。
在鉴赏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学生立足于文章本身,同时联系《项羽本纪》的相关内容,扩展思维,深化认识,体会隐藏在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情节中的浓浓悲情,从而把握项羽这一悲情英雄形象。
一、霸王别姬:虞姬难揾英雄泪《项羽之死》开篇就交代了项羽的险恶处境:“兵少食尽”且面临汉军及诸侯军队的重重包围,从而拉开了英雄之死的悲剧序幕。
在如此的困境中以及显而易见的心理重压下,外界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掀起项羽心中的巨大波澜,从而引发其情感的宣泄。
于是,当汉军施以攻心计,四面楚歌响起,项羽大惊失色,以为“汉皆已得楚”,心绪不宁的他“夜起,饮帐中”,继而慷慨悲歌别虞姬。
本文对虞姬着墨不多,仅“有美人虞,常幸从”“歌数阕,美人和之”寥寥数语,其形象却呼之欲出:婀娜多姿柔情似水,与项羽情深意切相伴相随;歌声婉转凄切,如天籁之音。
霸王别姬的情节和虞姬这一美人的作用在此不可或缺,试想,曾叱咤风云、威震诸侯的一代英雄项羽在心爱的美人面前慷慨悲歌“虞兮虞兮奈若何”并泣不成声之时,那是何等凄凉的情景?而作为一个多情柔弱的女子,此时除了心如刀割哀切地流泪并忠贞不渝地生死相依,又有什么力量帮助心爱的男人走出困境?因此,虞姬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表现项羽儿女情长及两人的生死离情,更主要的是,柔美的虞姬反衬出项羽的悲愤与无奈,表现辉煌过后的英雄末路,从而为文章渲染了浓浓的悲情氛围。
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2)
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2)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2.项羽的性格中有做事轻率草莽、不计后果的一面。
项羽在西进关中时,投降楚国的秦军受楚军虐-待,产生了敌对情绪,导致军心动摇。
项羽为了稳定军心,一夜之间在新安城南袭击活埋了20万投降的秦军。
20万人命,一夜之间成了军事斗争的牺牲品,激发起了众多的民怨。
火烧了阿房宫,熊熊燃烧的大火三个月不灭,大火宣泄着项羽对暴-政的愤怒,但这样做更是他草莽轻率的体现。
其行为只会让他尽失民心,没有民心的政权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源本,他的政治统治基础就处处潜藏着危机。
3.项羽的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
《鸿门宴》开始,项羽处于主动地位,用樊哙的话来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找机会处死刘邦是易如反掌。
但是项羽耳根子软,他在项伯的劝说下,改变了原来的意图。
最后在项庄舞剑时,亚父多次示意下手,项羽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没有动手,一次次错失了良机,由主动转向被动。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乌江河畔,他不思如何破敌脱困,只想着美女宝马、儿女情长,葬送了自己。
他没有冷静而果决的心智,缺少成为帝王所必需的理智与冷酷。
4.项羽的性格中有胸无城府、缺少谋略的一面。
他没有做大事的计划与战略目标,在刘邦为了得天下而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的时候,项羽想着的却是如何在前进的路上,在只走了一半的情况下衣锦还乡,向父老炫耀。
打仗时他不是在阵中统筹全军,而是披甲冲杀在队伍最前方,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只是匹夫之勇,而非将帅。
甚至在决战垓下之时,他还想快战一场,以显英勇,鲁莽而只顾一时的痛快,使他逞了一时之能,却败了一世伟业。
尽管项羽性格中存在种种缺点,但我们仍认为项羽是一个悲壮而色彩浓烈的英雄。
项羽的性格中有着悲剧人物所无法抗拒的命运。
一个人的性格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自己踏上命定的轨道上。
项羽一生被自己的性格羁绊,正好验证了这句话,因此,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少谋略。
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执著于自己的人生,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这种固执往往在他遭遇苦难时,容易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甚至遭受失败的命运。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典故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典故嘿,不以成败论英雄,这话可真有道理呢。
就说项羽吧,哇哦,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他虽然最后在乌江自刎,失败了,但是人家那气魄,那风范,绝对是英雄啊。
想当年,项羽带着楚军,那是一路勇猛无敌,破釜沉舟的事儿多牛哇。
他带着士兵们把锅都砸了,把船都沉了,就为了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
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魄力呀。
虽然最后他输给了刘邦,但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他的豪情壮志,那可让好多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呢。
不能因为他失败了,就说他不是英雄吧。
还有荆轲,嘿,那也是个大英雄。
他去刺杀秦王,明知道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很可能有去无回,但是他还是勇敢地去了。
虽然最后他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勇气和忠诚让人敬佩。
他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所以说,荆轲也是个英雄,不能因为他没有成功刺杀秦王,就否定他的英雄地位。
还有岳飞,那更是个大英雄啦。
他带领岳家军抗击金兵,保卫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是最后呢,却被奸臣陷害,含冤而死。
他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彻底打败金兵,但是他的爱国精神,他的忠诚,他的勇敢,让后人敬仰。
不能因为他最后失败了,就说他不是英雄吧。
再说说诸葛亮,哇,那智慧简直让人惊叹。
他为了刘备的霸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然最后他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但是他的才华,他的忠诚,他的奉献精神,让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不能因为他没有成功,就说他不是英雄吧。
总之呢,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很有道理的。
很多人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品质,他们的勇气,让他们成为了英雄。
我们被骗了!项羽战败后乌江自刎并不是项羽不想过江而是没有机会
据《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楚汉战争中刘邦打败项羽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
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随即项羽就拔剑自刎了。
所以说项羽不过乌江是
因为觉得自己战败无颜见江东的父老的说法。
但是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就是当时项羽不是不想过江,而是没有机会过江,我国学者冯其
庸在《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中,通过对《史记》、《汉书》、《楚汉春秋》中关于项羽死时
的描述的研究中发现,除了《史记》中记载的项羽乌江自刎的描述和《项羽本纪》中“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这两处记载项羽是在乌江自杀,其它的则表达的是项羽“身
死东城”,“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等。
同时冯其庸还通过《括地志》和《江表传》等篇章发表了关于当时地理位置的考察,经过实
地考证,项羽的确是死于东城,而东城距离乌江有120千米。
这个观点提出来也得到了很多
人的支持,计正山先生依据《史记》、《汉书》中的“灌婴传”,也认为项羽并非在乌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远东城就被“搏杀而死”。
项羽乌江自刎,项羽的精神
项羽乌江自刎,项羽的精神论项羽之死刘雪项羽,楚霸王也。
何为霸王?征战东西,名响天下。
纵然刚愎自用,攻伐自矜,亦是英雄本色。
李清照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言尽霸王死得其所。
宁死不受辱,属于霸王之勇;知羞重义,则是霸王之义。
放纵一次又何妨?邢琳内心斗争良久,我选择支持项羽乌江自刎。
楚汉之争长达四年,这四年他与刘邦斗智斗勇,从最初的稳操胜券到最后自刎江边。
这种痛彻心扉的情感有谁能体会?我没体会过,但我明白必是痛入骨髓。
他是楚霸王,骄傲如他。
他若不死,独自苟活,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如何面对父老兄弟或怨恨或嘲笑或怜悯的眼神?他是楚霸王啊!他怎能败在一个地痞 __手上?当年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江东父老的期望,还有那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如今都变成了一柄利剑,直刺进他的胸口,痛得几欲昏厥。
就这样吧,就这样放纵一回吧。
斗了这么多年,早已身心疲惫了。
既然野心已被显示磨平,又何苦为难自己呢?何不潇洒放手,低一次头呢?穿越千年,我竟能感受到那一刻你的颓废、不舍、迷惘、羞愧,并为之感到心痛。
江山不在了,美人不在了,尘世间再无留恋,为何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私一回,任性一次!霸王,你是我心中的英雄。
我只希望你能走得再坦然一点,再高兴一点,因为那是你的选择,亦是你的勇敢。
王颖对于课文节选《项羽之死》最为欣赏的是项羽乌江自刎的段落。
对于项羽的记载,历史较为详尽,没有争议。
然最令人惊心的是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一个英雄任务凄凉地走向死亡,有褒有贬,莫衷一是。
对于老师对项羽性格刚愎自用的评价甚为不快。
项羽在我心中一直是以英雄的姿态存在。
他在临死前对于叛变的吕马童没有讥讽,可见其气度不凡。
他知道自己的头颅价值几何,云淡风轻地说给乱臣贼子一个人情,然后高傲地走了,离开了尘烟滚滚的战场,坦然自若。
这哪像个身经百战的将军,更似一个纯净孤傲的文人、多情的郎君。
由此敬意更浓。
我觉得最懂项羽的乃是易安居士。
【课外阅读】乌江自刎项羽英雄人生的完美谢幕
【课外阅读】乌江自刎:项羽英雄人生的完美谢幕摘要:从世俗的角度来看,项羽乌江自刎肯定是一种失败;盖世英雄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肯定会让人惋惜;而且他还是败在常打败仗而又有些流氓无赖习气的刘邦手下,这更是让人扼腕痛惜。
但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项羽乌江自刎倒不失为是英雄人生的一种完美谢幕,因为这既表现了英雄的刚烈性格、侠义精神和仁爱情怀,又在客观上开启了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太平盛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项羽;乌江自刎;刚烈性格;侠义精神;仁爱情怀;国家的统一稳定;社会的发展进步《史记·项羽本纪》载:“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关于项羽乌江自刎的结局,历来众说不一,或赞其刚烈,所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为其惋惜,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如果从世俗的角度来看,项羽乌江自刎肯定是一种失败;盖世英雄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肯定会让人惋惜;而且他还是败在常打败仗而又有些流氓无赖习气的刘邦手下,这更是让人扼腕痛惜。
但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项羽乌江自刎倒不失为是英雄人生的一种完美谢幕,因为这既表现了英雄的刚烈性格、侠义情怀和仁爱精神,又在客观上开启了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太平盛世,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
对项羽乌江自刎的看法
对项羽乌江自刎的看法
在中国历史上,项羽的名字还算比较有名气的。
这个枭雄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下带领楚军将士推翻了大秦帝国。
但是这个英雄人物最后的下场却是乌江自刎。
对他的自刎,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书上说项羽自言无颜面见江东父老,李清照也有言“江东儿女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但是对于项羽之死我们或许还有其他的看待方法。
项羽这个人很自负,打仗向来所向披靡,输得少也不服输,在乌江岸边他或许也有回去的想法,但是自知民心尽失,回去也难以挽回局面所以自刎。
我们看可以回头看看项羽活埋秦军四十万将士,单就这件事看,项羽心中没有百姓,那么自然就不能爱民如子,从而民心尽失。
毛主席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我想项羽可能到最后时刻才意识到这一点,但无力回天,所以只能一死而谢天地。
我怀疑项羽即使回江东,得天下的机会也不会太大。
对于刘邦这个人,既然是汉朝开国皇帝,那么自然有过人之处。
刘邦身边有萧何,张良,韩信等,可见他的笼络人心之术不错。
很多人或许崇拜项羽,为项羽的不幸而感到惋惜,都不会想到刘邦这个地痞无赖级的人可以称帝,我开始也这么想,但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好像渐渐明白刘邦为什么可以称帝,也渐渐的开始崇拜。
当然,项羽可以说是一个战神,我们也不能忘记。
乌江自刎项羽文言文翻译
昔者,楚汉相争,天下三分,英雄辈出,豪杰争锋。
项羽,字羽,号霸王,吴人也。
项羽勇猛善战,才略过人,遂得天下,封王楚地。
然项羽性刚烈,不拘小节,时有傲慢之态,故天下英雄多不臣服。
时值汉高祖刘邦,虽非英雄,却知人善用,广纳贤才,渐成气候。
刘邦与项羽相争,战事连连,天下为之瞩目。
项羽英勇无敌,连战连胜,然刘邦愈战愈勇,不惧强敌。
项羽闻刘邦东征,遂亲率精兵,欲与刘邦决一死战。
两军会于乌江,楚汉两军对峙,剑拔弩张。
项羽威风凛凛,刘邦虽惧,却毫不退缩。
项羽挥舞长剑,冲入敌阵,所向披靡。
刘邦见状,知项羽势不可挡,遂下令退兵。
刘邦退兵后,项羽乘胜追击,欲一举消灭刘邦。
然刘邦狡兔三窟,避实击虚,使得项羽屡次追击不得。
项羽心中焦急,遂亲率精兵,欲寻刘邦决战。
一日,项羽得知刘邦驻兵于乌江之滨,遂率军赶到。
刘邦闻项羽将至,急忙布防。
两军再次对峙,项羽挥剑冲阵,如入无人之境。
刘邦见状,知今日之败,已无法挽回。
遂下令退兵,欲回长安。
项羽见刘邦退兵,心中大喜,遂率领大军追击。
刘邦退至乌江,见前有绝壁,后有追兵,四面楚歌,形势危急。
刘邦叹曰:“吾当以死谢天下。
”遂与众将商议退路。
众将劝刘邦退入乌江,然刘邦曰:“乌江之地,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吾若退入乌江,项羽必不放过吾等。
不如于此处决战,死亦为英雄。
”众将无奈,只得同意。
项羽追至乌江,见刘邦已布阵,遂下令进攻。
两军激战,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项羽挥剑如电,所向披靡,刘邦不敌,连连后退。
刘邦见状,心中悲愤,遂挥剑自刎于乌江之滨。
项羽见刘邦已死,心中大喜,遂下令收兵。
然项羽知,天下已非昔日之天下,自己亦非昔日之项羽。
项羽感慨万分,遂于乌江之滨,自刎而亡。
项羽自刎后,楚汉两军悲痛不已。
刘邦闻项羽死讯,亦感叹不已。
世人皆知,项羽勇猛,却因性格刚烈,不识时务,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结局。
自古英雄多磨难,唯有智者能胜天。
项羽虽勇,却因不识时务,终落得个悲惨下场。
然项羽之勇猛,至今仍为世人称道。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3)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3)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二)坚毅果断而又刚愎自用。
项羽拥有胆大心细,善用时机的英勇果敢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杀宋义的事情上。
当时,杀宋义从项羽的主观情感上是必要的,从客观的形势来看,杀宋义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起义军的燃眉之急。
项羽矫王命,杀宋义,夺兵权,充分地显示了他的果断。
而且,项羽不仅敢杀宋义,而且在杀宋义之前向广大受冻挨饿的士兵们宣布其罪行,为自己的行动充分制造了舆-论。
杀宋义之后,项羽矫王命,并捏造了宋义谋反的事实,证实了他杀宋义的合理性,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为人并不是粗枝大叶的,而是蛮有心计的,敢于当机立断的。
但由于项羽出身高贵,从小任性,形成了他刚愎自用的狭隘自私的性格。
他混淆是非,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表现在用人上:他狂妄自大,压制贤能之士,“为人意忌信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
他舍不得将自己的忠诚和谦逊给予他人;他一味的依赖富贵,重视华而不实的威仪,表面豪迈豁达,实际上心胸狭小,“坚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此不附”。
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
他的重要部将如韩信、陈平、黥布等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从而先后背判楚国归服汉朝,成为协助刘邦置项羽于死地的对头;就连谋士范增也被他气走了,难怪刘邦笑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以其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恃战胜自强”,以为只单单的依靠自己的能征善武,就能得到天下,很少利用人,依靠别人的帮助,失去了协调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
正是因为项羽只有“匹夫之勇,不能任贤属将”,结果在政治和军事决策中连连失误,贻误了战机,最终被刘邦所灭。
项羽性格上的分-裂,反映了他政治上的幼稚、脆弱以及任性,他固守自己性格中不利于实现目标和理想的片面性因素,在矛盾斗争中盲目自大。
三)性格豪爽而又生性多疑。
“破釜沉舟”一事,不仅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豪爽特征。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范文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范文项羽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历史上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褒贬不一,那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对于项羽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项羽评价范文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一名一直被称为是千古英雄。
巨鹿之战,大敌当前,项羽却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当所有人都觉得此战必败无疑时,他破釜沉舟,披着银光铠甲,听着汗马嘶鸣,踏着遍地骸骨,登巨鹿之战场,剑指咸阳,一身荣光,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击败秦军。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奠定了当时项羽在诸侯间的领导地位,已胜过千万英豪。
一个名留青史的英雄,有时候不需要用艳丽的笔墨来刻意凸显出他的伟大,因为英雄的荣耀光芒是无法在历史的硝烟中磨灭的。
一战之后,闻名诸侯,豪气冲天,中原逐鹿谁又能阻。
项羽不仅是一代英雄,更是一介普通人,有着一样的爱恨情仇。
他与虞姬共同谱写下了一曲垓下之围。
在虞姬面前,他不再是那个戎马一生,人人畏惧的将军,也只有在她面前,他可以脱下沉重的战甲,沉甸甸的包袱,与她并肩坐在山顶看日落西山,傍晚赏群星璀璨,这一刻那个铁血无情,叱咤风云的战士,已不见踪影,时光已成了永恒的柔情。
人道世事难料,美好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的。
在战火蔓延,群雄逐鹿的年代,垓下之战,似乎奠定了他的结局。
项羽自刎于乌江岸边,当锋利的剑刃不再指向敌军,而是怀着无尽的凄凉,轻抹自己的喉咙时,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朵,血溶于乌江岸边的江水,终是留下一世英名与悲壮。
富贵不忘衣锦还乡,有愧之时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宁可死也不苟且偷生。
牺牲无数多的战士,却落得身死他乡的结局,而自己再次带兵作战,对先前的失败置若罔闻,怎么能够做到。
以一己之死,换取江东百姓平安,不愿战火蔓延,燃尽乌江之水。
项羽乌江自刎,悲壮凄凉,热血豪气,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一笔抉择和忠贞。
项羽评价范文2项羽的一生不是成功的,但却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项羽乌江自刎 项羽的精神
项羽乌江自刎项羽的精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
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士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绝句,不是只因其艺术的功力,不是只因文字的机巧,当浩然正气贯于心胸与文学才华浑然一处时,下笔之处,天地惊鬼神泣之力,是缘于她的精神凝聚,气节支撑。
现代文学作品中,有人曾这样的点评项羽,“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喑呜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人笑?他的失败原因‘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
当其败北之时,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
而项羽向天长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何面见之?纵不言,籍独无愧于心?’英雄一世却没能战胜自己的自尊心!放弃了一线生机。
”从作者的切入角度和某个层面上说,我不反对这样的评说,但那只是就其切入角度的层面而言。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性格特征与形象摘要: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高超的笔法成功的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项羽是太史公笔下描写最成功的悲剧人物。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结局,虽然他的人生是以失败落幕的,但是他的人格魅力震撼了后代人的心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凝聚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太史公通过记录不同时期的人物事迹来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兴衰。
《史记》中的许多人物兼有英雄与悲剧的性质。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是胸怀大志、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大都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者至少对当时社会有影响。
太史公用生花之笔刻画了一个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项羽在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项羽是一位具有对立且矛盾的性格的历史人物。
性格决定着命运,项羽虽然走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但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结局,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与他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项羽作为一个悲剧形象,他具有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
“悲剧人物及性格往往就不是那样简单、纯粹。
”项羽的身上有恨多的对立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物。
他的人生是完满的,却有点让人心痛。
一)英勇善战却谋略不足。
从英勇善战上面来说,在《史记》中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对项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东城之战,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项羽处在数千汉军层层的包围圈之中。
在重重包围之下,虽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
但他临危不惧,越战越勇,汉军拿他没有办法。
在《项羽本纪》中对战斗场面是这样描写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吒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里先向我们描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项羽骑着一匹快马大声喊着向汉军冲去,包围他的军队就像被强风吹过的原野之草,相继倒下了,四处逃散。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项羽,一个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辉煌与挫折,而他在乌江自刎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项羽,字籍,楚国郢人。
他是楚国的一位将军,也是楚汉战争中的主要领导人物。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魅力,率领楚军屡次取得战役胜利,一度成为了楚国的霸主。
然而,随着刘邦的崛起和楚汉战争的不断升级,项羽最终在巨鹿之战中败给了刘邦,楚国也被消灭。
在楚国覆灭的危急关头,项羽带着残军败将,逃到了乌江。
当时的情势已经是一片绝望,楚国覆灭在即,项羽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
面对这种绝境,项羽选择了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成为了后人口口相传的佳话。
这一段悲壮的故事,不仅展现了项羽的豪情壮志,也彰显了他的忠义之心。
在绝境之时,项羽没有选择背叛,也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以死明志,这种英雄气概令人敬佩。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也让人们对项羽的一生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饱受挫折和磨难。
他的忠义、豪情和悲壮,都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在乌江的那一刻,项羽也许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失败和覆灭,但他并没有选择软弱和逃避,而是选择了以死明志,这种英雄气概令人敬佩。
项羽的一生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熠熠生辉。
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也让人们对英雄的定义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英雄并不一定是战无不胜,英雄更多的是在绝境之下,不屈不挠,坚守自己的信念,甚至以死明志。
项羽的故事,正是这样一种英雄的写照。
最后,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不断追思和敬仰的对象。
他的忠义、豪情和悲壮,都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他的一生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熠熠生辉,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敬的楷模。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项羽,一位雄才大略的古代军事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的自刎于乌江更是一个永恒的谜团。
项羽,字羽,楚国人。
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勇猛和军事天赋。
他年少时就投身于楚国军队,立下了赫赫战功,很快就成为了楚国的一位重要将领。
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率领楚军多次击败了秦军,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然而,随着项羽的权力不断扩大,他的心中也渐渐涌现出了野心和狂妄。
他的行为举止变得越发狂傲,对待部下也变得越发残忍。
在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率领楚军与刘邦的汉军展开了决定性的一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楚军最终在巨鹿之战中惨败,项羽被迫败退至乌江。
在乌江之畔,项羽的心情异常沉重。
他深知自己已经无路可退,而且他也无法接受刘邦的宽大待遇。
于是,在众将的劝阻下,项羽决定自刎以了结自己的一生。
据史书记载,当项羽自刎之时,乌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而项羽的身影也在这波涛中渐渐消失。
项羽的自刎之举,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谜团,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留下了许多的疑问和思考。
项羽为何选择了自刎而不是投降?他的内心世界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煎熬?这些问题至今仍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
有人认为,项羽自刎是出于对自己一生的无悔,也有人认为,他是出于对刘邦的不屈和对自己尊严的坚守。
无论如何,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都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上一段永恒的传奇,也成为了后人思考的对象和启示。
在历史的长河中,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也许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但它却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历史的长卷之中。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项羽一生的写照,更是中国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的缩影,它承载着无数的传奇和感人的故事,也让后人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和探索。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如同一颗流星般划过了中国历史的夜空,留下了永恒的光芒,也让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缩影,它饱含着中国古代历史的沧桑和辉煌,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精神世界中的一部分。
你怎样看待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自刎的行为,请有理有据陈述,300字左右
你怎样看待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自刎的行为,请有理有据陈述,300
字左右
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自刎的行为在历史上受到了众多人的赞誉,被认为是一种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英雄意识的行为。
从项羽的心理来看,他的决定不肯过江东、乌江自刎,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如下:首先,他不愿意割舍自己的荣耀,他在败走之前,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保存自己的荣耀,他把死亡当作最后的选择;其次,他不愿意接受历史的审判,他不愿意成为可怜的被动者,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定义自己的历史;最后,他也不愿意对敌人表示出谦卑,他认为自刎是一种比死亡更加光荣的行为,可以体现自己的英雄气概。
从历史角度看,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自刎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表达了强大的民族自尊心,肯定了中国人民的英雄精神,可谓是一种难得的英雄之举。
总之,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自刎的行为,是一种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英雄意识的行为,它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坚强意志,也表达了强大的民族自尊心,肯定了中国人民的英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乌江自刎,项羽的精神
篇一:对项羽乌江自刎的看法
论项羽之死
刘雪
项羽,楚霸王也。
何为霸王?征战东西,名响天下。
纵然刚愎自用,攻伐自矜,亦是英雄本色。
李清照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言尽霸王死得其所。
宁死不受辱,属于霸王之勇;知羞重义,则是霸王之义。
放纵一次又何妨?
邢琳
内心斗争良久,我选择支持项羽乌江自刎。
楚汉之争长达四年,这四年他与刘邦斗智斗勇,从最初的稳操胜券到最后自刎江边。
这种痛彻心扉的情感有谁能体会?我没体会过,但我明白必是痛入骨髓。
他是楚霸王,骄傲如他。
他若不死,独自苟活,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如何面对父老兄弟或怨恨或嘲笑或怜悯的眼神?他是楚霸王啊!他怎能败在一个地痞流氓手上?
当年的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江东父老的期望,还有那句“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如今都变成了一柄利剑,直刺进他的胸口,痛得几欲昏厥。
就这样吧,就这样放纵一回吧。
斗了这么多年,早已身心疲惫了。
既
然野心已被显示磨平,又何苦为难自己呢?何不潇洒放手,低一次头呢?
穿越千年,我竟能感受到那一刻你的颓废、不舍、迷惘、羞愧,并为之感到心痛。
江山不在了,美人不在了,尘世间再无留恋,为何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私一回,任性一次!
霸王,你是我心中的英雄。
我只希望你能走得再坦然一点,再高兴一点,因为那是你的选择,亦是你的勇敢。
王颖
对于课文节选《项羽之死》最为欣赏的是项羽乌江自刎的段落。
对于项羽的记载,历史较为详尽,没有争议。
然最令人惊心的是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一个英雄任务凄凉地走向死亡,有褒有贬,莫衷一是。
对于老师对项羽性格刚愎自用的评价甚为不快。
项羽在我心中一直是以英雄的姿态存在。
他在临死前对于叛变的吕马童没有讥讽,可见其气度不凡。
他知道自己的头颅价值几何,云淡风轻地说给乱臣贼子一个人情,然后高傲地走了,离开了尘烟滚滚的战场,坦然自若。
这哪像个身经百战的将军,更似一个纯净孤傲的文人、多情的郎君。
由此敬意更浓。
我觉得最懂项羽的乃是易安居士。
这位不幸的女词人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大彻大悟。
如果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一定会成为知己。
我认为易安居士对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评价并不为过。
夕阳媚俗的金色洒满了苍穹,天边的晚霞瑰丽多彩。
这少有的美艳附着地面上蜿蜒逶迤的血流和倒地不起的将军构成了一幅永远定格的
画面。
悲怆之歌响起,但又和着豪迈之气,江上升起雾气,我仿佛看到项羽和众将士一起走向雾的深处,一路欢歌!
苟活于世,非霸王所为!
由颖
横剑,自刎,眼望江东。
残阳如血,映红了乌江的水面。
谢绝了亭长渡他过江的好意,自刎于此。
悔?不!
为何要悔?世人皆叹可惜可惜。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可那又如何?苟活于世,心里难安!心中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无颜面对!为何要悔?世人皆叹糊涂糊涂。
那越王勾践不就忍辱复国吗?然那非霸王所为。
既称霸王,便有霸王之风范,心中自有一番傲气,傲立天下!
为何要悔?世人皆叹愚蠢愚蠢。
以死了结,牺牲的战士怎么办?可又有谁理解项羽?故交旧部吕马童为金钱名利背叛反戈;结义兄弟刘邦为争夺天下而背信弃义;美人虞姬为断霸王后顾之忧,先行自刎。
霸王不愿苟活!
一代霸王,岂愿苟且偷生?项羽的死是尊严,是傲气,亦是后人对他的敬佩。
篇二:“项羽乌江自刎”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5-7题。
(12分)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
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
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
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
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
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
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五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
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
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5.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①籍独不愧于心乎?
②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③虞兮虞兮奈若何!
④若非吾故人乎?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