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小儿支原体肺炎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小儿支原体肺炎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2387c9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2.png)
36·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12月 第19卷 第12期 总第146期【通讯作者】张 宁Chest CT Imaging Features of Mycoplasma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DEC. 2021, Vol.19, No.12 Total No.146口服或直肠保留灌肠镇静后扫描。
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肾门平面。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12mA,扫描层厚为5mm,层距5mm,矩阵为512×512,螺距为0.9,薄层重建层厚及层间距皆为0.67mm。
图像观察:肺窗宽1000~1500HU,窗位-400HU,纵隔窗宽300~400HU,窗位50HU。
扫描完成后利用MS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儿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
扫描过程中可用铅衣、铅围裙等工具遮挡患儿无需扫描的部位。
1.3 观察指标 CT扫描结果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组医师和1名呼吸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独立分析和判断,观察内容包括病变位置、形态、有无淋巴结增大及胸膜改变等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病灶分布情况 11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单侧肺叶病灶78例(68.42%),双侧肺叶病灶36例(31.58%),单叶段病变67例(58.77%),多叶段病变47例(41.23%)。
肺部受累情况:左肺35例(30.70%)、右肺41例(35.96%)、双肺38例(33.33%)。
2.2 114例患儿CT影像学特点分析 患儿C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病变区肺纹理增粗而模糊,病变范围广,常累及多个肺叶,单侧或双侧的磨玻璃影、实变影及网格结节影,以双肺下叶多见,多呈小叶性分布。
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1594a29ec3d5bbfd0a7471.png)
2
概述
定义: 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肺部炎症。
发病率: 肺炎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统计数据表明小儿肺炎占5岁以下小 儿死亡数的1/3~1/4, 中国小儿肺炎患儿占住 院儿童总人数的24.5%~56.2%,是小儿死亡的第 一位原因。
3
分类
按病理及X线表现分类: 按病程分类:
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 急性肺炎、迁延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慢性肺炎;
按病因分类:
按病情分类:
感染性肺炎:细菌性肺炎、 轻症肺炎、重症肺炎;
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按住院48小时前、后发生
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 的肺炎:
原虫性肺炎;
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 影像学诊断
1
气管、支气管和肺野
新生儿气管的分叉位置于T3-4水平,到10岁降至 T5水平。婴幼儿气管于CT上呈圆形,10岁以后为 椭圆形或马鞍形。
肺野:新生儿一般于生后3小时内肺泡充气扩张, 肺液基本清除,早产婴儿可延缓至8小时。新生儿 肺门常被中部阴影遮盖,至婴儿期后双肺门影清 晰。右下肺动脉的宽度一般不超过气管内径。
男,1.5岁。 麻疹肺炎后咳喘6月,II型呼衰
27
腺病毒肺炎
病因:腺病毒3、7、11、21型。 病理:主要为支气管和肺泡间质炎。 临床特点:
1.流行病学:年龄、季节、地域; 2.起病急,发热时间长,呈稽留热; 3.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早、重; 4.呼吸系统症状出现早,而体征出现晚; 5.胸部X线及病原学检查。 治疗:无特殊治疗,有自限性。
21
毛细支气管炎
临床特点: 1.年龄,季节 2.下呼吸道阻塞的表现 3.肺部体征:发作时哮鸣音 4.全身中毒症状轻 5.胸部X线及病原学检查 6.病程:1周左右
第7讲 新生儿肺部影像诊断
![第7讲 新生儿肺部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d3e9e14a8114431b90dd845.png)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专栏儿童胸部影像学诊断文章编号:!""#$%%%&(%""&)"’$"&&($"%第#讲)新生儿肺部影像诊断刘)艳)朱)铭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012,.34#567.89:.3-9;<,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新生儿胸部影像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胸部?线平片,其中床边胸片又占了较大比率,由于床边胸片通常为仰卧前后位摄片,在加上新生儿的特殊生理情况,在新生儿胸片中常会见到较多的变异,正确认识这些新生儿特有的改变而不将其误认为疾病,是新生儿胸部读片的关键之一。
另外,新生儿有一些特有的疾病,在仰卧前后位的床边胸片上,其表现会和儿童期直立后前位胸片有所不同,正确认识这些新生儿特有的病变,则是新生儿胸部读片的另一关键。
新生儿肺部疾病变化很快,胸部?线平片检查必须注意勤复查,切不可象成人肺部疾病那样,采用!@%周才复查胸片的方法。
胸部?线平片近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数字化的摄片方式,如计算机?线摄影(;<,82ABC D-C.<4D-81E ,F=)等。
F=检查仍使用现有的?线摄片机,用影像板替代?线胶片和暗盒,影像板感光后形成潜影,再用激光束扫描影像板获得数字化图像,F=可用于新生儿床边摄片,有比传统胸部?线平片更好的对比分辨率,加上其图像的窗位窗宽即明暗和对比可任意调节,废片很少,对新生儿胸部疾病的诊断效果要优于普通?线胸片。
另一种新的数字化的摄片方式为直接数字化?线摄影(C.DB;A C.4.A-/D-C.<4D-81E ,GG=),GG=检查一般不使用现有的?线摄片机,通过数字平板直接获得数字化图像,GG=成像更快捷,工作流程更方便,但目前的GG=设备不可用于床边摄片,在新生儿应用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 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 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ae519865ce050877321303.png)
六、实验室检查
(二)C反应蛋白(CRP)。起病1—3天内升高 常提示细菌性肺炎,升高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密切 相关,有效治疗后可下降,是鉴别细菌感染、判 断病情轻重以及评估治疗反应最常用的指标。但 细菌感染早期、轻症感染或迁延性细菌感染时可 以正常,多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尤其是重症, CRP多在起病3—4天后升高。重症病毒感染如流 感病毒、腺病毒肺炎等也可在病程中升高。
肺炎链球菌SP是生后20天至儿童期各年龄段CAP最常见 的病原,也是重症肺炎和坏死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SA多感染婴幼儿: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MSSA和MRSA均可 引起重症肺炎或坏死性肺炎,我国也有儿童社区获得性 MRSA(CA-MRSA)肺炎报道,该菌感染病死率较高。
(二)鉴别诊断
1.气道疾病。哮喘、气道软化和狭窄合并气道感 染、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等感染 性细支气管炎。根据喘息和肺部喘鸣音对速效支 气管扩张剂的反应、有无双相喘鸣音、胸片表现、 抗菌药物治疗反应等鉴别。肺炎支原体细支气管 炎是近年认识到的一种少见感染类型,大多数有 喘息,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容易遗留闭塞性细支 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后遗症,易与肺炎混淆。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
90%,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 100%敏感。MRSA的分离率在逐年上升, 目前总体接近30%。
流感嗜血杆菌。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60% 以上,其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超过90%。对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f3c175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d.png)
2
• 对于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失败,需要验证是否存
在肺炎并发症或病情加重的患儿应及时做胸片
检查
3
• 胸部CT扫描和胸部侧位片不宜列为常规
4
• 在除外肺不张、肺梗死、肺出血等之后,胸片
实变征象可诊断肺炎
5
• 胸片征象对CAP病原学的提示性差
6
• 对于临床上肺炎已康复,一般状况良好的患儿,无需反复胸片复查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1):856-862.
常见于小婴儿,多为双侧支气管肺炎,全身症状极重, 常有脓胸,但肺脓肿少见,这有别于SA肺炎 常并发脓毒症及休克,体温与脉率不成比例
咳嗽
可以是百日咳杆菌导致原发性肺炎,也可以并 发或继发其他病原肺炎,尚有部分病例系痉咳 后的吸人性肺炎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儿童CAP 实验室检查
病毒检测
• 拟诊病毒性CAP应常 规检测流感病毒与其 他常见呼吸道病毒
MP检测
• 临床怀疑MP感染者应进行MP 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 清特异性IgG抗体比较有4倍以 上的升高或下降到原来的1/4是 MP感染的确诊依据
细菌培养与胸腔积液涂片
• 有胸腔积液者应尽可能进 行胸腔积液涂片染色与细 菌培养
➢ 对1岁以下肺炎患儿RR还有助 于提示肺炎严重度:RR>70次 /min与低氧血症的相关敏感度 为63%、特异度为89%
• 湿性哕音等体征对于3岁以上儿童,胸部 湿性哕音和管状呼吸音对诊断肺炎有较高 敏感度(75%)和特异度(57%)
胸壁吸气性凹陷
胸壁吸气性凹陷不仅提示肺炎,还提示病情严 重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要点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d62c7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f.png)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要点关键点提示:☆年龄与病原谱☆病原学检查项目☆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影像学评估☆治疗方案一、年龄与病原谱二、常见病原学检查项目参考各年龄病原谱,结合常见病原学检查项目进行病原学诊断,重症肺炎必要时经口吸痰送检(3岁以下无法自主咳痰者)。
1、病毒类:(1)呼吸道合胞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2)腺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3)EB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DNA载量,血清抗体测定)(4)鼻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5)人类偏肺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6)巨细胞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测定)(7)肠道病毒,包括EV71和柯萨奇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PCR检测)(8)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2、细菌类:血培养,厌氧菌培养,咽及痰培养或肺泡灌洗液,细菌涂片及染色,链球菌尿抗原检测。
3、非典型病原类:(1)肺炎支原体(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抗体测定7-10天转阳,必要时复查)(2)肺炎衣原体(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抗体测定)(3)沙眼衣原体(血PCR检测)(4)嗜肺军团菌(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4、其他病原:(1)结核分支杆菌(PPD,血TB-DNA载量,T-SPOT,培养)(2)真菌:培养,涂片及染色,G/GM试验,隐球菌抗原检测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1、快速评估:WHO将2月-5岁儿童出现胸壁吸气性凹陷或鼻翼扇动或呻吟之一表现者,提示低氧血症,为重症肺炎;如果出现中心性紫绀、严重呼吸窘迫、拒食或脱水征、意识障碍(嗜睡、昏迷、惊厥)之一表现者为极重度肺炎。
2、病情严重度:需根据年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等评估,见下表:(1)识别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① 有基础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遗传代谢疾病、脑发育不良、神经和肌肉疾病、免疫缺陷病、贫血、Ⅱ度以上营养不良、既往有感染史、严重过敏或哮喘史、早产史、既往住院史、慢性肝肾疾病等;②小于3月婴儿;③经积极治疗,病情无好转,病程超过l周。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放射线表现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放射线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341041510a6f524ccbf85bd.png)
完善 , 其表 现有 不 同于成 人 的特点 。本研 究 显示 , 儿 到人 体 各部 的外 形 和表 面变 化 。本研 究 显 示 , 放 射 童C A P最 常见 放 射 线 表 现 为 : ① 支气管充气征 、 支 线 检查 可 以观察 人 体 结 构 和 器 官 的 变 化 , 可 以看 到 气管 狭窄 或塌 陷 : 其 病 理 改 变 是 由于 低 龄 儿 童 的 支
性‘ 2 J 。现 探讨 儿童 社 区获 得 性 肺 炎 放 射 线 表 现 , 旨 均有胸部前后位片 , 有前后对比 3 0例 , 余 6例均作
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 的认识 , 为本病 的早期诊 断提 为 胸 透 复 查 。评 价 方 法 : 2名 有 经 验 的 放 射 科 医师
供依 据 。
1 . 1 一 般资料
我 院收治 符 合 入 选 标 准 的 社 区获 得 性 肺 炎 患 儿 3 6 统计 学 分析 均采 用 S P S S 1 7 . 0软件包 进行 分析 。
例。人选标准 : 符合社 区获得性肺炎定义及诊断标 2 结果 准[ 3 ; ③ 临床和放射学诊断一致 ; @1 0 d ≤年龄 < 3 病变部位 : 左肺少于右肺 , 多见于两肺下部 。病 岁; ⑤病程 ≤5 d 。排除标 准: 未 按规定 留取痰液标 变形 态 包括 实变 、 肺结 节 和 网合 结节 、 细支 气管 支 气
疾 病之 一 , 诊 断 有 一 定 困难 。 近几 年放 射 线 诊 断 取 1 . 2 检 查及 评 价 方 法 放射 线 检 查 拍 摄 胸 部 正 侧
得迅 速 进 展 , 对 肺 部 病 灶 的 检 出 具 有 极 高 的 敏 感 位 片 。拍摄 范 围 自肺 尖 至肺 底 。本 组研 究 中 3 6例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80f595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a.png)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肺部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肺部问题。
一、影像学诊断方法1. 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见且最经济实惠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射线在人体组织内的吸收程度不同,可以获得肺部结构和异常变化的信息。
对于一些表现典型的肺部疾病,如寻常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X线胸片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三维图像,相较于X线胸片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清晰显示出血管、气道和结构细节。
对于复杂或需要更详细信息的情况下,CT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在进行鉴别诊断和评估肺实质病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核磁共振原理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对某些与X线或CT扫描相互补充的情况下尤为有益。
例如,MRI对于肺部间质性纤维化和特定肿瘤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受成本和时间限制,MRI并不常用于一般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二、肺部疾病常见影像学表现1. 肺炎肺炎是最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胸片和CT表现多种多样。
在胸片上可以观察到感染区域出现密度增高、模糊边界、浸润阴影等特征;而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信息,显示出感染区域内液体积聚、束粒中心性分布等特点。
2.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洞形成以及弥漫性病灶。
X线胸片可以显示出局部或弥漫性的增白影,而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结核球、干酪样坏死性改变等。
3. 肺血栓栓塞症(PE)PE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分支阻塞所引起的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胸片上,肺动脉扩张和右心室增大是提示PE的特征;而CT扫描则显示了血栓断面图像,对于诊断和评估PE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1. 肺癌与结核肺癌和结核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空洞形成、淋巴结增大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4df02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2.png)
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是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其他季节均有散发病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
支原体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引起扁桃体炎、鼻炎、中耳炎、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幼儿多患上呼吸道感染,学龄儿多患肺炎。
流行病学MP广泛存在,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
传播途径: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流行季节:MP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多见,南方地区夏秋季节高发。
临床表现呼吸系统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中高热多见,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
病初大多呈阵发性干咳,少数有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咳嗽剧烈,个别患儿可出现百日咳样痉挛样咳嗽,可持续2周甚至更长。
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患者初期也可有乏力、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2~3天后可以自行缓解。
部分患者存在胸骨后疼痛、头痛、咽喉痛。
SMPP多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伴有肺内和肺外并发症,若出现塑形性支气管炎(PB)、中等-大量胸腔积液、大面积肺实变和坏死、肺栓塞(PE)等时,患儿可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发生肺栓塞的患儿还可出现胸痛和咯血;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粘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出现相应各系统受损的表现。
少数MPP可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
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是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主要依据之一。
肺部阳性体征少而影像学表现明显是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特点。
MPP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
CAP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经验治疗
![CAP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经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5fc7304650e52ea551898d2.png)
˃3个月----5岁
˃5岁----15岁
2017年10月11日1时6分
18
病毒性肺炎特征
多见于婴幼儿 喘鸣症状常见 腋温一般<38.5℃ 明显胸壁吸气性凹陷 肺部多有过度充气体征 胸片示肺部过度充气,可存斑片状肺不张,严重 者可出现大叶肺不张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年10月第 51卷第10期
2017年10月11日1时6分
19
病毒
年龄段 ˃28天----3个月 常见病原 呼吸道和胞病毒 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和胞病毒 腺病毒 副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 少见病原
巨细胞病毒 流感病毒 腺病毒 人类偏肺病毒
鼻病毒 人类偏肺病毒 肠道病毒 人禽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EB病毒 麻疹病毒
˃3个月----5岁
2017年10月11日1时6分
11
潜在重症肺炎
起病急骤 进展迅速 6个月以下婴儿,早产儿 呼吸系统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免疫缺陷 特应性体质 曾经重症肺炎病史 应用特殊药物 遗传代谢病等
2017年10月11日1时6分 12
儿童CAP常见病原
病原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年10月第 51卷第10期
˃5岁----15岁
腺病毒 EB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人禽流感病毒
2017年10月11日1时6分
20
支原体肺炎特征
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部分患儿有喘鸣,肺部 可出现罗音 胸片呈肺间质浸润性、小叶性、大叶性肺实变和 肺门淋巴结肿大 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 d及以上,临床 征象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者 ,可考虑为难治性MP肺炎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c1cf302b4daa58da0114a69.png)
2021/4/12
14
儿童CAP的并发症
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 胸腔积液或脓胸 • 脓气胸 • 肺脓肿 • 支气管胸膜瘘 • 坏死性肺炎 • ARDS • 急性呼吸衰竭
2021/4/12
肺外并发症
• 脓毒症、脓毒性休 克
• 脑膜炎、脑脓肿 • 心包炎、心内膜炎 • 骨髓炎 • 脓毒症性关节炎 •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以精神萎靡、面色不佳 ➢ 肺部密集湿啰音为突出表现 ➢ 典型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大片肺实变
2021/4/12
1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临床征象对病原学的提示—MP和沙眼衣原体
MP肺炎特征
• 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部分患
>5岁~15岁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化脓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核分枝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b型、不 定型)、嗜肺军团菌 肺炎衣原体
病毒
流感病毒A型、B型 腺病毒、EB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人禽流感病毒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145-152.
2021/4/12
儿有喘鸣 • 肺部可出现啰音 • 胸片呈肺间质浸润性 • 小叶性、大叶性肺实变和肺门淋
巴结肿大 • 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
7d及以上,临床征象加重、仍持 续发热、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者, 可考虑为难治性MP肺炎
沙眼衣原体 肺炎特征
• 患儿常有咳嗽 • 典型者类似百日咳样咳嗽 • 细湿啰音比喘鸣多见 • 胸片有浸润阴影常无发热
• 湿性哕音等体征对于3岁以上儿童,胸部 湿性哕音和管状呼吸音对诊断肺炎有较高 敏感度(75%)和特异度(57%)
儿科影像诊断学
![儿科影像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27e456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4.png)
儿科影像诊断学儿科影像诊断学是儿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来诊断和治疗儿童疾病的学科。
儿科影像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儿童的健康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面是儿科影像诊断学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儿科影像学概述1. 儿科影像学的历史发展2. 儿科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手段3.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二、儿科影像学的常见检查技术1. X线检查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2. 超声波检查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3. CT扫描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4. MRI扫描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5.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6. PET扫描技术在儿科影像学中的应用三、儿科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1. 儿童肺部疾病的影像诊断2. 儿童骨骼和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3. 儿童胃肠道疾病的影像诊断4.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5.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6. 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四、儿科影像学在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外科手术中的应用2.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肿瘤治疗中的应用3.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4.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先天性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五、儿科影像学的相关进展和研究1. 儿科影像学在多学科合作中的应用2.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发育研究中的应用3.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遗传疾病研究中的应用4.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药物治疗研究中的应用5.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康复研究中的应用六、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作用1.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健康体检中的应用2.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疫苗接种中的应用3.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营养管理中的应用4.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5. 儿科影像学在儿童心理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儿科影像诊断学作为儿科医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在儿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在科研和学术交流中也广泛应用。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儿科影像诊断学将进一步提高对儿童疾病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为儿童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ea8c5aee06eff9aef8079c.png)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一、简介本规范中CAP的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社区)发病的感染性肺炎,包括在医院外(社区)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
CAP为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症状,通常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肺部湿性啰音等表现,并有胸部X线片(以下简称胸片)的异常改变。
本规范中CAP不包括吸入性以及过敏性等非感染性肺炎。
由于新生儿病原体及临床表现的特殊性,本规范仅针对生后29天到18岁以下儿童的CAP。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文化以及卫生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规范仅为总体原则。
二、主要病原谱和耐药现状(一)主要病原谱。
1.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婴幼儿乃至学龄前期CAP的常见病原。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
新发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博卡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禽流感病毒等。
其他如巨细胞病毒等疱疹类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偶可引起CAP。
2.细菌。
常见革兰阳性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A群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等;常见革兰阴性细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卡他莫拉菌(Moraxella catarrhalis,MC)、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
其中SP是生后20天至儿童期各年龄段CAP最常见的病原,也是重症肺炎和坏死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
SA多感染婴幼儿,分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MSSA和MRSA均可引起重症肺炎或坏死性肺炎,我国也有儿童社区获得性MRSA (CA-MRSA)肺炎报道,该菌感染病死率较高。
儿童肺部结核病的影像学表现
![儿童肺部结核病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c799d18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5.png)
○ 标准化疗方案:2HRZ/4HR。
最差的治疗是单一用药。
潜伏结核感 染
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除外卡介苗接种后反应),X线胸片或 临床无活动性结核病证据者,称为结核 感染。
儿童无症状性结核感染:
○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 胸部影像学检查正常, ○ 无明显阳性体征。
年龄越小,PPD 试验的价值越大。
诊断
性别: 女 > 男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 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 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 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 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 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 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 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 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 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结核性脑膜炎
• 定义: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多 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以内发生, 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生结脑。
• 病原:结核杆菌。
•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主要方式):
血脑屏障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皮肤细感菌染:疖血、脓疱、蜂窝织脑膜
炎、脐炎等;肠炎:如沙门氏菌感染。
左侧动眼神经麻痹
动眼神经自脚间窝出脑,紧贴 小脑幕缘及后床突侧方前行, 进入海绵窦侧壁上部,再经眶 上裂眶,立即分为上、下两支。 上支细小,支配上直肌和上睑 提肌。下支粗大,支配下直、 内直和下斜肌。由下斜肌支分 出一个小支叫睫状神经节短根, 它由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 组成,进入睫状神经节交换神 经元后,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 括约肌,参与瞳孔对光反射和 调节反射。
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影像学诊断
![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7167a4e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e.png)
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影像学诊断⒈概述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是指在儿童期间发生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来源于外界环境的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病变。
影像学诊断在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常见疾病的影像特征。
⒉影像学检查方法⑴ X线检查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是X线检查。
X 线检查可用于评估肺部感染、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疾病。
常见的X线检查表现包括肺炎阴影、支气管肺炎阴影、肺不张等。
⑵ CT扫描CT扫描是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CT 扫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肺部图像,对肺部感染的细节有更好的显示。
常见的CT表现包括肺炎灶、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扩张等。
⑶ MRI检查MRI检查在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使用较少,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肺部肿瘤检查具有一定的优势。
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⒊常见疾病的影像特征⑴肺炎肺炎是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在影像学上,肺炎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阴影,受累肺叶、肺段或肺小叶较为明显。
结合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肺炎的细菌、或真菌感染的诊断。
⑵肺结核儿童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疾病。
在影像学上,肺结核表现为多发的结节状阴影、空洞、支气管周围钙化以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特征。
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肺结核的诊断。
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是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中较为罕见的一种。
在影像学上,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明显扩大、肺门结构向外移位、血管移位等特征。
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支气管扩张的诊断。
⒋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示例X线检查报告●示例CT扫描图像●示例MRI检查报告⒌法律名词及注释●儿童肺部获得性疾病:指儿童时期通过外界途径获得的肺部疾病。
●影像学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利用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对疾病进行诊断。
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和放射学分析
![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和放射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bf061859eef8c75fbfb3e5.png)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所有年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
因该病早期缺乏特异、标准的诊断方法,其诊断仅基于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故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本组对年我院明确诊断并治愈出院的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放射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支原体肺炎患儿例中男例,女例。
年龄:岁例,岁例,岁例,岁例。
住院前病程最短,最长,平均。
发热同时伴咳嗽例,单纯咳嗽例,伴有胸痛例。
发热时体温多为中等度,例为弛张高热;咳嗽以干咳为主,例有白色或黄粘痰。
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有湿罗音例,干罗音例;例一侧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
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例;升高()例,复查平均恢复正常;减少()例,复查平均恢复正常。
血沉()检查例中正常例,占例,占;例,占。
例行反应蛋白()检查,正常者例,占;例,占;例,占;其中白细胞数减低例均高于正常。
三、诊断及治疗全部患儿血清支原体抗体阳性(滴度!),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支原体抗体阳性。
住院后均应用阿奇霉素静脉点滴,,共个疗程,每疗程间隔。
例伴肺不张者同时予以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最多次。
四、疗效判断全部患儿在发病内拍摄第张胸片,其中例同时胸部扫描。
治疗周后复查胸片,随后根据肺部病情定期复查,至病变吸收为止。
结果一、胸部线表现病灶部位:右肺例,左肺例,同时累及两肺例。
病灶在右上叶例,右中叶例,右下叶例;左上叶例,左中叶例,左下叶例;两叶或以上受累例。
结果显示右侧病变多于左侧X,下叶病变()多于上()、中叶()X。
病变性质:本组病变累及的部位主要有下述种:t肺泡炎症:本组例表现为肺泡炎症,其中例斑片状影,例为大片状密度不均影。
例中右侧例,占;左侧例,占;双侧例,占。
o间质炎症:本组所有患儿的肺纹理均粗多,例表现双肺颗粒状或点网状阴影。
@混合病变:本组例表现为斑片状阴影或大片实变影,病变周围或对侧肺部有点网状阴影,或同侧肺门阴影增大,但所有患儿的侧位片或片均未见肿大淋巴结。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e6c7c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0.png)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肺部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确诊肺部疾病的关键是通过影像学技术来进行诊断,以便准确判断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肺部疾病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X线摄影、CT扫描、MRI和PET-CT等。
一、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早被广泛应用于肺部疾病诊断的影像学技术之一。
它以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吸收来形成影像。
在肺炎的诊断中,X线胸片可以显示肺部密度增高、肺纹理增大、肺叶实变等特征。
对于跟踪和评估肺部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有帮助。
然而,X线摄影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对于早期肺癌、肺结节等微小病变,X线胸片的分辨率较低,很难清晰显示病变的细节。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医生通常会选择其他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
二、CT扫描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多方向连续扫描来获取横截面图像的生物医学影像学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形态和位置。
在肺癌的诊断中,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等信息,为手术切除和化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肺癌诊断,CT扫描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肺部疾病的诊断,如肺气肿、肺结核、肺纤维化等。
通过不同的CT扫描协议,医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图像信息,以满足不同疾病的诊断需求。
三、MRI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通过利用磁共振信号来获取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影像学技术。
与CT扫描相比,MRI在评估肺部疾病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MRI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主要应用是评估肺部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通过设定适当的参数,MRI可以提供关于肺部淋巴结的详细信息,有助于确定转移的程度和范围。
然而,MRI也存在一些限制,如成像时间较长、对患者的要求较高等,因此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并不是首选技术。
四、PET-CT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是将正电子发射层析成像技术和CT扫描相结合的一种高级影像学技术。
儿童肺炎的诊断标准
![儿童肺炎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caf44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f.png)
儿童肺炎的诊断标准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尤其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正确的诊断对于
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儿童肺炎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首先,儿童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
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乏力等。
此外,一些儿童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呼吸音粗糙、甚至发绀等症状。
在辅助检查方面,X线胸片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部是否有炎症病变。
血常规、血生化、痰培养等检查也能够提供诊断的重要依据。
其次,根据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儿童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临床诊断标准,即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其次是影像学诊断标准,通过X线胸片等检查确定肺部炎症的范围和程度。
第三是实验室诊断
标准,通过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情况。
最后是病原学诊断标准,通过病原学检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除了以上的诊断标准,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对于婴幼儿和免疫功
能低下的儿童,肺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诊断。
此外,对于反复发作的肺炎,需要考虑到其他潜在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
综上所述,儿童肺炎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
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而准确地进行诊断,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 好发年龄
起病 全身中毒
症状
发热
呼吸道 症状体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腺病毒 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新生儿、小婴儿 急剧,发展迅速
重、皮疹
腺病毒3、7型 6月-2岁 急 重、早
毛细支气管肺炎
支原体 肺炎
RSV、腺病毒 2-6月<2岁 急 轻
肺炎支原体 年长儿 较缓慢 不重
驰张热
稽留热
可不发热
热型不定,持续12周
干酪性肺炎 男,1岁。阵发性哭闹喘憋4、5天
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男,12岁。发热、咳嗽2月余
Stevens-Johnson 综合症 男,7岁
过敏性肺炎 女,5岁。咳嗽25天
粟粒肺 男,3岁。发热咳嗽1月。PPD阳性
粟粒肺 男,3岁。发热咳嗽1月。PPD阳性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 男,9岁,咳血1周
肺部体征类似支气管肺炎, 症状早,体征晚,可 呼气性呼吸困难,喘憋 咳嗽剧烈,体征
易发生胸腔并发症
有胸腔积液
重,满布哮鸣音
不明显
X线表现
治疗 病程
早期斑点,片絮,短时间出现 大小不等的片状阴
肺脓肿
影
耐酶半合成青霉素 3-4周
无特殊治疗 2周
肺纹理粗
肾上腺皮质激素 1周
出现早,游走性, 消散晚
大环内酯类
病理: 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物以及坏死脱落上皮细胞造成小气道阻塞。
毛细支气管炎
临床特点: 1.年龄,季节 2.下呼吸道阻塞的表现 3.肺部体征:发作时哮鸣音 4.全身中毒症状轻 5.胸部X线及病原学检查 6.病程:1周左右
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BO)
马赛克征; 支气管壁增厚和/或支气管扩张; 单侧或限局性透明肺; 其他征象为实变不张,支气管粘液栓等。
中度混合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女,5岁。麻疹肺炎后持续喘咳1年
中度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男,5岁。腺病毒肺炎后反复咳喘7月
重度混合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男,1.5岁。 麻疹肺炎后咳喘6月,II型呼衰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积 (IPH)
女,3岁。面苍,活动不耐受,伴间断咳嗽1 年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
PLC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男,3岁6月。发热、咳嗽、呼吸快18天,肝脾不大
影像学表现
胸片:双侧云絮状片影+囊泡网结状影;肺容积正常。 CT:1. 广泛薄/厚壁的囊泡病变,部分融合,不规则;2.小叶中央或小叶周围结节;3. 广泛的网状影;
病原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细菌培养、涂片
病毒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 病毒分离
血清特异性IgM、IgG、
其他病原学检测:肺炎支原体培养、血清IgM
X线检查
正常胸片
支气管肺炎
X线检查
正常胸片
大叶性肺炎
X线检查
正常胸片
间质性肺炎
链球菌肺炎(血培养) 男 4岁
毛细支气管炎
病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
腺 病 毒
肺 炎
确诊腺病毒肺炎 男,8月。咳嗽,喘2天,伴发热
治疗5周后,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病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多种毒素和酶;
病理: 出血性坏死,多发性小脓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临床特点: 1.年龄; 2.起病急骤,发展迅速; 3.全身中毒症状重; 4.易发生并发症; 5.肺部体征出现早; 6.胸部X线及病原学检查; 7.可有皮疹。
按病理及X线表现分类: 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按病因分类: 感染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 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原虫性 肺炎; 非感染性肺炎;
按病程分类: 急性肺炎、迁延性肺炎、 慢性肺炎;
按病情分类: 轻症肺炎、重症肺炎;
按住院48小时前、后发生的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院内获得性肺炎;
胸部CT看不到淋巴结,看到即为异常表现。
概述
定义: 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肺部炎症。
发病率: 肺炎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表明小儿肺炎占5岁以下小儿死亡 数的1/3~1/4, 中国小儿肺炎患儿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24.5%~56.2%,是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分类
2-4周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 女,23天。咳嗽3天,伴呛奶,吐沫
肺内间质浸润—新生儿衣原体肺炎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 L
男 ,18天 咳嗽、吐沫3天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 L
女,15天。咳嗽3天
新生儿衣原体肺炎
霉菌性肺炎 男,11岁。双下肢痛1周,发热2天
霉菌性肺炎 女,1岁。发热18天,近日咳嗽
病因 病理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支气管肺炎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
易感因素:解剖生理特点、免疫功能特点 病原体:
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以及某些柯萨基病毒等; 支原体 诱因:气候突变、护理不当、通风不良;某些疾病因素(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营养不良)
腺病毒肺炎
病因:腺病毒3、7、11、21型。 病理:主要为支气管和肺泡间质炎。 临床特点:
1.流行病学:年龄、季节、地域; 2.起病急,发热时间长,呈稽留热; 3.全身中毒症状:出现早、重; 4.呼吸系统症状出现早,而体征出现晚; 5.胸部X线及病原学检查。 治疗:无特殊治疗,有自限性。
腺病毒肺炎 男,10月。 咳嗽伴间断发热36天,加重伴气促12天
曲霉菌感染 05.1.23.CT复查
隐球菌肺炎 女,2岁。发热1月
隐球菌肺炎 女,1岁。 发热18天,近日伴咳嗽
麻疹后肺炎 男,5月。间断发热,咳嗽50天,皮疹20天
原发综合症 女,9岁,咳嗽一周,痰中带血,不发热
原发综合症
肺结核:纵隔淋巴结钙化,肺内小叶干酪性肺炎 男,6月。间断烧、轻咳1个月,并抽搐
低氧血症
肺动脉 反射性收缩
中毒性心肌炎
高碳酸血症
呼吸衰竭 循环衰竭 DIC 脑水肿,脑病 消化道出血、肠麻痹 酸碱失衡
毒血症
病理生理
低氧血症(最基本的改变): 1.管腔狭窄,使进出交换的气体量↓; 2.炎症时呼吸膜增厚,导致气体弥散障碍; 3.有效气体交换的肺泡数下降,通气/血流比值<0.8
高碳酸血症: 气道阻塞→CO2排出↓→血中CO2↑→高碳酸血症
一般肺炎临床表现 发热、咳嗽、气促、紫绀、肺部固定中细湿啰 音(典型支气管肺炎五大临床表现)
其他: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消化道症状 不典型表现
重症肺炎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呼吸衰竭 循环系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 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 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
并发症
脓胸:病变累及一侧胸膜,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语颤减弱,叩浊,呼吸音减 弱;
治疗:一般抗生素无效,只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效。
支原体肺炎
男,13岁。 发热咳嗽1周。
支原体肺炎 女,9岁。发热、咳嗽2月。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 男,10岁。发热、咳嗽25天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 男 ,10岁。发热伴咳嗽17天,右侧胸痛1周
支原体肺炎
支 原 体 肺 炎
女,10岁,发热咳嗽42天
霉菌性肺炎
白色念珠菌感染 男,13y。发热、咳嗽伴乏力24天。
烟曲霉菌感染 男,3月。外院诊断肺内占位
4.胸片
4.19 胸片
曲霉菌感染
男,1月。发热17天,伴咳入院
曲霉菌感染 4.19 CT平扫
曲霉菌感染 4.23.CT增强
曲霉菌感染 04.9.30.脑内感染并梗死
4. 双侧,上肺野>下肺野;5. 毛玻璃样改变 活检诊断:肺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
化疗3月后,两肺病变明显好转
LCH肺改变
LCH 蜂窝肺 男,7岁,呼吸困难1月余
TEN 大泡表皮松解症 男,1岁,出疹发热7天,抽搐2次
卡氏肺囊虫肺炎 女,7岁
淋巴细胞间质肺炎 男,9岁,HIV(+)
毒血症: 病原体毒素入血→毒血症→表现出感染中毒症状
重症肺炎的病理生理
呼吸系统:呼吸衰竭 循环系统:
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右心衰)、微循环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性脑病、脑水肿 消化系统:中毒性肠麻痹、消化道出血 酸、碱、电解质失衡:
酸中毒(代谢性 呼吸性 混合性)、稀释性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
细菌性肺炎以肺泡炎症为主 病毒性肺炎以间质受累为主
病理
病理生理 病原体
上呼吸道炎
中细湿啰音
肺组织充血渗出
气促、紫绀
换气障碍 低氧血症
支气管炎 肺炎
咳嗽 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通气障碍 高碳酸血症
发热 毒血症
病原体
上呼吸道炎
支气管炎
病 理
肺炎
生
理
肺组织充血渗出
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
换气障碍
通气障碍
肺动脉高压 心力衰竭
气管、支气管和肺野
新生儿气管的分叉位置于T3-410岁降至T5水平。婴幼儿气管于CT上呈圆形,10岁以后为椭圆形或马 鞍形。
肺野:新生儿一般于生后3小时内肺泡充气扩张,肺液基本清除,早产婴儿可延缓至8小时。新生儿 肺门常被中部阴影遮盖,至婴儿期后双肺门影清晰。右下肺动脉的宽度一般不超过气管内径。
脓气胸:肺脏边缘的脓肿破裂与肺泡或小支气管相通形成脓气胸; 肺大疱:细支气管管腔形成活瓣导致肺泡扩大、破裂而形成肺大疱; 其他:肺脓肿、化脓性心包炎、败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