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误区(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误区(5)

41.我非常怕人看出我的心理破绽,把所有的一切都深深的埋在心底。有的书上说,可以从人的手示、表情、动作,身体姿势看出人的心理。结果我现在和别人接触时,手脚摆什么姿势都要考虑一番,感觉这样很累。

评:心理学中确实有这种学问,叫作身体语言学。它也确实可以帮助人通过一些细节观察他人的心理。但问题不在这里,而在于你为什么不敢让别人看出你的心理破绽。

如果你喜欢看体育比赛,你会发现一些性格教练,比如切尔西足球队的穆里尼奥。输了球捶胸顿足,赢了球蹦蹦跳跳。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从这些表现里看出他的“心理破绽”。他为什么不掩饰一点呢?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他是成功者,他可以毫无顾虑地让别人阅读自己的内心!

所以,不敢让别人阅读你的心,多多少少是一种自卑的表现。这种想法也会使你在社交中裹足不前。言多必失,我们都少不了做错事说错话。想完全理性地安排自己的一言一行,最终只能让自己生活得很累。

42.我老是害怕比我强的人。甚至别人并不是整体比我强,只是有某一方面比我强,我都害怕。我是不是有点心理障碍?

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他人某方面比自己强,客观上确实会给你带来威胁。这不是由个人道德水平,或者心理素质能决定的,是客观现实在你脑子里的反映。嫉妒就是对这种关系的情绪体验。有的人甚至活到七八十岁,发现邻居家的电器比自己高级,还会嫉妒不已。特别是和自己年龄相仿,地位相仿的人作出成绩,获得赞誉,我们产生嫉妒是很自然的。

前面说过,“实际怎样”是心理学的范畴,“应该怎样”是伦理学的范畴。如果你确实嫉妒比你强的人,你承认自己有这种情感就行了。只是努力不要让它们变成行为。人人都会嫉妒,只不过心理素质好的人会化嫉妒为力量,刺激自己去奋斗。而不会让它伤害到对方。

43.我是某高中学校的一个班主任。我班里有个学生,刚来的时候功课挺好,也不给班里惹事。现在每天上课都不听讲,作业哪科都不交,也不和同学说话,还总在书上写一些深仇大恨的文字。他一定是脑子突然出了问题。

评:我们总会有这样的经验。一个自己很熟悉,或者自认为很熟悉的人忽然表现出无法理解的行为。正因为难以理解,我们就归结为对方“精神不正常”、“脑子出了问题”、“神经病”,从生理上找原因。

设想一下,假如你能在这个学生身上偷偷装备微型录像机和窃听器,监控他每分钟清醒时间的所作所为,那么你会发现,他做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理解。因为每件事都有前因后果,它的因果链条你能看得很清楚。但我们无法对别人做到这一点,只能看到他片断的行为。

这正是我们不理解他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即使是你的爱人、父母和孩子,他们都会有很长时间脱离开你的视线。在那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即使他们愿意告诉你,也未必说得清楚。所以,你经常会对他们冒出的某个行为大惑不解——他怎么会做这种事?

44.我听到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就感觉不高兴,他们对我有什么看法,为什么不当面表态呢?

评:他人对我们自己的评价,心理学上叫作“镜我”。意思是它能象镜子一样反映出自己的行为。可惜的是,我们每个人的“镜我”通常极不明亮,只能扭曲地反映你的行为。

虽然人人都讨厌背后议论,但这是社会上合理的游戏规则。他人没有帮助你正确认识自己的义务,除非你诚恳地去邀请。同时这也涉及到信任问题。如果别人不愿意当着你的面谈论你,说明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可靠,你会伤害他们。

对于这种背后议论,你乍一听到会觉得很惊讶,很恶心。因为它和这些人当面与你交流的内容相差太多。事实上,谁人背后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他人有议论你的自由。等你听得多了,你自然会习惯。

45.我希望人人都喜欢我。

评:认知疗法总结了不少心理误区,“希望人人都喜欢我”是最典型的误区之一。因为这个包袱而自寻烦恼的人太多了。

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那么你可以反过来想想,你是否喜欢你接触过的每一个人?肯定不会。你有自己的偏好,比较喜欢某类人,不喜欢某类人。你的精力有限,绝大部分人只是点头之交。在你接触过的几十,上百人中,最终你只不过喜欢几个人而已。

反过来也是一样,你也不过是别人生活中的匆匆过客。对他们来说,既不喜欢你也不讨厌你,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了解你。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意味着你这辈子不可能作大事。如果你想作生意,你必须给对方压价,或者给自己涨价。如果你想作官,你必须驱赶下级作他们不喜欢作的事。如果你想作文体明星,科学家,你必须承受其他人的嫉妒。如果你准备讨好身边的每个人,你就准备默默无闻度过一生吧。当然这也没什么,大部分人都这么过来的。但我想那不是你期待的生活。

46.我有一个室友,看上去挺聪明,但就是喜欢上网,发呆,每天都要剪指甲等等。她怎么会有这么多让人无法忍受的行为呢?

评:这也是自我中心倾向的表现。实际上这些行为是“令我无法忍受”,但被说成是“令人无法忍受”,把自己的感受误认为人人都有的感受。

确实有一些事物或者行为,大家看了都有相同的感受,比如看到污物都会觉得恶心。但更多的事物或行为和生活习惯有关。你习惯了就看得惯,不习惯就看不惯。甚至一个陌生人接触长了以后,你会觉得对方长得比刚认识的时候漂亮。

看不惯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要考虑自己和对方相处时间不够,而不是对方不正常。

47.我的初恋令我受伤害很深,当时我被一个坏女人给骗了。

评: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以自己为标尺观察和评价周围的世界。这种心理状态称为自我中心倾向。比如上下、左右、远近,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才能使用的标准。有一次朋友聚会,发起聚会的人提出一个地点,告诉大家“这地方很近啊!”后来大家发现,那家餐厅位于城市边缘,离大部分朋友都很远,只是离这位发起人的住址很近。

象这样以自己为坐标的思维,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其中之一就是以自己的感受作为道德评价标准。令自己快乐的就是好人、好事,令自己痛苦的就是坏人、坏事。或者,他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否则就是不道德行为。

上述这个判断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倾向的表现。那个女人是不是“坏女人”,她对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道德,中立者才更有发言权。但人们在感觉自己受到伤害时,总是马上认定对方是“坏人”。

48.我所遭受的打击是任何人经受不住的。我的痛苦比全世界所有人都大。

评: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自我中心倾向。每个人的情绪都伴随着生理反应,比如“堵心”、心慌、憋闷、流泪、血压上升等等。当事人能够体验,也必须体验这些生理反应,旁观者就体验不到。他们只能通过当事人的语言和动作来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处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别人遭遇不幸,能够很“冷静”地指点别人,自己遭遇同样的事情就手足无措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