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039a5f09b89680203d825bd.png)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义呢?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
作为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语都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
所以阅读文章时,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结合文章的感情脉络、语法逻辑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刻体味、理解作者的用意。
2.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别不同义项。
每个词语都有其基本意义,但有时却可被赋予临时意义。
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要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还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比喻义(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基本方法:1.从分析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只要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义至关重要。
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就是: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所领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4.从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表达有特色的句子。
【考题透析一】乐书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自己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
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中“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
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词语含义及作用
![词语含义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56d1cdc8d376eeaeaa3196.png)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词语含义及作用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我们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历年来在中考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对于文章,我们都能看得见,感觉得到,但做起题来总有点抓不住、摸不着,心里没底。
其实,也不用害怕,所谓锁再坚固,也总有能打开它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去找,善于去找,就一定能找到这把钥匙。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寻找阅读理解解题的钥匙。
当然,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需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去积累,那就离成功不远了。
好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中考阅读考核要求: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指导——体味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考查角度:1、理解词语的浅表含义(词汇义),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深沉含义(如:语境义、比喻义、引伸义等);3、品味词语的运用之妙或说明选用词语的理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活题巧解,方法提炼。
活题巧解:【例题1】李时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医学家,他一生奔波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耗尽毕生精力才著出对世界医学有极大贡献的《本草纲目》。
今天,那些有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也无不是依靠“勤”才为人类做出贡献的。
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攀登数学峰巅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事迹,早在人们中间广为传颂。
他的成就不也是靠“勤”吗?那整整六麻袋的稿纸就是他“勤”的最有力的见证。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
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最后一句中“这一点”指的是什么?“概莫能外”的意思是什么?【解析】这两题都是考查对词语浅表意义的理解。
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07d9cb76eeaeaad0f33017.png)
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一、考试目标: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能分析句子和段落的作用。
2011版语文课标对此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1、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2、品味、感悟关键句:①、感悟句子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
②、品味句子在段落或篇章中的作用:包括对整段或整篇文章起到的提纲挈领作用,对记叙事物、论述问题或抒发思想感情起到的突出作用,在段落内部或段与段之间起到的承上启下作用等。
二、典型题例:(一)句子含义例一:2013年南通中考《与植物一同生长》20题: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自然界中的繁殖力,总是让我们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于浩荡的天宇之中,触摸到我们在大地的根须。
与植物一同生长李晓⒈当我躺在乡村的草丛中,长久地凝视一滴露珠的时候,我会在一瞬间变成一株植物,失去了对人类生活的记忆。
在风中,我听见我的骨节都在响。
⒉而我真的对现实生活有过温存的记忆吗?走在回家的路上,远望那一节一节像火车车厢组成的楼房,我就感觉到自己的滑稽可怜。
我这一具一百多斤重的肉体,每天的生活都是被囚禁在这沉闷的车厢中,在那里排泄病毒和废气。
我仿佛看见,一幢一幢楼房的顶端,林立着一座又一座虚拟的烟囱,把喘息的废气飘散到天空中去,形成一团又一团阴云,将我们彻底覆盖和笼罩,让我们的身躯不断萎缩,可怜如蚁地在大地上艰难蠕动。
⒊许多年前,看到梭罗的《瓦尔登湖》,我就着迷似的寻找我的瓦尔登湖。
终于,在我老家的山梁上找到了一座群山环抱中的水库。
我在烟波粼粼的水库旁边,相遇了几间废弃的农屋。
夜里,躺在床上,听着稻花香里的蛙鸣、满山满坡昆虫的合唱,我的身体常常呈现一种羽毛的状态。
⒋渴望在自然中生活,这只是让灵魂里穿着一双草鞋的我,于假寐之中的一次脱身。
因为在人群中,我得常常紧抿厚厚的双唇,和哑巴一般的大地保持沉默的姿态。
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其实已经没有了对大地表达感恩的方式。
现代文阅读中考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中考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b43fd1d00066f5335b8121e3.png)
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考点透析】“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是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的阶段目标中,要求7~9年级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这个目标,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都出现了词句考查类试题。
理解词句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意等,准确地把握住词句与文章整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理解词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
纵观近几年中考对词语的考查,其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语境义;②代词或其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指代义;③词语的表达作用;④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含义;等等。
在中考记叙类文章阅读题中,“理解品味句子”是必考题。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①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②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③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④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常见题型为“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妙在哪里”、“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文中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等。
请指出语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例题1】(2011·重庆市)在冬夜里歌唱的鱼查一路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重要词句的理解
![重要词句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deafaef0975f46527d3e186.png)
重要词、句(段)的理解1、什么是关键词、句(段)关键词、句(段)是重要且含义丰富的词语或句子(段),这些句子往往给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如果理解得当,则可以打通全篇;如果理解出现偏差,则会廖以千里。
这些能够造成理解障碍的句子都可能作为命题点。
2、关键句(段)主要包括:(1)点明题旨的句子(段)(2)抒情、议论、描写的句子(段)(3)总结全文的句子(段)(4)引用的句子(段)(5)起承转合的句子(段)3、关键句(段)的作用记叙文开头的句子(段)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例如:孔乙己是这样的诗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2)处于段末起总结全文,引出下文作用。
例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又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藤野先生》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画龙点睛,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全文,照应标题);(4)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
考点解密1、试题多以考关键词、句(段)的含义和作用为主。
直接表达为“如何理解加点的词、画线的句子(段)?”或者考“加点的词、画线的句子(段)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也有的是考“把加点的词语、句子(段)去掉行不行(或好不好),为什么?”2、对关键词、句(段)进行鉴赏。
试题表达为“请你对加点的词、画线的句子(段)进行赏析。
”考点方法技巧1、关键词含义的解答技巧:解题方法:(1)结合特色语言环境,落实到文章所指(2)注意词的感情色彩(3)注意修辞手法,区分词的本义、比喻、引申义等(4)注意词的言外之意,区分一词多义表述格式:关键词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字面意思分析要注意结合手法运用。
手法运用包括:修辞(比喻、拟人等常用修辞)、表达方式(继续、议论、抒情、说明、描写)、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夸张讽刺等)2、关键句(段)含义的解答技巧:解题方法(1)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背景。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dd3983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b.png)
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一、课标法则: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体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概念解说: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三、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2、解释句子的方法:①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⑤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考向01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向01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b92329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c.png)
考向01 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考点解读考点剖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重点考向(一)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主要考点:1.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2.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3.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或表达效果(作用);4.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完整)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完整)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beb58b569eae009591becdf.png)
理解赏析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一、考点:《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词句的考查要求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知识梳理:对重点词语的考查主要以含义(意义)为主;而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考查则既考查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又考查对句子作用的理解,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对句子进行赏析和评价.三、解题方法和思路:(一)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例如(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
“实”:真实,实在。
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例如:(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
比喻义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3)“风起云涌”比喻义为:比喻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4)“风雨同舟”比喻义为: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
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代词的指代意义。
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平民百姓.4、解题步骤: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三、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高考语文《词句标题含义作用》专题复习(教师版)
![高考语文《词句标题含义作用》专题复习(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d40f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a.png)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词、句、段及标题的含义与作用教学目标:1. 学会分析词、句、段及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2. 学会从具体内容中明确语境范围。
3. 树立完整规范的答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高考真题举例:含义类:(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2011全国Ⅱ卷《针挑土》)①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②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⑵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2012大纲卷)①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②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⑶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2013大纲卷)①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②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2014全国大纲卷《听雨》)①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②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⑺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2017全国卷Ⅲ《我们的裁缝店》)⑻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
(2017江苏卷《从脸谱说起》)⑼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2017江苏卷《从脸谱说起》)⑽“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2017年浙江卷《一种美味》)怎样的表达效果?(2018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12)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2018浙江卷《汴京的星河》)(13)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作用类:⑴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6全国卷《战争Ⅱ》)⑵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2017北京卷《根河之恋》)⑶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2017年江苏卷《一个圣诞节的回忆》)⑷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⑸ 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分析文中重要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文中重要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3c2527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03.png)
引起下文, 强化(或“强调”“突出”等)了对
苏东坡旳热爱、崇敬之情(或“强化了苏东坡在 作者心目中旳主要地位”)
文赤壁
在黄州内,容武、汉情向东感,作车用子开一种来小时就到了。一
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旳汉
白构玉造石方雕像。文赤壁旳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旳 主面角作。用大家走近前往,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种人一旦被
【参照答案】
①面对世道旳不公正和诸多不如意,能够抱怨 发牢骚。(1分)
②更要发挥潜能,竭力求得一种属于自己旳人 生位置。(2分)
③真旳无能为力也要顺其自然,认可人与人旳 差别性。(1分)
小结 解题思绪:
第一步 分析句子,理清构造 第二步 结合语境对每个分句一一分析 第三步 按顺序组织答案
4.从分析句子在文中旳位置入手
注意:
1.对语句旳了解必须建立在对全文旳阅读了解之上, 要有“整体意识”,不能脱离详细旳语言环境,即 上下文。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时要 一直保持一种“中心意识”,作者旳情感或主旨就 或多或少旳成为了答案旳一部分。
3.主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朴旳,所以我们在做题时, 不能把几种措施割裂开来,要综合利用。
措施探究
了解主要句子含义旳措施
高考回眸
“了解文中主要词、句、段旳含义和作用”作为当代文阅读旳一 种能力点,是一种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9.第⑥段写道:“我目前仍能隐隐感触到她旳手 微微颤抖着,在我旳生命旳里里外外……”简析这 句原 说话文旳:某旳⑥些含我梦我义连一深曾般。祖旳感(母事曾3旳迹分祖姓。)和隐母名约(对字地2自都记0不得2己3懂她年旳得个上影。子她子海响留 很秋深给矮考远我小旳,试只穿卷有旳)上袄面肥 而长,宽敞(1旳分袖)口。卷至起今半尺还来能高真,里切面地总感寄放受些到小她东西,她会从 里 总 窝面用久给干久我涩地掏旳缓生质出手慢命层几抚地旳面种摩抚醉我摩存上枣旳着在旳或面我( 关麦孔,芽,从心1分糖晚胸,。上口)更对当直。曾我抚是这祖钻摩有母进到影精旳被脚响手窝 心神有我,,层还她口物有旳里记手念忆伸念。进有她被辞: “长啊,长面啊上!”我旳目滋前养仍能(1隐分隐)感。触到她旳手微微颤抖着,在我
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七条
![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七条](https://img.taocdn.com/s3/m/0184b4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7.png)
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七条
摘要:
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七条:
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3.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4.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5.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6.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7.结合个人经验和思考,对文章进行评价和反思
正文:
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七条: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至关重要。
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七条,明确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这是阅读的基础任务,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其次,学生需要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这一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再次,学生需要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用,这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
同时,学生也需要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体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学生需要结合个人经验和思考,对文章进行评价和反思。
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5a2a676df242336c1eb95e25.png)
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一、什么是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主要指:①表明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③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④体现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⑤在结构上起过渡或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有指代意义的词语;⑦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
二、考查重点: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和表达效果【知识链接】三、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四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例如:(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深”:深入。
(3)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4)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白天的时间很久。
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例如:(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
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
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
理解、分析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要紧密联系词语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或句子,或段落,或全篇,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推断词语的含义1)分析词语的表现作用。
有些词语本身并没有深刻的含义,但用词精当,对人物的性格品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深刻的表现作用,对事物的形状特征表现得充分而又生动,应作为重点体味的对象。
(2)分析词语的特殊含义。
有些词语褒义贬用或者贬义褒用,有些词语正话反说,或者具有潜台词等,由于作者采用了特殊的表意手法,因此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或者表达出了某种特殊的意味,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语体特点、风格特点等方面理解瑞靡,重视词语的活用、感情色彩的反用、修辞手法的使用等附加意义。
品析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品析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704f46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6.png)
品析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第一篇:品析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品析词语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庙滩中心记叙文一.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思路:动词、形容词的品析答题技巧:指出这些动词或形容词形象地写出了什么,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感例题:1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二品味句子的修辞手法解题思路:判断句子使用的修辞答题方法:指出所用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情感例题3: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例题4.: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三其他类解题思路:判断句子的类型再答题5:悬念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6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7环境描写句: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8心理描写句: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9侧面描写句: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0含义深刻句: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说明文词句的作用答题步骤及格式:1.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格式:不能。
“XX”表限制(修饰、程度、时间限定等),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句子:运用了____说明方法(修辞),突出说明了******特点。
(作比较、在突出之前应写出“把***和***”加以比较;打比方,“把***比作***”,还要加上“生动、形象”4个字)。
例:1、“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小学语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与句子作用(学生)
![小学语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与句子作用(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11372d414431b90d6c85c77b.png)
小学语文阅读之理解句子含义与句子作用一、同步知识梳理小学阅读理解句子具体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①能联系文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合理推想、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②能就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③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④正确理解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反问句、排比句、设问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⑤通过句式变换,领悟句子在文段中的作用。
二、同步典型例题分析题型1: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
(修辞手法入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分析:把“老桥”比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好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钦佩。
(读者的感受)题型2:读读下面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
(1)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打哪些“不确定”?)分析:①“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②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情况,如考试下降,家人下岗了,生病了,朋友之间闹矛盾等等……题型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画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分析: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
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试题研究同步考点---词句理解与赏析 精品
![试题研究同步考点---词句理解与赏析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1adda754693daef5ef73d88.png)
考点3 词句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考向1 考向2 考向3 考向4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考 向 3 句子理解(2017·17、2013·18) ◎海南中考设问
(2017海南17题2分)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你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013海南18题3分)选文第③段中说“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结合上 下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全国视野
考点3 词句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考向1 考向2 考向3 考向4
◎方法指导 思路一:①理解词语的本义→②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③表达
的情感 思路二:①判断词性→②词语反映的情形→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
物形象、品质,事物的特征等。 A. 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 B. 副词:××副词,准确生动地修饰(限制)了××一词,贴切形象
分析上下文的相关内容,可用原文关键字进行概括。 (2)联系主题释义法。词语在具体的句、段、篇中无法概括时,就需从
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概括。
考点3 词句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考向1 考向2 考向3
(3)心理揣摩法。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进行揣摩,从而概括其 含义。
(4)近义词替换比较法。选用与该词本义相接近的词语进行替换,将 两个词语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考点3 词句理解与赏析
返回目录
考向1 考向2 考向3 考向4
(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积累拓展”改编)“我心里默念道:‘这是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一句中有三次同义反复,为 什么? 角度3:结合反义词分析理解句意 (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作者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 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既“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样 表达是否矛盾?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如何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48162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3.png)
如何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 筛选文中的信息, 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的思路, 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因此每年各地的中考题都以此为考查重点。
这类考点常见的题型为: 1、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2、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3、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5、特殊句式的表达意图;6、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类题目考卷中屡见不鲜。
所谓理解含义, 是指既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 又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句子的表层意思也就是本义, 中考中一般不会直接考查。
往往是考查与本义紧密相联的深层。
怎样解答, 有许多好的方法, 这里, 笔者从句子深层含义的种类, 进行分类例说, 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主旨牵引法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写作意图, 也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它是用来回答“为什么要写”。
用文章的主旨进行牵引, 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一、联系选文主旨, 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 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相关文段]: 老人说: “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 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
不知感恩的人, 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 纵使给他阳光, 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 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想来也是,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 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 都应心存感激。
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 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 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 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小说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用
![小说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f4c8f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4.png)
小说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作用一般来说,高考试题考察词语的含义时,往往是指在文章中的具体义项,而不是词典中所规定的“规范”意思。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时,需要考虑特定的语言环境,包括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指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上下文,而外部语境则包括时间、场合、对象和话题等社会语境以及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个人语境。
词语和语句的含义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需要联系上下文的相应内容,而深层含义则联系本文的中心和作者的态度、感情。
词语和语句的作用可以从修辞或表达技巧、结构、人物或环境描写、表情达意四个方面考虑。
修辞或表达技巧的作用包括比喻、拟人、象征、衬托、对比、反复和渲染等。
对词语的感情色彩的理解也很重要,有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感情色彩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语境确定临时义,以表达作者的情感。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理解句子的关键词语非常重要。
关键词语所处的语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果句子是单句,我们需要分清主干和枝叶。
如果句子是复句,我们需要弄清层次和关系。
如果句子是总领句,我们需要从下文去搜索相关信息。
如果句子是总结句,我们需要往上溯,从上文寻找相关信息,以确定答案要点。
如果句子是过渡句,我们需要关注上下文,以准确理解句子的内涵。
为了理解句子的含义,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四种方法。
首先,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其次,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以帮助我们掌握句子的含义。
第三,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最后,从分析句子的表达特点入手,以揣摩句子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从而对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语句的“丰富含意”包括句子的表面含义和隐含含义,即言外之意,包括临时指代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象征意义以及句子中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内涵、特征和缘由等。
小说语句的“表现力”主要指的是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包括内容上的、结构上的、情感上的。
古诗词鉴赏中的字、词、句的意思
![古诗词鉴赏中的字、词、句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2922d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a.png)
古诗词鉴赏中的字、词、句的意思
古诗词鉴赏中的字、词、句的意思,是一种对古代诗词进行深
入研究和解读的学术活动,也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对古诗词的字、词、句进行深入理解和鉴赏,我们不仅可以增
进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更可以感悟到其中蕴含的中国传
统文化精髓和人文情怀,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人
文素养。
因此,古诗词鉴赏中的字、词、句的意思,对于我们认识
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提升自身修养和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价值。
记叙文阅读字词的含义及作用【经典例文+理论解析】
![记叙文阅读字词的含义及作用【经典例文+理论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2284f71eb91a37f1115cf9.png)
记叙文阅读(线索、词句含义及作用)(1)方向词: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句:肯定句或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2)方法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如《七根火柴》苦恼有一句话:“他(卢进勇)苦恼地叹了口气……咒骂着这鬼天气!”联系特定语境,“苦恼”是因为掉队;“咒骂”表示他急于赶上部队的迫切心情。
这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革命战士急于归队的情感。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决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
“标致”是反语。
又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其句中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为“机灵,聪明”。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如《故乡》“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方法指导:(一)1、理解记叙文中字、词的含义第一步: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原义。
第二步:思考这个词它的本义是在什么情况下(语言环境)使用的,而在短文中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通过对比思考这个词在文中的特殊作用、特殊含义、词语具有的感情。
特殊作用: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语言上的作用、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比如说加强了文章的节奏、使下文与上文合辙压韵、衔接了上下文、转折了前后句等等。
特殊含义: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短文中某种情况下的特殊意义、特殊意思、隐藏义、引申义等等。
词语具有的感情:往往是指这个词语为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方面来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名称】记叙文阅读第3讲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一、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
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词语和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
2、以表述为主的解说题。
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一)词语的含义及作用词语的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修辞义:修辞义涉及到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比拟义、讽刺义等,理解含有修辞格的词语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如: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
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
试题:文中“精简机构”和“管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答案:文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精简机构”指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减;“有了管教”是指瀑布被人为地控制,推动了自然之态。
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
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如: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
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
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
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试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时刻表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答案: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此题的解答方法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抓局部关键语句概括要点。
)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
如:《贝多芬之谜》中:……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试题: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指什么音乐?。
答案:题目考查词语的指代义。
文中说“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这表明“最有深度的音乐”指和贝多芬的音乐具有相同的特点,它就是文中一再强调的贝多芬注重用音乐表达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激情。
文中对它表述最具体全面的就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整理概括这句话可以得到“最有深度的音乐”是具有产生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的音乐。
(指代对象的判断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4、情感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词语是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但是某些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他们的感情色彩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2、从结构上看作用: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3、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及效果)。
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设悬生疑、对比映衬、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情景交融、小中见大等,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
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表现手法,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句子含义一般有基本义、特定义、深层义。
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
有些句子的特定含义往往是指句子的警策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揽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新闻记者文章时,还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又往往起重要作用。
这样的句子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
二、答题技艺:解答这类题目,最主要的是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或句子的特殊含义。
常见考点:1、词语的语境义和作用。
2、句子或语段的意义和作用考点剖析:1、含义:解答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这类题目,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或句子的特殊含义、言外之义、深层含义。
2、作用:(1)从内容上,常有:①开篇点题②设伏笔、作铺垫;③深化中心;④点明主旨;⑤表达感情;⑥表现人物的特点等作用。
(2)从结构上,常起:①承上启下;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的作用。
④前后照应答题模式:1、“XX”一词原指……文中指的是……,起到了……的作用。
2、句子的意思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内容+结构)三、试题举例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
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
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
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
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
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姿势。
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
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
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
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
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
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
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半。
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
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
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
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
孩子都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
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
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
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
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9、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4分)10、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6分)(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
(2)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
”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11、请你说说对第10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
”这句话的理解。
(4分)12、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
(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4分)伟大的悲剧(节选)1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2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3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
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
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
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
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4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作者:茨威格)【相关链接】事件背景:今天,设立在南极南纬90。
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1911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而进行激烈的角逐。
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南极点,并顺利返回。
而斯科特及其同伴却在归途中永远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