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工业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

当前我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县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和主攻工业的战略部署,打造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平台。
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使工业园区逐步成为全县工业招商的重点区、经济的增长点和城市新区,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近日,县规划建设局局长谢房才同志带领局业务副股长以上干部到县工业园区就我县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进行现场调研。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注意到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园区基本情况根据我县产业优势和分布规律,县工业园按照“一区一品、一区一业”的要求,在城郊规划了6个特色工业小区,规划面积3500亩。
经过几年的发展,园区开发面积达3000亩,现有入园企业101家,其中投产63家,在建23家,共安置就业人员1.53万人,初步形成了制衣制鞋、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矿产加工、竹木加工等多个特色工业小区。
园区各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布局日趋合理,规模效益日益显现。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工业园区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县工业园区总体框架已经形成,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规范和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1、部分工业用地未纳入总体规划范围或未执行96版《全南县总体规划》,存在违规开发建设现象。
如:工业二园烧斗片、松山片在规划区范围外开发建设;工业三园违反96版《全南县总体规划》,选址于县城的上风向、水源的上游,对县城发展壮大不利。
2、未编制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未确定各项规划控制经济技术指标。
由于缺乏行政依据,县规划建设局在规划审批过程中,只能简单地依据省建设厅《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赣建规[2002]8号)确立的指标幅度执行,缺乏在此大框架下切合全南实际的具体控制指标等。
3、部分现行园区规划控制指标与国家、省等有关规定不相符。
为了确保投资强度,我县规定园区厂房建设容积率≥0.6,建筑密度≥35%,这与《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文件精神相违背。
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及发展对策论文

探讨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及发展对策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工业园基本概念和内涵,然后探讨了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最后分析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生态特性,规划设计,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生态工业园基本概念和内涵生态工业园(eco- industrial park, eip) 概念是由美国indigo 发展研究所ernest lowe 教授( indigo development ,1992)提出来的, 他最早给出了生态工业园的定义[1]。
生态工业园是继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园的第3 代工业园, 是目前工业园的最高级形态, 它以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 是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高效、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它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升级和发展趋势, 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特征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它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功能的协调和共进。
因此, 生态工业园是最具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 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工业园。
二、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一)步骤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区域规划,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对其进行规划要受到多种内外环境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充分考虑规划综合性、战略性、动态性,才能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顺利进行。
(l)了解地方对规划的要求,调查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概况,初步论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
(2)建立园区建设领导机构,成员应有权威的和未来进行实际决策的领导参加, 组织实际参与规划方案设计的工作组,并成立专家顾问组。
(3)对区域和企业的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进行生态工业建设的优势、不足和风险所在,在此基础上确定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并明确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分解,确定若干具体目标,然后逐步细化,列出完成总体建设目标的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并分析各任务间的关系。
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摘要:园区兴,则工业兴。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全力把每个工业园区打造成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以现代化为主要标志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推进工业化过程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抓手。
本文分析了当前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旨在促进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存在问题;改进策略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个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与发展的程度,是该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地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
一、工业园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前我国的工业园区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园区建设管理供过于求,导致土地闲置、标准厂房空置率高。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要求每个区县都要建一家以上工业园区,一拥而上的结果使工业园区遍地开花,但成气候的较少。
很多园区的入住使用率不高,大量土地平整出来后杂草丛生、部分标准厂房成了园区的摆设。
主要原因是地方经济发展脱离客观实际,外地知名企业不来、本地企业或投机者大肆圈地,真正有企业来时土地价格又被无形抬高;其二是已建成的厂房购买者大部分是本地发展起来的企业或本省企业,很多企业在购买通用厂房时留有相当数量的发展空间,也就是其实际需求大大小于所购买的厂房数量,从而导致大量厂房空置,需要进行二次招商租售。
2、招商模式过于单调,导致招商效果不佳。
绝大部分工业园区在引进工业项目时,基本都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主要体现在优惠的土地价格、厂房销售价格上,以及个案性质的资金扶持上,而在配套服务体系、人才环境、产业链、区域优势发挥等方面,招商力度显得乏力,然而即使在政策优惠方面,也很难有突出的亮点和特色,何况有些政策还存在可操作性问题。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产业发展水平 、 占当地该产业 的比重 以及 与 当地 产业 发展总体 目标 的一致性等 相关 内容考虑 得较 少 , 也就
是说生态工业 园 的建设 与 区域产 业 发展 之 间 的互 动
关 系还没有被纳入重点 考察 内容。其 实 , 态工 业 园 生 项 目不仅具有环保效应和 生态效 益 , 更具 备 产业整 合 的功能 , 既包括 产业 组织 , 即强 调 有 效竞 争 与 规模 经
1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1 1 建设资金不足 , 响园区的发展速度 . 影
园吸引力的一个重 要原 因。其次 是投 资风 险 , 生态 工 业园的建 设往 往投 资非 常大 , 收期很 长 , 回 并且 在 我
国又是新鲜事物 , 自然增 加了生 态工业 园基础 设施 的 投资风险 , 并且这种风 险也影响 到生态工 业 园的 多种
所以 , 园区中 的企业 不仅 要注重 副产 品的交换 , 更要 突出以信 息交 流 、 识共 享、 态发 展为 主要特 征 的 知 动
产业布局与集群 等 相关 内容 。 由于生 态 工业 园是 依 据循环经济 、 工业生态学原理 和清 洁生产 要求 而建 设 的, 其考虑重 点是 产业共 生 体 , 而对 产业 共 生 体 中各
产业发展 包括产 业 组织 、 产业 结 构 升级 与优 化 、
本应更低 , 润水 平应更 高 , 态工 业 园应对 资金更 利 生
具吸引力。但 目前我 国生态工 业 园建 设普 遍存 在 资
金不足 的问题。原 因何在 ?如果把生态工业 园作为一 个投资项 目, 那么该 项 目的价值 是指其未来 预期净 利
生态工业 园应运 而生 。上世 纪 7 0年代 丹麦建成 世界 上第一个生态工业 园一卡伦堡生 态工业 园。此后 , 加 拿大、 国、 美 日本 以及 欧洲 的一些 国家 也相继 建设 生 态工 业 园 , 已 经成 为 世 界 工业 园 发 展 的 主 旋 律 。 并 20 年, 0 1 我国第 一块生态工业示范 园区在 广西贵糖集 团挂牌成立 , 截止 20 年底 , 国家 环保 总局 和国家 08 原 生态工业示范 园 区建设 领导 小组 办公 室 已组 织专 家 论证通过 了 3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区的建设 规划 , 0个 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之 中。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1. 引言1.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我国生态环境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和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破坏,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污染日益加剧。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工业和农业活动不规范导致水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质下降,部分水域已经无法饮用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威胁。
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困扰我国。
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不断增加,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导致雾霾频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野生动植物非法捕捞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失衡,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1.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往往会带来经济损失,加重社会成本。
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国家战略。
只有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确保国家的长久安全和繁荣。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字数:237】2. 正文2.1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生态工业园的不稳定因素分析及对策初探

展 了几 十年 , 然 没有大 面 积推广 , 但依 可见生态 工业
园的发展还有很大 的难度 ,其间还有很多不确定因
素。 因此 , 我们需 要对 生态工 业 园进行更 加深入 的研
经济系统中下一级生产单位对上一级生产单位的物
质或 能量利 用是 不充分 的 ,即循环 的物 质或能 量 的
利用 率是较 低 的 ,这 就意味着 一部分物 质和能 量必
括 资 源 的枯 竭 和质 量 降 低两 方 面【 1 J 业生 态 学是 。工
从 生态 系统 的可持 续性 引伸 出来 的 ,其 目的是 重现 人 与 自然 协调共 存 的基础 性关 系 。生 态工业 园是工 业 生态学 的实践 产 物 ,为实现 可持续 发展提供 了新 的思路 ,是运用 外 部性理 论解 决环境 问题 的一 个综 合方 法 。
在 系 统 中的生 产单 位必 须 从 系统外 面 吸收 资金 、 原
材 料 、 动力 等生产要 素 , 劳 引进生产技 术 , 生产 产 品 , 然后 他 的产 品被输 出生态经 济系统 ,输入消 费市场
参加 流通 , 与竞争 。 参 同时 , 它产生废 弃物 , 废弃 这些 物会 成为下 一级 生产单 位 的原 材料参加 生产 , 同理 , 它也 会产生 废弃 物 ,而它产生 的废弃物 又会成 为它 下一 级生产 单位 的生产 原料 , 次类推 , 依 直至最 后一 个 生 产 单位 的废 弃 物 成 为第 一 个 生 产单 位 的原 材 料。 这是循 环经 济 的物 质流 , 它们之 间的能量 流与物 质 流相类 似 , 也是 寻求 循环流 动 , 这种 流动构成 了生
网, 食物网因为其的生物多样性 , 在各个生态位上都 有较多物种或者同一物种的较多数量而使食物网比 较稳定 ,其中因某个生物或某种生物的死亡或绝种
浅析工业园区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工业园区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使人们越发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工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日渐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其规模与质量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从城市生态的角度看,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本文在分析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生态影响的基础上,就城市生态下的工业园区发展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工业园区规划;存在问题;对策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环境破坏的现象愈演愈烈,自然界对人类生存空间开始了反噬。
工业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是最大的。
将工业行业聚集在某个特点园区,有利于产业布局的优化,其对保护城市生态的价值也是十分明显的,但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新时期,有关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生态影响的研究备受瞩目。
1、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园区发展规划有利于资源整合及调配,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从城市生态的角度讲,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
完善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大大促进了工业产业的平衡与快速发展,同时其对城市生态的影响有所降低。
以土地利用影响评价为例,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对原有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甚微,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增加了地表水流失。
从理性的角度讲,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城市生态的影响利弊共存。
2、工业园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2.1园区遍地开花,布局不尽合理遍地开花,大密度的工业园区布局显然与资源、人口、环境承载力和基础设施匹配度不尽适应。
由于缺乏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各地自行上报园区建设方案和规划。
2.2产业定位模糊,特色优势不鲜明中国工业园区大多属于政府主动型,其工业园区的规划大都由建筑设计院完成,工业园区规划和产业结构大致趋同,工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城市产业结构也出现了同质化。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所提倡的重要内容,伴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生态工业园在建设中存在着一定问题。
文章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问题;对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
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20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是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
生态工业园综合地运用了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高效益的转换系统、高水平的环境质量、多功能的绿地系统、高质量的人文环境系统、高效益的管理系统是生态工业园的具体标志。
由于其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观念相融合,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
一.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中国现行的环境法,其整个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末端治理”的基础之上,对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等新的环境管理的战略思想体现的不够,缺乏能够体现经济、环境、社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要求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另外,我们要制定此类法律,涉及到的部门太多,难度较大。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进程。
2.缺乏支持性政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需要相应的废物回收、利用、处置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予以支持。
另外,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工作还未能与现有的、执行较好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融为一体。
目前单纯的环保部门的监管只能解决部分建设问题,还需多方经济政策作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持。
3.污染控制不足大多数生态工业园在规划中都将产业链的设计作为重点,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等同于物质的闭环流动,忽视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污染控制。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建议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建议龙坤 王强(上海友通环保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0444)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保护工业地区的生态环境,并找到解决环境管理问题的新途径。
本文使用标准研究方法,指出了目前工业区环境保护需解决的问题,如规划选址设计、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执法力,并提出了相关可行建议。
关键词:工业园区;环保;问题;对策一、推进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协调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级环保部门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度。
促进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工业园区数量大、分布广,环境问题涉及工业废水、危险废弃物、大宗固体废弃物、土壤地下水污染等诸多细分领域,且印染、化工、钢铁等行业领域部分行业领域污染物成分复杂,使得我国工业园区环境治理的市场需求大、难度大、要求高。
二、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一)规划选址不合理,环境隐患大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合适,并且没有合理的规划。
首先,一些工业园区的位置只单方面强调了地理优势和产业优势,没有统一当地城乡规划。
其次,园区所在地区缺乏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一些地方为增加税收,不顾环境条件,急于建立工业园区,导致园区过多,规模小,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资源分散。
第三,产业布局不合理。
有些园区的分区不明确,轻工业和重工业没有分类,轻度污染者和重度污染之间没有缓冲。
(二)园区管委会和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污染问题突出 近年来,工业园区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一些地方政府主要关注园区的总体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而没有对环境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浅析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三元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的问题2006级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尤向荣学号:070801062200039 建设工业园区是推进工业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客观要求。
三元经济开发区是在2002年12月经三明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工业园区,2006年9月被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三元经济开发区通过几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现就三元经济开发区目前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本人初浅的看法。
一、当前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元工业园区经历了艰难发展的五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如:发展规划、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征地补尝和失地农民的保障、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即有政策导向因素,也有许多客观制约因素,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园区建设的要求来衡量,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规划问题。
在工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上各地的作法不尽相同,沿海发达地区把城区周边土地规划为工业园区用地,其目的是做大城区,做大区域经济。
而我区由于受地势条件的限制,以采取“依山就势,沿路布局”的原则,把国、省道沿线低丘缓坡的山坡为工业园区用地,根据这一现状,前者将工业园区用地规划设在城区周边,虽然对做大市区经济、集聚产业发展有一定带动作,无疑会对市区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后者将工业园区用地设在城郊,虽然有利于做大城区,规避环境保护问题,但由于土地的连片开发将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三元区在工业园区发展建设规划上,将205国道三元至永安和212省道三元至明溪沿线较平坦的低丘缓坡土地列入园区总体规划,根据区域立地条件按“一区十园”布局,从目前已开发的工业园区看,最大面积的园区为4000亩(约2.7平方公里),最小的只有500亩,虽然有利于土地的综合利用,也有利于产业发展布局,但存在着园区规模相对较小,基础配套设施重复建设,地质灾害处理难度加大、承接重大项目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不利于园区做大做强。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成未得到足够重视 ,截 至 20 06年 ,综合类生态工 业 园 中 ,中水 回用 率达标 的只有一 家 ,行业 类生 态
工业 园工 业用水 重 复利 用率 达标 的只有 一家 。 生态 产业链 的建设也 并 不成功 。各 个生 态工业
一
本 因素 的合作 ,不 能看 作生 态产 业链 ,因为企业 之 间所交 换 的是 其 主 要 产 品 ,而 并 非 副 产 品 或 废 弃
物 ;还有 南海 生态 工业 园 的废金属 再 生利用 和废 旧
、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 中存在的 问题
我 国生态工 业 园的建设 主要 是 以政府 推动 为 主
一
20 年 国 家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的 《 07 国家 生 态 工 业 示 范 园 区创 建 工 作 分 析 》显 示 :截 至 20 06年 ,行 业 类生 态工 业 园 单 位工 业 增加 值 C D排 放 量 达 标 的 O 只有 一家 ,而 没有 一家 单位 工业增 加 值 s 2 放 量 o排 达标 。其 次生 态工 业 园建设 中比较重 要 的水 资 源集
塑料再生利用也都是传统的废 弃物再生利用产业 , 并 没 有生 态工业 领域 的创 新 。
二 、对 以 上 问题 产 生 原 因的 分 析
( ) 目标 分 工不 明确 导致污 染控 制效 率低 下 一 从 国家 环境保 护部 对 于生态 工业 园 的评价 指标
苏 州高新 技术 产业 开发 区 国家生态 工业 示范 园 区和 天津经济 技术 开发 区 国家生 态工业 示 范园 区。我 国 生态 工业 园 的建 设 主要存 在两 方面 的 问题 :一是 污 染控 制不 足 ,二是 生态产 业链 建设 并不 成功 。 大多 数生 态工业 园在 规划 中都 将产业 链 的设计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

坏土壤生态环境。
03
有效治理对策
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减少污染物排放
控制交通污染
绿化植树
完善法律法规
通过改进能源结构,推广清洁 能源,减少燃煤消耗,降低污 染物排放。同时,加强工业污 染治理,严格控制钢铁、电力 、化工等重点行业的污染物排 放。
推广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 出行比例,减少私家车使用。 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 ,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
推广节水技术
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降低 农业用水消耗。加强工业节水 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完善排水管网
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实现 雨污分流,降低污水对环境的
压力。
土壤污染治理对策
控制农药化肥使用
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 肥的使用量,降低土壤中的农药残留 。
治理工业污染场地
加强对工业污染场地的治理,通过土 壤修复技术,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针对现有治理对策的改进建议
推动社会共治
提升公众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完善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和机制,如信息公开、听证会等,保 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防控重金属污染
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防控,严格控制 涉重金属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降低土 壤重金属含量。
完善土壤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 实现对土壤污染的全面、准确、及时 监测和预警。
04
未来展望与总结
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发展趋势
多元化参与: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将更加强调社会多元主 体的参与,政府、企业、社区、公众等将共同构建生态 环保的治理体系。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按:我国90%的工业园区都属于传统工业园区,规划得较早,起点不高,目前应该进行升级改造。
无论是改造升级传统工业园区,还是新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理念、低碳理念都在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状:近年来,我国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
目前,经国家公示的省级以上开发区1568个,其中各类国家级开发区222家,还有各类功能区、集聚区、工业集中区数千家。
东部沿海省市工业园区实现产值已占到本区域工业产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也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
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成为繁荣区域经济,推动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问题:在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园区数量过多、过散,有的园区规模偏小,产业规模效益不够;有的园区规模虽大,但特色不鲜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有的园区龙头企业带动性不突出,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部分园区以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为主,附加值较低,处于价值链低端;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足等。
上述问题制约了工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对策:面对以上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部分园区的做法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
一、以创新产业突破口以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莘庄工业园区为例,苏州工业园区提出将用3至5年时间建设成为“全国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苏州工业园区把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重点做好了三项工作:一是全力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启动三年行动计划,打造纳米光电、生物医药、融合通信、环保等6-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突破RNA干扰技术、大尺寸液晶LED背光模组、薄膜导电、下一代存储技术、通用CPU核心芯片技术等核心技术,形成30家左右上市企业集群,力争成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的低碳经济示范园区。
二是推进创新载体平台建设。
按照“聚焦重点、优化布局、服务产业、实现跨越”的要求,重点推进纳米技术产业研究院、生物医药联合创新体、融合通信(虚拟)研究院、中科院育成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
2024年生态区建造整改方案

2024年生态区建造整改方案
一、生态区整改背景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各种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状况,保护生态系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国决定对生态区进行全面整改。
二、整改目标
1.提高生态区的绿化覆盖率,减少土地水源污染,实现生态环境恢复与持续改善。
2.加强生态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态区的抗灾能力及可持续发展水平。
3.优化生态区的规划布局,促进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建设绿色、环保、宜居的生态区。
4.提升生态区的生态文化软实力,培育绿色产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区。
三、整改措施及建议
1.加强垃圾分类与处理,建立健全垃圾处理体系,减少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减少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修复生态景观,恢复植被,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打造美丽的生态风景区。
4.增加生态区湿地面积,保护水资源,提升地表水质,改善水环境。
5.加强社区教育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四、整改效益
1.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大气质量,净化水源,改善水质。
2.促进经济发展,培育绿色产业,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地方税收。
3.提升居民幸福感,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形象,提高生活品质。
2024年生态区建造整改方案到此结束。
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于 19 9 2提 出来 的 。2 0世 纪 9 0年 代 末 引 人 我 国。
国家环境 保护 总 局从 1 9 9 9年 开 始 启 动 了 生态 工 业
实践 活动 和政 策 制度 提供 了法 律依 据 和指导 。2 0 09
年环 境保 护部 又 根据 近几 年生 态工 业 园区建 设情 况 和发 展态 势 ,开 始 对 《 合 类 生 态 工 业 园 区标 准 综
第 3期 20 0 9年 6月
台 湾 农 业 探 索
Ta wa rc l r l s a c i n Ag iu t a u Re e r h
No. 3
J n 0 9 u e2 0
我 国 生态 工 业 园 的发 展现 状 及 对 策
李 国成 ,周 江 梅 ,徐 慎 娴 , 刘 荣章
业 生态 系 统 (n u til c s se ,是 生 态 学 原 I d sr o y tm) aE
国家 生态 工业示 范 园 区规划 和建 设 提供 了政 策依据
和技术 指 导 ,并 推 动 了各 地 生 态 工 业 园 区 的建 设 。 20 0 7年 由国家 环 保 总 局 、商 务 部 、科 技 部 三 部 局 组 成 的 国家生态 工 业 示 范 园 区 建设 领导 小 组 成 立 , 形 成 了多个 部 门齐 抓共 管 ,联合 推动 生态 工业 园 区
和其 他有 关设 施 。 这 为 正 在建 设 的生 态 工 业 园 区 ”
1 生 态 工 业 园发 展 的 背景 与政 策
生 态工 业 园 ( c —id sr l a k E o n u ti r ,E P ap I )概
念是 由美 国 Idg n io发 展 研 究 所 E n s o r etL we教 授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的研究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的研究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规划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业园区建设和规划中,环境评价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工业园区的规划中,环境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工业园区的永续发展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存在的问题1. 环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不足,导致很多相关的参与者无法获取到完整的信息。
有些企业可能为了规避环保相关的监管,可能会故意隐瞒一些有害的信息,从而导致环评的结果出现偏差。
一些居民、环保等相关部门也无法获取到完整的信息,导致他们在环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参与进来。
2. 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问题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可能会故意篡改环境监测数据,以达到规避环保相关监管的目的。
这样一来,很难保证环评的结果是真实有效的,从而导致环评的效果打折扣。
3. 环评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环评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导致很多居民对工业园区的环评过程并不了解,无法有效地监督环评的过程和结果。
这样一来,工业园区的环评可能无法真正地反映出公众的意愿和需求,从而导致工业园区规划存在较大的隐患。
4. 环评过程中相关部门监管不力1. 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为了解决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当采取措施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
可以建立相关的信息公开平台,向公众公开环评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可以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评的过程,保障环评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应当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监管。
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以河南为例

1 发 展 工 业 园 区 的 主 要 作 用
构 , 进 产 品升 级 换 代 , 现集 约化 经 营 和 增 长 方 式 的根 本 转 变 , 促 实 是 工 题 【。 2 ]
2. 土 地 和 资金 制 约 问 题 2
土 地 是 园 区 经 营 的 基 本 资 源 。 几 乎 所 有 工 业 园 区 都 把 用 地 问 题
维普资讯
中国高新技术企 业
基 金 项 目 : 0 8年 河 南 省 社 会 科 学 联 合 会 调 研 课 题 20
工 业 园 区 建 设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治 理 对 策
— —
以 河 南 为 例
◆ 文 / 王红 梅
【 要】 摘
本 文 以 河南 为 例 , 工业 园 区建 设 问题 进 行 了研 究 , 出 了治理 对 策 。认 为 应 该 采 取 创新 管理 体 对 提
园 区 不 具 备 财 政 资 金 运 作 权 力 , 是 自 我 发 展 能 力 较 弱 . 是 园 区 三 四 12 园 区 是 中 小 企 业 的 重 要 栽 体 . 方 经 济 的 重 要 支 撑 , 余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 区 管 委 会 下 设 机 构 一 是 没 有 审 批 操 作 权 力 , 是 . 地 富 园 二 工业 园 区 的发 展 促 进 了产 业 的 集 聚和 中小 企业 的相 对 集 中 , 也 只 能 受 理 业 务 不 能 办 理 业 务 , 致 入 园 企 业 手 续 繁 琐 。 同 时 。 设 早 导 建 使得 构 筑 区 域 性 的技 术 开 发 中 心 、 品检 测 中心 、 品展 示 中心 、 产 商 生 的 园 区 , 在 着 低 水 平 重 复 建 设 现 象 。 有 的 企 业 条 块 分 割 意 识 浓 厚 . 存 活 服 务 中 心 等 中 小 企 业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成 为 可 能 。 同 时 。 业 园 区 的 缺 乏 协 作 意 识 。 园 区 内 资 源 的 整 合 滞 后 。 园 区 内 有 的 企 业 只 是 简 工 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生态工业园是循环经济所提倡的重要内容,伴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生态工业园在建设中存在着一定问题。
文章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问题;对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生态工业园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
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
20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是生态工业园的理论基础。
生态工业园综合地运用了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高效益的转换系统、高水平的环境质量、多功能的绿地系统、高质量的人文环境系统、高效益的管理系统是生态工业园的具体标志。
由于其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观念相融合,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主题。
一.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中国现行的环境法,其整个体系基本上是建立在“末端治理”的基础之上,对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等新的环境管理的战略思想体现的不够,缺乏能够体现经济、环境、社会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要求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另外,我们要制定此类法律,涉及到的部门太多,难度较大。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进程。
2.缺乏支持性政策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需要相应的废物回收、利用、处置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予以支持。
另外,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工作还未能与现有的、执行较好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政策融为一体。
目前单纯的环保部门的监管只能解决部分建设问题,还需多方经济政策作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持。
3.污染控制不足
大多数生态工业园在规划中都将产业链的设计作为重点,将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等同于物质的闭环流动,忽视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污染控制。
其次生态工业园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水资源集成未得到足够重视。
4.投资建设存在风险
目前,我国生态工业园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风险。
首先是技术风险,由于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技术更新与升级,许多副产品与原材料的互补关系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化。
所以,园区中的企业不仅要注重副产品的交换,更要突出以信息交流、知识共享、动态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共生理念,这与传统产业有较大不同,还不被许多投资者所了解,因此由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原有企业间副产品与原材料互补关系的变化会出乎许多投资者的预料,由此而带来的技术风险是削弱生态工业园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投资风险,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往往投资非常大,回收期很长,并且在我国又是新鲜事物,自然增加了生态工业园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也影响到生态工业园的多种融资渠道。
第三就
是政策风险,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实践仅仅有8年左右的时间,关于生态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框架、具体措施和规定还不很成熟,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也是制约资金投向生态工业园的重要障碍。
5缺乏吸引力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只有在边际成本高于边际利润,同对入园后边际成本低于或等于边际利润时,才能有意愿搬迁入园。
换句话说,当人园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主要是由于规模经济而带来原材料成本、运营成本、排污成本降低)扣除由于搬迁而带来的损失大于“寻租”得利时,园区就应该对中小企业有吸引力,否则就没有吸引力。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对人驻生态工业园后降低生产成本扣除搬迁损失的预期要小于对“寻租”得利的预期,这也是园区对于中小企业缺乏吸引力的最主要原因。
6.产业发展未实现有机结合
生态工业园是依据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建设的,其考虑重点是产业共生体,而对产业共生体中各产业发展水平、占当地该产业的比重以及与当地产业发展总体目标的一致性等相关内容考虑得较少,也就是说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没有被纳入重点考察内容。
由于生态工业园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尚未建立,相关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等还没能跟上,这也是导致生态工业园发展往往缺乏后劲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策
1.增加政府投入。
为了鼓励企业进入园区和建立各种工业共生关系政策应给予一定的扶持,政府应实施如减免税费、土地租赁转让方一面的优惠措施等。
或由政府直接给予生态工业园区更多的优惠政策,以降低生态工业园区产品和服务价格,如在贷款条件、利率、税收、股票、债券、基金等方面予以优惠,以此激励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2.健全有关生态工业园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借鉴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成功的经验,制定或完善鼓励支持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等,充分体现市场手段和自愿性原则,具体研究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和制度体系,并建立监督其实施的管理机制和促进其发展的激励处罚机制。
建立诸如环境资源税制度、环境审计制度、污染权交易制度、强制回收制度,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等,使企业的外部经济内部化,相对降低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产品的价格。
3.加强科技的研发和推广
要不断加强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园区发展模式的研究,或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地域优势,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区。
同时要加强对节能、节水、链接、新材料和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降低能耗、水耗,实现废物资源化和效益最大化。
用可再生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用高新技术解决新型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
4.严格高效的环境管理
严格高效的环境管理是创建生态工业园的基础。
严格污染控制措施的制定和高效率实施使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对企业产生正确的激励。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污染的排放将会受到惩罚,而企业如果能够有效控制污染的排放,甚至如果能够通过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而产生额外的收益,将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进一步讲,污染控制措施改变了技术方案的吸引力,促使企业寻求通过技术流程的改造和企业间合作等方式进行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的探索,并引导投资更多转向技术创新领域,再加上企业的积极参与,工业生态网络的内在力量将使可持续性的联合不断发展。
5.加强企业的交流
在工业园中,虽然企业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和潜力,但由于企业往往过多关心自身的原料供应、产品生产和销售等,而很少关心其他企业的情况,所以这样的合作实际上并没有发生。
通过组建信息交换和企业交流平台,可以增进企业的相互了解,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合作伙伴,并有效降低为了进行合作而发生的交易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预期当一项合作结束后会很容易找到另一个合作对象,这又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企业之间地位的平等,淡化关键企业的主导地位。
有一种观点认为,主导企业可以作为生态工业园的核心,吸引其他中小企业,构建生态产业链。
但是这至少存在两方面的风险:一是对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形成刚性制约。
如果这个主导产业改变原材料投入、生产流程或者采取其他导致废弃物和副产品类型、属性发生变化的措施,将使其他依附型的中小企业面临困境,更不用说主导企业关闭或停产等重大变故的情况;二是由于其它中小企业要依赖主导企业,这有可能形成企业谈判地位的失衡,造成主导企业对其它中小企业的胁迫,不利于生态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6.构建区域创新网格
不管是制造工艺的改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还是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都必须依赖一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
在技术领域,某些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尚属空白或并不完善,不能直接从现有的体系中找到一种适合的技术,必须发展新的技术和工艺。
而且生态工业园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工业生态网络的不断更新和新的废弃物的不断出现,这些都需要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技术创新网络为这种持续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机制。
在组织领域,现行的组织管理措施甚至可能阻碍了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这也是交易成本的一个重要来源。
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机制,能够促进新的技术和工艺的产生和应用,并在组织管理措施上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式。
7.开展园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周边的地区包含了更多的企业,这同时意味着更多的潜在的网络参与者和“多余”的公司的出现,这些公司对维持系统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区域的范围比较大,可以为那些特定的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和市场,这保证了建立和运行物质循环系统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同时,更多的合作和竞争也刺激了创新活动的增加。
参考文献:
1.生态工业园百科
2.王英伟,杨成江,吴德东. 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SWOT分析, 环境科学
与管理第35卷第5期,2010年5月.
3.郑剑霞,陈文龙等.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对策及建议.绦色科技,第9
期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