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大多与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需 的代谢物质如叶酸、嘌呤碱、嘧啶碱等相似的化 学物质,它们能竞争与酶的结合,从而以伪代谢 物质的形式干扰核酸嘌呤、嘧啶和它们前体的重 要酶的反应。
它们也可以与核酸结合,取代相应的正常核苷酸, 从而干扰DNA的正常生物合成,阻止瘤细胞的分 裂繁殖,因此又叫抗代谢药物。
这类药物一般为周期特异性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11
叶酸、嘧啶和嘌呤类似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 中的S期
有些只在S期有作用,如阿糖胞苷
另一些则作用于S期和S期前期如:甲氨蝶呤、 巯嘌呤为非周期特异性。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12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MTX)
作用特点:本品与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有高亲 和力,可竞争性地与DHFR结合,阻止FH2还原成FH4, DNA和RNA的合成中断,产生细胞毒作用。
嘧啶合成
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DNA RNA 蛋白质
抗嘧啶药: 氟尿嘧啶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如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剂 如阿糖源自文库苷
.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烷化剂、丝裂霉素、顺铂、 丙卡巴肼等可与DNA交叉联结
博莱霉素靠产生自由基 破坏DNA结构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如门冬酰胺酶、紫杉醇、 秋水仙碱、长春花生物碱类等
酶等
微管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4
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与药物治疗的关系
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增殖、非增殖和无增殖能力三个 细胞群:
增殖细胞群:是指处于不断按指数分裂增殖的细胞, 它们对肿瘤的生长、复制、播散和转移起决定性作用。
非增殖细胞群(G0期):处于该期的细胞虽不进行分裂, 但对抗恶性肿瘤药物不敏感,一旦增殖周期中对药物敏感 的细胞被杀死后,G0期细胞即可进入细胞周期补充,它们 是肿瘤复发的根源,一些生成缓慢的肿瘤,有许多细胞长 期停留于G0期。
9
肿瘤细胞的抗药性机制
细胞对抗癌药吸收减少或排出增加。 靶酶增加或改变靶酶对药物的亲和力,如甲氨
蝶呤 使药物的活性减弱,如巯嘌呤和氟尿嘧啶 加速药物的灭活,如阿糖胞苷 加快DNA修复,如烷化剂 增加嘌呤和嘧啶生物合成抢救通道,如抗代谢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10
常用抗肿瘤药物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 用机制
抗恶性肿瘤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抗嘌呤药:即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如巯嘌
呤、硫鸟嘌呤、喷司他丁等。 抗嘧啶药:主要靠抑制嘧啶的生物合成而起到
抗瘤作用,如:氟尿嘧啶。 抗叶酸药: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
蝶呤。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7
肿瘤细胞增殖与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关系
周期性特异性药物:甲氨蝶呤、巯嘌呤、氟尿 嘧啶、阿糖胞苷等抗代谢药对S期细胞的作用 显著,为S期特异性药物。长春碱、长春新碱、 秋水仙碱、鬼臼毒素类作用于微管蛋白的药物 主要有阻止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为M期细胞 周期特异性药物。新型的抗恶性肿瘤药紫杉醇, 它能将细胞特异性地组滞于G2期和M期。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14
临床应用: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于乳腺癌和胃 肠道肿瘤手术辅助治疗,也用于一些非手术恶性肿瘤 的姑息治疗,尤其是胃肠道、乳腺、头颈部、肝、泌 尿系统和胰腺的恶性肿瘤。
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如雌激素、孕激 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3
抗嘌呤药: 巯嘌呤、硫鸟嘌呤
喷司他丁
抗叶酸药:二氢叶酸 还原霉抑制剂, 甲氨蝶呤
嵌入DNA中干扰转录DNA 的药物,如放线菌素类、
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甾体激素药:雌激素、 孕激素、雄激素和肾
上腺皮质激素
嘌呤合成
DNA合成期(S期):主要合成DNA,同时也合 成RNA和蛋白质,约占细胞周期的1/4
有丝分裂前期(G2期):亦叫合成后休期,为 DNA合成结束后的一段间期,此期内RNA和蛋白 质继续合成,约占细胞周期的1/5
分裂期(M期):约占细胞周期的1/20,分为前、 中、后、末四个时相,该期内RNA合成停止。蛋 白质合成减少,细胞含有二倍的DNA,分裂成二 个G1期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可立即进入下一细胞 周期,或进入非增殖状态,即G0期。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2
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丝裂霉 素、顺铂、丙卡巴肼等可与DNA交叉联结; 博莱霉素靠产生自由基破坏DNA结构。
嵌入DNA中干扰转录DNA的药物,如放线菌素 类、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门冬酰胺酶、紫 杉醇、秋水仙碱、长春花生物碱类等。
临床应用: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若与长春新碱、 强的松、6-巯基嘌呤合用,90%可完全缓解;与5FU、更生霉素合用可使部分患者长期缓解。
不良反应:骨髓和胃肠道上皮毒性。骨髓抑制(白细 胞减少、血象下降、危及生命的感染),胃肠道反应 (口腔炎、胃炎、腹泻、便血、脱发、皮炎、肾毒性、 流产、畸胎)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13
嘧啶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氟尿嘧啶(5-FU)
作用特点:本品在体内经活化途径生成氟尿嘧 啶脱氧核苷酸,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使 脱氧胸苷酸缺乏,DNA合成障碍。
5-FU的代谢物也可以伪代谢物形式掺入到 RNA和DNA中,影响细胞功能,产生细胞毒 性
5-FU是一种不典型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它 除了主要作用于S期外,对其他期的细胞亦有 作用
无增殖能力细胞群:此类细胞已进入老化即将死亡,与药 物治疗关系不大。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5
细胞增殖周期分为四期
S DNA合成期
G2
分裂前期
肿瘤细胞的增殖合成G动前1 期力学
G0 静止期
M 分裂期
无增殖力细胞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6
细胞增殖的四个周期
合成前期:(G1期):指细胞分裂终了到开始合 成DNA之间的这段时期,约占细胞周期的1/2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8
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此类药物对增殖细胞群的 各期,以及G0期细胞都有杀伤作用,主要包括:
1.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塞替哌、亚硝 脲类、甲酰溶肉瘤素。
2.抗癌抗生素:更生霉素、阿霉素、柔红霉素、 丝裂霉素、平阳霉素、光辉霉素等。
其他:如顺铂、强的松等。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