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能量_蛋白质_脂肪的来源构成及变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9cb570879563c1ec5da7176.png)
少量:
兴奋、愉快、活血化瘀、镇静 安眠,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升高高 密度脂蛋白。
酗酒:
得病多、死的快。
正常:
每日8钱白或50毫升红或一瓶啤 酒
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 的食物
食物: 应选择外观好,没有泥垢、杂
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 准的食物。 环境:
卫生、餐具、规模、集体用餐 提倡分餐制
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 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 的能量远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 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 比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进食量、体力活动、 控制饮食
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 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 势积存即增加体重,形成肥胖;相 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多大, 可因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 能力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1997年新修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根据营养学 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是教 育广大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以 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具有指 导性意义于4月正式公布。距今又 近十年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具体内容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 肥肉和荤油; 5、食量、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 重;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如饮酒应限量;
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 之间的平衡。
适宜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 泳等
170—年龄==心率(运动半小 时)
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
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
30%、40%、30%
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祖国养生学提倡饮食清淡,特 别是老年人,特别是夏秋时节。但 饮食清淡不等于素食,完全素食会 导致蛋白质和脂肪欠缺,容易影响 身体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及脂肪酸适宜摄入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及脂肪酸适宜摄入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7596a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5.png)
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及脂肪酸适宜摄入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主食文化国家,膳食结构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膳食脂肪的摄入量也逐渐增加。
膳食脂肪作为人体获取能量、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膳食脂肪不仅为人体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膜的构建、保护脏器、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和影响体内激素等重要功能。
然而,膳食脂肪摄入的不合理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肥胖、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因此,合理控制膳食脂肪的摄入量,确保适当的脂肪酸摄入比例,对于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中国居民中,膳食脂肪摄入量普遍偏高,而不同年龄、性别、地区、职业和经济状况等因素都会对膳食脂肪的摄入量产生影响。
因此,根据中国居民特点制定出适宜的膳食脂肪摄入量指标和推荐标准,能够为公众提供科学的膳食指导,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减少膳食相关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以及膳食脂肪酸适宜摄入量的推荐标准,并根据现有研究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为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提高整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引言: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讨论的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及其摄入量的重要性,并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
2. 正文:2.1 膳食脂肪的作用: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膳食脂肪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提供能量、维护细胞结构、促进脑功能和调节激素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过量摄入脂肪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2.2 膳食脂肪摄入的影响因素: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影响中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水平、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等。
我们将探讨这些因素对膳食脂肪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
3. 结论:3.1 中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 这一部分将总结中国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的现状。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https://img.taocdn.com/s3/m/b5f1e9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7.png)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是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习惯、生活方式、身体状态等因素制定的一套膳食指导方针,旨在指导广大居民科学合理地摄入营养素,保持身体健康。
一、能量参考摄入量: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对能量的建议摄入量有所调整。
例如,成年男性每天建议摄入能量为2500-3000千卡,成年女性为2000-2500千卡。
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的能量摄入量也有相应的参考值。
二、蛋白质参考摄入量:蛋白质是身体发育和新陈代谢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建议成年男女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为50-75克。
儿童、青少年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的蛋白质摄入量也有相应的参考值。
三、脂肪参考摄入量:脂肪是身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能量来源,但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建议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总能量的25-30%之间,其中饱和脂肪酸应控制在总脂肪量的10%以下。
四、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因此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建议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5%。
这其中,应优先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而减少或避免摄入单糖和双糖。
五、膳食纤维参考摄入量:膳食纤维对人体有诸多益处,包括促进消化道蠕动、维持肠道健康等。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建议成年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应在25-30克。
六、维生素和矿物质参考摄入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对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进行了详细指导,以确保人体每天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例如,对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钙、镁、铁、锌等都有相应的参考摄入量。
七、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是中国居民健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表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同时提倡少吃咸菜、咸制品、加工食品等高盐食物。
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问答题小抄
![公共营养师三级技能问答题小抄](https://img.taocdn.com/s3/m/fd824358be23482fb4da4c59.png)
1、24h回顾法的原理24h回顾法是通过询问的方法,使被调查对象回顾和描述在调查时刻以前24h内摄入的所有食物的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价。
2、24h回顾法的特点24h回顾法的主要优点是所用时间短、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便于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这种膳食调查结果对于人群营养状况的原因分析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缺点是应答者的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不然调查者这间的差别很难标准化。
3、24h回顾法的技术要点一般选用3天连续调查方法(每天入户回顾24h进餐情况,连续进行3天)。
最典型的方法是使用开放式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
调查员一定要经过认真培训,要掌握某些引导方法以帮助应答者回忆起一天内消耗的所有食物。
在询问过程中,要求调查员不但要有熟练的专业技巧,还要有诚恳的态度,才能获得准确的食物消耗资料。
有时在回顾后可用一个食物清单进行核对,因为一些食物或零食很容易被遗忘。
24h回顾调查法一般要求在15~40min完成,对于回忆不清楚的老人和儿童,可以询问其看护人。
设计相应合理的调查表是关系到膳食调查质量的关键因素。
4、设计24h膳食回顾调查表六方面内容:食物名称;原料名称;原料编码;进餐时间;进餐地点设计24h膳食回顾调查表工作程序1 确定表头2 确定调查对象基本内容3 确定膳食回顾调查表的内容4 设计表格5 解释说明编写6 试用7 补充内容注:D3:1、早餐 2、上午小吃 3、午餐 4、下午小吃 5、晚餐 6、晚上小吃D4:1、在家 2、单位/学校 3、饭馆/摊点 4、亲戚/朋友家 5、幼儿园 6、节日/庆典注意事项1、调查员一般从询问对象前一天所吃或喝第一种食物开始,按时间向前推进。
2、用于估计食物量的工具要能够代表调查对象居住社区中通常使用的测量用具。
3、由于调查主要依靠应答者的记忆能力来回忆、描述他们的膳食,因此不适合于年龄在7岁以下的儿童和年龄在75岁及以上的老人。
正常人每日摄入营养表
![正常人每日摄入营养表](https://img.taocdn.com/s3/m/897ae5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8.png)
正常人每日摄入营养表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对于保持健康和良好的生活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以下是正常人每日摄入的营养表。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每日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
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包括主食(如米、面、土豆)和谷物、蔬菜、水果等。
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每日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0-15%。
蛋白质主要来自于肉类、鱼类、家禽、蛋类、奶制品和豆类等食物。
适量摄入蛋白质能够维持肌肉和组织的正常功能,并提供身体修复所需的氨基酸。
三、脂肪脂肪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能量来源,每日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5-30%。
脂肪主要来自于植物油、动物油脂、坚果和种子等。
适量摄入脂肪能够提供必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酸,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群,主要来自于水果、蔬菜和谷类等。
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主要来自于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脂等。
合理摄入维生素能够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五、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钙、铁、锌、镁等。
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奶制品、肉类、鱼类、豆类和谷物等食物。
合理摄入矿物质能够维持骨骼健康、血红蛋白合成和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六、纤维素纤维素是人体所需的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于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食物。
适量摄入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和肠道疾病。
七、水分水分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物质,每日摄入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合理摄入水分能够维持体内水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和排除废物。
总结起来,正常人每日摄入的营养应包括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以及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分。
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维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生活状态。
营养师实践题第1章
![营养师实践题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9b7ab31c4a7302768e99399b.png)
一、案例选择题【题目1】(本题案例后有5项与之相关的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1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选项代号填入横线空白处)案例描述: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膳食调查采用了下列方法:第一,采用24h回顾法对全部膳食调查户2岁及以上家庭成员进行连续3天个人食物摄入量调查。
第二,用食物频率法收集1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过去1年内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费量。
第三,对部分膳食调查户采用称重法,收集住户3天内详细的食物及调味品消费数据,部分城市调查点膳食调查户采用称重法收集3天内住户的调味品消费量数据。
采用连续3天24H回顾法收集的个人食物摄入数据及称重法收集的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数据,对我国居民平均实物摄入量、营养素摄入量及膳食结构进行分析。
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是以家庭(膳食调查户)为基础的,在进行24H回顾法调查时是否需要调查在外就餐的食物及摄入量——。
A.需要B.不需要C.都可以D.视被调查者的记忆情况而定2.在进行家庭称重法数据统计时,计算人日数时在外就餐者是否需要计算在内——。
A.需要B.不需要C.两者都可以D.视情况而定3.所用的膳食调查方法中,最准确并常用作金标准的方法是——。
A.连续3天24H回顾法B.食物频率法C.称重法D.24H回顾结合称重法4.上述叙述的关于家庭调味品消费量的数据来自——,原因是——。
A.称重法更加准确B.24H回顾法很难讲清调味品的摄入量C.频率法这种做法正确D.称重法和回顾法避免了回忆偏差5.用食物频率法收集1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过去1年内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费量,目的是——。
A.获得被调查者的膳食模式B.采用多种调查方式,结果更加准确C.便与研究营养相关慢性病 D.验证24H回顾法的准确性参考答案1.答案:A。
在进行24H回顾法调查是需要调查在外就餐的食物及摄入量,否则无法获得个人全部的实物摄入量数据。
2.答案:B。
在进行家庭称重法数据统计时,计算人日数时在外就餐者不需要计算在内。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345bd6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8.png)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一,人类膳食的变迁历程远古时代(50万年前)人类的主要食物是野生植物旧石器时代中晚期(3--5万年前),人类开始经营采集和狩猎(包括捕鱼)经济.主要食物仍为野生植物,但也食用少量肉类.这种食物的特征是低脂肪,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C,有足够的蛋白质.这种饮食结构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前期(约1万年前)1万年前开始了新石器时代,随之而来的第一次农业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类发明了谷类耕作和饲养动物,生产和储存食物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了食物采集向食物生产的转变,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一直到2000年前人类绝大多数过着以素食为主的生活18世纪中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以及紧随的第二次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革新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食物的数量和种类极大丰富,人们开始远离素食和谷类食物,肉类食物的多少成为老百姓的追求目标和炫耀财富的标志.此外,人类的居住,交通,卫生和医疗条件也大大改善,传染病和损伤引起的死亡大大减少,人均期望寿命明显增加.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200年内(而我国发生这种改变的时间更短),与人类的进化史相比,这种变化显然太快了.这样不适应导致了许多新的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最为典型的是毛里求斯,新加坡和太平洋岛国瑙鲁瑙鲁原为一个贫穷的小岛,60年代末发现了稀有矿产,使该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不幸的是几年以后出现了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疾病大流行,50岁以上的人群70%患有糖尿病,成为世界之最.政府和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发展和富有并不等于健康和幸福.经济发展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健康和幸福. 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是有因果联系的三步曲.这一规律不断被重复和证明,无一例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流行是一种必然的联系,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经济发展导致不健康的生活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完全可以改变和避免的.当今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动,植物比较均衡;2,高动物,低植物;3,高植物,低动物动,植物比较均衡第一种类型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比较均衡,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膳食结构比较合理,以日本人的膳食为代表.有以下几个特点:(1)粮食消费逐年下降,1960年人均谷物消费410g/d,1980年降至312g/d,下降了24%,但到1984年仍达298g/d ,加上薯类,人均口粮(折合原粮)则达484g/d;(2)动物食品消费增加较多,但并不过量,而且水产品食用量较大.1984年,人均肉类消费量62g/d,牛奶及奶制品168g/d,鸡蛋39g/d,鱼贝类95g/d,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占蛋白质摄入量的45%,水产品蛋白质又占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50%(3)能量摄入量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984年2594kcal,近几年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蛋白质83g/d,无大变化,脂肪增加较多,为81g/d,但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总能量的59.2%,12.8%,28.0%,膳食结构总体上仍是比较合理的.高动物,低植物第二种类型谷物消费量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大.谷物消费量人均仅160~190g/d;动物性食物,肉类约280g/d,奶及奶制品300~400g/d以上,蛋类40 g/d左右.能量摄入3300~3500kcal,蛋白质100g左右,脂肪130~150g,属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所谓"三高一低"膳食模式,以欧美发达国家膳食为代表.尽管膳食质量比较好,但营养过剩.高植物,低动物第三种类型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膳食质量不高,蛋白质,脂肪摄入量都低,以发展中国家的膳食为代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人均能量摄入量为2000~2300kcal ,蛋白质50g左右,脂肪30~40g,能量勉强满足需要,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营养缺乏病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基本上属于发展中国家膳食模式,但自上世纪末叶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在大城市变化最为明显.变化的特点是粮食在膳食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成倍增长. 以上海市为例,动物性食物消费量1985年与1950年相比,肉类增加2.8倍,蛋类增加4.9倍,水产品增加2.8倍.由肉,蛋,水产品提供的能量1950年仅占总能量8.5%,1985年增至17.5%,至上世纪90年代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剧.据1992年调查上海城乡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消费植物性食物792g,其中谷类388g,薯类17g,豆类12g,蔬菜331g,水果44g,比1982年减少了77g,其中谷类减少114g(23%);平均每标准人消费动物性食物258g,包括肉类73 g,禽23 g,奶及奶制品43 g,蛋29 g,鱼90 g,动物性食物消费总量比1982年增加155g(2.5倍),其中奶及奶制品增加6.1倍,肉和禽增加2.1倍,蛋增加1.7倍,动物性食物增长加速,肉类消费量已超过日本,蛋类和水产品与日本相近,唯奶及奶制品仅相当于日本的1/4,这与我国经济增长状况是一致的.随着膳食结构的变化,能量来源分配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特点是: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逐年下降,来源于脂肪的能量逐年上升.上世纪50年代初期,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能量70%~75%,80年代降至60%~65%,90年代降至59%;来源于脂肪的能量50年代为15%~20%,80年代为25%,90年代增至28%,市区高收入居民已达31.2%,超过30%.来源于动物性食物蛋白质1982年为蛋白质总量的15.5%,1992增至36.0,膳食蛋白质质量有所改善.维生素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相比,维生素A仅达推荐摄入量(RNI)的57%,核黄素达RNI的67%,两种维生素摄入仍显不足.钙摄入量,50年代初为227mg,1992年增至502mg,但也仅达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钙适宜摄入量(AI)的50%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饮食合理膳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①能保证供给用膳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且各种营养素间的比例平衡;②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其消化吸收率;③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使其多样化,促进食欲,满足饱腹感;④食物本身清洁无毒害,不受污染,不含对机体有害物质,食之无害;⑤有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合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2002)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七,如饮酒应限量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我国的营养学家,生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拟订了适合中国人的饮食推荐方法一,一个水果,每天一个水果,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及纤维素An apple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早上的水果是金,中午的水果是银,晚上的水果是铜二,两盘蔬菜其中一盘是叶绿素丰富的茎叶类蔬菜,另一盘是块根类,瓜果类三,3勺素油四,4碗粗饭每天吃4碗杂粮粗饭(或馒头)五,一个鸡蛋,一杯牛奶或豆浆,一盘鱼或虾类,贝类,一盘肉,一盘黄豆芽或豆腐六,6种调味品每天少量酸,甜,苦,辣,咸,香等主要调味品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量(DRIs)制订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在制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活动.概要一,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EAR是制定RDA的基础.推荐摄入量(RNI,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满足身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保持健康和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RNI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准差,则RNI定为EAR加两个标准差,即RNI = E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 = 1.2 ×EAR.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s)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适宜摄入量(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例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他们的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母乳中供给的营养素量就是他们的AI值,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AI与RNI相似之处是二者都用作个体摄入的目标,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显著高于RNI.因此使用AI时要比使用RNI更加小心.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如果某营养素的毒副作用与摄入总量有关,则该营养素的UL是依据食物,饮水及补充剂提供的总量而定.如毒副作用仅与强化食物和补充剂有关,则UL依据这些来源来制定. 营养与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对健康影响因素40%依靠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60%依靠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近年来在我国前三位死因的分析中发现,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不良生活方式与生物因素的比例为45.7:29.0;脑血管病为43.3:36.0;恶性肿瘤则为43.6:45.9.目前这三类疾病占全部死因的67.6%.换句话,目前有2/3的人死于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上海市对一组250例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高危人群进行2年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指导后,使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下降20%与18%根据美国加州对6928名成年人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的结果,发现下列7项生活方式与长寿有关:(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2)每天睡眠7—8小时;(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4)保持标准体重;(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不吸烟;(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经过5.5年的观察,发现遵守6—7项健康行为的人群比只遵守0—3项的人群期望寿命延长11年我国学者对100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后得出的结论也与此相似,这100位老年人平均年龄95.3岁,其中11人超过100岁.他们的经验是除以上7项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知足常乐,有自己的爱好;二是有美满的家庭生活,其中包括和谐的性生活.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人类健康十大危险因素(Lancet 2002, 360: 1347)①营养不良.在贫穷国家,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饥饿和贫困所造成的营养不良.②不安全性行为.在非洲,超过99%的人由于不安全的性行为,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以撒哈拉沙漠和以南地区最为严重.③不洁水源或环境和个人卫生.每年约有170万人死于使用劣质水源,以及生活在恶劣环境下或不良的卫生习惯导致的肠道传染病或与此有关的疾病.④室内烟雾(如烹调油烟,燃料烟尘).研究发现,室内烟尘可导致35.7%的人发生呼吸道感染,22%的人长期患肺部疾患,有1.5%的人发生各种类型的癌症.⑤饮(酗)酒.酒精中毒可导致每年有180万人死亡,酒精还是引发很多谋杀,车祸和自残等事件的一大因素.⑥高血压.高血压可导致每年有710万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⑦吸食烟草及其制品.WHO预测,在2020年前,每年将有840万人因为吸烟而死亡.⑧胆固醇过高.由于体内胆固醇过高导致440万人死亡,并可以诱发18%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⑨由于食入水果和蔬菜不足而引发的体内缺铁,可导致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亡⑩肥胖.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酗酒成为了最大的健康威胁.高血压则是东西欧,中亚及阿拉伯半岛人民的主要敌人.营养与肿瘤根据美国科学家研究表明,主要的环境因素及其在肿瘤发生中占的权重如下:①吸烟占30%;②饮食因素平均占35%(其变化幅度为10%到70%);③生育和性行为占7%;④职业因素占4%;⑤酒精滥用占3%;⑥地理因素占3%;⑦环境和水污染占2%;⑧药物和医疗因素占1%.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共抽取71 971户(城市24 034户,农村47 937户), 243 479人(城市68 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 023人.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 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 780户),69 205人,体检221 044人,血压测量153 259人,血脂测定94 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 726人,血糖测定98 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 870人.主要结果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一) 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1982,1992,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摄入量(克/标准人日) 8.410.66.5_10.715.932.5_9.012.614.2酱油12.413.913.2_10.913.311.4_12.013.912.7食盐4.133.1_5.27.710.7_4.44.75.4糖,淀粉10.58.55.6_3.84.5_8.77.15.3动物油29.917.19.3_40.232.421.2_32.722.412.9植物油24.419.26.6_44.944.221.6_30.127.511.1鱼虾类19.98.83.8_33.229.415.5_23.6167.3蛋及其制品11.23.8_65.836.19.9_26.314.98.1奶及其制品69.937.622.5_104.4 100.562_79.558.934.2畜禽类3.331.7_5.43.43.5_3.93.12.2坚果36.63224.4_69.380.168.3_45.749.2水果11.0 10.8 14.8_8.4812.1_10.39.714腌菜191.3 199.6 238_163.8 221.2 234_183.7 208.3 236.8浅色蔬菜92.8 107.184_88.1 98.168_91.5 102 79.3深色蔬菜11.46.22.9_12.911_11.87.94.5豆制品4.8410.1_2.62.36.1_4.23.38.9干豆类56.2 108228_31.94666_49.5 86.6 179.9薯类25.9 40.9 137_16.31724_23.3 34.5 103.5其它谷类141.0 189.1177_132.0 165.3218_138.5 178.7 189.2面及其制品248.4 255.8217_217.8 223.1217_239.9 226.7217米及其制品2002年1992年_1982年2002年1992年_1982年2002年1992年_1982年农村城市城乡合计982.1975.1980.3 1047.6 1077.4 1057.8164415741623.2磷(mg)23.123.823.322.425.523.438.634.237.3铁(mg) 371.8439.3390.6378.2457.9405.4750563694.5钙(mg)92.383.189.8102.695.6100.2138109129.4抗坏血酸(mg) 0.70.90.70.90.80.90.80.9核黄素(mg)1111.21.11.22.62.12.5硫胺素(mg) 450.3552.8478.8409605.5476107.8147.3119.5视黄醇当量(mg) 124.6226.5152.994.2277156.532.7103.953.8视黄醇(mg) 12.411.21214.111.613.36.8_8.1膳食纤维(g) 72.685.676.248.377.758.339.668.348.1脂肪(g) 64.969.166.164.375.16866.666.866.7蛋白质(g) 9614.2 8943.2 9428.8 9598.1 10019 9740.3 10497.7 10250.8 10423.5MJ2297.9 2137.5 2253.5 2294 2394.6 2328.3 25092450 2491.3能量(Kcal)城市全国农村城市全国农村城市全国2002年1992年1982年(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_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二,中国营养不良的现状与特征营养不良尤其是儿童营养不良,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据亚洲开发银行提供的资料显示,在亚洲,有大约1/3的学龄前儿童及其母亲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亚临床表现,从而导致许多死亡和残疾情况的发生(例如失明和夜盲).在过去10年中,仍有近10亿亚洲家庭,没有得到普及食盐倡议的保护,有1/3的亚洲家庭受到缺碘的困扰.缺铁性贫血影响着60%的育龄期妇女,及40-50%的学龄前儿童和一年级学生.此外,世界上有3/4的微量营养元素缺乏者生活在亚太地区.中国同样存在着营养不良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和部分儿童人群,其营养元素缺乏问题更加突出.表现为:——碘缺乏碘缺乏(IDD)是我国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一些估计资料,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IDD的危险人群约有4.25亿人.目前,甲状腺肿的患病率估计为19%.——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在我国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在某些高危地区的一些年龄组中,此比例可高达60%.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表明,2--5岁儿童的维生素A摄入量为RDA的44.8%--68.7%之间.但在一些最贫困的县,维生素A摄入量仅为RDA的30%.Vitamin-A DeficiencyEarly StageVitamin-A DeficiencyLate Stage——铁缺乏由缺铁造成贫血患病率的估计,是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得出的.在2岁以前贫血的患病率最高,到5岁时下降到较低水平.在城市地区女性儿童稍多,而在农村地区则男性儿童稍多.怀孕妇女中,贫血患病率为35%.在城市男孩中,仅通过膳食摄入,则所有儿童中大约16%的人会患贫血.这个百分比是和贫血率相一致的,后者估计仅稍高几个百分点.中国怀孕妇女中较高的贫血患病率加上婴儿又极易患贫血.——缺钙和佝偻病中国佝偻病常有发生.3岁以下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为6%--44%.在中国北部和中部青春期的青少年中,约有7%--24%.在中国国内患病率有一个从南向北增加的梯度.而且在2--6个月的婴儿最为常见,好发于每年的冬季和春季.Normal BoneOsteoporotic bone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与国家统计局估计,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率(发育迟缓是中国最主要的营养不良的表现)农村为39.1%,城市为8.9%;低体重发生率农村为17.8%,城市为4.6%;微量营养素缺乏也相当普遍,中国碘缺乏病(IDD)占全世界的40%;估计22%的5岁以下儿童患缺铁性贫血.在中国存在着大量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不良症状的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营养不良症状----由于营养摄入过度而出现的儿童肥胖症和成年人的心血管,脂肪肝,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国内一部分高收入阶层,城市以及农村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有资料统计,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各类疾病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也成为各种并发症的诱因.事实上,营养不良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而且存在着地区上的差异性.根据一项调查,营养不良导致的低体重发生率,北京,上海,辽宁和天津不到10%,而海南和广西超过30%.总体上看,东北,华北地区的发生率最低,西南,西北和一些东南省区的发生率最高.中国存在的营养不良现象,反映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种发展带来的收益,包括营养在内,在国家内部并不平衡.这使得有关减轻营养不良,提高整个人口素质的社会发展任务相当繁重.营养不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国外已有资料数据证明,营养不良会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儿童营养不良,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未来潜在的影响及其损失.据亚洲开发银行专家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现在世界上30%的人口正面临维生素A,铁或碘缺乏的影响.7.35亿人为这类缺乏导致的临床疾病所困扰,另有20亿人则存在亚临床症状.这类缺乏可以共同危害健康,导致死亡,影响生育,降低智力,教育和学术成就,减少劳动生产力和就业选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微量营养素性营养不良可以干扰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有时甚至贻害终生.表面上看来,这类损失似乎并没有造成足够的破坏,因此很少有人计算过因营养缺乏导致的残。
中国人每日膳食营养标准
![中国人每日膳食营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c25194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中国人每日膳食营养标准中国人每日膳食营养标准是指中国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营养素摄入量的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人每日膳食营养标准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中国居民每日所需的能量摄入量因人的年龄、性别、体型、体力活动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一般成年女性每天需要的能量摄入量约为1800-2200千卡,成年男性则约为2200-2600千卡。
而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的能量需求也有所差异。
其次,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蛋白质摄入量约为50-75克,而儿童、青少年和孕妇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
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会导致身体组织代谢紊乱,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脂肪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它不仅是能量的重要来源,还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运载体。
成年人每天所需的脂肪摄入量约为30-50克,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占总脂肪摄入量的70%以上。
膳食中脂肪摄入过多或不足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约为250-400克。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应以粗粮、杂粮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的简单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作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也有详细的建议,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D、钙、铁、锌等的摄入量要求。
总的来说,中国人每日膳食营养标准是根据中国居民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健康状况等因素而制定的,它对于指导人们合理膳食、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膳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摄入,以维持身体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https://img.taocdn.com/s3/m/b36618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4.png)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对膳食营养的关注逐渐增加。
健康的饮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居民膳食结构、膳食营养平衡以及膳食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主要由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奶类以及豆类等主要食物组成。
谷类是中国居民主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大米、小麦等。
肉类则提供高质量蛋白质和脂肪,常见的有猪肉、牛肉和鸡肉等。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豆类提供植物蛋白和纤维素。
奶类则是补充钙质的重要来源。
二、膳食营养平衡膳食营养平衡是指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在膳食中的合理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平衡的指导原则是“五谷杂粮、五菜一汤、适量鱼肉、少盐少油、常喝牛奶”。
这一原则强调了谷类和杂粮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多摄入蔬菜、水果以及奶类,减少盐和油的摄入量。
为了保持膳食营养平衡,需注意以下几点:1. 多样化饮食:摄入多种食物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正常功能。
2. 合理安排主食:以谷类为主,适量摄入杂粮、精细米面和马铃薯等。
3. 多吃蔬果: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4. 适量摄入肉类和豆类:摄入适量的肉类和豆类可获得高质量的蛋白质,但要注意控制总脂肪摄入量。
5. 勤喝牛奶:牛奶是重要的钙质来源,有助于骨骼健康。
6. 减少盐和油的摄入:摄入过多的盐和油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应尽量减少食用含盐和油较多的食物。
三、膳食改善措施为了提高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 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传递膳食营养知识,提高居民的营养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增加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3. 多渠道宣传重要食物:重点介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食物,如杂粮、蔬菜、水果和奶类等。
4. 加强餐饮行业监管: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管,推动提供健康、均衡的饮食选择。
5. 家庭健康膳食指导:通过开展家庭膳食指导,引导家庭合理选择食物,制定健康的膳食方案。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2007版)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2007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62efd2b9f3f90f76c61b6c.png)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内容,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的实际状况,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在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同时注意了运动的重要性。
它所建议的食物量。
特别是奶类和豆类食物的量可能与大多数人当前的实际摄入量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某些贫困地区来讲可能距离还很远,但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奋斗目标,努力争取,逐步做到。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说明1、膳食宝塔结构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
膳食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该吃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吃300g-500g 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该吃125g-225g (鱼虾类50g-100g , 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 ;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9 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
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
膳食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因为我国居民现在平均吃糖的量还不多,对健康的影响还不大。
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饮料。
饮酒的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己有说明。
新的膳食宝塔图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
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其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 (约 6 杯)。
在高温或重体力劳动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
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我国不同区域膳食结构分析及膳食营养建议
![我国不同区域膳食结构分析及膳食营养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c2cef2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4.png)
我国不同区域膳食结构分析及膳食营养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和追求也日益多样化、营养化。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特点,探讨其背后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膳食营养建议,以期为我国居民的合理膳食和营养健康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首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北部等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进行概述,包括主食、副食、蔬菜水果等各个方面的消费情况。
接着,我们将从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针对不同区域的膳食特点,提出具体的营养建议,包括增加某些营养素的摄入、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消费、推广平衡膳食的理念等。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健康、科学的饮食选择。
我们也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营养政策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饮食习惯等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各地的膳食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普遍偏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面食、肉类等。
同时,由于北方地区的农业结构以种植小麦为主,因此面食在北方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这种膳食结构可能导致能量过剩、脂肪摄入过多,增加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更为均衡和多样化。
南方人普遍喜食大米、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海鲜、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也较多。
这种膳食结构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慢性病风险。
在西部地区,尤其是牧区,人们的主食以牛羊肉等动物性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高。
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构成及变化
![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构成及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fde6b2fed630b1c59eeb53d.png)
△£堕盥!!鱼堕§塾堕Si塾i£生Q£!:,2QQ至,№!:至Z盥Q:量
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的 来源构成及变化
何宇纳,翟凤英,王志宏,王惠君,胡以松,杨晓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100050)
I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2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调味品消费量采用 “称重法”。样本:全国31个省132个县23 470户,其中城市7 687户,农村15 783户,调查人数为 68 962人。结果: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9.42 MI(2 250.5 kcal)。20年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 与脂肪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1.8%与29.6%,大城市的脂肪供能比达到了38.4%。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 谷类占总能量的57.9%,动物性食物占12.6%,纯热能食物为17.3%。蛋白质摄入量为65.9 g,粮谷类 占52%,豆及豆制品占7.5%,动物性食物占25.1%,其它食物占15.3%。膳食脂肪摄入为76.3 g,39.2% 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结论: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居民的膳食特点是能量摄入量下降;谷类供能 比下降;蛋白质摄入量下降;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上升。脂肪提供的能量增加。
关键词:营养调查; 膳食结构; 营养变迂
中图分类号:R1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2—7955(2005)一05—0358—04
THE STATUS AND TREND FOR D I ETARY PATTERN OF ENERGY.PROTE I N AND FAT I N CH I NESE RES I DENTS
公共营养师复习资料
![公共营养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bff6805de80d4d8d15a4fb2.png)
技能汇总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1、我国在1959年、1982年、1992年和2002年分别开展过四次大型的膳食调查。
2、膳食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称重法、记账法、化学分析法、询问法和食物频率法等。
3、24h回顾法是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资料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
4、24h回顾调查法一般要求在15-40min完成,对于回忆不清楚的老人和儿童,可以询问其看护人。
5、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用与膳食史结合的方法,或者采用3天连续调查方法。
6、24h一般是指从最后一餐吃东西开始向前推24h。
7、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
(P5 托儿所例子要懂得理解)8、一个人日:一个人吃24h内所有的餐次9、回顾调查法存在的误差,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膳食摄入量的漏报或低估(2)、对食物大小或多少进行估计(3)、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10、记账法是最早、最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
11、记账法适合6于家庭调查,也适合于幼儿园、中小学校或部队的调查。
12、记账法一般不能调查调味品的摄入量。
13、称重记账法是称重法和记账法相结合的一种膳食调查方法。
14、在我国开展的四次全国营养调查中,均采用了该种方法。
15、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16、标准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
17、称重记账法的工作准备:(1)、调查表(2)、食物成分表(3)、食物秤和称量用具(4)、计算器或计算软件(5)、人员培训与确定调查家庭18、P33若规定餐次比是早餐占20%,午餐、晚餐各占40%,如果某一家庭成员仅记录到早餐、午餐,其当日人日数为1*20%+1*40%=0.6人日。
调查期间总人日数为每天家庭总人日数之和。
19、称重记账法一般每年进行4次,至少应在春冬季和夏季各进行一次。
20、不能将鲜奶于奶粉的消费量直接相加,应按蛋白质含量将奶粉量折算成鲜奶量后相加。
中国人营养素摄入标准
![中国人营养素摄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8c764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7.png)
中国人营养素摄入标准一、能量摄入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人每日能量摄入量应为2000-2500千卡,其中男性为2200-2700千卡,女性为1800-2300千卡。
能量摄入应保持平衡,避免过多或过少,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的体重。
二、蛋白质摄入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公斤体重1.2-1.5克。
按照正常体重计算,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60-90克。
蛋白质来源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瘦肉、蛋类、豆类等。
三、碳水化合物摄入成年人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
根据每日能量摄入量,可以计算出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在200-300克之间。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应为五谷杂粮、蔬菜和水果等。
四、脂肪摄入成年人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25%-35%。
根据每日能量摄入量,可以计算出每日脂肪摄入量应在50-80克之间。
脂肪来源应以植物油、鱼类等优质脂肪为主,少食用动物性脂肪。
五、纤维素摄入成年人每日纤维素摄入量应不少于30克。
纤维素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减少便秘和肠道疾病的发生。
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是纤维素的主要来源。
六、维生素摄入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应根据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和活动水平等因素而定。
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应为蔬菜、水果、谷类和动物性食物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应保证每天食用至少5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
七、矿物质摄入各种矿物质的摄入量应根据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和活动水平等因素而定。
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应为蔬菜、水果、全麦面包、肉类、蛋类、豆类等。
特别是钙、铁、锌等常见矿物质的摄入,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和预防贫血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钙摄入量应为800毫克,铁摄入量应为15毫克,锌摄入量应为11.5毫克。
营养与膳食指导复习题(电子版)(含答案)
![营养与膳食指导复习题(电子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2d5e5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5.png)
练习题( 一)1. 糖尿病病人与营养相关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高膳食纤维饮食B. 高热量饮食C. 高脂肪饮食D. 高糖饮食2. 下列哪个维生素缺乏可引起坏血病A. 维生素B. 维生素CC. 维生素AD. 尼克酸3. 暗适应能力与体内哪种营养素缺乏相关A. 胆固醇B. 吡哆醇C. 钙化醇D. 视黄醇4. 王女士, BMI 指数30.5,导致她肥胖的可能因素是A. 经常吃甜食、零食B. 清淡饮食C. 坚持运动D. 细嚼慢咽5. 中老年人的高发疾病有A. 高血压B. 糖尿病C. 心脑血管疾病D. 以上都对6.下列食物中含铁丰富的是A. 鸡蛋清B. 动物血C. 苹果D. 牛奶7. 内生肌酐清除率适用于A. 尿毒症病人B. 痛风病人C. 糖尿病病人D. 结核病人8. 刚分娩的产妇,可以选用的饮食是A. 普食B. 软食C. 半流质饮食D. 流质饮食9. 高血压的错误饮食方式是A. 限制钠的摄入B.减少膳食纤维的摄入C. 适宜的钾、钙D. 增加维生素C 的摄入10. 正常老年人体内蛋白质代谢处于A. 正氮平衡B. 负氮平衡C. 氮平衡D. 动态平衡11. 婴儿户外运动可以预防A. 呆小症B. 脚气病C. 佝偻病D. 口角炎12. 婴儿添加辅食的适宜时间是A.1-2 个月B. 4-6个月C. 6-7个月D. 7-9个月13. 高血压的高危因素是A. 过量饮酒B. 肥胖C. 高脂肪饮食D. 以上都对14.关于母乳,不正确的是A. 维生素含量不受乳母营养状况的影响B. 乳清蛋白为主,易被消化吸收C. 钙磷比例适宜,有利于钙的吸收D. 是婴儿最好的食物15. 为了获取足够的膳食蛋白质,老年人最佳的食物选择是A. 大豆及其制品B. 蔬菜水果类C. 谷薯类D. 牛、羊、猪肉类16. 流质膳食不可选用的食物是A. 蛋糕B. 过滤后的无油肉汤C. 米汤D. 蔬菜汁17. 儿童、青少年的不良饮食行为有A. 盲目减肥B. 经常不吃早餐C. 过多食用洋快餐D. 以上都对18. 母乳喂养的优点,错误的是A. 增强婴儿免疫力B. 适合婴儿生长发育C. 方便、经济D. 不利于母体产后康复19. 营养素不包括A. 水B. 蛋白质C. 维生素D. 氧气20. 补硒能有效预防A. 贫血B. 克汀病C. 克山病D. 高血压21.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矿物质,其中99%集中在A. 骨骼和牙齿 B. 软组织和细胞外液 C. 骨骼和软组织 D. 牙齿和血液22. 李爷爷,70岁,习惯性便秘,应指导他A. 低脂肪饮食B. 高膳食纤维饮食C. 低蛋白饮食D. 低钠饮食23. 婴儿4-6个月可以吃以下哪些食物A. 碎饭、肝泥B. 肝泥、蛋黄泥C. 蛋黄泥、面条D. 米糊、烂饭24. 某人,男,40岁,准备做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那么他什么不能吃A. 牛奶B. 土豆C. 瘦猪肉D. 苹果25. 小张要做隐血试验,医生告诉他,可以吃的食物是A. 豆腐、猪血、牛肉、茄子B. 羊肉、猪血、白米饭、茄子C. 豆腐、韭菜、蛋黄、米饭D. 馒头、豆腐、冬瓜、茄子26. 某男身高1.6米,体重为50公斤,其体重指数是(体重/身高的平方)A.31.2B.19.5C.27.2D.19.527. 关于痛风病人的饮食,不正确的是A. 肉类去汤后食用B. 戒酒C. 严格限制水的摄入量D. 多吃蔬菜和水果28. 王女士,轻度肥胖,如果要减肥,哪种饮食方式是正确的A. 低蛋白、低脂肪、低糖类B. 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类C. 低蛋白、低脂肪、高糖类D. 低蛋白、高脂肪、高糖类29. 中国糖尿病病人多见的类型是A. 妊娠型糖尿病B. 不一定C.2 型糖尿病D.1 型糖尿病30. 某女子身高1.66米,其标准体重(18.5-23.9)A.67kgB.55kgC.61kgD.57kg31. 胆囊造影试验膳食适用于哪些病人A. 胆囊炎病人B. 肾结石病人C. 贫血病人D. 糖尿病病人32. 人体中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A. 碳水化合物B. 脂肪C. 蛋白质D. 矿物质33. 以下哪种病人需要管饲A. 吞咽正常病人B. 昏迷病人C. 肠梗阻病人D. 右手受伤病人34. 适用于高热、极度衰弱无力咀嚼患者的基本膳食是A. 普食B. 软食C. 半流质饮食D. 流质饮食35. 以下哪种食物是优质蛋白的来源A. 绿豆B. 黄豆C. 豌豆D. 芸豆36. 以下可直接用于半流质的食物是A. 排骨B. 稀粥C. 普通米饭D. 韭菜37. 属于肠内营养禁忌症的是A. 抢救B. 神经精神疾病C.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D. 肝功能衰竭38.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有A. 感染B. 皮下气肿C. 肠粘膜萎缩D.以上都是39. 根据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以下哪项不妥A.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B.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C.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D.多盐饮食40. 牛乳是哪种矿物质的最佳来源A. 铁B. 磷C. 钾 D .钙41. 需用高蛋白膳食的是A. 冠心病B. 糖尿病C. 肥胖症D. 孕妇42. 甲亢、营养不良、贫血、严重烧伤病人的饮食应采用A. 低脂肪膳食B. 低钠盐膳食C. 高脂肪膳食D. 高蛋白膳食43. 在哪些情况下,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高A. 妊娠期妇女B. 儿童C. 长期高热D. 以上均对44. 某人的BMI 指数为26,则他为A. 消瘦B. 正常C. 超重D. 肥胖45. 含嘌呤最多的食物是A. 水产动物类B. 豆类C. 坚果类D. 谷薯类46. 为了促进痛风患者尿酸排出,减少泌尿结石的风险,每日应饮水A.1000- 1500mlB.1500- 1800mlC.1800-2000mlD.2000-3000ml47. 肥胖病人不宜采用的烹调方式是A. 蒸B. 油炸C. 炖D. 汆48. 下列哪些食物碘含量丰富A. 海带、紫菜B. 青菜、菠菜C. 大白菜、茄子D. 竹笋、番茄49. 人体常量元素包括下列哪一组A. 铁、锌、碘、硒B.钙、镁、钾、钠C. 铁、锌、钾、钠D. 钙、镁、碘、硒50. 脂肪摄入过高易引起A. 肥胖B. 高脂血症C. 冠心病D. 以上均对51. 低胆固醇膳食可选用的食物是A. 猪肝B. 兔肉C. 油酥点心D. 牛羊肉52. 疾病营养治疗的目的是A. 提高临床疗效B. 促进病人康复C. 防止疾病恶化D. 以上都对53. 为了十分精确掌握调查对象钙摄入量水平,宜采用的膳食调查方法是A. 回顾询问法B. 化学分析法C. 称重法D. 记账法54. 不利于保存蔬菜中维生素C 的措施是A. 先洗后切B. 慢火快炒C. 现做现吃D. 凉拌加醋55. 口角炎主要由下列哪个营养素缺乏引起A. Vit AB.Vit CC. 尼克酸D.Vit B256.WHO 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不应超过A.3gB. 5gC. 6gD. 8g57. 骨质疏松症应选择的营养治疗是A. 补钙B. 补充维生素CC. 补充氟化物D. 补充降钙素58. 适用于门诊病人的膳食调查方法是A. 称重法B. 询问法C. 记账法D. 化学分析法59. 脚气病与缺乏哪种营养素有关A.VitB1B.VitB2C.VitB12D.VitB660. 多渣膳食要求每日膳食中膳食纤维含量应达到多少克以上A.35gB.30gC.25gD.20g61. 下列哪种营养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A. 视黄醇B.β-胡萝卜素C. 维生素CD. 维生素E62. 用新鲜水果加工成果酱过程中最易损失的营养素是A. 果胶B. 果糖C. 胡萝卜素D. 维生素C63. 叶酸缺乏可引起A. 脚气病B. 干眼病C. 坏血病D. 胎儿神经管畸形64. 关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不正确的是A. 一共六层B.最底层是油盐C. 最底层是饮用水D. 每天应吃适量的鱼、禽、蛋等65.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三餐的热能分配应该是A.30% 40% 30%B.30% 30% 40%C.40% 30% 40%D.40% 40% 30%66.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制度,一日三餐分别占总能量的A. 1/5 2/5 2/5B.2/5 1/5 2/5C.2/5 2/5 1/5D. 以上均不正确67. 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等病人常用A. 胆囊造影试验膳食B. 葡萄糖耐量试验膳食C. 隐血试验膳食D.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膳食68. 高血压的饮食预防原则中不包括A. 限制钠盐摄入B. 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C.限制钾盐摄入D. 限制烟酒69. 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A. 维生素B1 和维生素CB. 维生素A 和维生素DC. 维生素B1 和维生素AD. 维生素E 和维生素C70. 牛奶是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特别是A. 维生素B2B. 维生素B6C. 维生素DD. 维生素C71. 水的生理功能不包括A. 参与人体构造B. 调节体温C. 润滑功能D. 提供能量72. 洗米时淘洗次数过多损失较为严重的维生素是A. 维生素AB. 维生素B12C. 维生素CD. 维生素B173. 中国居民传统膳食特点是A. 蔬菜类食物为主B. 粮谷类食物为主C. 动物性食物为主D. 粮豆类食物为主74. 食物蛋白质含量与其含氮量的转换系数为A.2.25B. 6.25C. 16D. 2075. 大豆食品的蛋白质消化率,按顺序排列从高到低为A. 豆腐豆浆大豆B. 大豆豆腐豆浆C. 豆腐大豆豆浆D. 豆浆豆腐大豆76. 膳食中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是A. 维生素DB. 运动C. 植酸D. 氨基酸77. 蔬菜水果类食物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A. 维生素B1、维生素AB. 维生素B2、维生素AC. 维生素E、维生素DD. 维生素C、膳食纤维78.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蛋白质的生理功能A. 构成修复组织B. 调节生理功能C. 提供能量D. 抗菌作用79. 富含维生素C 的食物是A. 谷类B. 油脂类C. 奶类D.水果类80. 腹部手术后的病人,为了不引起肠胀气,可以食用A. 甜品、牛奶B. 豆浆、面包C. 豆浆、油条D. 面条、青菜81. 关于大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蛋白质含量较高B.干豆中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C. 彻底加热及制作加工均能提高大豆消化吸收率D. 大豆油中富含维生素E82. 痛风病人饮食不正确的是A. 高蛋白膳食B. 低脂肪膳食C. 限制饮酒D. 低能量膳食83. 下列哪组营养素称为产热营养素A. 蛋白质、碳水化物、脂肪B. 蛋白质、碳水化物、矿物质C. 碳水化物、维生素、矿物质D.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84. 缺乏时引起青春期性器官发育延迟的营养物质是A. 镁B. 锌C. 铁D. 钙85. 营养是人体A. 身体不佳时补充营养素的过程B. 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素的过程C. 为了改善生活,调配膳食的过程D. 为维持生命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的过程86. 大豆类蛋白质含量约为A. 10%B. 20%C.30%D. 50%87. 成年人出现甲状腺肿大,可能是因为机体缺乏A. 铁B. 锌C. 钙D. 碘88. 学习营养与膳食的重要性不包括A. 长生不老B. 增进健康C. 治疗疾病D. 预防疾病89. 下列哪种元素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A. 碘B. 氟(C. 铁D. 铜90. 视黄醇当量是哪种营养素的计量单位A. 维生素B1B. 维生素DC. 维生素AD. 维生素B291. 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又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A. 蛋白质B. 水C. 维生素D. 糖类92. 硒最突出的生理功能是A. 维持味觉功能B. 促进视觉发育C. 抗氧化作用D. 促进骨骼发育93. 婴儿补充适宜的碘可预防A. 呆小症B. 脚气病C. 佝偻病D. 牙龈出血94. 可促进锌吸收的物质是A. 膳食纤维B. 高脂饮食C. 维生素DD. 植酸95. 下列哪种营养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A. 视黄醇B. β- 胡萝卜素C. 维生素CD. 维生素E96. 下列更能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的食物搭配是A. 大米、大豆、玉米、豌豆B. 小麦、鸡蛋、豆浆、牛肉C. 小麦、大米、大豆、牛肉D. 小麦、大米、豌豆、玉米97. 可用于低盐饮食的食物是A. 面包B. 火腿C. 酸菜D. 紫菜98. 能促进植物性食物中β—胡萝卜素吸收的物质是A. 脂类B. 糖类C. 蛋白质D. 水分99. 有些人从不吃动物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但很喜欢吃蔬菜,这些人也不一定会患夜盲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之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之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https://img.taocdn.com/s3/m/0b83a8f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0.png)
营┃养┃备┃忘┃录(200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第三部分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y《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居民实践平衡膳食,获得合理营养的科学文件。
其目的是帮助我国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并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以改善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减少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
32【参考资料】中国居民食物摄入现状与平衡膳食宝塔建议量比较目前,我国居民的食物摄入量与膳食宝塔的建议量仍有一定差距,但城市和农村居民有不同的特点,城乡居民均应增加蔬菜、水果、奶类、豆类、鱼虾类的摄入量,减少烹调油的摄入量。
农村居民肉类食物的平均摄入量基本与建议量持平,而城市居民膳食的肉类摄入量较高,应适当减少。
建议食物摄入量所提供的营养素水平不同能量水平的食物建议量所提供的营养素水平(见表3-3,表3-4),基本满足了个能量需求水平人群的营养需要。
所提供能量、蛋白质的构成合理,保持了中国膳食以谷类食物为主的优点,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达到50%~60%,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的优质蛋白比例达到60%~70%,脂肪能量一般不超过30%。
表明膳食宝塔提供的食物结构是合理的。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营┃养┃备┃忘┃录表3-4 膳食宝塔建议不同能量水平的食物摄入量所提供能量、蛋白*成品按照与原料的能量比折算*按照市品可食部百分比折算*按照市品可食部百分比折算*按照市品可食部百分比折算*豆制品按照与黄豆的蛋白质比折算*奶制品按照与鲜奶的蛋白质比折算*以可食都百分比及同类畜、禽生肉的蛋白质折算,烧鸭、肉松、大排等食物能量密度较高,与瘦肉相比,提供等量蛋白质时,能量是其2~3,因此在选择这些食物时应注意总能量的控制。
表3-5~表3-11分别列举了几类常见食物的互换表供参考。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完整版)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21483b1ed9ad51f01df270.png)
前言人体每天都需要从膳食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 , 来维持其生存、健康和社会生活 . 如果长期摄取某种营养素不足或过多就可能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或过剩的危害 .为了帮助人们合理的摄入各种营养素 , 从 20 世纪早期营养学家就开始建议营养素的参考摄入量 , 从 40 年代到 80 年代,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
我国自 1955 年开始制定 " 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 RDA)"作为设计和评价膳食的质量标准,并作为制订食物发展计划和指导食品加工的参考依据。
随着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强化食品及营养补充剂的发展 , 国际上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就逐渐开展了关于RDA的性质和适用范围的讨论。
欧美各国先后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或术语 , 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新概念 --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简称DRIs。
中国营养学会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新进展,认为 , 制定中国居民 DRIs 的时机已经成熟 . 遂于 1998 年成立了制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专家委员会( 简称 Chinese DRIs 委员会)及秘书组 . 并在 DRIs 委员会的领导下组成 5 个工作组,分别负责 5 个部分的营养素和其他膳食成分的工作 .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 于2000 年 10 月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Chinese DRIs 》. 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达能营养中心的大力协助,罗氏(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是一部营养学科的专著 .它分别对各种营养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营养评价及主要食物来源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尤其对于各营养素的参考值都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研究依据, 是营养学研究、教学和专业提高的重要参考书 . 为了适应广大的基层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员的需要, DRIs 委员会根据原书进行了简编 , 从中选择对广大读者可能是最有用的内容,适当简化,编写了这个简要本。
中国居民营养膳食宝塔指南
![中国居民营养膳食宝塔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d35f4e74afe04a1b071de81.png)
中国居民营养膳食宝塔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
它所建议的食物量,特别是奶类与豆类食物的量可能与大多数人当前的实际膳食还有一定距离,对某些贫困地区来讲可能距离还很远,但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这是不可缺的。
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奋斗目标,努力争取,逐步达到。
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
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个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克~500克;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400克~500克和100克~2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125克~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克~100克,蛋类25克~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
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
平衡膳食宝塔强调的是摄入的各种类食物之间的合理比例搭配。
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
因为我国居民现在平均吃食糖的量还不多,少吃些或适当多吃些可能对健康的影响不大,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食品。
食盐和饮酒的问题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已有说明。
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一般是指食物的生重。
各类食物的组成是根据全国营养调查中居民膳食的实际情况计算的,所以每一类食物的重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食物的重量。
1.谷类谷类是面粉、大米、玉米粉、小麦、高梁等等的总和。
它们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农村中也往往是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多种谷类掺着吃比单吃一种好,特别是以玉米或高粱为主要食物时,应当更重视搭配一些其他的谷类或豆类食物。
加工的谷类食品如面包、烙饼、切面等应折合成相当的面粉量来计算。
2022-2023年公共营养师《三级营养师》预测试题18(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公共营养师《三级营养师》预测试题18(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2ebce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a.png)
2022-2023年公共营养师《三级营养师》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可促进钙的吸收和重吸收的是()。
A.维生素B2B.维生素DC.维生素CD.β-胡萝卜素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适量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
2.为预防佝偻病,新生儿应提倡()。
A.米汤喂养B.少晒太阳C.母乳喂养D.补充维生素A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佝偻病与钙有关系,而人乳中钙吸收率高,每天可以提供300mg左右的钙。
3.影响乳汁分泌的主要因素有()。
A.内分泌因素B.哺乳期母亲的营养状况C.乳母的活动D.乳母再次工作的早晚正确答案:A、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关于脊髓的功能,正确的选项是()。
A.反射功能与反馈功能B.反应功能与传导功能C.反射功能与传导功能D.反馈功能与反应功能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脊髓主要具有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
5.有关营养调查,下列那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营养调查包括膳食调查、体格调查、临床和生化检查等方面。
B.常见的膳食调查有询问法、记账法和称重法三种方法。
C.询问法又称为24小时回顾法D.记账法结果最为准确。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关于食品取样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时按照件数取样。
B.异常非均质性食品,但包装件数大于100件时,抽样量等于件数的平方根。
C.对于大量不均匀样品可采用几何法D.粉末状样品可采用四分法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异常非均质性食品,包装件数超过100件时,抽样量等于件数的平方根除以2。
7.尿液可用于()。
A.测定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耐受情况B.研究水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C.评价脂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D.判断机体的脂质代谢情况正确答案:A、B本题解析:尿液用于营养评价的意义:(1)用于测定人体蛋白质的需要量和氨基酸代谢实验;(2)用于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耐受实验和研究水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3)用于评价矿物质的代谢;(4)用于评价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5)用于研究人体矿物质的需要量。
第六讲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第六讲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https://img.taocdn.com/s3/m/829c4f78f242336c1eb95eba.png)
食物消费特点:
以谷类为主,食物多样,动植物食品平衡; 日消费谷物400克,动物性食品中水产占一半; 水果蔬菜摄入量大,豆类和薯类也得到重视。
4
日本膳食结构的优点
食物种类极其丰富; 保持粮食为主食的膳食传统; 重视豆类、薯类和杂粮,主食品种丰富; 动物性食物充足而不过量,来源多样; 水果蔬菜摄入量大,包括菌类、海藻等,膳食
豆类、奶类、蔬菜在膳食中的比例提高
31
3.我国膳食结构改善的迫切性
食品的生产潜力小于收入的增加潜力 食品的消费对生产具有强烈指导作用
社会的剧变引起食物结构的巨大变动 农业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限制使国民必须选择省资源
的食物消费模式 消费的增长具有不可逆性。必须提前选择食物模式, 因为它既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又关系到民族振兴!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997年)
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饮酒应限量 饮食要卫生
39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1997)
第四层 奶类及奶制品 豆类及豆制品
畜禽肉类 50-100克(1两至2两) 第三层 鱼虾类 50克(1两) 蛋类 25-50克(0.5两至1两) 第二层 蔬菜类 400-500克(8两-1斤) 水果类 100-200克(2两-4两) 第一层 谷类 300-500克(6两-1斤)
41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
质和多种维生素供应充足。
缺点:每日热能摄入达3000千卡以上,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8 Acta Nutrimenta Sinica, Oct., 2005, V ol.27 No.5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构成及变化何宇纳, 翟凤英, 王志宏, 王惠君, 胡以松, 杨晓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 100050)【摘 要】目的:分析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
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调味品消费量采用 “称重法”。
样本: 全国31个省132个县23 470户,其中城市7 687户,农村15 783户,调查人数为68 962人。
结果: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9.42 MJ(2 250.5 kcal)。
20年来呈下降趋势。
蛋白质与脂肪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1.8%与 29.6%,大城市的脂肪供能比达到了38.4%。
从能量的食物来源看,谷类占总能量的57.9%,动物性食物占12.6%,纯热能食物为17.3%。
蛋白质摄入量为65.9 g,粮谷类占52%,豆及豆制品占7.5%,动物性食物占25.1%,其它食物占15.3%。
膳食脂肪摄入为76.3 g,39.2%来源于动物性食物。
结论: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居民的膳食特点是能量摄入量下降;谷类供能比下降;蛋白质摄入量下降;脂肪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上升。
脂肪提供的能量增加。
关键词:营养调查; 膳食结构; 营养变迁中图分类号:R1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2-7955(2005)-05-0358-04THE STATUS AND TREND FOR DIETARY PATTERN OF ENERGY, PROTEINAND FAT IN CHINESE RESIDENTSHE Yu-na, ZHAI Feng-ying, WANG Zhi-hong, WANG Hui-jun, HU Yi-song, YANG Xiao-guang(Institue of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Chinese CDC,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dietary energy, protein and fat pattern of Chinese residents. Method :23 470 households including 68 962 subjects were randomly sampled from 132 counties in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the municipalities. The 24 h dietary recall method for 3 consecutive days was used in dietary survey and weighing method was used for condiment intake. Results: The average energy intake per reference man per day was 9.42 MJ (2 250.5 kcal), 11.8% and 29.6% from protein and fat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s of energy from fat of big city residents arrived 38.4%. The percentages of energy from cereals, animal food and pure energy food were 57.9%, 12.6% and 17.3%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protein intake per reference man per day was 65.9 g, 52%, 7.5% ,25.1% and 15.3% from cereals, bean and bean product, animal food and other food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fat intake per reference man per day was 76.3 g, 39.2% from animal food. Conclusion: The dietary change of Chinese residents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cluding the decrease of energy and protein intake per capita, decrease of the percentage of dietary energy supplied by cereals and increase of fat intake per capita,especially from animal foods, and the proportion of energy contributed by fat.Key words: nutrition survey; dietary pattern; nutrition transition收稿日期:2005-07-21基金项目:卫生部专项和科技部重大专项(No.2001DEA30035,2003DIA6N008)作者简介:何宇纳(1967-),女,副研究员营养学报2005年第27卷第5期 359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增长,食物供应充足,全民的总体营养状况有较大改善。
为了及时掌握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2002年8~12月,由国家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组织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本研究利用此次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
1 资 料 与 方 法抽样调查及分析方法见前文[2]。
2 结 果2.1样本特征膳食调查对象样本特征:总计调查 2 3470户(城市7 687户,农村15 783户), 68 962人(城市21 103人、农村47 859人);男性33 551人(城市10 027人、农村23 524人),女性35 411人(城市1 1076人、农村24 335人);2~5岁3 041人,6~17岁12 527人,18~44岁26 476人,45~59岁16 922人,60岁以上9 996人。
2.2能量的食物来源构成谷类食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7.9%,城市为48.5%,农村为61.5%,城市居民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能量来源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2.6%,城市为17.6%,农村为10.7%。
能量来源于纯热能食物的比例为17.3%,城市为19.3%,农村为16.5%(表1)。
Table 1 Food sources of energy, protein and fat in 1992[5] and 2002TotalUrban RuralEnergy (%)1992 20021992 2002 1992 2002Energy by foodCereals 66.8 57.957.4 48.571.7 61.5Beans 1.8 2.6 2.1 2.7 1.7 2.6Tubers 3.1 2.0 1.7 1.4 3.9 2.2Animal Food 9.3 12.615.2 17.6 6.2 10.7Empty Calories 11.6 17.314.3 19.310.2 16.5Others7.47.69.410.5 6.46.5 Energy by nutrientsProtein11.811.812.713.111.311.3Fat 2229.628.435.018.627.5 Protein by foodCereals61.652.048.840.768.356.5 Beans/Peas 5.1 7.5 5.8 7.3 4.8 7.5Animal Food 18.9 25.131.5 35.812.4 21.0Others14.415.31416.314.615.0Fat by foodAnimal food 37.2 39.238.7 36.236.4 40.3Plant food 62.8 60.861.3 63.863.6 59.7大城市谷类食物供能比最低(41.4%),动物性食物供能比(20.2%)和纯热能食物供能比(20.7%)最高。
而三类农村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最高(68.5%),动物性食物供能比(5.8%)和纯热能食物供能比(15.4%)最低。
两类地区的膳食是“富裕”和“贫困”的两端。
中小城市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已趋向于低谷类高动物性食物。
一、二、四类农村的膳食能量的构成较合理(表2)。
随着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增加,膳食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下降,动物性食物供能比上升,城市人均年收入2 000元以上者谷类食物供能比低于50%,5 000元以上者谷类食物提供的能量与动物性食物和纯热能食物提供的能量的和相当。
农村 膳食中谷类食物供能比在50%以上, 年收入低于 800元者,大于合理范围的上限65%,而动物性食物的供能比只有7%,膳食质量较差(图1,2)。
The number within the square denotes the average personal income(RMB) in a household per yearFig.1 Percentage of energy from cereals by income levels360 Acta Nutrimenta Sinica, Oct., 2005, V ol.27 No.5 Table 2 Food sources of energy, protein and fat in Chinese six classified areasBig cities Medium andsmall cities Type IruralType IIruralType IIIruralType IVruralEnergy by food (%)Cereals 41.4 51.3 57.4 62 68.6 60.5 Beans 3.2 2.5 2.7 2.4 1.9 3.7 Tubers 1.2 1.5 1.6 2.1 2.5 3 AnimalFood 20.2 16.6 13.8 10.3 5.8 11.1 EmptyCalories 20.7 18.7 16.3 16.9 15.4 16.1 Others 13.3 9.4 8.1 6.3 5.8 5.7 Energy by nutrients (%)Protein 13.9 12.8 12.2 11 11.3 11 Fat 38.4 33.7 29.2 27.6 23.7 27.4 Protein by food (%)Cereals 32.4 43.9 46.6 57.4 70.2 56.6 Beans/Peas 8.3 6.9 7.3 7.5 5.7 9.3 AnimalFood 41.1 33.7 29.3 20.3 11.4 19.1 Others 18.2 15.5 16.8 14.8 12.7 14.9 Fat by food (%)Animal food 34.1 37 41.8 38.1 28 54.5Plant food 65.9 63 58.2 61.9 72 45.5The number within the square denotes the average personal incomeFig.2 Percentage of energy from animal food byincome level by area与1992年比[3],谷类和薯类食物的供能比呈下降趋势,豆类、动物性及纯能量食物的供能比呈上升趋势,其中谷类从66.8%下降到57.9%,动物性食物从9.3%上升到12.6%,纯能量食物从11.6%上升到17.3%(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