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03e6a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7.png)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沟通行为、规律和方法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为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基本要素和工作程序;掌握公共关系调查、策划、实施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熟悉公共关系传播、危机管理、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关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课程内容1、公共关系概论(1)公共关系的定义、特点和职能(2)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3)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念2、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1)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类型与特点社会组织的形象塑造(2)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公众的分类与特点公众心理分析公众关系的建立与维护3、公共关系传播(1)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要素和模式(2)公共关系传播的媒介选择与运用(3)公共关系传播的效果评估4、公共关系调查(1)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与方法(2)公共关系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3)公共关系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5、公共关系策划(1)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与程序(2)公共关系策划的创意与策略(3)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的撰写与实施6、公共关系实施(1)公共关系实施的特点与原则(2)公共关系实施的步骤与方法(3)公共关系实施中的障碍与排除7、公共关系评估(1)公共关系评估的意义与内容(2)公共关系评估的标准与方法(3)公共关系评估报告的撰写8、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公共关系危机的概念、特点与类型(2)公共关系危机的预防与预警(3)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与恢复9、公共关系形象塑造(1)组织形象的内涵与构成要素(2)组织形象的定位与设计(3)组织形象的传播与推广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65eb455ce2f0066f53322ec.png)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培养目标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上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为宗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
开设公共关系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应用、乡镇管理、教育管理、新闻传播、广告、秘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课程的价值与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企业,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同时,由于改革的全面深化,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的指导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机构、社团、事业单位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政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能。
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
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1.学科新、发展快。
公共关系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初才传入我国。
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应该说这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现实的操作价值。
公共关系理论用于指导公共关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公共关系实践是在公共关系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
3.综合性、多功能融为一体。
公共关系学是在众多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07442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a.png)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关系现象、理论和技巧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公共关系的内涵、意义和作用,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组织形象管理、沟通协调、危机应对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了解公共关系的内涵和外延。
2、掌握公共关系策划、实施和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公共关系方案的策划和实施。
3、掌握公共关系沟通协调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协调组织内外部的利益关系。
4、掌握公共关系危机应对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应对组织面临的危机事件。
5、了解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能够将公共关系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课程内容1、公共关系基本概念与原理2、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3、公共关系的职能与作用4、公共关系的策划与实施5、公共关系的沟通与协调6、公共关系的危机应对7、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实践教学:通过课堂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实践公共关系技能和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公共关系项目,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公共关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验分享:通过邀请业内专家、企业家等分享经验,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和实践。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进行评估。
2、平时作业: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案例分析报告等作业质量进行评估。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面试等方式,测试学生对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4、项目成果:根据学生在真实的公共关系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和贡献进行评估。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dac40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a.png)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涵盖了传播学、管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核心原则,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成为优秀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为企业、组织和社会提供专业化的公共关系服务。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1. 公共关系学概述- 公共关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公共关系学的相关理论2. 公共关系管理- 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公共关系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公共关系管理的策略和方法3. 公共关系与传播- 公共关系与传播的关系和作用- 公共关系与传播的理论和模型- 公共关系与传播的实践案例分析4. 公共关系与社会责任- 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公共关系与环境保护、慈善事业等的关系 - 公共关系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关系5.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公共关系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案例分析6.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的战略与实践- 公共关系与政府关系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估,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四、参考教材1. 《公共关系学导论》 - 作者:约翰·登密尔2. 《公共关系管理:原理与实务》 - 作者:哈维·拉里萨斯3. 《公关学:原理与实践》 - 作者:理查德·贾马瑞诺五、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经验丰富、具有公共关系学研究背景的教师来负责教学,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六、课程总结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核心原则,培养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公共关系相关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71ce6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5.png)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一、课程简介二、教学目标1.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2.熟悉公共关系的理论框架和相关实践方法;3.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公共关系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a.公共关系定义及其特点;b.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c.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及理论框架。
2.公共关系实践方法a.公共关系规划与策略;b.媒体关系管理与传播策略;c.危机管理与对外沟通;d.公众参与与社会责任。
3.公共关系案例分析a.国内外经典公共关系案例分析;b.公共关系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因素;c.案例分析与讨论。
4.公共关系学术研究与发展a.公共关系研究的趋势与前沿;b.公共关系研究方法与途径;c.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PPT展示等方式,介绍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公共关系领域的经典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解答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公共关系相关企业或机构,了解实际应用情况,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测试,占总评成绩的20%。
2.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综合性论文,分析和解决公关问题,占总评成绩的40%。
3.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和小组合作等,占总评成绩的20%。
4.期末考试:对学生对公共关系学的整体理解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0%。
六、教学参考书目1.《公共关系学导论》(杜传理、邓志辉、杨国军著)2.《公共关系原理与实践》(刘瑛著)。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1939b488bd63186bcebbce1.png)
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 Management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22409101002 0222409101003课程学分:2分面向专业:会展、国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课院系: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使用教材:公共关系学居延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并修课程:公共经济学项目管理后续课程:中国公共政策西方行政学说史二、课程简介(必填项)公共关系学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
公共关系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
作为一个学科,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看,它必须包括所有的公共关系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
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处理其各类公众的关系的行为,它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三大方面,即公共关系学研究的三个具体对象:(一)是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职能的公众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二)是作为社会组织与其公众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三)是作为处理与各类具体公众的关系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由此看来,这门课程对现代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本课程主要面向会展管理与策划方向专科生、适合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第一学期开设。
四、课程基本要求(必填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产生的渊源、兴起与发展,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功能和作用,公共关系的类型,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和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共关系等有关公共关系的基础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公共关系实务操作:调查与策划、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实像传播、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网络传播、危机传播管理、公共关系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等有关知识。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4cc3e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0.png)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公共关系是一门探讨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关系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沟通、协调、领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识公共关系对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公共关系的概念、作用和特点。
2.公共关系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3.公共关系与组织战略的关系。
4.公共关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5.公共关系的实践技能:媒体关系、事件危机管理、社交媒体等。
6.公共关系的伦理、法律和社会责任。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公共关系理论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公共关系案例,让学生理解实践中公共关系的运作和管理。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学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工作:开展公共关系实践工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技能和实战能力。
四、考核方式1.课堂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小组讨论和授课笔记等。
2.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就一项公共关系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
3.综合考核: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包括期中期末综合考试和课程实践成果等。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公共关系学》(作者:霍华德·弗兰克)参考书目:《公共关系管理与实践》(编委会),《公共关系学原理与实践》(乔恩·怀特)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掌握公共关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应对公共关系事件和危机,并能够在组织中发挥公共关系专业能力,以对组织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公共关系学教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2f8680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2.png)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Publicrelations学时: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开课学期:第6学期开课部门:文传学院先修课程:传播学考核要求:要求考试成绩60分以上,三次无故旷课者将取消考试资格。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公共关系学”是广告学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新兴、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学科以建立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公共关系学研究社会组织通过与其公众关系的沟通与协调以提升、维护或修补组织形象,在使社会组织处于优化的公共关系状态的同时,也使社会组织的互动环境、心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得到优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理论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基本理论,在实践上能够有创意地策划公共关系活动,能撰写公共关系策划书,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把公关和广告相结合的整合营销传播能力;在课程思政上培养学生的国家形象意识,把传播国家形象,弘扬社会正能量作为课程重要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意义、基本目标、基本职能、基本工作准则和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
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调研工作、公共关系的宣传工作、公共关系的综合性工作、组织形象的策划与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公共关系效果的评价等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公共关系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运用案例教学,指导学生亲自进行公关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公关策划训练。
五、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公共关系”一词的来源、公共关系的表现形式、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共关系的方法与手段。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畴。
思政: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国政府的公共关系应用。
2.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的概念、特征、功能、构成要素及产生和发展等,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Public Relations)
课程编号:070433
适用专业:法学(本科)
总学时数:36学时学分:2分
编制单位:社会科学系法学教研室李守良
编制时间:2004年8月23日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公共关系学是法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实务。
公共关系的思想、原则、方法和技巧,不仅适应于人们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而且还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交往等领域。
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知识的学生,也应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更大发挥自己的专业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因此,认真学习公共关系学显得较为必要和迫切了。
二、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所必备的知识)
学习《公共关系学》,要求有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市场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一)公共关系概述(2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涵义、构成要素和特征
(2)了解公共关系的功能
2、重点、难点
重点:公共关系的涵义、构成要素和特征
难点:公共关系的涵义。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
思考题:
(1)如何看待人们对公共关系涵义的争议?
(2)为什么说组织形象是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
(3)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试分析目前社会上对公共关系的曲解,误解及其原因。
(二)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4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
(2)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兴起和发展的一般社会历史条件
(3)了解现代公共关系和当代公共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公共关系兴起和发展的一般社会历史条件
难点:现代公共关系和当代公共关系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
思考题:
(1)“报刊宣传”与“揭丑运动”对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2)现代公共关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3)公共关系事业怎样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公共关系的主体(6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公共关系主体的界定、分类和特征
(2)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主体的三种形式
(3)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考核和管理
2、重点、难点
重点:公共关系主体的界定、分类和特征以及公共关系主体的三种形式难点:公共关系主体的三种形式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式、研讨式教学
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关系主体?它有哪些特征?
(2)比较公共关系部与公共关系公司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3)如何理解公共关系部的地位和职能?
(四)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4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公众的内涵、特征、地位和分类
(2)了解和掌握内外公众的特点、构成、分类、公众意见以及内外部公众的具体公关实务。
2、重点、难点
重点:公众的内涵、特征、地位和分类以及内外公众的特点、构成、分类和公众意识
难点:内外公众的特点、构成、分类和公众意识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
思考题:
(1)公众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是什么?
(2)新闻界公众的特殊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处理与新闻界的关系?
(3)何谓顾客关系?如何处理顾客关系?
(4)结合内部公关若干技巧,试述人性理论、需要理论、激励理论对内部公关的指导意义。
(五)公共关系调查与策划(6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公共关系调查的功能、内容、一般程序、方法及调查报告的形成
(2)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策划
(3)了解传播媒介的选择、活动经费预算、公共关系策划文案的形成
2、重点、难点
重点:公共关系调查的功能和内容、一般程序和方法、公共关系策划
难点:公共关系策划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
思考题:
(1)公共关系调查的功能有哪些?
(2)大型公共关系调查的程序包括哪三阶段九步骤?
(3)请你为某企业设计一份混合型调查问卷。
(4)公共关系目标确定的原则有哪些?
(六)公共关系实施与评估(4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实施的定义、特点、实施方案
(2)掌握公共关系实施管理原则、人员培训、调查与试验、领导和指挥、控制和反馈。
(3)掌握公共关系的定义、作用、评估方案、实施原则和程序
2、重点、难点
重点:公共关系实施的特点、公共关系实施管理的原则、公共关系评估实施原则和程序
难点:公共关系实施管理原则。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
思考题:
(1)公关实施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策划公关实施方案?
(2)如何调查与分析公关实施障碍因素?
(3)如何控制公关实施过程?
(4)公关评估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七)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手段(6学时)
1、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特点和功能?
(2)了解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心理分析
(3)掌握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原则
(4)掌握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技法
2、重点、难点
重点: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特点和功能、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原则
难点: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原则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
思考题:
(1)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功能有哪些?
(2)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主体——传播者哪些心理因素会影响传播效果?
(3)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遵循公共关系的人际传播原则,营造和保持组织生存发展的良好人际环境。
(八)公共关系的大众传播手段(4学时)
1、基本要求
(1)掌握公共关系的大众传播特点、功能和原则
(2)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的大众传播策略和效果
2、重点、难点
重点:公共关系的功能和原则、公共关系的大众传播策略
难点:公共关系的功能和原则
3、说明: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大众传播原则?
(2)如何理解心理能功策略?
(3)为什么要尊重受众选择?
四、学时安排
五、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作业及平时测验:30%,期末考试:70%。
六、建议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余明阳主编:《公共关系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
1.王乐夫、廖为建等著:《公共关系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2.廖为建:《公共关系简明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居延安著:《公共关系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4.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
5.[美]卡特利普等著,汤滨等译:《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经出版社,1988年。
6.[英]杰弗金斯著,徐百益编译:《实用公共关系学》,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
7.[英]杰弗金斯著,何道隆等译:《公共关系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七、需要说明的问题
公共关系应用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技能训练和案例分析,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
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