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钧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禹州钧瓷

一、钧瓷业发展概况

禹州陶瓷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即有较为成熟的彩陶生产。到唐代中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苌庄窑的黑釉瓷、黄釉瓷、白釉瓷生产规模庞大,特别是苌庄窑、神垕窑以及钧台窑生产的花釉瓷,独具特色。其中有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白色中呈现针状蓝色斑点的花瓷,其胎釉产地、元素构成与装饰釉特征与钧瓷有诸多共同之处,是钧瓷的“先导”,被后世学者称之为“唐钧”。

北宋时期,禹州为北方重要的制瓷业中心之一。各种瓷窑遍布境内各地,窑址达一百多处,瓷器种类众多。钧瓷在城区、神垕、磨街、鸠山、鸿畅、苌庄、浅井等地均有烧造。其中钧台钧窑被后世认定为“宋钧官窑”,钧窑也被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钧瓷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金元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地陶瓷技术的交流及社会变革引起的陶瓷工匠流动,以禹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由于窑场扩大,日常生活用品增多,以盘、碗、罐、瓶之类为主,与北宋末年钧台窑烧造的盆、奁、尊、洗等物相比稍显逊色。延至明、清两代,钧窑烧制时断时续,几乎停烧。清末至民国时期,禹县陶瓷工匠在仿钧基础上经反复试验,终将窑变钧瓷烧制成功,但生产规模较小。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令,同年故宫博物院专家陈

万里到禹州进行钧瓷调查。1952年至1954年,地方国营豫兴瓷厂(地方国营禹县瓷厂前身)、禹县神垕第一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一厂前身)、禹县神垕第二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二厂前身)相继成立,开始研究恢复钧瓷生产。1955年,周恩来曾指示轻工业部抓紧恢复河南禹县钧瓷生产。9月,禹县人民政府、神垕瓷窑一社把老艺人卢广东、卢广文从陕西请回禹县,成立钧瓷生产小组。在禹县技术人员和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3月烧出第一窑钧瓷,并在广东出口商品展览会上得到好评。

60年代,河南省成立恢复古钧瓷委员会,省、地、县三级联合研究恢复钧瓷。1963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和河南省手工业合作社到神垕指导恢复宋朝艺术风格的钧瓷,改建窑炉、研制釉料配方和造型。生产出接近宋代艺术风格的多色釉钧瓷,并小批量生产。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钧瓷生产遭到破坏,只有少量生产,主要靠人工操作,以手拉坯为主,后以注浆成型居多,年产量1万件左右。

70年代,钧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人工加工原料被机械代替,手搅轮制坯改为机轮制坯,产品质量和检验也进一步规范。各大厂相继建立了实验室,胎釉配方及产品检验有了科学依据。产品造型在继承传统造型上又有创新,以瓶类为主,制造出150厘米高的“蛟龙闹海”等特大型瓶。釉质釉色上出现了新的品种如玉白、宝石红、钧花釉等。创新钧瓷造型近300种,1972年至1974三年中钧瓷产量达40万件。

80年代,中国开始由计划型经济向市场型经济转化,企业之间

竞争激烈。各大厂在更新设备、改进技术、研究烧制方法、扩大规模、人才培养、产品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国内各院校的著名专家如韩美林、刘开渠、刘焕章、周国桢、王合内、高庄、梅建鹰、罗名遥、王麦秆、王家斌等相继到神垕瓷厂实地创作,使钧瓷的造型达到了350多种,其中以雕塑类钧瓷为主的现代艺术造型已融入传统的钧瓷行列中。1981年钧瓷产量达到22万件,1983年禹县钧瓷一厂在釉中加入还原剂在氧化气氛的推板窑内烧制成功了新的钧瓷品种——新工艺钧瓷,成品率高达60%,很快推广到其他窑厂,并大批量生产。后因其缺乏钧瓷乳浊釉的基本特征,受市场经济和宣传形式的影响,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1984年地方国营禹县瓷厂、禹县钧瓷一厂、禹县钧瓷二厂分别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为“宝光”、“宇宝”、“瑰宝”牌钧瓷。

90年代,禹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大对钧瓷保护和开发力度,弘扬钧瓷文化,在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成立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和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组织最优秀的钧瓷科技人才,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该所高级顾问,开展钧瓷科研、生产、弘扬、保护工作。1994年引进景德镇液化气烧制钧瓷技术,建成液化气梭式钧瓷窑炉并试烧成功,烧制时间由传统煤窑的20小时缩短到10小时左右,成品率由过去的35%提高到70%左右。产品具有釉色丰富、变形及瘕疵少、污染小、劳动强度小等优点,很快推广普及到禹州瓷区。液化气钧瓷窑炉的试烧成功,改写了千年来木柴、煤烧制钧瓷的历史,标志着钧瓷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96年11月19日,神垕镇人民政府在香港举办“中国钧瓷珍品展暨香港国际研讨会”,国内外44位知名陶瓷专家参加了研讨会。1997年6月,“中国钧窑珍品展”在日本举行,同年,由禹州市钧瓷研究所烧制的特大钧瓷珍品“豫象送宝”作为河南省人民政府迎香港回归的贺礼被安放在香港会展中心。1999年4月8日,《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正式发行。各项展评、研讨及钧瓷邮票的发行,有效地提高了钧瓷的工艺水平,宣传了钧瓷文化,推动了钧瓷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000年后,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大众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用于精神领域的消费开始增长。钧瓷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卷入了大众收藏和投资的热潮中,给钧瓷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在购买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以孔家钧窑、荣昌钧瓷坊、金堂钧窑、苗家钧窑、星航钧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私营窑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制作钧瓷的厂家和作坊达80多家,年产钧瓷数百万件。呈现出了现代化工艺、机械化生产为主,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为附,柴窑、煤窑、液化气窑、天然气窑和煤气混合窑并用的格局。钧瓷器形和釉色种类达到了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装饰手法更加多样,镂空、贴塑、堆塑、印花、镀金等层出不穷。钧瓷釉料的配方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在吸收其它瓷种和采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出现了更多具有现代风格的新釉种,拓宽了高温颜色釉的发展空间。

2002年2月,禹州市人民政府为加大钧陶瓷行业的管理力度,

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形势,成立了陶瓷工业局,专司钧陶瓷行业管理。同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钧瓷河南省地方标准》,并从2002年8月1日实施。2003年7月,“钧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2004年2月,禹州市钧瓷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委员会(简称钧管委)成立。禹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禹州市钧瓷行业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9月,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制订的《钧瓷艺术质量标准》(讨论意见稿)出台,钧瓷生产及质量管理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2004年,禹州市举办了首届河南省“中国钧瓷”精品展,评选出钧瓷珍品90件、精品636件,实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恢复钧瓷生产以后由权威机构进行的首次钧瓷级别评定。

2005年11月18日至23日,禹州市人民政府首次举办“中国钧瓷文化宣传周”活动,期间开展了钧瓷精品展评、中国钧瓷名窑评选、钧瓷窑炉烧成工艺展示和陶瓷手工成型技能大赛等活动。同年11月22日至25日,由禹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协办的“中国钧窑学术研讨会”召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中国古陶瓷学会王莉英、张浦生、李辉柄、李知宴等专家悉数云集禹州,瑞典、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钧窑的起源和历史”、“钧窑的窑变和烧制工艺”、“钧窑的发展和创新”等问题,从钧瓷艺术的历史成就、发展趋势、规范管理、技术革新等层面,进行了多方位、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

2006年11月,禹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钧瓷文化周”更名为“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