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钧瓷
禹州钧瓷
禹州钧瓷一、钧瓷业发展概况禹州陶瓷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即有较为成熟的彩陶生产。
到唐代中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苌庄窑的黑釉瓷、黄釉瓷、白釉瓷生产规模庞大,特别是苌庄窑、神垕窑以及钧台窑生产的花釉瓷,独具特色。
其中有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白色中呈现针状蓝色斑点的花瓷,其胎釉产地、元素构成与装饰釉特征与钧瓷有诸多共同之处,是钧瓷的“先导”,被后世学者称之为“唐钧”。
北宋时期,禹州为北方重要的制瓷业中心之一。
各种瓷窑遍布境内各地,窑址达一百多处,瓷器种类众多。
钧瓷在城区、神垕、磨街、鸠山、鸿畅、苌庄、浅井等地均有烧造。
其中钧台钧窑被后世认定为“宋钧官窑”,钧窑也被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钧瓷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金元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地陶瓷技术的交流及社会变革引起的陶瓷工匠流动,以禹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由于窑场扩大,日常生活用品增多,以盘、碗、罐、瓶之类为主,与北宋末年钧台窑烧造的盆、奁、尊、洗等物相比稍显逊色。
延至明、清两代,钧窑烧制时断时续,几乎停烧。
清末至民国时期,禹县陶瓷工匠在仿钧基础上经反复试验,终将窑变钧瓷烧制成功,但生产规模较小。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令,同年故宫博物院专家陈万里到禹州进行钧瓷调查。
1952年至1954年,地方国营豫兴瓷厂(地方国营禹县瓷厂前身)、禹县神垕第一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一厂前身)、禹县神垕第二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二厂前身)相继成立,开始研究恢复钧瓷生产。
1955年,周恩来曾指示轻工业部抓紧恢复河南禹县钧瓷生产。
9月,禹县人民政府、神垕瓷窑一社把老艺人卢广东、卢广文从陕西请回禹县,成立钧瓷生产小组。
在禹县技术人员和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3月烧出第一窑钧瓷,并在广东出口商品展览会上得到好评。
60年代,河南省成立恢复古钧瓷委员会,省、地、县三级联合研究恢复钧瓷。
作文我的家乡禹州钧瓷
作文我的家乡禹州钧瓷提起我的家乡禹州,那可是个有说不完故事的好地方。
但要说到最让我感到自豪和着迷的,还得是禹州钧瓷。
钧瓷,那可是咱禹州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跟着家人去参观钧瓷厂,就被那神奇的场景给震撼到了。
刚走进厂门,就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工匠们在劳作。
一间间宽敞的厂房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地上还堆着一摞摞的瓷坯。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还夹杂着一丝烟火的味道。
我好奇地凑到一位老师傅跟前,他正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泥坯。
只见他双手沾满了泥巴,熟练地揉搓着,那泥坯就在他的手中慢慢地有了形状。
老师傅的眼神特别专注,仿佛手中的不是泥坯,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小朋友,别靠太近,小心溅到身上泥巴。
”老师傅笑着提醒我。
我赶紧往后退了几步,眼睛却还是紧紧盯着他的动作。
不一会儿,一个瓶子的形状就出来了。
老师傅拿起一把小刷子,轻轻地在瓶身上刷着水,边刷边跟我说道:“这钧瓷啊,从泥到瓷,每一步都得精心,容不得一点马虎。
”接下来就是上釉了。
那釉料五颜六色的,摆在那里就像画家的调色盘。
老师傅用一个小勺子舀起釉料,均匀地淋在瓶身上,那动作又稳又准。
上好釉的瓶子被送进了窑里,我就眼巴巴地等着,想看看烧出来会是什么样子。
终于等到出窑的时候了,那场面真叫人激动。
师傅们戴着厚厚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把一件件瓷器取出来。
有的光彩夺目,有的色彩斑斓,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韵味。
我拿起一件钧瓷花瓶,仔细地端详着。
瓶身上的釉色如梦幻般流淌,蓝色、紫色、红色交织在一起,就像是天边的晚霞。
用手轻轻一摸,光滑细腻,还有一种温润的感觉。
“这钧瓷啊,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就算是同样的工艺,同样的釉料,烧出来的每一件都不一样,这就是钧瓷的魅力所在。
”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跟我解释道。
从那以后,我对钧瓷就更加着迷了。
每次有外地的亲戚朋友来,我都会拉着他们去参观钧瓷厂,给他们介绍钧瓷的奇妙之处。
禹州的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钧瓷的身影。
有的店铺里摆满了精美的钧瓷作品,有的人家门口会摆上一两件当作装饰。
禹州神垕——钧瓷之乡
欣赏钧瓷之美,易;梳理钧瓷的故乡神垕古镇的渊源流变,难。
一座因瓷而生由钧瓷而兴千年“活着”的古镇,历史上,它有百余处古窑址,它有明清七里长街的繁华。
当下,它的窑火千年不熄,有几十家成规模的民营作坊,佳作迭出,大师多多。
钧瓷,可在博鳌与各国政要相会,也能在普通百姓的博古架上,让一片片惊羡掠过。
神垕,千年窑火不灭。
从历史角度而言,它本身是个集民俗、文化传统和陶瓷工艺于一体的“大文物”,丰富而鲜活,纯粹又驳杂。
神垕千年发展史,由地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共同促成。
陶瓷生产空间的演变,决定了古镇的发展演变。
哪儿有窑火熊熊,哪儿就是古镇的CBD。
跳出中国讲陶瓷,china,是最鲜明的中国符号。
跳出河南讲瓷业,神垕,作为“北方瓷都”,可与江西景德镇媲美。
跳出神垕讲古镇,不妨从古镇西南10余公里的下白峪讲起,那儿,是古镇第一炉窑火燃起的地方,是古镇的前世。
从下白峪到刘家门神垕古镇西南角大刘山下,坐落着大名鼎鼎的下白峪窑址。
大刘山北坡有白峪河,发源于伏牛山陡峭的山间,冲出山口后平缓地自东向西流淌,遇到一道低矮山梁,形成一个河曲转而北流,在河曲部形成一片较大的河滩地。
下白峪窑禹州神垕——钧瓷之乡址,坐落在白峪河北岸河滩地上,窑址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100米,位于现在的于沟行政村区域内,黑色标牌上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垕钧窑址”的字样,立牌日期是2006年5月。
窑址四周是一大片荒地,长满杂草野树。
荒地一侧山坡下,还是杂草野树,其间有些碎石瓦砾。
一位村民说:“坡上坡下全是文物工作队的发掘现场,发掘完东西都运走了,地面回填了。
”“下白峪窑址,是神垕古镇最早的具有考古学依据的窑址,学术界也称它神垕窑遗址。
新中国成立初期,禹州本地考古部门做过调查。
2001年,北京大学秦大树教授带队,对它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发掘。
”神垕镇旅游办主任艾林波说。
考古发掘出土了丰富遗物,发现一座窑炉和一处窑前作坊。
这里地层关系简单,叠压关系清楚,充分说明自中唐到晚唐很长一个时期内,下白峪窑场都在稳定持续地进行陶瓷生产。
禹州钧瓷产业发展总结汇报
禹州钧瓷产业发展总结汇报禹州钧瓷产业发展总结近年来,禹州钧瓷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总结这些成绩并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特向各位进行汇报。
本次汇报将从禹州的钧瓷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成果与问题、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禹州钧瓷历史沿革禹州作为中国钧瓷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唐代,禹州就已经开始生产和流传钧瓷,而明代成就了钧瓷的巅峰。
然而,在清代末年,由于战乱等原因,禹州的钧瓷工艺逐渐衰落。
直到20世纪80年代,禹州人开始重视保护并振兴钧瓷传统工艺,才重新让禹州钧瓷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禹州钧瓷的发展现状禹州钧瓷如今已成为国内外闻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禹州钧瓷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纹理,成为人们追逐的艺术品。
目前,禹州的钧瓷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料开采、工艺制作、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
禹州钧瓷产业园区的建设也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禹州钧瓷产业的成果与问题禹州钧瓷产业发展的成果有目共睹。
一方面,禹州的钧瓷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喜爱,还远销到国外市场。
另一方面,禹州的钧瓷工艺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展览和比赛中屡获殊荣。
然而,与此同时,禹州钧瓷产业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对原料的过度开采,导致资源的稀缺和环境的恶化;其次,钧瓷加工技艺传承面临困难,由于工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学习周期长,人才培养的速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最后,产品设计创新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四、未来发展规划为了进一步推动禹州钧瓷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发展规划:一、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合理开展矿产开采,确保资源持续可利用;二、加大对钧瓷工艺传承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钧瓷工艺师傅,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三、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加强设计创新和市场开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禹州钧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之,禹州钧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历史的积淀和人们的努力。
钧瓷简介
“五大名瓷”之首—钧瓷一概述钧瓷,宋代大五大名瓷之一,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进入出五彩斑斓的时代。
源于唐代的钧瓷艺术,于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烧造的艺术高峰。
宋代钧官窑瓷器雅致、温润的艺术效果,成为了钧瓷审美的最高标准。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二、艺术特色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和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故蜚声瓷林,名扬中外,虽历经坎坷而经久不衰。
钧瓷的艺术美,是通过神奇的窑变工艺而获得的,它不同于人工的绘画雕刻艺术,具有特殊的古典美,使人感到瑰丽、丰富、神奇,给人以诗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艺术享受。
《中国陶瓷史》在评价钧瓷艺术成就时说:“宋代钧瓷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的铜红釉,为中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钧釉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是构成钧瓷艺术美的两个外观特征。
乳光状态是指钧窑釉那种像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不仅使钧釉产生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而且还赋予一种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减少因釉面玻化而带来的妖艳浮光。
窑变现象是指钧釉在高温下熔融流动,乳浊和着色色彩发生复杂的交错变化,而使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的感受。
禹州神后古镇钧瓷简介
禹州神后古镇钧瓷简介在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有一个地方可真是让人心动,那就是禹州神后古镇。
这儿可不是一般的古镇,嘿,它可是个盛产钧瓷的地方。
说到钧瓷,咱们就不得不提这瓷器的历史,简直是美得让人窒息,谁见了都会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古镇的街道弯弯曲曲,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在阳光下闪着光,走在上面,脚下的感觉就像是在走进一幅画里。
两旁的老房子,那墙面上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无数的故事,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想停下来细细品味。
走着走着,忽然闻到了那股独特的陶土味,哎呀,这可是钧瓷制作时的标志性香味。
小摊上,师傅们正埋头苦干,手中的泥土在他们的指尖翻飞,瞬间就变成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瓷器。
那些陶瓷,颜色丰富得像是调色盘,蓝的、红的、黄的,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那种独特的天蓝色,简直就是让人一见倾心,仿佛能把人心都融化了。
你瞧,师傅们的手艺可真不是盖的,十指灵活得就像在跳舞,一下子就把土变成了艺术品,太厉害了!得给大家讲讲钧瓷的魅力。
钧瓷可不是随随便便的瓷器,它在历史上可是有着无比光辉的地位。
早在宋朝,那可是皇宫里的珍品,只有贵族才能用得上。
如今,它不仅是收藏家的心头好,还是送礼的绝佳选择。
你想啊,朋友生日送一件钧瓷,保准让他羡慕得直流口水。
每一件钧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带着泥土的气息和工匠的心血,简直就是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在古镇里转悠,还能碰到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他们可都是土生土长的禹州人,个个都热情得像阳光一样。
他们常常会和你聊起镇里的趣事,听他们说,简直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他们的笑声、故事,就像是一首首动人的乐曲,萦绕在耳边,让人不禁想跟着一起笑。
小镇的生活节奏很慢,慢到你能听见时光的脚步声,慢到让人觉得,心里的一切烦恼都可以暂时抛开,轻轻松松享受生活。
神后古镇还有美食啊!光说瓷器可不够,还有那些香喷喷的地方小吃。
想想就让人嘴巴发痒,饺子、包子、还有那热乎乎的豆腐脑,哎哟,简直是一绝!走在街头,忍不住被那些小摊的香味吸引过去,吃一口,那个味道啊,真的是让人欲罢不能,完全停不下来。
钧窑的基本介绍
钧窑的基本介绍钧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为宋元时期北方瓷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钧窑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钧窑的简介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
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亦称“均窑”、“钧州窑”。
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
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以小白峪历史最早,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
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
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个从一到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
绝大多数窑均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
一部分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品种,其中以扒村窑质量最好。
钧窑[1],传世不多,评价甚高。
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
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还有窑变。
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
器物底部刻有一到十的号数,相传一、三、五、单数为红色,二、四、六复数为青色,但也有人说是数字越小器型越大,只是窑工为方便辨认而作的记号罢了。
钧窑的标准根据唐人祥编著整理的世界茶经中有记载的近代史上钧窑产品和图片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
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
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唐人祥钧窑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350℃-1380℃之间,延承了传统钧窑胎质细腻,釉色绚丽夺目的特点,又结合了现代审美,器形饱满玲珑。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作文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作文《钧瓷之旅》一提到禹州市,大家可能就会想到那闻名遐迩的钧瓷。
我一直对这充满神秘色彩的钧瓷好奇不已,于是就找了个机会去禹州市钧瓷博物馆好好参观了一番。
刚到博物馆门口,我就被它那独特的建筑风格给吸引住了。
这建筑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窑炉,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钧瓷的烧制历史。
走进博物馆,里面宽敞明亮,展厅的布局有条不紊。
我最先看到的是一些古代钧瓷的展品。
那些钧瓷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像花瓶一样细长的,也有像碗碟一样扁平的。
它们的颜色可真是神奇,有的是天青色的,就像雨过天晴后的天空,蓝得清澈、纯粹,让人看了心里那叫一个舒坦;有的是紫红色的,宛如傍晚天边的云霞,绚丽多彩得很。
我凑近一个钧瓷花瓶仔细瞧,表面的釉质非常光滑,在灯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摸了一下,那触感就像摸到了上等的丝绸,凉凉的、滑滑的,还有一种细腻的磨砂感。
我正看得入神的时候,身边走过一位讲解员,我赶紧跟了上去听他讲解。
他指着一个钧瓷盘子说道,钧瓷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奇妙的颜色,那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有一个窑变的过程。
窑变就像一场意外的惊喜,是不可预测的。
他说以前有个老窑工,烧制钧瓷的时候,本想要个蓝色调的作品,结果出来的却是红里透着紫的颜色,那时候还觉得这是失败品,可没想到现在这种窑变后的颜色却成了钧瓷的一大特色。
听到这里,我觉得钧瓷的烧制就像一场刺激的冒险,你永远不知道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宝贝。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些现代钧瓷艺人创作的作品。
这些作品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创意元素。
有一个钧瓷摆件,它把传统的钧瓷造型和现代的几何图案融合在一起,看起来既古老又时尚,非常有意思。
在博物馆的一个角落里,还有制作钧瓷的工具展示。
我在那里站了半天,看那些工具。
有个看起来特别像铲子的工具,我就在想,这么个简单的工具是怎么在大师们的手里把一团泥土变成精美的钧瓷的呢?真是太神奇了。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钧瓷的影子。
禹州钧瓷博物馆介绍
禹州钧瓷博物馆介绍
摘要:
一、禹州钧瓷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
二、禹州钧瓷博物馆的设立及其意义
三、禹州钧瓷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与特色
四、参观禹州钧瓷博物馆的体验与感受
正文:
禹州钧瓷,起源于唐代,鼎盛于宋代,是我国陶瓷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钧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窑变工艺,每一件钧瓷都是火的艺术,独特的色彩和图形变化使其享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誉。
禹州钧瓷博物馆的设立,旨在传承和弘扬钧瓷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展示了从唐代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钧瓷作品,以及钧瓷制作的过程和技艺。
在这里,游客可以一睹钧瓷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
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古代钧瓷标本、现代钧瓷珍品、钧瓷制作工具等。
其中,宋代钧瓷标本尤为珍贵,它们见证了钧瓷的辉煌历史。
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当代书画作品,为游客提供了更多艺术享受。
参观禹州钧瓷博物馆,仿佛走进了中国陶瓷的历史长河。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钧瓷的窑变之美,感受到钧瓷文化的厚重,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魅力。
这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收获满满。
总之,禹州钧瓷博物馆是一个值得一游的景点。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钧瓷的独特魅力。
而对于陶瓷爱好者来说,这里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圣地。
话说钧瓷
钧瓷浅谈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起源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 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 之传说。
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钧瓷至宋代达到鼎盛阶段,成为当时的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窑并驾齐驱。
由于钧瓷盛名一时,宋室南迁后,钧瓷又得以复苏。
金元时期,北方各窑仍竞相仿制。
元代,北方钧瓷逐渐趋于衰落,而江南地区仿钧瓷又悄然兴起,蔚然成风。
明清时期,在钧瓷的影响下生产的新品种低温釉艺术陶瓷,不仅吸收了钧瓷工艺的优秀传统,而且又有所创新。
由于历史变动等种种原因,钧瓷在新中国成立前已基本停烧。
现代钧瓷起源于1994年,成熟于1998年,以液化气梭式窑烧制,是当代钧瓷的主流。
它以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传统钧瓷的生产工艺,大胆改进燃料、釉方、施釉烧成等工艺造就成的清新亮丽、意境丰富的现代钧瓷。
它以感官的强烈撞击,让人们留恋传统钧瓷的沉稳凝重、含蓄隐约,并为传统钧瓷提供了广阔的升值空间。
钧瓷形式特点钧瓷的造型线条简洁大方,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色。
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
器物多为鼎、沪、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
传统造型约有200余种。
主要有:香炉、宝象瓶、葫芦瓶、连座瓶、玉壶春瓶、梅瓶、双龙活环瓶、鹅颈瓶、出戟尊、三羊开泰尊、莲花尊、花盆、鼓钉洗、碗等。
禹州钧瓷用途
禹州钧瓷用途禹州钧瓷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并且对今天的陶瓷制作和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禹州钧瓷主要用于装饰和实用,下面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其用途。
首先,禹州钧瓷在装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禹州钧瓷成为了古代宫廷和寺庙的珍贵收藏品。
它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器物,如花瓶、碗、盘、壶等,这些器物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具备了艺术性。
禹州钧瓷的器物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通常以青绿、青蓝、乳白等色彩为主,搭配不同的纹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了贵族和富人喜爱的摆设或收藏品。
其次,在宗教仪式中,禹州钧瓷也经常被使用。
在中国传统宗教中,陶瓷器物被视为神圣而纯洁的,禹州钧瓷作为高质量的陶瓷产品,具有迷人的艺术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被视为宗教仪式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例如,禹州钧瓷制作的香炉、佛像、神龛等,常常被用作祭祀或供奉之用,以表达尊敬和虔诚。
禹州钧瓷的特殊质地和色彩给人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感觉,能够增加仪式的庄重感和神圣性。
再次,禹州钧瓷在建筑和园林领域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由于其耐候性和装饰性,禹州钧瓷常常被应用于建筑物的外观装饰,为建筑物增添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在传统园林中,禹州钧瓷制作的花盆、石磬、亭台等,常常被用于园林的布置和装饰,使整个园林更加富丽堂皇。
此外,禹州钧瓷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禹州钧瓷制作的餐具和茶具,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具备了艺术性和收藏价值,常常被用于正式的宴会或高级餐厅中。
禹州钧瓷的瓷杯、瓷盘、瓷碗等,材质洁白细腻,可以展现食物的颜色和质感,使整个用餐过程更加美观和享受。
而禹州钧瓷制作的茶壶、茶杯等茶具,不仅可以保持茶水的温度,还具备了独特的触感和视觉效果,使饮茶过程更加愉悦和饱满。
最后,禹州钧瓷还具有艺术收藏和投资价值。
由于其独特的工艺和珍贵的历史价值,禹州钧瓷的价格较高,并常常成为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宠爱。
钧瓷的来历
钧瓷的来历钧瓷是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以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2003年,禹州市神垕镇等地被国家批准为钧瓷原产地,受到保护。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 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 之传说。
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
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40 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
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 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 。
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村和苌庄乡等地,先后出土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 唐钧” ,它是宋代钧瓷的先声。
宋“ 靖康之变” ( 1126 年)后,宋室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一时受挫。
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
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
清朝晚期,钧瓷复苏。
到光绪三十年( 1904 年),神垕镇烧制钧瓷者已有10 余家。
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维艰。
至民国三十一年( 1942 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
北宋初年禹州以盛产钧瓷闻名于世,徽宗皇帝赵佶曾在这里设官窑为宫廷烧造贡瓷,故窑以古迹取名,窑名“钧窑”,瓷名“钧瓷”,这就是“钧窑和钧瓷”得名的真正起因。
故有人赞日:“禹州夏时古钧台,钧瓷名声袭此来,宋时扬名中内外,推陈继往出新材。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禹州市钧瓷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体验!刚到博物馆门口,就感觉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进去之后,就像走进了一个钧瓷的奇幻世界。
一进展厅,哇塞,那些钧瓷琳琅满目。
钧瓷的颜色可太神奇了,什么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的,感觉就像大自然把最美的颜色都偷偷藏在了这些瓷器里。
我在想啊,制作钧瓷的那些工匠肯定是有魔法的,要不然怎么能把这些颜色调得这么恰到好处呢?看到那些造型各异的钧瓷,我更是忍不住连连惊叹。
有像花瓶一样高挑优雅的,还有那些小摆件,有的像小动物,活灵活现的,感觉下一秒就要跳起来似的。
有个钧瓷的小狮子,那神态,威严又可爱,我都想把它抱回家了(当然只能是想想啦)。
我还了解到钧瓷的烧制过程,这可真是个复杂又神秘的事儿。
要经过那么多道工序,火候啊、配料啊什么的,稍微有点差池就得不到这么美的瓷器了。
这就好比做饭,火候不对,菜就不好吃,钧瓷的烧制可是比做菜难多了,那可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在博物馆里,我还看到一些古代的钧瓷碎片。
别看是碎片,那上面的纹路和颜色还是很迷人呢。
从这些碎片就能想象出古代钧瓷的辉煌。
而且啊,钧瓷还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这就像是开盲盒一样,在烧制之前谁也不知道最后会变成什么样的色彩,充满了惊喜和期待。
我在里面逛着逛着,就感觉自己像是穿越了时空,和古代的工匠们进行了一场对话。
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创造出这么美的东西,一直传承到现在,真是太伟大了。
这次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让我对钧瓷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只知道瓷器是个很精美的东西,现在才知道钧瓷背后有这么多的学问和故事。
我觉得钧瓷就像是禹州的一张超级闪亮的名片,把禹州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也特别希望更多的人能来这里看看,感受一下钧瓷的魅力。
下次有机会,我肯定还要再去一次,说不定又能发现新的惊喜呢!。
禹州钧瓷博物馆介绍
禹州钧瓷博物馆介绍
摘要:
1.禹州钧瓷博物馆背景介绍
2.钧瓷的历史与特点
3.禹州钧瓷博物馆的馆藏与展示内容
4.禹州钧瓷文化产业园区的相关信息
5.社会评价与影响
正文:
禹州钧瓷博物馆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是一座以钧瓷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钧瓷是中国五大名瓷之首,以其贵、神、奇、妙四大特点著称于世。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尤其在宋代,钧瓷被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
禹州钧瓷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钧瓷的历史和制作工艺,还收藏了大量的钧瓷珍品,供游客参观欣赏。
钧瓷以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和神奇的窑变等特点备受世人喜爱。
在中国陶瓷文化中,钧瓷堪称极品,有着“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誉。
禹州钧瓷博物馆的馆藏包括钧瓷珍品2000 多件,制作钧瓷用具15 件,当代书画作品200 多件。
博物馆还展出了仿建的自唐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钧瓷窑炉,以及唐、宋、元时期的部分钧瓷标本。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当代绘画陶瓷艺术大家韩美林、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任星航设计烧制的大量钧瓷珍品。
禹州钧瓷文化产业园区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30 公里神垕镇境内,占地面积3.6 平方公里。
园区由位于景区西部的宋、元古钧窑遗址,位于景区中心地带的钧瓷文化博物馆,以及当代钧瓷制作工艺展示区等组成。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了解钧瓷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亲眼目睹钧瓷的制作过程,感受钧瓷的魅力。
总之,禹州钧瓷博物馆和禹州钧瓷文化产业园区是了解钧瓷文化、欣赏钧瓷艺术、感受中国陶瓷魅力的绝佳去处。
“国之瑰宝”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故事
“国之瑰宝”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故事钧瓷是我国宋代名瓷,产于河南省禹州市的“钧窑”。
钧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钧窑”名称的由来,与古代钧台之名有关。
禹州早在四千年前,曾是大禹的封地,大禹的儿子夏启在钧台宴会天下诸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钧台也因此而为世代所传。
宋徽宗时在钧台附近建立官窑,烧造御用瓷器,此窑即被称之为钧台窑,简称钧窑,钧窑之瓷即谓钧瓷。
钧瓷兴起于唐代,到宋代达到鼎盛。
据文献记载,唐宋以来,曾出现“遍地窑烟起,到处放光辉”的繁荣景象。
据考古调查发掘,禹州古窑遗址星罗棋布。
在它149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有一百四十处窑场在增光添彩。
特别是在民窑集中的禹州西部山区的神垕一带,更是“七里长街,烟火柱天万”,至今当地尚流传着“进入西南山,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的谚语,足见当时盛产钧瓷的壮观景象。
但到了公元1120年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宋室由汴梁南迁临安,钧瓷艺人也弃窑逃生,在战乱中,民间为了生活,不少地方仍借钧瓷盛名和依靠逃生的钧瓷艺人,恢复钧窑生产,但质量却远赶不上宋钧。
金代钧瓷釉面虽然润泽,但造型制作不规整。
元代钧瓷器更是胎粗釉差,釉面气孔棕眼很多,与宋钧之窑变有明显差异。
到了明万历三年,因钧瓷忌“圣讳”被勒令停产,钧州改为禹州,钧瓷也只能转入深山老林于民间烧制。
清代康、雍、乾三朝,虽然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高峰,钧瓷也被几个瓷区仿制生产,但由于仿钧不似钧,只是彩花釉,所以钧瓷艺术在这个时期并无建树。
与汝瓷、官瓷、哥瓷、定瓷相比,钧瓷的特色显然更为突出,其在烧制过程之中发生的神奇无比的窑变现象,令其与所有其他的瓷器区别开来,让这一隶属于青瓷系列的瓷器,嬗变为名副其实的彩瓷。
窑变导致的千变万化而又出人意料的釉面色彩、纹理、图案,成就了钧瓷独一无二的美质,这种特有的美堪称举世无双。
窑变的神奇之处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种在烧制过程中瓷器釉面上显现的氧化还原反应,无论是从过程还是从结果上看,皆具有不可控制、不可预测、不可限定的特征,一旦瓷器入窑,人们便只能听天由命,静候烧成的结果。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禹州市钧瓷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禹州市钧瓷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体验,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钧瓷的奇妙世界。
刚一进博物馆,就像被一阵古老而神秘的气息给包围了。
那些陈列在展柜里的钧瓷,就像一群穿着华丽衣裳的明星,在聚光灯下(其实就是博物馆的灯光啦)闪耀着各自的风采。
我看到那些钧瓷的颜色,真的是绝了。
有那种像天空中晚霞一样绚烂的红色,还有像深海一样深邃的蓝色,它们相互交融、交织在一起,就像是画家在瓷器上肆意挥洒的梦幻画卷。
而且你仔细看,每一件钧瓷的色彩变化都像是大自然开的一个小玩笑,没有两件是完全一样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
这让我特别佩服那些制作钧瓷的工匠们,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是不是有什么魔法呀?再看看钧瓷的造型,那就更五花八门了。
有小巧玲珑的瓶瓶罐罐,感觉特别精致,就像古代的小仙子用的魔法瓶一样。
还有那种大气磅礴的大摆件,摆在那儿就有一种镇场子的感觉,仿佛在说:“看我多威风!”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栩栩如生,我都担心它会不会一下子就从展柜里飞出来了;还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纯洁又高雅,让人忍不住想要凑近去闻一闻有没有莲花的清香。
我在博物馆里一边走一边看,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就像是在参加一场钧瓷的选美大赛,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而且啊,每一件钧瓷背后似乎都藏着一个故事。
可能是古代某位文人雅士用来喝茶的杯子,也可能是宫廷里用来装饰的宝贝。
它们就像一个个历史的小使者,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辉煌。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钧瓷制作的不易。
从选料到成型,再到烧制,那一道道工序复杂得就像走迷宫一样。
烧制的时候火候的掌握更是像走钢丝一样惊险,稍微差一点,可能就得不到这么美的效果了。
这让我对那些坚持传承钧瓷制作工艺的人充满了敬意,他们就像守护宝藏的勇士,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么美的钧瓷。
走出博物馆的时候,我满脑子还是那些漂亮的钧瓷。
我觉得这次参观就像做了一场美梦,一场关于钧瓷的美梦。
我想我以后要是有机会,肯定还会再来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再好好欣赏这些钧瓷的美。
禹州钧瓷介绍
特点二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 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 “窑变 无双,钧瓷无对”。谁拥有任意一件钧瓷,谁就拥有了世界上 空前绝后的“唯一”。即“ 钧瓷无双” ,且釉透,釉活,胎 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 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
鉴别三、新瓷器砸碎了卖
人们多以为 收藏瓷片不会有 假,于是商家就 想出了新招,把 整件新瓷器砸碎 了,卖瓷片。所 以说,不要以为是瓷片就没问题。还有一种作 伪方法,把瓷器砸坏了,再把它粘起来,好像 是一件 旧东西。收藏者的眼力高了,造假者 的手法带“官”字款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 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 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 “官”款是一般规律。五大窑中定窑有“官”字款, 因为它是民窑,专为皇家烧造瓷器,是应该有个标志 的。钧瓷多为花盆,宋徽宗喜欢养花,建了一个大花 园,花盆多用钧窑。
钧窑瓷器的特点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纹路,叫做“蚯 蚓纹”。
蚯蚓走泥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钧窑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 烧,上釉又特别厚,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 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 成。这种纹路,后仿的瓷器很难做到。
鉴别二、用高锰酸钾去“贼光”
新的瓷器,表面上都有一层很亮的光,行 话叫做“贼光”。现在最通常使用的去光方法, 先用氢氟酸泡半个小时,然后用高锰酸钾和泥 包起来闷一个小时。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瓷器有 一种“旧”的感觉。鉴别方法:摸,有剌手的感 觉;闻,有酸的味道。
活
着
的钧
神 话
瓷
关于钧瓷的俗语
禹州市钧无双钧瓷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禹州市钧无双钧瓷发展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禹州市钧无双钧瓷发展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禹州市钧无双钧瓷发展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生产、销售,钧瓷文化传播、推广、服务。
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禹州钧瓷一、钧瓷业发展概况禹州陶瓷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即有较为成熟的彩陶生产。
到唐代中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苌庄窑的黑釉瓷、黄釉瓷、白釉瓷生产规模庞大,特别是苌庄窑、神垕窑以及钧台窑生产的花釉瓷,独具特色。
其中有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白色中呈现针状蓝色斑点的花瓷,其胎釉产地、元素构成与装饰釉特征与钧瓷有诸多共同之处,是钧瓷的“先导”,被后世学者称之为“唐钧”。
北宋时期,禹州为北方重要的制瓷业中心之一。
各种瓷窑遍布境内各地,窑址达一百多处,瓷器种类众多。
钧瓷在城区、神垕、磨街、鸠山、鸿畅、苌庄、浅井等地均有烧造。
其中钧台钧窑被后世认定为“宋钧官窑”,钧窑也被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钧瓷历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金元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地陶瓷技术的交流及社会变革引起的陶瓷工匠流动,以禹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由于窑场扩大,日常生活用品增多,以盘、碗、罐、瓶之类为主,与北宋末年钧台窑烧造的盆、奁、尊、洗等物相比稍显逊色。
延至明、清两代,钧窑烧制时断时续,几乎停烧。
清末至民国时期,禹县陶瓷工匠在仿钧基础上经反复试验,终将窑变钧瓷烧制成功,但生产规模较小。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令,同年故宫博物院专家陈万里到禹州进行钧瓷调查。
1952年至1954年,地方国营豫兴瓷厂(地方国营禹县瓷厂前身)、禹县神垕第一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一厂前身)、禹县神垕第二瓷窑工业生产合作社(禹县钧瓷二厂前身)相继成立,开始研究恢复钧瓷生产。
1955年,周恩来曾指示轻工业部抓紧恢复河南禹县钧瓷生产。
9月,禹县人民政府、神垕瓷窑一社把老艺人卢广东、卢广文从陕西请回禹县,成立钧瓷生产小组。
在禹县技术人员和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1956年3月烧出第一窑钧瓷,并在广东出口商品展览会上得到好评。
60年代,河南省成立恢复古钧瓷委员会,省、地、县三级联合研究恢复钧瓷。
1963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和河南省手工业合作社到神垕指导恢复宋朝艺术风格的钧瓷,改建窑炉、研制釉料配方和造型。
生产出接近宋代艺术风格的多色釉钧瓷,并小批量生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钧瓷生产遭到破坏,只有少量生产,主要靠人工操作,以手拉坯为主,后以注浆成型居多,年产量1万件左右。
70年代,钧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人工加工原料被机械代替,手搅轮制坯改为机轮制坯,产品质量和检验也进一步规范。
各大厂相继建立了实验室,胎釉配方及产品检验有了科学依据。
产品造型在继承传统造型上又有创新,以瓶类为主,制造出150厘米高的“蛟龙闹海”等特大型瓶。
釉质釉色上出现了新的品种如玉白、宝石红、钧花釉等。
创新钧瓷造型近300种,1972年至1974三年中钧瓷产量达40万件。
80年代,中国开始由计划型经济向市场型经济转化,企业之间竞争激烈。
各大厂在更新设备、改进技术、研究烧制方法、扩大规模、人才培养、产品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国内各院校的著名专家如韩美林、刘开渠、刘焕章、周国桢、王合内、高庄、梅建鹰、罗名遥、王麦秆、王家斌等相继到神垕瓷厂实地创作,使钧瓷的造型达到了350多种,其中以雕塑类钧瓷为主的现代艺术造型已融入传统的钧瓷行列中。
1981年钧瓷产量达到22万件,1983年禹县钧瓷一厂在釉中加入还原剂在氧化气氛的推板窑内烧制成功了新的钧瓷品种——新工艺钧瓷,成品率高达60%,很快推广到其他窑厂,并大批量生产。
后因其缺乏钧瓷乳浊釉的基本特征,受市场经济和宣传形式的影响,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1984年地方国营禹县瓷厂、禹县钧瓷一厂、禹县钧瓷二厂分别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为“宝光”、“宇宝”、“瑰宝”牌钧瓷。
90年代,禹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大对钧瓷保护和开发力度,弘扬钧瓷文化,在宋钧官窑遗址保护区内成立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和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组织最优秀的钧瓷科技人才,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该所高级顾问,开展钧瓷科研、生产、弘扬、保护工作。
1994年引进景德镇液化气烧制钧瓷技术,建成液化气梭式钧瓷窑炉并试烧成功,烧制时间由传统煤窑的20小时缩短到10小时左右,成品率由过去的35%提高到70%左右。
产品具有釉色丰富、变形及瘕疵少、污染小、劳动强度小等优点,很快推广普及到禹州瓷区。
液化气钧瓷窑炉的试烧成功,改写了千年来木柴、煤烧制钧瓷的历史,标志着钧瓷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96年11月19日,神垕镇人民政府在香港举办“中国钧瓷珍品展暨香港国际研讨会”,国内外44位知名陶瓷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1997年6月,“中国钧窑珍品展”在日本举行,同年,由禹州市钧瓷研究所烧制的特大钧瓷珍品“豫象送宝”作为河南省人民政府迎香港回归的贺礼被安放在香港会展中心。
1999年4月8日,《中国陶瓷钧窑瓷器》特种邮票正式发行。
各项展评、研讨及钧瓷邮票的发行,有效地提高了钧瓷的工艺水平,宣传了钧瓷文化,推动了钧瓷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000年后,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大众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用于精神领域的消费开始增长。
钧瓷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卷入了大众收藏和投资的热潮中,给钧瓷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在购买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以孔家钧窑、荣昌钧瓷坊、金堂钧窑、苗家钧窑、星航钧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私营窑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制作钧瓷的厂家和作坊达80多家,年产钧瓷数百万件。
呈现出了现代化工艺、机械化生产为主,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为附,柴窑、煤窑、液化气窑、天然气窑和煤气混合窑并用的格局。
钧瓷器形和釉色种类达到了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装饰手法更加多样,镂空、贴塑、堆塑、印花、镀金等层出不穷。
钧瓷釉料的配方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在吸收其它瓷种和采用现代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出现了更多具有现代风格的新釉种,拓宽了高温颜色釉的发展空间。
2002年2月,禹州市人民政府为加大钧陶瓷行业的管理力度,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形势,成立了陶瓷工业局,专司钧陶瓷行业管理。
同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钧瓷河南省地方标准》,并从2002年8月1日实施。
2003年7月,“钧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
2004年2月,禹州市钧瓷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委员会(简称钧管委)成立。
禹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禹州市钧瓷行业管理暂行办法》。
2004年9月,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制订的《钧瓷艺术质量标准》(讨论意见稿)出台,钧瓷生产及质量管理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2004年,禹州市举办了首届河南省“中国钧瓷”精品展,评选出钧瓷珍品90件、精品636件,实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恢复钧瓷生产以后由权威机构进行的首次钧瓷级别评定。
2005年11月18日至23日,禹州市人民政府首次举办“中国钧瓷文化宣传周”活动,期间开展了钧瓷精品展评、中国钧瓷名窑评选、钧瓷窑炉烧成工艺展示和陶瓷手工成型技能大赛等活动。
同年11月22日至25日,由禹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协办的“中国钧窑学术研讨会”召开,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中国古陶瓷学会王莉英、张浦生、李辉柄、李知宴等专家悉数云集禹州,瑞典、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钧窑的起源和历史”、“钧窑的窑变和烧制工艺”、“钧窑的发展和创新”等问题,从钧瓷艺术的历史成就、发展趋势、规范管理、技术革新等层面,进行了多方位、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
2006年11月,禹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钧瓷文化周”更名为“钧瓷文化节”,文化节期间,开展了中国五大名瓷作品展评、中国钧瓷创新作品评定、钧瓷行业发展研讨暨座谈会、河南省工艺旅游品设计大赛、许昌市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扩大了钧瓷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使钧瓷文化艺术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007年,禹州市委、市政府成立钧瓷发展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李英杰任主任,负责对全市的钧瓷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在钧瓷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下,禹州市在西工业园区建立“钧瓷产业园”,在东区建立“钧瓷文化园”。
神垕镇政府在加强古镇建设,开发旅游的同时,筹建“钧瓷博览城”和“钧瓷大师园”。
11月,第四届钧瓷文化节召开,文化节以“传承、创新、提升”为主题,以“文化交流、精品展评、经贸合作”为重点,共有200多家钧瓷企业进行展示交易。
江西省人大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理事蒋仲平、河南省人大原副主任贾连朝以及1000多位陶瓷专家学者、企业家、收藏家与会交流。
全国美术陶瓷专业委员会在文化节期间举行了成立大会,禹州市委书记周庚寅被推选为全国美术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同年,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杨志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2008年,第五届钧瓷文化节如期召开,河南省人大副主任贾连朝及国际陶瓷专家珍妮特等参加了开幕式。
文化节期间举行了钧瓷展评、手拉坯大赛、钧瓷研讨等活动。
一批钧瓷骨干企业也为推动现代钧瓷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中被评定为“中国钧瓷名窑”的孔家钧瓷、荣昌钧瓷坊、星航钧窑、苗家钧窑、王府钧窑、建军钧窑等成绩显著。
钧瓷资源(一)、坯胎资源禹州境内已经探明可用于制作钧瓷胚胎的重要矿物资源超过10种,总储量约为78230万吨。
1、高岭土禹州境内主要分布于阎庄、仝庄、老庄、大涧、华沟一带以及扒村、浅井、党沟、庄沟等地,已探明储量约为1200万吨。
2、碱石(焦宝石类)禹州境内碱石(焦宝石类)主要分布在梨园、华沟、侯沟、刘家山、方山、扒村、朱屯、李楼等地,矿体厚度平均2米以上,已探明储量约为3000万吨。
3、富山土禹州境内富山土主要分布在富山、大涧、侯沟、大石头沟、菜坪山、尚沟一带,矿层厚度一般为1.5米,已探明储量约为550万吨。
4、岘口红土禹州境内主要分布在鸿畅、岘口、赵洞村、扒村、浅井及缸瓷窑一带,已探明储量约为1200万吨。
5、紫木节紫木节禹州俗称“黑毛土”、“干子土”。
据产出地不同,可分为北山毛土、西山毛土和南山毛土三种。
北山毛土产于浅井、扒村一带,属碱性粘土,可塑性强,但杂质多;南山毛土产于三峰山一带,属半酸性粘土,可塑性较北山毛土差,含杂质少;西山毛土产于磨街乡的黑沟、孙庄一带,属酸性粘土,可塑性最差,但杂质含量低。
已探明储量约为1500万吨。
6、平顶山砂石禹州境内矿体主要分布于白塔山至大刘山以及云盖山、五旗山、官山、杏山坡等地,已探明储量约为4亿吨。
7、石英岩禹州境内主要产于浅井以北的书堂山和赵庵附近的灰灰菜沟,已探明储量约为2亿吨。
8、石英粉砂岩禹州境内主要分布于神垕、官山、方山等地,已探明储量约为1500万吨。
(二)、釉资源钧釉配制一般需用天然矿物和化工原料相混合。
天然矿物主要采用瓷石、高钾铝页岩、碗药石、方解石、白云石、孔雀石、红斑花、黄斑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