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7个公式

合集下载

物理选修二公式大全总结

物理选修二公式大全总结

物理选修二公式大全总结物理选修二主要涉及运动和力的平衡,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选修二公式大全:1. 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a = (v_0 + v)/2其中,a 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率,v_0 表示物体的速度为0的时刻,v 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加速度与速度关系公式:v = v_0 + at其中,v 表示物体的速度,v_0 表示物体的速度为0的时刻,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 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

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s = (1/2)at^2其中,s 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 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

4. 匀变速曲线运动规律公式:v = v_0 + at + x/t其中,v 表示物体的速度,v_0 表示物体的速度为0的时刻,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 表示物体运动的时间,x 表示物体在时间 t 处的位移。

5.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其中,F 表示物体受到的合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6. 牛顿第一定律公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 力的平衡条件公式:若物体受到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将互相平衡,即 F1 = F2。

8. 动量守恒定律公式:在一个闭合的时间里,若物体没有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总量保持不变,即 p = n * v,其中,p 表示物体的动量,n 表示物体的速率,v 表示物体的速度。

9. 能量守恒定律公式:在一个闭合的时间里,若物体没有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能量保持不变,即 E =mc2。

以上就是选修二公式大全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初三公式大全

物理初三公式大全

物理初三公式大全1. 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 = 总路程 / 总时间。

v = s / t。

2. 动能公式。

动能 = 1/2 质量速度的平方。

E = 1/2 m v^2。

3. 功率公式。

功率 = 做功 / 时间。

P = W / t。

4. 动能定理。

做功 = 动能的增量。

W = ΔE。

5. 动量公式。

动量 = 质量速度。

p = m v。

6. 质量密度公式。

质量密度 = 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体积。

ρ = m / V。

7. 位移公式。

位移 = 速度时间。

s = v t。

8. 加速度公式。

加速度 = 速度的变化量 / 时间。

a = Δv / t。

9. 弹簧弹力公式。

弹簧弹力 = 弹簧常数变形长度。

F = k x。

10. 万有引力公式。

万有引力 = 引力常数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 /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

F =
G (m1 m2) / r^2。

以上就是物理初三公式大全,希望通过这些公式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同时,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多加练习,多思考,相信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大家学习进步,取得好成绩!。

加速度延伸公式

加速度延伸公式

加速度延伸公式1. 基本公式。

- 加速度的定义式a = (Δ v)/(Δ t),其中Δ v = v - v_0(v是末速度,v_0是初速度),Δ t=t - t_0(t是末时刻,t_0是初时刻)。

2. 与位移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速度 - 时间公式v = v_0+at,位移x = v_0t+(1)/(2)at^2(此公式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积分思想得出,在人教版教材中是通过图像法推导得出,即速度 - 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 消去t可得v^2-v_0^2=2ax,推导过程:由t=(v - v_0)/(a),代入x =v_0t+(1)/(2)at^2中,x = v_0(v - v_0)/(a)+(1)/(2)a((v - v_0)/(a))^2,经过化简可得v^2-v_0^2=2ax。

3. 平均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v_0 + v)/(2)(此公式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又因为v =v_0+at,所以¯v=v_0+(1)/(2)at。

- 位移x=¯vt=(v_0+(1)/(2)at)t = v_0t+(1)/(2)at^2,这也再次验证了位移公式。

4. 逐差法求加速度(实验相关,人教版教材中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用到)-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若纸带上有x_1,x_2,x_3,·s等相邻的位移段,且时间间隔T相等。

- 根据x = v_0t+(1)/(2)at^2,可得x_2 - x_1=aT^2,x_3 - x_2=aT^2等。

- 逐差法公式a=((x_3 - x_1)+(x_4 - x_2)+(x_5 - x_3)+·s)/(nT^2)(n为数据组数),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详细介绍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详细介绍

【导语】物理公式的记忆是物理学习的第⼀步,是最基础的学习,下⾯⽆忧考将为⼤家带来⾼⼆的物理的公式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推论s=aT2{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注: (1)平均速度是⽮量; (2)物体速度⼤,加速度不⼀定⼤;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推论Vt2-Vo2=-2gs4.上升⾼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平抛运动1.⽔平⽅向速度:Vx=Vo2.竖直⽅向速度:Vy=gt3.⽔平⽅向位移:x=Vot4.竖直⽅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表⽰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向与⽔平夹⾓:tg=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向与⽔平夹⾓:tg=y/x=gt/2Vo 8.⽔平⽅向加速度:ax=0;竖直⽅向加速度:ay=g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r/T2.⾓速度=/t=2/T=2f3.向⼼加速度a=V2/r=2r=(2/T)2r4.向⼼⼒F⼼=mV2/r=m2r=mr(2/T)2=m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3)万有引⼒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星质量⽆关,取决于中⼼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和重⼒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速度、⾓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天体质量}5.第⼀(⼆、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的⾼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由万有引⼒提供,F向=F万; (2)应⽤万有引⼒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于⾚道上空,运⾏周期和地球⾃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时,势能变⼩、动能变⼤、速度变⼤、周期变⼩(⼀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各种公式及比例关系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各种公式及比例关系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各种公式及比例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回忆)1、平均速度:()01=2t s v v v t =+2、有用推论:2202t v v as -=3、中间时刻速度:()/2012t t v v v v ==+4、末速度:0t v v at =+5、中间位置速度:220/22t s v v v +=6、位移:20122t v s v t at vt t =+== 7、 加速度:0t v v a t-=8、实验用推论:2S aT ∆=1m/s=3.6km/h;● 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00v =;末速度:t v gt =2、下落高度:212h gt =3、有用推论:22t v gh =● 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2012s v t gt =-2、末速度:0t v v gt =-3、有用推论:2202t v v gs -=-4、上升最大高度:202v h g = 5、往返时间:02v t g=✓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 平抛运动1、水平、竖直方向速度:0x v v =;y v gt =3、水平方向位移:0x v t =4、竖直方向位移:212y gt =5、运动时间:22y ht g g==6、合速度:()22220t x y v v v v gt =+=+7、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0tan y xv gtv v β==7、合位移:22s x y =+8、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0tan 2y gt x v α== 9、水平、竖直方向加速度:0x a =;y a g =✓ 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 (y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θ与β的关系为tanβ=2tanα;例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头4s内经过的位移为24m,在第二个4s内经过的位移是60m.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各是多少?(稍难)(稍难)●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比例关系***设T 为时间单位,则有:✓ 1s 末、2s 末、3s 末、…、ns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123:::...:1:2:3:...:n v v v v n =1T 末、2T 末、3s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123:::...:1:2:3:...:n v v v v n =✓ 1s 末、2s 末、3s 末、…、ns 末的位移之比:2222123:::...:1:2:3:...:n s s s s n =1T 末、2T 末、3s 末、…、nT 末的位移之比:2222123:::...:1:2:3:...:n s s s s n =✓ 第一个1s 内、第二个1s 内、…、第n 个1s 内的位移之比:()12::...:1:3:...:21n s s s n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12::...:1:3:...:21n s s s n =- ✓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123::: (1)21:32:...:1n t t t t n n =----●追击和相遇问题●两种典型追击问题(1)速度大者(匀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①当v1=v2时,A末追上B,则A、B永不相遇,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②当v1=v2时,A恰好追上B,则A、B相遇一次,也是避免相撞刚好追上的临界条件;③当v1>v2时,A已追上B,则A、B相遇两次,且之后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间有最大距离。

初中物理加速度公式

初中物理加速度公式

初中物理加速度公式
加速度(acceleration)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表征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程度的矢量。

一般情况下,加速度是个瞬时概念,它的常用单位是米/秒²、m/s²等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其国际单位是米/二次方秒。

加速度有大小,有方向,是矢量。

加速度与速度变化和发生速度变化的时间长短有关,但与速度的大小无关。

在运动学中,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的合力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Δv/Δt,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

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加速度公式a=Δv/Δt=dv/dt=d2s/dt2。

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所有公式

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所有公式

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所有公式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在高一物理中,速度是一个基础性的知识点,我们需要了解各种速度相关的公式。

下面列举了一些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及其对应的公式。

1. 平均速度(v):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移动的总距离除以所花费的总时间。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v = Δs / Δt其中,Δs表示位移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2. 瞬时速度(v):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v = ds / dt其中,ds表示位移的微小变化量,dt表示时间的微小变化量。

3.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s = v * t其中,v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t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4. 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s = (v0 + v) * t / 2其中,v0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v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t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5. 平均加速度(a):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平均速率。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a = Δv / Δt其中,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6.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s = v0 * t + 1/2 * a * t^2其中,v0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7.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v = v0 + a * t其中,v0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以上是高一物理速度的知识点及其对应的公式。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速度的概念。

在物理学习中,公式是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加速度三个基本公式推导过程

加速度三个基本公式推导过程

加速度三个基本公式推导过程1. 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简单来说,就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想象一下你开车,从静止状态猛踩油门,瞬间冲出去,那种感觉就像飞起来了!加速度可以用公式表示:( a = frac{Deltav{Delta t ),这里的 ( a ) 就是加速度,( Delta v ) 是速度的变化量,( Delta t ) 是时间的变化量。

简单来说,就是速度变化了多少,花了多长时间。

这个公式就像是你上学时老师教的那样,简单明了,但我们可以把它继续深入,看看它背后的故事。

2. 第一个公式:速度公式2.1.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公式,也就是速度公式。

这个公式是:( v = u + at )。

其中 ( v ) 是末速度,( u ) 是初速度,( a ) 是加速度,( t ) 是时间。

想象一下你从家出发去朋友那儿,刚开始慢慢走,后来加速,最后跑得像飞一样,这时候你就用到了这个公式。

2.2. 现在,来简单推导一下。

假设你刚开始的时候是静止的,也就是说 ( u = 0 )。

然后你开始加速,假如每秒加速度是 ( a ),那过了一秒后,你的速度就变成了 ( v = 0 + a times 1 = a )。

再过一秒,速度又增加了 ( a ),于是你就变成了 ( v = a + a = 2a )。

听起来像是小学生在做加法,但其实这就是加速度的魅力!3. 第二个公式:位移公式3.1. 接下来是第二个公式,位移公式。

这个公式是:( s = ut + frac{1{2at^2 )。

其中( s ) 是位移,( u ) 是初速度,( a ) 是加速度,( t ) 是时间。

想象一下,你在操场上跑步,刚开始是慢慢的,然后加速,最后能冲到终点。

位移就是你跑的总路程。

3.2. 推导一下这个公式,假设你从静止开始(( u = 0 ))。

那么在时间 ( t ) 内,位移 ( s ) 就可以表示为: ( s = 0 cdot t + frac{1{2a t^2 = frac{1{2at^2 )。

速度加速度位移公式

速度加速度位移公式

速度加速度位移公式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在物理学中,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位移则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1.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速度(v)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它的定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v=Δx/Δt其中,Δx表示物体在时间Δt内移动的距离。

2.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加速度(a)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它的定义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a=Δv/Δt其中,Δv表示物体在时间Δt内速度的变化量。

3.位移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位移(s)是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位移可以表示为速度与时间的乘积:s=v*t其中,v为物体的速度,t为运动的时间。

4.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公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

根据定义和公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速度:v=Δx/Δt=常数(匀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Δv/Δt=0(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v*t=常数(匀速直线运动中)5.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保持恒定,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

根据定义和公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速度:v=v0+a*t其中,v0为起始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加速度:a=常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v0*t+1/2*a*t^2其中,s为位移,v0为起始速度,t为时间。

这些公式和定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变化。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使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从而获得所需的运动信息。

体育单招所有数学公式

体育单招所有数学公式

体育单招所有数学公式体育单招数学公式是指在体育竞技中常用的数学公式,用于计算、分析和预测体育比赛的结果和表现。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体育单招数学公式:1. 速度(Speed)= 距离(Distance)/ 时间(Time)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在田径运动中,速度常常用于计算运动员在100米、200米和400米等比赛项目中的表现。

2. 加速度(Acceleration)= (结束速度(Final velocity) - 初始速度(Initial velocity))/ 时间(Time)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速率。

在汽车赛车和自行车赛等项目中,加速度的计算对于分析运动员的表现和比赛结果非常重要。

3. 功率(Power)= 能量(Energy)/ 时间(Time)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在体育中,功率的计算对于评估运动员的耐力和爆发力非常重要。

4. 跳远(Long Jump)距离(Distance)= 前摆腿运动时间(Time of the swing leg)* 运动员速度(Athlete's speed)这个公式用于计算跳远比赛中运动员跳远的距离。

运动员的速度和前摆腿运动时间对于跳远的表现有重要影响。

5. 跳高(High Jump)跳高高度(Height)= (速度(Velocity)^2 / 2 * 重力加速度(Acceleration due to gravity))* sine(夹角(Angle))在跳高项目中,运动员的速度和运动中夹角的正弦值决定了跳高的高度。

6. 投掷项目(Throwing events)距离(Distance)= 发球速度(Projectile velocity)* 时间(Time)发球速度和时间对于投掷项目(如铅球和标枪)中的距离有重要影响。

使用这个公式可以预测投掷物体的飞行距离。

7. 有氧运动强度(Aerobic exercise intensity)= 最大心率(Maximum heart rate)* 运动强度百分比(Exercise intensity percentage)有氧运动强度可以通过计算最大心率和运动强度百分比来确定。

加速度速度和时间的公式

加速度速度和时间的公式

加速度速度和时间的公式嘿,咱们今天来聊聊加速度、速度和时间的那些公式!咱们先从最基本的说起哈,速度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吧。

就好比你上学着急赶路,走得快或者慢,这就是速度的体现。

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用公式表示就是 v = s/t 。

那加速度又是啥呢?想象一下,你骑着自行车,一开始慢悠悠的,然后突然使劲蹬,车子越来越快,这种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啦。

加速度的公式是 a = (v₂ - v₁) / t 。

我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那车刚启动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身体往后仰,这就是因为有加速度在起作用。

一开始车慢慢加速,速度不断变大,这个过程中加速度让车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改变。

再说说时间,时间在这两个公式里可重要了。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给定了时间,才能算出速度或者加速度的大小。

比如说,一辆小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3 秒钟后速度达到了 15 米每秒,那咱们就能通过加速度的公式算出加速度是 5 米每二次方秒。

在实际生活中,咱们跑步的时候,刚开始跑慢点儿,后面加速冲刺,这速度的变化都和加速度有关。

还有坐电梯,上升或者下降的时候,能感觉到身体的轻重变化,这也是加速度在搞鬼。

学习这些公式啊,可不能死记硬背,得结合实际去理解。

就像打篮球,投篮出手的瞬间,球的速度和出手的加速度,都影响着球能不能进篮筐。

做作业的时候,碰到相关的题目,别慌,先把题目里给的条件理清楚,看看是求速度、加速度还是时间。

总之,加速度、速度和时间的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多观察生活中的例子,多做几道题,就能轻松掌握啦!以后再遇到这些问题,咱都能迎刃而解,不在话下!。

加速度常用公式

加速度常用公式

加速度常用公式加速度,这可是物理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啊!咱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和它打交道。

加速度常用的公式其实不算特别复杂,但要真正理解和运用好,还得下点功夫。

先来说说最基本的那个公式,加速度(a)等于速度的变化量(Δv)除以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Δt),用公式表示就是 a = Δv / Δt 。

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就说我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辆小汽车在加速行驶。

一开始它的速度比较慢,比如说 20 千米每小时,过了 5 秒钟,它的速度增加到了 40 千米每小时。

那速度的变化量就是 40 - 20 = 20 千米每小时,时间是 5 秒。

咱们把单位统一一下,换算成米每秒,20 千米每小时大概是 5.56 米每秒,40 千米每小时约等于 11.11 米每秒,速度变化量就是 11.11 - 5.56 = 5.55 米每秒。

时间 5 秒,那么加速度就是5.55÷5 = 1.11 米每二次方秒。

通过这个小例子,是不是对这个公式的理解更清晰了一点?还有一个公式也挺常用,就是当物体受到一个恒力 F 作用,且物体的质量为 m 时,加速度 a = F / m 。

这就好比一个大力士推一个小箱子和推一个大箱子,小箱子质量小,同样的力作用下,它获得的加速度就大,跑得更快;大箱子质量大,加速度就小,动得就慢些。

咱们再回到刚刚说的那个小汽车的例子,如果知道这辆车的发动机提供的牵引力是 5000 牛,车的质量是 1000 千克,那加速度就是5000÷1000 = 5 米每二次方秒。

在实际生活中,加速度的概念无处不在。

就像我们坐电梯,电梯上升或者下降时,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变化,这就是加速度在起作用。

还有运动员跑步起跑的那一瞬间,加速冲刺,那也是加速度的体现。

对于学习物理的同学们来说,掌握好加速度的常用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可别觉得这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符号,其实它们能帮助我们解释好多生活中的现象呢。

比如说,为什么摩托车能快速提速,而大货车就比较慢?这就和它们的加速度大小有关啦。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汇总

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01=2t s v v v t =+2、有用推论:2202t v v as -=3、中间时刻速度:()/2012t t v v v v ==+4、末速度:0t v v at =+5、中间位置速度:/2s v =6、位移:20122t v s v t at vt t =+== 7、 加速度:0t v v a t-=8、实验用推论:2S aT ∆=✓ 1m/s=3.6km/h; ✓ 平均速度是矢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 S 2, …,S N ,则有:221321...N N S S S S S S S aT -∆=-=-==-=;✓ 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2/2t s v v < ✓ 说明:(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即由任意两式可推出另外两式.四个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而两个独立方程只能解出两个未知量,所以解题时需要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有解.(3)式中v0、vt 、a 、x 均为矢量,方程式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反.通常将v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以v0的位置做初始位置.(4)以上各式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的v0、a 不完全相同,例如a =0时,匀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a >0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 <0时,匀减速直线运动;a =g 、v0=0时,自由落体应动;a =g 、v0≠0时,竖直抛体运动.(5)对匀减速直线运动,有最长的运动时间t=v0/a ,对应有最大位移x=v02/2a ,若t >v0/a ,一般不能直接代入公式求位移。

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00v =;末速度:t v gt =2、下落高度:212h gt =3、有用推论:22t v gh =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2012s v t gt =-2、末速度:0t v v gt =-3、有用推论:2202tv v gs -=-4、上升最大高度:202v h g = 5、往返时间:02v t g=✓ 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 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加速运动中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计算

加速运动中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计算

加速运动中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计算1.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计算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变化。

(3)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1.定义: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等于物体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计算公式:Δx = x_f - x_i,其中Δx表示位移,x_f表示末位置,x_i表示初位置。

3.性质: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4.定义: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化量的比值。

5.计算公式:a = 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 表示时间变化量。

6.性质: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四、加速运动1.定义:加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加的运动。

(1)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

(2)变加速运动:加速度不断变化。

五、计算方法1.运用公式:在已知条件的情况下,运用速度、位移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画图解:根据物体运动的实际情况,画出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或加速度-时间图,通过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3.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在涉及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受力情况,从而解决问题。

六、注意事项1.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转换,确保各物理量单位一致。

2.分析物体运动时,注意区分匀速、变速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结合物体运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运动了5秒,求物体通过的路程。

方法:根据速度公式v = s/t,代入已知条件,得到s = v t = 2m/s 5s = 10m。

2.习题: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加速度为0.5m/s^2,运动了10秒,求汽车的速度。

方法:根据加速度公式a = Δv/Δt,代入已知条件,得到Δv = aΔt = 0.5m/s^210s = 5m/s。

必修一物理公式

必修一物理公式

必修一物理公式1、平均速度:tx v ∆∆=变形公式:t x x ⋅=∆xx t ∆=∆v:平均速度x∆:位移t ∆:时间2、加速度:000t t v v tv v tv a t t --=∆-=∆∆=变形公式:av v t t 0-=∆⎩⎨⎧+⋅∆=+⋅∆-=00v a t v v a t v t ta :加速度v∆:速度 t ∆:时间间隔 t v :末速度 0v :初速度3、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瞬时速度):atv v +=0变形公式:tv v a 0-=av v t 0-=atv v -=0v :末速度0v :初速度 a :加速度 t :时间4、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21att v x +=变形公式:attx v 210-=20)(2tt v x a -=x :位移0v :初速度 t :时间 a :加速度5、推导公式 中点平均速度:202v v v v t +==变形公式:v v v -=2002v v v -=v :平均速度2tv :中点时刻速度 0v :初速度v :末速度6、推导公式 位移差:2121aTx x x xx n n =-=-=∆+变形公式:212Tx x a -= ax x T12-=x ∆:位移a :加速度 T :时间7、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v v 2202=-变形公式:av v x 222-=202vax v +=axv v 220-=xv v a 222-=v :末速度0v :初速度a :加速度 x :位移8、推导公式 中点匀变速速度:22202v v v x +=2xv :中点位置速度9、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基本公式:⎪⎪⎪⎩⎪⎪⎪⎨⎧+==-+=+=22210202200v v v ax v v at t v x at v v −−→−−−→−==ga v 0⎪⎪⎪⎩⎪⎪⎪⎨⎧====222122gt v gh v gt h gtv(1)gt v = 变形公式:gv t =tv g =(2)221gt h = 变形公式:22th g =g h t 2=(3)ghv22= 变形公式:ghv 2=hvg 22=gvh 22=(4)2gt v =变形公式:2t v g=2g v t =v :末速度 g :重力加速度 t :时间 h :位移 v :平均速度 (5)推论:2gT h =∆ 变形公式:2Th g∆=gh T∆=h ∆:位移 g :重力加速度 T :时间10、竖直上抛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公式相同) 11、重力:mg G = 水平方向:mgG F ==变形公式:gG m =mG g =G:重力m:质量 g :重力加速度 F:支持力12、胡克定律:kx F = 变形公式:xF k =kF x =F:弹力 k :劲度系数 x :伸长(缩短)长度13、滑动摩擦力:NF F μ=变形公式:NF F =μμFF N =F:滑动摩擦力μ:摩擦因数NF :压力14、力的合成:θcos 2212221F F F F F++=F :合力1F 、2F :分力 θ:分力夹角推导:(1)当︒=0θ时,21F F F +=;(2)当︒=180θ时,21F F F -=;(3)当︒=90θ时,2221F F F +=;(4)当︒=120θ,且21F F =时,21F F F ==;当θ在︒-︒1800,θ增大时,F 随之减小;θ减小时,F 随之增大。

线性运动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线性运动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线性运动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在物理学中,线性运动学和加速度是基本概念之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情况。

线性运动学是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而加速度则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一、线性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线性运动学是描述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状态的学科,它主要考虑的是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路程。

位移通常用Δx表示,Δx=x2-x1。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速度通常用v表示,v=Δx/Δt。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通常用a表示,a=Δv/Δt。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线性运动学公式,如:①位移公式:Δx=v0t+1/2at²;②速度公式:v=v0+at;③时间公式:t=Δv/a;④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Δx=(v0+v)/2×t。

二、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单位为m/s²。

1. 正、负加速度:如果物体的速度增加,则加速度为正;如果物体的速度减小,则加速度为负。

2. 加速度的大小:如果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的大小越大。

3. 加速度的方向:如果物体的速度变化趋向于运动方向,则加速度的方向为正;如果物体的速度变化趋向于运动相反的方向,则加速度的方向为负。

加速度的公式是a=Δv/Δt,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化量之比。

如果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时间变化量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为正;如果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时间变化量的方向相反,则加速度为负。

三、应用实例1. 汽车的加速度:汽车在起步时会有一个加速过程,这个加速过程的速度越快,则汽车的加速度就越大。

加速度的大小可以通过汽车的速度差和时间来计算。

例如,某汽车从静止时加速到20m/s的速度,时间为10秒,计算汽车的加速度:a=(20-0)/10=2m/s²因此,这辆汽车的加速度为2m/s²。

与加速度有关的公式

与加速度有关的公式

与加速度有关的公式
关于加速度的公式
加速度是一个有趣的物理量,它衡量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率。

这在很多物理概念中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物理发展和运动学。

加速度是一个关于时间和速度的函数,可以用来衡量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率。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a = (v2 - v1) / t
其中 a 代表加速度,v2 和 v1 分别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和另一时刻的速度,t 代表时间间隔。

加速度是一个常用的物理量,它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动力学变化,以及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加速度。

它在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可以用来确定物体的运动轨迹、动量、重力加速度等。

一般来说,加速度变化率越大,物体的运动速度就会越快。

例如,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大,那么它的最终速度就会越快。

另外,加速度也常常用来衡量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a = Gm / r2
其中G 是万有引力常数,m 是物体的质量,r 是物体与另一物体之间的距离。

总之,加速度是一个有趣和有用的物理量,它可以用来衡量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率以及重力加速度。

它可以用上述公式来表示,从而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度7个公式
1. 平均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量(Δv)除以时间变化量(Δt)。

a = Δv / Δt
2. 初速度和末速度公式:加速度(a)等于末速度(v)减去初速度(u),再除以时间(t)。

a = (v - u) / t
3. 位移和时间公式:加速度(a)等于位移(s)减去初位移(u),再除以时间(t)的平方的二分之一。

a = (s - u) / (0.5 * t^2)
4. 力和质量公式:加速度(a)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除以物体的质量(m)。

a = F / m
5. 速度和时间公式:加速度(a)等于速度(v)减去初速度(u),再除以时间(t)。

a = (v - u) / t
6. 圆周运动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等于角速度(ω)的平方乘以半径(r)。

a = ω^2 * r
7. 动能和位移公式:加速度(a)等于位移(s)的平方减去初位移(u)的平方,再除以两倍的位移(s)。

a = (s^2 - u^2) / (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