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一内酰胺酶更稳定(易 被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水解)、抗菌谱更广, 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部分厌氧菌 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差,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注 射用药后血浓度高,在脑脊液中(特别是有炎 症情况下)能达有效血浓度,肝肾毒性低。适 用于严重革兰阴性及敏感阳性菌感染,病原 未明感染的经验治疗、医院内感染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24/2/9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物,在治 愈并挽救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 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细菌耐药 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问 题,2011年世界卫生主题被确定为“抗击耐药—— 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再次提醒全 球各国必须重视细菌耐药问题。本文就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基本问题作简要介绍。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划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 葡萄球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伤 寒沙门菌、志贺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较强 抗苗恬眭。注射剂用药后血药浓度较高,用 于敏感菌所致的较严重感染.主要品种有头 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胺苄、 头孢托啶等口服品种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为 差,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产酶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各种 感染。氢基青霉素以氨苄阿林与阿莫西林为 代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作 用逊于青霉素,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 及部分肠道杆菌有抗菌作用,近年细菌对其 耐药率较高,主要用于肠球菌、敏感革兰阴 性菌所至各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本品耐药率较高。抗假单 胞菌青霉素有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 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
药理学——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
药理学——喹诺酮类、磺胺类及其他合成抗菌药一、喹诺酮类第一代:奈啶酸(1962)第二代:吡哌酸(1974),仅适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疗效差、耐药性发展迅速、应用日趋减少第三代:氟喹诺酮类(1979)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口服有效、副作用小、耐药性还未大量产生、发展迅速、临床广泛使用第四代:新氟喹诺酮类格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克林沙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DNA回旋酶→干扰DNA复制◇对细菌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
(真核细胞不含有DNA回旋酶)【喹诺酮类共同特点】1.抗菌谱广、杀菌①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环丙沙星最强);②对部分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最强);③某些品种(环丙、左氧氟)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④新喹诺酮类抗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特别是对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莫西沙星还具有其他氟喹诺酮类所缺乏的抗厌氧菌活性。
阳盛阴不衰霸气抗厌氧2.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可进入骨、关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可进入脑脊液;血浆蛋白结合率低;t1/2较长;多数以原形经肾排泄,尿药浓度高;部分经肝脏代谢后,由肾排出;3.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1)消化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氧氟沙星可致伪膜性肠炎。
(2)过敏: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性皮炎(洛美沙星多见)等。
(3)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眩晕等。
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尤其癫痫病史者。
(4)关节软骨损害:所有氟喹诺酮类在在儿童可引起关节痛及肿胀故不应用于青春期前儿童或妊娠期妇女。
4.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感染——四条道路清干净!(1)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宫颈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也可有效治疗淋菌和衣原体感染所致尿道炎和宫颈炎;(2)肠道感染可以杀死多种导致腹泻、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的细菌;也可有效治疗伤寒耐药菌株、其他沙门菌属感染及肠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旅行性腹泻;(3)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结核;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对衣原体、支原体和军团菌引起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有效;(4)其他…二、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氟哌酸)—☆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抗菌作用在第三代中最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_办法_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由于临床上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不仅使抗菌类药物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且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和耐药性都走火增加。
超级细菌的出现更是为因抗生素滥用而无药可用的境地敲响了警钟。
那么读者们对于抗菌药物管理了解多吗?今天就跟着小编的脚步来探讨一下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xx最新版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抗菌药物管理(5篇)
抗菌药物管理(5篇)第一篇:抗菌药物管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一)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管理1、医院药剂科及院感染科负责抗感染药物应用率的监测统计,并定期向全院公布。
2、负责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3、检验科和药剂科定期(每年1~2次)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4、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用药物。
5、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做好治疗。
6、医师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与本原则有冲突时,应在病程日志上注明原因。
7、药剂科对于细菌耐药性高的抗生素有权提出暂停使用的建议。
8、药剂科负责全院医护人员的有关知识的培训。
9、患者需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高一级抗生素时,需由上级医师签字方可使用。
(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原则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强有力的抗生素问世,感染依然是治疗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合理化、规范化利用抗生素,对延缓耐药细菌快速增长,延长抗生素的有效使用期限,减少术后并发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双重感染等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这一点上医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特规定以下原则:1、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菌药物。
2、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其他可疑感染指征者,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病情严重且细菌感染可能性大者,可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但要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在此期间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明确为非细菌性感染应立即停用抗菌药物。
3、凡细菌感染的病例,应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血、痰、尿、脓、咽拭子等)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细菌学结果,必须结合临床,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或对原来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必要的调整。
4、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有更严格的指征。
一般适用于一种扰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以两联为宜。
临床常用药理学知识学习-精选文档
使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
如:细菌对-内酰胺类、四环素的耐药
3、细菌体内抗菌药作用的原始靶位结构的改变 (1)改变靶蛋白结构
如:RFP耐药菌RNA多聚酶的-亚基结构
改变造成的耐药。
(2)增加靶蛋白数量
如:金葡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
(3)生成耐药靶蛋白
如:金葡菌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极低导致耐药
庭)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因此用药期间应监测肾功能(尿常规、血尿 素氮、血肌酐),严密观察患者听力及前庭功能,注意观察神经肌肉 阻滞症状。 (3)门急诊中常见的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不宜选用本类药物治 疗也不宜用于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初发病例的治疗。 (4)‘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本类药物时,需根据其肾功能个体化给药。 (5)新生儿、婴幼儿、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本类药物。 (6)妊娠期患者应避免使用。哺乳期患者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 止哺乳。 (7)本类药物不宜与肾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或 强利尿剂同用。 (8)本类药物不可用于眼内或结膜下给药,因可能引起黄斑坏死。
抗生素
1:分类 2:几个重要概念 3:抗菌机制 4:耐药机制 5:临床应用原则 6:PK-PD 7:注意事项
分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喹诺酮类、磺胺类及硝基呋喃类等合成抗菌
药 3、大环内酯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4、氨基甙类抗生素 5、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广谱抗生素
作用性质分为四大类型
主要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
1.肝功能损伤 肝损伤最常见。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2.神经系统反应 可见于INH、EMB、SM。 (1)INH用量过大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加用维生素B6可
预防。 (2)EMB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早期表现为视觉模糊、
常见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
常见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常见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引言抗菌药物在医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
药理学-抗菌药物
药理学-抗菌药物药理学-抗菌药物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随着人类对细菌感染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技术的进步,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药理学的角度探讨抗菌药物的分类、机制、不良反应及应用等方面。
一、分类:1.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静菌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等,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菌细胞壁或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2)细菌生长抑制剂:如磺胺类药物和氨基苷类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的代谢途径或阻断核苷酸的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3)细菌杀菌剂:如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它们通过引起细菌DNA损伤或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2. 根据药物的范围,抗菌药物可以分为广谱抗菌药物和窄谱抗菌药物:(1)广谱抗菌药物可同时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如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2)窄谱抗菌药物只对某些特定的细菌有效,如青霉素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
二、机制:抗菌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作用。
1.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破坏细菌的结构,导致细菌死亡。
这类药物通常作用于生长期的细菌。
2. 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这类药物对多种细菌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3. 氨基苷类药物:氨基苷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
4. 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通过破坏细菌的DNA从而杀死细菌。
这类药物对多种细菌有杀菌作用。
三、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1. 青霉素类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哮喘等。
2. 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3. 氨基苷类药物可能对肾脏和听觉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肾功能损伤和听力丧失。
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学
THANKS
感谢观看
这些新抗菌药物包括新型抗生素、抗菌肽、噬菌体疗法等。它们的作用机制和抗 菌谱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感染病原体和适应症。新抗菌药物的上市为临床医生 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主要涉及药效学、药动学和安全性等方面。通过临床研究,可以了解抗菌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对不同病原体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孕妇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使用抗 菌药物时应根据其生理特点调整剂量 和给药方式。
孕妇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特别谨慎,避 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03 抗菌药物的临床 应用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针对不同病原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 血杆菌等,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如大环 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
预防性化疗
对于某些高危人群,如免疫缺陷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等,可给予预 防性抗菌药物治疗,以降低感染风险。
预防性治疗其他感染性疾病
根据具体情况,对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 等,可采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
04 抗菌药物的不良 反应与监测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呕吐 、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人们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优化治疗方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例如,根据药效学 和药动学参数,可以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此外,一些新型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中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概要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概要首先,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抗菌机制: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的生理和代谢过程,抑制或杀死细菌,以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常见的抗菌机制包括细胞壁的抑制合成、细胞膜的损伤、核酸的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等。
2.谱系:抗菌药物可按其作用的细菌谱分为广谱和窄谱。
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细菌有抑制或杀菌作用,而窄谱抗菌药物对少数几种细菌具有作用。
3.抗生素耐药性:由于长期和不适当的使用抗菌药物,细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为了避免耐药性的发展,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4.符合体内药物浓度:抗菌药物需要在药物吸收后达到体内细菌感染部位的足够浓度,以发挥其疗效。
因此,特定的抗菌药物可能适用于特定的感染部位,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
其次,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只有在确定感染为细菌性时才应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病毒性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则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此外,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药物的选择。
2.遵守使用剂量和用药时间:应按照医嘱用药,并且遵守规定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早期停药、减量用药会导致治疗失败和耐药性发展,而超量用药则可能引起药物中毒。
3.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毒性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
同时,一些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应避免同时使用。
4.儿童、孕妇和老年患者的使用:儿童、孕妇和老年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要特别注意剂量的调整和用药安全性。
5.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和控制耐药性的发展,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采取细菌感染预防措施,如手卫生、消毒等。
总而言之,了解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对于正确使用这些药物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一、定义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2.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并定期调整。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库,按照规定规范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建立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操作流程。
三、抗菌药物分级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原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非限制使用级: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应是已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的,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四、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如何使用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要求合理选择。
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如下:01非限制使用级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02限制使用级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常见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及注意事项
时间依赖性药物作用特点
β -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氨曲南、碳青 酶烯类),克林霉素和大环内酯类、四环、链、万古 持续后效应-无或轻、中度 在药物浓度达到MIC的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
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不提倡增加给药剂量 和给药频次,推荐持续的或延长时间的静脉滴注
抗菌谱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抑菌药 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而不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最低抑菌浓度(MIC) 低浓度。 药物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
杀菌药 不仅抑制细菌的生长,并能将其杀灭的药物。
最低杀菌浓度(MBC)药物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一般避免与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等快速 抑菌剂同时使用,以防产生拮抗,必须联用时应交 叉给药。
头孢菌素类的作用特点
• 头孢菌素类属繁殖期杀菌剂,常用于严重感染 • 毒性低微,可安全的用于小儿、老人、孕妇和哺乳期 妇女 • 抗菌谱广,对各专科常见致病菌的覆盖率高 • 不少品种耐酸,可供口服 • 对多种-内酰胺酶稳定,耐酶 • 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 素类
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T>MIC)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
要参数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到目前为止,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有20多个类 别,其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破坏细菌细胞壁 青霉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磷霉素
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 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大环内
青霉素类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 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青霉素脑病:大剂量静脉注射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 ;高血钾症或高钠血症。
肾内科抗菌药物用药
定义
肾内科抗菌药物是指用于治疗肾 脏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生 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抗菌谱,肾内科 抗菌药物可分为广谱抗菌药、窄 谱抗菌药、抗真菌药等。
肾内科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肾脏感染性疾病的危害
肾脏感染性疾病如肾盂肾炎、肾周脓 肿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肾功能 损害、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03
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是推动肾内科抗菌药物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
分享研究成果、共同开展临床试验等方式,我们能够更快地推动抗菌药
物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肾内科常见感染及其抗菌药物 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01
02
03
青霉素类抗生素
如青霉素V钾片、阿莫西 林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 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主要用于治疗支原体、衣 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引起 的感染。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如头孢克肟、头孢地尼等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 用于各种细菌感染。
观察疗效,调整用药
03
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
据疗效调整用药方案。
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掌握适应症
肾内科抗菌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但需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避 免滥用。
预防性用药需谨慎
在预防性用药方面需谨慎,仅在确有需要时才考虑使用,以避免耐 药性的产生。
注意联合用药的副作用
杆菌等。
其他抗菌药物
如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指导原则毕节市中医院2012年10月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84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陈竺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3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2012年8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七条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1、-内酰胺类
(2)头孢菌素类 作用特点:
• 头孢菌素类属繁殖期杀菌剂,常用于严重感染 • 毒性低微,可安全的用于小儿、老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 抗菌谱广,对各专科常见致病菌的覆盖率高 • 不少品种耐酸,可供口服 • 对多种-内酰胺酶稳定,耐酶 • 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素类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 及注意事项
Logo
静配中心 吴云侠 王平
基本概念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作用特点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作用特点
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一、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1.抗菌药物:由生物包括微生物(如细菌等)、植物和动物 在内,在其生命活动中所产生的低微浓度下有 选择性的抑制或影响他种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 及由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 称
❖ 与每日多次给药相比,长间歇给药可以缩短疗程,增强抗 菌活性,降低耳毒性和肾脏毒性,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疗程不宜超过2周,有条件的应检测血药浓度 ❖ 尽量避免与加重毒性的药物联用,如利尿剂、红霉素、肌
松药、碱性药物等 ❖ 新生儿和婴幼儿慎用,因为药物在内耳停留时间较长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3、大环内脂类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2、氨基糖苷类
(4)不良反应
耳毒性 ❖ 前庭功能损害、耳蜗神经损害 ❖ 链霉素以前庭功能损害为主;卡那霉素、阿米卡星主要为耳蜗
神经损害;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二方面均有损坏。
肾毒性
➢ 蛋白尿、管形尿、血尿,严重时无尿、氮质血症和肾衰 ➢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一.基本概念
9、抗生素后效应(PAE): 抗生素发挥作用以后,其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抑菌 浓度以下或被消除以后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仍然持续一段时间。
10、首次接触效应(FEE): 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 再度接触时不再出现该强大效应,或连续与细菌 接触后抗菌效应不再明显增强,需要间隔相当时 间以后,才会再起作用。
肾脏毒性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偶见二重感染 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高剂量可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或血小
板减少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1、-内酰胺类
(3)其他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
①抗需氧菌作用与头孢菌素类似;②对厌氧菌作用强;③适用于 需氧、厌氧的混合感染,如盆腔、腹腔、妇科感染。
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
(2)作用机制: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2、氨基糖苷类
(3)作用特点
➢ 属静止期杀菌药,杀菌完全 ➢ 抗菌谱广,对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各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和
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 活性,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更为突出 ➢ 属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具抗生素后效应,故一般每日只需给药 一次 ➢ 不需做皮试,使用方便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2、氨基糖苷类
(4)不良反应 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 与用药剂量和途径有关,大剂量腹膜内或静滴速度过快多见
• 链霉素>卡那霉素>奈 替米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 霉素。
过敏反应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2、氨基糖苷类
(5)注意事项
❖ 这是一类毒性较强的药物,不能作为轻、中度感染和门诊 一线用药
四.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作用特点
3、作用特点 (1)有首次接触效应 (2)持续后效应-较长 (3)投药目标为达到最大药物接触,药物浓度越高,杀
菌率及杀菌范围也越大 (4)临床疗效的关键是提高药物浓度,给药的关键是剂
量
四.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作用特点
4、给药方案
每日一次
问题:甲硝唑既然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为啥说明书中写 道“每6-8小时静滴一次”?
4、喹诺酮类
(2)注意事项 ❖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
系统病史者,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 ❖ 引起软骨组织损害,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统
未发育完全的小儿。 ❖ 光毒性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4、喹诺酮类
(2)注意事项 ❖心脏的损害 , 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 ❖ 肝毒性 ❖ 溶血反应 ❖ 避免与制酸剂以及含有钙和铝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合用 ❖ 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致肾衰竭
二.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2、按抗菌作用机理分类 ❖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等 ❖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 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 改变胞质膜的通透性:多肽类
二.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3、按作用性质分类 ❖ 效杀菌剂(能迅速杀灭繁殖期细菌)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3、大环内脂类
(4)注意事项 酯化物具肝毒性,红霉素口服后胃肠道反应多见 妊娠期、肝功能损害者避免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较长
的PAE。 某些大环如内阿酯奇类霉药素物血T1浆/2T较1长/2为,2可4h考,虑组特织殊T1的/2给药方
案。 可达72h,连续三天给药,停药七天, 仍可使组织中保持有效浓度
2.抗 生 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在低浓度 下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作用的化学 物质
一.基本概念
3、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4、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5、抑菌剂:凡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能力的药物 6、杀菌剂:凡有杀灭微生物能力的药物称杀菌剂 7、最低抑菌浓度: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8、最低杀菌浓度: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①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②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洋葱假 单胞菌(伯克霍尔德)作用差。
单环酰胺类:氨曲南
对G-菌包括绿脓有强效,对G+菌、厌氧菌无效。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2、氨基糖苷类
(1)分类 天然来源
链霉素(strepto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 妥布霉素(tobra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 ) 半合成品 阿米卡星(amikacin)、奈替米星(netilmicin)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1、-内酰胺类
(2)头孢菌素类
作用特点:
• 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均比较广,但各代头孢的侧重点不同。根据头孢菌素的抗 菌谱、抗菌强度、对‐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对肾脏的毒性分为四代。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1、-内酰胺类
(2)头孢菌素类
不良反应:
常见者为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 静脉给药可发生静脉炎 第一代的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和头孢氨苄大剂量时可出现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1、-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作用特点:
属繁殖期杀菌剂,显效强而快 水溶性好,组织分布广,在大多数组织器官和体液中可达
有效浓度 毒性低 对敏感菌疗效肯定,但抗菌谱窄( G+球菌、G+杆菌、G-球
菌、螺旋体)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1、-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不良反应:
4、给药方案 一日剂量分为2-4次给药可充分发挥疗效
四、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作用特点
四.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作用特点
1、定义: 抗菌活性与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高,抗菌活性越
强,且具有首剂接触作用和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杀 菌作用取决于血浆峰浓度,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大 2、分类: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甲硝唑等
二、常用抗菌药物分类
二.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 ❖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 ❖ 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 林可酰胺类: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 ❖ 多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 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 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 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 ❖ 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奥硝唑等 ❖ 其他类:多肽类、磺胺类等
菌作用,对产生‐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药金葡菌 有一定的抗菌活 ❖ 主要使用在β-内酰胺抗生素无效的非典型病原体:支 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弯曲菌、某些厌氧菌、奴卡 菌、分枝杆菌和弓形体等 ❖ 不易进入血脑屏障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3、大环内脂类
(3)作用特点 ❖ 主要经胆汁排泄进入肠循 ❖ 毒性低,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 ❖ 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故尿路感染时要碱化尿液 ❖ 口服给药时不耐酸,常采用肠溶片或酯化衍生物
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 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 青霉素脑病:大剂量静脉注射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
血钾症或高钠血症。 赫氏反应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1、-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 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属繁殖期杀菌剂、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每日剂量 以分次给药为宜;
大剂量静脉给药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使药物在脑脊液 中浓度过高而引起“青霉素脑病”;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4、喹诺酮类
(1)作用特点 体内分布广,组织体液浓度高; 消除半衰期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4%~30%),多
数经尿排泄,尿中浓度高;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前列腺
炎,淋病及G-杆菌所致各种感染,骨、关节、皮肤软 组织感染。
五.各类常用抗菌药物个论
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作用特点
3、作用特点 (1)无首次接触效应 (2)持续后效应-无或轻、中度 (3)在药物浓度达到MIC的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 (4)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关键是延长和维持 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而不是药物浓度,因此不提 倡增加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