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上海历史第四册与第五册部分知识点整理(上中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

上海历史第四册与第五册部分知识点整理(上中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的孕育(时间:18世纪60~19世纪30、40)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1.市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庞大的市场需要)2.劳动力:“光荣革命”后的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的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3.资本:海外殖民、圈地运动和奴役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4.技术: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5、政治: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

(2)机器的发明与改进:1.棉纺织业: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利纺纱厂,现代工厂诞生。

2.动力:“万能蒸汽机”(詹姆斯瓦特)的突破蒸汽时代进程: 3.新能源、新材料:煤炭、(钢)铁4.交通运输业:汽船、斯蒂文逊(蒸汽机车)铁路5.机器制造结果:1.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棉纺、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2.1860年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下,欧美等国家也开始迈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3)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加速工城市化的进程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1)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特征: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有分工;用机器进行生产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第11课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诞生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第14课美国的扩张和强盛(1)美国的工业革命(2)南北战争: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矛盾焦点:奴隶制存废)经过(1861~1865):开始:1861年南部军队炮轰萨姆特要塞。

第一阶段(1861~1862)北方失利转折: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宣言》;1863年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胜利结果:1865年,联邦政府胜利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强化了民族意识;在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第15课德国的统一和崛起(1)德意志的统一(1871):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三次王朝战争(丹麦、普奥、普法)(2)德国的崛起:20世纪初,德国在工业方面超过英国,一跃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上海历史第四册考点整理

上海历史第四册考点整理

7.4 联邦制度的确立:B (内容)联邦制度按照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构建。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 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享有行政权力;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 (意义)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和联 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的问题,美国政局长期稳定,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俄国的两次改革 B
16.1 废除农奴制: 1)背景: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失败,暴露了农奴制度的弊 端。 2)内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度 的法令。宣布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农 民交纳赎金后,可得到一块份地。 3) 意义: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由 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 建残余。
3.3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正面)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 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反面)随着新航路开辟,开始了西欧殖民活动。 它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同时给亚非美洲人 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1 文艺复兴 A 发源地:意大利 时间:14-16世纪 内容:人文主义 代表人物: 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
5.2 光荣革命:B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迎请荷兰执 政威廉任英国国王。通过一场“不流血的革命”,由议会创 造了新国王,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改变英国 政体,建立君主立宪制。
5. 3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意义:B (1)确立: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 利法案》,后又通过《王位继承法》。 (2)意义:英国由此确立了“议会至上”原 则和君主立宪制,英国进入一个长期稳定的 发展时期,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 件。

上海历史各册书知识点梳理

上海历史各册书知识点梳理

第一分册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1)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2)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i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汉穆拉比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古代埃及(1)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2)金字塔与来世信仰:最负盛名的金字塔名称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就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的旁边。

金字塔作为世界文明的象征意义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3)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这种文字因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历史四分册知识点梳理

历史四分册知识点梳理

第四册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英法百年战争深刻影响了两国的历史进程,民族意识增强。

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因素及形成时间统一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全国通用的语言、共同的民族意识。

15世纪末,英、法两国发展为民族国家,君主专制:原因:1)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2)封建贵族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3)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4)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时间: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影响:1)打击封建大贵族的势力;2)颁布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A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

B盛赞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极大地刺激了一些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

C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D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张。

E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航路开辟的简况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2)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3)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4)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5)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代表人物、内容发源地:意大利。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内容:文艺复兴期间,他们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教学内容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教学内容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五.四学制第四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会议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概况(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年—1952年底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五四制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

五四制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

五四制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主义运动,它发生在1919年5月4日,因此得名。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和政治觉醒的里程碑。

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商讨战后的国际秩序。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希望收回被德国占领的山东领土。

然而,由于列强的干预,最终山东被划归给日本,这一决定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以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为主力,他们组织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的决定。

随后,运动迅速蔓延至全国,各行各业的人士纷纷加入抗议行列。

运动中,学生们高举“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要求政府拒绝签署不平等条约。

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其次,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的束缚。

此外,五四运动还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民众思想的觉醒,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

五四运动强调的爱国主义精神、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与世界历史的关系:五四运动虽然是中国的国内事件,但它也与世界历史紧密相连。

它是世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部分,体现了20世纪初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的潮流。

同时,五四运动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影响,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它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影响。

了解五四运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四制历史第四册知识点归纳

五四制历史第四册知识点归纳

五四制历史第四册知识点归纳五四制历史第四册是中学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文将对五四制历史第四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一、五四运动的起因与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社会运动,对中国革命和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的起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日益加剧,人民普遍渴望民主与自由。

2.中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在《凡尔赛和约》中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激起了民族情绪和爱国热情。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知识分子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进步思潮的萌芽。

二、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影响五四运动主要表现为学生运动和爱国运动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力军,游行抗议,发表演讲和传单等方式表达对封建思想和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满。

2.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意识,呼吁保卫国家利益和民族独立。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1.思想解放:五四运动为中国引入了新思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对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和改变。

2.文化革新: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文化的解放,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推动了文化革新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3.政治变革:五四运动使中国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能力得到提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教育改革:五四运动呼唤民主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具有开创性:五四运动是中国自觉为现代化进程而振奋的第一次大规模社会运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推动革命进程:五四运动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关注和支持,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推崇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倡导了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对中国社会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四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第四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中国 历史第四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63页 0065页 0067页 0069页 0118页 0120页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制改革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和巩固
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中国历 史第四册(部编版五·四学制)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初中历史第四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第四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第四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1. 商朝的兴衰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史前时期的结束。

商朝时期,商王国处于强盛时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君主专制国家。

商朝的兴盛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王朝逐渐衰落,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矛盾激化、统治者腐败以及军事力量衰弱等因素。

2. 西周的兴衰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形成。

西周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在西周晚期,社会矛盾加剧、贵族私欲膨胀、外敌入侵等因素导致了西周的衰落和灭亡。

第二章秦朝的统一天下1. 秦朝的兴起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时期的开端。

秦朝的兴起主要得益于秦穆公和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行政改革。

秦朝在政治上实行了集权统治和行政区划,经济上实行了均田制和度量衡标准化,文化上实行了文字统一和兵器统一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秦朝迅速强大起来。

2. 秦朝的统治秦朝在统治方面主要是通过中央集权的政策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力量,实行了郡县制度、井田制度、均田制度、度量衡标准化以及征兵制等措施。

这些举措使得秦朝迅速统一天下,实现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3. 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力量,主要包括“焚书坑儒”和统一文字、度量衡、兵器等措施。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秦朝的统治力量,然而在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动荡,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第三章汉朝的兴起与繁荣1. 汉朝的建立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制的皇帝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化时代的开始。

汉朝的建立主要得益于制度创新、战争胜利等一系列因素。

刘邦通过实行“赦天下、除兵书、迁螟贼为郡、黑芋冠为魏公、令民田巷”等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力量,最终建立了汉朝。

2. 汉朝的繁荣汉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上海华师大版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归纳

上海华师大版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归纳

第四分册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君主专制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时间:15世纪下半叶影响:为强化王权,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与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新航路的开辟原因:《马可·波罗行记》引发的西欧人对东方财富的追求欲望;奥斯曼帝国的崛起,破坏时间国家人物航线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葡萄牙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达·伽马抵达印度,开通了欧、亚航路西班牙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麦哲伦环球航行影响: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开始了西欧的早期殖民活动,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给亚非美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文艺复兴:意大利,14-16世纪内容: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天主教会及神学理论,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宗教改革:德国,马丁·路德意义:宗教改革打击了教皇和天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单元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王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先后爆发了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它们以排山倒海之势给旧统治以致命打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完美版)

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五.四学制第四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会议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概况(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年—1952年底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

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五. 四学制第四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 年9 月(2)地点:北平(3)会议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 年10 月1 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概况(1)时间:1950 年10 月—1953 年7 月(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 年—1952 年底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上海历史七年级知识点

上海历史七年级知识点

上海历史七年级知识点上海历史七年级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史和现代史两个方面。

在古代史方面,主要涉及到三个时期:古代文化的形成、封建社会的出现和商鞅变法。

在现代史方面,主要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及上海的现代化进程。

一、古代史1. 古代文化的形成上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存在人类活动的痕迹。

殷商时期,上海是中原文明扩展的重要一站,上海地区的铜器制造技术在当时举世闻名。

随着中原文化的向南传播,上海成为楚汉之间的一块竞争之地。

在此期间,上海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诗经》的编纂和“长江上游之央”之战等。

2. 封建社会的出现封建社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上海,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事件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崛起。

楚国历时600多年,期间依托上海作为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形成了大量的经济、文化成果。

例如著名的楚泽国和香山墓群等。

3.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变法之一。

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向向商业社会的转变,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最大的贡献是把中国的社会制度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方向上推动。

上海在这一时期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史1. 近现代史的发展近现代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痛苦的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上海法租界和英租界成为中国法律和经济制度体系的鼓动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2.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上海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上海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令人瞩目,远近闻名。

上海的外来投资和经济发展,为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上海的现代化进程上海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近年来,上海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在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创新不断。

上海的城市化过程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品质和社会框架,彰显出上海城市的魅力。

上海历史第四册考点整理共27页文档

上海历史第四册考点整理共27页文档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பைடு நூலகம்
上海历史第四册考点整理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上海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

上海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

上海九年级上历史知识点上海九年级上的历史课程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第一节: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文明之一。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诸多文化,如仰韶文化、良渚文化等。

这些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贸易路线,起始于中国的长安,途经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个贸易路线,也是不同文化、宗教和技术交流的桥梁。

它使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也传播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和文化。

第三节:秦朝和汉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而成。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秦朝的主要成就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和法律,这种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其统治时间长达四个多世纪。

汉朝的成就包括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进步。

第四节:唐宋元明清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朝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央集权王朝,它的统治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大一统政权,统一了当时疆域广阔的中国。

明朝是由后金人建立的政权,他们成功推翻了元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最后一个朝代。

第五节:近代历史近代历史是指中国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历史。

这个时期中国面临了许多外部压力和内部冲突,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这些事件的发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提供了动力。

第六节:当代中国当代中国是指20世纪中叶至今的中国历史时期。

上海历史中考知识点梳理

上海历史中考知识点梳理

上海历史中考知识点梳理包括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梳理点:
一、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西晋的统一和东晋的南迁,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和科举制度的创立,唐朝的盛世和文化繁荣。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和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宋元时期:宋辽金的对峙和元朝的统一,宋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和郑和下西洋,清朝的康乾盛世和鸦片战争。

二、中国近现代史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民主革命与新中国的成立: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包括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现代社会问题与挑战: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

三、世界史
古代文明:包括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等。

近代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现代史: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

当代世界:包括全球化趋势、国际组织的作用等。

以上仅是上海历史中考知识点梳理的一部分,具体内容还需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详细梳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五.四学制第四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会议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概况(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年—1952年底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西藏的土地改革:1959年,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第四课工业化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1)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时间:1954年9月(2)制宪机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五四宪法特点: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五课三大改造1.对农业的改造(1)时间:1953年—1956年(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时间:1954年—1956年(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5.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1966年)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1)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这次会议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失误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左”的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1)建设成就:①1959年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②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2)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①铁人王进喜;②两弹元勋邓稼先;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④人民的好战士雷锋。

(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底)(1)背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主要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历史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2)民主与法制的加强“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第九课改革开放1.农村改革(1)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地点:我国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改革方式: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4)乡镇企业:改革中,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的建立: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经济特区对于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社会制度相同)(2)开放14个沿海城市(3)开放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4)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和边境城市)(5)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1)我国城市改革开始的时间:1985年;(2)城市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3)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邓小平理论的内涵:(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1992年,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一句话评价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并确立它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6.我国促进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1)提出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主权。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1.四字构想: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两会”成立: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1993年,两会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第十四课钢铁长城1.人民海军的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

目前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2.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空军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在朝鲜战场击落敌机三百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

随着科技发展,空军装备了一批新型飞机。

3.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又称为第二炮兵,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等,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