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皮肤性病学配套课件 29 性传播疾病

合集下载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的药物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 防胜于治 ➢ 改善工作环境 ➢ 避免皮肤及黏膜直接暴露于可能致病的物质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 ➢ 瘙痒可以是多种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之一 ➢ 瘙痒也可以独立发生 ➢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瘙痒均应避免搔抓,特别是刺激、烫洗皮肤 ➢ 寻找导致瘙痒的病因最为重要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7.性病的预防 ➢ 固定性伴 ➢ 减少性伴 ➢ 100%使用安全套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康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康复
1.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 ➢ 可通过改变环境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培养合理使用保湿、润肤或皮肤屏障修复剂的习惯
➢ 皮肤性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特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预防 发生和复发是非常重要的,开展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皮肤性病的发生。
➢ 针对不同的病因,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皮肤康复,其中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是皮肤屏障的修复。
➢ 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治疗应成为临床在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实践中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物理性皮肤病的预防 ➢ 避免导致疾病发生的物理因素 ➢ 避免日晒 ➢ 避免高温 ➢ 注意保暖 ➢ 减少摩擦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6.皮肤肿瘤的预防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避免过度日晒 ➢ 避免接触可能致癌的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 对皮肤的癌前或可疑病变应早期治疗
第九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性传播疾病医学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医学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
.
性传播疾病 STD
性传播疾病: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 传染的一组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和传统性病不同(VD)
传统性病指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 病肉芽肿,腹股沟淋巴肉芽肿5大性病
性传播疾病包括了以性行为作为主要传播途 径以及可经性行为传播的疾病,涉及8类病 原体引起的20余种疾病
诊断
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 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宫颈脱落细胞或尿液行Giemsa染色发现
猫头鹰细胞 PCR技术扩增巨细胞病毒DNA
治疗措施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干扰素及转移因子 免疫球蛋白 美国学者研制的活疫苗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chlamydia
宫颈管受感染最多见,其次为尿道,尿道旁腺,前庭大腺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腹膜
炎,播散性淋病等
临床表现
下生殖道感染:
宫颈粘膜炎,尿道炎,前庭大腺炎(无并发症淋病)
上生殖道感染:
淋菌性盆腔炎如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 盆腔腹膜炎,甚至引起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女 性并发症淋病)
③多数一期梅毒1年,二期梅毒2年内转 阴
④如RPR持续存在低水平3年以上为血清 固定
治愈标准
临床治愈:各种损害消退,症状消失。
血清学治愈:抗梅毒治疗2年内,血清学 转阴,脑脊液检查阴性。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a
病 原 体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类型:低危型
手 术:适用于病灶大、有蒂
干扰素 不推荐常规使用
治疗
阴道和宫颈尖锐湿疣的处理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学导论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学导论

20世纪中叶后
19世纪
20世纪中前叶
21世纪
对梅毒螺旋体、天花病毒等病原体 感染的研究是内科学中一个最为重 要的分支
对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与病理特 征进行描述、总结、分类及发现 新的疾病和治疗方法的探索
遗传学和免疫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医学美容学的发展方兴未艾,正 在成为皮肤病学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真菌病研究
廖万清院士团队发现九种新的致病真菌及其临床类型,其中胶囊青霉引 起的疾病由廖氏命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病治疗学研究
我国自主研发了国家1类新药白细胞介素8单抗乳膏用于治疗银屑病,国家1 类新药“海姆泊芬”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等; 张福仁团队发现“氨苯砜综合征”的风险基因,使这一致死性药物不良反 应有了预防措施。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免疫学研究
陈洪铎院士团队在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的起源、分化、免疫功能及临床的调 控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学骏团队发现副肿瘤天疱疮发生机理; 郑捷团队发现银屑病关键性致病性细胞因子的来源是真皮层的γ δ τ细胞, 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年鉴》。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病因
皮肤性病对患者的5D影响模式
皮肤病与性病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可用“5D”模式描述,其中心理影响 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皮肤性病学直观性强
因为需要通过感性认识(皮损的视觉形态)获取疾病信息,所以更强调 实践性。许多皮肤病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被认识、诊断,临床诊断能力的形成 也必须建立在所经历病例的基础上。

皮肤性传播疾病ppt课件

皮肤性传播疾病ppt课件


疮?
热疮:粘膜与皮肤交界 处,红斑灼热,针头 大小簇集成群水疱
作出诊断—鉴别诊断
水 痘?
水痘:全身症状明显、“四世同堂”
鉴别诊断
黄水疮
脓窝疮:深脓疱疮 继发性脓皮病
作出诊断
1、诊断 中医: 黄水疮 2、诊断依据: 西医: 脓疱疮
Impetigo
(1)儿童
(2)夏季发病
(3)发于暴露部位(面部)
第十章
第 6节

2019/1/23
什么是癣?
广义:凡皮肤增厚伴有鳞屑或有渗液的皮 肤病,统称为癣。包括多种急慢性皮肤病, 如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癣(湿疹)、干 癣(慢性湿疹)、圆癣(体癣、股癣)等。
狭义:真菌性皮肤病

(tinea)
癣是指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
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
病因病机
浅部真菌感染(风、湿、热邪) 风热:多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 湿热:渗液滋水,瘙痒结痂; 郁热化燥,气血不和,肤失营养:则皮 肤肥厚、燥裂、瘙痒。
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不同部位有较大差异) 二、自觉症状(瘙痒) 三、实验室检查 真菌直接镜检 真菌培养
(一)头癣的诊断
摘自《广州日报》
手足口病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 染病管理。
治则:清热、解毒、化湿为主
可采用金银花、茵陈、大青叶、生薏仁、 甘草等煎水预防。 “常证”、“变证”
新编十问歌
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皮肤性传播疾病概论PPT课件

皮肤性传播疾病概论PPT课件
9
流行状况
2006年全国31个省报告梅毒174506例,发病率为 13.3 5/10万,较2005年上升了31.43%;淋病 162043例,发病率为12.39/10万,较2005年上升 了12.25%;
截止到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 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
艾滋病的全球肆虐,已经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 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损 失。
7
流行状况--我国STD:
解放前流行十分猖獗,除梅毒外,淋病、软下疳和 腹股沟肉芽肿等病种也普遍存在,对人民健康构成 严重威胁。
解放后在政府部门的努力下,我国STD流行得到了 基本控制。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STD 再度复燃。
8
流行状况
1987年16个试点城市报告性病14000例,发病率 26.04/10万,其中淋病占11151例,占全部性病的 80%,梅毒819例,仅占5%(多来自新疆);
我国梅毒发病率逐步升高,请看一组数据
1994年以前梅毒占1/10万以下; 2003年—占5.63/10万; 2004年—占6.81/10万; 2005年—占8.71/10万;
11
诊断和鉴别诊断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病原学诊断、临床特征和病征管理流程 (1)与生殖器部位非感染性疾病鉴别 --白塞病、接触性皮炎、多形红斑和固定性药疹等 (2)与生殖器部位感染性疾病鉴别 --包皮龟头炎、急性女阴溃疡、下疳脓皮病和前庭大腺炎等 (3)先天异常或理化因素刺激 --皮脂腺异位症、阴茎珍珠状丘疹和女阴假性湿疣等 (4)皮肤肿瘤--鲍温病样丘疹病等
性传播疾病 (STD)
1

皮肤性病学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与皮肤病
皮炎是一类皮肤炎症性疾病,而湿疹 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两者在临 床表现和治疗上有一定区别。
一些性传播疾病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 皮肤症状,如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 等,需要与普通皮肤病进行鉴别。
银屑病与脂溢性皮炎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 现为红色斑块上覆有银白色鳞屑,而 脂溢性皮炎则表现为皮肤油腻、红斑 和鳞屑。
04
皮肤性病的并发症与康复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感染
皮肤性病可能导致皮肤屏障 受损,增加感染风险。处理 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抗炎 药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疼痛
某些皮肤性病可能导致疼痛 ,如带状疱疹。处理方法包 括使用止痛药和抗炎药,以 及物理治疗如按摩和热敷。
瘙痒
瘙痒是许多皮肤性病的常见 症状,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 组胺药和外用药物,避免搔 抓以免加重症状。
皮肤性病案例的启示与教训
重视早期诊断
许多皮肤性病在早期阶段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应提高对早期诊断的重视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
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同皮肤性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不同,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 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THANKS。
诱发因素和家族史。
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病变的形态、颜色、 大小、质地等,以及是否有淋 巴结肿大等其他异常。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尿液等相关实验室 检查,以帮助确定病因和病情 严重程度。
病理学检查
对于一些疑似恶性皮肤肿瘤, 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显 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病变特征

皮肤性病的鉴别诊断
皮炎与湿疹
前景
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皮肤性病学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例如,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 方法将会在皮肤性病的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人们对皮肤健康和美容需求的增加,皮肤性病学的 研究和应用范围也将会不断扩大。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课件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课件
类、钙剂等。
外用药物疗法
(external medication)
一、外用药物的性能 1、清洁剂: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0.02%呋
喃西林溶液、植物油、液体石蜡等。 2、保护剂:炉甘石、滑石粉、植物油等。
3、止痒剂:5%苯唑卡因、1%苯酚等。
4、抗菌剂: 3%硼酸溶液、 0.1%雷佛奴尔等。
5、抗真菌剂:唑类如1%益康唑、2%咪康唑; 多烯类;丙烯胺类等。
14、脱色剂:3%氢醌等。 15、甾体抗炎剂:即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
松等。
二、外用药物的剂型
剂型 主要基质及其组成
作用
适应症
溶液
(solution)
水+水溶性药物
吸潮、散热、 消炎及清洁等
粉剂 氧化锌10-20% (powder)滑石粉70%
淀粉10-20%
干燥、保护及 +药物 散热
急性皮炎伴大量 渗液或脓液分泌 物,湿敷2-3次/日
(3)、丘脓疱疹(papulopustule)丘疹顶 部有较小脓疱。
传 染 性 软 疣
扁平疣
寻常疣
斑块(plaque):
直径大于1cm 的扁平、隆起性 的浅表性损害。 多为丘疹扩大或 融合而成。
3、风团(wheal)
为局限性扁 平、隆起性损害, 大小不一,边缘 不规则,伴剧痒, 发作急,消褪快, 消后不留痕迹。
二、吸收作用
(一)、主要的3条吸收途径 (1)、透过角质层 (2)、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 (3)、皮脂腺或汗管
(二)、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
(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 (2)、皮肤角质层的水合程度 (3)、物质的理化性质
三、感觉作用
(一)、单一感觉:如痛、温、触、压、 冷觉等。

《性传播疾病》PP课件

《性传播疾病》PP课件





性 病
是一组以性交为主要传播途径 的传染病。
经 典 性 病
淋病 梅毒 软下疳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腹股沟淋巴肉芽肿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性病
命名为性传播疾病后,把非淋菌性尿道炎、
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生殖器念
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炎、性 病性盆腔炎、阴虱、疥疮、传染性软疣、乙 型肝炎、阿米巴病、股癣等20多种疾病也列 入性病范畴,总称为新一代的性传播疾病。
八、治愈标准: 连续半年以上病情无复发。
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
一、 病 因
常见为支原体、衣原体及其它病原体。 1 、支原体是目前我国主要的非淋致病 源,且我科大部分病人呈现夫妻双方培 养均为阳性,证明支原体是完全可以通 过性生活而传播,但部分正常人(无任 何性乱史)也存在支原体阳性。 2 、沙眼衣原体与引起眼部沙眼的衣原 体型别不同。
(二)二期梅毒:
一期梅毒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 螺旋体在局部进入全身血液系统,在12月后可出现全身症状。
皮肤损害: 全身出现对称性、广泛性的淡红色 的斑疹,可发生于躯干四肢,也可局限 于手掌、足部。 皮疹特点: 无瘙痒、不融合,病程长短不一。
二期梅毒“掌梅毒疹”
粘膜损害
扁平湿疣: 表现为大腿内侧、肛周或女性两侧大 阴唇对称分布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皮 疹可相互融合(其内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 体)。
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性交传染: 80% 患者由性交传染, 以同性恋最多见,占 73% 。虽然同性 恋者艾滋病发病率很高,但异性性交 传染者亦日益增多,夫妻间传染率可 达75%。 二、注射传染:用 HIV 污染的针头互相 静脉或肌内注射麻醉毒品是艾滋病传 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的护理PPT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的护理PPT
性别 、职业有关,人体不同部位其厚度不同: ❖最厚 ----- 掌跖; ❖最薄------眼睑、外阴、乳房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一)皮肤的结构表皮皮肤 Nhomakorabea真皮
皮下组织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 1.分层(由浅至深):基底层、棘层、颗粒层
、 透明层、角质层 2.构成: (1)角质形成细胞:合成角蛋白 (2)黑素细胞:产生黑素(防治辐射损伤) (3)朗格汉斯细胞:能清除和吞噬变应原物质
护理评估
(五)治疗原则
1.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 2.治疗方法:全身疗法、局部疗法(最主要)、物理疗 法和手术治疗。 (1)内用药物疗法:口服或注射药物、 封闭疗法 (2)外用药物疗法 :药物性质 、剂型 、使用原则 (3)物理疗法: 冷冻、光疗、放射疗法、电疗、水疗 (4)外科治疗: 磨削术、切割术、移植术等
外在因素:物理性、化学性(最常见)、生物性因素
二、皮肤病的病因和分类
感染性: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
分类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疹
其他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 详细询问病人发病经过,包括皮损发生特点、 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诊疗经过及疗效、环境 因素(季节、气候、饮食、药物、接触物等)等 , ❖收集病人既往史、过敏史和家族遗传史。
代谢等作用
一、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1.保护作用 2.吸收作用(受药物性质、浓度、剂型 、 范围、
部位、年龄等因素影响) 3.感觉作用 4.分泌和排泄作用 5.体温调节作用 6.代谢作用 7.免疫作用
二、皮肤病的病因和分类
一般因素:年龄、性别、职业、季节、社会因素等

临床医学技术培训PPT临床皮肤科与性传播疾病

临床医学技术培训PPT临床皮肤科与性传播疾病

01
02
03
04
炎症性皮肤病
如湿疹、皮炎等,表现为红斑 、丘疹、水疱等症状。

感染性皮肤病
如疖、痈等,表现为局部红肿 、疼痛等症状。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如银屑病、天疱疮等,表现为 红斑、鳞屑等症状。
肿瘤性皮肤病
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表现为结节、溃疡等症状。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诊断方法
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等,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治疗原则
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等。同时,注意保持皮肤 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等刺激。
02
性传播疾病概述
性传播疾病定义及分类
定义
性传播疾病是一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包括梅毒、淋病、生殖器疱疹 、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艾滋病等。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包括PCR、实时荧光PCR、基因芯片技术等。
应用范围
适用于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等性传播疾病的诊断和病 原体分型。
结果解读和报告出具流程
结果解读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是否存在性传播疾病感染。
报告出具流程
实验室检测完成后,由专业医师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审核,出具规范的检测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 测项目、检测结果、结论及建议等内容。同时,对于阳性结果或疑似病例,应及时通知患者并建议其到专业医疗 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皮损形态描述
详细记录皮损的颜色、大 小、形状、表面及基底情 况,以及皮损的分布和排 列特点。
症状询问
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如 瘙痒、疼痛等,有助于对 皮损的全面评估。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护理课件

皮肤病与性传播疾病护理课件
肤干燥、脱屑。
防晒措施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外 出时涂抹防晒霜、戴帽子、穿
长袖衣物等。
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取富含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
果、蔬菜等。
皮肤病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根据皮肤病的类型和症状,选 用适合的外用药物,如抗真菌
药、抗炎药、角质剥脱剂等。
内服药物
对于严重的皮肤病,可能需要 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组胺 药、免疫抑制剂等。
定期筛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性传播疾病的筛 查,及早发现和治疗。
性传播疾病的治疗原则
及时诊断
一旦发现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症状, 应及时就医,进行准确的诊断。
规范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采用合适的治疗 方法,遵循治疗规范,避免自行购 药或滥用药物。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复查, 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02
强调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等预防措施,以及早期发现
和治疗的重要性。
性传播疾病的社会影响
03
阐述性传播疾病对个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提高
公众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提高个人卫生与防护意识
个人卫生习惯
强调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衣物清洁等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防护措施
提供针对不同皮肤和性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和建议,如使用防晒 霜、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的部位等。
根据症状和诊断结果,医生会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 物治疗、光疗、激光治疗等。
性传播疾病基础知识
性传播疾病的定义与传播途径
01
02
03
定义
性传播疾病是一类通过性 接触、血液、母婴等途径 传播的传染病。
传播途径
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主 要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 母婴传播等。

性传播疾病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ppt课件

流行概况
流行趋势 全球:WH0报告,每年约有4亿新病例 经治疗的STD年发病数为3.33亿 我国:1949年,全国性病病人约1000万 上海性病患病率达10% 1964年,基本消灭性病 1977年,再次报告新发性病病例 2001年,首次出现下降趋势
我国的性病情况:
严重
(近年来)
严重
(解放前)
母婴传播
梅毒、淋病、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 衣原体感染等许多STD病原体可经胎盘、 产道等途径由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全球90%以上婴儿和儿童的HIV感染 是通过母婴传播的。感染HIV的妇女有 25%~40%的机会可在围产期及分娩 时传给胎儿,HIV也可通过初乳及哺乳 传给婴儿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机理研究
传播途径 (6种) 性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 性交为主,接吻、触摸等性行为 也可传播某些STD。 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 当皮肤有破损时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病变部 位或其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如血液、精液、 子宫分泌液等被感染 血源感染 经静脉输注感染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制 品及静脉注射毒品等途径是传播艾滋病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或梅毒的主要途径
人群分布特征 年龄: 我国:多数病例集中于20~39岁 世界:发病年龄有前移的迹象和有从青 年向儿童蔓延的趋势,儿童STD患者在逐年 增加 性别:大多数STD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2:1,近年来二者比例逐渐缩小 淋病女性易感。与患病一方性交,男20 %~25%,女80%~90%
性病的传播途径
行为、心理因素
性解放、忽视贞操、性放纵、抛弃
传统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及道德标
准的改变,同性恋行为
六、性病的预防
• • • • • (一)洁身自爱,约束自己的性行为 。 (二)如无法避免性行为,则请使用安全套。 (三)了解预防性病的知识,注意性卫生。 (三)不要吸毒。 (四)尽可能不输血,不要参与非法卖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途径
➢ 性接触传播:异性或同性性交是主要传播方式,占95%以上,其他类似性行 为(口交、肛交、手淫、接吻、触摸等)可增加感染几率。
➢ 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衣服、公用物品或共用卫生器具等传染。 ➢ 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输入受性病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以及静脉成
瘾者共用注射用具。 ➢ 母婴垂直传播:患病的母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感染或
沙眼衣原体
生殖器初疮、腹股沟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细胞免疫缺陷、各种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
肉芽肿荚膜杆菌 外生殖器、腹股沟肉芽肿
念珠菌
女性外阴阴道炎、男性龟头包皮炎
阴道毛滴虫
外阴及阴道瘙痒、泡沫状脓性分泌物
加特纳菌、厌氧菌 阴道糊状分泌物,无阴道黏膜炎症
阴虱
抓痕和血痂、黑褐色阴虱和铁锈色虱卵
疥螨
病原微生物
临床主要特征
淋病奈瑟菌
梅毒螺旋体 人类乳头瘤病毒 沙眼衣原体
尿道炎、宫颈炎、肛门直肠炎、咽炎、结膜炎、附睾炎
一期硬下疳、二期梅毒疹、扁平湿疣、三期树胶肿 乳头状、菜花状赘生物 轻微尿道炎、急慢性宫颈炎
单纯疱疹病毒
外生殖器簇集性小水疱、浅溃疡,易反复发作
杜克雷嗜血杆菌 外生殖器多发性疼痛性溃疡
指缝、下腹、大腿等部位丘疹、丘疱疹及外生殖器结节,瘙痒剧烈
传染性软疣病毒 半球形丘疹,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光泽,顶有脐凹,可挤出乳酪样物
流行病学
全世界范围
➢ 流行范围扩大 ➢ 发病年龄跨度增大 ➢ 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患者增多 ➢ 耐药菌株数增多的趋势 ➢ 艾滋病全球肆虐
我国
➢ 发病率逐年增高 ➢ 构成比发生改变 ➢ 淋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 梅毒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 艾滋病则大幅增加,进入 快速增长期
--孙思邈
第29章 性传播疾病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梅毒 第三节 淋病 第四节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第五节 尖锐湿疣 第六节 生殖器疱疹 第七节 艾滋病
第一节
概论
重点难点
掌握 性传播疾病的定义、分类、传播途径
熟悉 常见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及临床特征
了解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第二节
梅毒
重点难点
掌握 梅毒的临床分型与分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熟悉 梅毒的组织病理、鉴别诊断
了解 梅毒的病因、发病机制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传播途径 三、临床分型、分期和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预防和治疗
梅毒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皮肤性病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张学军/郑 捷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内容的宣传活动,加深人们对STD危害性 的认识并获知正确的预防方法。 ➢ 规范疫情报告建立健全性病检测系统,规范和指导各级医疗机 构的实验室检查,准确地掌握STD流行情况,预测流行趋势, 掌握流行规律,相应地调整卫生资源的分配。 ➢ 加强行为干预规范性病医疗市场,对感染者进行正规治疗,在 全社会尤其是娱乐场所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提高人们对安全 套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对高危人群进行教育和咨询,促进安全 性行为。 ➢ 避免交叉感染、酗酒或劳累,配偶及性伴同时接受诊治。
➢ STD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性接触传染的一组疾病。 ➢ 狭义STD包括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
疹和艾滋病六种疾病。 ➢ 广义STD包括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生殖支原体尿道炎(
宫颈炎)、生殖系统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阴虱病、 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阿米巴病和股癣等疾病。 ➢ 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母婴垂 直传播、医源性传播、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传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TP表面的黏多糖酶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TP对皮肤、主动脉、眼、胎盘、 脐带等富含黏多糖的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可借其黏多糖酶吸附到上述组织 细胞表面,分解黏多糖造成组织血管塌陷、血供受阻,继而导致管腔闭塞性 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出现坏死、溃疡等病变。
通过母乳喂养感染婴儿。 ➢ 医源性传播: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经体格检查、注射、手术等方式感染他人;
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因防护不当而自身感染。 ➢ 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等传播。
防治
以宣传教育为主 、标本兼治、综 合治理的防治策 略
政府领导、多部 门合作、全社会 参与的防治局面
➢ 完善法律保障。 ➢ 重视宣传教育:关键在于经常性和持久性,针对不同人群采取
广义STD还包括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生殖支原体尿道 炎(宫颈炎)、生殖系统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阴虱 病、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阿米巴病和股癣等疾病。
常见STD的病原微生物及临床特征
病名
淋病 梅毒 尖锐湿疣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生殖器疱疹 软下疳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艾滋病 腹股沟肉芽肿 生殖器念珠菌病 阴道毛滴虫病 细菌性阴道病 阴虱病 疥疮 传染性软疣
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梅毒螺旋体(TP)通常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由8~14个整齐规 则、固定不变、折光性强的螺旋构成,长4~14μm,宽0.2μm,可以旋转、 蛇行、伸缩三种方式运动。 2.TP以横断分裂方式繁殖,增代时间为30~33小时。TP系厌氧微生物,离 开人体不易生存,煮沸、干燥、日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剂均可迅速将其杀 灭,但其耐寒力强,4℃可存活3天,-78℃保存数年仍具有传染性。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指主要通过性接 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性接触传染的一组疾病,不仅引起泌尿生殖器官病 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 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组织和器官。
狭义STD包括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 疱疹和艾滋病6种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